中山工商「3+4僑生產攜專班教學與生活輔導觀摩暨座談會」

中山工商辦理「3+4僑生產攜專班教學與生活輔導觀摩暨座談會」。(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主辦的「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教學與生活輔導觀摩暨座談會」二十四日在中山工商登場。李昱平校長表示,該校為僑生量身打造全方位一條龍的教學輔導,採文化融合與學習安全、發展教材教法、推動適性教學、規劃多元評量、實施補救教學、強化華語教學、開設多元體驗課程、輔導取得證照和科大升學對接,促進東南亞產業人力交流並挹注國內產業基礎人才,利己利他。 為提升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之教學品質與學生生活輔導成效,教育部國教署在中山工商辦理「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教學與生活輔導觀摩及座談會,由教育部林主任秘書伯樵主持,參加單位有僑務委員會、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及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及目前已辦理或已核定辦理的學校計三十三校共同參與,以精進僑生專班學校辦學,強化教學品質與管理。 林伯樵主秘致詞表示,辦理產攜專班的目的除了幫助僑生學習專業技能外,對於國內人才需求亦提供一個至關重要管道。教育是從學生需求出發,而不是從學校角度衡量,要從源頭去思考,未來想要培育出什麼樣的人才,教育部會聽取各方不同的聲音與意見,透過座談會去調整做法,讓僑生產攜專班更臻細緻成熟,同時期盼僑生未來以台灣為家,安心學習或就業,共同在這片土地上打拚。 僑委會楊慧萍簡任視察指出,產學攜手專班開辦迄今已蓬勃發展,僑委會及國教署也一直設法精進產學攜手專班的質與量,盼透過座談及觀摩學習,讓各校有更多收穫,一起共好。 全台辦理3+4僑生產學攜手合作專班的學校代表觀摩中山工商商業經營科上課情形。(記者吳門鍵攝) 李昱平校長說,感謝教育部和僑委會的前瞻規劃,早在十年前就洞見少子化及企業需求,推動「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配合新南向政策,宣揚台灣優質教育環境與產業發展,也讓僑生習得專業技能,或返回僑居地或留台就業,許僑生自己一個夢。 李昱平表示,中山工商很榮幸承辦第一屆僑生專班,迄今已培育超過三千五百名僑生,校方從接到僑生開始就建立僑生的歸屬感與自信,採一條龍的教學與輔導方式,讓僑生都能安心學習,勇敢追夢,目前成功圓夢僑生的案例不勝枚舉。 他說,泰國僑生板有竹,就讀電子科,目前已是曼谷LED Big上市公司董事長、泰國雲南會館理事長還創辦小學。徐懷清及郭家成,來自緬甸,當年畢業考取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現在分別擔任科技業工程師及企業負責人。緬甸籍的尹國雄,現為新北市星龍企業社負責人,他曾募集一萬書冊贈予緬甸愛華中小學成立第一座圖書館。 李昱平指出,越南僑生葉勇江,一一一學年度錄取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印尼籍林美蘭,一一四學年度以特殊選才考取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 李昱平表示,中山工商正派辦學,這次座談會是透過教學、輔導與生活照顧經驗分享,促進僑生專班教學品質與生活輔導成效,與會學校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對象,盼藉由良性競爭與合作創造「共好共榮」的僑生產學合作環境。 李昱平隨後引領一行人實地參觀教學實習工廠,包括商業經營科的實習門市教室;餐飲科的示範教室與中西餐教室;電機與電子群的電一廠、電二廠實習工廠等,大家對校方的教學、實習設備均留下深刻印象。最後座談會聽取各方建議後圓滿結束。

Read More

午餐食惜生 公誠國小全國冠軍

南市公誠國小參加第八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勇奪全國冠軍。(教育局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大享食育協會主辦的第八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成績揭曉,南市公誠國小的營養師沈宜靜、廚師陳金蓮,打敗眾多好手勇奪全國冠軍。 第八屆台灣學校午餐大賽以「午餐食惜生」為主題,避免食材浪費、做好糧食安全、改善營養、推動永續農業,呼應SDGs永續發展目標。除了重視食材選擇、減少運輸過程耗損,也希望全食物利用。 公誠國小沈宜靜、陳金蓮的競賽作品,融入「SDG2─消除飢餓」精神。菜單開出菱角堅果海苔酥香鬆拌飯、梅香Q雞、柴魚蒸蛋、雙菇有機青江菜、牛蒡養身湯、芭樂。官田菱角、楠西梅子、將軍胡蘿蔔、當季當令的有機青江菜、佳里牛蒡、玉井芭樂等多種在地食材入菜。 沈宜靜表示,參賽的家常菜色,就是學校平常供應的餐點,以台語的惜食做為設計理念。梅子Q雞的梅子醬,是農人不浪費食物製成的加工品。酸甜滋味搭配色彩繽紛的蔬菜就是美味佳餚。陳金蓮為學童烹調午餐資歷二十餘年,以煮飯給自己孩子吃的心情,用心製作每道餐食,希望孩子們吃多一點,用功讀書。 公誠國小校長蕭敏華表示,公誠國小為中央廚房,供應對象從兩歲幼兒到成人,涵蓋各年齡層。因為營養師、廚師的用心,讓公誠國小的午餐品質有口皆碑。 南市學校午餐自辦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二。南市團隊參加學校午餐大賽屢獲佳績,二0二三年將軍國中勇奪國際評審獎等四大獎,創賽史紀錄。二0二四年佳里國中獲競賽組第二名及全家便利商店商品化獎。

Read More

南台科大 大師講座 林佳霖談小提琴前世今生

知名小提琴家、對位室內樂團首席林佳霖,受邀在南台通識教育大師講座中,「以小提琴的前世與今生」為題,帶領師生穿梭古今音樂時空。 (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通識教育中心舉辦「通識教育大師講座」,邀請知名小提琴家、對位室內樂團首席林佳霖,以「小提琴的前世與今生」為題,帶領師生穿梭古今音樂時空,展開一場深具知識性與藝術性的音樂饗宴。 南台副校長王振乾表示,林佳霖具備豐富演出與教學經歷,為國內外知名小提琴演奏家,曾於公共電視《古典魔力客》節目中示範帕格尼尼技巧,並長期參與Taiwan Connection及高雄春天藝術節等重要音樂盛會。 此次演講內容豐富多元,從小提琴的祖先樂器如維爾琴、里拉琴談起,講述義大利布雷西亞與克里蒙納地區製琴工藝的發展,及史特拉底瓦里、瓜奈里等名琴製作者的歷史故事與珍藏佳作。 講座並有生動影像與音樂示範,包含介紹阿什莫林博物館、奇美博物館中的名琴藏品,及演奏片段如《四季》、《鐘》等經典作品,讓與會者更深刻體會小提琴的獨特音色與表現力。林佳霖也提及小提琴在流行音樂與電影配樂中的應用,展現古典樂器在現代音樂中的嶄新生命。 林佳霖鼓勵學生透過YouTube平台認識古典音樂,例如TwoSet Violin、Ray Chen與音樂家無聊人生等頻道,用幽默與生活化方式,讓古典音樂貼近年輕世代。她強調,儘管數位科技與AI不斷發展,但現場演奏的溫度與情感是永遠無法被取代。

Read More

布農族與平埔族孩子 文化激盪

花蓮縣太平國小與口埤實小交流共學,激盪原民文化火花。(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新化區口埤實小推動西拉雅語言、文化教學,近年來有明顯的成效,經南市府推薦,花蓮縣卓溪鄉太平國小師生約五十人由校長余貞玉帶領,日前到校進行山野教育及原民文化交流,布農族與平埔族的孩子相遇,雙方表演節目非常精彩、場面熱鬧,賓主盡歡。 口埤實小盡地主之誼表達歡迎,安排歡迎歌、數字歌、部落平安等古調新曲來祝福,引發互動共學;同時準備象徵著吉祥好運的五彩頭環交換禮物,雙方表演才藝交流,場面熱鬧、溫馨。 太平國小位於花蓮縣卓溪鄉,屬布農族部落學校,當地是口埤實小山野教育及玉山科研教學的最東側─瓦拉米古道附近。若從歷史來看,清代西拉雅族大遷徙時,有一支族人正是翻越中央山脈,最遠就是到達花蓮的卓溪鄉、富里鄉一帶,和布農族比鄰而居,因此兩校算是非常有淵源。 口埤實小校長王朝賜表示,太平國小布農族的傳統歌謠經過串接組合後,歌曲婉轉動人,孩子們的歌聲嘹亮、清澈,現場聽起來非常舒服,有如天籟。口埤實小即後安排太平國小師生探索虎頭山步道生態,由部落耆老解說西拉雅傳統領域常見的動、植物。 同時,在風景優美的虎頭埤進行SUP(立式槳板)、獨木舟體驗,聽西拉雅傳統漁獵生活故事。在台灣第一座水庫划船,是花蓮縣太平國小師生的初體驗,現場驚呼與歡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中午則品嘗由綠谷西拉雅萬長老準備的煎粿、炒米粉等傳統美食,師生滿足地吃著風味餐,兩校孩子也趁此時間交流聊天,很快地就建立了情誼,場面溫馨愉快。最後在依依不捨的心情中,完成了非常難得且圓滿成功的交流學習活動。

Read More

新營高中美術班 展出44作品

新營高中美術班畢業展即將在新營文化中心展出,此作品為疫後新生活,描繪走出疫情陰霾,迎向充滿希望未來。(校方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國立新營高中第卅一屆美術資優班十四位畢業生,二十五日至五月十一日在新營文化中心舉辦畢業作品展,以「誰偷走我們的畫具」為主題,精心創作四十四件作品,展現豐富的視覺語彙與創作能量。 新營文化中心說,這次展覽由該校鄭博元組長、吳佩娟老師指導,作品涵蓋素描、水彩、創作表現、水墨、書法與綜合媒材等多樣藝術形式,承載學生們三年來的學習歷程與藝術探索。 對這群年輕藝術家,畫具不僅是創作的工具,更是陪伴青春的重要符號,象徵著夢想的啟航,及自我藝術方向的尋找;透過展覽,學生們嘗試在記憶與創作間尋回那些「被偷走」的瞬間,並以不同筆觸與色彩,在作品可感受細膩的情感流動、成長的痕跡。 新營文化中心表示,新營高中美術班自一九九二年成立以來,是大新營地區孕育藝術人才的重要基地;美術班課程重視基礎紮實的訓練,也鼓勵學生發展個人藝術風格與創作力,畫具見證學生從迷惘到突破的歷程,也承載著每一段青春記憶與藝術夢想;每屆畢業展,可說是學生三年學習心血的集結與綻放。

Read More

車電新血 崑大25生獲ISO認證

崑大建置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在六十週年校慶揭牌後、已有廿五位學生取得國際ISO 9001內部稽核員資格。(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建置電動車晶片模組暨充電樁研發製造人才培育基地,在六十週年校慶中由總統賴清德主持揭牌後、展現初步成果,已有廿餘位學生通過國際驗證機構SGS認證,取得ISO 9001內部稽核員資格,為台灣車電產業注入具備國際品質意識的實務新血。 此基地由教育部補助及學校自籌,總經費逾億元建置,整合晶片模組製造、自動化充電樁組裝、高壓測試實驗與新能源車展示四大場域,並配套課程模組化設計與職能導向訓練機制,成為全國首座專為電動車設計的人才實作基地。教育部同步核准成立全台第一個電動車暨智慧電子系,顯示政府對車電人才培育的高度重視。 崑大校長李天祥指出,學校早在五年前即投入電動車、無人載具與智慧電子系統的研發,並自三年前與在地產業密切合作,建立從學習、實習、就業到創業的一條龍平台。新落成的基地除設備現代化,更強調即戰力導向,設計完整「從模組製造到系統測試」的技術訓練流程,為畢業即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行政副校長鐘俊顏表示,基地與國內外車電業者及驗證單位推動專業認證合作計畫,並攜手國際驗證機構SGS,成功協助廿五位學生取得ISO 9001內部稽核員認證資格。未來亦將持續導入ISO 26262、IATF 16949等汽車產業標準,深化學生在品質管理與安全規範上的專業力,提升整體產業升級動能。

Read More

南應大 首設AI音樂數位學程

南應大流音系進行學生錄音操作演練培育人才,並將自下學年度起正式設立「AI音樂數位科技微學分學程」。 (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賴清德總統積極推動南部AI產業聚落,打造以台南為核心的「大南方硅谷」,台南應用科大流行音樂學系呼應此政策,宣布自一一四學年度起正式設立「AI音樂數位科技微學分學程」,搶先布局AI音樂教育。 南應大流音系成立於二0一六年,以「音樂製作」與「現場演出」為特色,課程涵蓋詞曲創作、編曲、錄音、混音、舞台設計、燈光音響等領域,致力於培養兼具創作、演奏、製作、行銷等能力的流行音樂全方位團隊。呼應政策設立AI音樂數位科技微學分學程,布局AI音樂教育,開創音樂與科技融合新篇章。 南應大流音系主任林隆璇表示,AI正迅速改變音樂的創作、生產與傳播模式,該系肩負南部音樂產業創新的責任,將透過此學程引領學生與世界接軌。課程內容涵蓋AI音樂生成、虛擬聲音設計、AI作曲實作等,並由韓國AI、美國聲響藝術、英國作曲及華語音樂等博士共同參與規劃與教學設計,強化課程的國際視野與實作深度。 林隆璇指出,流音系亦規劃成立「AI音樂創新基地」,整合教學、研究與產學資源,接軌國際科技發展與在地文化實踐,真正落實「在地培育、國際展演」的教育願景。未來學生不需北漂,也能在台南站上世界音樂科技舞台。

Read More

新北宏國德霖科大校園就博會 初媒合率約52.7%

(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新北校園徵才列車持續前行!為協助應屆畢業青年銜接職場,新北市就業服務處今(23)日與宏國德霖科技大學攜手辦理校園就業博覽會。現場邀請36家知名企業共襄盛舉,共釋出1642個多元職缺。活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絡,許多學生把握機會向心儀企業詢問職缺內容,包含萊爾富、乾杯、台北旅店集團等企業都收到許多熱情回饋。經統計,本場活動參與約有400人參與,其中146人投遞履歷,廠商擬錄用77人,初媒合率約52.7%。 (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本日活動以「職夢築航計畫,德霖伴您前行」作為主軸,由應用外語科的才藝美少女們以活力舞步為活動揭開序幕。段葉芳校長致詞時感謝36家企業們在細雨中熱情與會,並表示,學校秉持「畢業即就業」的理念,希望透過就業博覽會,為學生與企業搭建交流的橋樑,讓學生們順利成為職場新尖兵。 (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勞工局長陳瑞嘉表示,舉辦校園徵才博覽會的目的是協助學生順利銜接職場,避免因待業過久而怯志。地方與中央也持續合作,推出各項就業促進方案,協助青年就業。他強調,儘管近期國際情勢對部分產業帶來挑戰,但整體市場仍呈現缺工現象,面對AI科技快速發展,具備專業技術性的職類如廚師等,反而難以取代,相信宏國德霖科大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中會更具競爭力。土城區周晉平區長亦到場獻上祝福,肯定學校「專業、熱情、品德」的三大特質,平時更積極投入社區服務,絕對是企業的最佳人才保證。 (新北市勞工局提供) 新北市就業服務處指出,因應畢業季將至,後續週週有校園徵才接力舉辦,4月30日明志科大、5月6日致理科大、5月8日真理大學、5月15日亞東科技大學,歡迎有求職、轉職及兼職需求的青年及市民朋友前往參與,為自己的職涯發展創造更多機會。活動詳情請上新北市人力網(https://ilabor.ntpc.gov.tw/cloud/GoodJob)或電洽就服處免付費專線0800-091-580(您就業、我幫您),將有專人服務。

Read More

龍華科大搶先佈局AI教育 攜手微軟強化教職員能力

龍華科大積極佈局AI教育,攜手台灣微軟及全域科技舉辦培訓課程。(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龍華科技大學積極佈局AI教育,攜手台灣微軟及全域科技,於4月17日至22日舉辦「AI900:Microsoft Azure AI Fundamentals」培訓課程。在校長葛自祥、副校長林如貞及副校長柯淑芬的領軍下,共有190位教職員熱情參與並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微軟AI專業證照,為龍華科大邁向AI智慧校園奠定堅實基礎。 為深化合作,龍華科大今年推出「AI實戰課程系列」,培養學生AI應用能力,啟動「微軟校園AI大使計畫」,培育校園AI推廣尖兵。葛自祥表示,學校近年積極推動AI融入各領域教學,期盼透過與業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完整的AI學習資源與實作經驗。他也提到,此次由校長、副校長以身作則,帶領全校教職員參與微軟專業證照培訓,由上而下推動AI訓練,不僅為國內大學校長層級中領先拿到AI認證創舉,更希望破除AI艱澀難懂,只有IT技術背景人員才能孰悉運用AI等迷思,充分展現龍華科大持續深化AI教育發展、邁向AI智慧校園的信念與決心。 葛自祥強調,龍華科大以「AI校園、產業接軌、全球連結」為發展願景,致力推動AI人才培育與校園數位轉型。此次AI教職員培訓提升了全校AI素養,深化與微軟的合作,共創智慧校園實驗場域,並透過AI創新創業競賽激發師生潛能。龍華科大將全面提升師生AI能力,加速智慧校園的發展進程,培育具備競爭力的AI數位人才。 龍華科大以「AI校園、產業接軌、全球連結」為發展願景,致力推動AI人才培育與校園數位轉型。(圖/龍華科大提供)  

Read More

輔英科大徵才嘉年華創佳績 百企釋友善職缺助多元族群

輔英科大舉辦校園徵才嘉年華,一百三十多家廠商提供四千多個職缺攬才。(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二十三日舉辦二0二五「金蛇報喜、職來運轉」校園徵才嘉年華,一百三十多家廠商提供四千多個職缺攬才。林惠賢校長表示,該校畢業生升學就業率逾百分之九十四,必能對目前職場缺乏人才狀況有所貢獻。樂見花蓮慈濟醫院提供年薪逾百萬徵才,且有超過百家廠商提供職缺給外籍生、原住民生及身心障礙學生,相信今年媒合率能再創新高。 這場由輔英科大學務處職涯發展中心主辦的校園徵才嘉年華二十三日上午在體育館登場,由原young社表演開場,開幕式由林惠賢校長、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YS青年職涯發展中心曾羑箐主任、高雄市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婭蘋˙伊斯坦大委員、和發產業園區服務中心潘怡璋主任、校友企業海富國際漁業集團與臺灣高雄市大學校友會聯合會理事長徐麗月董事長/理事長、新高雄助產師助產士公會理事長劉昭珍、輔英校友總會張台鳳監事、日本高齡長照機構元氣介護集團畑中辰美取締役、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代表、高雄市勞工局鳳山就業服務站代表等人共同啟動。 輔英科大舉辦校園徵才嘉年華,學生參加踴躍。(記者吳門鍵攝) 林惠賢致詞時首先恭喜企業找到好人才,永續成長;同學找到好頭家,安定就業。輔英近年來每屆畢業生逾二千多人,學生素質高、專業能力強、敬業態度良好,深受企業界歡迎,今年統計去年一一二學年度二千二百多位畢業生升學就業率為百分之九十四點七三,護理學院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五二,數字極其亮眼。 林惠賢表示,輔英近年來積極推動與國際接軌,具體建立與境外學校發展實質合作,提升在國際間能見度與聲望,很高興今年有超過百家企業廠商提供外籍生、原住民生及身心障礙學生職缺,不僅提升企業形象也讓優秀學子發揮長才,創造雙贏。 陳冠位學務長指出,今年廠商求才若渴,但受限場地,共有一百三十多個攤位,提供四千多個職缺,整體平均薪資約四萬六千多元,醫療院所職缺有二千八百多個,平均起薪逾五萬元,花蓮慈濟醫院、為恭紀念醫院、臺中榮總嘉義暨灣橋分院都提供超過百萬年薪攬才,展現對護理人員的重視。 職涯發展中心主任吳彥鋒說,徵才產業包括醫療院所、軍公教、餐旅服務、長期照顧、金融、傳統製造、休閒服務、環境衛生及污染防治服務等,輔英四大學院十七個學系均育有專業人才為業界所用,樂觀看待今年媒合率。 吳彥鋒表示,校園徵才活動看到校友們響應林惠賢校長推動的「員工好、學生好、校友好」新三好治學理念,包括澎湖校友會、花蓮校友會、三軍澎湖醫院、衛福部花蓮醫院、花蓮慈濟醫院、汐止國泰醫院、中國附醫、阮綜合醫院、台南奇美醫院、安南醫院、東港輔英附設醫院、幸福園樂齡俱樂部、慈嘉居家長照機構等多個傑出校友任職單位今日都回到母校徵才,提供職缺照顧學弟妹,同時展現對母校的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