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包貼腳底 燙傷起水泡

暖暖包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仍可能會造成真皮層受損,出現皮膚泛紅、起水泡等症狀,得小心使用。(資料照片)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近來早晚溫差相當大,不少人使用暖暖包禦寒,南投卻有民眾將暖暖包直接貼在腳底板,並穿上襪子包裹住,想藉此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效果,暖和腳丫子,沒想到雙腳腳底因此燙傷起水泡。醫師提醒,雖然暖暖包的平均溫度大約在50度左右,不過長時間直接接觸皮膚,仍可能會造成真皮層受損,出現皮膚泛紅、起水泡等症狀,因此還是得小心使用。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表示,一名70歲的婦女冬天有手腳冰冷的情況,尤其晚上會因此而難以入睡,所以就異想天開的把暖暖包貼腳底,且為了防止它掉落,還套了襪子。結果隔天早上起床雙腳腳底起水泡。 皮膚科李瑜芬醫師表示,隨著年紀增長,末梢血液循環不佳,感覺神經退化,大腦中樞調節能力下降,皮膚對溫度的感覺敏感度較低。提醒老年人、循環功能不良者及周邊血管疾病患者例如糖尿病等,在使用暖暖包等保暖產品要多加留意。而且冬天皮膚易有乾燥等狀況,建議洗澡的水溫不要太高,可選擇適合的乳液,若症狀沒改善,可就醫由專業醫師協助診療。 醫師指出,民眾若為了禦寒,使用保暖用品例如電熱毯、熱水袋、電暖爐及暖暖包時皆要小心,提醒不要將熱源長時間向著同一位置,也不要直接接觸到身體,以避免發生燙傷的情形。

Read More

視網膜出血 竟是糖尿病引起

潘筱芳醫師強調,糖尿病越早診斷就能越早治療、並阻斷併發症進展。(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0多歲女性,有一天突然完全看不見,趕緊就醫。經檢查診斷為視網膜下出血;進一步抽血檢查,發現該名女性血糖高達464 mg/dl(正常範圍70-100 mg/dl),糖化血色素則高達15.7%(正常範圍4.0%-6.0%),轉介至糖尿病門診後,亦診查出高尿蛋白及高膽固醇病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潘筱芳表示,許多民眾罹患糖尿病時,通常症狀不明顯,直到出現嚴重併發症時才確診。根據統計,台灣人口中大約10.9%有糖尿病,約有220萬至250萬人已經被診斷有糖尿病;另估計83萬的人有糖尿病卻尚未被診斷。 潘筱芳強調,糖尿病越早診斷就能越早治療、並阻斷併發症進展。因此,有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膽固醇、腰圍粗、吸菸者,以及懷孕時妊娠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建議應每年定期做篩檢。 糖尿病確診後,務必與醫師討論適合治療方法,且應落實飲食控制,再搭配藥物,才能控制血糖。

Read More

把握3技巧 腎友春節開心吃

腎友團圓過好年3技巧,中醫大新竹附醫說,水分和鹽分一定要控制,才能吃出健康過好年。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農曆春節將屆,對於腎友來說,過年期間要如何吃好又不傷健康?中醫大新竹附醫腎臟科主任楊雅斐和營養師黃琳惠、黎姵吟提醒慢性腎臟病友,飲食上的忽略或過度放縱,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壞了年節好興致。 楊雅斐強調,腎友要注意飲食中水分和鹽分的控制,尤其是有水腫的患者,一定要跟醫師討論適當的體重及水分攝取量。鹽分控制也很重要,因為過年過節,難免會吃到火鍋、佛跳牆等高鹽食物,要特別注意。 營養師黃琳惠、黎姵吟要教慢性腎病尚未透析的4、5期腎友們「團圓過好年」3大技巧,一起健康過年。技巧一:「圍爐鍋飄香」足夠的熱量攝取,蛋白質限量,選低磷、低鉀、低鈉食物。(1)限量蛋白質,選擇高生理價蛋白質食物,如蛋、魚類、豆腐、肉類等,杜絕加工火鍋料。(2)低蛋白主食,例如冬粉、米粉、粉皮等,取代泡麵等含磷較高的主食。青菜要川燙,減少鉀離子攝取。(4)少湯少沾醬:湯頭要忌口,並減少沙茶醬、醬油用量,避免鈉攝取過量。(5)喝水最健康。技巧二:則是「年節啖零嘴」,淺嘗即可,茶喝第二泡,因第一泡鉀離子濃度較高,待第二泡之後再喝,一天不超過500c.c.為原則。技巧三:則是「均衡好營養」,吃出營養、吃出健康。 此外,黎姵吟也專為未洗腎之腎友設計年節菜色「五福玲瓏小燒賣」,利用市售低蛋白米及麵粉,搭配低鉀及優質蛋白質內餡,變化出口感獨特的珍珠小丸子及四喜燒賣,民眾可上中醫大網站查詢。

Read More

缺鋅 10月嬰嘴冒疹個頭小

男嬰因嘴巴周圍明顯紅疹,且明顯身高不足,被診斷出是因缺鋅造成,經補充鋅3個月後,紅疹沒了,還長高了5公分。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一名10個月大男嬰,因嘴巴周圍明顯紅疹就醫,皮膚科用藥後改善有限,因為個頭比人家矮一截,經澄清醫院新陳代謝科檢查,抽血檢驗發現,血中鋅元素低於正常值,每公升足足少了120微克,血中總蛋白量也在低標,導致生長遲滯,補充口服鋅滴劑3個月後,身高增長5公分,回到正常值。 台中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遺傳新陳代謝科醫師吳信儒表示,這名男嬰因全身性紅疹而求醫,在測量身高體重對照生長曲線圖後,發現身高在第300分位之下,也就是過於矮小,是不正常的身高發展,再加上全身出現紅疹。 吳信儒表示,男嬰從出生5、6個月大就開始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因搔癢而睡眠品質不佳,父母還為小嬰兒戴上布手套防止抓破皮,看了皮膚科擦藥膏也無法根治。門診身體檢查發現該男嬰在嘴巴的周圍也長了紅疹,這種皮膚表現高度懷疑與營養素鋅缺乏有關,經抽血檢驗果然男嬰血中的鋅元素低於正常值,每公升足足少了120微克,另外血中總蛋白量也在低標,才導致男嬰生長遲滯。 吳信儒指出,鋅是小兒長高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它是細胞生長的重要輔酶,維持嬰幼兒正常生長與新陳代謝,經探詢病史發現小嬰兒約4個月大開始出現厭奶情形後所吃的奶量就不是很充足,在副食品介入後也出現挑食情形,尤其對肉糜類的副食品更是不想吃進嘴裡。在嬰幼兒飲食中,鋅的主要以母奶或配方奶,以及肉類副食品為主要來源,因此鋅缺乏的孩童也常見伴隨著蛋白質的低下。此男嬰經營養衛教以及額外補充口服鋅滴劑3個月後,身高明顯增長了5公分。 另有一名國小5年級的男生,上國小5年來座位都在最前排,排隊在最前方,父母知道自己的小孩有挑食的壞習慣,以為營養不良才長不高,帶來門診原本只想請醫師嚇嚇小孩勸勸要多吃,經抽血檢驗,赫然發現也有鋅不足的情況。 吳信儒指出,嬰幼兒缺鋅症除了表現在嘴巴周圍的紅疹情形外,紅疹也有可能出現在手指和臀部,常常被當成口水疹、尿布疹、接觸性皮膚炎,建議家長多加注意。而目前國小、國中學生每學期開學都會為學生量身高體重,如果發現異常現象會將記錄通知家長,請家長一定要加以重視,尋求專業的兒科醫師做進一步診察,儘早介入幫助小朋友恢復生長潛能。也特別提醒,不能以為身高矮小就自行補充鋅元素,過量鋅攝取反而會有危害,缺不缺鋅,要由專業醫師詳細問診和抽血檢驗才能確診。

Read More

在日染疫復元 9採陰又復陽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案913多次陰性之後又轉陽性,因此評判最大可能就是從頭到尾都是同一次感染及確診,不過要待後續檢驗結果出爐才能確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資料照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913),個案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自日本入境,曾在日本採檢7次,第1次陽性,其餘6次陰性,在台灣則採檢3次,第1、2次陰性,第3次陽性。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案913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去年1月至日本工作,因工作地有COVID-19確診者,於12月25日自行至當地醫院採檢後確診,並住院隔離,12月29日第2次採檢陰性後,今年1月1日解除隔離出院,並於1月2日至6日間共自行採檢5次,結果皆為陰性。 個案於1月9日返台,入境時主動告知曾在日本確診,於機場及集中檢疫所共採檢2次結果皆為陰性,1月11日前往防疫旅館繼續完成居家檢疫,1月24日檢疫期滿後至另一家旅館自主健康管理,1月29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及腹瀉等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並於1日確診。已掌握接觸者1人,因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 去年赴日本工作,並曾於12月25日確診,29日二採陰後於今年1月1日解除隔離,並且1月2日至6日自行採檢5次均為陰性;上(1)月9日返台後主動告知曾確診,29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及腹瀉等症狀,並於今日確診,Ct值36、估計在台染疫機率低,已掌握接觸者1人,因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 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通常確診後PCR的陽性會持續很久,但案913在日本確診後卻有好幾次陰性,之後又轉陽性,且CT值偏高,因此評判最大可能就是從頭到尾都是同一次感染及確診,不過要待後續的抗體檢驗結果出爐才能確定。 另外,由於案913在1月29日出現的症狀和典型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些不同,因此也不排除是感染其他疾病而非新冠。 此外,陳時中也表示,日前台灣有一名無症狀感染者在廈門確診,該個案為1月21日在台採陰、23日入境廈門,且23、24日均檢驗PCR陰性,唯檢查血清時發現有陽性抗體,28日確診,因此,陳時中認為,該案例對台灣疫情影響應該並不大,但仍會持續關注。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912例確診,分別為798例境外移入,7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8人死亡、830人解除隔離、74人住院隔離中。

Read More

3高控制好 遠離猝死風險

醫師指出,有3高問題者可能都是罹患心臟疾病的候選人,若未控制好,恐增猝死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改變,飲食也較精緻,以往只會在中老年人發現的3高疾病,近年來3高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醫師指出,有3高問題者可能都是罹患心臟疾病的候選人,若病情未控制好,恐增猝死風險。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表示,根據統計,有高血壓的人,將來罹患心臟病機率增加2.5倍,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長期若控制不佳,高血壓會使心臟肥厚,進而引起心肌病變及心臟衰竭。 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罹患冠心病的機率至少是一般人的2倍以上,男性約增加2~3倍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女性則增加3~5倍。 有高血脂(膽固醇過高)的人,將來罹患心臟病機率則是增加3倍。體內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內,使血管通道越趨狹窄,阻礙血液流通,動脈硬化症發生率與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稱不好的膽固醇)的濃度成正比關係。 錢政平說,有3高的民眾不僅要關注血液檢驗報告中各項的數值,還要當心的是三高若控制不佳,後續會引起心臟疾病(冠狀動脈硬化、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等),以及腦血管堵塞(腦動脈瘤、腦中風)問題。 他建議,有相關風險者可定期安排頸部超音波或心臟超音波檢查做為初步檢查工具,再依照自身情況進一步安排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CAC)、心臟冠狀動脈攝影(CTA)來觀測血管是否有粥狀硬化與狹窄的病變。還可安排腦部血管磁振造影(MRI)可觀測內頸動脈與顱內血管是否有狹窄、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

Read More

土城里長號召製作元氣蛋送醫護

新北市土城區日新里里長吳信坪(左)號召里內志工共同製作500顆香Q元氣滷蛋,慰勞市立土城醫院醫護人員。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第一線醫護人員身心壓力極大,趕在年節前夕,新北市土城區日新里里長吳信坪號召里內36名志工製作5百顆香Q入味元氣滷蛋,1日發送給市立土城醫院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感到好暖心。 土城醫院醫副院長魏國珍代表受贈並致謝說,疫情爆發1年多來,首要任務就是維持社區健康,才能降低市民使用醫院服務的需要,在艱困時刻有賴大家團結一心,市民朋友的加油打氣就是往前的動力。 吳信坪表示,這次與里民製作元氣滷蛋慰勞醫護,從選蛋開始就精挑蛋殼光滑的優質雞蛋,並邀請里內最擅廚藝的志工呂胡金城共同烹調,完成一顆滷蛋製作通常花費近8小時,過程每一步都不馬虎,希望醫護人員吃完後能感受市民滿滿的謝意。 民政局長柯慶忠表示,吳信坪擔任日新里長近3年,做事認真、負責踏實,感謝吳里長號召里民以實際行動送暖第一線醫護人員,也希望所有市民們與市府及醫護人員並肩作戰,團結抗疫,一起共度難關。

Read More

童誤吞口香糖昏迷 嬤狂拍吐出

尖石鄉再傳幼童異物梗塞,機警外婆成功排除救回一命,竹縣消防局有拍攝哈姆立克法的影片教學,歡迎民眾上網學習。(記者彭新茹翻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消防局一日中午接獲民眾報案,指出尖石鄉田埔有幼兒吞食口香糖而發生異物梗塞,呈現昏迷。指揮中心人員除了立刻派遣田埔小隊人員前往救援,並同時在線上進行哈姆立克指導,所幸後來女童將口香糖吐出,恢復意識。 女童的外婆表示,孫女今年3歲4個月,中午跟著爸爸從司馬庫斯返家,口裡含著口香糖,本來想讓她吐出來,又擔心孫女會因此哭鬧因而作罷,就讓她邊吃著口香糖邊玩玩具,自己則是在看手機,沒想到幾分鐘之後,一抬頭就看到孫女倒臥在地上,一開始以為她是扒在地上玩,後來發現不對勁,就把孫女抱起來放在大腿上,臉朝下狂拍。 外婆本來想打119求救,又擔心救護車來得太慢,就先自己急救,後來因為急救過程中,她不停的哭喊,鄰居聽到聲音才趕快協助報案。所幸因為及時發現、反應得宜,後來女童將口香糖吐出,恢復意識,才挽回一命。 消防局指出,發生意外時,第一時間務必要打119電話求救,指揮中心派遣員會依據報案內容給予急救指導,把握救援的黃金時間。 東元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小兒專科醫師林鎮宇表示,人體食道和氣管相鄰,吞嚥時會有一小片軟骨(會厭)下降往後蓋住氣管入口,防止食物跑到呼吸道,造成嗆到或窒息,平常呼吸時候,會厭則朝上打開露出聲門,若邊吃邊玩,容易造成吞嚥時會厭軟骨來不及蓋住氣管入口,這時食物進入氣管,就會引發嗆入而劇烈咳嗽,而且小朋友的氣管入口更小,嗆到而窒息的危險性更高。

Read More

抽菸或電子煙易腦霧 少年更甚

研究顯示抽菸或電子煙易「腦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最新研究發現,使用電子煙會讓人「腦霧」,即是一種主觀自我報告嚴重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記憶力缺損、困難做決定等腦力狀況,醫師提醒,未滿14歲吸食電子煙更易傷腦,不可不防! 精神科醫師邱南英提醒,青少年使用菸品易造成腦部發展損害。 (示意圖/中央社圖取自Pixabay圖庫) 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邱南英表示,根據美國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最新研究指出:使用菸品或使用電子煙的成年人或未成年人,都普遍出現「腦霧」症狀,是一種主觀自我報告嚴重注意力分散不集中、記憶力缺損、困難做決定…等腦力狀況。 邱南英指出,這項研究從兩個全美國問卷調查資料進行分析,一個是在2018年調查1.8萬名國高中學生,另一個則是針對超過88.6萬名成年人做電話訪談,兩者都詢問了受訪者使用菸品與吸食電子煙的情形,並探討他們的注意力、記憶力…等認知狀況。 綜合結果顯示,不論受訪者是否成年,使用菸品及電子煙的人出現「腦霧」機率皆顯著比不使用菸品者高。 邱南英強調,調查發現8歲至13歲就開始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比14歲之後開始使用電子煙的人,更容易有「腦霧」的情形。 邱南英提醒,青少年是大腦發展的重要關鍵時期,青少年的身體尤其是腦部的易感性,使用菸品或電子煙不僅會造成身體不適,導致電子煙相關肺傷害(EVALI)、哮喘、肺炎、頭痛、嘔吐、癲癇…等症狀之外,在精神狀況方面還會引起情緒不穩定、學習困難、濫用/依賴物質(如大麻、甲基安非他命…等毒品),甚至造成腦部發展的永久損害。 台大醫院家醫部醫師郭斐然強調,電子煙業者看準年輕人受社交媒體影響,透過社交媒體,且利用網紅向年輕人展示電子煙;美國俄亥俄大學研究已發現,網路上充斥的電子煙等新型菸品貼文特別吸引年輕族群,讓16至24歲的年輕人平均花上8.4秒觀看一則電子煙貼文。 面對寒假期間的青少年族群,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特別翻譯推出美國FDA製作的「成癮不美麗」電子煙危害三部宣導片,收錄在「華文戒菸網」,請大家逕自下載利用。

Read More

十大死因 心臟病高居第2

冬季為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衛福部基隆醫院鄧欣一醫師提醒民眾注意保暖,如有胸悶、胸痛、心悸等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以免耽誤治療黃金時機。(衛福部基隆醫院提供)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過去一年有多位台灣政經、演藝名人正值青、壯年,卻因心臟相關疾病驟然離世。根據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一0八年共有一萬九千八百五十九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高居第二名,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提醒民眾冬季為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家中若有高齡長者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務必作好保暖措施。 基隆醫院鄧欣一醫師指出,心血管相關疾病中以冠狀動脈的狹窄或堵塞最為常見,病情持續進展未能及時治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近日有名七十歲的江先生,清晨四點多於睡眠中突然感到不適,出現呼吸急促、喘,且臉唇發紫、臉色蒼白,緊急送醫後判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過關鍵時刻三十分鐘的緊急施做心導管手術,包括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並在醫護團隊全力照護下,江先生已順利康復並出院返家休養。 鄧欣一說,冠狀動脈分為左前降枝、左迴旋枝及右冠狀動脈共三條血管,負責供應心臟所需之血流,是心臟能量的來源。當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堵塞時,會減少或無法供應心臟血液,造成心肌缺氧,引起心臟不適,出現心絞痛等症狀,嚴重時即會導致心肌梗塞急性發作。 鄧欣一強調,有些病人發作前症狀並不典型,不易早期發現,所以平時應注意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的因子。 心血管疾病的五大危險因子,分別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菸及家人有心臟病的家族史。當天氣變冷、溫度降低時,六十五歲以上之長者,務必留意頭、手、腳之保暖,多添加保暖衣物,如須外出,可配戴帽子、圍巾和手套。同時提醒民眾,如有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畏寒等心臟病症狀發生,請立即就醫或撥打119,以免耽誤治療的黃金時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