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吃太多 牙齒咬合有怪聲

內縮下巴動作,可讓下顎骨在對的軌道活動。 (記者黃文記翻攝) 記者黃文記∕仁德報導 農曆年休假期間,民眾在家大口吃零食、看電視與滑手機時間較平日多,幾天下來,覺得牙齒咬合出現怪聲,咀嚼時單側臉頰痠痛,並伴隨肩頸痠痛。有民眾剛開始誤以為是牙齒疼痛,就醫後才發現是顳顎關節症候群。 衛福部嘉南療養院院長吳文正表示,顳顎關節症候群通常與下顎骨的位置、相關的肌肉與韌帶組織不平衡有關。可能的原因包括,咬合不良、飲食習慣、壓力較大容易焦慮、睡眠品質較差或曾受外力受傷者。而近期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也與肩頸姿勢不良有高度相關。 顳顎關節約位於頭部兩側的耳朵下方,是連接下顎骨和顱骨的重要樞紐,周圍有韌帶與肌肉包覆,透過這個特殊的滑動關節能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成說話、唱歌、進食、咀嚼與吞嚥等動作,其活動量不亞於身體的其他大關節。當顳顎關節發生問題時,造成張口相關的動作困難、發出聲音與疼痛,影響溝通、飲食等,這些都可稱為「顳顎關節症候群」。 嘉南療養院物理治療師吳勁誼表示,物理治療顳顎關節症候群的方式,主要是疼痛緩解、調整顳顎關節有關的肌肉平衡,讓下顎骨在對的軌道活動,並保持好的頭頸相對位置。民眾在急性期的疼痛發生時可用冰敷,每次五至十分鐘,降低發炎。 若是在張嘴與吞嚥有困難,可能是舌骨上肌群僵硬緊繃,可針對肌肉做伸展;若在咀嚼食物時,臉頰有痠痛感,則可按摩放鬆咀嚼肌。還可透過肩頸部伸展運動、肌力訓練、調整頭部與頸椎姿勢;如內縮下巴的動作,讓頭頸在同一鉛錘線上,維持良好姿勢。另外,透過超音波治療與電療儀器輔助,能加速復原效果。

Read More

肌萎治療新希望 小勻上學去

小勻接受Nusinersen治療滿三年後,由口進食及呼吸的功能大幅改善,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終於可以上學。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罹患第一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的小勻,接受Nusinersen(藥品名為諾西那生鈉)治療滿三年後,由嘴巴進食及呼吸的功能大幅改善,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終於可以上學,朝著長大後當醫師的夢想前進;這樣的成果改寫SMA疾病的自然史,台、港、韓等三地八家醫院的兒科醫師更攜手研究共同發表了一篇跨國合作的論文,並已榮登國際期刊。 參與研究的高醫鐘育志醫師指出,小勻不是單一個案,今年起將有更多第一型SMA病童即將入學。 SMA是一種在嬰幼兒期因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全身肌肉張力低下、肌無力暨肌肉萎縮的自體隱性遺傳疾病。SMA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的第一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1)是SMA最常見和最嚴重的類型。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資料顯示,國內外罹患SMA1嬰兒相同,他們終身都無法翻身或坐立,而10個存活的SMA1病童必須整天依賴呼吸器、鼻胃管等照顧,全身都無法動彈,只剩下眼球能動;曾有病友說,他們不需要特權,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藥物治療就是開啟了病友希望之窗的機會,透過藥物治療,不僅改善了病友的身體狀況,也大大提升SMA家庭的生活品質。 Nusinersen是一種修飾SMA患者體內SMN2基因剪接以增強全長SMN蛋白的反義寡核甘酸,為了解其在不同種族間療效,台灣、香港和韓國等三地大學醫院攜手在《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雜誌發表跨國合作研究論文,包括高醫鐘育志醫師、臺大兒童醫院簡穎秀醫師、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陳凱珊醫師、韓國首爾峨山兒童醫院等大學醫師攜手合作。 鐘育志醫師表示,SMA病友的智力發展與一般人無異,並具有合群及利他性格,這次的跨國合作研究成果對翻轉SMA1病童人生具有重大意義,希望藉由各界持續努力,能全方位協助這群藏翼天使,讓他們也能擁有正常受教權、各種社會活動參與權和無障礙生活環境。

Read More

妙齡女車禍心包填塞 緊急穿刺救回

林姓女子騎機車被大貨車追撞重傷昏迷,導致心房破裂出現心包填塞。童綜合醫院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筆指處即為心包填塞。(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0歲林姓女子騎機車被大貨車追撞,重傷昏迷,送醫時已出現OHCA無脈搏情形,檢查發現女子「心包填塞」,經緊急心包膜穿刺,抽取出心包膜間積滯的液體,病人脈搏回復跳動,再修補心包膜、骨科復位,住院24天出院後回家休養。 林女騎機車遭大貨車從後方追撞,當場遭撞彈飛。救護車抵達現場發現女子意識紊亂躁動、臉部及四肢均有擦挫傷、右大腿明顯變形、脈搏微弱,送往童綜合醫院急診室搶救。 女子被送達急診室時已經失去意識,血壓也量不到。急診室立刻啟動外傷急救團隊,並在第一時間完成插管保護呼吸道,加上大量輸液、輸血以維持血壓,執行超音波檢查尋找休克原因。女子送入急診室後不到5分鐘脈搏突然停止,急救團隊除了立即執行高級心臟救命術,急診室總醫師徐翊庭也在床邊超音波發現病人急症中的最急症「心包填塞」。 心包膜是包覆在心臟外膜狀組織,心包腔平時含有約20~30㏄的心包膜液,用來緩衝心臟跳動時的摩擦力;當心包填塞發生時,大量的血液或體聚積在心包腔內,造成腔室壓力上升、向內壓迫心臟,造成心臟無法正常跳動,很快就引起休克或死亡。 童綜合心臟外科主任吳清文立即安排進行探查性開胸手術,發現病人右心房因劇烈衝擊破裂,不到2小時修補好破裂的右心房,術後恢復良好,術後不到2個小時病人恢復清醒、血壓也趨於平穩。 吳清文說,大多數「創傷性心臟破裂」的病人在意外發生當下都難以存活,這次該院急重症、心臟外科與骨科等醫療團隊展現在急救、臨床判斷、團隊合作及緊急手術整合的優異能力,成功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生命。

Read More

奧攝敏影像檢查 揪攝護腺癌轉移

童綜合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曾能泉模擬示範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非個案本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2歲陳姓患者3年前曾罹攝護腺癌,術後並定期追蹤,去年底回診時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升高,進行傳統檢查卻未發現異狀,但在北部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攝護腺右邊骨盆腔1顆淋巴結轉移,再回童綜合醫院求診,經醫師診視後建議轉至核子醫學科檢查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評估,影像清楚發現右邊淋巴結不只1顆轉移,還有3顆微小且位置偏遠的轉移淋巴結,甚至左側恥骨還有骨轉移的情形,於是安排接受放射治療,治療狀況良好,PSA指數持續降低。 另外一名吳姓患者1年多前曾因攝護腺癌接受過手術,術後定期回診檢查,去年進行PSA篩檢時發現指數高達160(40至49歲正常值應為2.5ng/ml以下),童綜合醫院副院長歐宴泉診視後建議進行奧攝敏全身正子影像檢查,精確發現除攝護腺長出腫瘤外,腫瘤還轉移到了肺、骨,立即安排進行放射治療,由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進行真光刀放射治療中。 歐宴泉指出,攝護腺癌已經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第5名,2016年新診斷個案為5359人,2017年新診斷個案為5866人,年增9.5%,2018年新診斷個案為6644人,年增13.3%,發生率還在持續上升中,雖然相較肺癌、食道癌等死亡率較高的癌症,攝護腺癌治療後有相對良好的預後,但也更需要長期追蹤及精準控制,而目前臨床最常用的追蹤指標即為血液PSA指數,根除性攝護腺切除術後,一但有微量上升疑似復發或轉移狀況,就需更進一步安排詳細檢查。 童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曾能泉指出,奧攝敏正子造影所使用的奧攝敏正子示蹤劑,其成分為人體原本所需要之胺基酸,過敏機率微乎其微,其藉由攝護癌細胞表面大量增加的胺基酸通道被癌細胞吸收代謝,輔助臨床醫師在病患復發或轉移的非常早期,即能確認病灶的部位,並調整治療計畫。

Read More

台大癌醫引進質子治療新設備 明年啟用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廿日上午舉辦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後排左5起)、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等人與會,見證這項重要的里程碑。(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位居國人首要死因達數10年,然而,近年癌症治療也有大幅進展。台大癌醫中心醫院20日宣布引進首座最先進的質子治療設備,該治療能精準破壞癌細胞,降低正常組織不必要的傷害。預計111年啟用。 台大癌醫昨日舉行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該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預計於明年開始治療腫瘤患者,提供癌症病人更優質的服務。 台大癌醫院長楊志新表示,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輻質中心在永齡基金會郭台銘創辦人贊助下,將引進了國內第一座、與歐美日等23家醫學中心同步的「Varian ProBeam系統的質子治療設備」。其能以其先進的筆尖式掃描技術精準消滅癌化組織,降低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並提高腫瘤控制率和減少副作用。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說,質子治療主要透過巨大的磁鐵來調控質子射束的方向,所射出的質子具備大量的能量,射入病人身體後將能精準地在腫瘤內釋放以破壞癌細胞,降低正常組織不必要的傷害,達到提高腫瘤控制並減少副作用目標,對於兒癌、攝護腺癌、肺癌、肝膽癌、胰臟癌、腦瘤等都有相當好的療效。 楊志新指出,未來在輻質中心正式啟用後,台大癌醫中心醫院更將結合台大醫療體系臨床 試驗經驗及癌醫多專科整合照護團隊模式,提供全台灣民眾對各種癌症從 預防、診斷、治療以及追蹤最精準完善的醫療服務。

Read More

鼻淚管阻塞 眼紅又流膿

內視鏡手術後,置入暫時性人工鼻淚管。(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53歲梁太太近來被「流眼淚」所困擾,即便沒有異物、沒有打呵欠,眼睛也會自動蓄滿淚水,隨時溢出,看診點藥水後症狀仍未緩解,還出現眼頭紅腫、流膿。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醫師何旻潔診斷為「鼻淚管阻塞」造成的「急性淚囊炎」,以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手術」治療,透過內視鏡,在不留傷口的情況下,重建淚液通道,不再為眼淚所苦。 何旻潔說,人體多餘的淚水,會從眼睛內側的鼻淚管流到鼻腔排出,一旦鼻淚管阻塞,淚水無法從鼻腔排除,積聚眼眶,便是「溢淚」;若不適時處理,可能因淚水積聚導致視力模糊、發炎、感染,嚴重甚至有蜂窩性組織炎的危險。 何旻潔指出,造成鼻淚管阻塞的原因繁多,可分先天性、後天性兩種,當病人因溢淚求診,眼科醫師會以細隙燈檢查淚膜高度,輔以「螢光染劑測試」或「淚囊沖洗」確認鼻淚管阻塞程度,若只是輕微阻塞,多數患者的鼻淚管會在淚囊沖洗時被疏通,同時達到治療效果;若阻塞情形嚴重,則會透過「氣球擴張術」或「淚囊鼻腔吻合術」治療。 何旻潔指出,過往的「淚囊鼻腔吻合術」為外開式,要在眼內眥附近劃一道1.5至2公分的切口,而新式的「內視鏡淚囊鼻腔吻合術」結合內視鏡,直接從鼻腔進入手術,免於顏面瘀青、留疤和韌帶破壞,醫師在骨骼切除、瓣膜掀開後,置入可吸收的固定用海綿與暫時性的人工鼻淚管,3個月後取出,即可成為永久性通道,成功率逾85至90%,且病人外觀正常、不會有異物感。 何旻潔表示,新式手術適用於阻塞嚴重或急性淚囊炎反覆發作的病人,治療前需仔細檢查鼻腔結構,若是有嚴重鼻中膈彎曲或是鼻腔疾病的病人,建議先至耳鼻喉科評估;此外,有鼻腔腫瘤的患者不適用新式手術,需以傳統外開的方式治療。 何旻潔提醒,眼睛因為吹風、異物、打呵欠等刺激而流淚是正常的,但若成天都感覺眼睛有水流淚,就建議到眼科檢查,以免因鼻淚管阻塞的初期症狀不明顯,而延誤治療。

Read More

抗疫40天 部桃重返防疫隊伍

部桃19日上午舉行「復原啟動、防疫歸隊」記者會,醫護人員示範清零計畫時全院採檢的情形。   (中央社)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的部立桃園醫院,今年元月間發生院內感染事件,在中央果斷的建立防火牆,有效防堵疫情擴散;經過40天的抗疫後,部桃昨天再次復原啟動「重返防疫隊伍」;桃園市長鄭文燦在儀式中指出,部桃經過這次試煉後會更堅強,更能兼負照顧民眾健康的重責大任。 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桃園市長鄭文燦,還有軍方、衛福部官員,均出席昨天部桃舉行的「復原啟動、防疫歸隊」儀式;桃園市長鄭文燦致詞中感謝蘇貞昌院長及陳時中指揮官,給予桃園最大的支持,透過明快的決策推動部桃專案、擴大回溯醫院接觸者居家隔離、清零計畫等措施,在中央及地方並肩作戰下,將疫情擴散風險降至最低。 鄭文燦除了嘉許部桃防疫有功,同時宣布市府為祝賀部桃復原啟動,將致贈部桃X光乳房攝影巡迴醫療車、復康巴士、醫療指揮車,共計1大2小醫療車,總共價值1千4百萬元,讓部桃未來社區醫療服務做得更好。 蘇貞昌院長在昨天的活動中,一改嚴肅面貌,笑容可掬的不斷向部桃醫護人員揮手,在致詞中多次表達中央對醫護人員的謝意。 蘇貞昌同時指出,從部桃「復原啟動、防疫歸隊」中可以知道,再強的病毒敵不過團結的人心;他說,台灣成為亂世中的福地,必須歸功所有偉大的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把關;而部桃重新歸隊後,讓國人同胞對防疫更有信心。 部桃員工包圍陳時中,除了索取簽名,還要求一起自拍。(記者陳中興攝) 陳時中也在致詞中告訴大家,在中央指示下,衛福部仿照消防隊救火方式,設置防火牆,大規模回溯隔離5千人,來控制疫情擴散;部桃終於通過這個試煉後,再次重回戰場,衛福部也會永遠跟大家站在一起,繼續加油。 昨天活動中,部桃也按排與會一行人,參觀為防疫設於部桃停車場的安全快速檢疫演練;同時安排部桃員工分4梯次與蘇貞昌、陳時中、鄭文燦合影;蘇貞昌親切的與每梯次醫護人員握手致意,部桃醫護人員並搶著請蘇貞昌、陳時中、鄭文燦,在手機、員工服務證,或自用馬克杯、服務病房的壓克力手牌上簽名留念,現場仿彿明星簽名會般的熱鬧。

Read More

飲酒應適量 男最多2杯女1杯

聚餐或慶生,飲酒應適量,飲酒前應先吃點東西,以茶代酒更適宜。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家人朋友聚會,難免會喝酒助興,小酌怡情,但大醉傷身,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陳雅珍特別提醒民眾飲酒注意事項,讓健康長久。 陳雅珍表示,酒精代謝的中間產物乙醛對身體有毒性,會引起臉紅、頭痛、心悸、嘔吐等症狀,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所以長期或過量飲酒,除了傷肝、傷胃、引起痛風、心血管疾病外,甚至提高罹癌風險,危害全身。提醒喝酒容易臉紅的人,因為身體缺乏乙醛去氫酶,對酒精不耐,會起酒疹的可能是對酒裡面的物質過敏,這些人若飲酒都會加重身體負擔或引起更嚴重的過敏反應。 陳雅珍說,若不得已遇到需要飲酒的狀況,女性每日不宜超過1杯,男性不宜超過2杯,而孕婦以及未成年者不可喝酒;每杯代表10公克酒精,相當於啤酒250c.c、紅白酒100c.c、威士忌或白蘭地等烈酒20-30c.c,酒精濃度越高、熱量越高,能喝的量越少,且不能因為週間沒喝酒就集中累積到假日再狂飲。 飲酒前應吃點東西避免空腹喝酒,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及造成低血糖危害,飲酒前可吃肉類、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墊胃。飲酒時選對下酒菜降低負擔,下酒菜可選用滷味、毛豆取代高熱量油炸食品,再搭配新鮮蔬菜、沙拉不僅能補充膳食纖、增加飽足感,降低過多熱量攝取,還補充抗氧化營養素,減少身體負擔。 飲酒後補充水分及抗氧化營養素,酒精會利尿,飲酒後,建議多喝水補充流失的水分,補充維生素B群促進肝臟代謝,多吃含維生素C及植化素的各種顏色新鮮蔬菜(如:菠菜、大蒜、胡蘿蔔)、水果(如:柑橘類、藍莓、葡萄)以減少酒精在體內產生的自由基破壞。 陳雅珍營養師提醒民眾,酒不管喝多少,對身體多多少少都有危害,若能以茶水代酒,安全又健康。

Read More

變性網紅人體試驗懷孕? 衛部將調查

(記者王正平翻攝自罔腰IG)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一名變性網紅「罔腰」,自稱靠天價人體試驗成功懷孕,引發熱議。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直言,沒子宮懷孕根本是「鬼扯」,國內也沒核准任何子宮移植人體試驗案,將介入調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目前看來只是為媒體效果,後續觀察若涉及醫療廣告、業務招攬可開罰。 變性人罔腰日前在個人IG貼出超音波影像及孕肚照,公布自己已經懷孕的喜訊。對於網友質疑「沒子宮怎麼懷孕」,罔腰男友則稱這是天價的人體試驗。 然而,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對此指出,目前並未核准任何子宮移植人體試驗案,將介入調查是否有違法偷做的狀況。 出身醫師的劉越萍直言,任何一名正常的醫師看到沒子宮卻自稱懷孕,甚至暗示是靠腹腔懷孕的說法,都知道根本是「鬼扯」。 劉越萍也提到,雖然國內確實有一家醫院向衛福部申請子宮移植人體試驗,但因這件事涉及人工生殖法及倫理問題,茲事體大,必須找國健署等專家共同研議,至今並未核准任何子宮移植的人體試驗案,也應該不可能有醫院願意冒此風險違法做這件事。 羅一鈞昨日於疫情中心記者會也對此提出看法,他指出,國內並沒有核准這樣的人體實驗,目前也沒有醫院在進行人體試驗,這位網紅提到的醫學中心早上也已經出面澄清。 他表示,如果網紅提到的訊息涉及醫療廣告、醫療業務招攬,就可使用相關法規來開罰,否則目前來看比較是誇大訊息、或者是網紅需要媒體效果而做的。後續會持續觀察事件發展,並由衛福部醫事司來做處理。

Read More

罔腰PO超音波照 高醫:無婦科就醫紀錄

變性網紅罔腰公布懷孕喜訊,高醫婦產部主任龍震宇及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表示,罔腰無婦產科就醫紀錄,且沒子宮要懷孕機會是微乎其微。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變性網紅罔腰前天公布懷孕喜訊,在個人IG貼出在高醫做的腹部超音波紀錄單,還秀出超音波照,其男友則出面表示「這是天價的人體測試」,但許多網友仍質疑「沒子宮怎麼懷孕」;為此,被指涉的高醫19日駁斥指出,罔腰沒有婦產科就醫紀錄,也沒做過超音波檢查,沒子宮要懷孕機會是微乎其微。 高醫婦產部主任龍震宇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經高醫檢視罔腰相關就醫紀錄,發現她並沒有在婦產科就醫紀錄,也沒做過相關超音波檢查;目前醫學上若沒有子宮卵巢,要懷孕機會還是微乎其微。 對於罔腰秀出有寶寶的超音波影像,龍震宇指出,這張腹部超音波照沒附註受檢者真名,看起來不像是高醫的影像;至於會不會提告,他則說要請院方法律顧問研究。 龍震宇強調,理論上變性人沒有子宮卵巢,懷孕機會是微乎其微;至於罔腰男友聲稱這是新技術,他也說雖然高醫目前是南台灣第一個著手申請子宮移植人體實驗,但現在還在實驗階段,人體實驗也不會收費。 高醫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指出,若雙性人有子宮,也許可以藉由人工生殖懷孕。雖然技術上來說可行,但因國內相關法律沒通過,所以應不可能在台灣發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