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上流」蟲蟲版 生吃豬肉 泰籍移工染囊蟲病

亞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向患者解釋病情。(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一名42歲泰籍移工,偶爾會與同鄉生食豬肉,最近因雙側下肢瀰漫性疼痛到診所就醫,轉院後改掛感染科,醫師發現疼痛部位並非關節,安排X光檢查,竟看到下肢肌肉有多處異常梭狀白點,確診為「囊蟲病」,轉往醫學中心給藥治療後病情好轉,醫師提醒,切勿生食豬肉以免染病。 亞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張為碩表示,泰國部分地區有生吃豬肉的習慣,因此患者在台灣偶爾也會生食豬肉,不過最近卻感到雙腿「整片疼痛」,且無法明確指出位置,雖然有先到診所吃止痛藥治療,不過效果改善有限,來院重新診視,發現疼痛部位並非關節,且雙腳的X光影像竟然出現「不明條狀物」,研判罪魁禍首應為食用生豬肉,感染囊蟲病所致。 張為碩表示,「囊蟲病」又稱囊尾幼蟲病,致病原因是吃入含有「豬肉絛蟲」的蟲卵或幼蟲的食品所引起,例如未煮熟或冷凍不當之含囊尾幼蟲的豬肉,一旦豬肉絛蟲幼蟲寄生人體又稱為「豬囊蟲病」,此時幼蟲會寄生於人或動物的心肌、骨骼肌、舌肌、肺、腎、脾、淋巴組織、眼睛甚至腦部等部位,又以寄生於皮下組織及肌肉最常見。 一般來說,大部份囊蟲在宿主的小腸內,經兩至三個月發育為成蟲後,蟲卵或身體的結片會隨宿主的糞便排出體外,故囊蟲從感染宿主到死亡,宿主多半不會產生任何症狀。 張為碩提醒,若患者罹患豬囊蟲病,醫師於觸診時可發現有皮下無痛結節,並進一步透過X光檢查證實診斷;但若囊蟲感染到腦部、眼睛或脊髓,則會引發嚴重後遺症,甚至可能導致癲癇發作,需立刻就醫。 張為碩表示,預防感染囊蟲病的方式為避免食用生豬肉、生牛肉,以及受汙染的蔬菜或飲水,豬肉凡冰凍攝氏負5度3天、負24度1天,或以65度煮熟,都可殺死囊尾幼蟲,飯前及如廁後洗手,也可以避免自身感染。

Read More

日新增4515例 單日新高

高醫大獲頒完善就學機制績優獎,弱勢生舒志文歲末感恩告白。(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設立「起飛圓夢助學專款」,以「學習取代工讀」為目標,提供多元類型的獎助學金,3年來共補助4,693人次,總金額更多達3千多萬元,獲教育部頒發「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大專校院完善就學機制」績優獎。 其中受惠的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碩士班一年級舒志文分享感恩告白,自曝高中吃過期品的往事,因爸爸在他國中時就因罹患肝癌過世,在餐廳擔任服務員的媽媽,要獨自照顧高齡的奶奶和兩名幼子,不忍母親一個人扛重擔,他國中時打工幫忙家計,儘管曾被燙傷,仍一路半工半讀。他說,得知高醫大有獎助學金,大學聯考時認真考上高醫大,一開始就讀時還擔心房租與生活費,持續打工,後來發現學校獎助學金非常多元,念書拿到好成績及參加講座獲得的獎勵補助,累積起來的助學金,不用打工就可讓他安心就學。 中央社∕東京31日綜合外電報導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至日本時間下午6時30分左右,日本新增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4515例,是首度單日新增病例超過4000例,創新高紀錄。 其中東京都新增1337例,首次單日新增上千例,且比過去最多的單日新增949例大幅增加。 東京都累積病例突破6萬例,達6萬177例;今天重症患者有89人,是5月解除緊急事態宣言以來的新高紀錄。。 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呼籲,武漢肺炎沒有假日,今天跨年夜,希望民眾務必留在家中,安靜的與家人度過新年。 另外,讀賣新聞報導,神奈川縣今天新增588例,也創新高紀錄。 中央社∕首爾31日專電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今天凌晨零時,境內確診感染新冠肺炎新增967例,累計6萬740例,當局擬於1月2日公布調整後的防疫規範。 針對耶誕、跨年連假施行的特別防疫期將在2021年1月3日結束,韓聯社報導,防疫當局今天表示,預定1月2日公布調整後的防疫方案將自1月4日起實施。 依現行防疫規範,首都圈實施第2.5階段、非首都圈實施第2階段社交距離規範,分別禁止50及100人以上聚會。 但實際上首爾、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方政府已自行下令全面禁止5人以上聚會,防疫當局也宣布禁止全國餐廳5人以上聚會,並限制冬季運動設施及觀光景點營運,比第3階段禁止10人以上聚會的規定更嚴格。 韓國單日確診人數自12月中首次突破千例以來,持續在千例上下波動,即使部分防疫措施實際上較強度最高的第3階段社交距離規範更嚴格,但仍未能成功遏制疫情,死亡人數也不斷攀升,至今累計900人病歿。 最近一天新增病例包括27例境外移入感染及940例社區感染,社區感染中643例集中於首都圈,逾半數位於首爾,非首都圈則以釜山72例為最大宗。  

Read More

防心梗 出門前先穿好衣服 注意脖子保暖

宏仁醫院心臟科醫師朱建統提醒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民眾要多注意保暖措施。(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寒流來襲溫度驟降,民眾要多注意保暖。員林宏仁醫院心臟科醫師朱建統說,心肌梗塞大部分在寒冷冬天發生,因為身體接觸到冷空氣,血管會收縮,血管收縮會導致心臟血管的血流流不過去,很容易導致猝死。 朱建統說,如果在寒冷的天氣下,出遠門一定要先把衣服穿好,不要出門了再去穿衣服,出門後再去穿衣服已經來不及,因為皮膚已經接觸冷空氣,這時候很容易導致瞬間血管收縮,可能瞬間心肌梗塞死亡。如果在家裡先把衣服穿好再出門,皮膚比較不會瞬間去接觸冷空氣,較不可能產生心臟血管的痙攣,也較不會導致心肌梗塞。 朱建統說,最重要的地方是脖子,因為風是從脖子灌到胸部去,然後整個皮膚瞬間接觸到冷空氣,熱漲冷縮而馬上收縮起來,比較容易產生心肌梗塞,所以保暖的話比較重要的是脖子,再來才是臉、手,腳因多會穿鞋子比較沒那麼特別注意的地方。 朱建統說,三高(血壓高、血醣高、膽固醇高)病人以及老年人與抽菸族群,這些人本身就容易動脈硬化,可能本來血管通暢度只有50%,如果再稍微抽筋一下,可能就變成剩5%或0%的血管暢通度,所以這幾類族群家人和自己都要特別留意。

Read More

陳時中夜訪送口罩、暖暖包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衛福部30日公布全國街友避寒地圖,衛福部長陳時中(中)、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左)也夜訪台北車站街友,送上暖暖包、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 (衛福部提供,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1日電 寒流來襲,全台急凍。衛福部昨天公布全國街友避寒地圖,衛福部長陳時中昨晚也夜訪台北車站、艋舺公園街友,送上暖暖包、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並提醒街友可到避寒處所休息。 中央氣象局表示,12月30日起全台有鋒面通過、寒流南下,各地氣溫將驟降至攝氏10度以下,12月31日及1月1日將是此波寒流最明顯的時候。 衛生福利部昨天深夜宣布啟動街友低溫關懷,並首次發布全國街友避寒地圖,全國共有17個縣市提供23處避寒處所,以及38處物資、熱食供應點,其中2縣市採走動式訪視服務。 除此之外,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晚間也和衛福部次長李麗芬、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北市社會局長周榆修等人,一同夜訪台北車站、艋舺公園街友,送上暖暖包、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並呼籲可至各地街友避寒處所休息。 衛福部指出,24日已請各地方政府結合民間社會福利團體,辦理街友關懷訪視,發放禦寒衣物、睡袋以及熱食,並安排有意願接受安置的街友到收容機構或臨時避寒處所安置。 衛福部呼籲民眾務必做好禦寒工作,並請社區民眾發揮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在街頭若發現遊民朋友,特別是年老或體弱的街友,能協助通報各縣市政府社會局處,或撥打衛福部1957福利諮詢專線,讓政府及民間的資源能夠儘早介入提供協助。 此外,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應提高警覺,心血管疾病患者含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等疾病,務必要規律服藥、定期回診,更重要的是定期量血壓,家中長輩也要注意保暖措施特別是頭部及四肢,除保暖衣服需足夠外,還要戴帽子及圍巾防風抗寒。 衛福部表示,政府平時對街友除辦理食物供應、儀容整潔、衛生保健、協助租屋與就業等輔導措施外,訂有「低溫及年節時期加強關懷弱勢民眾專案計畫」,當中央氣象局發布10度以下低溫特報即啟動關懷機制,由地方政府結合民間團體、志工、社工人員及警力等,加強對街友及弱勢民眾的關懷服務。

Read More

自體軟骨修復手術 醫師重拾籃球趣

從事機械業單車族愛好者(中)經接受手術後重拾騎車樂趣,加油站男員工(右)術後2週後復工。(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外科部整形外科醫師張捷凱7年前於國外求學時打籃球意外受傷,被迫放棄在最愛的籃球場上縱橫馳騁;後接受台中榮總自體軟骨修復微創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如今重回球場打球,從事機械業單車族愛好者因為膝痛放棄騎單車,經接受手術後重拾騎車樂趣,另1名加油站男員工因膝痛差點工作不保,術後2週後復工。 台中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陳超平說,3名患者接受自體軟骨修復微創手術,一次性手術自體軟骨修復技術擷取病患自體軟骨,經切碎、特殊處理後,以微創手術植入關節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根據臨床數據驗證,術後6週有效減緩膝關節疼痛,3個月改善症狀,有效恢復運動功能。 醫師張捷凱接受自體軟骨修復微創手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如今重回球場打球。(記者陳金龍攝) 陳超平指出,培養運動習慣能夠有助身體健康,但卻有可能發生運動傷害,常見的便是過度運動導致膝關節疼痛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等同於6.5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且因許多年輕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的損傷,又未即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軟骨受損原因像是先天性受損、退化、運動傷害、外力傷害、半月板磨損或韌帶損傷等。建議早期治療,若嚴重到影響生活及行動力,演變成退化性關節炎時,就得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陳超平指出,常見的關節軟骨磨損療法均各有優缺點,玻尿酸注射只能短期減緩疼痛,消耗完畢又得重打,治標不治本;細胞療法是在體外培養細胞,病患需要動兩次手術;人工關節使用效期雖長,卻必須犧牲其它正常組織,並不適合所有病患。

Read More

屏市衛所新大樓 納長照日間照顧

屏東市衛生所新建大樓落成啟用,縣長潘孟安(右一)體驗內部設施。(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斥資6千1百多萬元的屏東市衛生所新建大樓,31日落成啟用,未來將與醫院及診所連結、整合社區資源,提供優質安全的健康照護。 屏東市衛生所原位於建國路,廳舍自民國70年使用至今已近40年,建物老舊且空間狹小,已不敷使用;新落成的衛生所辦公大樓位於屏東市中正路419號。 這棟新建大樓的啟用儀式,昨日由縣長潘孟安、屏東市長林協松、衛生局長施丞貴、多位縣議員、市民代表、里長與地方仕紳共同剪綵揭牌;潘孟安並至各樓層參觀,與長輩們互動體驗內部設施。 潘孟安強調,新建屏東市衛生所啟用後,未來不再只是疫苗注射及公衛宣導地方,將納入長照與日間照顧中心的平台,提供20萬市民更完善醫療及公共衛生服務空間。

Read More

北榮竹院公益繪畫展 為護家增色

北榮新竹分院以公益繪畫藝術展作為2020年終及迎接2021,展出藝術家係心寧診所院長林為文醫師。(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2020年12月31日歲末最後一天,台北榮總新竹分院辦理「心鏡、心靜、心境,以心能量守護美好」公益繪畫藝術展,為期3個月,提供長輩近距離欣賞藝術之美,為護理之家2021新的一年揭開美好序幕。 北榮新竹分院表示,心寧診所院長林為文醫師提供17幅畫作,以心能量守護美好,聯結身、心、靈之動能,展現多元與豐富的藝文風格。林醫師於調色盤裡摻入人生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創作出一幅幅或寫實或抽象、或粗獷或內斂,寓意深遠的動人圖像,護家長輩及家屬在欣賞畫作時刻,能暫且忘卻世俗紛擾,為生命增添更多美感。 林為文院長表示,心是一切的源頭,希望通過「心鏡、心靜、心境」繪畫藝術展,呼籲大眾以「心」能量守護美好,特別是在新冠病毒肆虐、世界躁動不安的此時,你我更應強化自身心能量,讓地球家園縈繞寧靜吉祥的氛圍。 參觀畫展的符伯伯表示,看到一幅幅沉穩恬靜、寓意深遠的畫作時,覺得心裡特別感到平和與寧靜。 北榮新竹分院院長彭家勛表示,在年末辦理畫展開幕茶會,除了與護家長輩們同歡,欣賞畫作時亦提升護家藝術氛圍。祝福榮民長輩們年末愉快,希望大家除了在護家受到良好的照顧外,也有更多活動能參與,為平凡日子增添一抹色彩。

Read More

50歲男遲遲不治療…下咽腫瘤擠滿喉 無法呼吸

病人下咽腫瘤,腫瘤擠滿喉部到無法呼吸,採用「引導式化療」處理,病人咽喉腫瘤全數消失。(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50多歲病人因下咽腫瘤遲遲不治療,腫瘤擠滿喉部到無法呼吸被送急診。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頭頸外科主任周一帆,在病況穩定後以「SDM醫病共享決策(Shared Decision Making)」模式與病人討論治療方式,採「引導式化療」處理。3個月後,病人咽喉腫瘤全數消失。 黃先生確診罹患下咽癌腫瘤後,猶豫治療可能發生的後遺症,遲遲不願意就醫。腫瘤逐漸長大塞滿喉部無法順利進食、呼吸,幾乎瀕臨死亡,呼吸極度不順,送慈濟醫院急診,當時特大腫瘤讓急診醫師幾乎無法插管導通呼吸,醫療團隊緊急從鬼門關前搶回一命。 病人下咽腫瘤,腫瘤擠滿喉部到無法呼吸,採用「引導式化療」處理,病人咽喉腫瘤全數消失。(記者徐義雄攝) 耳鼻喉部醫師周一帆發現病人腫瘤侵犯甲狀軟骨與及脊椎周邊組織,病情發展到第4期末,治療相當困難。周醫師與癌症治療團隊仔細研究,透過「SDM醫病共享決策」模式,團隊的治療建議與黃先生說明討論。黃先生理解治療方使與步驟後,同意並表示「完全配合醫師治療」。 周一帆醫師團隊以「引導式化療」作為治療第一步,透過化療縮小腫瘤,後續治療更順利。黃先生配合完成腸造口、氣切口與化療人工血管建置,進行為期3個月的引導式化療。 周一帆表示,治療規劃是透過引導式化療,確認病人腫瘤對化療藥物的反應。如果腫瘤縮小,就進一步採取根治性的放療與化療,保留喉部器官與功能。若化療效果不佳,腫瘤無法縮小,團隊建議全喉切除,完全清除腫瘤再重建喉部功能。引導式化療效果出奇,病人的咽喉腫瘤經過3個月引導式化療後幾乎消失,透過內視鏡看不到任何腫瘤的蹤跡。 完成治療後,黃先生為長期治療腫瘤設置的腸造口、氣切口與化療用人工血管都已移除,身體恢復得不錯。黃先生表示,能吃、能喝、能動,還能騎自行車休閒,可以持續騎10公里以上。 周一帆表示,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每兩週與癌症治療相關團隊討論每位治療個案,擬定最佳方案,治療下咽癌病人已超過150人以上,5年存活率與全國醫學中心並駕齊驅。

Read More

突發性背痛 竟是主動脈剝離

醫師黃啟元表示,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高血壓,患者須嚴格控制血壓。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1名中年男子因突發性背痛與背部緊繃至按摩店紓壓仍無法改善,就診時已出現意識不佳、說話不清、左側肢體無力等症狀。檢查診斷為甲型主動脈剝離造成缺血性腦中風。經藥物治療取代手術,控制血壓與腦壓後順利出院。 成大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黃啟元指出,甲型主動脈剝離所引起的腦中風,因動脈剝離關係,其控制血壓的目標與血栓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不同。一般血栓阻塞所引起的腦中風,容許的血壓較高,以利維持腦部循環;而甲型主動脈剝離所引起的腦中風,容許的血壓則不能太高,以防動脈繼續剝離。通常,甲型主動脈剝離有突發猝死風險,在臨床上屬於急症,需評估緊急手術修補。 黃啟元說,主動脈剝離最重要的危險因子是高血壓,患者必須嚴格控制血壓;另患有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者也是主動脈剝離的危險族群。除上述危險因子,一般民眾亦需警覺突發性背痛。不管任何型態的腦中風都需觀察是否有腦水腫與腦壓上升等急性併發症,急性期過後亦需克服漫長復健之路。腦中風最大的問題在於失能與後續照護;根據統計,患者每10人中有7人無法再從事原有的工作,有5人需家屬協助照顧,更有2人癱瘓臥病在床,對於家屬的壓力負擔不小。 他說,腦中風的發生,與三高、不健康飲食、不良生活型態有關;透過戒除菸酒、均衡飲食、體重控制、規律運動,輔以定期健康檢查,能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

Read More

全景寶石電腦斷層 揪動脈阻塞

台北慈濟醫院引進「全景寶石電腦斷層」。(北慈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62歲葉先生有3高病史,2年前曾因疑似冠狀動脈阻塞接受心導管檢查,確診治療。日前他因活動易喘回診,醫師建議詳細檢查,確認冠狀動脈是否再次阻塞?但葉先生卻不希望馬上做侵入性檢查。醫病溝通後,由胸腔放射科主任蕭仲凱執行「全景寶石電腦斷層」檢查,發現3條冠狀動脈有2個狹窄處,讓葉先生即時返回心臟血管科進一步治療。 蕭仲凱指出,過往醫師懷疑病人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會安排「冠狀動脈攝影檢查」,將導管伸入心臟冠狀動脈內注射顯影劑並攝影,評估是否阻塞,視情況治療;因屬侵入性檢查,仍存有麻醉、感染或其他後遺症風險。台北慈濟醫院引進新型「全景寶石電腦斷層」,可提供更前端的篩檢,若檢查後確定或高度懷疑阻塞,再行心導管治療,可免於不必要的侵入風險,減少對血管的傷害。 蕭仲凱說明,全景寶石電腦斷層可依不同元素發出不同訊號,更較過往多了2項重要突破,包括全器官覆蓋力,掃描範圍約16公分,可完整覆蓋心臟,降低誤差,提升確診率;高畫質、低輻射,只要一次心跳就能完成攝影,掃描次數與攝影時間降低,約可減少82%的輻射劑量與50%的顯影劑用量,安全度升高。 除了檢查心臟,「全景寶石電腦斷層」也被運用在早期肺癌的篩檢。蕭仲凱提醒,病人仍有千分之1的機會因注射顯影劑產生惡心嘔吐,欲檢查仍要先由醫師評估必要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