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失智 祖孫一起玩桌遊

 南投縣府衛生局舉辦「祖孫攜手玩桌遊防失智」活動,吸引許多阿公阿嬤參加。(記者劉晴文攝)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9月21日為國際失智日,為幫助長輩減緩年老失智的危機,南投縣政府衛生局特別辦理「祖孫攜手玩桌遊防失智」活動,邀三代同堂家庭一起玩桌遊,透過遊戲活化腦力,以及訓練腦、手、眼、口的協調性,優勝者還可拿獎品,寓教於樂,參與的民眾都覺得相當有意義。  「祖孫攜手玩桌遊防失智」活動昨下午在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大禮堂展開,首先由南投縣失智關懷協會帶來失智話劇表演,透過精彩的表演揭開失智症的面紗,也將失智者的無助、家屬的無奈一一呈現,讓大家知道,原來一些平時覺得沒什麼的舉動,都是逐漸進入失智的症狀。 重頭戲桌遊擂台大賽使用哆寶桌遊,由每家祖孫分為兩組攜手合作,大家拚眼力、拚表達,也拚反應,每個家庭都聚精會神努力過關斬將,希望能獲得最好的成績。比賽除了前三名,也選出最佳互助獎、最佳體貼獎、最佳默契獎等多個獎項。 縣府衛生局長黃昭郎指出,失智症是國人老年人口化後將面臨的問題,目前失智症尚無可治療的藥物,但可透過藥物控制與生活飲食習慣來延緩失智的進程,希望透過擂台賽等團體活動,增進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 會場也設置「看圖猜猜看」認識失智警訊、「趨吉避凶」失智預防、「看問留撥」協助失智者、「機智問答」失智小學堂、「食物六大類」教你均衡飲食等闖關遊戲,加深大家對失智症的認識。 南投縣失智關懷協會表示,近年在村里社區宣導過程中,發現許多長輩患失智症卻不知就診,透過幽默話劇的表演,盼能增加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也提醒鄉親應有效運用失智資源,讓每位長輩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

Read More

糖友 高壓氧治療 傷口癒合免截肢

奇美醫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以先進敷料搭配高壓氧治療糖尿病人,傷口癒合。(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68歲黃姓男子罹患糖尿病,右腳傷口癒合差,足部組織壞死,多家醫院宣判需截肢手術。因害怕人生變成黑白,在不接受截肢下,經奇美醫傷口照護中心採先進敷料並搭配高壓氧治療6個月,奇蹟性的傷口癒合。  奇美醫為幫助病人解決傷口的困擾,整合心臟血管外科、整型外科、傷口護理師等傷口照護核心成員,去年3月成立傷口照護中心,對住院病人傷口做整合照護。  同年5月也開辦傷口照護特別門診,隨著病人數及病人需求逐月成長,今年8月起成立傷口照護中心診療室,擴大週一至週五上午及下午門診時段,提供傷口護理照護。  同時結合心臟血管內外科、老年醫學科等擴大組成傷口整合照護小組,由傷口護理師進行協調整合與個案管理,提供病人具個別性與整合性的傷口照護。服務範圍也擴展至居家或安寧居家複雜性傷口病人,及因下肢嚴重缺血導致傷口癒合困難病人。  傷口照護中心主任林祐丞表示,中心服務門診的病人透過傷口評估與內外科處理,配合適合的敷料選擇和營養照護,3個月以上慢性傷口的傷口縮小率平均約38.3%,平均癒合率7.55%,癒合天數8-28天。  急性傷口縮小率約達54.5%,平均癒合率可達23.1%,癒合天數6-18天不等。而住院病人主要為失禁性皮膚炎、各類管路滲漏以及腫瘤傷口等,其平均改善率可達88.9%。

Read More

新北中和區增一例屈公病

新北市中和區本土型屈公病疫情擴大,增列牛埔山步道部分路段為管制區,已拉起封鎖線。(新北市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疾管署20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為新北市中和區內南里60多歲女性,該里位屬於國強嶺周邊,因此研判於住家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疾管署即日起全面封鎖圓通寺一帶步道,以防疫情擴散,民眾若擅闖最高可開罰30萬。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目前,我國共85例屈公病病例,其中17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新北市16例及台北市1例;另,境外移入病例68例,感染國家以緬甸48例為多、其次為泰國10例,近1個月新增病例感染國家以緬甸為主。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再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病例,為一名住在中和區內南里的60多歲女性,15日起出現頭痛、肌肉關節疼痛及畏寒等症狀就醫,17日由醫院通報登革熱送驗,雖經檢驗排除登革熱,但於20日確診屈公病。  疾管署表示,個案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平時活動地以內南里住家為主,由於該里位屬於國強嶺周邊,研判於住家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目前個案症狀緩解在家休養,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說,因國強嶺屬於牛埔山步道的一部分,步道間彼此相連,考量很多民眾常至該步道或周邊菜園活動,為保障民眾健康避免感染,即日起將牛埔山近國強嶺與圓通寺間之步道增列為防疫管制區,同時於登山入口拉封鎖線立告示牌限制人員進入,提醒民眾於管制期間請勿擅闖管制區域或破壞封鎖線,違者最高可開罰30萬罰鍰。

Read More

大林慈濟急診開箱文 神解 搶救秘密武器

大林慈濟急診室開箱文,1秒神解搶救生命關鍵時刻。 (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湯朝村/嘉義縣報導  大林慈濟醫院急診部搭上「開箱文」風潮,號召醫療團隊拍攝高級心臟救命術開箱文,讓民眾1秒神解急診醫療團隊的工作面貌,畫面中包括每分鐘可輸血800毫升的輸血加溫器,大幅降低輸血時間外,又能避免輸入冰冷血液後的併發症。  為讓社會了解第一線搶救工作同仁的工作面貌,急診部主任李宜恭號召急診同仁參與開箱圖的拍攝。  急診室到底有多少搶救生命的「秘密武器」?李宜恭指出,開箱文中除了常見的急救車、呼吸器、超音波、電擊器及出任務時使用的國家級災難醫療隊救護包,其中較特別的左上角有一台新引進的「大量輸血加溫器」。  他說,當外傷病人送到急診需要大量輸血時,通常拿出的血袋是冰冷的,可能造成病人因輸血後低體溫而有併發症;現在利用加溫器可以很快將血袋提升到人體的溫度,減少輸血後的併發症。此外,通常輸入250毫升血液需要半小時,利用輸血加溫器在2、3分鐘內完成。  急診開箱文中的右下角還有一個看似簡單的自動心肺復甦機,李宜恭指出,人工急救壓胸可能會出現疲累、下壓的速度不一樣等問題,利用自動設備則能更準確且力道均勻進行急救。

Read More

照顧癱夫 婦乳房潰瀾不敢醫

王姓婦女罹患乳癌,醫師黃啟瑜祝福她「浴火重生」。(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56歲王姓婦女照顧癱瘓丈夫30年,2年前發現右上乳有顆小紅豆卻不以為意,直到發現右乳潰瀾變形,不敢開燈洗澡也不敢就醫;去年先生過逝,拖到乳房出現刺痛,她才就醫,一檢查乳房腫塊已10公分,且已轉移到淋巴,經化療加標靶治療再全乳切除,乳癌已縮小0.6公分。  王姓婦人昨天呼籲「女人要愛自己」早檢查、早治療。她回憶自照顧先生30年經常進出大醫院,讓她視醫院為畏途,所以當乳房腫塊愈變愈大,還潰瀾變形,她就此不敢開燈洗澡,拖到出現痛感才不得已就醫。她的主治醫師、茂盛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黃啟瑜指出,去年12月間王女士到院做超音波和穿刺時全身一直發抖,讓他感到相當心疼。  黃啟瑜說,王女當時乳房腫塊已10公分且擴散到腋下淋巴,幸好檢驗其類別為HER2陽性,臨床已發現這類病患對標靶藥物反應相當好,因而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經半年化療、標靶治療將腫瘤縮小再進行全乳切除,日前檢查腫瘤已縮到0.6公分,淋巴也查不出任何癌細胞,目前仍持續進行標靶治療。  黃啟瑜指出,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癒率高達97.5%。

Read More

花蓮慈濟成立急性後期照護團隊

 花蓮慈濟醫院整合9家醫療院所,成立急性後期醫療照護團隊。(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提供腦中風、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及衰弱高齡病患急性後期照護,花蓮慈濟醫院成立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目前有9家醫院加入,急性後期病人將不再侷限於急性病房住院天數而匆匆出院,反而有更充裕的時間參與積極復健治療計畫及照護。  慈濟老年醫學科主任高聖倫表示,臨床上很多衰弱老人容易因急性醫療問題疾病住院後引起或加重衰弱、身體活動量降低、肌力下降等,成了「臥床病人」,漸漸失去活動力,體力與精神也大幅衰退。  為提升急性後期照護品質,花蓮慈院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團隊,主要負責評估病人是否符合收案、提供護理指導、整合跨職類團隊對病人的照護計畫、聯絡轉銜事宜及個案追蹤管理、召開團隊會議、監控品質指標,並擔任醫學中心、病人及家屬與合作醫院間的聯繫窗口等業務。建立急性期、急性後期、慢性期的垂直整合轉銜系統,提升病人照護的連續性。  為持續推廣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花蓮慈濟醫院垂直整合9家花東地區的醫療院所,成立完善的急性後期醫療照護團隊。高聖倫表示,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的目的,除期望透過分級醫療建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轉銜合作模式外,也希望以團隊整合的個人化復健訓練,讓更多病人在急性醫療穩定後,能更進一步恢復身體功能,降低衰弱及失能程度,最終讓病人順利回歸社區照護。

Read More

比癌症更易致命! 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近5成

心臟學會指出,當被診斷為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逼近5成,致命風險高於許多癌症。(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統計,台灣每10萬人約有300人罹患心臟衰竭。專家指出,當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成,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若出容易喘、疲累、水腫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暨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黃瑞仁醫師指出,國人平均每25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致死率最高的就是心臟衰竭,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心臟衰竭發生率逐漸增高,每10萬名人口約有300人罹患心臟衰竭。  黃瑞仁指出,患有心臟疾病患者、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心臟衰竭常引發高住院率及高死亡率,根據「心臟衰竭登錄計畫」統計資料顯示,全台每年約有逾7萬名患者因心臟衰竭住院,其中更高達32.3%的患者出院後於半年內會再次住院。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心臟衰竭委員會主委王俊傑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初期常會有容易喘、疲累、水腫等,多數患者特別是年長者出現這些症狀時,多誤以為是老化造成,也不積極就醫,以致病況惡化才緊急送醫,因而延誤治療。 他指出,當被診斷出心臟衰竭,5年內死亡率逼近50%,比許多癌症更易致命,嚴重性不容忽視。目前心臟衰竭治療發展已十分進步,患者只要積極配合醫師,遵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疾病就可穩定控制,更有機會使疲乏無力失去彈性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患者也能回到未發病前的生活品質。 王俊傑提醒,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病、擴張性心肌病變、高血壓性心臟病等心臟疾病患者、三高或有心臟疾病家族史的人,都是心臟衰竭的高危險族群;尤其心肌梗塞患者因為心臟已受到損傷,更是心臟衰竭的潛在患者。

Read More

國璽腦中風幹細胞新藥 將在花慈濟醫院啟動第二期臨床試驗

國璽腦中風幹細胞新藥將在花蓮慈濟醫院啟動第二期臨床試驗,對造福腦中風病患。(國璽提供)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國璽集團宣布,目前開發中治療腦中風的幹細胞新藥思益優供查驗登記用藥品臨床試驗計畫,經衛生福利部審核通過,同意進行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試驗地點在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近期將啟動第二期臨床試驗收案。  國璽表示,幹細胞新藥思益優由人體的脂肪間質幹細胞所製成,適應症是陳舊性中風的幹細胞製劑,結合腦部立體定位之技術,將幹細胞精準植入中風病灶,此項新藥已於二0一八年送交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結案報告,完成人體臨床試驗安全性主要指標的評估,取得衛生福利部同意試驗計畫之結案報告備查。此次核准通過的思益優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中,規劃共招募十二至十五位年齡介於六十五至八十歲的中風受試者,評估思益優的安全性及療效。  國璽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超過一千五百萬人罹患腦中風,其中百分之八十七為缺血性腦中風。以台灣為例,據衛生福利部一0七年統計,腦中風高居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四名。除了高發生率之外,腦中風後存活的病患致殘率相當高,造成極大的醫療照護負擔與勞動力損失。中風後所導致的殘疾,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僅能進行復健,並且需要搭配醫療輔具與長期照護的介入,所以已有許多文獻指出,中風後無法有效治癒的殘疾,亦是世界上未滿足醫療需求之一。

Read More

久咳不癒 當心菜瓜布肺上身

醫師指出,據調查,國內近9成不知聽診下背部有助早期診斷菜瓜布肺。 (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調查,國內有近9成受訪者不知道看醫生時聽診下背部,有助於早期診斷菜瓜布肺,醫師指出,菜瓜布肺通常自下肺葉開始發生纖維化,而且纖維化的狀況也較上肺葉嚴重,當醫師聽診患者的後背下肺葉時,可以聽到連續性的爆裂音,呼籲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就醫並透過精確的聽診位置,以利及早診治疾病。  台大醫院內科部王鶴健教授表示,特發性肺纖維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間質性肺病,患者的肺部因為纖維化布滿疤痕,外觀猶如傳統菜瓜布,故俗稱為菜瓜布肺;常見症狀包括咳嗽、走一走就喘、疲累等。  振興醫院內科部部長陶啟偉表示,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常見症狀,但若是咳嗽持續超過8週以上即為慢性咳嗽,而菜瓜布肺、氣喘、肺癌等疾病患者,長期以來就會飽受慢性咳嗽所苦。菜瓜布肺的咳相較於一般咳嗽更加嚴重,患者一整天都會持續性的乾咳,過去更有因劇烈咳嗽導致肋骨斷裂的個案。  根據國內一項針對500位41歲以上民眾進行的全台對症就醫行為最新調查發現,有近8成的受訪者即使咳嗽、喘不過氣症狀持續超過8週,仍認為是一般感冒,而忽略可能是其他肺部或心血管相關疾病。  另外,有近7成受訪者沒想到原來聽診部位應包含下背部,甚至有近9成受訪者不知道看醫生時聽診下背部,有助於早期診斷菜瓜布肺。顯見國人對於菜瓜布肺症狀的病識感還有待加強。  王鶴健說,雖然菜瓜布肺成因不明,但臨床研究仍可發掘出幾項危險因素,第一是環境因素,經常接觸重金屬、粉塵等由肺部吸入的外來物質會有較高罹病風險;第二是吸菸,尤其是每年吸菸超過20包者。第三是遺傳,有菜瓜布肺家族史也應多加注意。  還有一項則是胃食道逆流,臨床多數菜瓜布肺的患者都合併有胃食道逆流的現象。根據調查顯示,逾8成者不知道胃食道逆流是菜瓜布肺的高風險因素。  至於該如何早期診斷菜瓜布肺,陶啟偉說,聽診是鑑別診斷菜瓜布肺的重要身體檢查,菜瓜布肺通常自下肺葉開始發生纖維化,而且纖維化的狀況也較上肺葉嚴重,當醫師聽診患者的後背下肺葉時,可以聽到連續性的爆裂音,此時,即會高度懷疑菜瓜布肺的可能性,並進一步安排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掃描。  王鶴健指出,菜瓜布肺若未及早發現與治療,患者的肺功能會持續下降,並有高風險發生急性惡化,進而導致呼吸衰竭,死亡率可高達5成以上。呼籲患者及早發現與治療,減緩症狀和肺功能喪失,避免急性惡化的發生。

Read More

新北中和區增2例屈公病 一個案發病後曾至台南市活動 疾管署通知市府防治

台南市衛生局針對新北市屈公病例曾來台南,已展開相應防治措施,也提醒民眾落實孳清。 (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昨(19)日公布新北市再新增2例本土屈公病病例,其中一名案例在發病後,在9月6、7日曾至台南市活動,疾管署也已通知台南市政府進行防治工作。  疾管署表示,今年截至目前,我國共83例屈公病病例,其中16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新北市15例;另境外移入病例67例,感染國家以緬甸47例為多、其次為泰國10例,近一個月新增病例感染國家以緬甸為主。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再新增2例本土屈公病病例,分別為中和區力行里50多歲男性、及外南里60多歲女性。男性案例於9月6日起陸續出現肌肉關節疼痛、發燒等情形,於9月6日至12日間在台南市和新北市多次就醫,經12日、17日兩次採檢後,因檢出屈公病抗體陽性而於19日確診。  女性個案則是於9月15日出現嘔吐症狀就醫,因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及手腳關節疼痛等症狀,於17日再次就醫後通報,經檢驗屈公病抗體陽性於19日確診。目前2名個案在家休養,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  疾管署說,這2名個案均無出國旅遊史,男性個案平時活動地以力行里住家及員山里工作地為主,發病前曾到錦和里周邊活動,因屬於國強嶺周邊區域,研判其於錦和里感染可能性較高;女性案例住家鄰近國強嶺,且發病前亦常至國強嶺周邊活動,研判於國強嶺週邊感染可能性較高。  由於男性案例發病後,曾在9月6、7日至台南市活動及就醫,由於南部的埃及斑蚊易造成屈公病流行,加上台南又有登革熱疫情,更要積極防治,以免疫情加劇,疾管署也已通知台南市政府進行防治工作。  南市府衛生局強調,已採取相關防治作為,同時籲請民眾如出現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等疑似屈公病症狀,請儘速就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