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甲狀腺亢進 恐引發心衰

醫師黃如來表示,長期忽略甲狀腺亢進引起的症狀,可能會惡化成「甲狀腺風暴」,甚至引發心臟衰竭。(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平時有心悸、手抖症狀的40歲羅先生,某天凌晨突然全身虛弱,雙下肢無力無法站立,急診抽血發現鉀離子嚴重低下,合併甲狀腺亢進。經給予鉀離子補充與藥物治療,患者無力狀況已改善,回到工作崗位。 嘉義基督教醫院內分泌科醫師黃如來說,甲狀腺亢進常見症狀是心悸、手抖、腹瀉、體重減輕、緊張焦慮、失眠易怒,外觀上有眼球突起、頸部腫大的情況時通常已較為嚴重。女性可能會有月經失調,或產生與更年期相似的症狀。 甲狀腺亢進有時會間接引發「低血鉀」,進而引起對稱性的肌肉無力,尤其是下肢肌力的喪失。甲狀腺亢進引起的症狀,可能會惡化成「甲狀腺風暴」,造成心律不整、呼吸困難,甚至引發心臟衰竭。 黃如來表示,造成甲狀腺亢進的原因很多,其中自體免疫是常見原因,又稱為「葛瑞夫氏症」。這是由於人體產生過多抗體刺激甲狀腺,造成甲狀腺腫大並持續分泌甲狀腺素。 葛瑞夫氏症的除了與基因相關外,環境因素如抽菸、含碘食物攝取、藥物、感染、生活壓力,以及產後女性都是誘發的危險因子。目前在治療有口服藥物、放射線碘治療、手術切除。 黃如來提醒患者,注意含碘食物的攝取量,包括海帶、紫菜、海水魚蝦蟹、食用鹽等;並避免菸、酒、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食材。還要適當舒緩壓力,維持良好生活作息和規則運動,避免復發。

Read More

斷耳再造重建 女獲新耳朵

彰化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說明患者耳朵重建手術過程。(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1名30歲女子被疑似精神不穩定的鄰居咬掉1/3左耳,就醫經過3個多月的斷耳再造重建手術,還給該女1個新耳朵。 衛福部彰化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呂明川表示,病患受傷後缺了一大塊耳廓,經止血消毒後沒什麼大礙。雖然對生活沒太大影響,但對患者外觀而言是一大打擊。由於缺塊耳朵已經不復得,無法進行顯微手術再植復原,只好進行斷耳再造。 呂明川說,重建手術從患者右耳取下1小根軟骨,接在左耳斷離處,再種植到頭皮;也就是說,將此耳朵埋入後方的頭皮,讓皮膚生長,包覆耳朵。經過1個月再進行第2次手術,以分離手術將新耳和頭皮分開。 呂明川指出,與頭皮分離的新耳,必須再進行第3次手術,以美化外形手術造出耳輪等形狀,將左耳塑成和右耳對稱及一樣的外形。前後3個多月,目前患者的新耳沒有影響聽力,但知覺比較差;約1年後,舊耳處的神經往新耳方向生長,知覺就會越來越好。 呂明川說,斷耳重建期間對心理上是很大的折騰。病患母親說,女兒現在只要有人靠近,就會恐懼不安。 彰醫精神科主任梁孫源表示,類似該病患的恐怖經驗,有些人會隨著時間淡忘;但如果超過2個月還存在恐懼或焦慮等強烈感受,可能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應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Read More

年後腹瀉就診暴增 週逾13萬人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國內腹瀉疫情上升,提醒民眾留意飲食安全,且多用肥皂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國內腹瀉疫情上升。疾管署監測發現,上週因腹瀉就診人次逾13萬人,近4週更接獲87起腹瀉群聚通報,檢出病原體以諾羅病毒為主,且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提醒民眾留意飲食安全,且多用肥皂洗手,以降低感染風險。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指出,依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3萬8462人次,近2週呈上升。全國近4週共接獲87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86%案件有症狀人數為10人以下;檢出病原體陽性案件計58起,諾羅病毒占97%,餐飲旅宿業占71%。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春節期間團餐、外食機率高,過往在春節連假過後都會出現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的狀況。但今年因疫情關係,腹瀉疫情並未較去年高。 林詠青指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汙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汙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 通常感染諾羅病毒後1~3天,會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惡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全身性症狀,林詠青表示,這些症狀跟流感十分類似,唯一差別是不會有呼吸道症狀,但可持續1~10天。 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林詠青表示,如有受病患汙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汙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 由於諾羅病毒沒有外膜特性,一般酒精性乾洗手的清潔效果不佳。林詠青再次提醒,民眾要多用肥皂平洗手,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處理食材,並儘速就醫及在家休息。 此外,疾管署也指出,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請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

Read More

高市首家銀髮健身俱樂部進駐旗津

高雄市在旗津區首創「銀髮健身俱樂部」,提供銀髮長者運動健身服務。(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旗津區首創「銀髮健身俱樂部」,2日在實踐里北汕尾巷6號開幕啟用。衛生局指出,市府規劃以C級巷弄長照站為基礎,除了提供定點定時課程外,結合中級體適能指導員並配搭使用智慧化運動器材,提供銀髮長者運動健身服務,是高雄市第1個為高齡長輩開辦的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 衛生局說,「銀髮健身俱樂部」結合中級體適能指導員提供長輩運動健身服務,導入智慧化環狀運動系統等運動器材,監測並分析長輩個人生理資料,再配合對應的阻力調整適合長輩的運動內容,促進長輩上下肢肌力與肌耐力、平衡與心肺功能等,降低長輩跌倒或意外的風險。 衛生局表示,讓長輩都能在地接受完善的長照服務,在C級巷弄長照站可以更積極的預防及延緩失能,也期許「銀髮健身俱樂部」的模式,有機會推展到全市的更多地方。

Read More

樂扉米餅爆用工業氮氣填充

展裕國際表示,LeVic樂扉品牌旗下單一品項「盒裝有機寶寶米餅」於產品包裝時,所填充的氮氣有疑慮。已決定主動將全台「盒裝有機寶寶米餅」預防性下架,並將送驗第三方公證食品檢驗機構。 (新北市衛生局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新北2日電 新北市衛生局今天表示,查獲展裕公司以「禁用於食品」的氮氣充氣包裝米餅,要求業者限期改正。展裕表示,已將米餅預防性下架,接受退換貨。 展裕負責人蔡文淵今天也透過臉書影片鞠躬道歉,坦承生產製程有疏失。他強調,使用的氮氣原物料無問題,接受消費者退款換貨,退貨產品將銷毀並停售。 展裕國際官網今天發布「重要公告」表示,LeVic樂扉品牌旗下單一品項「盒裝有機寶寶米餅」於產品包裝時,所填充的氮氣有疑慮,主動預防性下架、接受消費者退換貨,並將送驗第三方公證食品檢驗機構。 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日前接獲線報,2月26日會同新北市調處至展裕國際查獲業者使用鋼瓶標示「禁用於食品」字樣的氮氣,進行米餅充氣包裝作業,已責令業者限期改正,並會在2星期內再度前往稽查。 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楊舒秦表示,依據世衛規範,氣體純度達到99.0%以上就可以用於食品;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氮氣本身雖無毒,但工業用氮氣衛生條件堪憂,加上寶寶是敏感族群,若有任何汙染物都可能危害孩童健康。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食品技師學分班講師陳俊成指出,食藥署曾於2018年預告將氮氣納入食品添加物管理,但由於各界意見不一,至今仍在草案階段,並未正式納管。 陳俊成說,目前各國對於食品級氮氣規定各有不同,以最嚴格的歐盟為例,食品級氮氣的純度必須高達99%以上,氧氣不得高於1%且不可以有水份殘留、濕度須低於0.05%,僅容許相當微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他強調,如果不是食品級氮氣,代表沒有人知道裡面究竟有哪些雜質,任何可能性都有,但全球因工業用氮氣爆發的食安事件非常少見。

Read More

長期亂經 女大生罹子宮內膜癌

醫師陳璐敏說,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1名20歲女大學生長期經期混亂,家人與病患不以為意,調經調了1年仍未見改善,求醫檢查發現為子宮內膜癌。醫師以宮腔鏡切除腫瘤,並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目前定期追蹤。 醫師陳璐敏表示,該女大生長期經期混亂不規則,但家人與病患都不以為意,認為「這麼年輕不會有嚴重的婦科疾病」;甚至病患的親戚也是醫師,也認為調經吃藥就可以改善。沒想到,調經1年之後還是沒有任何改善。 陳璐敏表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該女大生子宮內膜有不正常回聲;進一步以宮腔鏡發現,子宮內膜有1個1~2公分腫瘤,切片病理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幸好發現的時候還是早期,且細胞分化良好,考慮病人的年紀與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以子宮腔鏡切除腫瘤後,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目前定期密切追蹤內膜情況。 陳璐敏說,子宮內膜癌是指子宮體的內膜所產生出來的癌症,90%患者會出現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晚期可能侵犯子宮附屬器官、甚至侵襲膀胱或腸道。早期治療預後都相當好。 陳璐敏表示,近10年發現,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已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女性好發率排名第6的癌症。 子宮內膜癌和環境與飲食相關,研究發現,現代生活有很多化學製品有類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加上國人飲食西化,高熱量高油脂飲食,體重增加又缺乏運動,都是子宮內膜癌增加原因。建議女性多運動,減少脂肪與高升糖食物攝取,多吃生鮮蔬果、多喝水,儘量少喝飲料及食用加工食品。

Read More

極早期肝癌早治療 有效降低復發率

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率領團隊,與大林慈濟醫院合作,結合2院癌症資料庫,針對長期追蹤的肝癌族群進行10年回溯性的臨床分析研究,發現手術切除治療極早期肝癌有效降低復發率,成果發表於《台灣醫學會雜誌》。 許景盛說明,臨床上肝癌依腫瘤大小、數量及侵犯程度適用不同的治療方式,而對於腫瘤小於2公分的極早期肝癌患者能選擇的方式眾多。許景盛與北慈一般外科主任伍超群,和大林慈濟醫院主任曾志偉團隊合作,結合2院癌症資料庫,以多變項的統計方式,進行為期10年的回溯性研究。 許景盛說明,研究團隊自2006~2017年間被診斷出肝癌的2766名的患者中,選出156名極早期肝癌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接受手術切除的患者5年復發率為57.8%,低於其他治療方式。 49歲陳先生5年前於公司健檢時發現腫瘤指數AFP偏高,至北慈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肝臟有約1公分大小腫瘤,手術切除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均無復發。

Read More

童醫5度獲JCI國際醫療認證

童綜合連續5天採用視訊方式完成了第5度JCI國際醫療評鑑。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童綜合醫院從去年底12月28日~1月1日連續5天採用視訊方式,完成第5度JCI國際醫療評鑑。這也是童醫院第5度獲得這項國際肯定。 童綜合醫院透過鏡頭與在美國、澳洲的4名醫療專業委員對談溝通,並一同檢視醫院的醫療服務、感控安全與臨床作業等;經過5天的連線視訊來巡檢醫院各重點區域,交流分享不同觀點的建議,提供作業上更加流暢與精進的方式,通過評鑑並獲得JCI國際醫療評鑑認證證書, 童綜合醫院表示,自97年首次通過JCI國際醫療評鑑認證獲得肯定,更感受到與國際醫療專業人士交流並檢視醫院服務品質的重要性。 童綜合醫院資訊部主任蔡宏隆表示,因為全球疫情關係的影響,重塑了各種既有的行為模式;而透過視訊來完成工作任務,勢必為未來的趨勢,因此童醫院超前布局,經由資訊人員研究如何透過視訊執行,結合醫療與全院同仁相互合作,布建全院網路網絡,讓視訊連線避免斷線的產生,也才能促使視訊評鑑順利完成。 品管中心主任連啟勛指出,因應全球疫情,為突破距離的限制,在院長童敏哲敏銳的觀察與決斷下,決定突破傳統限制,創台灣醫療同業先例,超前部署完成JCI視訊評鑑。

Read More

我畢業了! 台東 創世首位甦醒植物人出院

小堅是創世台東院首位甦醒植物人,在院方的歡送會中開心切蛋糕。    (記者鄭錦晴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我畢業了!」創世基金會首位甦醒的植物人小堅(化名)開心拋起學士帽,他將轉到慎修養護中心繼續肢體復健課程。小堅高1時因車禍腦部受創成為植物人,住進創世台東院後逐漸恢復身體機能,現已能自行完成少部分生活功能,2日院方特地為小堅舉辦歡送會。 全台植物人甦醒的機率很低,創世台東院有了第1個甦醒、轉介的個案。院長王玉鳳說,很不捨,也很高興團隊的努力,對院方是很大的鼓勵。 小堅是在103年因車禍腦部受創成為植物人,終日臥床;原本家人自行照顧,但其父母因忙於工作,白天獨留他在家裡,無法獲得妥善照顧,104年11月經轉介入住創世台東院。 在團隊與治療師不斷的感官刺激與復健運動,不到1年,小堅漸漸能聽到指令;照服員美珍說,小堅原先無法講話、很安靜且有點憂鬱,在復健過程中常陪他聊天,約3、4個月他開始會表現情緒,至今能自己推輪椅、吃飯、刷牙、唱歌、用電腦聽歌,進步太多了。 王玉鳳表示,該院的設備已無法滿足小堅的需求,感謝慎修養護中心願意幫助小堅後續的生活重建,希望未來能透過肢體復健等課程慢慢進步。 小堅說,「在這邊有了感情,很捨不得!」謝謝院長跟大家的照顧,要記得去探望他,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回來看看大家。

Read More

20歲大學生罹子宮內膜癌 經期亂、子宮異常出血應速就醫

陳璐敏醫師說,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儘速就醫,有可能係子宮內膜癌。(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下周就是三八婦女節,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陳璐敏提醒女性朋友寵愛自己,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健康,月經不規則或不正常子宮出血儘速就醫。 陳璐敏醫師表示,一名廿歲大學生長期經期混亂不規則,家人和病患都不以為意,認為「這麼年輕不會有嚴重的婦科疾病」,甚至病患的親戚也是醫師,也認為應該調經吃藥就可以改善,沒想到,調經調了一年還是沒有任何改善。 女大學生後來求診陳璐敏醫師,陳醫師以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內膜有不正常回聲,進一步宮腔鏡發現子宮內膜有一個1至2公分腫瘤,最終切片病理報告證實是子宮內膜癌症。幸好發現的時候還是早期子宮內膜癌且細胞分化良好,考慮病人的年紀及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以宮腔鏡切除腫瘤後,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目前定期密切追蹤內膜情況。 陳璐敏說,子宮內膜癌是指子宮體的內膜所產生出來的癌症,90%罹患子宮內膜癌症的女性會發生不正常的子宮出血,晚期可能侵犯子宮附屬器官甚至侵襲膀胱或者腸道。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都相當好。所以女性朋友一旦發現月經不規則,不正常陰道出血,一定儘快就醫,接受檢查,不要以為「月經混亂很常見,只是小問題沒有關係。」越早發現,治療率越高。 陳璐敏表示,近十年發現,子宮內膜癌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超越子宮頸癌症,成為女性好發率排名第六的癌症。子宮內膜癌和環境及飲食相關,研究發現,現代生活中有很多化學製品有類女性荷爾蒙的作用;加上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高熱量高油脂的飲食,體重增加又缺乏運動,都是子宮內膜癌增加的原因。在38婦女節前夕,建議女性朋友多運動,減少脂肪與高升糖食物的攝取,清淡飲食,多吃生鮮蔬果,多喝水,儘量少喝飲料及食用加工食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