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手腳無力 補氣血增肌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70幾歲阿嬤抬頭、手腳無力,連扭毛巾、拿碗都有些吃力,中醫診察後發現阿嬤肌肉少且萎軟無力。經開藥方給予大補氣血跟填腎精,再搭配肌力訓練,兩次回診後阿嬤的身體活動功能大幅改善。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鐘聆綺指出,「肌少症」是隨年紀增長而流失的肌肉質量和功能下降;像扭毛巾或開罐頭較吃力,或者從床上爬起或從椅子上站起速度變慢、走路緩慢且有跌倒之虞等,都是肌肉流失與動作功能下降的表現。  許多長輩會因為怕膽固醇過高而少吃肉或蛋,然而,蛋白質攝取不足,會使肌肉流失。若怕胖而少吃肉,平常又多運動,會因運動耗損蛋白質又沒有後續補充,使得蛋白質流失更嚴重,而出現手腳均無力,甚至全身都無力。  鐘聆綺說,如果怕膽固醇過高而不敢吃肉、蛋,可以服用補氣血或補腎精的中藥,如補中益氣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右歸丸、左歸丸、精氣神源等;或是可以用四神湯燉煮雞肉或牛肉,加強脾胃吸收補益氣血,待氣血充足、感覺較有力後,再搭配肌力訓練,可持續改善肌肉或全身無力,也不會因為少吃多動而更加耗損肌肉,造成無力加重。  她說,中醫認為氣跟血行走且填充於肌肉間,氣血充足,人的肉體才會長得好也才有力氣。像上述七旬阿嬤,先給予大補氣血藥物,第一次回診後頭跟手比較有力氣抬得起來,但腳仍比較乏力。故再酌加補益腎精的藥物,第二次回診腰比較挺直、腿也比較有力,再搭配肌力訓練,肌肉即可慢慢長回來。

Read More

久站 教師嚴重靜脈曲張

 記者李振華/宜蘭報導 年近50的陳姓教師因久站造成下肢嚴重靜脈曲張,經接受微創手術「靜脈內黏膠閉合術」,解決他多年困擾。 博愛醫院指出,靜脈曲張疾病肇因於下肢靜脈血管的靜脈瓣膜病變,使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當血液淤積於下肢,症狀輕微者腿部看得到青綠色蜘蛛紋路,嚴重者則血管膨脹,且血管呈蚯蚓狀,並從皮膚表面突起,甚至皮膚發炎、搔癢、色素沉著等,或形成無法癒合的傷口,更嚴重的腿部腫脹、疼痛,無法輕鬆行走,甚至可能形成血栓,對心肺功能造成威脅。 傳統治療嚴重靜脈曲張的手術以破壞靜脈組織、結紮或抽離靜脈的方式緩解症狀,但因需全身麻醉、傷口多、恢復不易,且因為仍需破壞靜脈組織,近年來已逐漸被靜脈內雷射手術取代,儘管如此,術後還是須穿著醫療級彈性襪。 院方提醒,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站或久坐,如果因為工作性質需久站或久坐,建議可以穿著預防性質的彈性襪,並規律運動、控制體重、多吃高纖食物與少喝酒。

Read More

可傳染期曾搭公車 護理師染麻疹 追蹤逾6百人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公布新增1例國內感染麻疹病例,個案為北部30多歲女性,也是上週公布自泰國感染境外移入個案的醫院接觸者,成為醫院群聚事件,追蹤人數多達607人,不排除還會有新發個案。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增的麻疹個案,同時也是3日公布北部30多歲女性境外移入麻疹個案(指標個案)確診前,於北部某醫院住院的病房護理人員,本就已列為接觸者。  該名護理人員4日出現發燒,5日因雙側耳後疼痛就醫,7日出疹主動向醫院通報後,由院方安排採檢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於10日確診;依個案潛伏期間活動史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引發的國內群聚感染。  由於境外移入的指標個案在發病前曾3度就醫,再經轉院才確診,原本列入的醫療院所接觸者就達470人;引發群聚事件後,尚在監測中的個案接觸者共607人,監測截止日為12月25日。  由於新增個案可傳染期間曾於7日上午7點半搭乘930路線公車(大豐國小至莊敬中學),提醒曾於該時段搭乘同路線公車的民眾,自主健康管理18天。  羅一鈞表示,疾管署與地方衛生局於9日至該醫院實地訪查,院方於指標個案確診後即啟動員工健康監測,並由專責人員每天記錄員工健康情形,該院兒科、婦產科、急診、感染科等高風險單位員工,經評估99.3%具有麻疹免疫力,但非高風險單位員工則僅60%具麻疹免疫力。  我國今年累計135例麻疹病例,其中81例為國內感染(58例為接觸者),54例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以越南18例、泰國14例及菲律賓7例為多;出國目的以旅遊29例最多,其次為商務及探親。我國鄰近國家麻疹疫情多呈下降趨勢,惟越南疫情上升,今年截至11月底累計8,200例確診,其中3例死亡;泰國近期疫情趨緩,今年至2日累計報告6,000餘例,高於去年同期,其中21例死亡。

Read More

紐醫師參訪員生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

 記者吳東興/彰化報導  彰化縣員生醫院1年前成立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引進美國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也結合台灣本土研發的3D設備,打造出3D診間,並完成首例3D胃鏡膠囊檢查,3名紐西蘭醫師專程飛到台灣參訪觀摩。  紐西蘭奧克蘭的阿努拉格‧塞克拉、阿拉斯代爾‧帕特里克以及黃千春是當地公立醫院米德爾莫爾醫院的胃腸消化科醫師,該醫院最近將開始執行這項手術,因此3人特地來台參訪觀摩,由員生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主任吳文傑親自操刀示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  吳文傑指出,台灣民眾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機率約為25%,紐西蘭則約20%左右,其中很多是難治性胃酸逆流個案。米德爾莫爾醫院3位醫師也執行內視鏡縮胃手術,但手術後卻經常出現胃食道逆流,紐西蘭醫師觀摩這項先進的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後,認為將會是他們處理術後胃食道逆流的有效方式。  參訪中,員生醫院也安排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其他特色醫療介紹,胃食道逆流中心結合許多醫療科技包括3D內視鏡檢查及胃鏡膠囊,3位醫師對此甚感興趣。  3名紐西蘭醫師也對3D內視鏡及胃鏡膠囊相當有興趣,未來也會協助引進紐西蘭,希望讓更多患者及醫師都能受益。

Read More

脊椎內視鏡手術 嫗擺脫椎間盤疼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一名68歲婦人因下背疼痛甚至出現雙腳麻痛,無法長時間步行,走10分鐘就要休息,檢查確診腰椎椎間盤突出需要開刀。三峽恩主公醫院引進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不用在「龍骨」上開大刀,也降低高齡者手術風險。  從下背痛到腳麻,小心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在作怪。隨著智慧手機普及產生許多低頭族,或長時間在電腦前久坐,因坐姿不正可能造成椎間盤突出、骨刺等問題,患者常認為忍一下就過去了,但長期下來恐干擾生活品質,疼痛難耐夜不成眠使得症狀加劇。  恩主公醫院骨科微創中心主任許立和表示,針對椎間盤突傳統的治療方式,是在「龍骨」上劃一刀,不僅傷口大、恢復期長,也讓患者畏懼擔心會有後遺症。  三峽恩主公醫院成立骨科微創中心,並引進脊椎內視鏡系統,擺脫恢復期較常、傷口大的傳統脊椎手術;許立和表示,相較之下內視鏡脊椎微創手術傷口範圍僅0.6-1公分,搭配內視鏡影像系統,影像可高度放大40倍,減少脊椎肌肉筋膜損傷,出血量少,術後傷口小,恢復期大幅縮短,住院天數僅1至2天。  恩主公醫院還整合各項微創手術,包括機器手臂電腦導航關節置換手術、微創骨折復位、3D列印矯正切骨矯正手術、肩膝踝髖關節鏡手術系統等。 

Read More

境外移入瘧疾 返台月餘復發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0日公布,近日國內確診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1名曾到非洲衣索比亞工作女性,10月在當地染瘧疾,並於當地治療;回台後雖血液沒有檢驗出瘧原蟲,卻於本月復發。研判是在非洲當地沒有完全治療,瘧原蟲潛伏肝臟伺機作亂,是國內近3年來境外移入瘧疾復發首例。  疾管署表示,國內今年截至9日共有7例瘧疾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衣索比亞2例,烏干達、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索羅門群島及巴布亞紐幾內亞各1例。  疾管署指出,近日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南部一名50多歲本國籍女性,8月上旬~10月下旬曾至衣索比亞工作,但未使用瘧疾預防用藥;10月中旬出現發燒症狀於當地就醫,診斷疑染瘧疾收治住院4天,狀況改善後出院未再服藥。  該女性10月下旬返國入境時無症狀,仍通報機場檢疫站在非洲當地疑似感染瘧疾,並於隔日就醫,血片鏡檢影像未發現瘧原蟲。然而,6日個案卻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就醫採血檢驗發現疑似瘧原蟲,經通報檢驗於9日確診。  疾管署研判,該名女性可能在非洲當地治療不完全,導致瘧原蟲潛伏在肝臟內伺機釋出而造成復發,是國內近3年來境外移入瘧疾復發首例。  個案目前住院觀察中,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至檢體檢驗結果陰性為止;同住家人目前無不適症狀。  疾管署呼籲,民眾前往瘧疾流行地區,至少應於出國前1個月,先至國內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依醫師指示於出國前、出國期間及返國後持續不中斷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Read More

螢光顯影 微創減重手術新利器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雄健仁醫院將螢光顯影應用於微創減重手術,這項新技術可提高組織深部血管辨識度達50%,提升安全性,降低手術風險,造福許多重度肥胖個案。  高雄健仁醫院美體健康中心主任蔡明憲為一名身高165公分、體重124公斤的45歲男性(C先生)進行袖狀胃切除手術。C先生腰圍超過120公分,屬中廣型身材,半年來只要稍微走動就會氣喘吁吁,無法好好工作及照顧家庭;再三考慮後,決定接受減重手術。  蔡明憲使用新式螢光腹腔鏡,搭配靛氰綠(ICG)螢光顯影技術,提升手術中血管辨識度。手術約30分鐘,手術中出血量不到5cc,自費約10餘萬元;術後,C先生住院1天多就返家。術後1週回診時,體重已經減少近10公斤。  C先生在不吃藥物的情形下,血壓及血糖都變正常,讓他和家人都覺得透過先進的外科技術,找回健康不吃藥的人生,真的是值回票價。  蔡明憲表示,ICG螢光技術多使用在肝膽及癌症手術,此藥物沒有輻射線,在人體安全性極高,他率先將應用在袖狀胃切除、胃繞道等減重手術。由於重度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脂肪組織較多,組織血管較不容易辨識,導致手術中有血管辨識不清、誤傷血管的可能性,因此應用螢光技術讓深部血管顯影出來,可以降低血管受傷的機會。  螢光技術還可讓醫師即時監測組織灌流情形,避免術後出現組織缺血滲漏的嚴重併發症。

Read More

網傳立委就醫作業程序 台大醫院:非工作規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日前因至外交部抗議手不慎被門夾到,送進台大醫院急診重症室,引發外界質疑就醫公平性,隨後網路即流傳一份台大醫院「立法委員就醫或請託關照作業程序」。對此,台大醫院10日回應,網路流傳文件該程序未經院方討論同意,並非工作規範,目前院方對就醫名人有一套作業程序,不希望影響其它病人就醫權益。 台大醫院10日發布聲明指出,院方目前會在急診重症區有空位時,協助將前來就醫的名人引導到單獨作業區,並都會告知,急診室為醫療作業區域且常涉及暴露病友隱私畫面,禁止採訪或拍攝,及陪病人員不要超過2人,也都有張貼公告在急診診間,所有病人都有經急診篩檢及內部應有的程序,上述作為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其他病人就醫。 至於立法委員就醫或請託關照作業程序情形,台大醫院解釋,網路所流傳的文件,是該院約10多年前同仁所建立的內部記錄,為儲存資料而置於院內網路中,並沒有經過院會討論通過同意,也並非工作規範。

Read More

10月以來 流感258人併發重症11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0日指出,今年10月入秋以來,流感共造成258人併發重症、11人死亡,雖疫情仍在低點,仍提醒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以防流感威脅。  疾管署指出,根據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12月1日至7日)門急診類流感就診達7萬5997人次,較前一週略升2.0%,但仍處於低點。  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占86.7%。近期北半球溫帶地區多數國家流感活動度上升,其中日本、韓國、加拿大及美國已高於該國基準值或流行閾值,中國大陸南方部分省市進入流行期,香港及歐洲則仍處低水平。  今年第二階段公費流感疫苗已於12月8日開打,國內近期類流感就診人次緩升,但仍處於低點,尚未進入流感流行期。由於學齡前幼兒、65歲以上長者為流感高危險群,感染後較易引發肺炎、腦炎、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疾管署呼籲,上述兩類第二階段接種對象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

Read More

大陸通報2女童染H9N2流感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10日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中國通報2例H9N2流感病例,為2名女童,彼此無關聯,都有禽鳥接觸史。雖人類H9N2病例多為輕症,但今年江蘇曾有男童發生嚴重肺炎案例,提醒民眾到中國觀光經商應避免接觸禽鳥、吃蛋熟食,注意衛生。  全球H9N2流感自2013年迄今累計39例,以中國大陸32例為多,其餘國家地區包括香港(1例,自廣東省移入)、埃及(3例)、孟加拉(2例)及阿曼(1例);迄今累計1例死亡,致死率2.6%。  疾管署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本月4日公布中國大陸在11月12日及22日各通報新增1例H9N2病例,為中國大陸這次流行季首2例新型A型流感病例,個案間無流病關聯。  其中1例為福建省三明市4歲女童,10月26日發病,病情輕微;另1例為安徽省阜陽市5歲女童,11月12日發病,現已康復,兩病例發病前皆曾有家禽或家禽屠宰場暴露史。  疾管署表示,雖人類H9N2病例多為輕症,但今年3月首度有報告引起嚴重肺炎案例,為江蘇9歲男童,有活禽市場接觸史,民眾仍須保持警覺。目前疾管署將中國大陸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南省、江蘇省、內蒙古自治區、雲南省新型A型流感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二級警示(Alert),其他省市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