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勇奪全國專題競賽最多獎項 31隊脫穎而出

專題組設計群第一名的復興商工「岩栖谷隱」組。(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有「臺灣創新孵化器」之稱的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與創意競賽結果揭曉,新北市再創佳績,共有31個學生團隊脫穎而出,勇奪4金8銀3銅與16件佳作,總成績較去年成長逾六成五,奪牌數全國最多。獲獎主題多元,從人際關係、月經議題到減塑行動,展現技職學子關懷社會與實作並重的創新能量。 新北市教育局表示,競賽分為「專題組」與「創意組」,聚焦專業應用、節能永續、生活創新等面向。今年共計2133件作品進入複賽,競爭激烈,最終僅約287件入選決賽。新北學子能從全國激戰中脫穎而出,除展現深厚的專業基礎,更凸顯技職教育落實實作與創新培育的成果,獲獎者於未來升學皆有加分機制,參賽學生結合專業知識發想創新解決方案,發揮技職教育的影響力。 教育局指出,復興商工再度成為此次專題競賽的最大贏家,勇奪 2金4銀2銅8佳作,並連續16年蟬聯專題組設計群金牌。榮獲專題組設計群第一名的林湘芸、杜家緯、游菘豊、甘兆婕及熊苡臻同學以《岩栖谷隱》為題,從家為起點,透過空間設計回應人際疏離議題,傳遞情感連結價值;獲創意組藝術群第一名的許芮緁、吳欣錞及游文瑄同學則以「紅色沙漏─以生理期為主題的插畫及文創設計」切入月經教育,設計文創商品與桌遊,打破社會對月經的刻板印象,作品深具社會意義與設計巧思。 三重商工榮獲專題組商業與管理群第一名的「讓茶活出新滋味」組。(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三重商工則在商業與管理群專題組表現亮眼,榮獲第一名的學生團隊李柏諺、陳子青、蔡佳蓁、呂姿儀及許壬瀧同學表示,透過跨域行銷讓臺灣在地茶園「奕馨園」重獲生機,從零開始深入茶文化研究兩年,並將學習轉化為實務創新。同獲第一名的謝任捷、葉沅奎、周立倫、葉彥宏及程靚寧同學以「不塑吧!!校園減塑,拒絕吃塑」為題推動減塑教育,設計瓶蓋回收系統與互動展覽,將永續理念落實於校園生活,不但建立校園瓶蓋再利用系統,成功取代課程所需塑膠原料,期望師生一起在永續路上並肩前行。 教育局強調,新北市長期推動技職人才國際化,透過創業競賽、技職社會責任、愛迪生專利計畫等多元方案,鼓勵學生以專業創新解決社會問題、爭取專利,朝向國際創新人才邁進。教育局期許學生未來以行動實踐技職精神,讓新北成為技職教育與社會創新的重要據點。

Read More

AI賦能雙軸轉型論壇龍華科大登場 助中小企業掌握發展趨勢

龍華科大舉辦2025人工智慧於雙軸轉型之運用及發展趨勢論壇。(圖/龍華科大提供)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面對全球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重組需求,AI技術成為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關鍵。經濟部桃園市中小企業榮譽指導員協進會與龍華科技大學攜手合作,4月28日舉辦「2025人工智慧於雙軸轉型之運用及發展趨勢論壇」,協助中小企業掌握AI應用發展趨勢,強化企業在智慧製造與永續治理方面的創新能力。 龍華科大表示,此次論壇以「AI賦能雙軸轉型:智慧製造 × ESG永續」為主題,探討AI於企業數位轉型與ESG永續發展的應用潛力。論壇特別安排產官學資源分享,由桃園市智慧產業學院院長吳天勝,代表桃市府說明如何推動企業數位升級與綠色轉型。吳天勝強調,企業要落實AI導入與永續管理,需整合政策、資源與學術單位研究能量。他並肯定龍華科大長期在機電整合、AI演算法、數位內容與永續應用等領域的研發成果與人才培育實力,鼓勵企業與學界積極攜手合作,共創轉型新契機。 桃市智慧產業學院院長吳天勝鼓勵企業與學界積極攜手合作,共創轉型新契機。(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提到,論壇首先由龍華科大資管系馮奕恆博士以「生成式AI技術應用於ESG永續管理之發展趨勢」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並介紹其研究團隊自主開發的「ESG智慧大師平台」。該平台結合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加上檢索增強生成(RAG)技術,可協助企業依循GRI、SASB等國際準則,快速整理企業在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面向的各項數據,並自動生成結構化且符合法規要求的永續報告,大幅降低撰寫成本並提升資料一致性。該平台目前已有多家中小型企業導入應用,實證其在強化企業永續治理流程上的卓越成效。專題演講期間,多家與會企業表達高度興趣,並與團隊交流平台未來升級模組與合作模式,顯示AI在永續轉型領域的應用已逐步走向實務落地與擴散階段。 龍華科大說明在機電整合、AI演算法、數位內容與永續應用等領域研發成果。(圖/龍華科大提供) 龍華科大提及,隨後由資網系范正忠博士以「人工智慧在數位轉型與智慧製造的角色」為題演講,深入剖析AI在企業流程再造、智慧產線部署與決策自動化中的應用案例與技術挑戰。范正忠強調,AI應用不再是大型企業專利,中小型製造業同樣具備導入契機,從基礎數據治理做起,並搭配內部人才的數位賦能,就有機會達成「精實數位轉型」。 龍華科大表示,產學合作交流座談,由吳天勝與龍華科大工程學院院長杜日富、資管系主任林芳苓、資網系主任張哲唯及數位內容中心執行長林學億,共同就AI應用、智慧製造、永續策略與產學合作模式進行探討。龍華科大除分享研究團隊在自動化設備控制、AI演算法優化、數位永續數據視覺化等研發成果,並說明目前企業合作專案與技轉平台。與會企業亦紛紛針對企業轉型痛點提問,包括碳盤查系統建構、智慧排程與AI品質預測模型建置等技術需求,引發現場熱烈討論,為後續更深入技術合作與專案媒合奠定良好基礎。 此外,龍華科大提及,張哲唯與林學億也帶領來賓實地參訪學校「人工智慧實驗室」、「物聯網與邊緣運算實驗室」及「數位內容技術研發中心」等場域,展示多項AI應用與實驗成果。來賓對於龍華科大整合產業需求、培育創新人才並積極投入地方產業升級的努力表達高度肯定。此次論壇不僅深化產學鏈結,也展現龍華科大在「AI×永續×教育」三軸並進的願景與實力,未來將持續攜手政府與業界,共同推動中小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綠色轉型的永續願景。

Read More

屏科大水保系畢業成果展 展現學生堅強實力

屏科大水保系畢業專題成果展,內容多元,展現出畢業生們的研究與實務專題製作水準。(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屏科大水土保持系八日在該系所階梯教室舉辦「一一三學年度畢業專題成果發表會」,共有十五組學生團隊參與,精心展現同學們歷經兩年努力所完成的研究與實務專題製作成果,內容豐富多元,吸引多人參與。 屏科大水保系的畢業專題成果發表會,內容涵蓋水土保持、遙測應用、生態修復、水資源管理、碳匯等多元領域,充分發揮水保系在專業訓練與實務操作上的深厚基礎。八日下午於該校圖書與會展館一樓大廳進行海報展示,圖文並茂地呈現各組專題的研究動機、方法、成果與應用價值。各團隊成員亦主動與師生及參觀來賓交流,詳細解說各自專題的研究內容與過程,完全展現即將畢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優異的溝通能力。 屏科大水保系表示,本屆十五組的堅實報告,從高雄六龜區崩塌風險與坡面土石流觸發條件研究,探討地形穩定與防災策略;利用HEC‑RAS模擬率芒溪、來社溪與瓦魯斯溪堰塞湖潰壩及河道水理特性;分析安山岩與珊瑚礁風化土壤沖蝕指數與碳儲量變化;評估土壤黏著劑或黏塑劑對植物發芽率的生態效應;關注河工構造物沖刷與滯洪池停水狀態下水質優養演變;並結合AI(ChatGPT)生成排水溝設計程式,實現智慧化工程應用。 屏科大水保系指出,該畢業專題發表不僅是學生在學術歷程的總結,更是水保系培育實務與研究人才兼備的重要成果展現,期許畢業生未來能在水保專業領域持續精進,發揮所學,為社會帶來實質的貢獻並促進環境永續。

Read More

義大利名校歸國 開平餐飲國際部畢業成果餐宴登場

開平餐飲國際部家長受邀參加學生自主的畢業成果餐宴,深刻感受學生的蛻變與成熟。(開平餐飲學校提供)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開平餐飲學校國際部學生日前辦理「L.A.S.T」畢業成果餐宴,將年初到義大利APICIUS佛羅倫斯國際餐旅廚藝學校的見聞作為養分,並運用在當地所學到的專業知能,規劃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義大利餐酒饗宴。活動邀請一路陪伴的家長與師長,藉此表達學習路上的感恩。作為學習歷程的最終展現,本次餐宴從主題發想、企劃撰寫、餐點設計、場地佈置到現場接待服務,無不體現學生專業技能與團隊合作能力。整場活動不僅讓學生實踐所學,更呈現出他們在責任感與執行力上的明顯成長,獲得在場貴賓一致肯定。 本次成果餐宴以主題以Lascia放手、Agisci行動、Sogna夢想、Trasforma轉變,四個字的首字母組成,代表在不斷的挑戰與歷練中,跨越舒適圈朝夢想邁進展現最終成果。因而這次餐宴學生紛紛將義大利見學最難以忘懷、最感到驚艷的菜色端出。像「Saltimbocca」這道料理即是當初義大利主廚唯一指定考題的菜色,因難度特別高,所以學生希望能在成果餐宴再次復刻。菜色使用豬里肌、鼠尾草及生火腿交織出豐富層次,完美呈現原文蘊含「跳進嘴裡」意思的美味。另外,「Italian Rice Cake」則是學生見學期間備感壓力時,收到師傅遞上的療癒甜點,希望也可以把這份溫暖帶給在場貴賓,故設計於菜單之中,期待來賓都能從菜色體驗到學生的見習故事。 開平餐飲國際部家長受邀參加學生自主的畢業成果餐宴,深刻感受學生的蛻變與成熟。(開平餐飲學校提供) 最特別的是,這次餐宴學生還挑選了兩款義大利的佐餐酒,將當地重視餐酒搭配的概念帶入餐宴,這也代表學生在不同的文化薰陶下,拓展對飲食方式的認識,且跳脫出單純的技藝表現,而是更重視用餐體驗。進一步以跨組分工、協同合作、餐食製作、空間設計與雙語接待等技能,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專屬年班的舞台。更融合個人故事與文化視角,帶出豐富的敘事與創意,令人印象深刻。 在為期數日的成果餐宴準備期,每位學生都經歷許多前所未有的關卡。他們學會為整體負責、對細節堅持,並在壓力中展現高度抗壓與靈活應變的能力。看到最終的餐宴呈現,家長與師長們紛紛表示,深刻感受到他們的蛻變與成熟。這場成果餐宴,表現出開平餐飲學生專業養成與人格教育的縮影。未來,這群畢業生將帶著在學校累積的實力與信心,走向更寬廣的國際舞台。(開車不喝酒‧安全有保障)

Read More

南丁格爾傳人 華醫181生加冠

中華醫大護理系加冠典禮,加冠學生接受老師配戴護理師帽。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七日舉行加冠典禮,一八一位男、女學生在師長祝福與見證下,宣誓效法成為「南丁格爾」的傳人;加冠後進行點燭傳光儀式,過程莊嚴隆重。而面對國內護理師荒,到場的護理界前輩也齊心向政府喊話,籲請衛福部盡速改善護理人員執業條件與環境。 加冠完成後,護理系系主任黃惠子在南丁格爾的肖像前點燭引光,再將燭光點給十八位協助加冠的護理專業老師,以接力方式逐一點燃加冠學生手中的蠟燭,燭火搖曳中薪傳南丁格爾濟世救人的精神,氣氛莊嚴隆重。   中華醫大護理系加冠典禮,男護生接受老師別上名牌。(記者黃文記攝) 加冠學生林成達和蔡欣凌帶領全體加冠生宣讀南丁格爾誓詞,「願忠貞職守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竿,勿為有損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藥,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祕密,竭誠協助醫師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 中華醫大校長孫逸民勉勵學生,加冠儀式之後就要進入臨床實習。他說,中華醫大護理系已經有五十七年的歷史,培養出來的護理人才有口皆碑,期許大家發揮所學專長,給病患貼心、細心的照顧,讓各界看到華醫學子的優秀和實力。 中華醫大護理系加冠典禮,宣誓代表宣讀「南丁格爾誓詞」。(記者黃文記攝) 面對護理師出走潮、各醫院護理師荒情形嚴重,與會的護理界前輩在勉勵加冠學生的同時,也齊聲籲請衛福部加速改善護理人員執業條件與環境、合理護病比及加速改革護理勞動權益,才能留住護理師,也有助於更多生力軍願意走護理這條路。

Read More

小學生技職探索 2400人參與

國小學生參加高職藝術職群攝影體驗課程。(台南高商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強化技職教育向下扎根,台南市教育局自一0九年起推動國小高年級學生前往技術型高中進行體驗參訪,至今已有超過七千人次學生參加。今年更首度納入專科學校,計十七所專科學校及技術型高中與六十二所國小攜手合作,自今年三月起至五月共辦理近百場職探體驗活動,近兩千四百人次參與。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教育局除了辦理大專與高職體驗參訪活動,還會辦理技職博覽會、暑期體驗課程、產業參訪,並於後甲國中、六甲國中、安順國中及佳里國中後港校區設置職業試探與體驗示範中心,期望透過多元試探,幫助學生在學科知識外開拓視野,及早探索自身興趣。 承辦學校之一的台南高商校長林聰明表示,透過精心規劃的體驗活動,安排國小學生參觀專業教室,體驗攝影、雷射雕刻及烘焙等課程,讓小學生及早認識技職教育的機會。看到孩子們帶著滿滿的收穫與燦爛笑容離開校園,足見技職教育向下扎根的意義,也期盼未來能有更多學生參與體驗,共同開啟技職探索之旅。 安佃國小校長蔡孜怡也表示,參訪活動可拓展學生學習視野,探索未來職涯,她已帶領學生參訪過藝術、食品、餐旅職群,活動豐富,例如藝術群的熱縮片體驗,由學生繪製喜愛的圖案在熱縮片上,再經過加熱使熱縮片變小變硬,最後製成鑰匙圈,學生看著完成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Read More

大橋國中合唱團 線上傳愛

  大橋國中合唱團與直笛隊合作改編〈媽媽媽媽我愛你〉曲目,進行母親節線上音樂祝福活動,學生表達愛與感謝。(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大橋國中合唱團與直笛隊合作策劃母親節線上音樂祝福,演出曲目改編自小時光樂團的〈媽媽媽媽我愛你〉。由老師蔡佩芬與夏語涵共同指導,帶領學生們將這首充滿愛意作品以全新方式呈現。 學生們於投入密集排練中,合唱團在蔡佩芬老師的帶領下練習歌唱技巧與聲部搭配;直笛隊則在夏語涵老師細心的指導下,琢磨每一段旋律的吹奏與氣息控制。雙方團隊在各自練習之餘,也安排多次合奏練習,調整節奏與音準,力求呈現出最和諧的音樂效果。 由於音樂祝福是以線上方式呈現,這對大家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要顧及聲音、畫面,甚至過程中老師還需要一邊引導指揮,一邊兼顧攝影照相。在所有錄音與影片素材完成後,兩位老師還需要將影片整理與剪輯工作,從音準修正、音量平衡到畫面排版,經歷無數次的反覆校對與微調,終於完成這份充滿愛的作品。 這次的線上音樂祝福任務,對學生而言既是一次音樂上的學習旅程,也是一次情感的交流。透過〈媽媽媽媽我愛你〉這首歌,學生們學會了表達愛與感謝,也更加體會到母親平日的辛勞與付出。希望這段由心出發的音樂,能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為每一位媽媽帶來溫暖與感動。

Read More

音樂三劍客 弦樂團交流

  新營、忠義與集美國小三校聯手舉辦「音樂三劍客」弦樂交流音樂會。(新營國小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分別來自台南與新北的新營、忠義與集美國小聯手舉辦「音樂三劍客」弦樂交流音樂會,三校以音樂為橋樑,結合多年教學成果與演出經驗,讓學生透過實際演出與觀摩彼此學習,互相激盪火花拓展視野,並提升演奏實力。 新營國小校長曹欽瑋指出,此次以「音樂三劍客」為題的三校交流音樂會,不僅是孩子們舞台成果的展現,更是一場橫跨城市的藝術對話。透過音樂,三校師生凝聚情感、相互學習,在和聲與旋律中交織出跨越地域的友誼。這場音樂饗宴,不僅讓觀眾看見孩子們的自信與努力,也為推動基層音樂教育注入更多希望與活力。 新營國小弦樂團自二0一六年十月成立,由藝享愛樂師資團隊指導。在校方與家長支持下迅速成長,一一二學年度榮獲台南市音樂比賽「特優第一名」,一一三年度更在市賽及全國賽連續奪得特優佳績。新營國小弦樂團除賽事表現亮眼,也積極參與公益與社區演出,曾於故宮博物院及台南美術館快閃演出,展現孩子多元的舞台實力。 集美國小弦樂團前身為小提琴才藝班,目前團員達一百五十人,分A、B、C團及儲備團,自一0七學年起代表學校參加新北市音樂比賽,連續七年獲得優等與特優,並多次晉級全國賽。 忠義國小弦樂團從最初十一人發展為超過一百二十人的規模。自二00九年起連年代表新北市參加全國音樂比賽,並曾奪下全國第三名佳績。

Read More

學童帶球走 體會媽媽懷胎辛苦

  永信國小一年級學童們在母親節感恩「護蛋活動」中,將大氣球塞入衣服裡「帶球走」當一日孕婦,體會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區永信國小母親節前夕規劃感恩系列活動,除母親卡創作、畫話我家人等外,一年級各班學童們在「護蛋活動」中,將大氣球塞入衣服裡「帶球走」當一日孕婦,體會媽媽懷胎十個月的辛苦。 校長吳博明表示,母親節感恩系列以多元方式呈現,期盼學童能從不同主題活動中去體會母親懷胎十個月,大腹便便的不方便與辛苦。 一年級十一個班學童在「護蛋活動」中,個個將大氣球塞入衣服裡化身孕婦,挺著大肚子的學童們坐著上課、上廁所、進用午餐、趴著午睡雖都卡卡的,但也藉此體會媽媽懷胎十個月及孕育子女的辛苦,直呼當媽媽真辛苦、太偉大了。 班級老師也設計好「孕」連連護球運動學習單,讓學童把當孕婦心得寫下來,例如「感謝媽媽每天辛苦照顧我」、「感謝媽媽陪我溫習作業」等,亦有學童關心媽媽不要太勞累,要顧好健康,不加修飾的童言童語是孩子們最真誠的肺腑之言,對母親表達深切的感激之意。 還有二年級的「愛的兌換券」,由學童在家裡主動幫忙媽媽做家事,例如洗碗、掃地、倒垃圾,體驗當母親的辛苦;三年級「畫話我家人」繪畫比賽、四年級「母親卡創作」比賽,及五、六年級「愛的限時批」,學童於明信片上書寫給媽媽的感恩話語,祝福母親節快樂。

Read More

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春季美展盛大開幕

東華大學春季美展開幕,展覽作品分為藝術、設計和立體、海報等各項類型,歡迎大家到藝術學院展覽廳欣賞。(東華大學提供) 記者林中行/花蓮報導 國立東華大學七日表示,繼二0二四年的秋季美展後,緊接著是今年二0二五上半年的春季美展,這兩次展覽都是國立東華大學重要的藝術展覽,由藝術與設計學系承辦,並由系學會展覽股負責,美展在校已舉辦多年,每年都有許多藝設系同學參加,徵件不設任何限制,讓每位熱愛藝術的學生能自由發揮創意,表現其個人特色。 東華大學表示,每件作品都是由學生依據自己人生經驗和感受所製作出來,呈現他們獨特風格和創造力。展覽作品分為藝術、設計和立體、海報等各項類型,歡迎大家到藝術學院展覽廳欣賞東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春季美展,展期至九日為止,地點位於藝術學院展覽廳,現場十分熱鬧,作品數量也比去年的秋季美展豐富,充分體現藝設系學生的活躍與創作的熱忱。 藝設系系主任湯運添表示,近年來學生作品逐步轉向數位化,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向,能夠讓展覽的多元性更加豐富,不過同時有著作品小型化缺點,限縮學生創作的可能性,而參加美展的學生多為藝設系一,二年級,若是三,四年級,甚至是研究生能更踴躍參加的話,那就能有更多成熟性與技術力的作品能夠展出,春、秋季美展是整個系上活動,所有同學應當盡量多加參與。 藝設學系系學會長何沂庭表示,非常來感謝參加此次美展的同學、老師與貴賓,參展學生的努力不僅展現個人的才華,也讓這次展覽充滿活力,對於作品獲獎學生也表達祝賀,而其他未入選美展同學也不要氣餒,未來還有參加的機會,再接再厲,本次春季美展是藝術與設計學系二年級系學會最後一次承辦,來年將交接給下屆一年級學生,延續系上未來美展相關事務的辦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