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公會呼籲 就近領藥勿到院

台中醫院啟動慢性處方箋「藥來速」服務,提供持慢箋民眾安心便捷的領藥服務,減少進出醫院降低感染風險。(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確診案例更連日激增。藥師公會全聯會18日呼籲全民齊心抗疫,減少前往大醫院,如有慢性病處方箋或遠距醫療需求,應就近至社區藥局領取。 國內近幾天本土確診破百例,疫情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台北區負壓隔離病房僅剩51間,而包含台大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與專家學者,也都指出第一線醫療量能已十分吃緊。 在防疫關鍵時刻,藥師公會全聯會呼籲全民齊心抗疫,減少前往大醫院,如有慢性病處方箋或遠距醫療需求,請就近至社區藥局領取。 目前全台有超過6000家健保藥局,平均每鄉鎮至少有16間藥局,有助緩解一線窘迫的醫療壓力。也預期短期內社區藥局的領藥需求會大增,全聯會也正建立藥品盤商聯絡機制,確保藥品供應無虞。 此外,全聯會也建議,各位藥師在人力與業務許可狀況下,自主建立體溫量測與實聯制,一同在社區架起防線。若遇有旅遊史、特殊職業、接觸史、群聚等狀況,又有明顯症狀者,務必聯絡防疫單位,協助其進行採檢。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政策,台中醫院自18日起,每週一至五上午9時到下午9時,提供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患者,第2、3次領藥快速通關「藥來速」服務,當日持慢箋民眾,免入醫院即可提供領藥服務。 台中醫院表示,藥來速領藥服務窗口設於台中醫院醫療大樓9樓外(民權路大門左側),民眾只要提供處方箋及健保卡,等候叫號領藥即可快速領藥,減少民眾非必要進出醫院頻率,降低感染風險,一起為防疫加油! 台中醫院藥劑科為民眾用藥安全把關,提供24小時藥物諮詢服務專線(04)22294411轉分機2128;夜間分機2125,由專業藥師指導藥品正確使用,確保民眾用藥安全,如有用藥疑問,都可即時來電諮詢。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縣確診人數增加,為減少民眾出入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增設慢箋戶外領藥快速通關服務,凡持有第二、三次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民眾,自即日起,可利用預約後到彰基一樓大門口旁盧加閔廣場領藥。 彰基陳美女處長說,領慢箋彰基院內領藥櫃台仍照常運作,請多利用預約方式,可以用手機下載彰基的APP,或使用蘭醫師LINE Bot上的慢箋預約功能,就可以快速到彰基戶外的盧加閔廣場領慢箋。

Read More

工作量暴增…鋼鐵急診醫 一天只喝了1/3杯咖啡

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魏智偉說,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一整天下來只喝三分之一杯咖啡。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疫情升溫,醫護人員工作量遽增。台中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室醫師魏智偉表示,工作整天下來進食量只有1/3杯咖啡,他也呼籲大家多給醫護人員一點鼓勵,希望能一起度過這次的難關,不少網友看了十分心疼,紛紛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謝,提醒多進食才不會倒下。 魏智偉於個人臉書粉專《奔跑吧鋼鐵急診醫師》發文,由於台灣新冠肺炎嚴峻,每日都有逾百名確診者,還有許多等待篩檢的民眾,忙得沒有時間坐下來吃飯,甚至1天下來進食量只有1/3杯咖啡,但為了與病毒對抗,「跟你拚了,我們也不是好惹的」。 魏智偉表示,身為醫護人員,就算害怕疫情,就算明明放假,在醫院依然要堅守崗位,希望大家能體諒,也能尊重專業,更不想看到病患家屬在病房咆哮。疫情肆虐,不分病患,「我們想保護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我們也希望盡快度過難關,請鼓勵站在第一線的我們」。 魏智偉貼文曝光後,湧入5000多名網友按讚、留言,「醫護人員都辛苦了」、「醫師加油,你不能餓肚子」、「要吃飽才有足夠的力氣與病毒對抗」、「第一線有你們真的好安心,謝謝」、「謝謝你守在最前線」、「辛苦了,我的藥師朋友說一早上沒喝一滴水,謝謝你們」。

Read More

緊急獲藥證 中藥清冠一號最快下週可用

國人研發治療新冠肺炎中藥複方「清冠一號」獲衛福部緊急授權,最快下週可用。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病例爆增,惟大多個案均為輕症,甚至無症狀,衛福部緊急宣布,對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團隊研發的「清冠一號」緊急授權,最快下週可用。 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清冠一號」是由衛福部中醫藥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全聯會、臨床中醫師、三軍總醫院等數家醫學中心合作研發的中藥複方,配方包含板藍根、魚腥草及黃芩等10種中藥材,去年經三總、長庚、台中榮總與彰基醫院臨床證實有療效。衛福部也已同意核發臨時藥證,供取得專利授權的國內藥廠在疫情期間申請製造。 柯富揚表示,清冠一號屬於中醫師處方,須經中醫師診斷病情後,始可調劑給藥,民眾不可至坊間藥房、網路、其他通路自行取藥,以免誤服不當藥物而受害,業者若自行販售清冠一號處方予民眾,業已違反藥事法並涉犯密醫等罪,敬請遵守法律。 柯富揚表示,未來建議中重症病人由醫院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輕症者至檢疫所留觀;中醫師可依政府指示赴檢疫所進行診療,以及至收治住院的醫院會診。基層診所部分,可以提供免疫調理等中醫服務,至於新冠肺炎確診者,仍須依政府醫療分級措施診斷治療。 此外,對連日確診病患眾多,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黃建榮也表示,「中醫Can Help」。 黃建榮表示,109年應疫情需要,就已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合作,擬訂《新型冠狀病毒中醫臨床分期治療指引》,依輕症方、重症方、危重症方、恢復期方擬分期治療處方,並有25家中醫診所投入視訊醫療,應患者需要處方防疫方劑參與防禦治療。 黃建榮表示,除了清冠一號中藥配方,也可依中醫常規治療法則,經辨證論治開立不同中藥處方治療。中醫的介入治療,對新冠病毒疫情,將能阻斷社區傳播鏈,讓疫情緩和,才是病患之福。

Read More

放血治療中暑 效果佳

中醫師許珮甄表示,中暑放血簡單易行。 (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炎炎夏日,很多人容易發生中暑症狀,中醫師許珮甄提醒民眾,不是躲在冷氣房就能避免中暑,若體內「熱氣」無法散去,一樣會「悶」出病來。 高堂中醫院許珮甄醫師表示,中暑好發於秋、冬季節,主要致病原因為身體散熱功能失調無法排熱,主要症狀:身體會覺得燙、皮膚乾燥發紅、心跳和呼吸變急促;持續惡化會頭痛、頭昏、無法出汗、噁心、嘔吐,甚至抽搐、意識混亂、橫紋肌溶解、凝血功能變差、口鼻流血、嚴重會導致嚴重休克、多重器官衰竭,就會有死亡的風險。 許珮甄醫師指出,可能導致中暑的原因包括:飲水不足、體重過重、睡眠不足、悶熱環境、通風不良、易中暑體質、服用藥物如用於過敏的抗組織胺、利尿劑、瀉藥等,均可能影響身體的散熱排汗機制,進而增加中暑風險。 許珮甄說,中暑的高危險族群包括:需在太陽底下工作或活動的工人、運動員、軍人、業務員,或處於悶熱、潮濕、空氣不流通的工作族群。他強調,長時間處在冷氣房一樣也會中暑!因為冷氣房的環境容易使皮膚毛細管、汗腺收縮,不利於身體排汗,若身體的熱量無法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一樣容易中暑。 中暑在中醫治療上,常用方法為刮痧、拔罐及放血,不少人聽「血」色變而畏懼放血,許珮甄醫師認為放血簡單易行,通常在手指扎針,效果快,可列為選項之一。

Read More

疫苗嚴重不良 首見硬腦膜下出血

台灣18日新增240例本土個案,連4天本土數破百例。圖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快篩站。(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AZ疫苗17日共2萬2995人接種,其中,不良反應統計新增19例,其中16例是非不良反應,3例疑似不良反應事件,其中1名個案是接種46天後頭暈、手麻,就醫後診斷「硬腦膜下出血」。 指揮中心表示,17日共2萬2995人接種,其中公費2萬1101人,自費1894人。累計接種人數22萬352 人,其中公費18萬815人,自費3萬9537人。其中,不良反應統計新增19例,其中16例是非不良反應,3例疑似不良反應事件,累計共572例,其中35例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 不良反應通報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發寒、注射部位疼痛、四肢疼痛、注射部位腫脹、注射部位發紅、惡心等等,有3例是疑似嚴重不良反應。 至於新增通報3例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第1例為接種後46天出現頭痛、頭暈無法下床,後續左手出現麻木感,就醫後診斷為硬腦膜下出血,經手術後已改善穩定,準備出院中。 第2例為接種後當天出現發燒、注射部位紅腫、肌肉痠痛、腹瀉症狀,曾兩次至急診就醫,後續將持續追蹤;第3例為接種後約5分鐘出現左眼紅腫,經診療後醫師開予口服過敏藥物及眼藥水,後續將持續追蹤。 據統計,截至17日累計接種人數22萬352人,其中公費18萬815人,自費3萬9537人。其中,累計共572例,其中35例為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

Read More

竹市整備準3級防疫醫療量能

新竹市長林智堅18日與5大醫院視訊會議,強調會規劃「社區篩檢站」,也整備物資與病房。(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為防疫備戰,新竹市長林智堅18日召集「防疫作戰聯盟」新竹台大、馬偕、國泰、國軍、南門醫院五大醫院院長視訊會議,整備「準三級防疫」醫療量能,各院提及已整備好專責病房、防疫物資量達2到6個月、醫護人力量能仍充足、院內做好分艙分流,同時設置戶外篩檢站拉高篩檢量能。 林智堅也指示三大支援方向,包括市府已經著手規劃「社區篩檢站」,增加民眾篩檢管道,分攤各醫院篩檢負擔;防護衣、N95口罩、篩檢試劑等防疫物資,市府也隨時支援;另安排一線醫護優先施打疫苗,做醫護後盾。 五所醫院院長及副院長均表示,因應疫情升溫,各院出現許多篩檢人潮,為保全醫療量能及感染管控,醫院配合中央防疫政策,已降載營運量,市府若設立社區篩檢站,可望降低醫院負擔。 林智堅感謝各醫院提前部署,也責成衛生局與各醫院密切聯繫,支援醫療物資需求,在醫療防疫功能上進行責任分工。且市府已著手規劃「社區篩檢站」,增加民眾篩檢管道,減少各院負擔;今起再獲配的八百劑公費疫苗,已與各醫院協調,優先提供醫院、診所的第一線醫護人員施打,保障醫護人員健康。 他也呼籲,目前各院降載,暫停非急迫性醫療,請民眾在非常時期多體諒,也請門診慢性病穩定病患,在5月28日前採「通訊醫療」。 針對疫情,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指出,這兩週是疫情關鍵期,目前該院專責病床全數開放,並提高PCR篩檢、快篩量能,且做好分艙分流,請民眾放心。 新竹馬偕醫院院長翁順隆也表示,因應疫情隨時恐爆發,馬偕做好感染控管,來診患者有發燒或嚴重呼吸道症狀將先到 「戶外疫病門診」治療,所有住院患者也得先做篩檢,避免院內相互傳染。

Read More

4不5要 減低抗疫焦慮

姜學斌醫師說,以「安、靜、能、繫、望」的5字訣,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疫情不斷升溫,不少民眾出現恐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姜學斌建議,可以透過「4不5要」來減低焦慮。包括不要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不要整天看新聞,應該要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以「安、靜、能、繫、望」的5字訣,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 姜學斌表示,隨著確診者足跡的公布,診間民眾的擔憂更明顯。然而,在防疫等級從疫調足跡的警覺,到升級成全面防護的當下,疫情越嚴峻,台灣人應該站在一起「我們的敵人,自始至終都是病毒,而不是感染了病毒的人。」姜學斌醫師提醒。 姜學斌說,焦慮與一般煩惱的差別,在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倘若一整天都處在焦慮的情緒中、或是焦慮的嚴重度與壓力源不成比例、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或者轉移焦慮的情緒,甚至因為焦慮的狀況,出現類似「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如胸悶、心悸、耳鳴、喉嚨卡卡的、喘不過氣等等症狀。在經過內外科檢查後,若沒有明顯的器官損傷,就要思考焦慮症導致身體症狀的可能性。 不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資訊 防疫期間,如何避免焦慮產生,姜學斌醫師提出4個建議:1.係不要轉傳或散布恐慌性購物的資訊與照片,物資是充足的,避免密閉空間群聚才是現在的重點。不要讓自己變成散布恐慌的媒介。其次,不要整天看新聞,應該要透過官方媒體獲得整理好的資訊,如果一整天都沉浸在重複式、威脅式的媒體資訊裡,會更難擺脫焦慮的可能。不如固定一個時間觀看新聞,或是透過「疾管家」line官方帳號獲得資訊即可。第3不要專注在確診者足跡,要專注在完整自我的防護,我們無法掌握其他人的足跡,但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出門去。不管周遭有無確診者足跡,這幾週的當務之急,都是把自己管好,避免不必要的群聚。聚焦在自己可以掌握、可以改變的事情。 運動聽音樂冥想 增加正能量 最後則是減少當面人與人的連結,拉近彼此心與心的距離,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以「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健康。包括「促進安全」,疫情已經從特定防護,進入全面防護的階段。應藉由正確防疫資訊的了解,提升自我防護,如減少不必要外出與聚會、維持社交距離、不隨意聽信假新聞、下載衛福部推出的「台灣社交距離」APP等,以創造身心的安全狀態。「找回平靜」,藉由有效且無害的方式,尋找自己的平靜。包括適度運動、泡澡、休息、聽音樂、深呼吸、做伸展操、正念冥想等,都是不錯的方式。「提升效能」,這時候,常會出現不確定感,覺得無能為力或不知所措。此時可以藉由做一些簡單的小事情,比如清理家裡、好好讀本書、與家人一同做料理等,讓自己得到更完整的自掌控感。「互相聯繫」,雖然因為疫情影響需要維持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但是仍然可以透過通訊軟體、網路視訊或者電話等等,與親友互相支持,表達關心。「保持希望」,透過安、靜、能、繫,讓自己感覺踏實與肯定後,要讓自己知道疫情都是一時的,總有一天會過去,對於未來還是要時時抱持著希望。

Read More

口罩戴好戴滿 3招增密合度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出門必須戴口罩,口罩密合度是重點。圖為台北捷運忠孝復興站17日上午上班時間,民眾遵守規定戴上口罩,做好防疫工作。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17日電 雙北進入疫情警戒第3級,外出必須全程戴口罩。專家表示,口罩密合度是防護重點,可將綁帶拉緊、透氣膠帶貼好空隙或多加1層貼合臉型的布或泡棉口罩,都可增加密合度。 COVID-19本土疫情快速擴散,2天內就增加386名本土個案,以雙北地區疫情最嚴峻,進入疫情警戒第3級,外出若未戴口罩,可開罰新台幣3000至1.5萬元。 中山醫學大學職安系副教授賴全裕表示,口罩防護的重點在於是否緊密貼合臉型,而非戴幾層口罩。 去年實證可電鍋乾蒸口罩消毒的賴全裕表示,N95口罩過濾率達95%,一般外科口罩則達80%,但若佩戴時未貼合臉型,空氣微粒就會從隙縫處洩漏,防護效果也降低。 賴全裕說,新冠肺炎病毒仍以近距離飛沫傳播為主,外科口罩可過濾10微米以上大飛沫,一般民眾在普通場合戴外科口罩,加上維持社交距離即可。 但若在密閉空間如電梯、車內,口罩洩漏部分可能較無法防護。賴全裕提到,最常見的洩漏處就在鼻梁、下巴與雙頰,也就是口罩的4個邊界處。 要提升口罩密合度、減少病毒從隙縫處洩漏,賴全裕提3大要點。首先,口罩綁帶要拉緊,耳朵後方繫繩可打結,鼻梁處也要確實壓緊,讓口罩更加貼合口鼻。 其次,可用透氣膠帶將下巴、雙頰等隙縫處貼起來;最後,可多戴1層貼合臉型的布口罩或泡棉口罩,目的是增加密合度。 但賴全裕強調,不建議戴2層外科口罩,因洩漏縫隙還是一樣,反而增加呼吸阻力,讓口罩戴不住。

Read More

北北基宜花血荒 剩5.2天庫存

COVID-19疫情升溫,影響民眾出門捐血意願,北北基宜花血液庫存量偏低。(民眾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花蓮縣17日電 疫情升溫,血庫鬧血荒,花蓮捐血站今天說,北北基宜花平均各血型血液庫存僅5.2天,A型血僅3.9天存量,已通知各醫院排除非必要性的醫療用血,以緊急醫療需求為主。 受COVID-19疫情影響,民眾不敢出門,連帶捐血量大減。血液安全庫存量為7至10天,4至7天是偏低,4天以下為急缺。據血液基金會統計,全國血庫偏低,剩下6.7天可用,A型最低,剩5.5天,O型及AB型僅6.5天及6.3天,僅B型正常有8.4天。 花蓮捐血站長蔡惠如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北北基宜花同屬「台北捐血中心」,血庫相互支援。今天上午統計,血庫4種血液庫存量平均為5.2天。其中只有B型為7.2天超過7天的安全庫存量,其他如O型、AB型都為4.9天,A型則嚴重不足,僅有3.9天的存量。 她說,疫情如果持續嚴峻,募血的情況將更不樂觀,目前已通知各醫院排除非必要性的醫療用血,以緊急醫療需求的供血為主,以救命為先;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劉俊宏也說,全台血液中心名單,台北中心血庫最缺,與雙北進入第3級警戒有關。 劉俊宏表示,雖雙北進入第3級警戒,但民眾仍可捐血,若計劃前往固定捐血點捐血,應事前利用捐血人專區( https://dh.blood.org.tw/donor/)進行網路預約,需要捐血點有開放預約的時段才能進行預約,依預約情形作時間調整,預約捐血日期前2天將以E-mail提醒。

Read More

疫情重災區 板橋篩檢站一早百人排隊 號碼牌提前發完

新北市府於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新冠病毒社區篩檢站昨日啟動,一早即吸引許多人聚集排隊等候篩檢。(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確診案例新增206例本土,新北就占97例,其中以板橋32例最多。新北市府17日在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新冠病毒社區篩檢站,篩檢能量共2百人,原定下午1時發號碼牌,但一早就有1百多人聚集排隊,號碼牌提前發放完畢。 新北市府於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新冠病毒社區篩檢站昨日啟動,市長侯友宜前到視察篩檢站整備情形及慰問篩檢人員。 (記者吳瀛洲攝) 新北市府在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置新北市第一處快篩站,篩檢對象以住板橋、有台北市萬華區高風險區活動或接觸史者優先;由於是免費篩檢,且首日僅提供2百人篩檢量。為避免出現排隊人潮,市府衛生局規劃從下午2時到晚間9時受理,下午1時發號碼牌。 不過,篩檢站前17日一早就聚集上百人排隊,市長侯友宜在上午11時許前到視察篩檢整備情形及慰問篩檢站人員後,提前發號碼牌,2百張號碼牌很快地在11時40分發完。 排隊的人群中有不少因不滿排隊時間久,太晚發號碼牌,對市府表示不滿;衛生局表示,篩檢站18日起改為上午9時到晚間9時受理,分別於上午8時與下午1時發號碼牌,每天有4百個名額,民眾篩檢時需帶全民健康保險卡。 衛生局表示,若有篩檢需求者也可到境內17家採檢醫院,分別為:亞東紀念醫院、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慈濟醫院、衛福部雙和醫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衛福部台北醫院、耕莘醫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恩主公醫院、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永和耕莘醫院、衛福部樂生療養院、台大金山分院、新泰醫院、樹林仁愛醫院、瑞芳礦工、新北市立土城醫院。篩檢費用則是由醫院評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