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自走車 公嬤「無照駕駛」趣

輔大職能治療系學生認真教導長輩如何控制自走車。(萬里仁愛之家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寒冬送暖傳愛!輔仁大學職能治療二十三位學生,在副教授劉倩秀的帶領下,專程到新北市萬里仁愛之家關懷長輩,他們帶著自製的電子自走車,以獨創的趣味關卡,帶領阿公阿嬤體驗「開車」的樂趣和緊張,阿公阿嬤第一次用電子遙控器「無照駕駛」,撞得積木或空罐瓶東倒西歪,不時傳出尖叫聲和加油聲。 劉倩秀表示,職能治療學系包含娛樂治療、音樂治療、輔具評量設計、遊戲設計等,學生利用自己所學專長,設計出電子自走車,教導阿公阿嬤如何操控行走,並闖關遊戲,可以讓長輩學習認知功能、手眼協調、訓練反應能力,防止退化和失智。

Read More

擺脫急診人生 嬤主動脈瓣膜狹窄 微創植入術風險低

醫師鄭諭聰指出陳姓患者主動脈瓣膜置放位置。(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5歲陳姓阿嬤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房顫動患者,去年因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肺水腫多次掛急診住院,經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鄭諭聰評估,接受微創手術植入主動脈瓣膜,改善心臟衰竭,徹底解決心頭大患,不再喘到不行、往返醫院急診室,目前恢復良好。 鄭諭聰表示,患者平時有規則服藥治療,4年前在外院診斷為主動脈瓣膜狹窄,進而轉診至中榮治療。近4年來,反覆喘、悶,偶發心房顫動合併心室搏動過速,合併胸悶、冒冷汗,呼吸困難送急診,X光片顯示急性肺水腫,尤其去年上半年情況惡化,因反覆肺水腫頻繁進出急診。 鄭諭聰指出,心臟有4個瓣膜,主動脈瓣膜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間,為左心室通往主動脈的閘門。「主動脈瓣膜狹窄」指主動脈瓣膜構造異常,導致部分血液無法正常流通,長期會造成心臟衰竭、猝死。根據統計,如果患者從發生症狀後都未治療,約只有5年存活期。 中榮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文領指出,國內逾半的主動脈瓣膜狹窄為年長導致瓣膜鈣化,傳統手術必須鋸開胸骨,且手術時間長、復原時間長,老人風險高,也讓很多老人反覆承受悶、喘、疲累等心臟衰竭的不適症狀;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相對安全,併發率及死亡相對低,但術前需醫師評估。 鄭諭聰說,陳姓病患合併心房顫動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心房顫動會使心房無力收縮,加上主動脈瓣膜狹窄,增加左心房產生血栓的機率增加,更有發生腦中風與全身性血管栓塞風險。

Read More

幼兒心臟破洞 修補助成長

醫師裘品筠提醒,患有先天心臟疾病的小病友儘管沒有不適的症狀,還是得定期回診追蹤。(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剛上小學的翔翔(化名)患有先天心臟疾病心室中膈缺損,雖然沒有出現不適症狀,但身材較同齡學童瘦小,體重也長不起來。花蓮慈濟醫院兒童急重症科主任裘品筠長期追蹤,決定以心導管手術使用關閉器封起破損缺口,促進翔翔發育。 另1名就讀高中的阿哲(化名)同樣患有心室中膈缺損,雖然破損不大,不影響日常活動與運動;家長擔心併發症,同樣以心導管手術將心室中膈的小洞封起。裘品筠表示,心室中膈上的小洞雖然不影響阿哲的生活,但左心的血液持續流進右心,長期下來會造成肺動脈壓慢慢上升,導致心臟負擔增加,甚至引起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 心室中膈缺損是常見的先天心臟疾病,約每1千名新生兒就有1人。裘品筠指出,新生兒在胚胎時期心室生長不完整,在心室中膈上出現小洞,一部分病童在1歲前小洞隨著生長會自行閉合;但若未閉合加上缺損很大,使大量的血液分流,不僅容易造成肺動脈高血壓、呼吸急促、感染肺炎、生長遲緩,嚴重還會心臟衰竭。 心室中膈缺損主要分為4型。第1型為肺動脈正下方,大部分伴隨主動脈瓣膜的脫垂;第2型為膜周型,破損位於主動脈下方,是最常見的心室中膈缺損、約占7成;第3型為心內膜墊缺損;第4型為肌肉型缺損,若破損不大有機會自行癒合。 裘品筠說,一部分膜周型病童的心室中膈缺損周圍會自行生長結締組織,將破洞包起癒合;但若破損未自行癒合,經過醫師評估,可以使用心導管手術方式,將破損塞起,讓血液流向回歸正常。 2017年健保給付通過以心導管治療心室中隔缺損,目前給付膜周型與肌肉型。裘品筠表示,孩童體重達8公斤以上,在醫師檢查評估下,使用關閉器將破損封起,手術約1~2小時可完成,且相較於傳統開心手術,傷口小、復原快,也不用透過體外循環機,手術風險大大降低,也更加安全。 裘品筠也提醒,患有先天心臟疾病的小病友儘管沒有不適症狀,還是得定期回診追蹤;即使經手術後已復原,也需要定期追蹤恢復狀況。提醒家長應注意均衡飲食、勤洗手、按時用藥、減少哭泣;若有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時,需要限制孩子活動強度,避免心臟不適。

Read More

台中慈醫水里衛教推廣素食

余政展衛教正確保健常識。(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9日率團隊前往南投縣,以「醫學角度談蔬食─冬季保健」講題,為城中村民進行水里鄉首場社區衛教講座。 城中村長賴龍德說,這是水里歷年來首場醫療衛教講座,小小會場湧入逾50位長輩。當地村民均齡65歲以上,余政展全程以流利閩南語說明「寒流與疾病」,再講到「冬季腸胃保健」,提醒長輩吃的健康與營養。 余政展茹素30多年,呼應證嚴法師推廣素食理念,去年到彰化市、豐原區與潭子區等地演講推素。 「蔬食有三好—環境好、健康好、尊重生命好」,余政展表示,一餐蔬食減碳780公克,15餐減碳12公斤,相當1棵樹1年的吸碳量;畜牧業排放全球18%的溫室氣體,占用全球70%農地,且耗用全球30%淡水,改成蔬食能促進環境好。其次是健康好:蔬食降低1/2罹癌風險,減少糖尿病、高血壓、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最後是尊重生命好:全球榖物36%給牲畜食用,但目前全球卻有8.2億人處於挨餓,蔬食不用宰殺動物填肚子,反而餵飽更多人,生活更輕安自在。 余政展為一般外科消化系統專家。他指出,人體與外界環境交流最密切的部位是胃腸道,只需透過改善飲食可大幅度改善健康。研究顯示,65歲以上食用過多動物性食品,死亡率與癌症、糖尿病風險高達4倍。美國癌症協會建議,維持良好的體重、多運動、減少酒類攝取,應採取植物性飲食,也就是蔬食。

Read More

運動內衣罩不住 雙峰大走山

中醫師蔡惠君示範,雙手上舉外翻的美胸運動,胸大肌往內擠,另外兩手手指交叉,踮腳尖上舉外翻,每次維持20到30秒,可做3到4組。(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40歲王姓辣姊擁有D罩杯,熱愛運動,長年穿著沒有鋼圈束縛的運動型內衣,竟讓胸部提早下垂外擴,為搶救身材求助中醫。中醫師蔡惠君說,除了中醫調理,建議患者改穿合適的內衣,飲食不吃冰冷、不熬夜,加上2招雙手合十互推、上舉外翻的美胸運動,總算找回好身材。 蔡惠君表示,乳房大部分是柔軟的脂肪組織,可靠鋼圈胸罩塑型、布料支撐,穩定胸型、維持體態。少了這層支持,即使是沒有生產哺乳過的婦女,久了都會外擴走山。 蔡惠君指出,王姓辣姊每天固定運動,背心款內衣與運動胸罩一穿就是10年,40歲遇到心儀的交往對象,才發現胸部提早下垂、外擴;另1名魏姓已婚婦女擁有E罩杯,因為丈夫喜歡性感可愛型的胸罩,長年穿戴半罩式、有水餃墊胸罩,一穿就是8年,同樣發生胸部下垂、外擴。 蔡惠君說,長年穿戴半罩式、運動型或無肩帶內衣的女性,同樣會發生胸部下垂、外擴問題;提醒愛美女性,應選擇適合自己內衣,活動及平日上班最好穿戴有鋼圈、側收強、寬底圍、寬肩帶的全罩式胸罩。 蔡惠君說,中醫調理婦科、脾胃,補益腎氣,並搭配針灸提升胸部,同時可多練習2招美胸運動,包括雙手在胸前合十互推,感覺胸大肌往內擠;另外2手手指交叉,踮腳尖上舉外翻。這2個動作,每次維持20~30秒,可做3到4組。

Read More

中西醫合療 腎友重拾好胃口

中、西醫聯手可改善洗腎後的不適症狀。(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1名90歲老先生每週接受3次洗腎,洗腎後常會出現許多不舒服症狀;經由規則服藥與正確飲食維持腎臟的功能,再借助中醫調養,重拾好胃口並改善疲累感,甚至能開心地與老友出遊。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任蔡任弼說,一般而言,洗腎患者如果按時做血液透析,且透析量能達到標準,理論上不會有什麼不舒服;但有些患者有較大分子清除不佳狀況,長期累積會造成搔癢、抽筋、骨頭疼痛、虛弱,甚至胃口不佳,造成肌少症衍生許多後遺症,不妨借助中醫適度介入調養改善症狀。 針對病人洗腎後的疲累感特別明顯,中醫師阮膺旭指出,疲累感與脾胃有關係,脾胃好、吸收好,精神自然會好。至於,皮膚癢是因為血氣不足、營養不夠,以致較無法產生滋潤的效果,可透過居家護理由家屬幫病人按壓穴道,改善體質。手肘上的曲池穴與手腕上的合谷穴,都有止癢、調整脾胃功能的效果。 蔡任弼表示,一般人聽到洗腎就覺得是末期的,比較不可逆,會聽地下電台或是親朋好友的介紹去吃些來歷不明的藥物,結果導致腎臟功能持續損傷,對身體造成許多副作用。 醫師建議可以找中醫師配合西醫治療,讓病人的腎功能穩定,以減少洗腎出現的不適症狀。患者務必按時間吃藥與遵循低鹽、低鉀、低蛋白的飲食衛教,延緩腎臟功能的衰退。

Read More

多囊性卵巢症 中醫針藥改善

中醫師黃千毓說,中藥加針灸治療改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搭配均衡攝取營養和運動,可鞏固療效,也兼養生。(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黃千毓說,中醫藥方加針灸治療改善;搭配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且適當運動,可鞏固療效,也是養生之道。 黃千毓指出,最近有3名女病人年紀皆2、30歲,都因經期不規則來到診間,1人月經來伴隨腹痛,1人體重快速增加20公斤,另1人經期拉長至90~120天來一次。 前述3名女病人體質不同、症狀也不同,中醫診察後認為其病機也不同,但她們共同點是月經周期紊亂的間隔拉長達數10天不等;並且在月經週期紊亂時,皆經超音波檢查證實多囊性卵巢。經過中醫調理2、3個月後,月經逐漸恢復規律,重獲健康。 黃千毓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常因月經周期異常(如月經稀發或是無月經症)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常見的症狀還有肥胖、多毛症、青春痘變多等,症狀有程度上的差別,也可能有多囊性卵巢卻沒有外顯症狀。 現今社會壓力大,加上生活飲食習慣喜食寒涼、油炸食物及精緻甜食,可能出現中醫所說的脾虛、痰濕、鬱熱等體質狀態,都可能導致「月經不調、閉經、癥瘕、不孕」等症狀。治療須依照病人的體質選用適合藥材,常用藥物以補益類最多,其次是理氣藥物、利水滲濕的藥物、芳香化濕、燥濕化痰等。 她說,除了中藥以外,也可加上針灸,依不同體質辨證施針;部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病人同時存在代謝異常症候群,生活方式也是輔助治療的重要環節,減少攝取煎、炸、燻烤的食物,均衡攝取各類食物,並且配合適當的運動,既鞏固療效,也兼養生。

Read More

骨水泥加速老人脊椎癒合

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建議,老人患有壓迫性骨折可灌入骨水泥加速椎體癒合。(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台南報導 骨質疏鬆是老人的隱形殺手,更易引起壓迫性骨折。麻豆新樓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張昂傑表示,老人家骨頭癒合能力差,採微創人工骨水泥椎體形成術可減緩疼痛,加速脊椎癒合與固定。 張昂傑指出,骨質疏鬆的長輩一旦跌倒、彎腰搬重物,容易有脊椎壓迫性骨折。一般保守治療採臥床休息、穿背架及藥物減少疼痛,讓骨折自行癒合,時間長達3個月,對於老人家更恐衍生併發症,建議以手術治療。 張昂傑說,現行的手術以皮下穿刺將骨水泥灌入被壓迫的錐體內,在病人背部切開0.3公分的傷口,放入專用導引針注入人工骨水泥,待液狀骨水泥凝固即可拔針,整個手術約30~60分鐘。 張昂傑表示,為避免滲漏風險變高,除要仔細評估骨折狀況外,灌入的骨水泥黏稠度相對是重要的因子。接受手術治療後,經醫師評估可穿上背架提早下床活動,按時服用抗骨質疏鬆藥物、鈣質及維他命D,避免再次跌倒或彎腰搬重物,減少壓迫性骨折再度發生。

Read More

按2穴道寧心安神 右側睡助眠

高榮南院中醫師馮瀞儀教導失眠民眾簡單按摩內關穴與神門穴道,慢慢寧心安神幫助睡眠。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1名60歲婦女長期為失眠所苦,心理壓力大,越焦慮越睡不著,求助高雄榮總台南分院,中醫師馮瀞儀除教導簡單按摩內關與神門穴道,慢慢寧心安神幫助睡眠,並表示睡姿以側睡為佳,右側睡可放鬆身軀較不會壓迫心臟,左側睡可減少胃食道逆流。 馮瀞儀表示,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為20.2%,女性多於男性,而且隨著年齡越大,失眠比例也越來越高,失眠與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共病現象嚴重。 失眠症狀包括入睡困難、易淺眠或睡眠中斷、過度早醒(睡眠時間過短)、睡眠時間夠但仍然疲倦(睡眠品質不佳),造成很多人困擾,也影響身心健康。可尋求中醫師協助進一步辨證開藥或針灸調整體質,恢復身體的內在平衡。

Read More

一吃東西就流鼻水…男罹罕病翼管神經瘤

醫師許原禛為病人檢查。 (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30多歲的張先生因吃東西鼻水直流,就醫檢查意外發現罕見的翼管神經瘤。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醫師許原禎表示,翼管神經瘤全世界不到20例,這是台灣首次報告。 張先生從小就有鼻過敏症狀,一吃東西不論冷熱都會鼻水直流,吃藥、噴鼻噴劑仍無法改善,擬進行翼管神經截斷手術。術前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張先生右側翼管神經靠近翼顎窩附近有一個約2公分腫瘤。 許原禎解釋,長在翼管神經上的腫瘤屬於「神經髓鞘瘤」,把神經當作電線形容,神經髓鞘瘤就是從包覆銅線的絕緣層長出腫瘤。儘管神經髓鞘瘤多為良性,如果腫瘤持續長大,將壓迫周邊神經與血管,可能影響視力與顏面感覺。 張先生的翼管神經瘤位於翼顎窩,靠近眼窩、顱底及主動脈,傳統開顱手術或放射線治療都有傷害顏面神經與血管疑慮。許原禎運用內視鏡導航系統分離腫瘤與周圍腦神經血管並成功摘除,病人術後復原良好,解決過敏也拆除腫瘤炸彈。 (翼管神經瘤影像檢查)透過影像檢查,發現翼管神經瘤緊鄰動脈,必須一點一點剝除腫瘤,避免大出血。(記者徐義雄攝) 許原禎表示,過去翼管神經瘤都採開顱手術,自鼻腔切開上頷骨頭摘除腫瘤,這傷口大、復原時間長,很容易造成感染,且可能有臉麻與視力衰退等腦神經受傷後遺症。 許原禎採2階段微創手術。先截斷翼管神經解決病人吃東西嚴重流鼻水過敏,並為腫瘤摘除手術建立通道,以內視鏡由後往前摘除腫瘤。許原禎表示,腫瘤位置在顱底、眼窩並貼近主動脈,加上已沾黏翼管神經,一點一點從翼管神經上剝除腫瘤,避免造成大出血。 許原禎透過微創手術保留原本黏膜組織,減少不必要的破壞,術後復原快,對病人日後生活比較不會造成困擾。張先生手術拆除腫瘤炸彈後復原良好,吃東西再也不會鼻水直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