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易骨鬆 應及早存骨本

小魚乾、牛奶、蛤蜊屬高鈣食物。(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指出,60歲以上骨質疏鬆患者,8成為女性。婦女應儘早替自己存足骨本,充足的營養係預防骨鬆最有效方式。 營養主任徐佳郁表示,骨鬆症雖好發於老年人,但骨質於35歲左右開始流失,年輕開始存骨本才是最有效預防骨鬆的方法。骨鬆的危險因子除了老化、少運動、營養不足外;婦女停經後雌性激素下降,加快骨質流失速度。 充足的營養係預防骨鬆最有效方法。成年人鈣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1000毫克;維生素D建議攝取量為每天400IU,51歲以上需增加至600IU。依據衛服部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75歲女性鈣質攝取僅達建議量46~53%,維生素D攝取僅達57~83%,明顯不足。 富含鈣質的食物除了牛奶之外,奶製品(起司、優格)、小魚乾、帶骨吃的魚、傳統豆腐、豆干、蛤蜊、芝麻、地瓜葉、莧菜、芥藍菜等也都是補鈣的食材;富含維生素D的有小魚乾、鮪魚、鮭魚、鯖魚、牛奶、蛋、乾香菇等,搭配吃可增加鈣質吸收利用。 衛服部飲食指南中強調每天攝取1.5~2杯奶,希望每杯(240cc)牛奶(約220毫克鈣)讓民眾快速補充鈣質,乳製品中的鈣也有較好的吸收率。 骨質保護還需許多其他營養素的搭配,例如鉀、鎂攝取不足,磷攝取過多,會增加骨鬆的風險;大豆異黃酮可減少更年期婦女骨質流失;維生素D可幫助鈣質吸收;咖啡、草酸會降低鈣質吸收等。 已被診斷骨鬆症的患者,除了從天然食物攝取營養素外,也需搭配補充劑使用,臨床上葡萄糖胺常被民眾誤認為是高鈣的補充劑,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如何正確且有效使用鈣補充劑。

Read More

雙能量X光檢查 6分鐘揪骨鬆

透過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儀,數分鐘就能揪出嚴重骨質疏鬆。(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1名67歲婦人不明腰痠背痛就醫,醫師建議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數分鐘揪出嚴重骨質疏鬆,接受追蹤及藥物治療5年後,骨質密度趨近正常值,腰酸背痛也獲得改善。 醫師楊椒喬指出,骨鬆又稱為「無聲無息的疾病」,常常沒有明顯不適,有些人僅出現腰痠背痛,直到發生骨折。患者當初到院接受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時,T值為-3.0,依照世衛組織建議的診斷標準已達嚴重骨鬆。除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外,並叮囑需定期接受骨質密度追蹤檢查。 放射科組長侯辰芳指出,骨折是骨鬆最被擔心的後遺症;如未及早篩檢出骨鬆,可能因輕微外力碰撞就骨折,嚴重時連帶造成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等併發症。 侯辰芳指出,藥物平均1年以上可看到效果,持續用藥者至少1年以上、最好2年接受骨質密度複檢,追蹤評估治療效果。為方便患者後續追蹤骨質密度,該院引進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查儀,輻射劑量低、準確性、精密度高,檢查過程快速只需約6分鐘,降低患者不適感。 婦人持續接受健保給付的藥物治療,2年後複檢T值已上升至-2.2;總計治療5年後再度複檢,T值恢復至-1.8,不僅趨近正常值,更和年輕人相仿。

Read More

明起擴大接種 陳宗彥羅一鈞帶頭打AZ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10日表示,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12日將到衛福部桃園醫院帶頭接種AZ疫苗,據悉全台另有10縣市首長也表達率先施打意願。(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AZ疫苗12日起擴大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日指出,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將帶頭接種,全台也有10縣市首長表達率先施打意願。 為加速AZ疫苗接種效率,指揮中心日前宣布12日起擴大對象,開放第一線防疫人員、航空機組員、防疫計程車駕駛等接種。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於疫情記者會中表示,陳宗彥、羅一鈞及2名防疫醫師下週一將到衛福部桃園醫院接種AZ疫苗;據了解,有10縣市首長也將帶頭施打。 他也提到,由於COVAX配送的AZ疫苗仍在檢驗封緘,預計14日才能展開配送,因此下週一接種的仍是第一批AZ疫苗。之後待第二批疫苗完成檢驗封緘,將優先使用效期短的疫苗,並適時往下擴大接種對象。 另,指揮中心下週將宣布AZ疫苗自費開打時程,預計釋出1萬劑,最快4月底就能開打。莊人祥說,一瓶AZ疫苗可供10人接種,且開封後須於6小時內接種完畢,因此未來自費疫苗仍會採取全預約制,但接種方式、自費價格等還在討論中。

Read More

再忙 也要小心肝─B、C型肝炎篩檢活動

衛生局假大寮區「朝中宮」舉辦B、C型肝炎篩檢活動,呼籲民眾做伙來去做健檢,拯救你我小心肝。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肝癌更是高居高雄市癌症死因第2位,而大寮區共7年佔癌症死亡首位;衛生局10日上午假大寮區「朝中宮」舉辦B、C型肝炎篩檢活動,呼籲民眾做伙來去做健檢,拯救你我小心肝,並希望透過「篩檢、追蹤、治療」一條龍服務,使肝癌不再是威脅大寮鄉親健康的疾病。 衛生局副局長蘇娟娟提醒市民,B、C肝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時已成肝癌,免費B、C型肝炎篩檢對象已擴大至45-79歲,目前本市有1千多家醫療院所提供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B、C型肝炎篩檢,呼籲市民善用政府所提供終身一次免費篩檢服務,篩檢陽性者也務必儘早至本市56家B、C型肝炎醫療院所進行後續追蹤治療。 她並指出,目前C肝新藥藥費已納入健保給付,且完成C肝全口服新藥療程的病人治癒率高達97%以上,因此希望C肝患者都能積極接受治療,找回彩色人生。在此也要提醒不符合政府免費資格者,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B、C型肝炎者,建議主動至醫療院所自費抽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有鑑於C型肝炎對國人生命威脅,衛生福利部訂於2025年達成C肝消除目標,期望透過擴大篩檢找出C肝感染者,高雄市衛生局為降低B、C型肝炎對於市民健康危害,與高雄市大寮區公所、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大寮區各里辦公處等單位共同合作辦理B、C型肝炎篩檢活動,邀請大家揪厝邊做伙顧肝護健康。

Read More

關西罕見家園 上梁

亞洲最大罕病身障福利服務中心明年4月投入服務。(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附設新竹縣私立關西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中心,也稱罕見家園,9日舉行上梁儀式,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創辦人陳莉茵及共同創辦人曾敏傑、新竹縣副縣長陳見賢、關西鎮長劉德樑等貴賓共同見證亞洲最大服務罕病病友及家庭的服務中心這歷史性的一刻,開工至今已完成7成,可望今年底完工,預計明年4月完成立案及投入服務。 罕見疾病基金會董事長林炫沛表示,感謝各界協助得以建構軟、硬體設施,結合生產、休閒、療癒、復健、技藝、心理諮商、喘息服務、家庭活動與社會教育等8大功能,期盼為患者與家庭打造全台第一座療癒身心靈無障礙園地,讓他們在這園區,最好的訓練,回歸各自家庭生活,對社會有所回饋及貢獻,此全能照顧園區是全國首創,全亞洲最大的,期盼罕病家庭在這個園地裡,重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副縣長陳見賢表示,新竹縣內罕見疾病病友有154位,期盼罕見家園能夠扮演新竹縣身心障礙服務的重要搖籃,成為全國罕見疾病服務的示範中心,未來縣府會持續協助身心障礙朋友及家庭得到更妥善的照顧,也感謝罕見疾病基金會為罕見疾病患者投入這麼優質場所,縣府社會處會全力協助他們。

Read More

寵物龜惹禍 2童發燒腹瀉

陳敏恭醫師提醒家長,若孩童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後,一定要徹底洗手。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歲郭姓男童3月初因發燒、腹痛且併1天腹瀉8次,另1名6歲徐姓女童也因發燒、腹痛及腹瀉、伴隨嘔吐、食慾下降等就醫,經衛福部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診治,抽絲剝繭排除旅遊史、接觸史及食用不潔食物等發現,這2名病童的家中最近都養小烏龜當寵物,趕緊採集患者糞便進行細菌培養,發現了沙門氏菌,所幸經過治療,2名病童都健康出院。 陳敏恭表示,2名病童共同特點,都是飼養小烏龜,因為烏龜體型小,孩子們容易放在手裡跟它互動,而沙門氏菌通常存在於健康的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的消化道,家中飼養小烏龜看似健康又乾淨,但其糞便就帶有沙門氏菌,孩童若接觸烏龜或飼養環境後,不徹底洗手,可能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 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陳敏恭說,烏龜因為體型小,孩子們容易放在手裡跟它互動,接觸過後不徹底洗手,就可能經由糞口感染,造成急性腸胃炎。  (記者陳金龍攝) 陳敏恭指出,沙門氏菌潛伏期約1至1天,感染常見於食用被汙染的牛奶、雞蛋、蛋製品,通常會出現腹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偶爾出現血便、頭痛、關節痛,嚴重甚至脫水、休克,若是5歲以下的兒童、65歲以上成人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有可能併發嚴重的腦膜炎、骨髓炎等。 陳敏恭呼籲販賣兩棲動物的寵物店,應同時提醒及提供家長沙門氏菌感染風險的衛教資訊,降低病原菌傳播風險,共同維護兒童健康。另外提醒家長平常應多注意孩童與飼養動物互動情形,如發現兒童有嘔吐、腹瀉或發燒等病症並同時飼養有烏龜等兩棲動物,應儘速就醫治療,以免導致嚴重的併發症。

Read More

50歲男傷口久治不癒 揪出糖尿病

位於小腿內側陰陵泉穴屬脾經,針灸治療有助調養脾腎,改善腹瀉、小便不利等症狀。 (記者王勗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年近50歲的蔡男正直壯年,工作繁忙疏於照顧自身健康,飲食也不忌口,直到幾年前不慎跌倒受傷,傷口遲遲未癒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罹患糖尿病,另也有夜間頻尿、大便軟散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到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診治,經3個月中藥與針灸治療搭配飲食控制順利改善。 蔡男因工作繁忙疏於運動、也未注意飲食,直到一次跌倒小腿受傷,發現傷口歷經數月無法痊癒才驚覺身體出現異狀。台南醫院中醫師楊茲甯問診發現,蔡男除夜間頻尿、白天排便的次數也十分頻繁,通常在進食後一個小時就會有便意,每日總會上3至5次大號,且糞便軟散。 蔡男也表示時有腰痠、頭暈目眩、眼睛酸澀、容易口乾、腹脹等不適,楊茲甯經脈診發現蔡三部沉軟無力,舌象為典型的陽虛舌。楊茲甯指出,第2型糖尿病屬中醫的「消渴病」,主要病變部位在肺、胃、腎,基本病機為陰津虧損,燥熱偏勝。體內陰陽失調也將影響脾腎,進而造成夜間頻尿、頻繁排便等問題。 鑑於消渴症調養首重滋陰、清熱,楊茲甯以腎氣丸、縮泉丸做為主方,加入溫補脾腎藥材,輔以針灸肚子上的氣海、關元、大橫等穴位調補脾腎之氣,再針對腎經的太谿穴、脾經的陰陵泉及胃經的內庭穴施針穩定血糖。 蔡男經3個月治療,不再因大小便影響生活、睡眠品質,回診時更發現本來將近150mg/dl的飯前血糖,穩定的維持在110mg/dl左右。楊茲甯強調,糖尿病的患者需格外注意飲食,避免加工、調味過重的食品同時控制糖分攝取。平時也應注意適度運動提振陽氣。

Read More

吸二手菸罹肺癌機率增30%

楊崇安醫師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的方法。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68歲的胡先生,已有30年的菸齡,經醫師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上肺葉有顆直徑2公分的腫瘤。安排支氣管鏡切片及細胞學檢查,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目前在門診持續追蹤。 臺中榮總嘉義胸腔外科楊崇安醫師說,根據衛生署的最新統計,肺癌是台灣主要癌症死亡原因之一,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2位,女性則居首位,被譽為台灣「新國病」。常見的肺癌危險因子包括有抽菸、家族史、環境汙染等。據研究顯示,每天抽菸者得到肺癌的機率是不抽菸的15到25倍。吸入二手菸的人罹患肺癌的比率要比沒吸入二手菸的人高出30%。 楊崇安表示,肺癌的症狀有咳嗽、咳血、氣促、胸痛、肋膜積水、聲音沙啞等。但大部分病人多無臨床症狀,皆是在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的。民眾若大於55歲、有肺癌家族史、被動吸菸、肺部慢性病如肺纖維化、肺結核等、常曝露於廚房油菸等,建議可於定期健康檢查項目加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楊醫師表示,早期都是靠胸部X光來篩檢肺部腫瘤,超過6成肺癌患者確診已是晚期。美國及歐洲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最有效偵測早期肺癌的方法,低輻射曝露,可偵測到0.3-0.5公分大小的腫瘤。肺癌越早發現,治療效果也越好。 楊崇安醫師提到隨著科技進步,治療方式逐漸多元。肺癌第1期存活率多為6成以上;第四期腫瘤已擴大到另一側或其他器官,此時存活率為10%以下。第3、第4期因不能接受手術,因此可透過精準醫學做檢測,來決定治療方法,並可透過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但負擔比較重。 醫師呼籲除了平日多運動、有充足的營養保持身體的免疫力,均衡飲食,都是在治療癌症過程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Read More

境外+4 台女入境3月復陽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台灣9日新增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國內新增4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病例,分別自義大利(案1052)、菲律賓(案1053、1054),以及英國(案1055)入境。 指揮中心說明,案1052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長期居住義大利,前次從台灣出境時間為去年2月,去年11月上旬出現咳嗽及有痰症狀,於義大利當地就醫並確診,因症狀輕微未住院治療,後續在12月21日及12月25日採檢結果皆為陰性,個案在12月27日返台,入境後至防疫旅館進行居家檢疫,在台期間並無症狀。 個案在今年4月6日因持續發燒,至醫院就醫及採檢,並留院觀察,隔天個案因出現呼吸喘情形,轉至負壓隔離病房治療,於9日確診,目前已掌握個案同住接觸者3人,目前均無症狀,列自主健康管理。 案1053為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工,今年3月5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進行檢疫,3月18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檢疫期滿後,由公司安排至其他住所自主健康管理,因工作需要,4月7日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於9日確診,個案在台期間無症狀,同行採檢者皆有佩戴口罩及保持適當間隔,所以無匡列接觸者。 案1054為菲律賓籍20多歲男性移工,今年3月17日來台工作,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進行檢疫,3月30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為陰性,檢疫期滿後由公司安排至宿舍自主健康管理,因工作需要,4月7日至醫院自費採檢,並於9日確診,目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6人,其中3人列居家隔離,3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案1055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去年1月至英國工作,11月下旬出現發燒、咳嗽症狀,於當地就醫並確診,個案今年3月26日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3月27日進行專案採檢,結果為陰性,4月8日接受檢疫期滿前採檢,於9日確診,個案檢疫期間並無症狀,且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Read More

成醫聯手診所 推預立醫療諮商門診

成大醫院與王肇陽診所合作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由(左起)醫師李貫廷、王準明、王肇陽、王維理組成諮商團隊。(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病人自主權利法於108年正式上路,民眾可以提前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保障自身尊嚴與善終權利。成大醫院開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兩年來,計有近500人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為因應更多民眾的需求,成醫特與王肇陽診所簽訂首家醫療合作案,協助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 依據病人自主權利法規定,具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可於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後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日後若被診斷為末期病人、不可逆轉之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重症,醫療團隊可依預立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施行或不施行維持生命治療和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或是交由預先指定的醫療委任代理人決定。 成大醫院表示,成醫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定於每週二、五的下午開設,王肇陽診所時間較為彈性,另於週二上午、週四晚上開放諮詢,也可以因應民眾需求另做安排,方便平日工作忙碌的上班族可以進行諮商服務。 成醫長期深耕社區醫療,安寧緩和共同照護中心也輔導診所的醫護團隊,完成病人自主權利法與溝通諮商實務之訓練,組成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成醫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王維理、李貫廷也將支援診所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 成醫強調,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尚未有健保給付,屬於自費門診需先以電話預約諮商時間,就診時需要攜帶健保卡、身分證及印章,並建議由二親等內親屬至少1人、見證人(如計畫當場完成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以及醫療委任代理人(若有需要委任)陪同參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