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坤:打玻尿酸除皺 深淺很重要

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王正坤提醒打玻尿酸除皺別注射太表淺,易導致皮膚表面凸出腫塊副作用。(王正坤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王正坤醫師在玻尿酸注射除皺研討會上,依臉部解剖學提醒與會的醫師們除皺要注意皮膚表層的副作用,勿注射太表淺,以免皮膚表面產生凸出腫塊。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舉行學術研討會,邀王正坤醫師主持醫美玻尿酸注射除皺會議,會議內容有手術、麻醉安全、肉毒桿菌素除皺、音波拉提、注射玻尿酸除皺、膠原蛋白增生劑、皮秒雷射等。王說,除皺注射一向是熱門主題,注射肉毒桿菌素麻痺肌肉來減少動態皺紋,注射玻尿酸等填充物來減少靜態皺紋。而如何預防玻尿酸副作用是民眾關切的議題,玻尿酸在淺層皮膚的副作用是產生凸起腫塊,或者產生藍色腫塊的「廷得耳效應」,在深層的副作用是血管栓塞或細菌感染,不可疏忽。 王正坤指出,臉部解剖學把臉部分成5層,分別是皮膚、表淺脂肪層、表淺肌肉筋膜系統、深層脂肪、骨膜。玻尿酸分成很多不同產品,在臉部深層,通常注射分子量比較大,比較硬,交聯程度較高的玻尿酸,當作地基,把凹陷的臉部撐起來;而表淺的皮膚,就必須選擇分子量比較小,比較柔軟,交聯程度較低的玻尿酸,以免在皮膚表面產生硬塊。特別要注意,眼睛淚溝部位只有3層解剖結構,包括皮膚、表淺筋膜與骨膜等,缺少表淺脂肪層與深層脂肪層;眼睛淚溝部位的皮膚很薄,空間很小,屬於注射難度較高的部位,只要過量或注射過硬的玻尿酸,就會產生腫塊,也就是俗稱的「眼下毛毛蟲」。

Read More

高端腸病毒疫苗解盲達標 拚Q2上市

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中)宣布,高端疫苗「腸病毒71型疫苗」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解盲成功,估明年可上市。(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高端疫苗11日表示,研發腸病毒71型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完成免疫生成性數據解盲,結果數據達到台灣法規單位建議標準,將於今年第2季末、第3季初申請台灣上市許可。 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高端腸病毒71型疫苗主要預防腸病毒重症及降低發生率,三期臨床試驗於台灣及越南完成3061人收案,在進一步完成受試者施打一年後的血清檢體採集、及實驗室數據分析後,已於10日完成免疫生成性數據解盲。 陳燦堅表示,三期臨床試驗主要採台灣、越南同步收案、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設計,收案對象細分為三個年齡組:2個月~6個月、6個月~2歲、及2歲~未滿6歲之嬰幼兒;其中2歲以下嬰幼兒採2+1針(即2劑基礎劑加1劑追加免疫) 施打方式。現已完成所有受試者施打後1年的追蹤分析。 解盲分析結果,施打2劑疫苗1個月後,疫苗組受試者中和抗體效價≧1:32比率為99.5%,達法規目標值標準 (法規建議目標值為>90%);施打6個月後,疫苗組受試者中和抗體效價≧1:32比率為97.9%,達到法規目標值標準 (法規建議目標值為>70%);施打1年後,疫苗組受試者中和抗體效價≧1:32比率為97.9% (法規要求持續追蹤,但無建議目標值)。 陳燦堅表示,三期臨床試驗之疫苗療效指標持續追蹤中,將以腸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發生率,繼續評估疫苗的臨床有效性。 由於解盲之中和抗體效價已符合國內加速核准機制要求,陳燦堅表示,將按規劃完成臨床試驗報告撰寫,並依規定向衛福部食藥署提出新藥查驗登記(NDA)申請,希望明年台灣的兒童就能打到高端的腸病毒71型疫苗。 陳燦堅表示,初估台灣1年約生產1百萬劑足以因應,會分公費與自費兩大市場;不過越南因為盛行率高,未來送件申請越南上市許可後,至少每年可生產3百萬劑至5百萬劑,在國內供應充足下,供應越南市場。

Read More

穴按+藥洗 中醫改善多汗症

穴位按摩加適當的中藥可有效改善多汗症困擾。(記者黃志炫攝)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隨著天氣轉熱,多汗症狀也有增多趨勢,造成日常生活不便,中醫師賴進福提供穴位按摩及中藥外洗等方式抑制多汗症狀,平時保健及飲食禁忌也應注意。 高堂中醫院內科主任賴進福表示,一般常見的手汗症是因為精神緊張、興奮、壓力、運動或氣溫升高時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引發手掌排汗量異常增加所致。同時合併有腳底、腋窩、頭部多汗的情形,稱為腳汗症、液汗症、頭汗症。手汗症不分男女都有可能發生,與體質有關,且可能有家族遺傳性的傾向。 手汗症會造成社交、工作、學習上不少的困擾,如學生擔心考試時將試卷紙張弄濕,電腦打字人員害怕操作鍵盤,做生意談業務怕與人握手覺得失禮而影響人際關係,進而也容易產生焦慮情緒。病因皆是交感神經機能過度亢進所導致,有的患者,會合併有手足汗泡疹和汗泡型皮癬疹的病情。 賴進福指出,依據中醫理論,脾(胃)主四肢,為胃行其津液,因三焦氣化失常,熱聚於胃,蒸其津液,旁達於四肢故手足常潮濕多汗。治療上以通利小便為主,讓水歸腎及膀胱從小便排出,自然能治癒手汗症,可選用五苓散或當歸拈痛湯加減治療效果良好。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採穴位按摩,按摩魚際穴有良好的止汗效果,魚際穴的取穴方法:拇指掌指關節後是第一掌骨,魚際穴在第一掌骨(手掌面)的1/2處,每日可按摩1-3次,每次按摩3-5分鐘。 另外,中藥外洗也可抑制手足多汗,手汗多者可用黃耆30g、葛根30g、荊芥9g、防風9g煎湯溫洗。足汗多者可用明礬15g、葛根15g煎湯溫洗。 賴進福強調,在飲食方面,少吃冰冷寒涼、辛辣、油炸食物、咖啡、茶葉、酒等,過食寒涼冰冷,會損傷人體陽氣,陽氣虛不能衛外,則津液不固而易泄。平時應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加上適度的運動,搭配中藥治療,自然能讓多汗症狀漸漸減輕。

Read More

輪椅歌手任文倩 獲亞洲華人之光

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會第二屆亞洲華人之光頒獎典禮,週末晚間在新莊典華會館舉行,場面盛大溫馨。(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會舉辦第2屆亞洲華人之光頒獎典禮,10日晚間在新莊典華會館舉行,獲獎者包括劉民和、任文倩、張忠義、黃湞珺、鍾炳耀、蔡忠哲、賴月惠等7人,他們的生命奮鬥故事在頒獎典禮中透過影片呈現,感動現場觀眾。 頒獎典禮由獲獎者國內第一對連體嬰分割手術成功的張忠義揭開序幕;公益大使歌手王瑞瑜與安琪菈的載歌載舞,將氣氛推到最高潮。新北市府社會局長張錦麗致詞表示,非營利組織也有屬於自身的「社會責任」,近年來市府透過領航金獎、創新性補助、社會福利參與式預算、社團領航員等各種方案,帶動團體投入公益,創造「善」的循環。現場國際獅子會鷺江第一分區主席李順成與全體成員,隨即率先響應捐款給「好日子愛心大平台」,獲得熱烈掌聲。 亞洲華人之光大會主席暨主辦單位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會理事長李振麟表示,「亞洲華人之光」獎項包括傑出社會公益奉獻、傑出社會奉獻事蹟、傑出事業造福鄉里等領域,所有得獎者都是歷經主辦單位超過一年的探訪、追蹤、提名,並通過評審團嚴選而產生;今年第2屆共有7名獲選,期望透過他們的動人生命故事,將愛與無私奉獻的美好價值,傳遞給社會大眾,並打破「為善不欲人知」的傳統觀念,讓更多人以行善為榮,「我行善,我驕傲」。 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第二屆亞洲華人之光頒獎典禮,週末晚間在新莊典華會館舉行,場面盛大溫馨。(中華亞太關懷交流協提供) 張忠義行動不便,生活充滿挑戰,他作為生命講師,用自己的故事激勵大眾,努力也獲得善心企業家宗瑋工業林健祥董事長的幫助,順利購得輕便型電動輪椅,未來將持續巡迴校園,傳遞自己的生命經驗。 獲獎者任文倩先天罹患小兒麻痺症,頸椎以下仰賴螺絲釘鎖上鋼條以支撐身軀,但她從未放棄生命,以輪椅歌手的身分載歌載舞,足跡踏遍監獄、軍旅、學校及安養院等,激勵許多同樣面臨困境的人跨步向前,種種努力並讓她成功奪下荷蘭舉辦的「IPC世界輪椅錦標賽」第5名佳績,成為台灣之光。 劉民和牧師長期致力於改善毒品下的社會問題,設立9處戒毒據點,幫助超過了6千名個案,還將輔導工作擴展至海外。單親媽媽黃湞珺帶著3個孩子走過最困苦艱難的時刻,成為其他徬徨無助單親媽媽們的學習典範。 蔡忠哲則是在沒有資源的情況下,多年來隻身救助近千隻的流浪狗,並為流浪街頭的毛孩爭取更多資源。多年來帶領獅子會眾多獅友們從事公益的鍾炳耀,於2018年華人公益節獲頒公益大使榮譽;賴明惠則是長期在原住住部落服務,積極關心部落長者與孩子們的生活照顧與權益,她期待獲獎後能夠更有能量地為部落中的弱勢發聲。

Read More

守護社區健康 安醫免費健檢癌篩

安南醫院醫護人員到安富里等6個社區,辦行動醫院健檢癌篩顧健康,吸引數百名民眾參加。(安南醫院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將醫療服務搬進社區,11日上午到安南區海佃國中風雨球場舉辦行動醫院,提供多項免費健康檢測,包含成人健檢、四癌篩檢及B、C肝炎抽血篩檢等服務,吸引數百名民眾參加。 安南醫院院長林聖哲表示,安南區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需長期照護與慢性的患者有增加趨勢,加上長者病患自行就醫交通困難問題常導致病情拖延,安排醫護人員來社區作篩檢服務以解決此問題,計有安富、幸福、海佃、海南、國安、溪墘里6個社區及郭清華議員服務處等民眾參加。希望藉由社區到點式預防保健服務,找到無症狀且須早期治療的社區病人,醫護團隊也能為里民鄉親們作健康篩檢和面診,守護社區健康。 不少民眾得知消息,一大早就到現場接受健檢服務,現場並有腹部超音波的服務,並讚稱是項便民服務。安南醫院說,篩檢活動後會安排幫里民進行報告說明與健康諮詢,民眾可於24日再到溪墘里活動中心看報告,記得要帶身分證、健保卡、印章及口罩。

Read More

國際醫衛促協改選 王正坤連任監事長

前美國衛生部副部長林元清(右)贈送自傳《白雲度山》,勉勵北醫學弟王正坤。(圖/王正坤提供)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改選,台北榮總醫師李偉強當選第3屆理事長,藝群醫學美容集團總裁王正坤連任監事長。 王正坤指出,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會員包含各大醫院、醫師、外貿協會、醫策會與醫療產業人士等,創會理事長為前衛福部長邱文達。 協會9日改選第3屆理監事,邀請台灣醫師在美國政府擔任官員層級最高的前美國衛生部副部長林元清專題演講。林於台北醫學大學畢業之後,赴美擔任約翰霍甫金斯大學骨外科醫師,也擔任過美國洛杉磯聖瑪利諾市3任市長,繼而擔任衛生部副部長,影響全美醫療政策福利。 王正坤說明,國際醫療特色是超越國界,進行不同國家醫療的連結,改善全球人類健康狀況和實現健康平等,降低各種全球性疾病對於壽命的威脅。這次疫情衝擊改變各種醫療面貌,醫療觀光幾乎停擺,病人很難跨越國界;隨著疫情慢慢結束,重新開放國界時,醫療觀光將再次活絡。

Read More

婦咳1年 竟是魚刺卡喉

醫師賴俊良表示,魚刺夾出過程可見周圍已發炎、長出肉芽。(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1名78歲老婦人平時喜愛吃魚、喝魚湯,1年多前開始劇烈咳嗽,多次就醫一直找不到病因。最後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胸腔內科醫師賴俊良X光與電腦斷層檢查,仔細查看最後在支氣管看到薄薄的一片異物,疑似魚刺或骨頭的影像,當天安排以支氣管鏡取出一支長4公分多的完整魚刺,解除婦人一年多的心頭大患。 賴俊良表示,異物嗆進支氣管有些可以咳出來;但如果嗆進去的是魚刺或小碎骨,不像豆子會把支氣管完全塞住,反而很難在X光中發現。 陳姓婦人卡到的魚刺在支氣管深處,周圍已被肉芽包住,造成支氣管發炎;而且魚刺長又彎曲,夾取不易。在夾出的過程中,因為氣管受到刺激,病人劇烈咳嗽,導致魚刺又滑落到食道;所幸在腸胃內科醫師協助下,順利在食道與胃部交接處將魚刺夾出,免除魚刺進入十二指腸、小腸,造成腸穿孔的危險,也解除婦人因異物造成劇烈咳嗽一年多的心頭大患。 陳姓婦人回想發病經過,並不記得有被魚刺卡到,所幸魚刺取出幾天後就不再咳嗽,又可以下田工作了。賴俊良提醒,吃東西時要專心,不要邊進食邊說話;飯菜要用筷子送到口中,不要用扒的,也不要大口吸吞,一口一口細嚼慢嚥,才能避免被異物嗆到、卡到。

Read More

裝新型節律器搶救 百歲嬤隔天就下床

中國附醫醫師吳宏彬以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成功搶救百歲人瑞。(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01歲陳賴阿嬤因突發呼吸困難,送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就診時心跳每分鐘只剩47下,心電圖顯示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胸部X光出現肺水腫情形。因病況危急,醫師立即發出病危通知,並以局部麻醉方式進行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置入手術。治療後阿嬤恢復良好,術後隔天即可下床並轉至普通病房,心臟無力與呼吸困難情形大幅改善。 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醫師吳宏彬表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為臨床相當危險的心律不整,病人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暈倒甚至猝死等急症;常見原因為心臟負責中繼傳導的房室結因為退化、藥物、心肌梗塞、發炎或心肌病變等,造成傳導中斷的情形。 吳宏彬說,主要治療方式為永久心臟節律器手術,但因為臨床病因與年齡退化相關,常好發於高齡體弱的老人家,病患及家屬常因開刀風險困擾不已。因此,術前詳細的評估,醫病之間密切溝通不可或缺。 由於病因為完全房室傳導阻斷,吳宏彬與家屬討論過後,考量病人心臟以後會完全倚賴節律器跳動,決定採用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治療。傳統節律器為右心室起搏治療,會造成主要負責心臟輸出的左心室不對稱收縮,少部分病人心輸出量會逐步下降,嚴重者出現心臟衰竭症狀,需再次接受手術增加左心室導線,升級成心臟再同步化節律器治療。 吳宏彬指出,左束支起搏利用新型導線深入心室中膈至傳導系統左束支處,藉由患者原本的傳導系統同時起搏左右心室,達到接近正常生理傳導心室收縮,可降低因節律器造成心臟衰竭的風險,並保有較佳的心輸出量。 吳宏彬表示,新型左束支起搏節律器雖改良部分傳統節律器的缺點,但並非適用於每位病人需求,民眾可與醫師討論,依病人病況需求選擇最佳相對應節律器治療。

Read More

不明發燒 可能感染症上身

感染科醫師李青記說,不明原因發燒可能是感染症上身。(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發燒未必是感冒,不明原因發燒可能是感染症上身。成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青記說,發燒原因逾百種,感染症種類繁多且病患症狀差異極大,處理每一位發燒病患時,醫師必須一一收集其臨床線索下診斷。 李青記舉出3種感染症造成發燒的例子: 從事高科技業的陳小姐平日長時間在無塵室工作,因著無塵衣不便而有憋尿習慣。某日突然覺得右側腰痠,以為腰扭傷至國術館尋求民俗療法,但腰痛不減反增;當晚突然畏寒、高燒,服藥後仍感不適,隔天至就醫診斷為急症腎盂腎炎。 34歲上班族無慢性病病史,突然發燒至附近診所吃藥後稍退燒,但仍斷斷續續發燒,後來因右小腿痛至該診所就診,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 58歲退休公務員平日愛好園藝,也喜歡爬山健行,因發燒至某地區醫院住院檢查治療,因發燒不退且肝功能持續惡化,轉至成醫感染科門診,從身上出現紅色斑狀丘疹診斷為恙蟲病。 李青記指出,急症腎盂腎炎發病原因大都是上行性的尿路感染所引起,即細菌經由尿道逆行至腎臟產生的感染;另外,尿路結石或腫瘤造成阻塞、糖尿病控制不佳、水喝太少或常憋尿,都是造成急性腎盂腎炎原因。 蜂窩性組織炎是常見的皮膚與軟組織感染症,要檢查染病部位的皮膚完整性;下肢水腫、傷口及足癬等,為常見的原因。 恙蟲病是因昆蟲叮咬的感染症,其症狀相當多樣化,包括高燒、頭痛、背痛、盜汗、淋巴結腫大、紅色斑狀丘疹及肝功能異常,亦可能併發肺炎。  

Read More

體師膝痠 肌群緊繃腓骨移位

中醫師李侑修以針灸與手法復位,緩解馬拉松選手右膝前下方痠痛。(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1歲張小姐是體育老師,曾參加東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平時有運動健身及慢跑習慣,近2週不明原因右膝蓋前下方痠痛,經檢查其大腿外側肌群緊繃,右側小腿外側腓骨移位,經中醫針灸與手法復位後緩解。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侑修指出,一般膝蓋疼痛,許多患者選擇吃消炎止痛藥或是自行購買貼布處理,若是局部輕微發炎或是韌帶拉傷,此法大致上可以緩解;但若反覆遷延不癒,則要考慮膝蓋周圍相關骨頭的錯位與肌筋膜過度緊繃。骨頭相關位置不正,會進一步牽拉或是扭轉相關附著的肌群,形成久久不癒的疼痛。臨床上,因為人體的結構整體連動,醫師除了觸診膝關節並做相關理學檢查,還會評估上游髖部關節與下游踝關節診治。 李侑修說,張小姐經中醫門診詢問後,先排除外力撞擊或工作勞損等原因;透過臨床理學檢查,發現大腿外側肌群緊繃,右側小腿外側腓骨移位。除了局部筋骨評估,同時透過問診,了解患者睡眠、飲食、大小便、流汗等其他情形,加上舌診與把脈判別整體體質。治療前,醫師會先詢問患者針灸意願,若本身較怕針或是有空腹情形,則可改以推拿鬆筋及傷科正骨治療,也可透過服用科學中藥改善膝痛不適與調整體質。 張小姐透過針灸在其緊繃的肌群做放鬆手法,在軟弱無力的肌群做補法加強。針灸穴位選用足三里、梁丘、血海及髖部外側阿是穴,留針15分鐘後,原本僵硬的肌群得到放鬆;再透過正骨手法調整髖關節與腓骨,右膝疼痛緩解9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