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平均壽命80.7歲 創新高

內政部11日公布「107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為80.7歲,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雙雙創歷年新高,也都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中央社)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內政部11日公布「107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去年的平均壽命為80.7歲,創新高;其中,男性77.5歲、女性84歲,也是歷年新高,並高於全球平均水準,僅低於日本、瑞士、西班牙、新加坡等國。  內政部表示,隨著醫療水準提升、食品安全重視、生活品質提高及運動風氣盛行,近年來國人平均壽命長期呈現上升趨勢,從民國97年的78.6歲增至去年的80.7歲,顯示國人已愈來愈長壽。  從6都來看,107年的國人平均壽命以台北市83.6歲最高,其餘依序為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男、女性平均壽命也均以台北市最高,呈現自北而南遞減的情形。  就6都以外各縣市平均壽命觀察,以新竹市81.1歲最高,台東縣75.8歲最低。  內政部指出,107年國人死亡人數為17萬2700人,較106年增加672人,粗死亡率為7.32‰,較106年略增0.02個千分點;標準化死亡率則為每10萬人口415人,較106年減少2.2%。長期而言,標準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  內政部說,編算生命表之目的,在於了解國民平均餘命水準,並將國民平均壽命列為衡量該國基本健康評估、整體社會經濟福祉及國家競爭力評比的重要統計指標,提供政府有關人口政策、人力規劃、衛生保健等參考與學術研究之用。

Read More

換上全陶瓷假牙 女重拾自信

奇美醫牙醫部主治醫師鄭智文以數位牙科技術,為女患者製作全陶瓷假牙。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一名29歲陳姓女子因蛀牙,接受上顎門牙根管治療與金屬燒附陶瓷假牙的製作,但牙齦邊緣一直有黑影而不敢開懷大笑。6年前重新接受奇美醫牙醫部根管治療,並作上新的全陶瓷假牙,迄今假牙外型與顏色相當良好,回診感謝醫師讓她從「齒」拾回自信微笑。  奇美醫牙醫部復科主治醫師鄭智文表示,傳統牙齒顏色的固定式假牙為金屬燒附陶瓷,此類假牙受限於內層的金屬,顏色較死白、不自然,也易造成牙齦暗沉等不美觀的結果。另金屬的生物相容性也要特別留意,尤其是較便宜的賤金屬材質,常用的鎳可能會造成過敏現象,尤其是女性,部分賤金屬裡面更可能含有鈹等致癌物質。  相對於傳統假牙,全陶瓷假牙的透光度與自然牙更為接近,同時陶瓷的抗腐蝕性與生物相容性也都比金屬出色。陶瓷黏著後與牙齒可以有化學性鍵結,較不易有脫落和後續蛀牙問題,甚至在氧化鋯問世後,陶瓷強度較差的問題也獲得大大的改善,金屬燒附陶瓷假牙中的內層金屬雖然強度很好,但外層陶瓷卻較為脆弱,相對易崩裂。  鄭智文表示,氧化鋯的強度已接近金屬,在後牙主要咀嚼的區域可使用氧化鋯這類的強化陶瓷,外層不外加一般陶瓷,單純利用氧化鋯單一材質製作假牙。這樣的抗斷裂能力甚至在金屬燒附陶瓷假牙之上,也擁有更佳的美觀度,且這種作法假牙所需厚度較薄,可以少修磨牙齒、保留更多的牙齒結構。 鄭智文說,多數全陶瓷假牙是以數位方式製成,可以提供病人更省時、準確以及優良的假牙治療;而在口內掃描機的搭配下,不僅單能應用於假牙的設計與製作,也能結合電腦斷層製作電腦輔助的植牙手術導板,提升植牙的精準度與成功率。  

Read More

台灣健康產業 組團赴菲拓銷

台灣健康產業拓銷團10日在馬尼拉舉辦洽談會。馬偕紀念醫院代表向菲律賓相關業者介紹院方提供的醫療服務。(中央社) 中央社/馬尼拉10日專電  多家醫療院所組成台灣健康產業拓銷團,今天在馬尼拉舉辦洽談會。有醫院代表說,一年來赴台求醫的菲國旅客明顯增加,希望以收費合理的高品質醫療服務,吸引更多旅客赴台。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率健康產業拓銷團8日抵達馬尼拉,9日參訪菲國醫療院所進行交流,今天舉辦研討會與洽談會後,明天將前往越南胡志明市。  這次拓銷團成員來自馬偕紀念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衛福部桃園醫院等院所。  小港醫院國際醫療中心組員蘇柏安說,不少東南亞民眾選擇到新加坡或泰國就醫,但新加坡醫療費用較高、泰國就醫等候時間較長。在台灣,很快就可以獲得醫療服務,這是台灣可以推廣的優勢。  桃園醫院企劃中心專員甘祥佑說,2013年起,台灣協助海地醫院導入「台灣HIS」資訊系統,從掛號、門診、領藥、檢驗到人事排班、管理、藥品及衛材庫房管理等後台行政,涵蓋整套醫事流程。  他表示,配合新南向政策,桃園醫院近年來開始向東南亞推廣這套系統。「我們跟華碩合作,華碩主要提供伺服器和電腦,iEi(威強電工業電腦)則提供醫療產品和解決方案,目的就是配合新南向,把台灣廠商優良的產品推廣出去」。  甘祥佑觀察,菲國公立醫院資金較缺乏,他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為公立醫院建置這套系統,先找一個示範基地,如果運作情形良好,再進一步複製到其他醫院,協助台灣廠商拓展市場。

Read More

3高病友 吃柚子宜適量

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蔡佩娟(前排中)表示,柚子含醣量不少,1天最好不要超過半顆。 (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梧棲報導  柚子是中秋節應景水果,吃了有飽足感,又不會太甜;但是柚子含醣量也不少,切勿一次吃過量;尤其患有糖尿病、腎臟病、高血壓、高血脂或其他疾病患者,每天要注意吃柚子的量,避免出現身體不適情形。  童綜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蔡佩娟指出,1份柚子富含57.8毫克維生素C,是檸檬的105倍,有助於抗氧化、提升皮膚美白力,並且含纖維1.3公克,可幫助消化、改善便秘並可降低血中膽固醇。衛生福利部建議國人每天的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至35克,但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統計9成以上國人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平均每天僅攝取約14公克,還不到建議量的2/3,中秋佳節烤肉時,搭配適量柚子可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蔡佩娟表示,柚子屬於水果類,4瓣(165克)去皮去籽的文旦,有60大卡的熱量,15公克醣量,吃過量仍會導致血糖的飆高,建議1天最好不要超過半顆。  蔡佩娟說,柚子成分中,具有與葡萄柚類似之呹喃香豆素類的成分,若有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免疫抑制劑、部分安眠鎮靜劑與抗憂鬱藥的人,要盡量避免食用,如果想少量淺嘗,也建議與藥物間隔2小時以上,避免藥物與食物出現交互作用現象。  另外,罹患腎臟病者,因為柚子富含鉀離子,若合併有腎臟功能異常且需要控制鉀攝取量者,柚子份量就更需要特別注意。

Read More

蔬食月子餐 母嬰都健康

美籍夫妻(左三)選擇蔬食月子餐,與月子中心人員合影。 (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遠嫁美國的郭小姐回台生第二胎,美籍夫婿考量傳統月子餐過於油膩,易造成產後肥胖,幫太太選擇主打健康蔬食的產後之家,一個月下來神清氣爽,連長期的便秘也好了。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金環說,搭配得宜的蔬食月子餐,讓媽媽和寶寶都健康。  孕婦生產後立刻面對照顧新生兒、產後子宮復舊、產後憂鬱等挑戰,使得產後營養調理益形重要。因此許多人質疑,如果只吃素真的夠營養嗎?  大林慈院營養治療科黃金環技術主任指出,產後之家每日提供產婦6餐。早餐以堅果穀粥為主食、1天餐點裡至少有2、3種以上的深色蔬菜,餐點著重高蛋白質、高纖維、高水分、多元植化素,及鐵、鈣的補充;湯品類分甜湯和燉補湯,如:促進血液循環、補氣的桂圓枸杞黃耆茶;油品則以苦茶油取代麻油,因為媽媽的營養足夠,相對提高母乳中的營養密度。  黃金環說,黑芝麻、海藻或紅莧菜、紅鳳菜、芥藍菜等深色蔬菜可補充鐵質與鈣質,飯後搭配水果,維生素C可輔助鐵、鈣質吸收;蔬菜中豐富的纖維和多元營養素可幫助產婦排便、輔助惡露排出,消除代謝毒素或自由基,讓產婦神清氣爽,精神恢復快。  黃金環呼籲,葷食月子餐常以動物內臟做為補充鐵質和蛋白質來源,然動物內臟含膽固醇和高油脂,且抗生素、重金屬等毒素易存在內臟,對產婦或嬰兒可能造成健康風險。葷食者從魚類攝取DHA幫助視力和腦部發展,素食者同樣可經由亞麻仁籽(或油)、核桃來取代。  她提醒,坊間素食月子餐的選擇相對葷食少,且加工品份量多,加上若口味重,則要留心攝取過多鹽分,反讓產婦不易排除水分、代謝變慢。

Read More

開學了 南市腸病毒疫情升溫

腸病毒疫情升溫,9月開學以後,南市幼兒園已有23個班級停課。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台南市腸病毒疫情升溫,九月開學以後,全市幼兒園已有23個班級停課,尤其以東區、北區和安南區最多。幼兒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等症狀,要趕快就醫。  衛生局長陳怡指出,今年南市累計有3例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確診個案,分別是北區7歲男童,症狀以肢體無力麻痺為主,麻豆2歲男童及白河區5個月大女嬰均因感染造成腦幹腦炎。目前,3例均已康復出院。  衛生局人員前往幼兒園、學校稽查時發現,有些學校早上泡了漂白水之後,一直用到下午,漂白水的氯會揮發,到下午時濃度已經不夠,提醒要「現泡現用」,才能達到殺死腸病毒的效果。  由於腸病毒容易在幼童之間相互傳染,所以暑假期間病例會比較少。經統計,在開學後台南市已有23班停課,皆是有兩個以上的病童被驗出腸病毒後,依規定停課。

Read More

高醫團隊赴澎看診 縣長表揚

澍湖縣長賴峰偉(左)頒贈「澎湖縣政府縣政顧問」給高醫院長侯明鋒,感謝高醫支持澎湖提升在地醫療合作計畫。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院長侯明鋒與高醫大副校長余明隆10日帶領醫療團隊到澎湖看診,讓離島居民不必再忍受跨海治病之苦;縣長賴峰偉特頒「澎湖縣政府縣政顧問」,感謝兩位名醫跨海相助。  侯明鋒與余明隆在醫學生時代就曾參與澎湖醫療支援,儘管現在醫療、行政工作繁忙,仍不忘關懷偏鄉、扶貧濟弱的行醫初衷;他們接受澎湖縣政顧問證後,隨即披上白袍,走進診間看診。 高醫大副校長余明隆獲贈「澎湖縣政府縣政顧問」。(記者王正平攝) 侯明鋒回憶,1988年他自美國進修乳癌治療回國,民風還很保守,婦女多不敢上醫院接受男醫師檢查乳房,他就主動出擊找病人,足跡踏遍南台灣各鄉鎮,包括澎湖、小琉球等離島,經過長久的努力,乳檢篩風氣與觀念逐漸受到重視。  侯明鋒表示,澎湖平均每年有3百多人次到高醫求診,病人搭機或渡船非常辛苦,高醫過去派駐醫師到澎湖醫院看診僅5科別,今年8月起新增乳房外科等5科,並設置一條龍服務,使縣民獲更便捷的醫療照護。  一名西嶼鄉李姓鄉代是侯明鋒的病人,往來澎湖、高雄就醫長達12年,接受過手術、化療、放療等各種療法,每當做完治療身體都很虛弱,常在高雄多住一晚,看到侯明鋒親自帶領團隊到澎湖看診,興奮得說「以後不用再那麼辛苦飛來飛去了」。

Read More

自體脂肪豐頰 怪菌吃掉組織

醫師鍾志桓說,分枝桿菌廣泛存在日常生活環境中。 (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5旬婦人到醫美診所進行自體脂肪豐頰手術,因傷口感染久治不癒,到大醫院檢查出難纏的「分枝桿菌」作怪;施用半年抗生素,傷口雖好了,臉上卻留下難看的凹陷疤痕,難以恢復。  台南市郭綜合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鍾志桓表示,類似婦人的案例愈來愈多,包括像是注射玻尿酸等,都可能因為相關器具消毒不全,或是肉毒桿菌多人使用,產生交互感染。分枝桿菌屬是一群特別的細菌,細胞壁富含分枝酸,檢驗染色時不易被脫色,又稱「耐酸菌」,廣泛存在人們日常生活環境中,特別是和水與泥土相關場所。  分枝桿菌造成人類的疾病較為熟知的是結核分枝桿菌肺部感染引起的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以外的通稱為非結核分枝桿菌。雖然肺部是主要感染部位,約1/5~1/10發生肺以外組織的感染,稱為「肺外分枝桿菌感染」,皮膚軟組織就是其中一部位。  鍾志桓說,這名作豐頰手術遭感染分枝桿菌的女病人,本身沒其他疾病,去診所做醫美,接受醫師建議採用自體脂肪注射臉頰。  術後1個月,婦人雙頰開始出現結節性的皮疹,之後起小水泡,破掉出現分泌物;多次到醫美診所就診並使用抗生素,但效果不佳。  後來轉到郭綜合,經感染科會同整形外科進行清瘡、切片,確定婦人感染化膿性分枝桿菌,使用特殊抗生素治療6個月之後,傷口才復原。但由於皮膚化膿嚴重、組織被吃掉,臉頰不僅留有疤痕,也因組織裡的血管遭到破壞,難以恢復原來的樣子。

Read More

中秋烤肉當心鈉過量 自製醬料美味又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徐?媛提供自製燒烤醬食譜,低鹽、低油,美味又健康。(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中秋團圓烤肉已成為全民運動,但烤肉食材含鈉量驚人,尤其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一大風險,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徐?媛提醒民眾要注意「三少一多」原則,盡量少醬料、少加工、少飲料、多蔬菜,可自製燒烤醬食譜,低鹽、低油,美味又健康。  徐?媛表示,中秋節除了月餅、柚子等應景食材外,「燒烤PARTY」幾乎成了中秋節的全民運動,但「燒烤醬一直塗」卻隱藏著不可不知的健康危機,因為吃燒烤前,許多人會先用醬料醃製食材,燒烤時,反覆塗抹燒烤醬汁,不知不覺間便吃了過量的鹽份、糖份,對罹患慢性疾病的患者而言無疑造成健康的危害。  徐?媛說明,一般人每天納含量攝取上限為2400毫克,一般市售燒烤醬的營養標示中,每10公克就含有230毫克的鈉,若每項食物反覆塗抹醬料2至4層,當餐納的攝取量將相當可觀。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徐?媛提供自製燒烤醬食譜,低鹽、低油,美味又健康。(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許多人會選擇市面上的加工食品作為燒烤食材,但加工食品為了延長保存期限,以及增加食品風味,大多含有食品添加物如品質改良劑、防腐劑,也會使用大量調味料及油炸方式製作,且磷含量偏高,如攝取過多恐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她提醒民眾,想吃燒烤又想要健康,遵從以下原則並利用健康食材自製醬料: 1.遵循「三少一多」的原則,少醬料、少加工、少飲料、多蔬菜;2.燒烤醬兩湯匙即可,勿在食材上反覆塗抹醬料;3.選擇看得見食物原型的自然食材,避免加工食品;4.以無糖飲料取代含糖飲料,以免熱量過高;5.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先川燙再烤,避免鉀離子攝取過多;6.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因病況因人而異,建議向醫師或營養師諮詢,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另可自製「果香燒烤醬」食譜為:1.奇異果1顆、2.蘿蔔20克、3.薄鹽醬油2小匙、4.檸檬半顆、5.白芝麻少許、6.花生粉少許、7.橄欖油1小匙、8.糖1小匙(糖尿病患者可用代糖取代)作法:1.奇異果去皮和白蘿蔔打成泥。2.全部材料放入碗中攪拌均勻即可。

Read More

多糖且含咖啡因 能量飲料喝多傷腦

 董氏基金會調查24款能量飲料,發現每款皆含有咖啡因,且近半數含糖量高。 (董氏基金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董氏基金會指出,台灣約6成年輕族群都喝過能量飲料,但經調查24款市售能量飲料,竟全數含咖啡因且糖量易超標,喝多了傷腦又傷身,與其喝能量飲料來提升「能量」,不如先喝足白開水,或伸展、運動來提神。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表示,今年7~8月間調查24款能量飲料,發現每款皆含有咖啡因,其他常見的成分還有牛磺酸、合法興奮劑(如瓜拿納)、維生素B群等。  同時,8月進行「台灣年輕族群攝取能量飲料現況」網路調查,共303份問卷,結果顯示約6成年輕族群都喝過能量飲料(男性58%、女性42%),但其中有6成5沒注意喝下了哪些成分內容。  分析能量飲成分,許惠玉表示,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長期攝取容易影響青少年和兒童還在發育的腦部發育及智力發展,易使睡眠品質降低、活動力下降,造成心悸、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加拿大建議,13歲以上青少年每天咖啡因攝取量不超過每公斤體重2.5毫克。  此外,能量飲料大部分會以汽水形式販售,加入二氧化碳、果汁香料、糖或其它甜味劑(如蔗糖素、醋磺內酯鉀、赤藻糖醇、D-山梨醇液70%等),使口味合乎消費者喜愛。依美國心臟協會建議,2~18歲每日添加糖攝取不超過25公克,但調查發現近半數能量飲料喝一罐就超標。  依2018刊登於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調查2055位12~24歲青少年及青年,發現55.4%喝了能量飲後,曾出現過至少1次不良反應,包括心跳加速、睡眠障礙、頭痛、惡心、嘔吐、腹瀉等。  因此,近年世界多國都相當關切能量飲料對兒少的影響,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就建議,19歲以下兒少不應該喝能量飲料;英國已立法禁售能量飲料給未滿16歲兒少;另土耳其、立陶宛、拉脫維亞也已立法禁止販售能量飲料給未滿18歲兒少。  許惠玉提醒,能量飲料是含有興奮性物質的飲料,或許能短暫地提振精神狀態,但若感到疲憊,就是身體在提醒「該休息了」,與其攝取能量飲料來提升「能量」,不如先喝足白開水,因為身體缺水時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感覺疲累。  若需要即時提神,許惠玉建議,不妨做做伸展操、小睡片刻、規律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運動時會促進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分泌,對學習、情緒穩定以及注意力都相當有幫助。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