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縣補助裝假牙 人瑞開心啃雞腿

嘉義縣補助長者做活動假牙,縣府14日請來百歲人瑞陳周玉緞(右)啃雞腿見證成效,左為嘉義縣長翁章梁。(中央社)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縣補助老人活動式假牙突破1萬人,縣長翁章梁14日在記者會中,有感而發的感謝嘉義縣牙醫師公會、牙科診所和衛生局團隊,近2年來突破重重困難的努力,終於讓老人家不再因咀嚼困難而影響身體健康,也讓老人家的生活品質和人際關係有了大大的改善。  翁章梁侍奉已故的母親多年,因母親牙口功能不好、咀嚼困難,卻又節儉捨不得花錢,到最後吃飯變成是吞飯,甚至影響健康。翁章梁就任後批示的第一份公文,就是補助65歲以上老人活動式假牙。翁章梁說「這是我最想做的事。」  嘉義縣補助老人活動式假牙突破一萬人,翁章梁感謝嘉義縣牙醫師公會、牙科診所和衛生局團隊。(記者張誼攝) 嘉義縣108年4月1日啟動「65歲以上長者及55歲以上原住民」樂齡活動假牙補助計畫,現在已經1萬人完成裝置,縣府14日邀請高齡長者在創新學院分享裝置活動式假牙後,享受雞腿好滋味的幸福,現場106歲陳阿嬤展現口牙健康、大口吃雞腿,重現樂活光采。  家住朴子市106歲的陳阿嬤,缺牙好幾十年,因牙口不好,平日只能以稀飯進食,身體愈來愈虛弱,前往牙醫診所時是坐輪椅由家人抱上診療台。牙醫師李口榮指出,當時阿嬤氣色很不好,裝置活動式假牙後不但能吃粽子、滷肉,還可以吃雞腿,營養恢復,身體更健康。  另一位住在阿里山鄉達邦村八十歲的莊阿嬤,同樣缺牙幾十年,現在假牙裝好了,可以吃到美味的山豬肉,她感謝翁縣長將牙科醫療送到山區,照顧偏鄉的民眾。

Read More

旺旺集團等在列 嬰幼米製副食品 驗出鎘超標

消基會14日公布,7月間在雙北市通路及網路隨機抽驗購買的20件嬰幼兒米製副食品,有4件驗出重金屬鎘含量超過限量0.04ppm,最多超標近7倍。(中央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消基會14日公布,抽驗市售嬰幼兒米製副食品,隨機抽驗20件樣本中,就有4件檢出重金屬鎘,其中包含旺旺集團的旺仔營養精純米餅、三立乳兒米餅,最高超標近7倍,長期食用,恐對嬰幼兒腎臟造成不可逆傷害。對此,食藥署表示,衛生單位已經緊急介入調查釐清。  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指出,7月間在雙北市通路及網路隨機購買11件米精或米麩、9件米餅類食品,共計20件,抽驗是否重金屬鉛、鎘、砷超標,發現共有「義峰糙米麩」、「旺仔營養精純米餅量販包」、「三立乳兒米餅」、「喜稼園米餅(糙米)」等4件產地標示台灣的產品,驗出鎘含量介於0.05至0.3ppm間,最高恐超出標準近7倍。  消基會表示,重金屬殘留超標已違反食安法規定,主管機關可要求限期改善,如不改正,可處3萬元至300萬元罰鍰,情節重大者得並其歇業、停業等,會將上述不合格狀況通報主管機關。  食藥署表示,依據目前的衛生標準,在重金屬鎘標準中,嬰幼兒食品限量較為嚴格。穀物米精等輔助食品鎘的限量為每公斤0.04毫克以下;但若是一般成人也可吃的食品,則會要求原料端要符合標準,若原料是米,標準為每公斤為0.4毫克、麥的標準為每公斤0.2毫克。  食藥署指出,近3年抽查嬰幼兒食品重金屬含量,107年抽了50件、108年30件,今年抽了20件,全都符合規定。  對於消基會抽驗的產品,食藥署表示,衛生單位會盡快釐清、重新檢驗4項遭指超標的產品究竟有沒有違規,若有,就會依法處理。

Read More

從臥床到志工 江永旭謝慈濟賦予新人生

江永旭(左二)在慈濟訪視志工陪伴,出席潭子區歲末祝福活動,分享生命故事。(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脊髓損傷者江永旭臥床10餘年,一度陷入身心禁錮的牢籠,慈濟以慈善攜手醫療關懷,翻轉生命低谷,加入慈濟社區志工培訓,迎接新慧命並獲選人品典範。 江永旭19歲時,一次工作意外頸椎受傷,臥床長達10餘年,愈來愈封閉自我,遇見慈濟打開一扇希望之窗。今年39歲的江永旭,靠賣果乾以及口足油畫邁向自立之路,向過去的黑白人生說再見。 慈濟訪視志工孫玉貴師姊2015年看到江永旭十分震撼。師姊說,永旭吃、喝、拉、洗都在床上,雙腳傷口潰爛多年一直未見好轉,指甲一碰就掉下來,持續關懷、軟硬兼施開導,讓他點頭讓醫療專業介入;台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往診,動手清洗傷口換藥,後續由傷口照護師多次上門指導家人正確護理做法,逐漸讓他的雙腳皮膚從幾乎沒有一塊完好的地方改善到正常。 江永旭報名慈濟志工培訓,成為今年潭子區的人品典範,他向歲末祝福會場滿座會眾示現自己的病苦過往。  江永旭說,臥床歲月猶如被禁錮黑牢,吃飽等死,心情不好就跟家人惡言相向,什麼都聽不下去,在社區培訓,改變想法與個性,不再暴躁,迎接新的慧命,學會轉念,發願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幫助同樣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走出新生。

Read More

拍照不用脫口罩 9成戴起來較美

 台北醫學大學60週年國際醫療高峰論壇昨(13)日登場,副總統賴清德(左4)、衛福部長陳時中(左5)等人出席為論壇剪綵開幕。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致詞時說,因應防疫疲勞,進行秋冬專案,但發現有些人為了拍照會拿下口罩,但他覺得不用拿下口罩,因為9成人戴著口罩比較英俊、漂亮,惹笑眾人。 (圖文/中央社)

Read More

防攝護腺癌 中榮:尿流小腰背痛要注意

台中榮總13日舉辦攝護腺癌病友活動,共有200餘人參加,病友們相互打氣,交換術後經驗。(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榮總13日舉辦攝護腺癌病友活動,共有200餘人參加,病友們相互打氣,交換術後經驗,由醫師說明攝護腺癌治療及相關副作用改善等資訊,進而提升治療效果,改善病友生活品質,並由醫院與家屬的支持,進而提升病人及家屬的自我照護能力。 台中榮總泌尿外科主任裘坤元指出,攝護腺癌好發於50歲以上,且是較沉默疾病,通常早期沒有症狀,部分的人會有尿急、排尿困難、尿流較小及較細、斷斷續續解尿不乾淨感覺,也或有頻尿、夜尿、血尿或腰背部疼痛、骨折、脊椎神經症狀等。 一般民眾因為沒有定期攝護腺篩檢習慣,發現有上述症狀常認為是攝護腺肥大或老化症狀而不以為意,當出現更嚴重症狀檢查時,往往已確診為中後期攝護腺癌。 泌尿科醫師陳卷書表示,一般若50歲以上、沒有家族史,應該每1至2年進行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檢查,但若有家族史,則應在45歲以上即進行每年1次的檢查。若是指數達到4以上,應該警覺就醫,但即使是4以下,若指數有逐年上升情形,也應進一步接受檢查。 陳卷書說,若是發現有攝護腺癌,為免其有顯微性擴散,會先進行全身性的荷爾蒙癌症治療,接著再進行手術切除。一般而言,為了徹底清除癌細胞,手術時也許會傷及括約肌,導致術後會有漏尿情形;若情況輕微,復健可以恢復正常,若實在太嚴重則需以人工括約肌改善。 另也有人關心術後是否影響性功能,這得視個案有無切除雙側的性相關神經血管叢,若是沒有切除,或僅是些微傷及,經過術後休養恢復,搭配使用些壯陽藥物,應都不會影響性生活。但若罹癌情況嚴重,而必須切除雙側的性相關神經血管叢,就會影響性能力。 65歲許姓病友分享,他5、6年前因小便不順而持續至診所拿藥控制,去年發現PSA從31到8月檢查高至39,到台中榮總先行荷爾蒙治療半年後,今年進行達文西攝護腺癌根治性手術治療,病理報告是第3期,術後46天完全不漏尿,現在每3個月追蹤一次,抽血值PSA

Read More

神經介入治療 拆除腦中無聲炸彈

花蓮慈濟醫院昨日舉辦「腦動脈瘤衛教講座」,提醒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抓出腦中的「無聲炸彈」。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昨日上午舉辦「腦動脈瘤衛教講座」,由影像醫學部吳彬安副院長、神經介入診療科阮郁修主任與高齡整合照護科許晉譯醫師聯手講解腦動脈瘤的成因及治療方式,並分享預防腦動脈瘤的秘訣,提醒民眾定期健康檢查,抓出腦中的「無聲炸彈」。  今年49歲的林小姐,嚴重頭痛持續3年,且右眼脹痛,不僅常常淚流不止又視力模糊,經過台東當地醫院的檢查,發現腦中有一顆1.5公分大的腦動脈瘤。  阮郁修表示,預防腦動脈瘤破裂的治療方法有外科手術的開顱夾閉腦動脈瘤,以及神經介入手術,從腹股動脈穿刺透過導管輸送醫材栓塞腦動脈瘤等兩種術式。其中神經介入治療有白金線圈栓塞,將動脈瘤空間填滿,阻擋血流再沖刷動脈瘤;血流導向裝置,使血流無法再進入瘤內,也能促進血管重建;支架輔助栓塞等3種栓塞腦動脈瘤的治療方式,不僅傷口小、恢復快,也能減少開顱的併發症,是治療腦動脈瘤的新選擇。  阮郁修指出,林小姐的顱內動脈瘤非常巨大,在前年以神經介入手術為林小姐裝上網眼細緻的血流導向裝置來治療,使血流直接跨過動脈瘤口,不再流進瘤裡,經過追蹤半年後,1.5公分大的動脈瘤就幾乎消失了。  衛教講座上林小姐開心的分享,現在眼睛不會痠痛,也不會一直流淚,頭痛症狀也大大改善,生活品質也得到提升。  腦動脈瘤又稱為「無聲的不定時炸彈」,一但腦動脈瘤這顆炸彈破裂出血,就會引起出血性腦中風。許晉譯醫師表示,動脈瘤形成的原因包含動脈壁長期受到血流不平均的壓力,使動脈血管鼓出如氣球般的一個囊泡,形成動脈瘤;另外,脆弱、受損的血管壁也會導致動脈瘤,尤其高血壓的病友更要注意控制血壓。  腦動脈瘤好發於50歲至60歲的中年人,其中高危險群,除了高血壓外,還有高血糖、高血脂、動脈硬化者、有動脈瘤家族病史、自體免疫疾病、多囊性腎病等病友以及年長者、抽菸族群都得注意動脈瘤找上門。  許晉譯指出,這些族群的共通點都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使血管失去彈性,也會使血流的速度增加,衝擊動脈硬化後失去彈性的血管壁,是罹患腦動脈瘤的高危險群;而患有動脈瘤的病人,大部分都沒有症狀,只有少數人有頭痛或者複視的症狀發生,甚至得等到動脈瘤破裂後才會有頭部劇痛、甚至昏迷的症狀,是腦中的無聲炸彈。  許晉譯說,根據統計,每1百人就有3至5人患有腦動脈瘤,要抓出潛藏在腦中的炸彈,可以考慮用腦部核磁共振、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等檢查,儘早發現腦部動脈瘤。目前建議有腦動脈瘤或有蜘蛛膜下腔出血家族史者,可以考慮進行檢測,以早期發現動脈瘤。

Read More

指節末端麻痛 罹雷諾氏症 OL手指像烏青

三十多歲上班族女子手指如瘀青,就醫檢查確診雷諾氏症。(萬芳醫院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手腳冰冷別輕忽!一名30多歲的上班族女性常覺得手腳冰冷,指節末端更有輕微麻痛的感覺,且手指會因為溫度高低的不同而改變顏色,有時甚至會出現「白一節、紫一節」,十分恐怖,嚇得她趕緊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雷諾氏症」,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獲得控制。  萬芳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沈佑銓表示,雷諾氏症指的是血管發炎管徑變窄,或血管攣縮之後,導致血流不易通過的一種現象,會讓手指呈現三個顏色,也就是在缺血時變成白色、缺氧時則為紫色,而充血時是紅色。  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流供應,手指或腳趾末端的循環會變得不好,輕微則手指有麻痛或灼熱感,嚴重者組織會因為缺氧受損,礙於血液循環不良,傷口不易癒合,因此也不能進行截肢手術,只能等患部自行壞死脫落。  沈佑銓指出,要診斷是否有雷諾氏症,除了臨床的觀察,還可以進行甲摺鏡檢查。操作的方式是在指甲與手指的交界處,塗抹一點油,然後用高倍數的甲摺鏡去看手指末端微血管的變化。  正常的末梢血管,應該呈現髮夾狀,微血管的分布規則且平行。然而雷諾氏症的患者,血管會攣縮、扭曲,甚至有肉眼不可見的輕微出血,最後組織受損,變成沒有微血管存在的缺血區。也因此,雷諾氏症太晚才開始治療,能夠改善的幅度就相對有限。  沈佑銓解釋,雷諾氏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所謂原發性雷諾氏症,是指沒有其他免疫疾病,單純以雷諾氏症作為疾病表現,但它可能是將來發生其他免疫疾病的預兆,須追蹤觀察;而次發性雷諾氏症的患者,則常合併如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和乾燥症等免疫疾病發生,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情緒和藥物等因素而引起。 治療以藥物為主,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減少末端組織的缺氧受損,另外也須注重手腳的保暖,沈佑銓也呼籲,免疫疾病聽起來很複雜,其實並不困難,只要信任醫師,藉由醫療恢復身體的免疫平衡,就能與疾病共存,找回生活品質。

Read More

嗜甜食火燒心 針灸降胃氣

中醫師許晉嘉說,中醫藥方及針灸可有效治療緩解火燒心。(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許晉嘉說,中醫藥方加針灸,再搭配生活作息及飲食的改變,可有效治療胃食道逆流(火燒心)。  陳小姐是忙碌的年輕上班族,從小就很喜歡吃蛋糕餅乾甜食,三餐也沒按時吃,而出現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火燒心」。求助中醫,經過規律服用中藥後,症狀很快已經改善8成以上,現在配合生活型態及飲食的改變,已不再受火燒心的困擾。  中醫師許晉嘉表示,現代人工作忙壓力又大,常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多數人靠服用西藥控制症狀,然而有少部分的人卻服遍了各種制酸劑仍難有改善,也有一些患者不希望一輩子依賴西藥,卻苦無其他方法可改善。中醫看待胃食道逆流並非僅是制酸一途,像排便不暢、口苦口臭、火氣大的患者會考慮腑氣不通、濁氣上逆的問題,常用麻子仁丸通腑瀉熱來幫患者治療;針對身體乾瘦、納少、舌頭乾紅、常口乾的人,比起直折火源,幫他們「補補水」反而是緩解胃食道逆流的標準程序。  許晉嘉指出,現代人因為緊張、工作或同儕相處等壓力問題,導致肝氣橫犯胃,進而產生胃氣上衝的泛酸症狀,這樣的患者常常以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湯等協助疏肝降胃,泛酸感常常就能有很大的緩解。而針對不想再多服藥物患者,中醫也常以針灸的方式降逆胃氣,藉由針刺內關、足三里穴來調暢氣機,讓火燒心的感覺不再反覆出現。  他說,服藥改善症狀後,仍要配合生活作息調整,才是「斷根」的關鍵,例如飯後慢走10~20分鐘,勿立刻坐下或者躺下,且避免過多甜膩食物以及過度刺激的烤炸辣和咖啡;若因壓力而導致症狀加劇的,記得要找時間做做深呼吸放鬆自己。

Read More

營養乳品種類多 依需求選擇

市售罐裝營養乳品因配方成分比例不同,適用對象不同,要慎挑食用。(記者葉進耀翻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國人很愛吃營養品補身體,台南市藥師公會提醒,營養乳品因配方成分不同,細分多種,各有不同用,食用要慎挑符合自己需求的,以免補身不成反造成身體負擔,若有疑問可詢問社區藥局藥師。  南市藥師公會吳振名指出,藥局經常可見到民眾想要購買罐裝營養乳品回去給家人補充體力,但並不清楚市售的這些罐裝營養乳品因分成很多種,例如產品配方成分比例不一樣,而可再細分為「均衡營養補充」、「糖尿病適用」、「未洗腎慢性腎臟病患適用」、「洗腎病患適用」等等,有些民眾只聽別人說喝了某個產品很好,就要跟著買來吃,而忽略自身的生理機能狀況需求未必與他人相同,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  吳振名說,一般來說,鼓勵民眾健康飲食、但是如果無法攝取均衡飲食或無法執行健康飲食的時候,還是可以購買營養補充品來作補充,至於該補充什麼合適的營養乳品,也可以詢問社區藥局的藥師後,再來購買自己需求的會更恰當,避免補身不成反造成身體更大的負擔。另外,對於因年紀較大造成的肌力減退或肌少症,也可藉助行動輔具或增強肌力等健身產品,幫助民眾解決生活上的困擾。

Read More

又爆動物染疫!美國3雪豹確診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住院患者持續增加,紐約市餐廳恢復僅2個多月的室內用餐將再度喊卡。圖為曼哈頓中城10日景象。(中央社) 中央社/路易維爾11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又有一種大型貓科動物確診COVID-19,這一次驗出病毒的是雪豹,這是第6種在接觸人類後染疫的動物物種。  美國肯塔基州路易維爾動物園與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署今天證實,路易維爾動物園有3隻雪豹驗出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反應,分別為兩隻公雪豹與一隻母雪豹。  CNN報導,最先確診的是母雪豹。路易維爾動物園園長沃科薩克在影片中說,這3隻雪豹症狀「輕微」,出現哮鳴與乾咳等症狀,預計可完全康復。  動植物衛生檢驗署表示,儘管「園方採取防疫措施」,這些雪豹仍可能被一名無症狀工作人員感染。  COVID-19主要是在人類間傳播,雪豹等確診動物不太可能會構成重大風險,把病毒傳染給人類。  雪豹是至少第6種在近距離接觸人類後染疫的動物。第1種染疫動物是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頭馬來亞虎,這頭老虎在出現呼吸道疾病後於4月確診。截至4月底,布朗克斯動物園共有8隻大型貓科動物採檢呈陽性反應,包括另4隻老虎與3頭非洲獅。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美國也有少數幾隻貓狗感染病毒。在大多數的動物染疫案例中,新型冠狀病毒不會致命,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皮草農場爆發疫情,導致數以千計的水貂死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