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到1成人口有抗體 打疫苗達群體免疫 還得等5年

印度總理莫迪昨天上午也在全印度醫院接種疫苗,他並推文呼籲有資格接受疫苗接種的民眾,都接受疫苗接種。 (路透) 中央社∕日內瓦1日綜合外電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那尚表示,世衛估計,擁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體的人數不到全球人口的1成,要達群體免疫只能透過疫苗接種。 根據印度「論壇報」,史瓦米那尚昨天受訪時說:「擁有這個病毒抗體的人數,實際上不到全球人口的10%。當然在某些環境下,尤其是人口非常密集的都市聚落,一些區域已有5成、6成人口接觸過病毒並擁有抗體。」 這段訪問已透過世衛官方推特公布。 史瓦米那尚強調,要達成群體免疫,唯一的方式就是透過接種疫苗。 根據史瓦米那尚,目前已核准的疫苗可提供良好防護,避免出現重症、住院和死亡等情況。但疫苗對輕症和無症狀感染的效力,目前還在研究中。 根據新加坡「海峽時報」,自英國一名91歲老嫗3個月前成為全球接種疫苗的第一人後,迄今世界各地已施打逾2億3600萬劑疫苗。 要讓全球多數人口都接種過疫苗,還得再等近5年。 根據彭博截至2月28日蒐集到的數據,要讓全球75%的人口都接種一款兩劑型疫苗,將耗費4.6年。全球得有7成至9成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群體免疫。

Read More

筋長一寸 壽延十年 妞妞舞 疫舉告別肌肉緊繃/失眠

朴子高明幼兒園的學童表演妞妞舞,示範足部運動。(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現代人生活及工作忙碌,缺乏良好的運動及人際互動,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與朴子高明幼兒園的幼教運動專家李秋樺園長與陳美秀主任合作開發了「扭扭健康操-妞妞舞」,希望大家活動筋骨與釋放生活壓力,也可廣泛運用於防疫期間缺乏運動與肌肉緊繃、失眠沮喪等慢性壓力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及保健。 李昌諴醫師指出,古代醫書《黃帝內經》記載「筋長一寸,壽延十年」,古代名醫華陀設計有促進健康的「五禽戲」,「扭扭健康操」則是包括了十幾種動作,搖頭、擴胸、繞肩、側身、擺手、伸腳、扭腰、擺臀、彎腰、轉圈、左右揮手等拉筋動作,配合手碰、腳踢、開合跳、手舞足蹈、上下左右扭擺活動、可強化頸肩腰背、上肢、下肢、增加平衡感與加強肌耐力,放鬆人體四肢與頸、肩、背、腰,減少及緩解各種慢性身心及痠痛疾病的發生,通過放鬆的手法在紓緩身心壓力及肌肉疼痛,解除局部肌肉的拘攣、神經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往往能得到相當不錯的改善效果。 高明幼兒園李秋樺園長及陳美秀主任同時表示,透過「扭扭健康操-妞妞舞」及親子唱遊及韻律體能活動,可增進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及智力發展,使身心獲得充分的舒展及均衡發展,並促進親子彼此間的互動,使感情加溫。 「扭扭健康操-妞妞舞」可提供民眾適當的伸展運動與健康放鬆運動,針對失眠、頭痛及沮喪等慢性壓力性疾病及手腳四肢與頸、肩、背、腰的痠痛病症等慢性疼痛疾病提供了良好又趣味的防治運動選擇。 禁忌:一、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不宜過度運動。二、急性疼痛患者,需尋求醫師適當治療後,等到緩解期後再進行運動。三、孕婦、嬰幼兒不宜過度操作運動。

Read More

虛擬餐廳崛起 外送查核把關食安

苗衛生局查核外送餐飲是否安全。(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近年來美食外送平台快速崛起,幾乎成為許多人生活必須,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眾減少外出用餐,連帶使得外送平台叫餐服務使用者增加,消費爭議也是直線攀升,外送的食品真的安全嗎?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為保障民眾食的安全,至外送平台合約餐飲業者現場查核發現除未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外、無食品業者登錄等,只專供外送、沒有招牌實體店面的「虛擬餐廳」,網路評價分數稍低的餐飲業者經衛生局輔導後皆已限期改善完竣。 網路美食外送平台業是一種新興的餐飲營業模式,消費者透過網路訂餐,由外送服務人員配送餐點至消費者指定之地點,其中如有參與或提供食品運送服務等行為,即屬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規範之食品業者,應符合食安法相關規定,提醒民眾訂購前應研究想訂購之餐飲業者是否有實體店面,網頁之資訊是否符合「以通訊交易方式訂定之食品或餐飲服務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張蕊仙呼籲業者,應符合食安法相關規定及網路美食外送平台業者自主衛生管理指引,若查有衛生缺失經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可依食安法處新台幣6萬元至2億元罰鍰。

Read More

少與孩子運動 父母易憂鬱

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圖為台南市北家扶運動會,親子揮汗同樂。 (本報資料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疫情期間,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建議待在家感到焦慮、憂心時,曾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 根據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以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4所合作學校家長為對象進行調查,在有效問卷1180份中發現,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近1/4的家長(24.6%)每週運動天數超過3天以上,當心情不好時,只有1/5(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的方式,其中有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也發現有近6成受訪者(58.0%)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3天以上者只有6.6%,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超過8成受訪者同意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的好處,包含「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也顯示,每週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葉雅馨表示,許多參與「玩轉動,拋出好心情」親子康健身心計畫的家長表示,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假日時帶孩子出去看看綠色的環境或藍藍的天,可讓孩子與自己的心情放鬆,平日的工作壓力就都沒了,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間的交流與互動。 因此,葉雅馨建議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運動,像是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Read More

暴食接節食 年後減肥潮傷腸胃

中醫師許晉嘉說,中藥與針灸可有效調整腸胃功能,改善代謝能力。(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過年後很多人都胖了一圈,最近興起減肥潮。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說,市面上各種瘦身法充斥,小心短時間內忽多忽少的飲食方式,很容易傷了腸胃。 許晉嘉表示,腸胃被譽為「後天之本」,是運化精微的主要場所,現代人過度精緻的飲食習慣,及暴食接節食的海嘯式飲食法,常在無形間對這個重要的臟器造成損傷。胃腸一但受損,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排便異常,腸道過度敏感的「腸躁症」及便秘,都是診間相當常見的。包括熬夜失眠,身體逐漸乾涸的水不滋土;緊張焦慮導致的肝木剋脾;甚至反覆感冒耗損肺氣,使得相表裡的大腸推動力「逐漸母湯」的肅降失能;到過度食辣、缺乏運動而引起的中土不運等等,都可能是腸胃功能失常的原因。 他說,中醫針對五花八門的腸道症狀,採「辨證論治」來對症下藥,脾胃氣虛,腹瀉不斷的患者,常以參苓白朮散補土化濕;過度緊張、壓力大而出現的排便問題,逍遙散是常見的選擇;而大便堅硬、腸道乏潤澤的人,可以麻子仁丸合增液湯為腸子補補水,來讓腸道恢復動力;針對年節大餐後消化失常的病人,保和丸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胃腸排空。針灸也是常用的治療方法,藉由對足三里、中脘、天樞等穴位的刺激,配合艾灸調養,可以讓腸道恢復活力。 許晉嘉強調,中醫強調治標也治本,除了藥物與針灸的治療之外,個人習慣的養成也是非常重要的。採取勿食過飽、烤炸辣冷飲節制攝取的飲食策略、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遇到不適時立即求助醫師而非自行抓藥濫服,如此才能讓腸道常保健康,輕輕爽爽的度過每一天。

Read More

提供全方位口腔照護 高醫牙科門診部喬遷中山一路

高醫牙科門診部熱鬧開幕入厝。(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成立40年的高醫牙科部門診部,經過多次搬遷,落腳中山一路36號,1日舉辦開幕儀式;高醫大董事會董事長陳建志表示,牙科門診部自民國71年創建以來,總共經歷了3次搬遷及兩次的更名,秉持著善盡社會責任的理念,深耕在地基層,加上該院次專科醫師的資源,希望能在此基礎上,加以整合且提升至數位牙科與增加特色醫療,繼往開來,再創牙科門診部的另一高峰。 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牙科門診部從首創教學醫院夜間門診服務至今,早期牙醫界更有「北台大、南高醫」的美稱,這次的搬遷更能提供民眾舒適、完整的治療環境,高醫擁有良好的師資傳統,能彰顯高醫在教學、研究,甚至服務方面的價值與意義,並結合牙科尖端醫療暨全口重建中心的建立以及牙科數位設備的引入,使牙科精準醫療做得更好。 一路跟著門診部搬遷,在門診部看診20年的曹女士,是修格蘭氏症候群(乾燥症)患者,因為唾液腺功能衰退,會引起口乾、口腔黏膜潰瘍,也很容易造成蛀牙,她說「自己一口的爛牙,每一顆牙套都是在牙科門診做的」,原本還需做整口的根管治療,但醫師救了兩顆回來;看診時醫師的親切說明,還有牙科助理安排約診,加上舒適又獨立的診間,讓她每回看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讓她到了大醫院「反而不太習慣!」, 高醫牙科門診部近捷運美麗島站3號出口,設有24張牙科診療椅,規劃獨立的診間,提供民眾第一線口腔疾病的診療,強調口腔預防醫學,除了固定的主治醫師駐診外,也由牙科部的各次專科主治醫師群支援診療,包括:牙周病科、補綴科、牙髓病暨牙體復形科、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口腔顎面外科等約15位,牙科輔助人員約17位,以專業分工為基礎統合成的全方位醫療團隊,提供民眾全方位口腔照護。

Read More

老年肝癌族仍可切肝治療

老年肝癌患者的治療策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兆偉研究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仍可經由肝臟切除手術治療。(長庚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港星吳孟達27日因肝癌病逝,享年70歲,令人不禁唏噓,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李兆偉表示,在人口高齡化時代,老年肝癌族群仍利用肝切除術來治療。 一名高齡92歲的男性,上腹痛忍了半年才來急診,緊急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竟長了一個12公分大的腫瘤,並下壓到胃和侵犯橫結腸。經醫師評估後,病患同意接受腫瘤切除及橫結腸切除重建術。術後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至今已3年腫瘤沒有復發。 李兆偉表示,台灣由於人口高齡化,癌症發生的年齡也跟著改變,以肝癌為例,首次診斷為肝癌的平均年齡,已從九0年代中期的60歲,提高到21世紀初的70歲;因肝癌而死亡的年齡中位數,也從10年前的67歲,延後到近年的69歲。 由於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7歲,李兆偉表示,慢性C肝炎是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中最常見的病因,占43.1%,其次是非肝炎病毒性原因,占37.5%;B肝病毒感染和肝硬化,在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較少見。此外,在老年族群中,糖尿病可能和非肝炎病毒性肝癌的生成有關係。 肝切除術是肝癌公認的標準治療方法之一,但對高齡者是否適合的研究很少,因此,李兆偉經由病歷統整及存活數據分析,針對77位80歲以上的肝癌患者接受肝癌切除手術的長期結果進行研究,結果發現80歲以上肝癌患者術後之無病存活率中位數超過27個月,長期存活率為57個月,其實與年輕族群相當。這項成果已發表在2019年3月13日出刊的老年醫學一流學術期刊「衰老(Aging)」。 李兆偉表示,研究顯示,外科醫師經過嚴格的挑選和術前評估後,老年肝癌族群術後的手術週期併發症發生率約60%、30日內手術死亡率3.9%、術後5年無病生存率29.3%、5年長期存活率45.8%,與年輕族群(各是41.6%、1.8%、34.3%、54.4%)是相當且可被接受的。 李兆偉強調,老年肝癌患者的生理過程與年輕患者的生理過程略有不同,但若能經過外科醫師的評估及良好術前準備,這一特殊族群患者一樣可以接受手術,並在治療後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甫獲美緊急授權使用 嬌生疫苗 我擬透過COVAX採購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COVAX平台配送首批疫苗遲遲沒有下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8日表示,目前COVAX還無法告知各國疫苗運送時程與數量,延遲並非針對台灣,後續疫苗供貨能否正常,也仍需要再觀察。至於甫獲美國緊急授權的嬌生疫苗,也擬透過COVAX採購。 台灣經COVAX平台採購476萬劑新冠疫苗,其中首波約20萬劑至今尚未接獲到貨時程,對此,莊人祥表示,除了台灣外,其他國家都有這個狀況,已有透過駐日內瓦代表處詢問,確實COVAX有一些因素還在處理,無法立刻跟各國告知何時送出首批疫苗劑量,但是什麼原因則未說明。 由於首批供貨原定最快2月底送出,如今已延到3月,對後續批數的疫苗供應是否也會受到影響?莊人祥指出,目前還未提到後續疫苗配送時程會不會有延遲的狀況,還要再觀察。 至於嬌生(Johnson & Johnson)的新冠疫苗已獲美國緊急使用授權,只要打1劑就可獲得防護力,莊人祥表示,先前有跟嬌生接洽過,對方提到會先以供應COVAX為主,因此會先等看看COVAX有無針對嬌生疫苗提供採購方案。但當初也有向嬌生說明,若有其他可以提供的管道,也很樂意洽購。 此外,美國也核准BNT疫苗的冷鏈運送與保存,從原本零下70度低溫,可調整到零下20度也沒問題,莊人祥也指出,我國目前還沒有買到BNT疫苗,但當初洽談時,冷鏈問題也關係到價格,因此隨著冷鏈問題獲調整,採購價格或許未來可以再談談看。

Read More

過年平均胖0.4至1.5公斤 年後甩肉3招 低GI/減醣/168斷食

農曆春節期間餐餐大魚大肉,據統計年節過後平均體重增加零點四至一點五公斤,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師楊智凱指出攝取高GI食物不利減重。(記者楊耀華攝)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農曆春節期間親朋好友、闔家團聚,餐餐大魚大肉、重油又重鹹,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民眾在年節後平均增加零點四至一點五公斤,面對突然多出的大肚腩,坊間瘦身方式無奇不有,用錯方法,減重無效不談,傷了身體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營養師楊智凱介紹下列三種健康且均衡減重的方式供民眾參考: 一、低GI飲食:GI是升糖指數,指食物在人體消化後對血糖的影響程度,當攝取高GI食物時,血糖快速上升,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來處理血糖,促使血糖驟降,過低的血糖產生了飢餓感,使人又再吃進更多的食物,而過多的胰島素也會促進體脂肪的合成,不利減重。 攝取低GI食物時,血糖可維持在一個較穩定的狀態,且通常低GI食物所含的纖維較高,也相對的具有飽足感,低GI食物特性為高膳食纖維、少加工(原態食物),如國人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應多選全穀雜糧為主食,或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為未精製的全穀雜糧,如燕麥、大麥、糙米、地瓜等。 二、減醣飲食:坊間常見的減醣飲食包含生酮飲食、極低醣飲食、低醣飲食、中度低醣飲食等四類,其中較建議且安全性較高的為中度低醣飲食(醣類占總熱量百分之二十六至百分之四十五),不僅可以吃適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避免葡萄糖不足所導致的副作用(酮酸中毒、噁心、嘔吐、精神不濟、腦細胞損傷等),油脂的比例也不會過高,是相對來說更容易執行與較為均衡的飲食。 三、一六八間歇斷食:此種飲食控制每天在八小時內進食,剩下的十六小時禁食,優點是可以依據自己的作息時間來安排進食的時間,而在「進食期間」仍須保持均衡飲食,例如排定於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之間進食,下午四時之後就不再食用任何含熱量之食物;不過提醒以下情形者不建議使用間歇斷食法:癌症、三高、慢性腎臟病病人,長期服用藥物者、營養不良者、成長發育期中的孩子、青少年以及孕婦。

Read More

新增1境外 波蘭返台 研判感染多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案956)。圖為桃園機場旅客檢疫站。(中央社檔案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個案為本國籍20多歲男性(案956)因CT偏高,血清抗體IgM為陰性、IgG為陽性,研判感染多時。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案956去年9月至波蘭就學,今年1月28日返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獨自於親戚家檢疫,檢疫期間皆無症狀。 個案於2月12日檢疫期滿後,返回住家進行自主健康管理,因預定回波蘭就學,2月26日至醫院自費採檢,於28日確診,CT值31,但二次採驗核酸為陰性,血清抗體IgM為陰性、IgG為陽性,研判在境外已感染多時。個案迄今仍無症狀,已掌握接觸者2人,列居家隔離。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55例確診,分別 為839例境外移入,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9人死亡、919人解除隔離、27人住院隔離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