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累…原來是血紅素過量

黃明立醫師主任說明紅血球增多症不檢查可能會引中風。(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一名45歲的陳女士,常覺得疲倦、頭痛、體力衰退,就算吃補品也沒有改善,在家人建議下就醫檢查。抽血報告顯示她的血紅素高達19.5g/dl(正常值為13),紅血球的數量遠超過正常值,再經骨髓檢查後,確診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在醫師建議下,陳女士接受新型長效型干擾素治療,幫助她維持正常血液狀況,也改善過去不適的症狀。 大千綜合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明立表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主要是紅血球過量,但部分病人會合併有血小板與白血球異常增多的情形。由於血液循環流動速度非常快,因此當血球異常增加時,就容易造成阻塞,導致輸送到組織、器官的氧氣不足,若不接受治療,可能導致中風或出血,少部分病人還會惡化成急性白血病。 然而,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初期症狀很輕微或是沒有症狀,6成以上的病人都是在出現症狀後(疲倦、頭痛、頭暈、皮膚搔癢等)就醫,甚至發生血栓疾病時才發現異常而確診。因此,若能定期接受健康檢查,經由抽血檢查確認血球狀況,有異常時再透過骨髓檢查與基因檢測,就能及早發現與治療。 真性紅血球增多症傳統的治療方式是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與定期放血來控制血球數,或是以細胞減量藥物來降低血球數,但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也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黃明立主任表示,現行有新型長效干擾素,透過2週1次的皮下注射,針對基因突變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作用,可降低異常的幹細胞量,從疾病根源治療,有效控制疾病。 黃明立主任提醒,抽血檢查是能早期發現血球異常的方式,鼓勵民眾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才能提早預防疾病的惡化。

Read More

醫:未來10多天 恐再爆本土個案

桃園醫院感染事件相關個案已增至9起,中山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往後10幾天內,可能陸續還有本土個案出現,「不用太意外或恐懼」。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衛生福利部立桃園醫院發生院內感染事件,相關個案已經增至9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感控本來就是要一再檢討修正,「是一場沒有止境的追逐競賽」,往後10幾天內,可能陸續還有本土個案出現,「不用太意外或恐懼」,而台灣在過去一年中能成為世界淨土,就是不斷地調整防疫方法,關關難過關關過,繼續堅持下去,這項世界奇蹟仍然會持續。 謝宗學在臉書「Dr.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表示,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台灣能成為世界淨土的原因是不斷隨著疫情變化、聽取各方面建言、再經過專家學者充分討論,擬定適合的處理方法,是動態的調整,絕非一成不變的決策。 謝宗學認為,往後10幾天內,可能陸續還有本土個案出現,不用太意外或恐懼,只要感染源明確,都還屬於可控的範圍。經過這次院內感染事件,疫情指揮中心也開始重新修訂防疫策略和感控流程,從「系統」層面降低院內感染再次發生的機率,不針對個人,這才是真正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 謝宗學指出,世界各國有收治新冠肺炎病患的醫院,絕大多數都發生過大小不一的院內感染事件,以病毒傳染力方式之多元,真的很難完全避免,這是必然會面對的挑戰,我們亦不可能逃避,遇到了只能積極處理和改正,不斷精進感控流程。批評、指責很容易,做實事很難,批評者絕不是先知,說穿了只是不負責的嘴炮。 謝宗學說,請大家睜大眼睛觀察,分辨誰才是真正做實事的一方,只要存在做實事的人,加上大家配合,防疫只會出現破口,不會導致全面崩潰。關關難過關關過,這是台灣過去一年來的寫照,也是未來的風景,屬於我們的奇蹟將持續發生。 中國醫大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桃醫要做好感染防治不離3件事,院內制度上的分艙分流、醫護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衛生福利部部立桃園醫院發生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累計已有9人確診,社會大眾憂心疫情是否有擴大可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目前看起來感染仍局限在醫院內,外界應不必恐慌,而桃醫要做好感染防治仍不離3件事,那就是院內制度上的分艙分流、醫護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 黃高彬說,不僅是桃醫,各家醫院要做好感染防治都應做到分艙分流、醫護人員和相關人員的防護警覺,以及必須要有第3方的稽核。其中分艙分流是基本制度,必須先行確定,接著是醫護和相關人員做好個人的防護,並提高警覺,例如最基本的口罩必須戴的嚴密,以及徹底洗手和勿摸眼鼻等。 黃高彬表示,桃醫屬區域醫院且為專責醫院,近2成的境外移入個案都送到這裡。人力上本就較為不足,加上住院醫師需要受各種訓練,不像主治醫師只待在某一科,因此會在不同專科間跑來跑去。案838的醫師和案852的護理師為何近距離接觸1個多小時,且是否有把口罩戴好,是重要關鍵點。

Read More

深腦部刺激術 肌張不全男可行走

高雄長庚醫院帕金森氏病中心昨天邀請兩位病人(前左1和左4)現身說明動作障礙深腦部刺激術手術治療後的成效。(記者吳門鍵攝) 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高雄長庚醫院10年前成立南台灣首個「帕金森氏病中心」,迄今完成82例「動作障礙深腦部刺激術手術」,病人都有相當滿意的治療效果,院方19日召開記者會向外界分享這項成果,病人感謝院方治療與照顧,說到激動處不禁潸然淚下。 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外科副院長陳武福上午偕主治醫師石富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兼帕金森氏病中心主任張永義、主治醫師陳盈發等人舉行記者會,會中也邀請2名病人分享治療成果。 張永義表示,帕金森氏病中心是結合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神經放射科、精神科、復健科、核醫科、社會服務課等團隊配合,對於動作障礙疾病的診治、深腦部刺激術手術前評估,手術進行及術後的調控,都有一整套完整照顧。 張永義指出,該中心迄今已完成82例「動作障礙深腦部刺激術手術」,病人都有相當滿意的治療效果,近年來更將深腦部刺激術應用在難治型肌張力不全症,也有不錯成效。 陳武福副院長說,運動障礙的疾病就像枷鎖,框著病人無法正常的活動,甚至無法自行料理生活,深腦部刺激手術可以翻轉病人的人生,恢復正常的生活,更可以協助患者返回職場。 20歲的王先生,13歲起就出現肌張不全症狀,病情逐漸惡化到軀幹背部及脖子嚴重向後彎曲,連行走都有困難,藥物也無法改善,迫使高二時休學。 王先生2年前進行腦部刺激術,接受晶片植入治療,術後嚴重肌張力不全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如今已可以自如行走,生活也能自理,回到學校完成學業,目前已進入職場工作。 40歲的陳姓男子是在32歲時出現動作遲緩僵硬症狀,後續進展到走路驅幹會往後仰,被診斷為肌張力不全及巴金森症候群綜合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並引來路人異樣眼光。 陳姓男子2年前接受深腦部刺激手術治療,經由電刺激的調整後,現在已重回職場,走路不再需要輔具協助,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Read More

未定時拿藥 躁鬱症復發

衛生局關懷訪視員到宅探訪身心困擾民眾。(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有躁鬱症病史的陳姓男子最近工作壓力大,加上受天冷及疫情影響,沒有定時回醫院拿藥,竟復發出現焦慮不安、易怒、晚上難以入眠且早醒等症狀,經衛生局關懷訪視員發現,陪伴陳男回診,配合醫囑按時服藥,才改善症狀,穩定下來。 衛生局指出,陳男(48歲)從事物流業,須輪夜班,平時與妻子及兒女同住,因躁鬱症平時有規則服藥,每個月返診一次,病情維持穩定。陳男自述近來受COVID-19疫情及接連好幾波的寒流來襲,加上去年底物流運輸量暴增等等因素影響,覺得工作太忙太累、天氣太冷,未返診拿藥,最近2週開始出現焦慮不安,且動不動就生氣。 衛生局說,最近寒流一波波的來,人的情緒易隨著氣候及外界環境而波動,有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情緒障礙者,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易受影響,可找信任的親友訴說心情、多出外走走、多曬曬太陽,保持生活作息的規律,周遭的朋友也能相互關懷,及早發現,儘早接受專業治療。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病,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透過家人的支持及適當的藥物治療,定時返診追蹤治療,就能穩定病情,恢復正常生活。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小兒轉骨無固定方 調養體質卡實在

四神湯。 早期台灣農業社會的影響下,父母多會期待家中男孩能長得又高又壯,且有力氣務農勞動,擔起經濟重擔;女孩則是能夠照顧家庭,養兒育女;而現今父母為了讓孩子能高人一等,體型不落人後。雖然時空背景不同、目的也不同,但轉骨方的應用卻是大同小異。 每個月在門診時,總能聽到許多父母帶著小朋友來看診時,關心的問:「醫師啊,我家小朋友怎麼都比同學還小一號,也沒看他吃得比別人少,怎麼就都這樣小小一隻,他這樣以後能長到幾公分啊?」其實身高和遺傳往往有緊密的關係,這邊提供一個簡單的計算方法可以簡單算出孩子以後可能身高: 一,男生=[(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 ÷ 2。二,女生=[(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2] ÷ 2 四君子湯。 那麼,究竟要何時開始服用轉骨方?一般建議,在出現第二性徵之前便可開始服用,效果最佳。但要注意的是過早服用則容易造成早熟的狀況,揠苗助長也非好事。然而孩子第二性徵何時發育因人而異,也難以預料,以發育的統計平均值,女生約在9-10歲,男生約在10-12歲。 民間有許多「轉骨方」,但卻未必人人適用,必須依個人體質和性別調整。大原則是健脾胃、補肝腎,男孩子屬陽則再酌加補陰藥材;女孩子屬陰且有月事的循環,就需用補血、補陽藥材。轉骨方只是輔助,充足的運動和睡眠也不可少。適時且充足的睡眠有助於生長激素分泌,最恰當的就寢時間應在11點前。另一個可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是運動,尤其是可跳躍的運動,都可以刺激骨頭生長發育,足底的湧泉穴亦可藉由運動時的跳躍達到刺激活化經絡的效果。 總體而言,還是經由中醫師診斷,針對個人體質調配轉骨方及衛教,並定期回診,才是正道。 (作者∕郭世芳中醫診所徐偉展醫師)

Read More

傷口遲未癒 靜脈曲張造成

張耀中表示,下肢或是足部傷口,只要超過2-3個禮拜沒有好,就有可能是「動脈阻塞」或是「靜脈曲張」造成。(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一名32歲陳姓女子,左小腿有一個傷口遲遲沒有好,不管怎麼換藥、治療,腳上的傷就是不見好轉,陪伴她長達21個月。醫師研判是靜脈曲張造成,苦勸患者開刀治療,女子沒勇氣動刀,去年底勇敢走進手術室,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治療靜脈曲張問題,腳上的傷慢慢恢復。 豐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耀中表示,下肢或是足部傷口,只要超過2-3個禮拜沒有好,就有可能是「動脈阻塞」或是「靜脈曲張」造成。動脈潰瘍多半發生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身上。 這名女子沒有糖尿病問題,體重達106公斤、又因工作長時間久站,出現「靜脈曲張合併靜脈潰瘍」,只要將靜脈高壓處治療好,傷口潰瘍處就會慢慢恢復。 張耀中說,靜脈曲張容易好發在有家族遺傳史、多胎生的婦女、或是工作久站、肥胖等民眾身上,一旦下肢傷口或是足部傷口超過三個禮拜治療都沒好的人,要找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檢查,才能及時治療。

Read More

光田沙鹿院區醫護挽袖捐血

光田綜合醫院舉辦「醫護相挺 好血有你」捐血活動,一早就湧入捐血人潮。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近日氣溫寒冷,加上疫情影響,捐血人數銳減,全國血庫庫存拉警報。國內最大醫療團體台灣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協會,串連全台15家盟院,陸續於各縣市舉辦捐血活動,台中光田綜合醫院「熱血搶頭香」18日在沙鹿院區舉辦,成為首發第一站。 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帶頭捐血。 (記者陳金龍攝) 捐血活動由光田綜合醫院總院長王乃弘、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與副院長黃崇濱、張家築、嚴寶勝、禚靖、鍾元強、吳瑞堂等人,手拿「我捐血我驕傲」、「請叫我拯救血庫英雄」、「我是光田人 我愛捐血」等趣味手舉牌合影,為活動揭開序幕,並號召醫護、員工挽袖捐血,民眾也紛紛響應。 為助緩解血荒,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院長陳子勇捲起袖子帶頭捐血,副院長鍾元強、醫護與行政人員也陸續加入捐血行列。陳子勇院長表示最近因氣溫驟降,醫療用血需求增,藉由與環台醫療策略聯盟聯合舉辦「醫護相挺 好血有你 環台二十熱血無限」活動,號召院內醫護人員、員工站出來,一同為血庫貢獻心力。

Read More

王浩一:聰明慢老 提前部署

作家王浩一分享如何聰明慢老,更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受到少子化影響,台灣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對於如何面對新時代、「新老人」議題,有深刻觀察見解的作家王浩一,應邀在社教館主講「從初老心理到聰明慢老」,與觀眾分享如何聰明慢老,因為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中年後的橘色世代,才是最圓潤大熟的年紀。 王浩一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歷史。對於文字的輸出,像是一位數學家的橫向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他自謙是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他認為老了,反而更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只要備好人生新行李,老了也行,哪怕後來只是海角一畝菜園,也要孤芳自賞,雅興更高。 王浩一說,人生的下半場慢慢初老,對於即將邁入深秋的初老族,他提出四個「怎麼讓自己過得幸福」的看法:包括生活不是規劃的,它是有機的;生活裡偶爾回顧,可以更勇敢。初老的人,先靜下心往前看,端看著自己「現在走的這條路」,最後通往遺憾?還是滿足?如是有遺憾的疑慮,修正它,如果是滿足,那請更篤定地邁著步伐;生活的美好體驗,隨時開始。 王浩一強調「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這是初老的人,最需要的鼓舞。 另外,終老是一個嚴肅的問題,也要「提前部署」,要替未來20年準備,預約優雅的老後。退休前,如何準備人生新行李,這才是重點!開始簡化生活,學會真正閒適的心情。人生永遠沒有最晚的開始,在終點之前,去找到為自己做的事,老了,更能活出不自我設限的人生。

Read More

彩罩抽驗 3件含鉛1溶出甲醛

消基會公布抽查彩色口罩結果,有3件檢出含鉛。   (消基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戴口罩是最佳防疫利器,針對彩色口罩疑似含致癌物質,食藥署、標檢局18日發布抽驗結果均合格,惟消基會卻發布,檢測市售彩色口罩,發現有3件含鉛,另PM2.5過濾效率有6件保護力低於80%,還有1件透過甲醛測試溶出,建議民眾選擇親膚層應以無色較安全。 針對民眾關切有色口罩恐含致癌染劑,食藥署及經濟部標檢局針對市售30件 (29家廠商)之有色醫用口罩及82件(71家廠商)之有色非醫用一般口罩進行檢驗「禁用之偶氮色料」及「游離甲醛」2項目,結果全數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為維護消費者安全,食藥署、標檢局表示,將持續辦理口罩標示、流向及品質管理,必要時進行市場購(取)樣檢測,若有檢出「禁用之偶氮色料」或「游離甲醛」等有害物質不符合國家標準時,將依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處理,最高可處以150萬元罰鍰,以確保消費者健康及權益。 消基會則發布檢驗結果表示,有3件含鉛,另PM2.5過濾效率有6件保護力低於80%,還有1件透過甲醛測試溶出。 消基會表示,檢出含鉛的口罩包括:南六醫用口罩全黑款、丰荷一般醫用口罩兒童紅線聖誕紅款、菲律賓製的美德醫用口罩嘿嘿黑款。因目前政府對於口罩的重金屬缺乏規範,無法證明檢出是不合規定,希望政府儘快訂出規範。 至於色料部分,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可將口罩浸泡在水中,觀察是否有色料溶出,或也可使用酒精浸泡觀察,若有溶出色料就有可能不安全,建議民眾先不要使用。 至於PM2.5過濾效率部分的檢測結果,消基會表示,有6件樣品保護力低於80%,等於約3成效果不佳,但強調戴口罩仍可阻擋新冠肺炎病毒,只是對自然環境污染產生的PM2.5懸浮微粒的防護力較低。 針對口罩售價落差大,消基會呼籲政府應在價格上加強規範,也建議消費者選購時,在口罩親膚層應以無色較安全。

Read More

防心肌梗塞 高榮:心痛喘、盜冷汗…立即就醫

高雄榮總等呼籲重視心肌梗塞的分秒搶救時機。(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明天「一一九」是台灣心肌梗塞日,面對四十八年來最冷寒的冬天,高雄榮民總醫院,今天與高雄市衛生局、消防局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共同召開記者會,再次提醒民眾,寒冬之際,謹記保心秘訣「心痛喘、盜冷汗、卡緊叫一一九救護車」。 高雄榮總院長林曜祥院長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一個分秒必爭的疾病,高榮推動台灣心肌梗塞照護超過十五年,榮總團隊用心搶救世界的心跳聲,持續為推廣世界心肌梗塞照護而努力。 林曜祥說,新冠疫情中,如何搶救心肌梗塞非常重要,救護員與高榮團隊,利用救護車線上用藥「守心藥盒」,攜手搶救,以及利用救護車心電圖,已先後搶救超過三百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但台灣的心肌梗塞人數沒有減少,尤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發現民眾明顯延誤就醫。 高雄榮總等呼籲重視心肌梗塞的分秒搶救時機。(記者許正雄攝)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志中表示,今年寒流發威,與二00四年及二0一六年並列跨年最低溫紀錄,歷史上排名第五,台灣各地到院前心跳停止、腦中風及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數激增;心肌梗塞一旦發生,可能因心律不整,進一步產生「到院前心跳停止」,這是冬天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高雄市心肌梗塞病人,有百分之廿心肌梗塞病人,會利用一一九救護車到醫院搶救,救護車有四大救命關鍵,救護車可以說是醫院的延伸,上了救護車就彷彿一腳踏進醫院,胸痛民眾、冒冷汗、合併喘氣症狀要急電一一九。 高雄市消防局專委劉一娟表示,高雄市為全台第一個於救護車設置十二導程心電圖的城市,經過九年的推動,共成功傳輸五千三百心電圖人次,成功搶救三百一十六心肌梗塞人次,並推展到全台灣十九縣市設置救護車心電圖系統,可上線搶救心肌梗塞病人。 高榮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醫師指出,在四十所台灣急重症醫院中,只有九家有佩戴個人防護設備,對疑似新冠病人進行心導管治療,因此高雄榮總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合作,提供應變策略,提供病人最佳治療及同時保護醫護人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