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攜手台大台大醫合作

台北市政府10日與台大公衛學院、台大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意向書。(記者周閩生攝)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台大醫院10日簽訂合作協議意向書,針對食品安全、長照資源評估、毒品危害防制、雙向轉診、醫療結合保險科技及失智共照中心等議題,共同打造市民健康。 衛生局105年2月與台大公衛學院及台大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與公衛學院合作利用GIS分析大量毒品查獲地點的資料,透過視覺化歸納,配合熱點分析繪製風險圖像,有助辨識3、4級毒品的聚集地點,建立藥物濫用資料GIS分析模式,供各地毒品危害防制中心參考運用,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衛生局為延續理論與實務結合的合作模式,續與台大公衛學院及台大醫院簽署合作協議∕意向書,衛生局長黃世傑提出未來5年合作方向,包含食品安全、長照資源評估、毒品危害防制、雙向轉診、醫療結合保險科技及失智共照中心等領域議題,期望藉由3方合作,打造市民健康。

Read More

額頭打肉毒桿菌 劑量很重要

醫師王正坤表示,額頭施打肉毒桿菌除皺,如劑量不足、位置不對可能影響美觀。(王正坤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常有患者在額頭施打肉毒桿菌除皺後,抱怨眉毛變成凶眉、奸臣眉、鬥雞眉、吸血鬼眉或史巴克眉。台灣美容醫療促進協會理事長王正坤指出,坊間觀念與一般醫師誤以為劑量越低越安全,事實上額頭注射部位越少反而副作用越大。 王正坤受邀於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9日晚間至成大開設「醫美的美」生活藝術課程,針對如何避免醫學美容副作用進行教學,內容包括皮秒雷射、飛梭雷射、脈衝光、音波拉皮、埋線拉皮、肉毒桿菌素注射除皺、玻尿酸注射除皺等。 王正坤表示,抬頭紋的成因係「額肌」收縮,注射肉毒桿菌素麻痺額肌,讓額肌不會收縮達到除皺成效。但常有患者在注射後出現眉毛亂翹或眼皮往下掉,變成翹眉或壓眉狀況;也有許多患者誤以為肉毒桿菌素注射量、部位越少越好,事實可能相反。 額頭注射的困難度比較高,需要比較多的經驗技術與醫學知識,如額肌的左右兩側都沒有注射足夠劑量,可能拉高雙側眉毛,導致翹眉;若注射在太低的位置,則可能導致眉毛下垂或眼皮下垂,形成壓眉、眉壓眼。要均勻分布、不壓眉、不翹眉,格外考驗醫師注射經驗、技術與手部靈巧。

Read More

清大附設診所遷移 方便就醫

竹市清大附設校園診所由台北榮總院新竹分院接手,十日起搬遷到清大光復路校門口附近,讓周邊居民就醫更方便,也增加科別,讓長輩及清大外籍生就醫不用跑遠路。(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清華大學附設校園診所由台北榮總新竹分院接手,10日起搬遷到清大光復路校門口附近,不僅讓周邊居民就醫更方便,更增加就醫科別,包括有睡眠問題的身心科和復健科、骨科及腸胃科,由榮總醫師看診,並提供醫療專車。 北榮新竹分院將清華診所遷到學校光復大門入口的第四綜合大樓一樓、郵局旁邊,昨天舉行遷址開幕活動。 診所針對師生與榮民提供客製化專業醫療服務,骨科專家黃博彥及腦中風治療專家尹居浩率專科醫師進駐,提供耳鼻喉頭頸外科、胸腔內科、家醫科、胃腸科、新陳代謝科、身心科等科別。 診所入口處設置隱藏式紅外線熱感應儀與酒精自動噴灑機,且設有自動傳輸生命徵象檢測儀,可將就診病人量測的身高、體重、血壓等數值,自動傳輸於當日就診資料中。 診間內部營造智慧健康光療癒環境,診所設有2間診療區,並規劃多功能復健中心,配置多項全新復健器材;針對中風患者,也引進清大獨步全球開發的智慧型鏡像手機器輔助復健系統,藉由機械手臂的復健操作,改善患者的手部肌肉與運動。 清華附設診所診間醫療資訊系統可與北榮新竹分院互聯,北榮新竹分院資料也可在清大診所內查閱;並配合北榮新竹分院醫療專車動線進行調整,榮民可搭醫療專車前往就醫。

Read More

愛美除痔 揪惡性黑色素瘤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左)偕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醫師吳教恩提醒民眾注意觀察身上的痣,以免延誤治療。(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30多歲女子小涵愛美想除痣,意外揪出手指上一顆不規則黑痣恐有病變疑慮。經轉診進行皮膚切片,證實為惡性黑色素瘤,且前哨淋巴結檢查發現已有擴散跡象,屬第3期惡性黑色素瘤,進行標靶藥物治療。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指出,根據最新調查整理民眾對於痣的3大NG迷思,首先就是長痣不自知,恐埋惡性黑色素瘤危機。 朱家瑜表示,高達6成民眾沒留意過痣何時出現,一旦是一年內出現,且形狀大小規則不一,就得多留意;亞洲人惡性黑色素瘤好發部位為四肢肢端,根據調查,僅不到1成民眾會特別留意腳趾、腳掌等肢端部位的痣。只要痣的外觀出現變化,如擴大、不規則、顏色不均等,都須提高警覺。 收治小涵的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吳教恩表示,惡性黑色素瘤是所有皮膚癌中致死率最高的一種,若能早期發現且進行手術切除,第1期患者5年存活率達80%以上;但到第4期時,生存率將下降到10%。 另因癌細胞會沿著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醫師會建議患者再進行「前哨淋巴結」的檢查,若有轉移將安排進行BRAF基因檢測,確認有無BRAF基因突變,並給予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近年更有雙標靶藥物治療,能為患者延長存活期。

Read More

解除防疫限制 土國疫情又燒

 土耳其3月起逐步解除防疫限制後,新增確診病例數連日超過1萬例,回復到與1月初相當。圖為安卡拉坎卡雅區民眾上蔬果巿集採買。      (中央社)          

Read More

焦慮憂心 她產前憂鬱想輕生

醫師張倍禎呼籲孕期女性多攝取含有Omega-3的食物與營養補充品,緩解憂鬱情緒。(情境照,非當事人)(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懷孕4個月多月的準媽媽,因為寶寶是家族中的第1個小孩,雙方父母對此相當關心。但她因嚴重孕吐,幾乎整天無法順利進食;也常因擔心產後工作與家庭的分配,感到胸悶與喘不過氣,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先生以簡式健康量表評估妻子的情緒,發現高達15分,就醫診斷為「產前憂鬱症」。 中國附醫精神醫學部醫師張倍禎表示,患者透過增加攝取含有Omega-3的食物與營養補充品緩解憂鬱情緒,並接受定期心理治療,同時邀請家人共同學習孕期憂鬱症的症狀表現與治療方式,經3個月逐漸重拾自信,目前仍持續每月固定回診。 為何導致產前憂鬱症?張倍禎分析有5個原因:1.懷孕時期荷爾蒙的變化,出現惡心、想吐、容易疲勞、胸部脹痛、膚質變差等症狀而影響情緒;2.過去有憂鬱或焦慮的傾向;3.個性較為小心謹慎、易擔心受怕,要求完美或缺乏自信;4.心理建設不足,如未計畫性或未婚懷孕;5.孕期覺得孤立無援,家人未及時伸出援手或擔心懷孕後造成同事與主管的負擔,影響情緒與體力。 張倍禎指出,準媽媽若出現暴飲暴食、心情煩躁、無法專心久坐、持續的憂傷情緒、對平常有興趣的活動或事物突然失去興趣、常感到罪惡或生命沒有價值,甚至出現自殺的意念,同時伴隨頭痛、胸悶、無法順利呼吸等症狀,就有可能罹患產前憂鬱症。 張倍禎建議,定期測量心情溫度計,利用簡式健康量表偵測心情;規律運動飲食、找時間休息,每天運動30分鐘,固定三餐的時間,並找時間休息和從事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活動協助穩定情緒;找朋友聊天;補充魚油Omega-3(DHA與EPA)、諮詢精神科醫師,預防產前憂鬱症。

Read More

驚!老菸槍肺腺癌大如棒球

男子體重急速下降又持續右胸疼痛,就醫檢查發現罹患肺腺癌,腫瘤已達7.2公分像1顆棒球那麼大。(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66歲的男子抽菸40年,多年前戒了菸,半年前因體重急速下降5公斤又持續右胸疼痛,竟診斷出他左上肺的肺腺癌已達7.2公分,像1顆棒球似的。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江雅惠醫師表示,右胸疼痛,左肺有肺腺癌,是癌細胞已移轉肋骨,經肺癌團隊的精準治療,齊力「圍殺」癌魔,該患者的肺腺癌已縮小至3公分左右。 這位患者以右胸疼痛難忍求診,一度懷疑是心肌梗塞的前兆,經心電圖檢查並無異狀,卻在X光檢查發現左上肺好大一片陰影,再以肺部電腦斷層掃瞄,確定他的肺部腫瘤已達7.2公分,經病理切片檢驗證實是罹患凶惡的肺腺癌。 由於該患者有骨骼移轉癌細胞情形,進行骨骼放射治療以抑制骨骼的惡化,也接受抗腫瘤血管生成的化學治療,全面撲殺移轉至各部位的癌細胞,而標靶藥物的持續服用,直接對準像棒球的肺腺癌做核心攻殺,三管齊下,面面圍殺,讓癌細胞無處竄逃,這就是精準治療,匯集跨科的醫療科技,痛擊凶惡的肺腺癌。 江雅惠指出,該患者經服用標靶藥物1個月後,肺腺癌已明顯縮小了一半,再經跨科精準治療6個月後的回診電腦斷層影像追蹤,顯示他的癌細胞移轉部位控制的不錯,沒有再惡化的現象,過去的胸痛情況已消失,而肺腺癌已縮小至3公分左右,證實這樣的療程是有很好的治療結果。 針對肺腺癌的精準治療,江雅惠說,可以延長患者的存活和延緩腫瘤的復發,不過,她建議民眾要定期做肺部的健康檢查,肺腺癌形成的原因很複雜,能早期發現一定會有更好的治療效果,提醒民眾如果發覺有胸痛的現象,除了要提高警覺是否為心肌梗塞前兆外,也要注意是否為肺癌移轉所造成。

Read More

男罹乳癌 重建乳房拾自信

台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李京軒表示,如發現乳房有任何可疑變化時,應儘快就醫診斷接受治療,成功抗癌重建後,仍可恢復過往生活。(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乳癌並非女性專有,男性也會發生。54歲的張先生近1年發現左前胸有顆成人拳頭大、合併腫脹疼痛的硬塊,左乳頭也頻頻滲血,至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確診罹患乳癌。經過治療,腫瘤雖已順利切除,卻在張先生左胸口留下10公分的凹洞,外觀不佳,不僅讓他心情低落,也影響後續放射線治療。醫療團隊評估後轉介給整形外科,經醫師李京軒醫師執行「闊背肌皮瓣乳房重建手術」,重建後的傷口癒合良好迅速,目前順利進行後續的放射線治療及標靶治療中。 乳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每天平均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而失去性命。然而,男性也會發生乳癌,比率約女性的1∕200。 李京軒指出,部分乳癌病人在做完乳房切除手術後會出現擔憂、自卑、多重失落等因外觀落差造成的負面情緒,或如張先生情形,因傷口範圍大且脆弱而影響後續治療效果等,「若經醫師評估且各方面條件許可,重建乳房不僅是能恢復病人自信的美容手術外,亦是乳癌治療的一部分。但就臨床觀察,僅有不到10%的病人會進行乳房重建,與歐美國家乳房重建比例超過25%情況相比,落差極大。」 李京軒表示,乳房重建依個體病情不同分為立即重建或延遲性重建,手術方式則分為自體闊背肌皮瓣移植、自體腹直肌皮瓣移植及義乳植體重建等。以張先生為例,其缺損範圍傷口約10公分,範圍較廣,需考慮重建;醫療團隊考量,若選擇傳統植皮方式,其在接受後續的放射線治療時,恐因組織太薄,造成破。皮、癒合不良甚至壞死,因此選擇帶有血液循環功能且包含皮膚、皮下脂肪、肌肉等的「皮瓣」做重建較為合適。 李京軒說明,通常醫師會從病人病灶同側的背部分離闊背肌皮瓣,經由精密設計,使其呈現風箏形狀,從背部經由腋下通道轉到胸前,以覆蓋於乳房缺損部位,癒合迅速且利於後續放射線治療。目前台北慈濟醫院設有乳房中心,跨團隊多科合作,提供病人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務,如發現乳房有任何可疑變化時,應儘快就醫診斷接受治療,成功抗癌重建後,仍可恢復過往生活。

Read More

8旬嬤駝背嚴重 骨鬆作怪

醫師洪柏聖說,養成運動及曬太陽習慣可練肌耐力及平衡感,減少跌倒風險,也可讓骨質常保健康。(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82歲蔡姓阿嬤獨居鄉下,平時種菜煮飯可獨立料理生活,近年來,身形愈顯駝背且有背痛情形,漸漸無法長時間行走及做家事。就醫發現12胸椎及第3腰椎壓迫性骨折,為陳舊性疾患,並查出蔡姓阿嬤有嚴重骨質疏鬆症,懷疑骨折與骨鬆密切關係,給予藥物治療並持續追蹤。 郭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洪柏聖表示,骨質疏鬆症已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僅次於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重要流行疾病,值得關注。 骨質疏鬆本身沒有直接症狀,一旦引起骨折,往往造成沉重的生命負擔,堪稱是「沉默的殺手」,統計有1∕3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1次脊椎體、髖部或腕部之骨折;男性也約有1∕5的風險。發生骨折之後,會因為疼痛、失能及長時間臥床等狀況,而發生許許多多的併發症,如肺炎、泌尿道感染、褥瘡及憂鬱症,甚至死亡。 洪柏聖說,預防骨質疏鬆很重要,不論從年輕到老年,必須養成運動及戶外曬太陽的習慣,除了維持身體有合宜的肌耐力及平衡感,減少跌倒風險,更可以讓骨質常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適度的攝取鈣質及維生素D3也是讓骨質保持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另外,停經後的婦女、70歲以上男性及骨質疏鬆高風險族群(藥物使用、身體疾病等),建議到醫院接受骨質密度檢測,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骨質密度的狀態,再由專業醫師給予適當的衛教及治療。 他說,利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骨質密度數值若小於-2.5,就需要用藥物治療,若大於-2.5的輕微骨鬆則可利用飲食和運動,包括補充鈣質及維生素D3來改善骨頭硬度。

Read More

今年首例 國中女染本土傷寒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公布,國內確診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確定病例。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9日公布,台灣出現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病例,為中部10多歲國中女學生,2月發病求診,最後耗費1個月才確診,因無國外旅遊史,初判為國內感染,但感染源待釐清。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公布國內確診今(2021)年首例傷寒本土確定病例,為居住中部、就讀國中的10多歲女性,依據疫情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傷寒共10例,含本土7例、境外3例。 另近5年(2017-2021年)傷寒每年約10-21例,累計確定病例共65例,其中本土病例19例,境外移入46例,移入國家以印尼19例為多、其次為印度8例、緬甸及菲律賓各5例等鄰近亞洲國家。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這名國中女生今年2月2日起陸續出現發燒、腹痛、腹瀉等症狀,就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但治療後病情未改善,8日再因高燒不退住院治療,11日出院返家過年,後續因發燒、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數度就醫,3月2日因症狀未緩解轉院治療並採檢,經驗出傷寒桿菌陽性確診。 目前個案住院治療中,同住家人及校園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刻正調查個案飲食史及接觸史並進行相關人士採檢,以釐清可能感染來源,由於個案於潛伏期間無國外旅遊史,初步研判為國內感染。 由於個案在發病到確診長達1個月,林詠青表示,可能是因腸胃型感冒及諾羅病毒感染的病例多,臨床醫師不太會去往傷寒的方向去懷疑,還好在確診後,只要用抗生素治療即可。 傷寒為由傷寒桿菌引起之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汙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 林詠青提醒,預防傷寒就是不生食、不生飲,加上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