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篩大腸癌下修至40歲 死亡率降近4成

本報綜合報導 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台灣公費篩檢已下修到45歲。台大團隊研究證實,若再下修至40歲,死亡風險降近4成,建議依糞便潛血濃度分級篩檢,避免過度診療,可省下5萬次大腸鏡。 一般來說,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50歲以下族群罹患被稱為早發性大腸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近年來45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上升近1.5倍,呈年輕化趨勢。 大腸癌早期無症狀,定期接受篩檢是及早發現大腸癌最重要方法。衛福部今年起擴大篩檢對象為45至74歲民眾,及40至44歲具家族病史者,補助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 台大公衛學院呼籲應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提前至40歲,並結合精準的糞便血量導向策略,以有效降低發病率與死亡率,同時減輕醫療資源壓力,可使大腸癌發生率下降約21到25%,死亡率下降34到39%。 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這項研究結合基隆與台南市超過50萬名40至49歲民眾的社區篩檢資料,結果顯示參加年輕大腸癌篩檢者,未參加全國篩檢的3.9萬人中,有178例大腸癌病例、22人死亡;未參加年輕大腸癌篩檢者,在未參加全國篩檢22.3萬人中,則有492例大腸癌病例、85人死亡。 但若下修篩檢年齡,將新增更多篩檢成本、醫療量能恐難負荷。台大公衛學院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研究,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JAMA Oncology,提出透過糞便血量導向的「精準篩檢間隔政策」,提升醫療系統效率,也能減少篩檢偽陰性、偽陽性問題。 「精準篩檢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陳秀熙解釋,可依糞便潛血反應濃度高低,進行族群風險分層,並依風險決定篩檢工具、篩檢間隔,進而將錢集中在高風險病人、花在刀口上。

Read More

昌德珍蛋素食品驗出牛奶成分 食藥署開罰8萬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2日公布素食餐飲業者稽查結果,發現台南市昌德珍實業供應之標示為「蛋素」的產品,卻驗出牛奶成分而與標示不符,已處以該公司8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本次共稽查142家素食餐飲業者,抽驗247件產品,結果發現3項不合格情況,妙觀音素食新莊泰店,被查獲供應基因改造產品,但卻未依規定標示相關訊息,另外,業者販售之招牌紅燒湯底及特製咖哩濃醬之標示方式不符規定,已裁處該素食店之總公司6萬元罰款。 食藥署表示,在新北新店韓蔬大發查獲之D4濃清潔劑,未標示產品生產日期與淨重或容量,因而裁處3萬元罰款。 食藥署指出,澎湖津旺素食店內發現標示為「蛋素」的東家羊肉羹,卻發現其中含有牛奶成分,經查該貨品是由台南昌德珍實業有限公司所供應,已處以該公司8萬元罰款。

Read More

組胺酸轉為組織胺 鯖魚科反覆解凍 易食物中毒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食藥署1日提醒民眾,食用海鮮應注意避免誤食河豚而中毒,近年檢驗的3起河豚中毒事件,皆是民眾自行烹食月尾兔頭魨所導致,統計近10年來因河豚中毒者共有18人,其中1人死亡,而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儲存不當或反覆解凍,恐會增加組織胺濃度造成食物中毒。 食藥署指出,台灣四面環海周遭海域水產種類豐富,若不慎誤食河豚或藍環章魚等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會出現唇舌發麻、四肢麻痺及眩暈等中毒症狀。河豚毒素為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結構穩定無法經加熱破壞,食用後10-45分鐘後即有症狀,主要症狀為唇舌發麻、手麻、腳麻、頭痛、眩暈、嘔吐,嚴重時可能導致呼吸衰竭而威脅生命。 食藥署表示,藍環章魚體內也含有河豚毒素,食藥署於今年曾受理檢驗民眾檢送之疑似藍環章魚,經檢驗並未檢出河豚毒素,經以DNA進行物種鑑別確認其為飯蛸(Amphioctopus fangsiao),又名短蛸、短爪章魚,屬於可食用的章魚,而排除民眾疑慮。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河豚毒素目前並無解毒劑,誤食應盡快送醫,治療方法以維持呼吸或洗胃為主,或給予稀釋過的活性碳及輕瀉劑,協助加速排出毒素,若出現呼吸衰竭則緊急插管,一般預後良好。 楊振昌提醒民眾,也要當心富含組織胺基酸的魚種因保存不當而中毒,包括鮪魚、鯖魚、鰹魚等鯖魚科魚類,以及鬼頭刀、秋刀魚、沙丁魚等非鯖科魚類,如保存不良會導致魚表面或腸內細菌繁殖,將魚肉中的組胺酸轉變成組織胺,使食用者產生嚴重過敏反應。

Read More

〈台南市中醫師公會專欄〉秋燥來襲 潤肺養生正當時

秋天氣候逐漸轉涼乾燥,許多人會感到皮膚、喉嚨甚至鼻腔乾澀不適,這就是所謂的「秋燥」。在傳統中醫理論裡,秋季屬五行中的「金」,象徵收斂與凋零,此時氣候轉冷、空氣乾燥,草木凋謝,萬物逐漸進入收藏的狀態。古人養生強調「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提醒我們要保持心境平和,以減少秋季肅殺之氣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是保護肺部。因為「肺主皮毛」,一旦受影響,容易出現乾咳、皮膚乾癢等問題。 秋燥又分為「涼燥」與「溫燥」兩種,涼燥多見於晚秋,症狀包括鼻塞、嘴唇乾裂、乾咳;溫燥則多見於初秋,症狀偏熱,如乾咳少痰、咽喉疼痛、心煩口渴等。由於秋燥最容易消耗人體的津液,因此「潤燥」就是養生的重點,日常生活中可以適度多吃一些白色食材來滋陰潤肺,例如杏仁茶、白木耳、蜂蜜等,都能幫助緩解不適。 值得一提的是,白露之後也是孩子「轉骨」的好時機,順應秋冬「養藏」的特性,透過調整體質、補腎強骨,能為來年的生長奠定良好基礎。多年來,不少家長在這段時間帶孩子來找中醫調理,都獲得了不錯的成效。總的來說,秋燥是秋季常見的身體不適,與乾燥氣候影響肺部及津液有關,只要適當調整飲食與作息,就能減少困擾,若仍有疑問或不適,建議諮詢專業醫師,共同找到最合適的調理方式。 (作者∕台南市承恩和緯中醫診所醫師莊嘉豪)

Read More

羅一鈞:救災避免橫紋肌溶解症 多喝水休息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針對前往花蓮光復鄉災區協助重建的「鏟子超人」,因環境惡劣,傳出有發燒、喉嚨痛,甚至發生橫紋肌溶解症送進加護病房。衛福部部長石崇良1日強調,災區醫療量能充足,目前回報多以處理外傷跟流感為主;但也提醒志工們多喝水多休息「不要太逞強」。 疾管署署長羅一鈞也在臉書貼文強調,橫紋肌溶解症跟疫情相關可能性低,特意提醒救災過程務必穿戴「防水手套、口罩、防水長靴」防疫三保,避免被生鏽器物(如鐵釘、鐵片等)刺傷或割傷,以防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類鼻疽、破傷風等傳染病。同時也提醒「鏟子超人」,若得流感可能很快發病,最好打滿疫苗、有症狀盡速就醫。 羅一鈞表示,橫紋肌溶解症最常見的原因是「肌肉過度的使用」或太激烈的運動,如行軍、跑馬拉松,以小腿肌肉較容易受損,會有嚴重肌肉疼痛、難以行走甚至站立蹲下都受影響。 羅一鈞也提醒,橫紋肌溶解症的預防方式有三,平常不太運動的人,不宜一時興起從事過度激烈的運動或勞動;在激烈運動之後記得多喝開水,以利肌球蛋白的排除,減少腎功能受損的機會。尤其夏天是橫紋肌溶解症的好發季節,要量力而行,並特別補充水分,不要讓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同時,若出現肌肉疲勞、疼痛、僵硬時就要趕快休息。如果休息後未能正常恢復,及早檢查及就醫。

Read More

火力發電空汙致不菸女性肺癌? 監委要查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近來肺癌已成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癌別,以往外界刻板印象,多認為和吸菸有關,但經過統計,國內女性肺癌患者中非吸菸人數高達九成,令外界質疑,是否與火力發電大增,造成空汙嚴重有關,偏偏衛福部的研究當中,似乎有所迴避。監察委員田秋堇和蔡崇義認為,衛福部在有關致病成因研究中,似乎未涵蓋該問題,恐影響防治成效,因此申請自動調查。 據審計部查復資料顯示,肺癌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最多的癌別,我國肺癌標準化死亡率也高居各癌症死因首位,發生人數也最高。政府雖已推動菸害防制及空氣汙染管制等措施,以降低國人罹癌風險,但國人肺癌發生率仍逐年上升,且近七成患者並未吸菸,其中女性更逾九成屬非吸菸者,顯示非吸菸者之肺癌危險因子,已成為肺癌防治應關注之重點領域。 監察院指出,衛生福利部近年雖針對非吸菸肺癌高風險族群,補助辦理篩檢效益評估及風險預測模型建立等研究,但研究議題似未涵蓋非吸菸女性患者比例偏高的致病原因及預防策略。 田秋堇、蔡崇義表示,女性肺癌發生率近年快速上升,其中多數患者並無吸菸史,主管機關有無積極進行調查研究致病成因,並提出防治對策?現行肺癌篩檢政策與相關防治作為,有無未盡周延的情況?有關注了解及深入調查的必要,已申請自動調查。

Read More

看中醫針灸遭刺破血管釀氣血胸 台中女緊急引流1000毫升血水保命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吳姓女中醫師替蔡姓病患治療腰痠背痛,使用針灸卻失誤刺傷她肋膜血管引發氣血胸,蔡回家一度呼吸困難,半夜送急診引流一千毫升血水、開刀切除肺塌陷;法院刑事認定吳女下針有疏失,依過失傷害罪判她四月確定;民事另判吳及中醫診所應給付蔡女五十五萬多元,可上訴。 起訴書指出,吳姓醫師一一0年十二月十三日替蔡女觸診後決定替她針灸,卻疏於未注意,將針刺傷蔡的肋膜血管引發氣血胸,蔡當下感到不適,回家呼吸疼痛,隔天凌晨送急診時因病況急劇惡化一度呼吸困難,經醫院檢查發現右肺氣胸,緊急插管引流一千毫升血水、輸血,其右肋膜腔有大量積液、右下肺葉塌陷,經全身麻醉手術切除部分右肺及沾黏,直至同月二十一日才出院。 法院刑事一審時,吳女否認過失傷害,辯稱她只有下針在腰臀區的大腸俞、關元俞、氣海俞、秩邊、環跳、華陀夾脊穴位,頸部的風池、華陀夾脊穴C四,即頸椎第四節穴位與肩夾骨之曲垣、天宗穴位,並未在胸腔或膏肓穴下針。 替蔡女開刀的醫院則證稱,蔡女針灸後氣促不斷、呼吸困難,符合文獻記載針刺後導致氣胸症狀,且蔡無吸菸、肺部病史,緊急氣胸是在針灸後三十分鐘內出現,到急診室確認病症也是四小時內,可證明吳醫師針灸和蔡女氣血胸有因果關係。 刑事一審認為,吳為中醫師卻未注意針刺深度、下針手法,其下針失誤刺傷蔡女胸腔肋膜血管釀氣血胸,依過失傷害罪判她四月,得易科罰金,經上訴二審駁回確定。蔡女再提民事求償及精神撫慰金等一共求償一百四十五萬九千九百七十六元;吳醫師、中醫診所抗辯稱,當時下針和蔡女傷勢相隔四小時,無因果關係,並爭執相關求償金額。 民事庭調查相關證據,維持刑事庭見解認為吳有疏失,審酌一切情狀後認為蔡女精神撫慰金以三十萬元適當,加上其餘費用,一共判吳、中醫診所應給付蔡五十五萬六百零九元。

Read More

10月新制 血癌肺癌等10新藥納健保給付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健保署30日指出,10款新藥健保將新增暫予支付,或擴大適用對象,受益對象包含血癌、肺癌、幼年型慢性關節炎等,超過2000人受惠。 健保署表示,10月起暫予支付含amivantamab成分藥品,受益對象是與carboplatin及pemetrexed併用於帶有EGFR exon20插入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成人病人第一線治療。 臨床試驗顯示,使用這款藥物的無惡化存活及客觀反應率皆較現行治療化療的療效明確;針對治療人數,預估第1年至第5年約99至144人,預估藥費約新台幣3.19億元至4.63億元。 此外,針對FLT3-ITD突變陽性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成人病人,健保署說,10月起暫予支付含成分藥品Vanflyta F.C. Tablets,共2項目藥品,預估第1年至第5年治療人數約88人至123人,預估藥費約0.34億元至1.25億元。 此次10月健保給付新制也有乳癌新藥,健保署說明,這次公告修訂含 sacituzumab govitecan成分藥品,如Trodelvy給付規定,受益對象是患有無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是轉移性的荷爾蒙受體陽性、HER2陰性乳癌成年病人。 健保署指出,試驗結果顯示,這款藥品相較化療組具有較長的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且荷爾蒙受體陽性乳癌病人具臨床用藥需求急迫性,盼接軌國際治療指引,新制預估治療人數為第1年至第5年約761至686人,預估藥費約8.65億元至7.79億元。 除了癌症新藥以外,10月起健保給付新制也提供13歲以上且體重40公斤以上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PNH)病人臨床用藥新選擇,公告暫予支付含crovalimab成分藥品,為治療PNH的新成分罕藥,以皮下注射給藥,預估40至64人受惠,預估藥費約3.34億至4.64億元。

Read More

本土登革熱 桃群聚+3宜+1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30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登革熱本土病例,其中桃園3例與上週公布的指標個案有關,研判為社區群聚;宜蘭1例個案,感染源仍待釐清。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新增3例桃園個案中,有一名40多歲男子9月底發燒肌肉痠痛,經過就醫採檢確診登革熱;此外,50多歲男子、40多歲女子也都在9月底有發燒肌肉痠痛症狀,後因社區擴大檢驗確診登革熱,目前只有發燒肌肉痠痛,都是輕症。 新增的宜蘭個案為40多歲男性,林詠青表示,個案9月中旬開始流鼻水、打噴嚏、發燒,至診所就醫後,仍然持續高燒,且有腹瀉症狀,因此轉往醫院就醫,收治住院後,採檢送驗確診發現血小板低下、肝指數上升,收治到一般病房,後續確診為登革熱1型,疫調發現沒有國外或桃園、南部地區旅遊史,研判為本土個案。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指出,目前預估社區疫情傳播風險上升;今年截至9月29日累計17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12例、桃園市4例及宜蘭縣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累計181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

Read More

免疫併化療給付 肺癌患者福音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肺癌長期蟬聯國人癌症死因榜首,其中約70%為肺腺癌病人。過去因健保給付限制,約30%無基因突變的第四期肺腺癌病人,只能選擇傳統化學治療或自費接受免疫治療,治療方式相對受限。所幸,健保署於今年6月1日起,將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納入健保給付範圍,苗栗大千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胸腔內科醫師謝為忠表示,這項政策不僅與國際治療指引完全接軌,更為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 謝為忠分享,最近在門診中遇到一名40歲男性,沒有抽菸習慣,因慢性咳嗽2個月而就醫,經支氣管超音波切片檢查,確診第四期肺腺癌且基因突變檢測為陰性。根據台灣肺癌臨床研究統計,約有1/3肺腺癌病人屬於基因檢測陰性族群,這些病人往往是年輕、不吸菸或輕度吸菸者,發病原因不明,但病程進展快速,更需積極有效治療策略。過去這類病人必須面對傳統化療效果有限,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又需要自費的問題,且一個療程動輒數十萬元,許多家庭都難以負擔。 依據國際治療趨勢及大型臨床數據發現,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病人,相較於單純接受化療的病人,其整體存活期可延長至少6-8個月,部分病人甚至能達到長期控制病情的效果;同時,免疫治療合併化療的客觀反應率可達45-50%,比單純化療的25-30%要高出許多。 謝為忠指出,年輕、不吸菸肺腺癌病人對免疫治療往往有較好反應。這類病人腫瘤微環境通常免疫活性較高,透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重新啟動免疫系統,搭配化療的協同效應,能達到理想治療成果。此次健保擴大給付治療,無疑病人一大福音。40歲男性病人透過健保給付,接受兩次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後,腫瘤明顯變小、效果顯著,不僅恢復狀況良好,也減輕費用壓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