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牙痛 竟是腦瘤作怪

不明牙痛意外發現腦內藏珍珠,確認腫瘤為「類上皮囊腫」。(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53歲婦人經常頭暈、頭痛,到醫院檢查後一切正常,不料接踵而來的牙痛讓她四處求助牙醫,還拔了5顆牙。轉而在腦部檢查中才發現腦內長了如珍珠般的腫瘤,經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權威陳金城醫師診療,確認腫瘤為「類上皮囊腫」,後續安排做腦部手術後,立即解除多年的疼痛折磨。 陳金城醫師說,病人腦內的類上皮囊腫約4公分,這種瘤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產生,多數為良性,生長緩慢,早期無明顯症狀,但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後,壓迫神經就會出現不適感。 因婦人腫瘤長在腦幹旁,第4腦室位置,且這個腫瘤會沿著神經孔鑽到三叉神經位置,到第7條顏面神經位置,出現症狀包括牙齒痛、臉麻、流口水、頭痛、頭暈、吞嚥困難等,若不手術切除恐有生命危險。 陳金城指出,手術中進入腦部生命中樞腦幹附近,即看到數顆宛如珍珠般發亮的腫瘤,其柔軟且完全無血管分布,手術並不困難,只要將珍珠瘤的觸角深入腦部每一間隙,小心完全切除即可。所幸,腦部的類上皮囊腫為良性瘤,且可以完全被切除及保留所有腦組織與腦神經,因此癒後良好,呼籲民眾應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Read More

好市多又出包 2批酪梨鎘超標

食藥署11日公布21項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知名賣場好市多自美國進口2批酪梨,皆遭檢出重金屬鎘超標。(衛福部食藥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食藥署11日公布最新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其中,知名賣場好市多自美國進口2批酪梨,皆遭檢出重金屬鎘超標,總重2413.8公斤,全數必須退運或銷毀。 食藥署11日21項邊境查驗不合格名單中,包括美國鮮蘋果、日本鮮草莓與哈密瓜、中國紅棗、泰國綠蘆筍等,分別被檢出有農藥殘留含量不符規定。 食藥署指出,好市多自美國進口2批酪梨,為INDEX FRESH, INC.酪梨(FRESH AVOCADO)990公斤,及MISSION酪梨(FRESH AVOCADO)1423.8公斤,分別被檢出鎘0.19mg/kg以及鎘0.06mg/kg,皆超過「食品中汙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鎘限量的0.05mg/kg。 食藥署說,好市多進口美國酪梨,在過去6個月內已有4批不合格,故該署針對好市多進口美國酪梨,採取最嚴格逐批查驗。 食藥署已要求好市多進行自主管理,好市多回應食藥署,將向美國當地供應商釐清,為何進口酪梨接連重金屬超標,並向食藥署說明並改善。 另,由不同廠商進口美國鮮蘋果,連續遭檢出農藥「派美尼」超標,食藥署將加強抽驗,檢驗頻率自2% 到10%,提高至20%至50%。

Read More

請產假扣獎金?北聯醫澄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11日與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華視企業工會等團體一起到台北市政府前抗議,指控聯合醫院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聯醫則澄清,未聽聞類似事件,院方也願與工會溝通討論。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11日指控,有員工請生理假、家庭照顧假、產假等假遭扣績效獎金;且申請育嬰留停則影響年終考績。對此,聯醫澄清,沒聽聞類似事件,願與工會溝通。 北市聯醫工會昨日與台北市產業總工會、華視企業工會到台北市政府前抗議,指控聯合醫院違反性別工作平等法。 聯醫工會理事吳佳玲表示,聯醫員工每月約有新台幣3000元的績效獎金,若員工請生理假、家庭照顧假、產假、陪產假,都將依請假時數比例扣錢,違法對員工做出不利處分。 工會理事長郭蕢瑩進一步指出,醫院規範當年度連續任職6個月以上、12月31日仍在職才能領年終考績獎金,若員工當年申請育嬰留停超過半年,或恰好12月31日正在育嬰留停,就領不到考績獎金;若請半年以內的育嬰假,以考績乙等發放。 郭蕢瑩說,她是為醫院盡心盡力工作的護理師,也是2名孩子的母親,親身經歷因申請家庭照顧假被扣績效獎金、申請育嬰留停被扣年終考績獎金,醫院藉此變相懲罰員工,營造職場歧視氛圍。 聯醫工會指出,過往曾在勞資會議正式提案,要求育嬰留停應按年度在職天數比例發放考績獎金,當時院方表示院內考績獎金發放是依公務人員相關法規規定,但聯醫員工中僅1000多人屬公務人員,其餘均適用勞基法,院方如此規定不合理。 對於工會指控,北市聯醫副總院長黃遵誠會應,聯醫的獎金分成固定式、全國軍公教都一致的考績獎金,以及另一類浮動式、依據營運績效及實際貢獻提核的績效獎金,但這2種都與員工請生理假、產假、育嬰假等完全無關。 然而,黃遵誠說,院方已聽到工會心聲,院方與員工有很好、很暢通溝通管道,但之前沒聽到這次公會反映的情事,,願意與工會繼續溝通討論。 聯醫稍晚也發出澄清,並無外界所述對請育嬰假、產假、陪產假、生理假員工為不利處分的情事,院方一向注重相關問題,若有個案情形,隨時歡迎向院區院長或人事室反映,均會立即處理。

Read More

筋骨痠痛 小扁針有效緩解

中醫師唐偉誠說,「小扁針」對於治療筋骨痠痛,可有效快速緩解,是不錯的選擇。(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唐偉誠說,最近中醫診間有很多病人訴稱手肘痛到無法提東西和扭毛巾,及常頭痛及肩膀舉不起來和手腳麻,足見不少人長期為疼痛所苦。中醫「小扁針」對於治療筋骨痠痛,快速有效,是不錯的選擇。 唐偉誠表示,現代人因生活忙碌又低頭滑手機、工作時都需要用電腦打字,也有不少人工作上常需要搬重或長時間姿勢不良,使肌肉長期緊繃引起痠痛,中醫稱這類疾病為「勞損」,而這類病人在中醫診間非常普遍。中醫臨床上可考慮以「小扁針」治療,小扁針又稱「小針刀」,是一種將中醫針灸的「針」和西醫手術的「刀」合為一體之醫療器具,意即將針灸針的針尖改為寬度 0.45 mm 的扁形刀刃,融合「針、刀」兩者特色及優點,因此可收雙重療效。在治療時僅以小扁針快速處理病人諸多痛點,患處會感覺有一陣痠脹疼痛感,因此小扁針治療時間短,不若針灸時須將針留身上一段時間。治療後扎針處可能會出現瘀青或比較疼痛的針刺反應,約1~7天後自行消退,每人情況不一,消退同時病人筋骨痠痛程度也同步獲得緩解。 適合接受小扁針治療的疾病,有關人體肌肉、肌腱、神經、血管等軟組織損傷,包括五十肩、網球肘、媽媽手、扳機指、偏頭痛、膏肓痛、頸椎及腰椎骨刺所引起的肩頸或腰背酸痛、梨狀肌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肘隧道症候群、腕隧道症候群與坐骨神經痛等神經受壓迫造成的麻痺疼痛。 他說,一般民眾若患有軟組織損傷或前述疾病時,經由具有治療經驗之中醫師審慎診治,再配合正確醫學診斷,才能獲得最合適治療並達最佳療效。

Read More

每天百顆檳榔 嚼出口腔癌

許里長現身呼籲大家一起來戒檳榔,陳穆寬院長呼籲有菸、酒男姓每二年要定檢為宜。(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鹿港鎮街一名44歲的許姓里長,每天吃上百顆檳榔,在一次手指頭受傷拔除指甲治療時,因痛得大張口,被醫師發現口腔內有疑似腫瘤而轉介至彰基,所幸還是早期,經由彰基醫院院長陳穆寬手術切除後,很快地就恢復正常生活。許里長10日現身說他好像中了樂透,呼籲大家戒檳榔,並定期檢查。 彰基院長陳穆寬指出,口腔癌早期的病灶以口腔白斑、口腔紅斑、潰瘍及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等症狀來表現,臨床上症狀不明顯往往被病患忽視,等到腫瘤越來越大才來求診的時候,往往都是第四期了。呼籲18歲以上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或30歲以上有抽菸或曾經吃過檳榔(含已戒檳榔)的民眾,要把握每2年一次免費定期的口腔癌檢查,就能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 彰基指出,在台灣和口腔癌最有關係的就是嚼食檳榔,10位病人當中就有8至9位嚼食檳榔,嚼食檳榔不但會造成口腔黏膜病變,最後可能會導致癌症。另外,口腔癌患者因為整個上消化呼吸道都暴露於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因此大約有20%會有第二原位癌產生。研究資料顯示嚼檳者罹患口腔癌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8倍,同時有檳榔、菸、酒習慣者更高達123倍,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之男性26%死亡風險。

Read More

中醫大新竹附醫 表揚21優良護理師

中醫大新竹附醫4名護理師獲得竹縣優良護理師。分別是陳品潔護理師(右1),加護病房護理長宋雅菁(右2),陳與蕙護理師(左2),內科病房小組長黃婕榕(左1)。(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5月12日為國際護師節,中醫大新竹附醫於10日表揚院內21名優良護理師,向他們致上最高謝意和敬意,其中有4人獲得竹縣優良護理師。 今年院方有4名護理師榮獲新竹縣優良護理師,分別是擁有20年經驗的加護病房護理長宋雅菁,9年經驗的內科病房小組長黃婕榕,3年經驗的加護病房陳與蕙護理師以及2年經驗的陳品潔護理師。 「雖然忙,但是很happy。」宋雅菁護理長如是說。在加護病房看盡生老病死,病患出院或是收到病患的一句感謝非常有成就感,宋雅菁自稱是護理界柯南,隨時觀察病患,抽絲剝繭,協助找出病因。她說,曾經有一位30歲女性病患,腸胃出血住進加護病房,但某天發現她非常躁動,而且臉色反白,立即通報醫師,結果發現是腹部大量出血,立刻進行搶救。 陳與蕙也提到一名60歲的男性病患,因為氣喘突然倒下住進加護病房,出動葉克膜緊急搶救,經過陳與蕙和團隊的細心照顧,男性病患3個禮拜平安出院,病患和家屬還特別製作點心感謝,讓她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黃婕榕負責照顧慢性照顧,面對長期臥床的病患,必須要用更多的同理心,愛心以及耐心細心。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更身負重任率領同仁照顧病患,心理和身體的壓力非常大。 陳品潔護理師本身有一位3歲小孩,某天一位被熱水嚴重燙傷的兩歲小孩被送到手術室要進行清創,陳品潔發揮母愛精神,像對待自己小孩,不斷安撫,小朋友從原本疼痛緊張哭鬧,最後平安完成手術。

Read More

頭汗症惡夢連連 揪早期帕金森氏症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說,對前期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除吃藥外也鼓勵患者多運動和攝取抗氧化食物。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9歲婦人常被惡夢嚇醒,發現枕頭套被汗濕,身上卻不流汗,看過很多科別的醫師,仍無法改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神經內科主任葉守正表示,這樣的症狀的確很詭異,經多巴胺核子醫學掃瞄,發現他的基底核不對稱,診斷為前期帕金森氏症,也可以說是提早兩年就發現此疾病,相對在治療上有更大機會防止惡化。 這位患者半年來深被頭汗症和惡夢困擾,睡不著、焦慮、口乾舌燥也跟著纏身,看了身心科、婦產科、免疫風濕科也找不出病因,先後給予焦慮症、停經症候群、乾燥症等藥物治療,但仍未能獲得改善,最後才尋求神經內科門診,至此她已神疲行勞,擔心身體出了嚴重問題。 59歲女性患者基底核左右不對稱情形,醫師診斷為前期帕金森氏症。 (記者陳金龍攝) 葉守正表示,當他看到該患者走進診間,表情平淡,連眨眼都顯得不自然,請她做雙手的食指和拇指快速碰觸動作,標準每5秒要15次以上,她才10次;在平舉雙手,右手有非常微小的顫抖。再進一步做多巴胺核子醫學掃瞄,發現其成對的基底核影像不對稱,確診是罹患前期帕金森氏症。 葉守正說,該患者惡夢連連、頭汗症、口乾舌燥等症狀,顯然不是自體免疫問題的休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而是神經退化引起的乾燥症,而頭汗症是因身體不出汗的代償現象,汗水集中往頭部才會汗濕枕套,非因惡夢嚇出冷汗,因此,前期帕金森氏症也會表現出乾燥症的症狀,是由於自律神經退化,要詳細鑑別診斷才不會發生誤診,讓病患吃了免疫藥劑,反而對身體不好。而由於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腦幹也會產生病變,而腦幹與睡眠遙控有關,是頻繁惡夢的原因。 葉守正指出,該病人的帕金森氏症被提前診斷出來,可以更早做防止進一步惡化的治療,如果未能在前期發現,約2年後就會出現休息時手抖、走路變慢甚至有駝背情形。對前期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除吃藥外也鼓勵患者多運動和攝取抗氧化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β胡蘿蔔素的海苔、海帶、小番茄、胡蘿蔔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國外研究報告指出,常做惡夢時會喊叫或伴隨肢體動作的人,在10-12年後,約有近90%比率會出現帕金森氏症,因此,帕金森氏症能越早診斷出來是醫療上重大挑戰。葉守正表示,在他的門診中,1年約診斷出50多名前期帕金森氏症患者,男女比率差不多,年齡都在50-60歲之間,最常出現的症狀是口乾舌燥、眼乾、睡不著、焦慮、便秘、嗅覺失調、頭汗症等。

Read More

富可納靜脈注射液 不純物超標

食藥署公告抗生素「富可納靜脈注射液」有3批不純物含量微量超標,廠商初步評估雖安全無虞,但仍將於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  (食藥署提供/中央社)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10日公告,抗生素「富可納靜脈注射液」有3批不純物含量微量超標,已銷售1.9萬瓶,初步評估安全無虞,但仍將於5月26日前完成回收。 食藥署表示,由台灣費森尤斯卡比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富可納靜脈注射液是抗黴菌的抗生素注射劑,因安定性試驗不純物含量測定結果不符合原核准規格,將予以回收。 富可納靜脈注射液這次回收的產品共3批,批號為82PB341101、82NE341101與82PB341102。 食藥署表示,注射液多少會含不純物,在藥品檢驗規格範圍內並無健康疑慮,這次廠商進行安定性測試,發現不純物含量微量超標,超出約0.1至0.2個百分點,廠商初步評估雖安全無虞,但仍採取回收。 食藥署表示,這3批不純物超量的富可納靜脈注射液,已有1.9萬瓶銷售至醫療院所,廠商將於5月26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請各醫療院所、藥商、藥局配合辦理回收作業,立即停止調劑、供應。

Read More

石雕師咳出石頭 驚罹塵肺症

口中吐出白色石頭義大醫診癒「塵肺症」石雕師。(記者陸瓊娟翻攝) 記者陸瓊娟∕燕巢報導 高雄一名56歲的石雕師平日偶爾會咳嗽且喉嚨有異物感,但他不以為意,直到最近卻頻頻吐出像米粒般大的白色石頭,他立即到義大醫院就診,經安排內視鏡、電腦斷層等檢查,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翊綝發現,該石雕師其實是罹患「塵肺症」;吳翊綝醫師提醒「塵肺症」患者罹患肺癌風險是常人的8倍,諸如石雕師、磨石或裝潢工等較易吸入粉塵的勞動者,工作時應戴上口罩。 吳翊綝表示,56歲的大叔從事石雕師已40年,就醫時自述兩年來,有慢性咳嗽、胸痛,與喉嚨偶有異物感情況,最近三不五時,更會吐出如白色石頭般異物,覺得很奇怪因而就醫。經檢查發現大叔的食道內有個連通到縱膈腔的廔管,使得氣體順著廔管跑到縱膈腔,已造成縱膈腔炎,而這個食道廔管裡,有許多如白色石頭般的鈣化物,研判是大叔長期吸入粉塵所造成的沈積物,先沉積在鄰近食道的縱膈腔,反覆磨擦將食道組織磨成食道廔管,再順著食道廔管、食道再經嘴部吐出。 由於縱膈腔炎有併發敗血症的高死亡風險,義大醫療團隊隨即將這位大叔收治住院,施打一個多月抗生素,壓抑感染病況後,食道廔管也癒合,才讓他出院。義大醫院將這起因吐石頭,繼而被確診為「塵肺症」案例寫成論文,發表在「胃腸學」國際期刊。 共同收治這位石雕師大叔的義大醫院消化系內視鏡科主任王文倫醫師表示,這名大叔因工作因素,長期吸入粉塵,造成「塵肺症」而不自知,而一般「塵肺症」患者,粉塵等沉積物是沉積在肺部、氣管或縱膈腔裡,不會吐出,而這名大叔恰巧是因縱膈腔與食道間被粉塵的沉積物磨出廔管,才讓白色沉積物有機會經由食道廔管與食道吐出,也因此被確診為「塵肺症」。 義大醫院社區職業醫學科主任盧易呈表示,「塵肺症」致病風險,主要是曝露在粉塵環境中,台灣早年塵肺症患者以礦工為主,隨著煤礦停產,現在病人以打石工.拋光研磨業、石雕師或長期在隧道工作者為主,這些勞動工作者,工作時應配戴適當防護工具,維持通風良好,才能降低塵肺症風險。

Read More

17件酒精濕巾抽檢 僅5件合格

消基會1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接獲民眾質疑市售酒精濕紙巾未達消毒殺菌功能,隨機購買17件檢測後發現僅5件乙醇含量達70%。    (記者楊淑閔攝)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消基會10日公布市售17件酒精濕巾抽檢結果,僅5件酒精濃度達70%,2件檢出抗菌劑,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儘速擬定管理辦法,消基會也建議消費者,要抗菌,洗手的習慣還是要維持。 消基會接獲消費者投訴表示,對於市售酒精濕巾的酒精濃度標示及是否達殺菌標準存疑,並建議消基會會進行調查測試該類產品與宣稱內容是否相符。在2020年10月間,於大賣場、生活用品店、連鎖藥妝店及電商平台購買市售酒精濕巾,共計17件樣品。 消基會表示,調查17件含酒精濕巾產品,均無衛福部任何登錄紀錄,不屬於藥用,亦不屬於化粧品,樣品中16件是完全符合商品標示法規定,1件則未標示注意事項。 消基會指出,酒精濕紙巾防疫效果測試,結果只有5件乙醇(酒精)含量達到70%,而酒精含量要70%到78%,才具有99%殺菌功效。另外3件乙醇含量介於60%到69%,其餘9件為50%以下。 消基會也發現有6件產品品名有「抗菌」字樣,但是目前國內法規沒有定義,也無法依法管理。 消基會也建議消費者,洗手的習慣還是要維持,若沒有洗手設備,改以酒精濕巾等抗菌產品代替時,在購買此類產品應該注意其有效性。此類產品若酒精含量未達70至78%,效果恐打折;另外添加抗(抑)菌劑的產品,要留意成分的安全。 因新冠疫情影響,目前加拿大、美國、新加坡已經有相關作為,加拿大衛生部與消毒劑製造商和行業協會合作,並提供產品名稱、公司、產品有效成分資料及建構網站供消費者查詢,美國環保署亦有相似作法。 另外,鄰近的新加坡國家環境署早在於2020年2月4日就已經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家居消毒用品及有效成分的臨時清單」,羅列了10種對抗病毒的有效成分及有效濃度的居家消毒用品,以及當中含有什麼成分,這樣的作法,值得國內主管機關參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