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吃鍋不增胖 注意湯底/火鍋料/沾醬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泰銘說,吃太燙容易傷食道。(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天氣冷颼颼,來上一鍋熱呼呼的火鍋最適合不過,不過要在冷冬中吃鍋又不增胖,似乎有點難度,肝膽腸胃科醫師說,只要記住吃鍋三大關鍵,就可以輕鬆減少熱量上身。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泰銘表示,很多人喜歡在冷冬中喝熱湯,火鍋的「湯底」就變得相當重要,如果選擇脂肪比較高湯底,像是豚骨高湯、麻辣湯、酸菜白肉等當鍋底,熱量就會變得比較高。 再來就是「火鍋料」,如魚餃、蛋餃、起司球、丸類等加工食品,都是熱量較高的食材;主食以含油脂量很多的雪花牛(豬)、霜降牛(豬)等肉類食用,一餐吃下來,熱量不增加都難。 最後使用的「沾醬」,如果又選擇像是味道濃郁、油脂高的沙茶醬,或是豆瓣醬、辣椒醬等,高湯底、高配料、高沾醬,三高加再一鍋中食用,冷冬中吃鍋就變得容易增胖。 黃泰銘建議,「湯底」以蔬菜或是昆布為主,「火鍋料」以雞肉、瘦肉、海鮮等原型食物及蔬菜食用,再搭白醋加少許醬油做為「沾醬」,減少熱量攝取,就能吃鍋不增胖。 吃火鍋時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或喝太燙的湯,很燙的食物如果馬上吞到食道,進入食道即便沒有感覺,卻已經造成食道受傷,容易導致慢性食道受傷變成食道病變,還會提高食道癌罹患機率。

Read More

馬拉松跑姿走樣硬撐 熟男足底筋膜炎

亞大醫院復健科醫師徐瑋璟執行增生療法。(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0歲陳先生熱愛跑馬拉松,某次賽事因準備不足,中途跑姿走樣,但仍堅持完賽,導致隔天起床足跟內側刺痛,就醫確診為足底筋膜炎,透過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中西醫合療,症狀大幅改善,並恢復日常訓練,期待疫情過後大展身手。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復健科醫師徐瑋璟表示,患者由於跑步時肌肉不堪負荷,使得足底筋膜過度拉伸,造成微小撕裂傷,不但嚴重影響工作、生活,更因腳痛耽誤日常跑步訓練,讓他十分害怕從此斷送跑馬拉松生涯,所幸透過復健科增生療法及中醫科針灸治療,才讓他重返運動場。 徐瑋璟指出,足底筋膜炎通常是因為足跟內側筋膜反覆的微小撕裂傷造成,以往多常見於工作時需久站,或是反覆行走,尤其穿著鞋底堅硬不適的工作鞋時,更容易發生。近年來長跑賽事風行,跑者常因過度訓練或追求紀錄,縱使身體已經發出警訊,仍勉強練跑,在反覆受傷下,成為足底筋膜炎的受害者。 徐瑋璟強調,治療足底筋膜炎除了針對疼痛部位給予藥物和復健治療外,尚需檢視患者的步態是否異常,足踝、膝蓋、髖關節等有無其他疾患,若有扁平足或高弓足,則可搭配適當鞋墊穿著,假設症狀持續難治,會透過超音波導引下的增生療法治療、體外震波治療以修復組織。 脊椎及疼痛治療中心中醫師吳俊昌也表示,中醫治療方法是以傷科手法及針灸為主,傷科手法主要調整上述足部及骨盆區結構的失衡,使力線回正,以解除足底筋膜的張力,針灸治療則依中醫辨證取穴施針,以調節及平衡經絡氣血,而使結構得以維持,療效可以長久。 徐瑋璟表示,若要預防足底筋膜炎,應避免長時間行走和站立、過度拉扯足底筋膜,可自行多做肌力和伸展訓練,並選擇適合的鞋子,保護足底筋膜。

Read More

陳時中談醫師確診 如五雷轟頂

疫情嚴峻,竹縣環保局前往高鐵等公共場消毒並宣布全面禁止探病。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案後,台灣昨天迎來連續4天本土零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應是朝正向發展,但仍無法鬆口氣,本週是很緊張的觀察期。   新增2移入 自美德入境   疫情指揮中心28日指出,國內新增2例新冠肺炎境外移入個案,分別從美國、德國入境;本土則無新增確診個案。 指揮中心28日召開疫情說明會,宣布台灣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案895、896)。據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確診個案累計達895例。 指揮官陳時中說明,案895為台灣20多歲男性,2020年10月前往美國,今年1月24日返國,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個案1月25日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28日確診。目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24人,其中11人列居家隔離,13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案896為台灣30多歲男性,去年8月至德國就學,今年1月22日返國,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住處居家檢疫;個案1月25日及26日陸續出現頭痛、發燒、流鼻水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28日確診。 陳時中說,由於個案發病前2日至住院隔離前均獨自在住處居家檢疫,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   憶案838確診 像「被刺一下」   中央社∕台北28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已連續4天本土零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接受節目訪問時表示意義重大,但仍不敢說疫情已控制,並坦言案838桃園醫院醫師確診最令他五雷轟頂,「像是被刺一下」。 陳時中今天接受「新聞面對面」節目訪問,透露面對本土確診案例,最讓他震驚的是衛福部桃園醫院醫師確診一案,就像被刺了一下,「但該來的總會來,還是要面對」。   第4天零確診 認社區感染率低   他指出,25日擴大招回桃園醫院病患居家隔離,本土疫情趨緩別具意義,「通常前2天具有傳染力,但至今第4天零確診,代表社區感染機率已降至最低,若經過這7天仍沒有確診案例,幾乎可以講對社區沒有影響」。 陳時中認為,桃園醫院群聚事件雖然是根據有限的資料來做戰略,但執行面在很短的時間都做到位,可作為日後防疫網大架構的參考案例。   一年成績單 自豪我精準檢驗   日前因檢測費用事件,遭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直指「這位先生」不是無知就是糊弄老百姓,陳時中巧回:「這位先生沒有回應」,被網友讚爆、引起討論。陳時中今天表示,因為多做文章對防疫沒有幫助,只是被動回應媒體,但對於台灣的檢測掛保證,「我當然很自豪台灣的精準檢驗,給出一年好的防疫成績單」。   群體免疫未達理想 拒陸疫苗   針對拒絕中國疫苗引發外界揣測是否有政治考量,陳時中也澄清僅是依據科學報告評估,中國疫苗群體免疫沒辦法達到理想狀況,他表示,「全台沒人比我對疫苗更急,我當然很急,去年初就開始有談判,拿得到一定會跟大家做報告」。 雖然疫情升溫,但陳時中認為民眾對疫情指揮中心還有信任度,並特別強調社會溝通的重要性,越恐慌只想自保,就越沒辦法團結,也沒辦法發揮團體力量一起度過難關。 陳時中也在節目特別向太太道歉,因天天坐鎮指揮中心,少有時間陪伴家人,太太甚至要請機要秘書在行事曆寫上「太太保留時間」。陳時中笑說,最後「夫人保留時間」的下面還是寫滿行程,「對太太真的不好意思」。

Read More

台中49人疑食物中毒 業者停業複檢

一家自助式餐廳用餐後,出現嘔吐、腹瀉及腹痛等症狀,台中市食安處採集食餘、環境及人體檢體送驗。(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漢來海港城餐廳傳出疑似食物中毒案,民眾24日於餐廳用餐後,出現嘔吐、腹瀉及腹痛等症狀,累計有49人不適,其中有12位就醫。衛生局已要求業者暫停營業,等待複檢。 台中市食安處派員至漢來海港城餐廳供膳處調查,採集食餘、環境及人體檢體送驗,要求業者暫停營業,檢驗結果最快兩週後出爐,屆時食品中如檢出病原菌,將依違反食安法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若調查結果明顯與食品有因果關係,將移送司法偵辦。 另外,餐廳現場查獲多起缺失項目,包括牆壁角落不潔、砧板及鍋鏟老舊、冰箱門縫不潔、廚餘桶未加蓋、冰箱食品未覆蓋等,已責令業者限期改善。 台中漢來海港城表示,目前靜待衛生局採檢結果出爐,28、29日暫停營業,衛生局將在3天內複檢,最快週六重新對外營業。

Read More

年節腸胃不適就診 長輩居多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提醒,老人家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也會造成腸胃負擔。(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每年春節連假過後,門診總會增加許多胃腸不適就診的案例,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腹脹、便秘、胃痛甚至引發膽囊、胰臟發炎,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至翔提醒,「老人家腸胃功能不如年輕人,若年節飲食不忌口,不僅可能使慢性病失控,也會造成腸胃負擔。」 陳至翔表示,人隨著老化,腸胃系統也跟著退化,不只腸胃蠕動速度變慢,胃酸分泌量也跟著降低,食物進到胃中到排空,所需的時間約是青壯年的2倍。雖然平時長者們有相對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但農曆春節美食當前,再加上家人團聚、氣氛歡樂,多會有「難得過節,久久一次無妨」的僥倖心態;然而,突然混亂的作息及飲食習慣,容易引起各種腸胃疾病,加之牙口不好,影響咀嚼能力,食物常未完全咬碎就進到胃中,若吃入過多油膩、粗纖維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更會加重消化不良。 此外,年節期間民眾常一次購入大量食材、煮一大桌菜,有時候一餐吃不完,會隔餐甚或隔天再加熱食用,但食材不新鮮或食物保存不當易孳生細菌,長者們的抵抗力及免疫力較差,很可能因此而食物中毒或罹患急性腸胃炎,嚴重者,亦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感染。 根據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19年春節期間急診十大疾病中,腸胃炎排行第一,有4萬4千多人次,春節後7天內,腸胃炎的門急診量更高達28萬多人次。陳至翔指出,腸胃系統除了食道、胃、小腸、大腸外,也包含了肝、膽、胰臟、脾臟。油膩的年菜,不只可能引發長輩們腸胃不適,也會刺激膽囊收縮分泌膽汁,提高膽囊炎、胰臟炎發生的機率,故亦不乏因膽囊或胰臟不堪負荷而發炎掛急診的老病人。 為了能安心、健康過好年,醫師提醒長者,用餐時應少量多餐,並避免暴飲暴食,使胃塞入大量食物而過度膨脹,影響消化;衛生方面,需注意食材新鮮及菜餚保鮮;烹調方式,可以清蒸、水煮,代替油炸;年糕、發糕等不易消化,淺嘗即可,不宜過量。另外,也鼓勵長者們多起身活動筋骨,並攝取蔬菜水果等含纖維質食物,幫助腸胃蠕動及排便。歡喜慶新春時,也需維持規律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注重腸胃保健,保有健康才能歡度佳節。

Read More

為部桃加油 彰醫接力合唱手牽手

彰化醫院醫護合唱「手牽手」短片為部桃加油。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年輕醫護唱出「手牽手」的影片引發共鳴,衛福部彰化醫院醫護感同身受,接力合唱「手牽手」影片,喊出「部桃加油、大家加油」,為部桃人員加油打氣,也鼓舞部彰同仁,互相協力一定能擊潰病毒。 部彰醫護為部桃加油合唱的「手牽手」短片,由院長曾孔彥、家醫科主任廖曜磐、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復健科主任廖宜新及護理科主任吳娟帶領護理師,唱出他們的心聲,表達對部桃的加油和支持,短片中也穿插該院在1年的疫情期間,醫院人員對抗疫情的畫面,包括戴上N95口罩、穿上防護衣、分區辦公、戶外X光車、視訊門診、視訊探病及各界捐贈物資等,凸顯出這漫長一年艱苦的抗疫過程,也藉此鼓舞院內員工士氣。 部彰醫護表示,同為醫護的他們很了解部桃醫護辛苦的防疫過程,也了解那種成為疫情焦點的辛酸,所以他們站出來,希望大家一起為部桃醫護打氣。 院長曾孔彥指出,急診室和不少病房的醫護人員都戴上N95口罩,每當脫下口罩時,臉上總多了一道道的壓痕;還有護理師在接觸或治療病人前後,一次又一次地洗著消毒液,出現龜裂破皮的手,一再地加深裂痕。這些已成了他們的生活日常,那些印記讓人們記得他們的努力,也讓人記得疫情的衝擊。部彰如此,部桃更是如此,希望大家和部桃一起「手牽手」,為他們加油,實現歌詞中「你和我才有明天的彩虹」。 部彰的護理人員說,他們不在乎臉上的印記,在乎的是疫情能否早日消退,希望民眾不安的心情能受到撫慰,他們也一定會堅持下去,直到印記成為回憶。

Read More

深綠蔬菜抵消抗凝血劑效果

奇美醫藥劑部藥師邱婉君表示,長期有心血管疾病且正服用抗凝血劑香豆素者,農曆春節避免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長年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免抵消抗凝血劑效果,增加中風的風險。(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農曆除夕家人圍爐團聚,除大魚大肉,還會有象徵延年益壽的「長年菜」。奇美醫提醒民眾注意,若長期有心血管疾病且正服用抗凝血劑香豆素者,吃蔬菜也要小心,避免多吃富含維生素K的長年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免抵消抗凝血劑效果,增加中風的風險。 奇美醫藥劑部藥師邱婉君表示,過去曾有病人因心房顫動,醫師開立抗凝血劑香豆素長期使用,在規律服藥與定期回診抽血下,病況保持穩定。但某次過完年回診發現抽血數值異常,原來病人將過年期間剩菜留著慢慢吃,其中更有滿滿的綠色蔬菜,特別是長年菜、萵苣等,推估可能因此導致抽血結果異常,經調整飲食習慣後,血中濃度才趨於穩定。 她說,許多心房顫動或曾有肺栓塞、深層靜脈栓塞者會服用的抗凝血劑香豆素,其實是一種維生素K抑制劑,能藉由抑制體內維生素K的作用,進而達到延長血液凝固時間的效果,可預防血栓產生。 但年菜中常見的深綠色蔬菜,例如長年菜、白花與綠花椰菜、青江菜、芥藍菜、菠菜、萵苣、綠蘆筍等,因富含豐富維生素K,這些年菜吃多了可能會抵消抗凝血劑的效果,導致藥效降低,反而造成中風風險增加。而火鍋中常見的當歸、丹參等含有活血功效的中藥材,則可能會加強藥物抗凝血作用,導致出血風險增加。 邱婉君說,過年美味年菜雖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藥效,但不須刻意避開完全不吃,只要保持份量適當,維持穩定飲食習慣,過年還是可淺嘗一點長年菜,但若出現疑似中風症狀,例如臉歪嘴斜、意識不清、單側手腳麻木等,或有不明原因瘀血、尿中有血、牙齦出血等出血症狀,建議儘快回診或聯絡自己的醫師、藥師。 邱婉君提醒服用抗凝血劑者,過年期間飲食需注意並遵循醫囑定期回診抽血,年前領取慢性病處方箋時可向藥師詢問藥品注意事項。

Read More

宜縣住宿式機構 暫停訪視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峻,為防範病毒傳播,即日起宜蘭縣縣內長青食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停止共餐改送餐。(記者林坤瑋翻攝)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嚴峻,為防範病毒傳播,縣長林姿妙宣布,自即日起縣內長青食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停止共餐服務,以取餐及送餐方式替代,避免群聚感染。同時,即日起調整縣內住宿式機構門禁及人員管制措施,全面暫停訪視,改以電話及視訊進行關懷。這措施將暫行至2月9日止。 林姿妙表示,目前宜蘭縣提供老人共餐餐飲服務之長青食堂及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計有142處,為避免造成社區傳播風險,原社區長青食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停止共餐,改以提供取餐、送餐等方式,及做好相關防疫措施,包括:配戴口罩、勤洗手、量測體溫、實聯制、增加公共場所消毒頻率及提供充足手部清消用品等,並持續進行關懷服務及提供電話問安,服務不中斷,讓長輩及家人可以安心。 另外,縣內60家住宿式機構(老人福利機構40家、住宿式長照機構兩家、身障機構8家、護理之家8家、精神護理之家兩家),為了住民的健康,自即日起暫停訪視,請家屬改用電話及視訊。

Read More

春節花急重症協調醫護 洗腎預約已滿

花蓮縣10家責任醫院及部分診所於春節連續假期仍會提供民眾及遊客部分醫療看診服務。(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今年春節假期自2月10日至16日長達7天,全國因疫情關係醫療量能備受大眾關注,為因應過年假期鄉親及觀光客就醫需求,花蓮縣衛生局協調全縣10家責任醫院加強年節期間急重症醫護人力調配,並提供民眾查詢各醫療院所、洗腎中心及社區藥局春節服務時間的管道。 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表示,按照往年春節期間民眾求診資料統計,最常見的醫療需求分別是腸胃不適、感冒、長者因氣溫遽變導致慢性疾病以及意外傷害等問題,而今年因為疫情因素,對於有上呼吸道或疑似新冠肺炎等症狀患者,醫院須採高規格分艙分流看診、採檢,增加更多門、急診的工作壓力。 針對有慢性洗腎需求的民眾,花蓮縣內共有7家醫院設有洗腎中心,目前預約均已額滿;另有5間洗腎診所,於春節期間也提供服務,但多數診所也已預約額滿,對於春節期間未預約而臨時有需求的民眾,請先以電話向診所確認是否還能臨時安排。

Read More

新冠肺炎 全球染疫確診破億

英國感染COVID-19病故人數突破10萬大關,首相強生表示深感抱歉,表示願為政府所有作為負起責任。 (路透) 中央社∕巴黎26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6日21時30分(台灣27日清晨5時30分),全球至少至少1億1萬798人確診COVID-19,其中215萬1242人病故。 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做出統計,但這恐怕只是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檢測有症狀或症狀最嚴重的病例。 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感染COVID-19在28天內病故的人數今天突破10萬大關,英國首相強生為此表示深感抱歉,並表示願為政府所有作為負起責任。 英國過去24小時新增1631人病故、2萬89人確診,總計死亡人數達到10萬162人,確診人數接近370萬人。 英國在將近一年前通報首起染疫病故案例後,是歐洲首個病歿人數突破10萬的國家,目前病故總數在全球國家中排名第5。 在野黨工黨黨魁施凱爾稱這個病故統計數字是「全國慘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