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靜脈膠水治療 擺脫彈性襪

久站、久坐會造成下肢靜脈曲張,現今可以採用新型微創靜脈膠水治療,免開刀。(記者黃翠娟攝)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站櫃小姐、空服員、老師、餐飲業服務員、廚師、金融業、司機都是靜脈曲張高危險群,「微創靜脈膠水治療」提供患者免開刀、免穿彈性襪的另類選擇。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李孟霖指出,久站、久坐會造成下肢靜脈曲張,初期不會痛感,所以通常不會就醫處理;但若數年不處理,會加速靜脈曲張惡化,嚴重時造成致命肺栓塞。  68歲李女士年輕時工作每天需久站9小時,後來轉職辦公室上班族又長時間久坐,加上本身有靜脈曲張體質,才20多歲時就有下肢靜脈曲張問題,兩小腿出現蜘蛛網狀血管擴張,不痛就不理;直到半夜常有腳抽筋、腫脹及痠痛症狀,接受拍打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反而造成右腳大面積瘀青及色素沉澱。  3年前至國泰醫院求診,診斷其右側大隱靜脈明顯逆流,接受微創靜脈射頻手術,術後抽筋及腫脹皆有改善,右腳踝深膚色變淡。1年前左腳也出現腳麻、腫脹及抽筋症狀,至醫院接受新式微創靜脈膠水治療,目前術後恢復良好。  李孟霖指出,靜脈曲張是相當常見的疾病,常見於需久站或久坐族群,如開刀醫療人員、站櫃小姐、空服員、老師、餐飲業服務員、廚師等,久坐工作如金融業、司機等。另外,研究顯示靜脈曲張與基因遺傳亦有關聯。  有研究證實,靜脈曲張與深層靜脈血栓有關,有靜脈曲張的病人較沒有靜脈曲張的人,有高達約5倍的機率會產生深層靜脈血栓,甚至出現致命的肺栓塞。  目前廣泛的治療是微創導管式靜脈血管內閉合手術,使用雷射光纖導管,或是射頻導管以熱能的方式關閉血管(即微創靜脈射頻手術)。靜脈血管內閉合手術的好處為傷口少、復原快;併發症少。然而,實施這項手術需要好技術,還會造成額外3~4個針孔般的小傷口。至於較細且表淺的微細血管,可以穿半年彈性襪來解決。  李孟霖指出,新式靜脈膠水治療,以非熱能的物理性黏合方式達到靜脈血管關閉的效果,好處是更進一步避免熱能對血管周圍的神經或組織傷害與皮膚灼傷的風險,並且將介入的傷口數目減少到只剩1個針孔。術後不需要再穿著彈性襪,減少病人負擔。

Read More

肝癌復發 細胞治療戰勝

中國附醫積極發展多元性細胞治療提供病患選擇,尤其對第4期癌症病患而言更是一線生機。(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細胞治療中心執行長鄭隆賓表示,目前國內少數通過的樹突細胞結合細胞因子誘導殺手細胞(DC-CIK)的細胞治療,至今已收治33人,其中14人已完成2次療程,結果可達78.6%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腫瘤部分控制與腫瘤大小無變化。其中,1名王姓肝癌病患去年8月進行肝臟移植手術,今年5月發現肝癌復發,接受DC-CIK細胞治療,合併肝動脈栓塞化療2次,經過完整治療2~3個月後評估,腫瘤已完全消失。   鄭隆賓表示,目前統計分析有接受細胞治療(DC)與DC-CIK患者的腫瘤標記臨床追蹤數據顯示,其中有7~8成病患腫瘤標記有出現下降或維持正常數值,接受細胞治療後較能改善及穩定病患生活品質,亦使病情得以控制不致快速惡化。  鄭隆賓指出,去年6月6日首度以DC治療攝護腺癌的第4期病患迄今,目前已收治48例各癌別病患並持續進行治療中,至今年11月12日共有11位病患完成治療,接受DC治療可達70%腫瘤控制率,包括腫瘤明顯消失1位、腫瘤部分控制2位與腫瘤大小無變化4位。  鄭隆賓說,首位接受細胞治療的病患為73歲呂先生,在去年5月經直腸前列腺超音波檢查切片確診攝護腺癌,電腦斷層發現有肺部轉移已屬第4期,經醫療團隊醫師郭于誠建議以荷爾蒙療法合併螺旋刀放射治療,再加上DC細胞治療,呂男去年6月取得轉移處肺部腫瘤組織做培養,9月開始施打細胞治療。施打期間無任何副作用,治療結束至今肺部轉移腫瘤已完全消失,攝護腺癌指數皆在正常範圍,日常生活及運動與常人無異,迄今追蹤已逾500天。

Read More

髖臼骨折腳不舉 3階段治療重生

 鄭姓男大生車禍術後長達6個月時間生活完全無法自理,經光田醫院骨科醫師蕭敬樺等聯手透過「置換人工關節」等3階段治療,讓他擺脫床鋪重拾行走能力。(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22歲鄭姓男大生1年多前車禍,致右大腿和骨盆連接處的右髖臼粉碎性骨折,外院手術後長達6個月時間臥床、完全無法自理生活,髖臼也遲遲無法復原,右膝蓋以下持續麻痛,合併腳板垂足「腳不舉」。至光田綜合醫院骨科就醫,骨科醫師透過2次手術「置換人工關節」、「神經鬆解」及「肌腱轉移」3階段治療,讓重拾行走能力、恢復生活,完成學業且投入工作。  光田骨科醫師、手外科暨顯微重建科主任楊鎮源指出,髖臼形狀如碗,主要覆蓋圓球型的股骨前端穩定髖關節,方能跑跳行走。髖臼骨折主要是受到車禍、墜樓等外力強大衝擊破裂,由於髖臼在身體深處且緊鄰內臟、神經,不易修復;且術後出現創傷性關節炎及坐骨神經損傷的風險相對高。該男大生在外院進行骨折手術後幾乎出現所有併發症。  光田骨科部長李芳材檢查發現,鄭男髖關節已經嚴重損壞位移失去功能,而且長期錯位、加速軟骨磨損造成關節疼痛與長短腳;同時也壓迫病人坐骨神經,造成右腳麻痛難耐。更糟的是右腳板垂足,讓他無法舉步行走。  李芳材、楊鎮源協同關節重建科主任蕭敬樺擬定手術計畫。考量其髖關節因錯位有嚴重骨缺損,透過院內骨骼銀行異體骨移植填補破洞,再置換人工髖關節,一併改善長短腳。  第2階段由楊鎮源施以神經鬆解手術,將受傷的坐骨神經與周圍嚴重沾黏的纖維化組織仔細分開,達到神經減壓目的,緩和右腳持續電麻感。最後進行肌腱轉移手術,將脛後肌肌腱繞道固定至足背骨頭,加強腳掌背屈的力量,改善垂足。有效改善病人的麻痛感,恢復走路能力可自理生活,目前只要定期回診。

Read More

基因檢測 發現5手足4人罹癌

醫師黃漢斌以基因檢測及早治癒蕭婦轉移的癌症。(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23歲蕭阿姨移轉性膽管癌持續長大,造成胃出口阻塞,骨盆腹膜也有轉移,導致進食困難。彰化秀傳醫院採基因檢測發現她屬「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綜合症」。經胃遶道手術及免疫治療以後,膽管腫瘤縮小,也不再有膽管阻塞的問題,大腸鏡檢查發現原本的腫瘤已經消失。彰化秀傳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漢斌說,基因檢測可以及時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法及用藥,避免花昂貴醫療費用。  黃漢斌指出,Lynch綜合症(遺傳性非瘜肉症結直腸綜合症)簡稱LS。研究顯示,攜帶該基因的人還可能患上其它的癌症,而且一生中患腸癌的機率增加80%(一般人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5%)。由於發現蕭阿姨基因突變的位點,所以請她的家人也都做基因檢測,結果她5位兄弟姊妹中,包含她就有4人罹患癌症;上一代長輩更是11名成員中有7人罹癌,其中包含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管癌、淋巴癌及肺癌。  黃漢斌進一步表示,確認病態基因突變能幫助預防甚至抓住癌症早期階段,則更有可能被治癒。對於LS家族,由於瘜肉演變為腸癌之過程較一般腸癌迅速,建議20~80歲間定期安排每1~2年做一次大腸鏡健康檢查。

Read More

社區金點獎 新北12單位等獲表揚

 新北市社會局長張錦麗頒發入圍第6屆金點獎團體獎的大科社區前理事長蔡黃阿員(左)和深坑區農會總幹事。 (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第6屆全國社區金點獎,新北市共有泰山大科社區等12單位及個人入圍,另市府入圍年度特別獎卓越縣市。社會局長張錦麗16日先行頒發獎牌鼓勵各入圍單位及個人,感謝所有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照服務人員,在第一線默默為社區長輩奉獻服務。  張錦麗表示,截至11月底,新北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61萬5000多人,占全市人口15.27%,預估在114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的標準。  為照顧銀髮長輩以延緩老化,新北持續推動老人共餐、里里銀髮俱樂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松年大學、公共托老中心等,希望讓長輩在地安老,健康樂活。  今年全國社區金點獎評選,新北共有12個單位及個人入圍,包括泰山大科社區及深坑區農會入圍團體獎;平溪十分公托蔡碧真、新店下城社區程燕鳳,及五股更新社區陳若瑀、黃詩芸、弘道老人基金會葉人賓、亞東醫院薛淑珍、耕莘醫院吳淑菁、慈濟醫院李孟蓉及衛生局照管督導吳泠諠等7名照服員獲得入圍金點之星個人。

Read More

雷射治療 婦揮別陰道乾癢發炎

醫師翁慧鈴說,女性難言之隱別坐視,陰道雷射治療可改善。(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一名中年婦女因長期陰部乾澀搔癢、不斷發炎感染,多次到婦產科就診仍不見改善;直到近日引發嚴重陰道炎及黴菌感染,經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以陰道雷射治療後,終於順利擺脫病痛之苦。  泌尿科醫師翁慧鈴表示,這名50歲的林太太在門診時主訴,之前因為陰道經常反覆發炎、搔癢、乾澀,除了房事不順;甚至還因分泌物過多、有異味,護墊每天不離身。雖然看了多家婦產科,也都放了陰道塞劑做治療,但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長期下來不僅搔癢影響晚上睡眠,同時也造成社交上的不便,讓她自尊心嚴重受到打擊,甚至不敢出門。  翁慧鈴說,陰道反覆發炎、漏尿為熟齡女性常有的問題,甚至許多剛生產後的年輕婦女也常面臨陰道鬆弛、漏尿、頻尿、急尿等困擾,通常可以透過凱格爾運動訓練收縮陰道肌肉,但對較年輕的產後婦女可能會有幫助。對於更年期女性私密處乾澀、尿急不適感、外陰搔癢、性交疼痛、性慾下降和私密處肌肉張力下降等狀況,光靠凱格爾運動是無法有效的改善。  醫師說,利用陰道雷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快速、安全、少併發症,針對輕中度尿失禁、產後陰道鬆弛、更年期陰道萎縮及乾澀可有效達到改善,一般標準療程為1~2次,每次間隔3~4週,第3次視個人改善狀況而定。不過,若有懷孕、嚴重糖尿病、月經經期中、產後惡露中或未確診的陰道出血等,則不適合此治療。

Read More

生達製藥的降血壓藥品得獎

衛福部、經濟舉辦的「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生達製藥降血壓藥品Co-Midis Tablets倍壓妥錠80/5mg,獲2020年「製造技術類」金質獎。(生達製藥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衛福部、經濟舉辦的「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是製藥產業積極爭取的獎項,生達製藥降血壓藥品Co-Midis Tablets倍壓妥錠80/5mg,獲2020年「製造技術類」金質獎。  生達製藥表示,2020「衛福部·經濟部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分為「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等三類審議,獎勵具有卓越貢獻的創新研發,共有五十五件申請案,生達製藥降血壓藥品Co-Midis Tablets 倍壓妥錠80/5mg是「製造技術類」唯一金質獎。  生達製藥成立五十三年,是台灣知名學名藥廠,主力產品在三高慢性病藥品,去年新上市的降血壓用藥Co-Midis Tablets 倍壓妥錠80/5mg是台灣第一家上市的學名藥,迄今尚無新的競爭者出現。  該藥品的設計同時含有臨床常見的兩種降血壓處方成份,分別是Telmisartan與Amlodipine,複方藥品的設計是目前降血壓用藥處方的潮流,方便醫師處方,方便患者服用、有效控制血壓,是臨床最新、使用最廣泛的降血壓藥品。  生達製藥說,此類藥品研發技術門檻很高,主要是藥品特性容易吸濕潮解,經投入三年多時間研發、領證,利用單層基質性複方釋放技術,將兩個主成份混合打錠形成單層錠,減少製程步驟,降低賦形劑使用量,並通過了BE臨床試驗證明療效品質,成功讓這一個產品在面對台灣特殊的高溫潮溼海島型氣候時,也不會有吸濕的問題。  去年五月成功上市一年半以來,市場反應良好,已經獲得超過一千五百家醫療院所採用,將陸續尋求海外龐大商機。

Read More

過動症新藥療效長 副作用少

博士生鄭中遠(右)自小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高淑芬醫師治療下,目前也接棒恩師研究過動症,師生情誼不言可喻。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學童盛行率遠被低估。最新研究顯示,平均每個班級就有2~3位患者。醫師提醒,若不治療,6成患者症狀會延續到成年,衍生憂鬱情緒、學習障礙,恐成家庭及社會負擔。  目前攻讀博士班5年級的鄭中遠自小確診ADHD,飽受學習效率低的困擾;媽媽為了他辭去校護工作,並開設安親班,一路陪伴他學習、成長。但國中之後課業難度加深,他成績仍一落千丈,導致的家庭爭吵也讓媽媽承受巨大壓力,求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高淑芬。  經適時加入藥物治療,鄭中遠憑藉家庭、學校、藥物3方治療,求學之路成績優異;不僅建中畢業,更是博士班中的模範學生。現在他也以自身經歷,選擇研究ADHD,讓高淑芬備感欣慰。  高淑芬也公布台灣最新ADHD流行病學研究指出,國內患者數被嚴重低估,實際患者人數可能為已就診人數3倍;若無接受穩定治療,約有60%患者症狀將延續至成年,對認知學習、人際相處、職場表現等有重大影響。  這項研究由高淑芬、林口長庚黃玉書、三總葉啟斌3個中心合作,納入110位台灣ADHD學童,透過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結果,登上國際期刊。另一磁振造影結果也發現,服用新一代長效藥物可增加腦內活動,達到提高及維持注意力、降低衝動性、抑制控制等行為改變。  高淑芬表示,社會對於ADHD的迷思多,易給學童貼上標籤,使部分家長難以接受學童的失序行為其實為疾病表徵,卻歸咎於學童性格或學校管教方式,延緩學童就醫比例。  數10年實證研究顯示,高淑芬表示,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症狀,並在課業、同儕相處、環境適應、家庭功能都能有更好的表現。然而,ADHD藥物副作用影響患者對藥物的順從性。8月納入健保給付的新劑型藥物結合現有藥物優點,給予學童一整天的專注力且在某些副作用發生比例較少,為ADHD治療帶來新的曙光。

Read More

嬰幼兒米製品鎘超標 宜縣追查

3款嬰幼兒米製副食品重金屬鎘超過標準,由於製造地在宜蘭,縣衛生局展開追查。(宜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消基會公布市售嬰幼兒米製副食品重金屬抽驗結果,有4款產品驗出重金屬鎘超過標準,其中3款製造地在宜蘭,宜蘭縣衛生局15日已派員調查,若有違法將開罰。  消基會公布雙北市售嬰幼兒米製副食品重金屬抽驗結果,有4款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過目幼兒副食品限量0.04ppm,最多超標近7倍。  宜蘭縣衛生局表示,根據消基會所公布抽查結果,其中3款製造地在宜蘭,15日已派員到轄內業者製作場所,依照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稽查及抽驗相關產品,並輔導業者務必做好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落實食材管理與驗收。至於疑似鎘超標的產品,目前仍在調查中,若違規屬實,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命令業者限期改正;若屆期不改正,可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Read More

衛福部經濟部藥物科技研發獎 3件獲金質獎

109年度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頒獎典禮,頒獎者與得獎者合影。(記者陳建興攝)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2020「衛福部‧經濟部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15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參賽產品更勝以往,打破歷紀錄,共有55件申請案,在評審團隊歷經數個月的審查,最後共有15件參賽產品脫穎而出獲得金銀銅獎項,得獎數也創歷屆新高,展現國內醫藥生技醫藥產業之創新能力與研發成果。  國內生技產業近10年來快速成長,生技醫藥亦為政府積極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的重點之一,可預見創新藥與醫療器材是台灣生技產業未來進軍全球市場的重要主力。2020「衛福部‧經濟部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分為「藥品類」、「醫療器材類」及「製造技術類」等三類進行審議。  今年有3件產品拔得頭籌拿下金質獎,分別為瀚生醫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瀚生微陣列晶片掃描儀」,為台灣第一台自行生產製造之產品,可用來作為胎兒或新生兒染色體異常檢驗、過敏原檢驗、癌症標記物的開發、藥物與農作物的檢測;生達化學製藥(股)公司「Co-Midis Tablets 倍壓妥錠80/5mg」,成分為Telmisartan與Amlodipine複方製劑,兩種作用機轉互補,為目前臨床最新的降血壓用藥設計;超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LeSONO LU700無線手持式超音波」,是一種微小化醫療超音波系統,可取得即時性的高解析度超音波影像供醫事人員判讀,並應用於多種臨床領域。  銀質獎與銅質獎方面,則各有6件獲獎,其中也包含了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技術與新冠肺炎隔離患者遠距醫療照護等COVID-19相關研發。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已樹立產業指標,歷屆得獎企業均有極佳表現,本獎明年即將邁入第20屆,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的醫藥、醫材和製造技術業者持續投入前瞻產品技術來參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