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滋陰潤燥 婦擺脫陰道乾澀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許雅婷表示,更年期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若想要進行中醫調理的民眾應尋求專業中醫診療。(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8歲洪太太停經約2年後,開始出現更年期現象。除了典型的潮熱、盜汗等症狀,還有嚴重的陰道乾澀問題,讓她苦惱不已。雖曾至婦科診所就醫,然而,醫生施予的塞劑、潤滑液總是效果短暫。最後洪太太到台北慈濟醫院,試圖尋求中醫調理改善,中醫部醫師許雅婷以「滋陰潤燥」方式為她治療,服藥1週後效果顯著,經3個月調理,洪太太順利回歸正常生活,不再受私密處乾澀困擾。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隨著年齡增長,內分泌、荷爾蒙會日漸衰退,約在七七(49歲)前後,月經週期變得不規律,一直到完全停止後的一段時間,皆為更年期階段。 許雅婷指出:「在中醫,更年期屬腎陰虛;中醫的腎,類似西醫的內分泌系統、陰則可解釋成荷爾蒙。」更年期的女性,因腎陰虧虛,臟腑得不到滋養,就如同不斷空燒的鍋爐,越燒越熱、越燒越乾,而中醫的觀念中,肝、心、脾、肺、腎,五臟會交互影響,因此更年期所造成的影響相當廣泛,除潮熱盜汗、口乾舌燥、五心煩熱、全身痠痛、淺眠易醒、焦躁易怒外,尚可能產生性慾低下、陰道乾澀等症狀。 許雅婷表示,與西醫治療更年期的角度不同,中醫著重體質調理;除用知柏地黃丸、何首烏等「滋陰潤燥」的藥材調理外,民眾也可透過日常保健,緩解更年期不適。首先,需補充足夠的水分,每日飲用量為體重公斤數的30倍(毫升);若想額外做一些食療,則可食用白木耳、蓮子、百合等富含膠質的食物。另外,按壓三陰交、神門、耳神門等穴位,也有助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供貨不及台大等停打公費疫苗

新冠疫情飆升,疫苗配送不足,台東馬偕等醫院暫停開放民眾接種疫苗。 (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繼宣布自費疫苗停止預約接種,包括台大、長庚、國泰、馬偕、台北慈濟、亞東等醫院17日都宣布,暫停公費疫苗接種,且為避免院內感染風險,馬偕醫院也開出第一槍,針對家住萬華和板橋病患,要求須在戶外門診就醫,不得入院。 由於公費疫苗供貨不及,包括台大、長庚、國泰、馬偕、台北慈濟、亞東等醫院都公告,暫停公費疫苗接種,請已預約掛號民眾不要到醫院,以免白跑一趟。 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18日會再配4萬劑到各醫療院所,但也會以醫護人員為優先。 另因應防疫升溫,配合雙北防疫提升至三級警戒,且為避免院內感染風險,馬偕醫院也公布,自即日起若曾於馬偕就診過,登記地址為萬華、板橋居民,請改至戶外門診就醫。若民眾曾有相關風險區域活動史(如萬華、和平醫院、板橋等),若有就醫需求,亦請直接至戶外門診就醫。 台北馬偕醫院強調,並非拒絕萬華區、板橋區民眾看診,只是在入院前都會先插健保卡進行確認,引導分流,若有就醫需求,直接至戶外門診就醫。 無獨有偶,國泰綜合醫院也宣布,即日起,實施相關降載措施,請居住「萬華區」、「板橋區」等或近期「收到疫情警示簡訊」(細胞簡訊)民眾,如有呼吸道症狀,至急診就醫。 對院方過濾民眾就醫,陳時中表示,這也是為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的作法。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近日新冠疫情飆升,造成全國疫苗配送不足,台東馬偕醫院公布21至28日所有公費疫苗門診均暫停施打;台北榮總台東分院也表示,因疫苗供貨吃緊,決定院內醫事人員優先施打,院方一早向預約民眾致歉,大部分民眾也表示尊重院方決定。 榮總台東分院原訂17日開放民眾施打新冠疫苗,一週開兩診,一診限額30位,截至16日止,已有357人預約,到6月初皆已額滿,惟受疫情飆升影響,醫事人員施打疫苗意願也大幅提升。 台東馬偕醫院也發布緊急通知,因疫情日趨嚴竣,民眾接種疫苗踴躍,造成全國疫苗配送不足,該院接獲台東縣衛生局緊急告知,原本預定要施打的疫苗需求量無法供應,因此21至28日所有公費疫苗門診均暫停施打。 該院對於原本已預約21、24、28日疫苗專診者,施打名額將會優先保留,待有疫苗時再一一發簡訊確認施打時間。

Read More

中醫大新竹附醫:3確診案未進急診治療區

竹縣3名確認個案未進入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治療區。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竹縣3個新冠肺炎個案曾到中醫大新竹附醫急診,中醫大新竹附醫17日表示,個案都是急診醫師高度警覺發現,在符合防疫措施下進行採檢,並未進入急診治療區,因此並未讓疫情擴大。 院方表示,這3名個案都非常配合疫調,呼籲民眾如果有呼吸道症狀,發燒,嗅覺等異常,一定要來急診室採檢就醫,避免讓病情惡化。 而因疫情升溫,指揮中心臨時通知院方,改變管控疫苗,即日起院方暫無公費疫苗可施打,暫時取消疫苗接種預約服務。等到中央再配送疫苗,院方將再通知預約者前來施打。 此外,中醫大新竹附醫即日起也提高防疫措施,進入院內插健保卡,落實TOCC實聯制,確保進入醫院就診民眾安全。院區均消毒完畢,取消地下街美食街內用,改成外帶,避免民眾聚集。

Read More

照片遭盜用 花蓮慈醫未代言腎氣藥

花蓮慈醫新書發表會相片,遭業者修改冒用。 (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有關臉書社群變造使用《透析護腎一日三餐健康蔬療飲食》新書發表會中之相片,做不實藥物廣告行銷,嚴重傷害花蓮慈濟醫院形象及名譽。為恐民眾受騙上當,花蓮慈院昨日已向花蓮地方檢察署告發,並請民眾勿相信相關網站資訊購買來路不明藥物。 花蓮慈濟醫院醫務秘書李毅(右)代表花蓮慈院向花蓮地檢署告發,並請民眾勿相信相關網站資訊購買來路不明藥物。(記者林有清攝) 近期接到許多親朋好友詢問購買宣稱洗腎特效藥物的腎臟內科林于立醫師指出,詢問的親朋好友裡,還包含他的父母親,進一步追問,才發現先前他和其他醫師舉辦新書發表會的照片,被人修圖代言了「濟生腎氣片」,他擔心民眾受騙,隨即向院長室回報。 醫務秘書李毅表示,經法務同仁上網搜尋後,發現不明業者在臉書宣稱「新型的治療腎病新方法,零激素、零風險,見效快!好的徹底」、「不透析、不洗腎,百分百康復腎功能」等,並宣稱是腎臟病權威醫師研發及經過臨床驗證,還是衛福部批准腎臟疾病專用藥等等用語;同時還使用花蓮慈院《透析護腎一日三餐健康蔬療飲食》新書發表會中的相片,並修改原始照片上的文字為其藥物濟生腎氣片代言,誤導民眾相信,甚至發現有民眾因此而購買此藥物。 李毅強調,林欣榮院長、腎臟內科徐邦治主任、腎臟內科林于立醫師、營養科劉詩玉主任,從未在網路或任何通路代言藥品販售,請民眾不要受騙購買。花蓮慈院昨日備妥相關資料,向花蓮地檢署告發。 花蓮地院指出,國健署4月30日即發布闢謠訊息,指廠商已觸犯偽造文書,也提醒腎臟病人或是擔心腎臟問題民眾,應到合格醫療院所檢查,並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亂吃來路不明藥物,反而可能傷腎。

Read More

台北區剩51床 負壓病床吃緊 確診輕症在家等

確診者接觸者注意事項。(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雙北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爆增,導致台北區醫院負壓病床吃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表示,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輕症確診者先在家等候,做好自我健康監測與隔離。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連日確診病例大增,但輕症的、無症狀感染的人多,如果都要隔離,的確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隨著本土疫情逐漸升溫,已經請專家諮詢小組研議,採輕症分流方式,讓輕症或無症狀者轉到集中檢疫,把醫療量能空出來。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表示,為了因應未來預期可能增加的病患,會盤點集中檢疫所的數量,在一定條件下,讓輕症者轉到集中檢疫所,避免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有症狀的、症狀嚴重的就到醫院篩檢、治療,沒有症狀只是擔心的,就往社區篩檢,經過篩檢分流、收治分流,就能接著啟動專責醫院跟病房。 以北區為例,全國負壓隔離病房目前台北區空床數僅51床,比較吃緊;專責病房雙北空床也約209床左右。未來會優先啟動擴充專責醫院的量能,其他地區也將優先收治確診病人。 由於採檢者也增多,指揮中心也呼籲輕症確診者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症狀輕微者多可自行康復 防疫醫師陳婉青表示,多數新冠肺炎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呼籲確診者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確診者在家中應一人一室 陳婉青提醒,確診者在家中應單獨一人一室,務必配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在家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如不適就醫勿搭大眾運輸 若確診者在家中出現發燒症狀,可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應立刻聯繫119、衛生局或1922專線依指示就醫,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應電話通知共餐/同住/接觸者 另外,陳婉青表示,確診者應電話聯繫密切接觸者,包含開始有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配戴口罩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密切接觸者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如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有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維持單獨一人一室,和家人使用不同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避免與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者。

Read More

新北徵用18醫院病房 工研院支援台北2正壓式檢疫亭

新北市長侯友宜16日邀全市18家急救責任醫院院長,召開急救責任醫院防疫應變會議。(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冠肺炎土本疫情大爆發,雙北市提升至第3級警戒,新北市每日採檢量破千,因應確診個案篩檢個案快速增加,對防疫醫療調度形成莫大壓力,新北市長侯友宜16日邀集全市18家急救責任醫院院長,召開急救責任醫院防疫應變會議,由於新北市尚可收治專責床數僅剩餘67床,侯友宜表示,在專責病房不夠用的時候,醫院需配合衛生局分階段徵用各院病房。 這場急救責任醫院防疫應變會議共同討論提升醫療收治及篩檢量能,防堵疫情擴散,會中針對擴大開設專責病房,設置戶外採檢站,擴大篩檢進行討論。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指出,目前新北市核准開設專責病床數共264床,尚可收治專責床數僅剩餘67床。同時近一週以來篩檢量迅速攀升10倍,每日採檢量已經破千。 侯友宜請各醫院協助,配合衛生局分階段徵用各院病房,同時提升篩檢量能,必要時協助設立社區篩檢站,降低社區群聚感染的風險,防堵疫情擴散。衛生局將檢視醫療人力需求,進行統籌調度,除優先透過公會招募,必要時請求中央支援外,也希望各醫院能配合相關徵調。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工研院15日晚間將原置放於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與新竹馬偕醫院的兩台正壓式檢疫亭,拆裝至台北中興醫院(採檢)與剝皮寮(採檢)兩地支援,16日清晨2點多已順利完成中興醫院機組與剝皮寮機組。

Read More

增加老人失能/死亡風險 肌少症易引發心血管等疾病

醫師吳俊鋒說,肌少症易引發心血管等相關疾病,增加老人失能、死亡風險,不可疏忽。(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2名6、7旬老婦人皆有高血壓,近期感到容易痠痛無力,因擔心骨質疏鬆及肌少症,就醫檢測血液中的維他命D低於標準值,醫師建議飲食加強補充蛋白質及運動,繼續由門診追蹤。郭綜合醫院家醫科主任吳俊鋒說,「肌少症」易引發心血管等相關疾病,增加老人失能、死亡風險,像無形殺手,不可疏忽。 吳俊鋒指出,肌少症在老人族群較常見,1989年Irwin Rosenberg首度提出肌少症的概念:描述隨著年紀增長,各項器官生理功能逐漸下降,肌肉質量減少即為其中之一,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即為所謂的「肌少症」。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兩大類,前者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後者包括疾病、營養不良、活動力下降所致。大多數肌少症由多重疾病或風險因子所造成,並非單一病因或病理所能解釋。 他表示,肌少症對健康的影響,1.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會較差,人就會顯得無力、疲倦、步態不穩,易跌倒。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有關,像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研究也發現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 肌少症不只影響老年人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還會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 吳俊鋒說,目前針對肌少症的處置,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是補充蛋白質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可預防及改善肌少症。當維生素D濃度過低,會造成肌力下降,可能進一步導致肌少症、功能下降及跌倒發生率增加,若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小於30 ng/mL)建議適量補充,相關藥物治療仍在研發中。

Read More

長者胃口差… 嚇見食道塞滿香菇

吳治軒醫師說,高齡者飲食須注意,切碎煮爛再加細嚼慢嚥保平安。(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一名76歲長者最近胃口變差,吃不下,愈來愈虛弱,到診所就醫沒有改善,掛急診也找不到原因。後來至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接受胃鏡檢查,赫然發現他的食道裡頭塞滿了沒有咬碎的香菇,竟然是香菇堵塞食道,造成吃不下的結果。 北榮新竹分院胃腸肝膽科吳治軒醫師運用內視鏡將病患食道內的好幾朵香菇全部取出,病人終於鬆了一口氣,又可以正常吃東西。原來該名長者牙齒不好,平常吃東西都隨便咬幾下就吞下去,他照例沒有嚼碎就吞了好幾朵香菇,沒想到會卡在食道裡,折騰好幾天,幸好最後順利取出。 吳治軒醫師表示,消化道有些地方比較狹窄,例如食道進入胃的地方就容易卡住較大塊沒有咬碎的食物,建議大家平時還是要細嚼慢嚥,尤其是家中有年紀較大的長者,在飲食方面應特別小心,儘量將食物切碎或煮爛一點,以免老年人因為咀嚼功能較差,引起腸胃方面的問題。一旦出現腹痛、嘔吐現象,請立即就醫,必要時建議以內視鏡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Read More

偏鄉過於貧窮 害怕疫病 印度首證實 染疫遺體河川漂流

印度官方首度證實,若干河川中發現被棄置的新冠肺炎染疫死者遺體。(路透檔案照) 中央社∕班加羅爾-新德里16日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今天連續第3天新增染疫人數減少,但過去24小時又有超過4000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官方也首度證實,近日在河川中漂流的遺體包含染疫病歿者。 路透社報導,印度衛生部今天的數據顯示,境內新增31萬1170起染疫病例,創逾3週以來單日最低紀錄,但增加4077人病故。本週印度新增逾200萬起病例、近2 萬8000人不治;累計總病例攀上2468萬例、死亡總人數約27萬人。 印度2月開始爆發大規模第2波疫情,使醫院與醫護人員備感壓力。但一開始病例激增的省份,如最富裕的馬哈拉什特拉省和北部的德里實施嚴格封城後,病例數已穩定減少。 聯邦衛生官員昨天表示,本週篩檢整體陽性比率已降至19.8%,低於上週的21.9%,令人心生希望單日新增病例數不會再激增。 但南部數個省分如坦米爾那都省和鄉村地區卻出現病例激增情況。病毒肆虐都市後又在上述地區快速擴散,總理莫迪昨天呼籲官員強化偏鄉地區的醫護資源和加強監控。 另外,印度教聖河恆河近日出現屍體漂流的景象,震驚印度全國。 路透社昨天看到的一份北方省政府信件首度承認,若干河川中發現被棄置的COVID-19死者遺體,並稱棄置理由可能是偏鄉地區過於貧困和害怕疫病。 北方省高官辛赫在一份5月14日寫給縣長們的信件中表示:「政府掌握的資訊顯示,有死於COVID-19或其他疾病者的遺體被扔進河中,而非按照適當儀式處置。因此多地河川中都發現遺體。」路透社無法立即連繫上辛赫要求評論。 印度是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國。根據政府的Co-WIN疫苗網站數據,截至今天共逾4040萬人已完整接種疫苗,僅占13億5000萬人口的2.9%。印度衛生部長瓦德漢昨天說,印度7月前將取得5億1600萬劑COVID-19疫苗。

Read More

長者養肌防跌 3招報你知

圖1:後弓步轉體。(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調查顯示,長輩認為下肢無力、平衡感不好及視力不好是跌倒的主要原因,專家說,透過老歌金曲融入有氧運動,彈力球、彈力帶互動遊戲等,可以提高長者跌倒時自我防衛能力及降低跌倒的傷害。 依據108年全國與台北市死因統計中,跌倒分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第一位,而衛生福利部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自述過去一年曾跌倒佔15.5%,也就是每6個長輩,就有1個曾發生跌倒,而跌倒受傷主要原因為滑倒或絆倒(43.2%)、失去平衡或頭昏(37.1%)。 圖2:相撲坐站。(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內湖區健康服務中心袁旅芳表示,109年針對內湖區65歲以上長者進行「高齡長者需求及跌倒情形調查」,結果顯示長輩自覺會跌倒主要原因為下肢無力(34.1%)、平衡感不好(28.4%)及視力不好(22.6%)。 袁旅芳表示,隨著年齡老化,肌肉力量與質量流失速度都會加快,導致體能耐力降低,增加跌倒風險,可透過規律運動來練習肌力、柔軟度、身體平衡與協調能力來改善。 資深運動教練許貴婷表示,防跌班課程規劃以適合65歲以上銀髮長輩為主,包括上、下肢核心徒手肌力訓練、彈力帶拋接及全方位綜合肌力訓練等,搭配年代金曲,例如歡喜就好、一串心等,喚起長輩舊時回憶,讓運動生動有趣不枯燥。 圖3:腳踝不倒翁。(北市衛生局提供) 此外更特別設計「腳踝不倒翁」、「相撲坐站」及「後弓步轉體」等3招簡單易執行的運動,每天只要練習10分鐘,長輩在家可隨時輕鬆健身養肌,用漸進式的運動,強化關節柔軟度及提升平衡感,便能有效達到增加肌肉質量,防止跌倒所造成的失能,讓長者不再害怕爬樓梯、蹲下去站不起來,走路也可走得更遠。 參加訓練課程的66歲謝大姊表示,退休後在家活動減少,常常覺得雙腳沒力,坐公車時很怕跌倒,經過中心護理師評估轉介,報名參加防跌班課程,透過老師活潑有趣的帶領,輕鬆學習在家就能做的運動,每天花10分鐘練習後,逐漸感覺到身體柔軟度、下肢肌力改善了,而且同學們也組成行動學習LINE群組,在群組互相交流督促完成每日的「運動作業」,每週都期待上課,學習新招式在家練習,現在上下公車更有信心更安全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