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五條港 南台收集好聲音

  教師節前夕,官田國小學童手寫卡片,貼滿公布欄形成感恩之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文化底蘊USR計畫團隊將神農街建置成街區博物館,今年新願景為成立聲音資料庫,開設「城市博物館的探索」課程,由教師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再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加入背景音樂,以襯托地景收集的聲音特質。 南台科大USR五條港神農街音樂工作坊課程,帶領學生到場域收集聲音,並與音樂創作人合作展現地景聲音特色。 (南台提供) 為讓五條港場域收集的聲音更多元豐富,邀請專業聲景團隊目目文創與《共聲島》聲音設計團隊舉辦「二0二五神農街音樂工作坊」。首先登場的是《共聲島》聲音設計的余楊心平老師,同樣也是〈你太白‧去曬黑〉的主唱,以「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為題,分享他在恆春半島將聲音設計與生活共創作結合的經驗。 同時舉辦半島歌謠祭到以恆春在地女性月琴傳人為主軸,所創作的《半島風聲相放伴》音樂劇,如何把場域收集的聲音融入音樂劇裡。後來還開發《共聲島》專案,採用聲音做景點的導覽介紹,開創一場以聲景為主的旅程。 目目文創總監楊欽榮則以「聲音‧景的聆聽練習」為題,講述與定義近年來聲景的發展與採集模式。另帶著學員做聲景的練習,讓大家走到神農街上塞上耳塞閉上眼聆聽聲音,可聽到最貼近自己的音源。並用紙條揉捏等方式來訓練學員們對聲音感知,及如何在重要地景收集最原始的聲音?創造該地景獨特歷史。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文化底蘊團隊讓博物館走在時代尖端,讓文化保存不僅是用眼睛看的視覺,更開拓用耳朵聽的聲音文化保存。為此開設課程帶學生走進場域聆聽五條港的聲響,並透過聲景的聲音工作坊與專業聲景團隊交流學習,以收集博物館場域裡獨特的聲音,值得嘉許。

Read More

南市率先全國升級智慧學習空間

  市長黃偉哲到校運用智慧型觸控大電視與防塵水擦黑板宣導防疫。 臺南教育大突破!繼全市國中小教室冷氣裝設全面完成後,市府於一0七年至一一四年間投入近五億五千萬元,全面升級南市所屬高國中小普通班教室智慧型觸控大電視與琺瑯水擦黑板,揭開「無塵、健康、數位化」智慧教室的新紀元,全市超過十三萬名學生直接受惠,師生反應熱烈,紛紛直呼「上課變得更不一樣了!」。 市長黃偉哲指出,教育建設是城市發展最長遠、最有價值的投資。他強調,新設備讓學習環境全面升級,不僅提供孩子們更高品質、更健康的學習空間,更象徵臺南教育走在全國前段班,成為其他縣市追隨的典範,也為教育數位轉型邁出了關鍵一步。 教育局長鄭新輝補充,這項計畫涵蓋南市所屬高國中小普通班教室,過去教師常抱怨投影設備老舊,畫面模糊、易故障,如今全數被高畫質觸控大電視取代,教學互動翻轉升級。學生能透過多點觸控主動參與學習,大幅提升學習效益。而琺瑯水擦黑板可耐用二十年以上,搭配水擦粉筆無塵無異味的特性,徹底解決班班有冷氣密閉空間內飄散粉筆粉塵的健康隱憂,讓老師與學生在空調教室中也能安心呼吸,更加健康。 教育局進一步說明,智慧大電視不僅畫面更清晰,觸控互動也更直觀,使得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教師可輕鬆展示多媒體內容,增強學生參與感。學生們也表示,新設備讓上課更加生動,觸控功能讓他們能更主動參與討論,對學習也更感興趣。 教育局補充,這不只是硬體的更新,更是臺南教育的一場數位革新。未來還將推動專業教師培訓,發展教案,確保設備能發揮最大效能,真正把智慧教室轉化為智慧學習。臺南市政府將持續加碼投資教育,為孩子們打造安全、舒適、富有創造力的學習天地。 (臺南市政府教育局廣告)

Read More

走讀中寮山 崑大帶領居民影像創作

崑大資管系輔導高雄燕巢DOC走讀中寮山,學員透過數位生態系課程結合實地導覽與影像創作,學習影片剪輯技巧。(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資管系南高輔導團隊協助高雄燕巢數位機會中心(DOC)辦理「走讀中寮山:數位生態系課程結合實地導覽與影像創作」活動,讓學員不僅學會數位影像的應用技巧,更重新發現中寮山之美,展現出結合科技與自然的全新學習樣貌。 燕巢DOC設立於燕巢圖書館內,此次活動與高雄市援剿人文協會合作,特別規劃「數位生態系」主題,帶領學員實際走訪燕巢區的中寮山步道,更透過數位影像創作課程,將生態環境、自然故事與居民視角融入數位記錄中。 活動課程由專業講師進行室內課程,介紹中寮山的地理位置、生態特色與生物多樣性,並延伸至如何運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及數位攝影工具,將所見所聞完整保存。 南高輔導團隊計畫主持人暨資管系副教授賴正文表示,此次活動促進跨世代的交流,參加學員中有中高齡居民、青年學子,大家在共同學習與拍攝的過程中互相協助,例如年輕人熟悉手機操作,主動幫助長者掌握拍攝技巧;而長者則分享自己對中寮山的記憶與故事,成為影像內容的靈感來源。這樣的互動讓課程更具溫度,也展現DOC作為社區交流平台的重要價值。

Read More

AI孔子遇見六佾舞 立人國小敬師日古今交融情意滿滿

立人國小熱鬧舉辦敬師日活動。(立人國小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立人國小在教師節前夕,特別舉辦了一場古今交融的敬師日活動,除了安排傳統的六佾舞、束脩敬師儀式,還結合數位科技啟動「孔子AI祝福」,讓孔子化身「數位先師」,以溫潤而充滿智慧的聲音向全體師生傳遞勉勵與祝福。 立人國小這場別開生面的敬師活動在鼓樂聲中熱鬧展開,學生們身著傳統服飾,以六佾舞的莊重舞姿與整齊步伐,承載古代祭孔的典雅風華,象徵對師道與聖人的崇高敬仰。隨後進行的束脩敬師儀式,孩子們雙手奉上象徵心意的小禮,如同古人以薄禮謝師,純真誠摯的心意令師長們深受感動。 立人國小校園中的孔子銅像已矗立一甲子。(立人國小提供) 此外,矗立在校園一甲子的孔子銅像,見證了數十年來立人學子對老師的尊敬與感恩,活動現場特別懸掛了「乙巳六十載,師道永流傳」布條,呼應歷史與傳統的厚度。為了賦予這份敬師文化新的詮釋,校方還結合科技讓孔子化身「數位先師」,當跨越古今的語音響起,現場立刻爆出驚喜掌聲。 立人國小也特別訂製了「立人敬師椪餅」,椪餅圓潤飽滿,象徵師生情誼綿長。孩子們更親手繪製小卡片,與椪餅一同獻上,成為滿載祝福的暖心禮物。在典禮尾聲,全體學生以手語傳情,演出歌曲〈聽我說謝謝你〉,傳遞無聲卻深刻的感恩。 立人國小學童以傳統六佾舞為敬師日活動開場。(立人國小提供) 校長王全興表示,敬師不僅是一堂課程,更是一份教育初心的提醒。這場敬師日融合傳統禮樂、AI智慧與特製椪餅的多元活動,希望透過活動讓孩子們在尊師重道中學會感恩。

Read More

華藝敬師謝師感恩餐會 ,學生以茶傳遞謝師情

同學為師長奉上意涵生活有品味、為事有品質、身行有品德的「三品茶」。 (華藝提供)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華藝術學校為慶祝教師節並表達對師長的敬意,自9月22日至9月26日展開,舉辦一系列「敬師感恩」活動。慶祝活動首先由各科學生以「吾愛吾師」廣播時光登場,透過歌曲串燒與真情告白,向辛勤付出的教師致上最真摯的祝福;同時全校師生在選進行「敬師奉茶」儀式,展現莊重的儀式精神與對師長的感恩之心。 ,董事會則為全體教職員工辦理感恩餐會,表揚服務年資滿10年、20年老師,表達長年為藝術教育付出辛勞的老師,現場掌聲雷動與感動齊飛。 窗外細雨飄零,室內茶香氤氳瀰漫溫馨感人,在司儀句句動人的話語環繞耳邊之際,同學們收拾平日的活潑俏皮,端莊有禮的為師長奉上意涵生活有品味、為事有品質、身行有品德的「三品茶」,再深深向老師們鞠躬感恩 並祝福老師們教師節快樂。當老師回敬輕輕扶起學生,品嘗這滿滿心意的好茶,透過這溫馨的儀式與互動,師生那刻傳遞著溫馨情誼與正能量。 接受學生奉茶的楊晴良老師感動的表示,現在的學生自我表達意識較為強烈,很高興學校能夠透過這樣具體的儀式活動,讓學生有機會來學習表達對老師的敬意。她很認同董事會的「教育價值大於土地價格」辦學理念,這樣的理念堅持對孩子的價值觀有很大的影響力,而孩子們也紛紛敬佩學校的付出與當時努力的過程。 奉荼儀式中,學生將手中杯茶奉給在場的每位老師,這是一杯杯來自學生們最誠摯的感恩;影劇科潘同學開心地跟老師們說,謝謝您們的付出與辛勞,還是得天天要開心喔,教師節快樂。 現在學校敬師、尊師的活動大都會融入在其他課程教學,因此對於培養學生在品德上具有感恩與惜福的心念較少;但在董事會長期秉持「尊師重道」的教育理念,所以無論是在各項展演競賽活動過程,學生首先都要保持學習對人感恩,並尊敬老師的態度。學生的心意,就是讓老師最動容的回饋,學務處李寧主任說明舉辦這次敬師感恩系列活動的目的。 中華藝校在教師節前夕都會舉辦感恩餐會,並為服務滿十周年及二十周年堅持及用心的師長獻上獎座(獎金)與祝福,其中服務滿二十年在附設雙語小學服務的程仁慧教師分享「華藝的氛圍很黏人,但我要說的是,中華藝校的董事會跟教職員工之間其實那個黏著度才更深。」 家長會會長顏良任也特別帶著家長會代表們親自贈送禮券,感恩師長們不僅教導孩子時時保有良善的心,也與家長、孩子彼此交心,期待親師生間的情感永遠保有溫馨。 呂惠美董事長(左六)頒發資深優良教師獎座與獎金。 (華藝提供) 盧校長說,飲其流者懷其源,學其成時念其師。敬師活動不僅是學生表達感恩的過程,更在活動中讓孩子具體實踐「感恩」的涵義,並且能讓教師感受到教育工作的價值與肯定,也是營造友善校園、落實三品及深化師生情誼的重要時刻。這次敬師感恩系列活動結合迎新表演,不僅營造尊師重道與青春洋溢並行的氛圍,更讓這份敬意成為校園中最美麗動人的風景,為新學期揭開溫馨而充滿正能量的序幕。

Read More

成大南工技能競賽 戰果輝煌

  成大南工全國技能競賽摘下金銀銅等廿六個獎,並在國手選拔獲得一正取、三備取佳績。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成大南工師生團隊在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決賽表現卓越,包括冷作、板金等職類共計榮獲四金、五銀、一銅等廿六個獎項;另第三屆亞洲技能競賽及第四十八屆國際技能競賽國手選拔,獲得建築鋪面職類一正取、一備取,及自主移動機器人職類兩位備取。 成大南工教學理論與實務並重發展,這次全國技能競賽共計廿六學生獲獎,其中由老師吳信昌指導的建築鋪面職類金牌蔡均祥榮獲正取國手,銀牌林緯璿備取國手;易駿龍、陳春明兩位老師指導的自主移動機器人職類金牌朱泰翰、王彥鈞兩人榮獲備取國手。彰顯成大南工在技職教育深耕多年的努力成果。 蔡均祥表示,能獲選國手代表台灣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是其夢寐以求的榮耀,非常感謝指導老師與學校的支持與鼓勵。朱泰翰、王彥鈞則說,準備過程雖辛苦,但每一次挑戰都讓他們更有信心,能獲選備取國手是對他們最大的肯定。林緯璿也表示,未來會持續努力發揮所學,期盼有一天能在世界舞台上為國爭光。 在佳績背後,學校行政與教學團隊是不可或缺的支柱。實習主任尤致文指出,這些榮耀不僅屬於學生,也歸功於指導老師及行政團隊的付出,更感謝家長會在經費與後勤支援的協助,及全泰科技、君帆工業、志鋼金屬等企業提供資源與支持,讓學生能專心投入訓練。 校長黃耀寬表示,這次的成果展現學生們紮實的專業實力與堅定毅力,及老師們辛勤培訓指導,更特別感謝成大在設備資源、師資交流與研發技術上的支持,讓學生能銜接大學端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競賽表現。

Read More

南台攜手基隆商工創新AI教育

南台科大與基隆商工簽署MOU,共同為台灣技職教育的AI轉型注入創新動能。(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為深化南北技職教育合作,南台科技大與基隆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MOU),除為兩校建立長期合作基礎,更將南台AI教育的優勢與基隆商工創新研發的卓越成果結合,共同為台灣技職教育的AI轉型注入創新動能。 南台科大以「AI起航 南台領航」為核心理念,長期深耕實作型AI教育,並以其自主研發的「AI Maker平台」開放給高中職學校使用。而基隆商工近期以「多功能智慧藥盒」勇奪2025IEYI世界青少年發明展銀牌,成為本屆賽事中唯一獲獎的國立高級中等學校。 此作品靈感源於對家人健康的關懷,融合航電與商業經營跨科專業,展現出基隆商工在創新研發與國際競爭力的頂尖水準,同時也體現技職教育的溫度與高度。兩校此次的策略聯盟,堪稱是南北技職教育的強強聯手。 此次策略聯盟簽署,象徵兩校共同致力於落實技職教育的垂直整合與資源共享。南台將透過在AI、資訊科技及創新教學領域的深厚基礎,結合基隆商工在技職教育的實務經驗,展開多層次合作,包括AI Maker平台運用、產學攜手與教學協同機制及資源共享等,強化學用合一的學習成效。 南台校長黃能富表示,希望透過這項策略聯盟將南台教學經驗與AI Maker平台開放給基隆商工使用,推動從高中職階段即培AI素養,共同擘劃AI時代技職教育新藍圖。

Read More

崑大車電系專業培訓力優

  崑大車電系將技職教育向下扎根,指導高中職選手參與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榮獲電子職類佳作。(崑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崑山科大電動車暨智慧電子系致力培育校內專業人才,更將技職教育向下扎根,與多所高中職校進行技術交流,其中老師鄭詠聰指導新化及花蓮高工學生青年組選手參與第五十五屆全國技能競賽,分別獲得電氣裝配類第五名與電子職類佳作,展現該系專業培訓實力。 全國技能競賽為最高層級的技能競技舞台,匯聚各地優秀青年選手同場較勁。崑大車電系鄭詠聰老師指導高中職選手在激烈賽事中,展現專業知識與實作能力,在全國賽事中脫穎而出獲獎,展現跨校合作的學術能量。 鄭詠聰表示,此次能夠獲獎,不僅是選手努力不懈的成果,更展現出崑大在「電動車與智慧電子專業領域」的扎實培育與前瞻課程設計,藉由競賽實戰經驗,學生不僅強化了專業技能,更培養了臨場應變、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崑大工程學院長暨車電系主任江智偉指出,該校鼓勵學生勇於挑戰並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實務場域,此次由老師指導高中職校學生奪得全國技能競賽佳績,正是該校技職教育向下扎根成果的最佳展現。

Read More

曾文家商學生做紫芋酥送獨老

中秋前夕,曾文家商學生手做紫芋酥關懷獨老。(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麻豆報導 中秋送暖,國立曾文家商餐飲管理科二年級學生手做紫芋酥,送到附近一百五十位獨居長輩家中,提前向長者賀節。 這項獨老製作中秋月餅已持續十一年,今年由六十八位餐管科學生手做烘焙,並在科主任侯景瀚、崑山科大餐飲管理及廚藝系老師洪孟巽指導下,透過實作提升糕點的製作手藝,也開心為公益付出一己之力。 研發適合長者食用的紫芋酥,外皮以傳統中式酥油皮結合天然紫薯粉製成,紋理細緻、層次分明,展現出優雅的螺旋造型,外觀亮眼吸睛。內餡則選用香氣濃郁、口感滑順的芋頭泥,綿密中帶著淡雅甜香,是一款口感與視覺兼具的傳統中式點心。出爐的紫芋酥飄散著芋頭香氣,包括印尼籍洪裕朝、越南黎國寶、馬來西亞韓學享三名外籍生,在每份月餅附上學生親手書寫的祝福小卡、精心包裝後獻上誠摯的祝福。 曾文家商校長洪思農說,藉由充滿經典風味的傳統糕點紫芋酥,傳遞中秋節的愛與關懷,曾商中秋送愛心活動連續十一年不間斷,與華山基金會麻豆天使站一起將月餅分送給獨老,讓長輩們感受曾商師生們滿滿的愛心與活力。

Read More

南大文資系異識二鳥播保育種子

  南大文資系師生帶領學童走進台江國家公園,實地觀察黑面琵鷺等珍稀鳥類。(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在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國際永續人才培育計畫」支持下,師生月前前往紐西蘭進行兩週的永續學習交流。返國後,台南大學團隊將所獲得的啟發轉化為適合小學生參與的「異識二鳥」營隊,期盼自小播下環境保育的種子,培養下一代的環境意識與行動力。 南大文資系表示,此次推出的「異識二鳥」營隊是由紐西蘭交流的師生團隊設計課程,邀請「以恩關懷中心」學童來參與。活動以紐西蘭的象徵性鳥類「奇異鳥」為靈感,帶入鳥類保育的概念,並結合台江國家公園作為自然場域。除了透過桌遊及互動遊戲,引導孩子認識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基礎環境保育觀念;更走進台江國家公園,觀察黑面琵鷺等鳥類。 南大指出,參加營隊的孩子們透過學習手冊引導,自主探索展覽、討論並分享觀點,提出環境永續與鳥類保育的多元思考,不僅展現創意,也讓南大師生看見環境教育在孩子身上的啟發力量。 南大文資系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廣「異識二鳥」營隊至更多學校與社區,讓永續和保育理念在孩子心中生根萌芽茁壯,為社會注入更多永續力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