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淺談兒童身高發育

■李易儒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各方面都超越自己,孩子未來身高更是父母既期待又擔心的指標,臨床上,甚至有家長會帶自己剛上幼兒園的孩子來門診,希望安排骨齡檢查,擔憂孩子身高比不上同班同學。究竟兒童的身高發育要怎麼觀察?醫師會如何檢查與評估呢? 台灣現今每個出生寶寶都有一本兒童手冊,裡面有男女0-7歲的身高曲線表,0-5歲參考WHO 2006的國際嬰幼兒生長標準,可以做為兒童的身高紀錄,一般回診如果有順利檢查最好在手冊上作上紀錄以方便觀察發育情形。除了生長曲線外,還有傳統的預測成年身高方式:第一,兒童兩歲時的身高,大約是其成年身高的一半;第二,Tanner於1970年提出的公式:計算父母平均身高後,男生加6.5公分、女生減6.5公分,並可加減約7公分的變異範圍。 7歲以後到18歲成年的身高曲線圖,台灣陳偉德與張美惠醫師團隊,從2003年全國學童體適能調查中,取體適能表現在第25百分位以上的健康群體所建立的本土身高發展曲線資料,並在2010年發表於知名國際期刊,極具參考價值,可以幫助家長參考自己的小孩是否有順著曲線發育。兒童手冊中的5-7歲曲線,則是將WHO 0-5歲曲線與台灣7-18歲曲線加以銜接,並參考WHO對BMI反彈的趨勢進行推估而成。 基因確實決定了孩子約60-80%的身高潛力,高個子的父母或較長的出生身長確實提供了優勢,但後天影響同樣關鍵。醫師在臨床上會觀察孩子的身高是否沿著百分位曲線發育,只要持續落在區間內,通常可判定為正常。若發現曲線偏離、出現發育遲緩、青春期過早或過晚、或合併其他荷爾蒙異常,便需要及早介入與專業評估。 營養、運動、以及睡眠仍扮演重要角色,了解這些影響因子,能幫助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達到最佳的發育狀態。均衡攝取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及其他營養素有助於骨骼生長;避免高油高糖飲食能降低肥胖與性早熟風險,避免骨骺板提早閉合。規律運動能促進骨密度及生長激素分泌,有氧運動如跑步、游泳、球類、跳繩,甚至適度重量訓練都有助於生長,但須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運動以免造成局部骨骺受損。充足睡眠很重要,研究證實在深層睡眠時,生長激素會大量分泌,充足且品質良好的睡眠對於學童生長發育相當關鍵,青少年一般至少要睡8小時以上,學齡前兒童至少睡10小時以上。 骨齡檢查目前是有條件的健保給付,僅反映骨齡與實際年齡是否相符,不代表能預測最終身高。臨床上,只有生長遲緩、青春期過早或過晚出現、或懷疑內分泌或其他疾病才需要骨齡檢查。建議家長定期量測孩子身高,善用兒童手冊與身高曲線來追蹤成長,並重視營養、運動與睡眠等生活習慣。提早發現異常並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讓孩子在其基因所設定的潛力範圍內,發揮出最佳的生長狀態。

Read More

黑心豬大腸流入北桃屏高 已下架2公噸

本報綜合報導 屏東廠商涉賣黑心豬大腸,食藥署4日公布最新進度,初步掌握流向台北、桃園、高雄與屏東等4縣市,售出3000多公斤,地方衛生局已啟動監督下架作業,目前累計下架2104公斤。 中秋連假前夕爆發食安事件,屏檢表示,屏東某廠商負責人與員工涉嫌將部分已病變的豬大腸,浸泡於工業級雙氧水漂白後,販售給不知情的其他廠商,牟取不法利益。 食藥署表示,「百威食品」涉嫌使用工業級雙氧水加工豬腸一案。檢調現場查扣雙氧水,持續釐清偵辦中;衛生局已於作業場所及倉儲各封存1萬1664公斤及940公斤豬腸。 食藥署指出,10月1日聯合稽查當天,現場發現好幾桶標示「工業級產品,禁用於食品應用」字樣的雙氧水,其中2桶已經空了,業者聲稱是為了讓賣相好看,才拿雙氧水來使用。 中秋佳節卻傳出食安危機,黑心豬大腸流向引發民眾恐慌,就怕不小心吃下肚。食藥署表示,公司帳冊僅記載人名或簡稱,及收貨聯絡方式等,帳冊銷售紀錄統計3000多公斤,遍及台北、桃園、高雄與屏東,2日已將資料交給各地方衛生單位啟動監督下架作業,到昨天傍晚累計下架2104公斤。

Read More

工業雙氧水漂白 恐藏重金屬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近日屏東某廠商疑涉用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變質豬大腸後販售。毒物專家指出,若不慎吃到工業級雙氧水,恐把重金屬、雜質等對人體有害物質一併吃下肚,可能對器官產生傷害。 屏東地檢署偵辦某廠商涉將病變豬大腸浸泡在工業級雙氧水漂白販售,針對食品業者用雙氧水漂白的豬大腸,是賣相不佳,還是發炎、病變,仍有待檢調進一步查明。 根據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過氧化氫(雙氧水)可使用於魚肉煉製品、除麵粉及其製品以外的其他食品;用量以H2O2殘留量計,食品中不得殘留。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4日表示,「處理食品就應該要用食品級雙氧水」,工業級雙氧水在製造過程、包裝上都不如食品級嚴謹,不夠衛生也不夠純,有很多雜質。 顏宗海也說,最擔心是工業級雙氧水含有重金屬,例如鉛、砷、汞等對人體有害物質,吃下肚可能對器官產生傷害,呼籲檢調儘速完成化驗,才能確認傷害程度範圍。 他呼籲,應儘速釐清是否有病變,因為病變的豬大腸已壞掉、爛掉甚至發霉,可能滋生病原菌,部分連高溫也殺不死,若流入滷味、小吃店,民眾若吃到會有食物中毒風險。

Read More

公費疫苗開打3天破百萬劑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左流右新」公費疫苗1日開打,疾管署4日指出,今年打氣頗旺已接種破百萬劑,根據最新統計,截至本月3日,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約24萬劑,為去年4.8倍;流感疫苗則累計接種超過86萬劑,是去年同期4倍以上。 入秋公費流感、COVID-19疫苗雙手臂「左流右新」接種1日展開,疾管署今年採購686萬劑流感3價疫苗,COVID-19疫苗則因應公費接種對象縮減,採購約300萬劑。 疾管署統計,3日流感疫苗接種數31萬8003劑,去年同一天接種2萬2147劑;今年累計接種數86萬8203劑,遠高於去年同期20萬6776劑。 在COVID-19疫苗部分,3日接種數約7萬173劑,去年同日僅接種3593劑;今年累計接種數24萬572劑,去年同期累計接種4萬9755劑。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今年打氣較旺,除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通力合作,今年也確實較早進入流行期,民眾提高警覺,鼓勵高風險民眾應儘速打好打滿。 針對中秋連假後疫情發展,曾淑慧說,流感疫情緩步上升,疫苗接種效益沒那麼快呈現,但已備妥抗病毒藥物並擴大使用,持續觀察後續疫情走向。

Read More

月餅熱量高 搭茶飲去油解膩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精緻小巧的月餅,其實是可怕的熱量陷阱,稍不留意便會熱量超標,還會引起腹脹、消化不良,甚至影響血糖與膽固醇水平。中醫師傳授選月餅不踩雷原則,建議搭茶飲、揉穴位,讓賞月零負擔! 民權馬光中醫診所劉宇真醫師表示,月餅種類繁多,從傳統的廣式雙黃白蓮蓉到現代的冰皮、水果酥皮月餅,不同餡料與製作方式,熱量也有很大差異。1顆蛋黃酥約有450至500大卡,等同1.5碗飯熱量,因此,要選月餅不踩雷,1、優先要選擇低糖、低脂月餅,如棗泥、芋頭酥、冰皮月餅等,每顆熱量多落在150至250大卡之間,相對於雙黃蓮蓉動輒近800大卡者健康許多。 2、選用高纖餡料,如紅豆、綠豆、棗泥,或是天然水果鳳梨、柚子等內餡,有助腸胃蠕動,預防便祕與腹脹。 3、切記避免過量鹹蛋黃與堅果,鹹蛋黃因製造過程,熱量和鈉含量較一般雞蛋高,應避免過量食用;而堅果雖富有營養價值,但堅果種子類的油脂含量較高,脾胃虛弱者更要避免。 同時,吃月餅要搭配適量茶飲助消化,劉宇真表示,中醫的理論認為,甜膩食物容易傷脾生濕,一旦身體的濕氣太重,容易消化不良、身體疲憊感、甚至水腫,建議普洱茶、麥芽山楂茶、洛神玫瑰茶3款茶飲可依月餅性質搭配。 普洱茶是全發酵茶,能幫助去油解膩,咖啡因含量低,特別適合搭配比較油膩的月餅,如蛋黃酥、廣式蓮蓉月餅;麥芽山楂茶的麥芽和山楂可以消食健脾,針對飯後胃脹、腸鳴特別有效,適合搭配澱粉比例特別高的傳統廣式月餅,以及甜膩感較重的豆沙、蓮蓉類月餅;洛神玫瑰茶的洛神花能養顏美容、去浮腫;玫瑰能行氣解鬱、活血化瘀,兩者合煮成茶飲口味淡雅,適合搭配水果餡、冰皮月餅等味道較清爽的月餅。 此外,吃月餅後若出現腹脹、甚至便祕,除了靠茶飲助消化,也可配合中脘穴、足三里穴、天樞穴等簡易穴位按摩改善;每次以指腹按壓約3-5分鐘,搭配飯後散步15-30分鐘,效果更佳。 劉宇真提醒,聰明選、健康吃,適當飲食不過量,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家人朋友共享團聚時刻,品味幸福。

Read More

中醫針藥併用治療下肢水腫

一名54歲女性患者夜間雙小腿痠緊,上班至下午常下肢水腫,白天全身筋骨痠痛,月經前下肢水腫更甚,西醫診斷「慢性靜脈機能不全」,服用西藥利尿劑與肌肉鬆弛劑效果不彰且易低血壓、頭暈,經友人介紹至診間求助中醫治療。經施以中藥配合針灸循經取穴治療3週後,上述諸症皆癒。 常見下肢水腫的原因:1.慢性靜脈機能不全:深部靜脈栓塞、靜脈瓣膜遭破壞而引起,盛行率約25-30%,此為年齡超過50歲者水腫最常見的原因;臨床表徵為慢性水腫且按壓後會出現凹陷,皮膚常因血鐵質沉積而呈褐色,甚至可出現皮膚炎或潰瘍,可能合併有靜脈曲張,常發生於肥胖者。2.深部靜脈栓塞:典型症狀為單側下肢急性腫脹、疼痛,且皮膚呈紅色;癌症患者、手術或受傷後肢體固定、臥床不動或血液凝固性異常升高的患者較易發生深部靜脈栓塞。3.淋巴水腫。4.心臟衰竭。5.腎病症候群、腎衰竭。6.肝硬化、肝衰竭。 7.藥物:抗高血壓藥物、荷爾蒙、糖尿病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抗憂鬱藥物。8.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引起肺動脈高血壓,並造成下肢水腫。9.非特異性水腫: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在白天站立時體重可增加數磅,臥床後尿液排出增加、水腫消失。10.黏液性水腫:較常發生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者,但也可能發生於功能過高者。此種水腫不會因按壓而凹陷,常出現於脛骨前部。11.反射性交感神經失養症:骨折後常見。12.找不到原因之水腫:下肢水腫患者約有7-27%找不到造成水腫的病因。 身體活動時肌肉收縮有助於靜脈回流以及淋巴引流,減少液體堆積於血管內與間質組織;長期臥床或肌肉特別瘦弱者可能因靜脈回流及淋巴引流不良而出現水腫。坐太久或站太久且不動者,還可能因重力關係使水分堆積於下肢而發生水腫。 水腫中醫又稱「水、水氣、水病」。體內水濕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疾患。《素問.水熱穴論》、《景岳全書.水腫論治》皆有論述,水腫與「脾、肺、腎」三臟關係密切。《金匱要略》論水腫的治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其汗。」 實證多由外邪侵襲,氣化失常,治宜祛邪為主,用疏風、宣肺、利濕、逐水;虛證多由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治宜扶正為主,用溫腎、健脾、益氣、通陽。 造成下肢水腫的原因很多,應先排除較嚴重的疾病或藥物引起者,若找不到這類原因,可先當成靜脈機能不全治療。若經治療後未改善,可考慮做心臟超音波看是否有早期心臟衰竭或肺動脈高血壓。 中醫針對個人體質,藉由針藥併用來調和陰陽,並配合患者本身需維持良好睡眠習慣,調整生活飲食方式,適度運動並給與限制鹽分及水分攝取、抬高下肢,避免接觸酒、咖啡和香菸,睡前泡熱水澡,按摩和伸展腿部。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蕭銘輝)

Read More

驚!病死豬大腸 2噸竄全台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中秋連假前驚爆食安事件!駐屏東屠宰場的百威商行,涉嫌以工業用雙氧水漂白發炎跟病變的豬大腸,再販售給下游廠商,至少已2噸流入市面。高雄市調查處將廠商楊姓負責人及員工等5人帶回,檢方複訊後裁定楊男50萬元交保,其餘人8至10萬元交保。 消息一出,不但引發民眾驚恐,相關販售豬大腸商品的廠商店家業績恐怕也將受到影響。 檢調掌握,位在屏東市的百威商行成立多年,業者為牟取不法暴利,竟低價收購病死豬大腸,再利用工業用雙氧水浸泡,除了除去異味,並加以漂白,讓消費者誤以為是品質優良的大腸。 屏東地檢署1日指揮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發動搜索及約談,現場查獲雙氧水空桶及數百斤等待處理的豬大腸。依銷貨紀錄發現,變質豬大腸至少已有2噸銷往全台。屏東衛生局命業者暫停作業及販售。 屏東地檢署3日表示,屏東縣某屠宰場涉嫌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案件,指揮法務部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保七總隊第三大隊等單位共同執行搜索,目前仍持續偵辦中。 由於該批大腸來源是病死豬,檢調除了積極追蹤售出病死豬的管道,對於病死豬來源也一併溯源追蹤,雙管齊下,以確保消費者食安權益。 屏東衛生局則前往貼封條並說明,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命業者暫停作業及停止販售;另外,依刑事法優先原則,目前該案已由檢調單位偵查中,將全力配合辦理。

Read More

高溫濕熱 國健署籲鏟子超人防熱傷害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氣象署近日發布高溫資訊,國健署3日提醒抵達花蓮投入救災的「鏟子超人」和當地居民,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當汗水無法排出,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進而增加熱傷害發生的機會,切記要保持涼爽、勤補水分,避免發生熱傷害。 花蓮縣光復鄉清理工作進行中,國健署提醒,在高溫濕熱的環境下勞動,一定要牢記預防熱傷害的「涼、補、心」3字訣: 一是保持「涼」爽:選擇穿著寬鬆、透氣的淺色衣服,儘可保持環境通風。 二是「補」充水分:依據天氣、活動量及流汗量適時、適度、適量的補充水分,不要等有口渴的感覺才喝水,因為口渴時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此外也要避免飲用含高糖分、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 三是隨時留「心」:留心天氣預報及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等症狀,請盡快離開高溫環境休息並設法讓身體降溫,以及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是冰水)或電解質飲料;必要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協助。

Read More

逾50歲RSV住院 每6人有1死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過去RSV常被稱為「嬰幼兒呼吸道殺手」,但由國內五大醫學中心聯手完成的最新臨床研究,首度針對台灣50歲以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住院病患進行數據分析,揭示高齡族群其實同樣深受威脅,RSV住院高齡患者,每6位就有1位死亡。 根據台北榮總、林口長庚、台中榮總、中山大附醫、中醫大附醫等五大醫學中心研究指出,透過患者病歷審查,分析於2014年7月1日至2023年12月8日期間,住院且RSV檢測呈陽性的50歲及以上成人患者共202人。發現台灣50歲以上住院的成人RSV感染患者,常伴隨高比例共病、住院期間易發生併發症,並需耗用大量醫療資源。因此,針對此族群推動RSV預防策略(如疫苗接種),具重要公共衛生意義。 RSV具高度傳染力,主要經由飛沫或接觸擴散。雖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但對於高風險族群卻可能迅速惡化為嚴重的呼吸道疾病,臨床研究指出,RSV引發肺炎與重症的風險比流感高出近3倍。 據資料統計,在亞太地區,每約500名60歲以上高齡人口,就有一位因RSV住院,其中多達96%的高齡住院患者伴隨至少1項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肺疾病等,顯示RSV的威脅不限於幼童,高齡族群也需特別警覺。 中醫大附醫檢驗醫學中心院長薛博仁表示,高齡慢病患者染RSV後,住院風險是一般人的2至10倍,且容易引發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與心衰竭的惡化。其中近半數患者出現共同或繼發感染,院內死亡率高達17.8%,即每6位患者便有1位死亡,主要死因為呼吸衰竭。 台北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林邑璁指出,RSV住院患者病程長且重症比例高,入住加護病房患者比例高達3成4,平均停留9天;普通病房住院中位數則達15天,更有超過8成患者需要額外的氧氣支持。 RSV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難以即時診斷,容易延誤治療;且目前尚無特效藥,僅能對症緩解。依據食藥署核可及數個醫學會建議,50歲以上高風險族群及75歲以上族群,可接種RSV疫苗,有助降低感染及重症機率。 林邑璁呼籲,除了流感與肺炎鏈球菌之外,民眾也應對RSV提高警覺,為降低感染風險,民眾應勤洗手、避免人多場合,並加強環境清潔與消毒,並透過接種疫苗及早做好防護。

Read More

本土登革熱 桃市龜山群聚+2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2日公布,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1例為居住台北市士林區80多歲男性,感染源待釐清;另2例為桃園市龜山區社區群聚同一家戶。提醒民眾澈底落實孳生源清除,以降低病媒蚊密度;戶外活動時請注意防蚊,避免感染。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北市個案9月26日出現發燒及倦怠等症狀,次日就醫,30日因症狀未緩解至急診就醫並收治住院,10月1日檢驗陽性確診登革熱。 個案於潛伏期無國外旅遊史及桃園市本土登革熱疫情發生地區活動史,主要活動地點為居住地及鄰近公園,研判為本土病例,目前住院治療中,感染源仍待釐清,將進一步做病毒基因定序。同住者目前皆無症狀。 另2例為桃園市龜山區社區群聚同一家戶,分別為60多歲男性及70多歲女性,前者與群聚指標個案於潛伏期曾有共同活動史,經衛生單位擴大採檢主動發現。衛生單位持續針對前揭個案居住地及及周圍環境,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孳生源清除等防治工作,加強附近居民健康監測,同時請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 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1日累計20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分別居住於高雄市(12例)、桃園市(6例)、宜蘭縣及台北市(各1例),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183例境外移入病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多自東南亞國家移入(占92%),以印尼(56例)為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