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酒檳榔樣樣來…舌癌男又罹頰黏膜癌

亞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替患者檢查患部。(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50歲張先生10多年來抽菸、喝酒、嚼檳榔樣樣來,去年因右側舌頭出現潰瘍,確診舌癌,療程結束後他決心徹底戒除惡習,但張先生日前再因左側嘴巴痛到張不開、出現白斑及潰瘍,確診為頰黏膜癌,所幸及早發現,仍有治癒機會,醫師呼籲,致癌物會對全口腔黏膜造成永久傷害,「連碰都不要碰」。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徐俊傑表示,張先生去年初發現罹患舌癌,歷經手術、電療後,嚇得再也不敢抽菸、喝酒、嚼檳榔。但因菸、酒、檳榔引起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讓張先生長期嘴巴打不開感到困擾,近來又因左側臉頰內白斑及遲遲未癒合的口腔潰瘍疼痛,再度確診為頰黏膜癌。 徐俊傑指出,口腔對於抽菸、喝酒及嚼檳榔等致癌物特別敏感,三者都有接觸者比正常無菸酒檳榔的人,可增加高達120倍罹癌機會;若無抽菸、喝酒、嚼檳榔的民眾,也可能因牙周病、假牙對口腔黏膜造成的長期傷害,而對口腔造成慢性刺激,進而罹患口腔癌。 徐俊傑表示,菸、酒、檳榔等致癌物的刺激,不只是對局部口腔傷害,而是會對全口腔黏膜造成傷害,使細胞的腫瘤抑癌基因及致癌基因產生長期慢性變化,除了原本出現癌症的地方外,口腔其他範圍也有可能在同時間、不同時間,或不同位置出現第2、第2、甚至第4個癌症,就算是已戒除菸酒檳榔者,仍會有持續變化的可能,因此長期追蹤檢查相當重要。 根據國際口腔癌的報告,口腔癌五年總生存率高達64%,而在早期口腔癌更有極高機會可以完全治癒,徐俊傑提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遠離致癌因子」是杜絕口腔癌的不二法門,國民健康署也針對30歲以上有菸酒檳榔習慣,以及18歲以上原住民有嚼檳榔者,提供每兩年一次免費的口腔黏膜檢查,民眾可到耳鼻喉科或牙科篩檢。

Read More

成醫彰濱秀傳簽約合作 提升醫療

成大醫學院長沈延盛(前右二)與彰濱秀傳醫院長黃士維(前左二)簽訂合作意向書。 (台南市立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成功大學醫學院與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簽署策略聯盟合作備忘錄,雙方藉由相互提供教學、研究研習、實習場地設施,支援研究發展與教學工作,促進醫學研究與臨床應用,一起為提升醫療健康產業價值努力。 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指出,院方多年來與中南部各醫院維持良好研究合作關係,未來更要積極擎劃整合各醫療院所,建立共同研究中心。彰濱秀傳紀念醫院的微創手術及醫材方面在台灣具前瞻性的地位,成大一直以來在相關領域也有所研究,兩院的合作不僅能在醫材研發及外科醫療攜手共創新的里程碑,病人的臨床照護、人才的培育交流也都可望提升,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盡一分心力。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院長黃士維表示,雙方簽定合作備忘錄,在學術與臨床醫學上更多緊密的合作。秀傳醫療體系涵蓋國內八家醫療院所,為積極朝向國際級的醫療中心目標邁進,秀傳體系著重創新投資,尤其,投資於醫師再教育的領域,從2008年起,引進微創手術教學中最知名的法國IRCAD EITS Laparoscopic Center,來台設立「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成立至今已訓練1萬多人次的各領域人才。期盼未來能在產學合作的基礎上,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培育新一代的醫療人才。  

Read More

藥物卡食道 恐潰瘍或穿孔

部立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提醒民眾,服藥不慎卡在食道恐造成潰瘍。 (圖/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藥物卡在食道是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主要原因,但經常看到有人靠一口水就把整包藥吞下去。對此醫師提醒民眾,吞藥丸還是要多喝水,且服藥之後別立刻躺下,應保持站姿或坐姿,以利藥物成功抵達胃裡,藥物若不慎卡在食道裡,恐造成食道發炎、潰瘍。 部立南投醫院表示,一名30多歲的女子,飽受青春痘困擾,門診就醫後,回家服藥僅喝了一口水就吞下膠囊藥物,結果覺得喉嚨卡卡,甚至晚上在床上平躺時,開始出現胸悶、胸口痛等症狀,而且覺得胸口總有食物卡住的異物感,隔天上午至腸胃科門診就醫。醫師透過內視鏡檢查發現藥物正卡在食道中處,若卡太久恐造成潰瘍甚至食道穿孔,醫師將黏黏的藥物清除之後,女子胸痛症狀立刻明顯改善,接著仍需要遵循醫囑服用製酸胃乳,以利緩解症狀。 南投醫院院長、肝膽腸胃科專家洪弘昌醫師指出,藥物卡在食道是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主要原因,有些藥物例如四環黴素等抗生素、鐵劑、阿斯匹靈等止痛藥容易導致食道發炎或受損,膠囊類的藥物也容易黏著在食道壁上。 洪弘昌表示,上述藥物對腸胃道有刺激性,若滯留在食道,容易造成發炎或潰瘍等傷害。洪弘昌提醒病人在吞服藥物時,務必搭配足量的溫開水,減少藥物卡在食道傷害黏膜,而且服藥之後別立刻躺下休息,應保持站姿或坐姿,以利藥物成功抵達胃裡。如果服藥後出現吞嚥疼痛、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預防藥物性食道炎的發生。

Read More

父母催生壓力大 男勃起障礙

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說明震波治療過程。(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32歲男子被父母逼婚,結婚後又被催促生小孩,加上工作關係,搞得他壓力很大,後來竟然出現勃起障礙,經考慮與詢問後,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性福門診,經過2個月的震波及藥物治療,恢復雄風,妻子也受孕了。 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指出,病患抽血檢查,排除血糖、血脂及荷爾蒙等問題,也不是心血管問題,研判心理及生理障礙都有,開立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犀利士藥物提振信心,再以震波治療增進海綿體充血,6週療程後連早上起床都「升旗」了。 蔡卓榮說,醫界研究發現低能量的體外震波用於組織,可以產生血管新生的效果,將低能量震波施用於陰莖海綿體上確實有助於勃起功能的改善,他們購入德國的線性震波治療儀後開辦性福門診,主治男性勃起障礙、早洩及性慾低落等,在震波及藥物雙管齊下後,讓不少人得以再「提槍上陣」。 蔡卓榮表示,震波治療不是侵入性治療,是由醫師直接將低能量震波施打於患者陰莖表面,1週打1次,1次4000下,時間約10分鐘,整個療程6週,過程通常不會痛,也沒有副作用。 蔡卓榮說,抽菸、三高患者是男性勃起障礙的危險族群,也常因精神壓力引發,如能放鬆心情、緩解焦慮,同時戒除過量的吸菸及飲酒,維持正常的作息,大都能慢慢改善,如果還沒有成效,可以考慮震波治療,最好不要諱疾忌醫,早一點就醫,讓醫師評估哪一種治療方式最好,大部分患者都能獲致良好成效,尤其是年輕患者,效果顯著。

Read More

本土+3 華航爆2家庭群聚

案1112為本國籍70多歲男性,為境外移入個案(案1068、案1106)非同住家人,指揮中心公布足跡,請民眾自主健康管理。 (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華航機師染疫再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本土COVID-19確定病例,除其中1例案1112為境外移入個案的非同住家人,另2例案1113、案1114分為2名華航血清抗體陽性機師的同住家人,也是2件家庭群聚。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案1113為本國籍10多歲就讀小五男童,為27日公布華航血清抗體陽性機師的同住家人,近期無出國史,無疑似症狀,4月26日由衛生單位安排進行接觸者採檢,於28日確診(Ct值36,次日再驗Ct值41,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 目前男童的同住家人,除該名機師外,其餘2名家人核酸檢測皆為陰性,血清抗體皆呈IgM陰性、IgG陽性,為家庭群聚。 案1114為本國籍40多歲女性,為另一名華航血清抗體陽性機師的同住家人,近期無出國史,也無疑似症狀,4月26日由衛生單位安排進行接觸者採檢,於28日確診(Ct值34,次日再驗核酸檢測陰性,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 案1114的同住家人,除該名機師外,其餘2名家人核酸檢測皆為陰性,其中1人血清抗體IgM陰性、IgG陽性,另1人血清抗體為陰性,也是家庭群聚。 陳時中指出,依據目前調查結果,COVID-19在社區傳播的風險很低,惟為求謹慎,將調查個案及血清抗體陽性者活動史,並針對相關密切接觸者提供免費病毒核酸以及血清抗體檢驗,以了解其健康狀況,同時保護其周邊的親友。 至於華航機師染疫事件,已擴大採檢華航內約1279名機師,陳時中不諱言,依目前證據來看,染疫機師個案除了在澳洲確診機師有傳給同事和家人,其他個案都還沒有連起來的線,有專家認為本土可能性高的研判「言之過早」,還是要等全部的採檢結果出來後,請專家討論而定。 陳時中認為,國外疫情遠比國內嚴重得多,機師在疫情高的區域染疫的可能性比較高,且機組員3人一組,各組之間也抓不到傳播鏈,若是在國內感染,台灣應該很多社區都有確診,但至今沒有證據顯示社區有很多隱形傳播者存在,但仍希望機組員與空服員大量接種疫苗,以提高保護力。

Read More

華新董座攝護腺癌 達文西根除

童綜合再度引進1台第4代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成為中部唯一擁有2台最新型第4代達文西手臂手術系統Xi的醫院,昨日舉辦感恩分享會。(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華新醫材集團董事長鄭永柱去年發現攝護腺篩檢指數偏高,但身為口罩國家隊一員,先忙碌於口罩的生產與供給,直至今年因為腹部有疼痛並鼓脹感覺,再到童綜合醫院檢查,確診兩側腹股溝疝氣,並因具有攝護腺癌家族遺傳病史,經進行達文西兩側腹股溝疝氣修補暨根治性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攝護腺檢體也檢驗出癌細胞,1次手術解決3種疾病,術後隔日即可下床,恢復良好,住院3天即返家休養。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鄭永柱一直都很忙碌,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感佩他對於國家社會及台灣民眾的付出,建議及時進行根除性切除攝護腺,才避免了癌細胞的增生。鄭永柱表示,很感謝醫護團隊的照護,才能夠順利並快速地恢復健康,並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為防疫打拚。 另1名68歲的鄭姓婦人,因二尖瓣膜閉鎖不全而導致肺水腫,出現喘、無法平躺情況,至鄰近醫院檢查後轉診到童綜合醫院,因患者與家屬都很擔憂開心手術需要剖胸鋸骨,經副院長鄭伯智進行達文西心臟瓣膜人工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1週即返家休養。 童綜合醫院創院50年,今年再度引進1台第4代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系統,成為中部唯一擁有2台最新型第4代達文西手臂手術系統Xi的醫院,28日舉辦「雙機齊下  成功必達」感恩分享會,華新醫材集團董事長鄭永柱及1名鄭姓婦人都到場分享經驗,並一同見證台灣醫療手術再邁入新的里程碑。

Read More

紋眉感染 女冒50顆扁平疣

20多歲女子紋眉後,感染具傳染力的病毒性扁平疣,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0多歲女子紋眉後,在眉毛及頸部長出50多顆小肉芽,皮膚科醫師研判患者因紋眉在眉毛部位的真皮層造成傷口,可能透過紋眉器具感染了具傳染力的病毒性的扁平疣,加上女子手部亂抓,病毒再擴散至頸部所致。後來經過「液態氮冷凍治療」及塗抹A酸之後,才控制住病情。 茂盛醫院皮膚科醫師鍾佩宜指出,病毒疣最常長在手腳趾,極少長在臉上,經詢問,病人說年前曾去紋眉,這些小肉芽是在紋眉後的幾個月內陸續冒出,病患切忌再亂抓,否則會傳染給他人或是造成自身不同部位的一再交互感染。 鍾佩宜表示,因為病毒疣數量很多,治療期拉長,原本建議病人採用自費的雷射治療,較不易色素變化並能較快痊癒,但病人選擇健保支付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方式,副作用是會起水泡,接著再塗抹A酸來進行治療。 鍾佩宜說,紋眉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眉毛的部位進行「刺青」,把染料用針具刺進皮膚的真皮層。臨床上較常遇見患者因不滿意刺青的形狀、外觀,才會前來就醫,通常醫師會建議採用雷射方式來修整。另外,刺青會在皮膚上造成傷口,以致於發生感染的問題,如發生泡疹病毒引發小水泡的感染;再者,刺進真皮層的染料也可能誘發過敏。 鍾佩宜說,病毒疣也跟病人的免疫力有關,通常是小孩、老人、糖尿病因免疫力較弱,容易中招。年輕的病人若較晚睡、作息飲食都不正常,也恐無力抵住病毒入侵,建議民眾調理好身體之後,再去紋眉、刺青,避免因免疫力下降感染了病毒疣。 另外,病毒疣非常難消滅,一般酒精殺不死,需要用紫消燈至少照射30、40分鐘以上,才能徹底殺死病毒。但坊間業者並不懂這點,只以酒精消毒。再者,多個消費者使用同一套染料,也有被汙染的可能性。

Read More

林口康橋2生陽性 停課1週

華航機師孩子就讀的桃園市西門國小),兩個班級採取預防性停課。   (記者陳中興攝) 記者王誌成、蔡琇惠∕台北報導 華航機師染疫事件擴大,除9名機師染疫,3名機師家人也確診列為本土案例,另外還有6名機師血清抗體陽性。新北市林口康橋國際學校有兩名學生採檢後血清抗體呈陽性,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中午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林口康橋國際學校即日全面停課,採遠距教學1週,校方也會展開大消毒,做好每一道防線。 新北市長侯友宜28日表示,新北市林口康橋國際學校2名學生採檢後,確認血清抗體陽性,衛生局緊急匡列193位學生採檢,全面停課改線上教學到5月5日。 侯友宜表示,接到訊息後,立即啟動應變中心完成疫調,同時匡列193名學生全面採檢;環保局已於28日展開校外校內環境消毒。 另外,還傳出一名台灣大學學生確診新冠肺炎,學校回應:請遵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定,以官方公告為準。 侯友宜表示接到訊息後,立即啟動應變中心。     (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華航機師染疫連環爆,其中8名設籍桃園,這也造成桃園民眾對於疫情風聲鶴唳;桃園市府針對機師感染已採取高標準措施處理,並全力協助進行疫調、追蹤、隔離等工作,而確診者所涉及的足跡地點,環保局已完成消毒。

Read More

專家呼籲:短效急救吸入劑 無法根本治療氣喘

診所協會全聯會理事長塗勝雄(左起)、健保署長李伯璋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鄭世隆27日共同呼籲,勿過度依賴短效急救吸入劑,以免提升急診住院風險。(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有近16%氣喘患者1年使用超過3支短效急救吸入劑,急診住院風險逾7成。專家呼籲患者以吸入型類固醇根本治療呼吸道發炎,並做好日常保養,減少氣喘急性發作與住院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鶴健與耕莘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王誠一,透過健保資料庫2001~2015年間大數據資料,分析近21萬8千多名氣喘病患的用藥習慣,發現有16%每年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超過3支以上;和每年使用2支以下短效急救吸入劑的病患相比,未來1年發生氣喘急性惡化的風險高出7成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 王鶴健說,氣管發炎的時候使用短效急救吸入劑只是短暫控制,無法根本治療,甚至越用越沒效。建議透過吸入型類固醇根本治療,做好日常保養,才能減少氣喘急性發作與住院風險。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呼吸道委員會副主委、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鄭世隆表示,許多病患以為只有氣喘發作時才需要用藥,反而錯失治療良機,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患者需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從根本治療發炎,定時配合醫囑返診,才能減少急性發作風險。 在健保署指導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與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持續推動「健康肺氣喘卓越計劃」與「全民健康保險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塗勝雄表示,目前全台已有400家氣喘認證照護機構加入、3萬4000多位病人受惠,已經降低25%短效急救吸入劑使用。

Read More

郭醫心理師助癌友及家屬調適心情

郭綜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陳美雀表示,罹癌患者除身體需要治療外,心理照護工作也不可或缺。(郭綜合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患者被診斷罹癌後,不只是身體需要治療、心理受到的衝擊也不容小覬,同樣需要適當的照護。郭綜合醫院臨床心理師陳美雀表示,除了醫療上的協助,癌症患者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如有情緒低落、憂鬱也應立即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協助,協助患者及家屬渡過罹癌後的心理適應。 隨著醫學進步,部分癌症的存活率也逐漸提升。然而,面對確診罹癌的消息,患者不免出現震驚、否認、擔憂和低落的心情。陳美雀指出,請允許自己有哭泣和悲傷的時間,宣洩難過的情緒;然後重新整理心情及思緒,來面對癌症相關的治療和生活變動。 首先要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情緒與狀態,同時尋找信任的對象尋求情緒性支持。也可以從調整對處境的觀念與想法著手,了解相關醫療資訊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想像與恐慌。此外,健康的身心管理的十分重要,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的睡眠等也能有助調適低落情緒。 陳美雀也鼓勵罹癌患者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反思身體的疾病警訊或去重新體驗過去忽略的事物,來豐富自己的生命。大部分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抒發、整理與調整後,情緒多能較為和緩,如若持續有適應障礙或出現憂鬱症、失志症候群等心理症狀,甚至有自殺意念或企圖;也建議家屬、患者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臨床心理師的專業協助。 陳美雀強調,郭綜合醫院癌症治療照護團隊中,臨床心理師會透過行為觀察、會談、心理測驗等方式,釐清問題的脈絡及相關影響因素,提供深入心理照護,幫助患者提升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