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女右腿痠痛 竟已肉癌末期

醫師黃盈慈說,身上若有逐漸變大不明腫塊,應就診評估,早期診斷治療。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52歲婦人右腿痠痛就診,意外查出竟是「肉癌」末期,合併轉移到肺部;經手術、放射治療加化學治療三管齊下,把右腿腫瘤與肺部轉移部分切除,術後針對原發部位作放射治療,加強局部控制。 成大醫院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醫師黃盈慈指出,肉癌是惡性腫瘤中較少見的癌別,大約僅占所有癌症的1%,治療卻非常複雜,包括手術切除、抗癌藥物及放射治療,需要多專科診療團隊共同會診,提供專屬治療計畫,並減少與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及後遺症。 肉癌分成「惡性骨腫瘤」與「軟組織肉癌」。惡性骨腫瘤常見於兒童與青少年,主要長在骨頭部位,尤其是上下肢的長骨或骨盆;軟組織肉癌一半以上發生在成年人,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常見的是肢體、軀幹、頭頸及後腹腔。 黃盈慈表示,肉癌種類非常多,大多數致病機轉不明,少數和遺傳、環境(輻射暴露)等因素有關,常見轉移部位為肝臟、肺臟,成醫去年至今有48例肉癌病例。 該婦人案例去年7月間由成醫骨肉癌專科團隊醫師評估,跨部門整合醫療資源,並協調治療先後次序,先進行4次的前導性化學治療後,經影像評估右腿與肺部腫瘤縮小,再由骨科與胸腔外科先後進行右腿腫瘤與肺部轉移手術切除。目前患者術後調養中,後續預計就右腿原發部位進行放射治療加強局部控制,並完成化學治療療程,期能讓原來第4期達到幾乎腫瘤消除的狀態。 黃盈慈提醒,若發現身上逐漸變大的不明腫塊,應尋求醫療評估,早期診斷治療。由於是少見的癌別,過去肉癌抗癌藥物的選擇很少,健保也沒有給付;隨著醫療進步,陸續有新的治療藥物,有些健保已有給付。

Read More

反覆流鼻血 5公分水蛭藏鼻腔

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發現患者鼻咽部寄生一條長約5公分的水蛭。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61歲曾姓原住民近來經常出現流鼻血症狀,透過鼻腔內視鏡檢查,發現鼻子後面的鼻咽部寄生一條長約5公分的水蛭,林恆甫醫師透過內視鏡以長柄鼻咽器械順利將水蛭從男子鼻裡取出,終結他長達數月的流鼻血不適症狀。 台中市長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林恆甫表示,生活在水中的水蛭幼體,會利用對溫度與光線變化的敏感,迅速發現與水源接觸的動物,並寄生在身上。 長約5公分的水蛭。 (記者黃俊昇翻攝) 患者在山上工作,經常飲用山泉水,可能因此誤食水蛭幼體,寄生在鼻咽部吸血且愈長愈大。當醫師將水蛭從他的鼻孔裡揪出來,連患者本人都覺得難以置信,自己也不知道牠是何時進入鼻子裡的。 林恆甫表示,水蛭除了寄生在鼻腔中,也曾被發現寄生在口腔、呼吸道、眼球周圍、肛門、陰道及尿道等由黏膜覆蓋的部位。寄生的水蛭會愈長愈大,進而造成呼吸不順暢、有異物感、經常流鼻血、鼻子有搔癢感覺等症狀;患者一旦長時間被吸血,容易造成貧血與過敏反應。如果水蛭吸附在鼻腔黏膜上不斷吸血長大,容易腐蝕鼻腔黏膜,出現大面積糜爛,造成經常鼻出血。

Read More

日追加7府縣納緊急事態地區

日本商社伊藤忠公司9~11日在公司外牆投影以21國語言寫下新年新希望,包括以中文繁體字寫「願我們的2021雨過天晴」。  (中央社) 中央社∕東京13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首相菅義偉今天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追加大阪府、京都府、兵庫縣,以及愛知縣、岐阜縣、福岡縣、櫪木縣等7府縣為緊急事態宣言對象地區。 菅義偉今天在防疫對策本部會議上宣布此事,追加的7府縣實施緊急事態宣言期間,為14日~2月7日止。 日本疫情嚴峻,菅義偉7日對首都圈1都3縣(東京都、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發布「緊急事態宣言」,8日零時起生效,為期1個月到2月7日。 具體防疫措施包括餐廳提早到晚間8時打烊、上班出勤人數減少7成、晚間8時後民眾盡量避免外出、體育賽事或演唱會觀眾人數設限等。

Read More

認知功能障礙 中藥針灸改善

中醫師鍾奕璇說,中藥及針灸治療失智症,可減緩患者頭痛並提升認知能力。(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65歲林先生昔日從事服務業,原本個性開朗、做事有條不紊。大約1年前開始,家人發現他反應變得遲鈍,木訥寡言且食不下嚥,自覺短期記憶力與注意力大不如前,且因常頭痛而感到困擾,到中醫求診。經中藥與針灸治療,頭痛頻率大幅降低,食慾有明顯改善,與家人互動也明顯提升。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鍾奕璇指出,林先生來就診前,曾看過神經內科,經診斷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接受西醫治療1個多月,但病情無較明顯改善,因而尋求中醫輔助治療。 她說,記憶力減退是失智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以中醫論,此與心、髓海相關,而肝、脾、腎等為相關的臟腑。「腎主骨,骨生髓」,且「腦為髓之海」,若腎精不足可能導致腦部髓海空虛,治療原則為補腎益髓、益氣生精。而「脾主運化水液」,若脾虛失運,則痰濕鬱滯,可能上蒙心竅,產生神智的變化,治療原則為健脾化濁、豁痰開竅。另外,精神狀況與肝氣疏泄相關,失智症患者的個性改變及情緒問題皆與肝有相當密切關係,中醫治療則以清心平肝、安神定志為主。 鍾奕璇以中醫四診辨證,經過兩個月的中藥搭配針灸療程後,病人頭痛頻率大幅降低,食慾有明顯的改善,更自覺記憶力與專注力提升;家人亦表示林先生對於事物較有反應、較願意分享自己的看法,不再沉默寡言。 她提醒,預防失智症要把握「3動2高」的原則,3動即「大腦要動、休閒活動、有氧運動」,2高為「高度學習、多吃高抗氧化」食物,像「地中海型飲食」著重在全穀物、豆類、堅果和蔬果的攝取。同時遠離菸、酒、3高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Read More

首例!美大猩猩染疫

 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內至少有2隻大猩猩確診COVID-19,為第一起巨猿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路透,新聞刊B2)

Read More

聖地牙哥動物園2猩猩染新冠

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內至少有2隻大猩猩確診COVID-19,為第一起巨猿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路透) 中央社∕洛杉磯11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加州官員今天表示,聖地牙哥動物園內至少有兩隻大猩猩確診COVID-19。這是第一起巨猿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法新社報導,加州州長紐松表示,兩隻大猩猩上週開始咳嗽,經篩檢證實染疫,另有第3隻大猩猩也已出現症狀。 園方懷疑大猩猩可能是被一名無症狀員工傳染,不過尚未證實。  這間全球知名動物園的執行主任皮特森說:「除了一些鼻塞和咳嗽,大猩猩們目前狀況良好。」「大猩猩目前維持一起隔離,也有進食與飲水,我們對牠們能完全康復充滿希望。」 人類和大猩猩的DNA有98%相似之處,已有研究發現某些非人類的靈長類動物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鑒於全球已有194萬人病歿,目前還不清楚大猩猩是否會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嚴重反應,或者園內是否還有其他大猩猩也受到感染。 確診大猩猩所居住的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自去年12月初南加州疫情升溫後便對外關閉至今。

Read More

低溫療法 心梗男術後復元佳

心肌梗塞的羅先生由羅太太陪同,到大千醫院感謝醫師將他救回。(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41歲羅姓男子去年11月因急性心肌梗塞送醫,到院前心跳停止,經大千綜合醫院醫護團隊搶救,並進行低溫療法,最後清醒恢復意識,且活動自如像正常人。他的妻子十二日到醫院感謝醫療團隊施救,讓他的先生重獲新生。 苗栗縣秘書長陳斌山昨天偕同衛生局長張蕊仙出席大千醫院為羅先生舉辦的慶祝會。 陳斌山指出,大千醫院是苗栗第1家獲衛福部核定的重度急救責任醫院,近幾年來持續充實精密設備,招聘優秀醫師,讓鄉親不必跨縣市就有好的醫療品質。 從事空調保溫業的羅男去年11月間在家中突感不適昏倒,緊急送到大千醫院急救,經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歷經近一小時的心肺復甦術(CPR)及電擊,成功恢復心跳及血壓後,立即進行心導管治療,打通阻塞的血管,並接受48小時的低溫療法,住院2週後順利康復出院。 大千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江佳鴻指出,羅男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及膽固醇過高的病史,且有抽菸的習慣。3個多月前曾因反復上腹痛到診所就醫毫無改善,之後有天早上覺得胸悶痛、冒冷汗,且突然暈倒,幸好家人第一時間緊急CPR,並送醫持續搶救,才能成功讓羅先生恢復生命跡象。

Read More

疑打水痘疫苗 娃罹帶狀疱疹

醫師王莉惠說,2歲幼童長皮蛇病例罕見,疑似施打水痘疫苗引起。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2歲女童罹患帶狀疱疹,此幼童病例相當罕見,醫師懷疑是施打水痘疫苗引起。病童口服抗病毒藥治療,恢復迅速,從發疹至治療痊癒前後花8天時間,比成人平均病程2~4週短。由於類似的發生機率極低,醫師仍建議施打疫苗,避免將來水痘及帶狀疱疹的發生。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兒科醫師王莉惠表示,水痘和帶狀疱疹是同一種病毒引起。第1次感染會造成水痘,痊癒後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等到人體免疫力下降,如年老、疲累、壓力、生病等因素,病毒會活化並沿著單側神經皮節產生疼痛紅疹,即所稱帶狀疱疹,一般俗稱「皮蛇」。過去傳聞,如果皮蛇在腰上長滿一圈,人就會死;事實上一般人很少會長這麼多,通常是在身體的單側,除非是免疫力非常差的人,像癌症或愛滋病患者死亡率會比較高。 王莉惠指出,皮蛇好發於中老年人,小孩少見、未滿2歲更是罕見,約10萬人中僅出現1個。案例2歲女童左大腿長紅疹到院就診,詢問得知女童未曾得過水痘,母親懷孕時也沒得到水痘或皮蛇;但女童1歲時曾在左大腿接種活性減毒水痘疫苗,疫苗的病毒可能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再活化而表現成皮蛇,但其發生率與症狀都低於自然感染。女童皮蛇到底是疫苗株或野生株感染?因未進一步送疾管署化驗,僅能從病史研判為疫苗株感染。 她說,水痘疫苗防水痘也同時防皮蛇。注射疫苗後若長皮蛇,有些也可能是自然感染的野生株所造成,做PCR檢驗可確定是疫苗株或野生株。疫苗株引起的皮蛇年紀較小,平均在施打後300多天長出。台灣兒童滿1歲可公費接種第1劑水痘疫苗(保護力約80%),滿4~6歲自費接種第2劑(兩劑保護力大於95%)。已得過水痘的人,可於滿50歲時自費施打帶狀疱疹疫苗來預防。

Read More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 動脈注射療效佳

醫師梁耕維說,動脈注射治療以極細導管置入手腕動脈注入藥物,去除指間關節新生血管,改善疼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4歲郭姓婦人因長期務農,手指活動負荷過重,3年前手腫脹、疼痛,手指逐漸變形;3個月前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確診罹退化性手指關節炎,接受動脈注射療法後,疼痛、腫脹消失,手指也變靈活。 中山附醫醫學影像部醫師梁耕維指出,近期研究發現,慢性關節炎的疼痛與異常新生微血管密切相關。這些異常微血管會帶來發炎細胞與細小神經生成,產生關節腫脹與慢性疼痛。建議患者,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後仍可能復發,應調整平時手指使用習慣,才能長保手指健康。例如避免手部重覆性精細、用力的動作,如抓握、扭轉、提重物等,搭配動作調整,讓前臂、肩膀等大關節做較費力的工作,或以協助器具減少手指小關節負擔。 梁耕維表示,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退化性關節炎也成為常見的生活困擾,尤其是長期從事重覆性手指用力的工作女性,如美髮業、老師或家庭主婦等隨著更年期到來,女性荷爾蒙減少,保護關節的因子降低,加上運動過度,膝蓋、髖關節、腰椎之外,手指關節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好發位置。 郭姓婦人表示,她擔心止痛藥吃多不好,只有痛得厲害才吃,結果手指變形,連平常洗頭髮、擰毛巾、開瓶蓋都無法順利完成,常痛到晚上睡不著。經接受動脈注射療法後,第1次7、8分痛降到1、2分,第2次療程後不會痛,至今沒有復發。她現在工作量減低、用輔具,也做手指頭伸展運動保養。 另1名59歲男子年輕時因工作需求需要頻繁搬運重物,10年前開始近端手指關節腫脹疼痛,透過消炎止痛藥緩解症狀。轉診至中山附醫確定病因後,醫師採用動脈注射療法,將藥物注入手部動脈,阻斷新生微血管,在接受2個療程的治療後,男子的手指疼痛與腫脹消失。

Read More

印度醫師哈許結訓 台灣經驗豐收

在台北醫院接受醫衛訓練的印度醫師哈許結訓即將返國。他表示,「台灣疫情控制的很好,回國後會分享台灣經驗」。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來台在衛福部台北醫院接受訓練的印度醫師哈許,為期1年的訓練結束即將返國。台北醫院院長鄭舜平及訓練團隊12日贈送防疫物資給哈許,哈許表示,台灣疫情控制得很好,回國後會分享台灣經驗。 來自印度北部齋浦爾的皮膚病理科醫師哈許,2019年透過國際皮膚病理委員會吳育弘醫師介紹,申請到由台北醫院執行的「台灣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TIHTC)」參與1年期醫師專業培訓課程計畫。 哈許表示,去年來台後就遇到COVID-19疫情,3月疫情較為嚴峻時,他曾想過要回印度避難;但幾週後印度疫情大爆發,同時間台灣因防疫得當,疫情受到良好的控制,讓他不禁感嘆幸好當時沒有衝動放棄這次的受訓。 在衛福部台北醫院接受醫衛訓練的印度醫師哈許結訓即將返回印度,台北醫院院長鄭舜平院長及訓練團隊贈送哈許防疫物資安心返家。 (記者吳瀛洲攝) 他說,這1年來他體會台灣先進的醫療技術與經驗,更重要的是優秀的防疫表現,讓他能過著不被病毒干擾的生活,並隨著疫情變化不斷調整防疫策略,成果全球有目共睹。 在TIHTC安排下,哈許體驗許多台式風情活動,很慶幸在台灣只要戴好口罩、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就能搭乘捷運到處走透透。1年來在許多景點打卡、大啖美食、分享培訓照片,儼然成了台灣代言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