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國中師生設計蛇年繪馬 祈福會考「蛇麼攏安」

和順國中舉辦「和中繪馬祈福緣」活動來為考生祈福。(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於十七日登場,安南區和順國中除了安排祈求「神助攻」的在地廟宇祈福之旅,由校長杜俊興帶著導師到學校鄰近的七間廟宇去拜拜祈福外,七日還在校內舉辦「和中繪馬祈福緣,蛇年諸事皆安好」活動,特別設計了一款以蛇年為主題的繪馬牌,讓考生寫下心願掛上祈福亭。 和中國三學生將寫下心願的繪馬牌掛上祈福牆。(記者施春瑛攝) 為了幫考生祈福,和順國中校長杜俊興與家長會長徐長源、國三各班導師,帶著鳳梨、旺旺仙貝和象徵考試順利的孔子點心麵餅乾等供品,走訪學校周圍三公里內的中州寮保安宮、布袋嘴寮代天府、新寮鎮安宮、公親寮清水寺、五塊寮慶和宮、外塭和濟宮、順天府,一間一間去拜拜祈福。杜俊興說,這樣的祈福之旅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希望透過對神明的祈禱與祝願,讓考生更安心踏實,帶著師長父母的祝福,考上理想的好學校。 除此之外,和中還舉辦了「和中繪馬祈福緣,蛇年諸事皆安好」活動,杜俊興表示,繪馬祈福活動已經辦了八年,由於今年是蛇年,特別由王嬿惠老師與其指導的學生莊沐澂、林育民一起設計這次的蛇年繪馬,繪馬牌上的「太極靈蛇」與太極意象相符,搭配「蛇美龍安」的篆文字,有諸事均安、圓滿之意。 和中今年設計的蛇年繪馬是由師生一起設計。(記者施春瑛攝) 繪馬牌設計好之後,再利用學校科技中心的雷射雕刻機製作而成,最後發給每位考生,讓他們在繪馬上寫下自己的心願與目標,像是「金榜題名」、「5A++」等,也有人許下希望能和好朋友上同一所高中,整個祈福牆上掛著滿滿的願望與溫暖的互動。

Read More

華藝附小推動EMI 結合科技強化國際競合力

中華藝校附設雙語小學親師生合作參與,讓課程充滿和諧關係。 (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中華藝校附設雙語小學課程以「部定、美語、藝術與人文」三合一為主軸,並以八大核心課程深化雙語學習,教育部推動數位科技融入教學的趨勢中,華藝附小持續推動CS(Computer Science)- Robots,並搭配EMI全英文授課方式推動「循跡軌道車」,課程推動採以PBL(Project-Based Learning)課程模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透過小組專題導向學習的過程中,讓理解及探索問題的學習上充滿各種可能性,在動手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培養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科技挑戰做好萬全準備。 國小部顧文華主任表示,為迎接下學年即將全面推動的程式教育課程,此次課程以智慧循跡車為核心,結合自造者精神,融入跨領域學習模式,學生們必須親自設計、拼接出一條可讓小車順利行駛的創意軌道。從觀察不同形狀與長度的軌道模組,到實際動手組裝、調整與修正,整個過程不僅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也鍛鍊其冷靜思考與團隊溝通的能力。孩子們在課堂上熱情高漲,面對挑戰勇於嘗試,透過一次次的失敗與修正,累積出豐富的經驗與成就感,展現出愛迪生般「從錯誤中汲取知識」的精神。 3A紀佳宸與蔡謹妍同學分享,剛開始進行時對如何順利接軌感到擔心,雖然過程中有很多次的失敗,後來冷靜分析圖形規律與團隊分工合作,慢慢瞭解起點的圖形與排列順序會影響結論,因此最終完成挑戰。老師以全英文授課,過程同時也喚醒我們上一次機器人相撲課程的概念,再次回顧學習到Robots專業英文及功能,真的是一堂很有成就感的課程。 1B陳奕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個課程,也很喜歡機器人,車子移動的速度讓同學們都很緊張,最刺激的時候是車子快沒路走時,所以我們必須不斷迅速拼接軌道,想辦法讓車子不掉下去,因此每個人都很努力合作完成。1A陳智愷則興奮地說:「我很喜歡拼軌道,像在玩樂高一樣,軌道車開過來的時候超緊張,但真的超好玩!」 華藝附小秉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透過部定課程、美語教學及藝術與人文三大領域的融合,致力於翻轉孩子的學習方式與思維,因此安排這堂「AI循跡軌道車」課程,以各種現象或發生的狀況來作為學習的起點和核心,鼓勵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和探索。這堂課不僅是讓學生不只是完成了一個軌道作品,更在過程中學會了溝通、思考與協調,以及展現出高度的學習韌性與合作精神。 盧昰余校長表示,科技教育與數位發展的趨勢中,華藝附小的核心課程著重CS:Drone Soccer、Programming、Robots、Maker Education、AI Generated Content,安排透過議題式的小組學習,讓孩子能探索學習與互動溝通。在董事會及家長會大力支持數位科技融入的教學發展,孩子們在學習過中都能多元發展各種能力表現,奠基面對未來的發展科技實力。華藝附小以EMI全英文授課厚植學生雙語學習,推動校園STEAM課程學習,讓學生擁有絕佳Maker Education思維,這也是華藝附小的孩子們未來在校園所要學習課程的趨勢與挑戰。

Read More

輔英科大護理系加冠 白衣天使啟航

輔英科大林惠賢校長(左六)與優良實習護生合影。(記者吳門鍵攝) 高就業率受醫界青睞點亮職涯光芒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輔英科大七日舉辦護理加冠暨導光典禮,四百六十三名準白衣天使參加,除五專二年級、四技一年級生,還有學士後護理學生參與。林惠賢校長表示,外界普遍認為護理師是「風險高、工時長、壓力大」的行業,今天看到那麼多的莘莘學子仍願意本著熱忱加入護理行業,令人感佩與驕傲。該校今年統計一一二學年度護理學院畢業生升學就業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七,盼政府攜手醫護界積極改善護理執業環境及提高薪資福利,尊重並善待護理人員。 輔英科大七日上午於體育館舉行護理加冠暨導光典禮,四百六十三位男、女準白衣天使參加加冠、佩背帶及導光儀式。護理學院林佑樺院長偕護理系張怡娟主任等人,歡迎校友企業海富國際漁業集團徐麗月董事長、高雄市立民生醫院護理部孫鳳卿主任、安南醫院護理部陸乃甄主任、寶建醫院護理部陳盈穎主任、衛福部台南醫院護理部蘇睿寧主任、屏東榮總護理部劉秋玉副主任、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護理部李金霞督導等來賓出席觀禮。輔英附設醫院護理部施寶芬主任、護理部鄭慧如副主任受邀上台與學校護理師長一起為學生加冠、佩背帶。 林惠賢校長致詞表示,近來世界網路大學排名、《遠見雜誌》、《Cheers雜誌》針對醫院最愛大學生、學術成就進步、國際化等各項指標評比,輔英都名列前茅,這是全體教職員工生及校友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身為輔英人的驕傲。 林惠賢指出,見到媒體報導護理師薪資比餐飲服務業還低,令她心裡淌血,護理學生個個都是輔英的寶貝,學校耗費龐大的軟硬體資源,授予專業知識與實習訓練,值得醫療院所拿出更好的待遇和福利回饋。很高興賴總統提出健康台灣政策,推動三班護病比入法,優先投資護理人力整備,透過人力培育、正向職場與薪資改善,改變護理勞動環境、友善護理職場。 輔英科大五專二年級施丞薰同學(右一)參與加冠導光並與護理師母親(右二)及阿公、阿嬤合影。(記者吳門鍵攝) 「隧道絕對有盡頭、共同迎接那道光的到來!」林惠賢說,前不久學校剛舉辦校園徵才嘉年華,至少有三家醫療院所開出百萬年薪徵才,很高興社會看見輔英寶貝們的價值,也看重輔英的超高就業穩定率與專業素質,希望正面循環從此而起,歡迎更多醫療院所加入「百萬俱樂部」,吸引人才源源不斷投入,壯闊大醫療健康產業。 林佑樺院長表示,護理是神聖的志業,勗勉同學秉持初心 ,效法南丁格爾精神,把握實習機會充實自己,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張怡娟主任指出,典禮中表揚二十二位優良實習護生。另外,榮獲大專社會女子組花式基本型金牌、個人冰舞大專社會女子組銀牌的洪于程;大專五人制足球錦標賽公開女生組冠軍的張琪,也都在此次典禮中成為準白衣天使,繼續用護理專業表現為校爭光。 張怡娟說,今年特地安排宣誓代表家長及優良實習護生家長坐在第一排,近距離親睹子女加冠受獎,也邀請同樣為護理師的三位家長代表替自己就讀五專二年級的女兒加冠,同時邀請一一0年榮獲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的校友、奇美醫院吳佩純專科護理師分享從業歷程,勉勵學弟妹莫忘初心,勇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Read More

客發中心校園行動展美濃龍肚國小開展

客委會客發中心校園行動展,七日在美濃龍肚國小開展,由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左八)等人進行啟動儀式。(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高雄報導 呼應今年518博物館日「在快速變遷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主題,客委會客發中心特別推出「六堆校園行動展」,首展七日於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開展,現場由龍肚國小學童們演出「假黎婆」客語故事短劇,策展人王信允發表同名單曲及客家才子黃瑋傑與龍肚國小學童帶來「跈等」行動展主題曲等系列演出溫馨開場。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該中心六堆園區與高屏六堆十二鄉區共同攜手推動六堆生態博物館理念,今年特別策劃「客家走入校園」行動展,首檔主題取材客籍文學作家鍾理和短篇小說「假黎婆」,結合中心典藏的數位影像及既往展示累積成果,以校園為展場、與在地的學童共同合作展示內容,以校園兒童、青少年為觀展客群、以合作共創打造童趣活潑的行動展件,落實向下扎根的理念,讓學齡兒童從閱讀與體驗中理解文學背後的生活記憶與族群文化。 而今年適逢鍾理和一一0歲冥誕,也是表達對作者深切緬懷及敬意。何金樑特別感謝鍾理和紀念館鍾鐵鈞館長協助文本授權與審校、美濃區龍肚國小師生協作共創主題,並開放校園作為展示空間,讓學校不僅是學習知識,更成為客家文化傳承與創意發想的重要場所。 龍肚國小展場的大型木作十分吸睛,學童緩慢轉動大型繪本動畫箱的旋鈕,卷軸化的「假黎婆」故事一幕幕映入眼簾;點選影音觸控遊戲箱,能認識原客服飾的差異、學習與故事相關的客家諺語及唸謠。現場還可看見結合兒童視角所創作、充滿童心的展示內容,透過老師們的引導,由孩子視角所理解與產出的原客生活文化特色,以及由客庄生活、生態議題所產出的祖孫生活記憶、大樹伯公家庭樹及與食農教育結合的客庄常見蔬果植物等,大家親手完成的作品也成為展件的重要一環。 「六堆校園行動展」即日起至六月六日止,每週一至週五上午開放參觀,歡迎有興趣觀展的民眾或團體致電龍肚國小預約,共同感受客家與學校共生的溫柔力量。相關「六堆校園行動展巡迴實施計畫」也將於518博物館日正式公告,歡迎有興趣之學校申展,更多資訊請至客委會客發中心網站查詢。

Read More

國小師生體驗 「警報響起快快跑 防空避難真有趣 」

(汐止警分局提供) 記者黃秋儒/新北報導 為培養小朋友對防空避難設備的相關知識,汐止警分局於昨(6)日樟樹國民小學校外參訪社后派出所期間,舉辦了一場別具意義的戶外教學,活動中由新北市警察局民防管制中心股長陳建仲親自解說防空避難知識,陳建仲股長還特地準備了防空警報器模擬儀器,讓現場參訪的學童能實地操作,並學習到災害發生時,可運用警政APP查詢鄰近的防空避難室,及時攜帶緊急避難包前往避難。 汐止警分局提供,本次活動,汐止警分局以「怎麼前往防空避難設備守護自己」為主題,藉由互動式導覽,引導孩子觀察防空避難室的外觀與構造、了解避難姿勢及緊急避難包整備,更重要的是在聽聞警報音符後,如何操作警政APP查詢鄰近的防空避難處所,以爭取避難時間。 汐止警分局提到,汐止警也設計「探索防空避難任務」,讓孩子們尋找周邊防空避難標誌並前往完成避難姿勢,讓學習過程更添樂趣。許多小朋友在活動後興奮分享:「標誌牌淺顯易懂,也都張貼在明顯位置,很容易辨認出來」、「現在使用iPolice APP導航就可以找到防空避難室了,真的好方便!」從孩子們純真的反應中可以看出,這趟學習之旅留下了深刻印象。 汐止警分局表示,透過結合戶外探索,不僅拓展孩子們視野,也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未來將持續規劃多元主題的戶外活動,讓更多小朋友在經驗中建立防空避難知識。

Read More

新北技職繁星錄取率超越全國 推6大方案助攻優質科大

復興商工權子熙同學在解說展覽作品。(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技職教育再創佳績!在114學年度科技校院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中,新北市報名人數共308位,共計211位技高學生順利上榜,錄取率達69%,高於全國60.2%平均錄取率,展現新北技職不只培育專業技能,取得具備就業力的保障,更有助升學優質科大的核心價值。 114學年度科技繁星計畫採四輪分發機制,依據八項比序項目評選,包括學業成績、專業與實習科目表現、技能領域、語文與數學能力、競賽成績、證照與檢定及參與與服務紀錄等面向,全面考驗學生多元實力。新北市積極推動證能合一、金手培訓、自主學習、技職社會責任、AI素養模擬測驗及專題實作競賽等六大方案,藉由系統性的培力策略,讓學生提早取得專業證照、專業技能、學科素養及各項競賽成績,同時強化校內外產學實作連結,成功為學生打造脫穎而出的升學優勢。 樟樹國際實中資訊科鄭羽倢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藉由科技繁星入學管道錄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錄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的樟樹國際實中資訊科鄭羽倢同學回顧三年學習歷程指出,深刻體會到「心情調適」與「時間管理」在求學階段的重要性。他特別感謝許國財老師的指導與關懷,總能以不同角度給予啟發,讓他重新找回方向,最終成功錄取理想的第一志願。 淡水商工會計事務科莊育憲右2錄取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淡水商工會計事務科莊育憲同學從小就立志要考上會計師,抱持「天生我材必有用」信念,發揮自己的優勢,順利錄取商管群第一志願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會計資訊系,他特別感謝施惠茹老師用心指導,在會計檢定中取得第一級考區第二名及第三級考區第一名的成績,奠定堅實基礎,拿下證照檢定資格,朝著會計師的夢想邁進一大步。 鶯歌工商吳宜庭同學以優異的成績錄取台灣科技大學。(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鶯歌工商資料處理科吳宜庭同學錄取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憑藉穩定成績與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進入理想學府。為了提升實務能力與應變力,也積極報考專業證照、參與各類競賽,她感謝每一位陪伴她學習旅程的老師,都是成長路上的重要推手。 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權子熙同學,以獨特創新思維的學習歷程與卓越的設計實力錄取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在專業設計課程中整合創意,更於專題製作中展現策劃統籌與實作能力,從主題發想、動畫、到展場與周邊設計,皆展現非凡創意。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科技繁星計畫推薦標準嚴謹,申請學生必須三年就讀同一技高學校,同時在校成績排名校內科前30%,確保推薦的學生皆具備紮實基礎與發展潛力。能脫穎而出代表學生兼具穩定性與潛力。新北市將持續強化師資、更新設備及深化產學合作,打造與未來接軌的技職學習環境,每位技職生都能從校園出發,走進優質科大,成為邁向國際的新世代技職之星。

Read More

台南大學獲選亞太AI機會基金

南大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兼EMBA執行長曾憲立,是南大AI教育推動實驗室計畫主持人。(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由亞洲公益創投協會、Google.org、亞洲開發銀行攜手推動的亞太AI機會基金,以縮小亞太地區AI技能落差為目標。全台僅三單位入選亞太AI機會基金合作夥伴,台南大學則是唯一入選的國內大學。 南大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兼EMBA執行長曾憲立,是南大AI教育推動實驗室計畫主持人。他表示,AI不該只屬於科技菁英,其力量更能為資源相對有限的南台灣帶來改變。參與計畫除了技術學習,更是重新思考教學方法、提升教育品質的重要契機。期盼能將上述經驗擴散到其他校園、社群,為南台灣注入新的數位動能。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作為亞太AI機會基金計畫台灣策略合作夥伴,專為台灣參與團隊設計一套強化適應力與就業競爭力的教育課程。台南大學將結合線上課程、實體工作坊、跨領域教學,針對教育、商管、理工等多元領域,推動AI技能培訓應用。協助學生、在職者、教師將AI技能融入學習與工作實務,讓AI成為貼近地方需求的實用工具。

Read More

南應大鹽夏花火獲多項國內外設計獎

南應大視傳系學生團隊設計「鹽夏花火」作品,獲金門設計問鼎計畫十六組優選獎,及美國IDA、法國INNO DESIGN兩項國際設計銅獎。(南應大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台南應大視覺傳達設計系學生組成設計團隊,在指導老師陳維翰帶領下,以作品「鹽夏花火」榮獲二0二四金門設計問鼎計畫十六組優選,更接連摘下美國國際設計大獎(IDA)及法國INNO DESIGN國際創新設計大賽兩項銅獎,展現台灣設計新銳的實力與創意。 南應大視傳系學獲獎團隊由孫瑀、陳妍晴、曾文毅、王廷叡、葉立文五位學生組成。「鹽夏花火」以金門現存唯一的西園鹽場為主題,西園鹽場是金門目前僅存的鹽場遺址,過去居民以鹽場賴以維生,是當地相當重要的產業。但隨著時代更送鹽場關閉,一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金門製鹽產業就此畫下句點,珍貴的歷史記憶也逐漸沒落。 透過在地產業,可得知歷史與過去的人文發展,鹽業正是可以了解金門在地歷史的重要文化載體。團隊深入研究金門鹽業的文化脈絡,以「鹽」為核心,開發出如「鹽皂」、「貢糖」等文化商產品,並取材於鹽山意象、十字鹽田結構及西園鹽場建築元素,結合現代視覺設計,延伸出一系列兼具展示與保存價值的文創作品。 設計團隊期盼透過創新的包裝與視覺語彙,喚起大眾對金門鹽場歷史的重視,並以設計之力為傳統產業注入新生。「鹽夏花火」正如其名,讓歷史與創意在鹽田之上綻放出燦爛的火花,持續傳遞西園鹽場的文化精神。

Read More

南台校長指導團隊霍特獎台灣賽摘冠

南台校長黃能富(右三)在清大任教時,所指導的國際學生團隊榮獲霍特獎台灣賽冠軍,將代表台灣挑戰世界賽。(南台提供)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南台科大校長黃能富在接掌校務前,於清華大學任教指導的國際學生團隊Renaisun,以「AI智慧太陽能低碳乾燥系統」作品,參加霍特獎(Hult Prize)台灣賽,在大專院兩百多組創業團隊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將代表台灣挑戰世界賽。 被譽為學生界諾貝爾獎的霍特獎競賽,旨在激勵全球青年透過社會企業家精神,解決地球面臨最嚴峻的挑戰。霍特獎台灣賽今年首度在台南舉辦,由成大未來智慧工場研究中心主辦,永豐銀行贊助,匯聚來自全台大專院校超過兩百組創業團隊,涵蓋生物技術、氣候科技、健康與醫療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台灣青年學子運用創新思維與行動力,致力於解決全球挑戰的熱忱。 經初賽激烈角逐,六組創業團隊進入總決賽,各團隊以專業的簡報和精準的答詢展現其創業實力,由清大Renaisun團隊以「AI智慧太陽能低碳乾燥系統」作品摘得桂冠。此作品巧妙地結合太陽能、物聯網(IOT)與AI視覺辨識技術,旨在為中小型農民提供高效、節能且可以實時監控的乾燥方案,提升農產品質,減少食物浪費並增加農民收益。 這個國際團隊由三男三女組成,融合資訊系統與企業管理的跨領域專業。隊長何強豪來自印尼,擁有農業營運管理學士及清大資訊系統碩士,與同樣具備資訊背景的鄭嘉成和黃家隆共同構築堅實的技術基礎。團隊中的若曦、魏曉與林婉金三位MBA碩士則貢獻了卓越的商業模式與行銷推廣策略。 黃能富對所指導的清大國際團隊能獲此殊榮感到高興與驕傲,這無疑是對其在人才培育上卓越成就的最佳肯定。

Read More

成大洪崇展、吳意珣獲傑出工程教授獎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洪崇展。(成大提供)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吳意珣。(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特聘教授洪崇展、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吳意珣,具卓越科學研究及實務能力,獲中國工程師學會頒發傑出工程教授獎。 洪崇展專長領域為高性能纖維混凝土材料與結構。帶領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前瞻多功能混凝土材料,除了類鋼鐵高韌性、超高強度,更具超高耐久性、抗裂紋、防水、自癒合等特性,可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水利、民生等工程及3D列印。洪崇展開發多種先進強化技術,突破傳統工法侷限,不僅可大幅簡化施工,更能有效減少結構斷面尺寸,在最不影響空間使用的條件下,有效針對不同類型建物進行抗震強化。另與多組深具影響力的國際教授團隊深度合作交流,開發最前端的新創混凝土構件,提升台灣混凝土材料、結構地震工程研究的世界學術地位。 吳意珣創建跨領域學術團隊iGEM,參加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學國際比賽,連續奪得七面金牌,更是二0一九年世界冠軍。二0二0年入選全球前百分之二頂尖科學家。其研究著重循環經濟與碳中和技術、CRISPR∕Cas9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技術開發綠色生物製造、人工智慧生成式酶學發展等四大核心議題,發表超過一百七十篇SCI學術論文。 近年吳意珣拓展智能細胞工廠生產前驅藥物,二0二三年取得台灣專利。二0二四年獲頒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是化學工程學門首位獲獎女科學家。 中國工程師學會成立於一九一二年,一九九一年設置傑出工程教授獎。每年自全國評選出對我國工程實務或工程教育有傑出貢獻的工程學者,以十名為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