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勝:坐鎮部桃最怕接莊人祥/羅一鈞電話

桃園醫院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王必勝(中)說,最怕接到莊人祥或羅一鈞電話,因為通常沒好事。(中央社檔案照) 中央社∕台北7日電 桃園醫院前進指揮所任務終結。指揮官王必勝說,期間接過2次指揮官陳時中電話,提醒「心頭掠予定」;也說最怕接到莊人祥或羅一鈞電話,因為通常沒好事。 衛福部桃園醫院武漢肺炎群聚案累計20名感染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部桃清空計畫安排全院員工採檢,全員都是陰性;針對環境採檢,共驗了585支檢體,也都是陰性,評估該院內部持續感染的風險解除,前進指揮所任務終結,後續交由部桃擔當。 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表示,這28天大家都很辛苦,台灣這次有些小的波折,靠同心防疫,良將精兵、上下一心,防疫必勝。陳時中也虧擔任部桃前進指揮所指揮官的王必勝,「相隔22天,頭髮好像都白了」。 王必勝在記者會發表感言時表示,在案838和839出現時,指揮中心匡列了相關人員,也做了觀察,到852案出現,陳時中擔心繼續下去可能會像鑽石公主號的狀況,立刻決定成立前進指揮所,讓專家支援。前進指揮所是一個橋梁,正確傳達指揮中心的政策,也反映部桃前線的狀況,互相瞭解、把事情做好。 王必勝說,中央訂定的政策,部桃要想辦法落實跟執行,做了很多相關的努力,包含病人只出不進,沒有重蹈和平醫院封院的覆轍,也要求員工嚴格健康管理,不要搭大眾交通工具、不要群聚等。 但王必勝說,期間案例的狀況一直在發生,壓力比較大。陳時中打了2次電話來,但講話時間都很短,一次說「心頭掠予定」(台語發音,意指堅定信心);另一通則說,醫者也是仁者,要用負責任態度跟信念,把工作完成。 王必勝也說,經歷了另類的14天加上7天的健康管理,他都在桃園生活,見證部桃的紀律、效率和專業。這些日子,他最怕的是晚上接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和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的電話,因為「通常沒什麼好事」。 王必勝指出,部桃在過去一年承接許多武漢肺炎確診個案,負壓隔離病房全年幾乎沒有空過。他很擔心身為應變醫院,又是桃園指定收治醫院,也是南桃園重症急救責任醫院,真的很希望快點清零,快點復原,所幸採檢結果都是陰性。

Read More

吞嚥卡卡 食量也變少 糖友肝腫瘤 正子造影找出胃腸2病灶

大千醫院趙剛宏主任表示,正子造影檢查讓檢查者注射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藥劑後,進而可以找到惡性病灶。 (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58歲的吳先生本身有糖尿病,因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到急診就醫,經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左葉有一顆5公分大的病灶,懷疑是肝膿瘍或是膽管癌。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正子造影全身檢查,竟發現不僅肝臟有腫瘤,在胃及大腸處也各有一腫瘤及瘜肉,所幸在接受手術治療後順利恢復健康。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劉信誠說,吳先生症狀原懷疑為肝膿瘍,但電腦斷層與核磁共振檢查一直無法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同時病人吃東西若吃太大口,吞嚥時常有卡卡不舒服的狀況,且食量也變少,因此建議他可以自費接受正子造影檢查來確認有無其他惡性腫瘤。 核子醫學科主任趙剛宏說,吳先生正子造影檢查結果懷疑胃有腫瘤且合併肝轉移,在接受胃鏡檢查後,證實為胃腺癌。經劉信誠主任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全胃及肝臟左葉的腫瘤,術後病理報告顯示,肝臟的腫瘤確實為胃腺癌轉移,與正子造影檢查的推論完全吻合。另外,正子造影檢查發現的大腸瘜肉,經大腸鏡切除後,也發現已有輕中度的細胞變性,還好及早發現並切除,幫吳先生免除後患。 趙剛宏主任表示,多數惡性腫瘤細胞的葡萄糖代謝比正常細胞旺盛,會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因此正子造影檢查利用此一特性,讓檢查者注射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藥劑後,觀察體內是否有葡萄糖攝取異常增高的部位,進而可以找到惡性病灶。 藉由正子造影檢查,不僅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更可以讓病人獲得更適合的治療方式。現行健保可給付乳癌、淋巴癌、大腸癌、直腸癌、食道癌、頭頸癌(不包含腦癌)、原發性肺癌、黑色素瘤、甲狀腺癌、子宮頸癌等,但若罹患其他癌症或來源不明的惡性腫瘤,也可與吳先生一樣自費接受檢查,及早揪出病灶。

Read More

20確診引社會恐慌 部桃院長道歉

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7日就部桃武漢肺炎群聚案,引起20人確診,向社會大眾鞠躬道歉。(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社∕台北7日電 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今天就部桃武漢肺炎群聚案,引起20人確診,向社會大眾鞠躬道歉,並感謝此次事件,各方給予的溫暖和不分你我的包容,成部桃堅實後盾。 桃園市長鄭文燦、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下午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 徐永年致詞時先代表桃園醫院,就部桃武漢肺炎群聚案中,引起20人感染,引起社會恐慌,向社會大眾鞠躬致歉。 徐永年也說,感謝疫情之時,各界湧入的支持和幫忙。有一天指揮官陳時中打電話給他,講了20分鐘,要他轉告部桃員工,要安心、放心,這個對部桃士氣非常重要。鄭文燦也每天都會打電話來關心,給予支持。 此外,徐永年也感謝部桃員工,在疫情吃緊時,堅守崗位,努力照顧病人。這幾天部桃做擴大篩檢,有交代大家不要寒暄,但員工把手握拳舉起來比加油。感謝大家不分你我的包容,是前線作戰最重要的後盾,桃園醫院一定會挺過去,希望台灣一切順利平安。

Read More

吃素坐月子 把握6大營養素

黃金環說,素食者蛋白質的來源主要為豆類、堅果、穀類。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素食的產婦如何做好月子?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表示,把握食物六大營養素,以新鮮、天然、多元、全食物入菜,就能達到調養產婦身體以及哺乳的需求。 大林慈濟產後護理之家,總會讓產婦的媽媽、婆婆擔心這樣營養夠嗎?有足夠的奶水餵寶寶嗎?黃金環指出,其實衛生福利部在幾年前就建議國人,蛋白質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其次是白肉、蛋類,後選紅肉,以預防心血管慢性疾病。而大林慈濟醫院的研究也發現茹素者的糖尿病發生率較低,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的發生也減少。 黃金環說,素食者蛋白質的來源主要為豆類、堅果、穀類,如將穀類跟豆類一起吃可互補,形成人體所需要的完整蛋白質,哺乳期需要多兩份的蛋白質補充,以修補細胞組織恢復傷口和增加乳汁分泌,主要蛋白質來源有植物豆類:黃豆、黑豆、毛豆和其製品,如豆腐、豆干、豆包,且皆為非基改黃豆製成,另外蛋、奶也是其一來源。 黃金環指出,蔬食中多元的抗氧化營養素,可幫助清除細胞內外的毒物與自由基,還可降發炎抑制壞細胞生長,清除廢物毒物,加速代謝,讓體質調理更完善。 俗語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產婦極需補充鈣質與鐵質。黃金環建議,堅果和深綠色的蔬菜含有非常豐富的礦物質。蔬菜,如芥蘭菜、紅莧菜、紅鳳菜、地瓜葉,還有海藻類,像昆布片、海帶芽等,若隨餐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可讓鈣、鐵吸收更好。 此外,懷孕後期腸道蠕動不佳,產婦常有便秘現象,蔬果中的膳食纖維和寡醣為益菌質,可幫助好菌生長,有助腸胃道消化吸收、排便順暢。 黃金環提醒,月子中避免吃生冷食物,老薑麻油的攝取也需因產婦的體質而有所衡量,更需避免含咖啡因飲品或吃高熱量高糖食物,以免造成身體過度負荷。

Read More

聯亞新冠疫苗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聯亞生技宣布,國產新冠疫苗啟動第二期人體試驗,預計募近4千人,力拚7月產3千萬劑。(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在全球延燒,專家估計,只有靠疫苗才能有效脫離疫情損耗,聯亞生技7日宣布,啟動新冠疫苗第2期臨床試驗,未來除了沒有冷鏈問題,也力拚7月供應2千至3千萬劑。 經食藥署審查,國內三家研發新冠疫苗廠,目前有高端和聯亞獲准進入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聯亞生技疫苗計畫第一期臨床試驗總主持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表示,UBI與聯亞集團所研發的高精準設計COVID-19疫苗UB-612第一期試驗結果,60位受試者僅有局部疼痛和紅腫等輕微副作用,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 同時,在免疫原性反應方面,高劑量組的中和抗體效價在施打第二劑後14及28天之血清陽轉率達100%,而中和抗體之幾何平均效價(GMT)增加40倍以上,顯示具優異免疫原性反應。 聯亞董事長王長怡指出,UB-612預計的第二期臨床中,將收至少3500位受測者,以成年人為主包括老年人,其中會有800名以上老年人,之後在完成3500位受測者之後,會再加收12~18歲約350人。 王長怡也指出,目前二期試驗計畫將在全台總共11家醫院收案,目標於1個月內完成至少3000位受試者收案並施打第一劑,力拚6月中提交二期臨床試驗報告,向食藥署提出緊急使用權(EUA)申請,預計6~7月可產出2000~3000萬劑,今年可生產達1億劑以上,以因應國內外防疫需求。 提及聯亞疫苗的優勢,王長怡也表示,UB-612只要在2~8度冰箱就可運輸,沒有冷鏈問題,其次是對病毒研究很多抽絲剝繭,綜合性抗體是打中精準的部位,至於病毒變異部分的監測,也跟中研院密切合作,國家隊能力在國際也會被看到。

Read More

光田×弘毓 慰問偏鄉弱勢家庭

遲緩兒小熙(化名)拿著剛收到禮物彩色筆開心塗鴉。(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光田綜合醫院與弘毓基金會深入山海線偏鄉地區,關懷早療兒童與弱勢婦幼家庭戶,提供年菜、慰問金以及物資。 光田醫院執行長劉美玉、副院長張肅婷帶領員工,在弘毓基金會陪同下,前進和平區達觀部落,來到小熙(化名)的家。小熙的父母親離異,平常與外公外婆同住照顧,居住在簡陋平房,沙發與單薄棉被是小熙與外婆每晚一起睡覺的地方。劉美玉得知情況後,準備急難救助金、棉被、年菜等物資,希望讓他們過好年。 關懷列車接著到豐原區小紅(化名)的家。小紅是雙胞胎早產兒,出生就有心臟與消化系統障礙,領有極重度身心障礙手冊,出生3年都在醫院度過,目前返家生活;卻因氣切須定期抽痰,照顧工作不易聘請保母,加上父母離異,現由父親辭職照顧已有半年的時間。 小紅生命意志力非常強,然而龐大的醫療耗材、奶粉、副食品灌食用品支出,每月醫療費用加上生活費至少3萬元支出,根本入不敷出。光田醫院與弘毓基金會提供急難救助金,讓小紅爸爸暫時紓緩經濟壓力。

Read More

嘉基副院長陳明晃帶頭捐血

嘉基響應捐血活動。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為解全台血荒,台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發起「醫護相挺.好血有你.環台二十.熱血無限」捐血活動,嘉義基督教醫院陳明晃副院長帶頭捐血共同響應。 台南捐血中心表示,年節將至,血庫為儲備春節血源,目前低於10天庫存,尚缺約1萬袋血,各血型皆需要,急須大家挽袖捐血。 嘉基營養科吳惇平營養師說,血漿中90%都是水,捐完血後1小時內補充500毫升的水分並攝取一些食物,可讓身體回復體力並讓血液中的葡萄糖保持穩定,可以選擇富含蛋白質和鐵質的食物如豬肉、牛肉、海鮮等。在捐血後的6~8小時內,記得持續補充至少500毫升的水並且避免激烈運動。 嘉基院長姚維仁表示,嘉基每月平均用血3180袋、每天平均120袋,血液需求量相當大,鼓勵民眾養成定期捐血的習慣,幫助有需要的民眾。

Read More

婦手指變形 退化性關節炎作怪

一名60多歲婦女雙手手指關節變形,就醫診斷並非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而是退化性關節炎作怪。(三峽恩主公醫院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1名60多歲婦女因雙手手指關節變形,還不時感到僵硬、痠痛,以為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就醫診斷原來是手指的骨關節炎作怪,也就是俗稱的退化性關節炎。 恩主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郭孝齡表示,臨床上,退化性關節炎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相似,很多患者因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發現時關節已變形,錯過6個月黃金治療期。 郭孝齡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症狀是對稱型的關節發炎,伴有紅腫熱痛等反應,特別在晨間起床時關節出現僵硬情形超過1小時,好發於青、中年女性,台灣女性的好發率是男性3~4倍,危險因子包含抽菸、高齡、生活環境或習慣不佳等。 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主動攻擊關節組織造成發炎反應,導致發燒、貧血、體重下降產生全身性症狀,可能會在幾週或幾個月內突然發生,黃金治療期為2年,若不積極治療骨骼可能變形到完全無法生活,同時會產生很多其他的免疫疾病。 郭孝齡指出,退化性關節炎通常是慢慢產生,常見的症狀為手指關節腫脹,特別是在第1掌指的關節,也會感到微痛,初期症狀不明顯,但在天氣濕冷或移動關節時會特別疼痛,好發於50~60歲的女性,主要原因是遺傳、退化及重複動作,導致關節磨損、發炎。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口服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局部塗抹的藥膏等藥物控制疼痛及發炎腫脹的情況。 郭孝齡說,沒有藥物能夠治癒退化性關節炎疾病,患者一定要在生活上改變,降低關節炎變差的機會,平時可以泡熱水、塗抹乳液加以按摩。

Read More

越噴越塞! 長期用鼻噴劑 反變藥物性鼻炎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提醒民眾應先釐清自己的鼻塞原因,以對症下藥。(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34歲高小姐因鼻子容易過敏,經常嚴重鼻塞無法入睡,使用市售鼻噴劑可暫時緩解;最近鼻塞連噴藥也無法改善、甚至加劇。以鼻內視鏡檢查發現鼻黏膜腫脹、發紅,加上長時間使用鼻噴劑,診斷為「藥物性鼻炎」,除了請病人即刻停藥外,也以藥物治療,鼻塞緩解。 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許瑛倢指出,秋冬是過敏好發季節,在台灣為鼻子過敏所苦的民眾就有3~4成。過敏是鼻塞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他包括鼻中膈彎曲、鼻竇炎、鼻腔腫瘤等。藥物性鼻炎為藥物不當使用,造成鼻腔黏膜發炎,容易發生在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患者。 許瑛倢說,一般而言,黏膜會因平躺充血,導致患者覺得睡覺時特別塞,嚴重者連白天也深受影響,除了影響睡眠,也可能因睡覺張口呼吸而有口乾、喉嚨痛、打呼等問題;若發生在兒童,則會因長期用口呼吸,影響臉部發育,造成齒列不正、下巴後縮、較短。 許瑛倢表示,鼻塞改善方式包括移除過敏原、蒸氣治療、鼻腔沖洗等,用藥則有口服、鼻噴劑。口服藥物常見為抗組織胺,鼻噴劑依成分可分為抗組織胺、類固醇、血管收縮劑3種。快速有效的鼻噴劑大多是血管收縮劑,使用後能馬上收縮鼻腔黏膜血管,緩解鼻塞;若長期使用,會使血管疲乏,造成血管擴張、無法收縮,出現越噴越塞的情況。 當耳鼻喉科醫師發現病人鼻腔黏膜腫脹、發紅,又有長期使用鼻噴劑的習慣,多會診斷為藥物性鼻炎,並請病患停藥,改開立其他治療藥物,讓鼻腔血管恢復彈性;若血管擴張嚴重,藥物無法有效改善時,會視情況施以鼻肉削除手術,擴大鼻腔空間,改善呼吸。 「血管收縮類型的藥物切勿連續使用超過1週」,許瑛倢提醒,鼻噴劑可改善過敏、鼻竇炎造成的鼻塞症狀,但是鼻中膈彎曲或鼻腔腫瘤的鼻塞患者對藥物則無明顯反應。

Read More

治療36天 染疫母子出院謝醫護

確診男童住院隔離期間,將自己和醫護人員送的玩具擺床玩夜市套圈圈遊戲,自得其樂。 (記者陳金龍翻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名媽媽與未滿5歲兒子自國外返台確診新冠肺炎,母子倆在衛福部台中醫院治療36天;後期媽媽因獨自照顧孩子身心疲憊,情緒崩潰未戴口罩爆哭,值班護理師仍伸手拍她安慰。日前出院後寫信並附上照片,感謝醫護無微不至的照料,細數的溫暖點滴也讓醫護人員感動落淚。 台中醫院是台中市新冠肺炎責任醫院,院方日前接到這封信,曾經照護這對母子的醫護看到後非常感動,表示這一切是他們份內該做的事;尤其看到孩子開心笑容,他們就開心了。院方也將該信放上臉書粉絲團一起為醫護打氣。 這名媽媽帶著兒子去年底自美返台,雖有3天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居家檢疫期間出現發燒、嗅覺異常等症狀,採檢2人都確診,收治台中醫院。由於孩子還小,需要媽媽一起照顧,母子一起住在隔離病房。 她說,起飛前陰性回台卻確診,一開始住院時心理壓力大,也對孩子很愧疚,抱著害怕忐忑的心入院;沒想到受到醫護的照顧,陪母子度過艱辛的抗疫日子,從接車護理師就張羅食物擔心母子餓了,匆忙入院沒帶齊物品也幫忙詢借,盡心力照顧,讓她很感動也感激。 住院期間護理師也為孩子準備軟糖、牛奶、玩具、麵包等,都是自掏腰包準備;尤其孩子情緒失控大哭,輕聲詢問安撫,讓母子住院期間過得舒適安心。 這名媽媽感謝治療的感染科主任陳宗家,對病情判斷與給藥明確;小兒科主任陳敏恭非常用心,「不只照顧孩子,也很照顧我」,元旦還貼心準備孩子的新年禮物。 她說,歷經36天治療終於2採陰性可以出院,她細數一路照顧的醫療人員與李海華等3名心理師,也顯示確診住院期間必須動用這麼多人員,才能讓患者治療痊癒出院,非常辛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