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腸躁症 必須身心兼治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許多民眾常有腹瀉、便祕等腸道激躁症症狀,中醫師指出,除腸道異常因素外,情緒精神異常也可能引發腸道激躁症,因此在治療外也應顧及精神調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內科專任主治醫師黃裕昌表示,腸道激躁症候群是因為腸子運動發生了改變,進而造成腹痛與便秘情形,某些腸道激躁症患者大多會有長期間斷地出現水樣腹瀉,造成工作上困擾。  他指出,有些人在排泄3、4次後,整天都不會再出現不適;有些人則是整天在拉肚子的或是只在夜間拉肚子;也有患者會出現慢性腹痛及便秘情形,在排便後這種下腹部的疼痛會獲得緩解。  黃裕昌說,腸道激躁症候群在中醫屬於腹痛、泄瀉等範疇,主要是由於情志失調,導致肝脾不和,腸道氣機不利,此外飲食、勞倦、寒濕等因素,均會對病症有所影響。  除腸子肌肉功能異常會發生腸道激躁症外,也有研究發現情緒精神和其有關,患者往往伴隨失眠、焦慮、憂鬱、乏力等症狀產生,症狀雖會自行緩解,但又常因飲食改變或精神因素而復發。因此,黃裕昌說,該病除了可從肝、脾、腎、腸道調理治療著手治療外,也應顧及精神調適。

Read More

嘉義長庚獲頒高齡親善院認證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長庚醫院大力推動長者友善就醫環境及安心醫療,獲嘉義縣政府頒發高齡親善院所標章認證,縣長翁章梁表示,醫院除提供精湛醫術外,更應秉持視病猶親的態度服務長者,此外也要感謝志工無私奉獻,能夠主動提供服務。 為能更友善服務長者,衛生局設計親善醫院標章及辨識貼紙,由服務檯人員及志工協助張貼在就醫民眾身上,讓醫護人員能及時優先服務就醫或行動不便的長者。  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林志鴻表示,醫院設有高齡親善櫃檯,也為長者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希望藉由周全性評估,提供整合照護,減少長者看診次數及時間,並整合用藥及衛教諮詢,此外,醫院更提供八十到八十五歲長者優先掛號、批價、檢查、看診等服務,智能化門診報到系統自動辨識八十五歲以上長者,提供優先看診服務,並透過培訓加強志工主動協助與引導服務,讓長者能夠安心就醫。  院長林志鴻指出,長者到大醫院就醫,萬碰上檢驗項目多,很多長者通常都會畏懼感,因此醫院從高齡者需求角度出發,提供一條龍的就醫服務,讓長者不害怕就醫,日後也會盡力提供最好的友善服務按照病患所需來強化服務能量,讓醫院真正做到符合高齡者友善、尊重與可近性就醫環境,讓長庚醫院能夠成為最有溫度的醫院。

Read More

皮膚癢勿輕忽 可能是疾病警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醫師指出,若有長期皮膚過敏或發癢問題,輕者可能只是脫屑或輕微起疹,但嚴重者可能是肝腎問題,甚至是感染全身性疾病,民眾應多加留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皮膚癢症狀源頭很多種,如果是乾癢,四肢容易脫屑,最好方法就是補充足夠水分,每日勤擦乳液,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  如果是吃了特定食物、藥物或是皮膚接觸特定物品導致的發癢或起疹,可能是過敏症狀,嚴重的甚至會氣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  顏正中也提到,如果是長期全身發癢,要小心是否有肝腎功能方面異常,若有慢性肝炎或糖尿病,應規律接受檢查;感染也會造成的皮膚癢,如疥蟲感染,常在皮膚皺摺或柔軟處產生焦痂狀皮疹,常見於長期臥床病人;另外,少數久病不癒的癢,可能是甲狀腺問題、自體免疫問題、貧血,甚至是淋巴癌,不可輕忽。  顏正中說,癢是一種很特別的神經傳導感覺,要正確找到皮膚發癢原因,包括生活習慣、藥物史、過敏史、過去病史都要檢視,找到正確發癢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Read More

幼兒動作不協調 物理早療可改善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就讀大班、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動作協調問題的孩童,跑步常會跌倒且單腳平衡不佳,也不擅長丟接球遊戲等,在經過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每週1次、為期3個月的物理治療團體課程訓練後,該名孩童球類技巧及平衡能力均有明顯的進步。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兒童發展評估療育中心洪若華物理治療師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3歲以上兒童每天至少須包含60分鐘的中等至高強度活動,顯示粗大動作遊戲在孩子們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粗大動作遊戲常是孩子們互動很重要的媒介,當孩子有粗大動作發展遲緩或動作協調問題時,很可能導致他們在遊戲時間很難跟上同儕,進而錯失許多跟其他小朋友互動的機會及正向經驗。 洪若華表示,許多4、5歲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因為已經會走路及跑來跑去,而讓家長忽略了他們在動作上其實是有需要被協助的,其中,單腳站維持穩定有困難、常接不到球或目標投擲時丟不準等都是這群孩子臨床上常見的表現。  有動作協調問題的孩子,如發展性協調障礙兒童(盛行率約5%-6%),在日常生活活動和參與動作遊戲時常顯得笨手笨腳、跟不上同儕,在學習新動作常遇到困難、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學會。  這些孩子若能像上述孩童一樣及早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和療育,將能促進生活及遊戲中的平衡、協調及球類技巧,也能幫助家長了解在帶孩子參與新的動態遊戲時可以如何調整及引導,效果也更有延續性、更能幫助孩子將能力類化至不同生活情境中。

Read More

秋季養陰潤肺 少辛辣多涼潤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秋天腳步近,中醫師表示,秋天因天氣轉涼,容易導致下半身寒冷、上半身燥熱,出現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等秋燥症狀,建議少吃辛辣、烤炸食物,多吃水梨、秋葵等涼潤食物最養生。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中醫婦科主治醫師郭順利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時表示,秋季介於夏季與冬季之間,也是熱、冷過渡的時期,此時養生重點在於逐漸從夏季的「動」緩和收斂,以適應冬天的「靜」,這也是中醫層面的「秋收」。  作息上,秋天應早睡早起,適應漸漸變冷的天氣,節制慾望、涼潤肺氣來緩和秋燥,將陽氣收斂到腹內、骨盆腔,否則恐使體表防禦能力變差,傷及肺氣,增加冬季腹瀉、生病風險;夜貓族最好準備薄外套、襪子,一旦感覺涼就應注意保暖。  說起秋燥,許多民眾往往有聽沒懂。郭順利解釋,當天氣轉涼時,人體會從腳開始冷起,但這時上半身仍是熱的,因此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咽喉乾燥、大便乾硬等皮膚黏膜乾燥的症狀;另因早晚溫差大,也容易誘發感冒、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皮膚乾癢脫屑等症狀。  此外,腸胃不好的民眾也可能因氣候變化而誘發胃病或加重原有病情,例如胃潰瘍、胃酸逆流、腹痛腹瀉等狀況;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則應注意保暖,以防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發生。  飲食方面應以「少辛多酸」為原則,少吃辛辣、烤炸的食品,避免使燥熱加劇,多吃酸的、涼潤養陰的食物像是柑橘、山楂、蘋果、水梨、葡萄等新鮮蔬果,以及口感黏滑的食物如秋葵、山藥、絲瓜、蛤蠣等,另像是喝水、豆漿都能生津潤肺。  然而,體質本身較虛寒者則不適合吃涼潤養陰食物,吃多恐導致腹瀉,建議改吃溫補的栗子粥改善腳冷、循環不良,也可以泡泡腳或以艾葉等溫熱性藥材做足浴;至於胃弱的人或老人家,建議早起吃粥,尤其像是百合蓮子粥、銀耳蓮子粥、黑芝麻粥等,都有助改善。

Read More

研究:優酪乳有助降腸瘜肉風險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大腸瘜肉被醫界視為大腸癌的肇發前兆之一。醫師指出,除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的篩檢以外,研究顯示,優酪乳有助降低大腸瘜肉數量,並幫助維持菌相平衡、改善腸胃機能。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資料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4217人,至104年達1萬5579人,成長超 過3.7倍。大腸癌持續蟬聯癌症發生率第一與癌症死亡率第三位置,目前醫界普遍將大腸瘜肉視為大腸癌肇發前兆。 腸胃肝膽醫師蕭敦仁表示,大腸癌發生率高,但還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除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外,吃的健康得宜也是遠離癌症的重要課題,飲食上,建議少吃紅肉、燒烤、醃製類食物,掌握均衡營養、天天5份蔬果的原則。 此外,經過國內外多年的研究與臨床結果,已證實大腸瘜肉與大腸癌息息相關,而補充腸道益菌有助減緩瘜肉發生的機會,遠離大腸癌威脅。 根據高醫醫學團隊研究發現,優酪乳B菌群中的雷特氏菌,可幫助改善腸胃菌相,每天2瓶優酪乳(每日飲用約460毫升),對於抑制大腸、胃部瘜肉的數量上有正相關結果;研究也發現,雷特氏菌優酪乳可有效減少胃瘜肉的大小。 因此,建議忙碌的上班族每日可飲用優酪乳,並增加高纖食物的攝取來培養體內好菌。選購優酪乳 時,可挑選含有較強健菌種(例如雷特氏B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的產品,或參考是否具有腸胃功能改善的健康食品認證。

Read More

嘉義長庚獲頒高齡親善院認證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嘉義長庚醫院大力推動長者友善就醫環境及安心醫療,獲嘉義縣政府頒發高齡親善院所標章認證,縣長翁章梁表示,醫院除提供精湛醫術外,更應秉持視病猶親的態度服務長者,此外也要感謝志工無私奉獻,能夠主動提供服務。 為能更友善服務長者,衛生局設計親善醫院標章及辨識貼紙,由服務檯人員及志工協助張貼在就醫民眾身上,讓醫護人員能及時優先服務就醫或行動不便的長者。  嘉義長庚醫院院長林志鴻表示,醫院設有高齡親善櫃檯,也為長者開設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希望藉由周全性評估,提供整合照護,減少長者看診次數及時間,並整合用藥及衛教諮詢,此外,醫院更提供八十到八十五歲長者優先掛號、批價、檢查、看診等服務,智能化門診報到系統自動辨識八十五歲以上長者,提供優先看診服務,並透過培訓加強志工主動協助與引導服務,讓長者能夠安心就醫。  院長林志鴻指出,長者到大醫院就醫,萬碰上檢驗項目多,很多長者通常都會畏懼感,因此醫院從高齡者需求角度出發,提供一條龍的就醫服務,讓長者不害怕就醫,日後也會盡力提供最好的友善服務按照病患所需來強化服務能量,讓醫院真正做到符合高齡者友善、尊重與可近性就醫環境,讓長庚醫院能夠成為最有溫度的醫院。

Read More

食物沒烤熟惹禍! 中秋後腹瀉就醫上升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疾管署表示,近四週國人因腹瀉門急診人次呈緩慢上升趨勢,適逢中秋連假,烤肉與聚餐頻繁,估計連假後腹瀉人次可能升高,請民眾須注意飲食衛生,避免腹瀉來掃興。  依據疾管署監視資料顯示,上週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人次為130,807,較前一週上升2.5%,近四週呈緩慢上升趨勢;今年中秋節前一週就診人次未高於近5年,但預期中秋連假後可能再升高。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由於中秋佳節國人多以烤肉與家人親友同樂,若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以低溫保存或未徹底烹熟至中心溫度超過70℃再食用,將容易造成腹瀉等腸道傳染病。  羅一鈞指出,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會有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另貝類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若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腸道傳染病致病原而造成腹瀉,其中諾羅病毒的病原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人口密集處易引起大規模的感染。  羅一鈞表示,中秋連續假期期間,不論聚餐或出遊烤肉烹調應確保食材新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食材,並落實以肥皂勤洗手,愉快度假不鬧肚子。旅宿、餐飲業者務必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有症狀者應停止處理食物,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旅客健康;民眾如出現身體不適請儘速就醫。

Read More

踩飛輪太急 女患橫紋肌溶解症

 記者劉晴文/南投報導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但醫師提醒,突然劇烈運動要當心橫紋肌溶解症,如果在運動之後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的狀態時,要當心可能是因為突然過度運動之後,所導致的橫紋肌溶解症。  南投一名二十多歲的女子,因為工作關係需要久坐在電腦桌前,為讓自己健康一些,因此與同事相約去健身房報名課程健身。上個月月底,這名女子第一次去健身房參加踩飛輪課程,奮力踩了一個小時,準備離開健身器材時,突然一陣腿軟,隔天開始出現肌肉痠痛,且越來越痛,雙腿也開始腫脹。  後來女子上廁所赫然發現自己的尿液呈現醬油色,以為自己血尿,趕緊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就醫,醫師安排抽血檢查發現患者的肌酸磷化脢(CPK)指數破六萬,經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趕緊安排住院,所幸住院十天以來指數慢慢下降,也沒有影響到腎臟功能,狀況持續改善就可以出院。  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指骨骼肌(橫紋肌)發生急速損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與細胞膜破壞,使得細胞內的物質,包括鉀離子、肌蛋白、尿酸等大量滲漏,當肌蛋白出現在尿液中,便使得尿液呈現醬油色,而容易被誤認為血尿;若肌蛋白阻塞腎小管,恐導致急性腎衰竭,需洗腎治療。  莊宗芳表示,通常當肌肉遭受嚴重受創時,如肌肉遭壓砸傷,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症狀,推測患者應是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水分也補充不足,在短時間內突然用力運動的情況下而導致橫紋肌溶解症。因此提醒民眾在運動前應做足暖身,運動時應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且補充適當的水分,若出現肌肉痠痛、腫脹、尿液呈現醬油色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Read More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治療痔瘡的臨床經驗

 今天談談一個常見的疾病—痔瘡;由於發生率很高,一般說法,有所謂10人9痔,所以很多人都曾經得過。痔瘡比較會發生在久坐、長期便秘、孕婦及產後,還有常吃麻辣等上火的食物人身上。一般來說,內痔比較不會疼痛,尤其是1、2級的時候;第1至第3級通常吃中藥治療效果很好,至於第4級吃藥效果也不錯,一旦第4級而且吃藥效果不佳的時候,西醫才會建議作手術治療,所以早期治療很重要,效果也比較迅速。  內痔的分級如下:第1級內痔:血管叢及上皮組織鼓起,沒有下垂的現象。第2級內痔:痔瘡開始下垂,但可以自動恢復原來的位置。第3級內痔:痔瘡組織腫大下垂至齒狀線下方,可經手指推回至齒狀線上方,這時可能會有肛門搔癢的症狀。第4級內痔:痔瘡組織下垂到肛門口外,無法用手指回推,可能會伴隨慢性發炎及潰瘍。  中藥治療痔瘡,可以快速的消腫止痛,尤其在初發生的病患,便秘的病人可以加些潤腸通便的藥,痔瘡出血的病患,可以加些涼血解毒止血的中藥,治療常用的藥物有乙字湯、黃連解毒湯、槐花散,散腫潰堅湯等,依病患不同的狀況配對使用。  最後,提醒痔瘡病患,除了使用中藥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飲食宜忌,例如不要長時間久坐,多補充水分及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油炸及麻辣等食物。(作者/蔚武中醫診所醫師黃蔚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