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嚴峻 日緊急事態宣言恐延長

日本東京等地疫情未大幅改善,緊急事態宣言恐延長。圖為東京新宿歌舞伎町。 (中央社) 中央社∕東京27日專電 日本政府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擴大發布的緊急事態宣言期限至2月7日。因東京等地的疫情未大幅改善,政府內部有人主張緊急事態宣言應該延長。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京都單日確診病例比7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之前稍微慢慢減少,但是未大幅改善,高齡者確診比例高的傾向持續存在。 日本醫療體系依然吃緊,若高齡者染疫人數持續增加,今後重症者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呼籲民眾要持續徹底做好防疫措施。 日本東京等地疫情未大幅改善,緊急事態宣言恐延長。圖為東京新宿歌舞伎町。 (中央社) 日本政府於7日對首都圈1都3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8日起實施,期限至2月7日;13日追加7府縣,共11都府縣為緊急事態宣言的對象地區。 因疫情未大幅改善,日本政府內部開始出現一股緊急事態宣言不得不延長的聲音。緊急事態宣言的令期是否延長,經濟再生大臣西村康稔昨天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表示,會找適當時機做出最後的決定。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26日東京都等地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增多,日本首相菅義偉周邊人士認為,這樣子很難解除緊急事態宣言。政府內部有些人認為,緊急事態宣言至少應延長至2月底。 日本昨天確診新增3853例,通報確診者104人死亡。東京都昨天新增確診病例1026例,通報確診者13人死亡。東京都24、25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低於1000例,但昨天再度突破1000例。 東京都政府防疫主管表示,目前平均每週的確診病例減少,但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在1000例上下。整體確診病例或不知感染源的人數還是很多,不認為今後確診病例會銳減,呼籲民眾持續宅在家,盡量少與人接觸,不要掉以輕心

Read More

高市加發醫護防疫人員春節津貼

高雄市長陳其邁前往高醫視察防疫醫療整備各項軟硬體設施,宣布加碼春節期間醫護與防疫人員津貼、慰助金。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28日前往高醫視察防疫醫療整備各項軟硬體設施,宣布加碼春節期間醫護與防疫人員津貼、慰助金。 陳其邁指出,對於執行業務期間不幸暴露而被匡列「居家隔離」者,發給每人3萬元慰助金;經「確診感染」者發給每人10萬元慰助金。 此外,高雄市12家指定隔離醫院與11家指定採檢醫院2月11日除夕至2月14日初三年節期間,加發春節防疫津貼。「專任醫療小組」照顧確診個案的醫護及專責放射、感控師每人每天1000元;收治通報或疑似個案,春節期間出勤的醫事與相關人員每人每天500元。市府防疫團隊(含防疫計程車、救護車等)2月11日除夕與2月12日春節出勤者每人每天發給1000元;值勤而無實際出勤者(如關訪)每人每天300元。

Read More

3C拇指族 媽媽手高危險群

醫師方啟榮說,媽媽手並非婦女特有,3C拇指族也是高危險群。(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王先生春節前忙大掃除,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痛得要命,有時候還會卡住,連扭毛巾都成問題,經醫生診斷為是「媽媽手」。台南市安南醫院骨科醫師方啟榮說,媽媽手並非婦女特有,凡3C拇指族皆是高危險群。 方啟榮表示,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陸續大掃除,醫院骨科門診最近因「媽媽手」問題就診患者有增多趨勢。媽媽手又稱「狄奎凡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是不分男女老少的一個肌腱發炎性疾病,也就是俗稱的筋絡發炎,位於拇指下方的伸拇短肌與外展拇長肌的肌腱、滑膜,因肌腱及滑膜發炎腫脹,引起管道的狹窄、疼痛。 方啟榮說,之所以會被稱為「媽媽手」,是因為媽媽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讓肌腱及滑膜本身容易產生發炎反應,加上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進而形成高風險狀況。如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或長時間操作鍵盤或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以及長時間使用手機的3C拇指族,不分男女,都屬於媽媽手的高危險群。 治療媽媽手分成急性與慢性期。剛發作時手一動就痛且有腫脹、熱感等反應時為急性期,此時單純的休息與保護是最好的治療;因手腕是日常生活常用到的關節,疼痛可能逐漸地進入慢性階段。治療方法包括物理治療如熱敷、超音波與雷射、藥物治療及適度運動等,較嚴重的甚至要作手術治療。

Read More

中研院發現5藥物抗新冠

中研院士翁啟惠研究團隊研究發現,有5款現有藥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研院士翁啟惠團隊研究發現,有5款現有藥物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包含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等,可有效降低倉鼠肺部病毒量。 中研院27日召開記者會分享最新研究成果。翁啟惠與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洪上程等研究團隊,針對收集到的2855個動物及人類用的小分子藥物、190個傳統藥草及團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進行電腦模擬統計分析、酵素實驗及細胞實驗等,從3000多個樣品中找到15個具有潛力藥物,並進行倉鼠肺部病毒試驗,篩選出5種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性的潛力藥物。 這5種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薄荷及紫蘇萃取物。研究發現,美爾奎寧可以降低病毒量達10倍,其餘則降低約60~80%。 洪上程強調,「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當病毒黏附到宿主細胞表面,藉由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後,會先脫膜將自己分解,接著再進行轉錄/複製、蛋白水解、轉譯、轉譯後修飾,組合成一個個新病毒,最後再透過胞吐作用,釋出複製後的新病毒。 在這一系列的步驟皆需要很多不同功能的病毒蛋白參與,若能有效抑制其中1個或2個以上的病毒蛋白活性,譬如蛋白水解酶與RNA聚合酶等,阻斷病毒複製。 然而,這項研究發現目前只在細胞與動物實驗進行,知道可有效抑制病毒,還未進行人體功能試驗。洪上程說,盼未來能進行專利技轉,進一步開發成藥物。

Read More

複合性頭痛難眠 針灸緩解

中醫師翁瑞陽說,頭痛有不同的病因,找出確實病因針灸可有效緩解。(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36歲林小姐容易緊張焦慮,學生時代就常有頭痛症狀,考試前與月經前後最容易發生;最近又因工作壓力而頭痛,但她不想吃止痛藥,求助中醫經診斷為張力性頭痛與叢集性頭痛病症,給予針灸與中藥治療,獲得大幅改善。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指出,在台灣最常見的頭痛是「張力型頭痛」,占所有頭痛類型約9成,因頭顱周圍肌肉筋膜收縮,刺激血管或筋膜周圍的神經所引發,患者頭部兩側常有像被繃帶緊緊綑綁的疼痛感。 另一種常見的「偏頭痛」,約占所有頭痛類型的5~6%左右,發作前一天左右會出現焦慮、疲倦、食慾改變等症狀,通常發生在頭部單側,發作時患處會有脈搏跳動感,且常常伴隨著惡心、欲吐、畏光、怕噪音等症狀。 「叢集性頭痛」則較不常出現,僅占所有頭痛類型約1%,但其症狀較為劇烈,會從眼眶或太陽穴的位置發作,接著再轉移到頭部一側,無法靠休息來緩解,常會伴隨臉色蒼白、臉部盜汗、鼻塞或眼睛流淚等症狀。 翁瑞陽表示,根據林小姐描述頸部與後腦一直有持續的緊繃感,尤其長時間使用電腦時容易發作,從症狀看來當屬張力性的頭痛。她最近1週1次嚴重夜間發作,在經期後第2天發生,從右側的眼眶開始並出現流淚鼻塞等症狀,疼痛劇烈無法入睡,此屬叢集性頭痛。經施以針灸,首次治療後後頸部的緊繃已舒緩大半,叢集性頭痛治療後也未再復發。 他建議林小姐,避免看電腦頸部長時間處於前傾的姿勢並作長期追蹤,以得到最好的療效。

Read More

喝酒不會暖身 當心失溫喪命

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說,喝酒暖身是錯誤觀念。(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醫師提醒,喝酒不會讓身體變暖,反而在寒冬中喝酒容易成為致命關鍵;尤其對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患者2大族群是最大隱形殺手。 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一般人普遍認為喝酒可以暖身,其實是錯誤觀念。高濃度的酒精下肚,水分與濃度的差異容易刺激黏膜,產生細胞局部發炎反應,出現熱、辣感覺;即便酒精濃度較低,長時間刺激也會慢慢產生同樣感覺。 酒精會讓心跳變快、血壓升高、微血管擴張,把身體的熱往周圍血管帶出來,身體會有短暫的發熱感覺。真正讓身體變暖的其實是桌上的菜肴,每吃下去一道食物身體就會有各種熱量產生,甚至是各種身體所需營養成分,非來自喝酒本身。 林技政強調,一旦喝了酒身體會變熱,有些人會把衣服脫掉,這時候身體的熱能會很快散失,如果在戶外會出現肌肉抖動的情況,藉此熱身體變暖;如果沒有做好保暖,就容易出現發冷、失溫狀況。患有心血管疾病或慢性疾病的人,受酒精刺激下,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很容易誘發心悸、心律不整等危險情況發生。

Read More

北北桃宜醫院 即起禁探病

部桃群聚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7日宣布,北北桃地區的醫院即日起至2月9日禁止探病。 (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因應桃園醫院群聚感染疫情升溫,指揮中心27日宣布,北北桃地區的醫院即日起至2月9日禁止探病,僅3種特殊狀況例外,住院病人的陪病者仍限1人。 指揮官陳時中27日於疫情記者會中指出,由於發生新冠肺炎院內感染事件,將調整醫療院所門禁與人員管制措施。即日起至2月9日,台北、新北及桃園市所轄醫院全面停止開放探病,住院病人的陪病者仍為1人。 有3種例外狀況,包括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基於法規需要家屬簽署同意書或文件;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的需要;其他因病患病情惡化或醫療處置需要,或長時間住院病患等情形,經評估有必要探病且經醫療機構同意者。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林姿妙宣布自即日起調整縣內醫療院所門禁與人員管制措施,除例外情形,停止開放探病,住院病人之陪病者仍以1名為限,此措施將暫行至2月9日。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因應本土新冠肺炎升溫與春節返鄉人潮,台東縣啟動社區採檢醫院感染措施查核,東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謬偉傑等人27日前往縣內6間社區採檢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工作,並進行輔導,要求落實相關管控措施,以保護醫護人員健康。縣長饒慶鈴感謝第一線醫護及防疫相關人員守護民眾健康。

Read More

公費流感疫苗1/30開放全民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說,全台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00多萬劑,由於仍剩40多萬劑,1月30日起將開放全台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的民眾施打。 (資料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打疫苗,平安過好年,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6日宣布,自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開放全民接種至疫苗用罄,惟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截至今年1月25日,公費流感疫苗總接種數約600.2萬劑,仍剩40多萬劑,為使疫苗發揮最大效益,自今年1月30日起,公費流感疫苗擴大提供全國6個月以上尚未接種之民眾接種,至疫苗用罄為止,呼籲尚未接種的計畫對象,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等重點族群儘快接種,以保障自身及周遭人員的健康。 陳時中指出,因應109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初期,因COVID-19疫情民眾接種踴躍,共增購41萬劑疫苗,其中35萬劑為限18歲(含)以上使用之自美國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該增購疫苗均已配送至地方政府衛生局轉發轄區合約院所及衛生所,提供民眾接種。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此次追加的疫苗多是來自美國專案進口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屬於非活性疫苗,但採用基因重組技術製造,可以避免雞蛋培養製作的疫苗,可能因出現突變,而對人的免疫刺激效果就會發生偏差,綜合效率會有點降低等類似問題,也較不用擔心雞蛋供應不夠的問題。 由於Flublok四價流感疫苗也可能在接種部位出現紅腫、疼痛等狀況,但3天內多會恢復,可以與肺炎鏈球菌等其他疫苗一起接種,已經打過本季流感疫苗者,不用再次接種。不過,李秉穎指出,由於是很新的疫苗,尚無18歲以下的臨床試驗資料,因此限18歲(含)以上使用。且考量少數人會有發燒、肌肉酸痛等全身性反應,不易與其他感染分辨,所以建議自主健康管理者,於自主健康管理期滿後,再接種流感疫苗。

Read More

車禍骨折脂肪腦栓塞 乖孫轉性變暴躁

少年因車禍骨折導致性格大變,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昨日說明,這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所至,經醫治已恢復昔日禮貌與乖巧。(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金龍、陳榮昌∕台中報導 一名少年因車禍導致大、小腿開放性骨折,然而住院治療期間卻性格大變,出現嗜睡、愛理不理,甚至頂撞家人、對看護嗆聲,少年的祖母相當不解,平日還算禮貌的孫子怎麼變成屁孩還勸不聽,幸經醫師在第一時間確診為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會診神經內科醫師共同治療後,病患情況日益進步並返家休養,回診追蹤時已恢復昔日的禮貌與乖巧。 回診追蹤時少年很有禮貌的向醫師道謝,完全看不出來1個月前他曾是醫療團隊心目中的頭痛人物。因為車禍導致大腿、小腿骨折的他,在醫院治療時性格丕變,白天睡覺、晚上吵鬧,對於家人、醫護及看護的善意叮囑都不屑頂撞。 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表示,少年因發生車禍意外,面對治療時乍看之下以為是愛理不理、傲慢的態度,然而仔細觀察發現他反應遲緩、意識怪異,而且車禍當下經電腦斷層掃瞄確認大腦未有損傷,也排除了酒駕與藥物濫用,因此高度懷疑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而導致病人出現失序行為和情緒不穩,安排核磁共振確診。 嚴可倫指出,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是人體的長形骨,骨頭中央有著脂肪豐富的骨髓,當病患骨折時,這些脂肪粒從斷骨處釋放散出,隨著血液回流後先經過肺臟,因此脂肪栓塞常常發生在肺部,病人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降低等症狀,但少年完全沒有肺部症狀,脂肪意外卡在腦部。 神經內科醫師黃炳鐘說,推測病患可能年輕,骨髓中的脂肪粒微小,通過肺部後再隨血液至腦部而沉積在左邊額葉及右邊顳葉,這兩處都與情緒處理相關連,因而少年出現情緒症狀。 嚴可倫說,少年相當幸運,在密切觀察給與支持治療後,沉積的脂肪粒逐漸由身體吸收,情緒恢復穩定,回到原本彬彬有禮的孩子,沒有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少年也和家人約定好康復之後會認真學習一技之長,不讓家人擔心了。 嚴可倫提醒,骨折併發的脂肪栓塞好發在年輕人身上,因為年輕人骨頭內油脂含量豐沛,而全身骨骼中,又以大腿骨、小腿骨等長骨油脂含量最豐富,骨折後最可能發生脂肪栓塞。所幸少年的家人發現得早,讓少年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

Read More

新北抽驗年節食材 8件不合格

新北市府衛生局近日抽驗春節應景食品昨日公布竹笙.番茄等8件抽驗不合格食材。(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農曆春節將至,新北市府衛生局近日抽驗216件應景食材,結果有5件農藥、2件重金屬及1件二氧化硫殘留共8件不合格;衛生局均已命其下架回收,並分別移請供貨所轄衛生局追辦。 衛生局表示,為讓民眾可以自行快速檢測二氧化硫、皂黃及過氧化氫,即日起於各衛生所贈送簡易試劑,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新北市府衛生局26日上午召開近日春節應景食品抽驗記者會,副局長許朝程表示,此次抽驗包括生鮮蔬果、禽畜水產及其加工品、澱粉類製品、醃漬蔬菜、堅果糖果、糖漬鹽漬果實及元宵湯圓等市售食品216件,有8件不合格;其中有2件生鮮蔬果農藥殘留超標,分別為「黃秋葵」檢出派滅淨0.02 ppm、得克利0.02 ppm(標準:均為0.01 ppm以下)及「番茄」檢出賓克隆1.53 ppm(0.01 ppm以下);2件「花椒粒」分別檢出亞滅培0.09 ppm及0.13 ppm(0.05 ppm以下)。 另有一件「有機苦瓜」檢出農藥氟尼胺0.03 ppm,雖未超標,惟標榜「有機」,已移請所轄農政單位處辦。有2件「竹笙」檢出重金屬鎘4.0 ppm及6.0 ppm(2 ppm以下);1件醃漬蔬菜「酸菜心」二氧化硫檢出0.724 g/kg(0.03 g/kg以下)。 許朝程指出,抽檢不合格食材均已命其下架回,並分別移請供貨所轄衛生局追辦;檢出農藥殘留超標食品可依食安法規定處6萬至2億元罰鍰,添加物不符規定依同法規定可處3萬至3百萬元罰鍰,若重金屬超過限量標準,經命限期改正複抽仍不合格依同法規定可處3萬到3百萬元罰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