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十萬長者未打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

 中央社/台北5日電 感染肺炎鏈球菌可能增加長者重病或死亡風險,疾管署全年提供滿75歲者以上未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者接種公費疫苗,但今年截至9月底,接種率僅22%,還有超過10萬名長者未施打。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肺炎鏈球菌能引起多種侵襲性疾病,主要包括敗血症、肺炎、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症狀的表現因感染部位的不同而有差異。  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每月都有病例發生,以冬季至春季為疾病發生高峰期。根據疾管署統計,病例個案主要集中在未滿5歲的嬰幼兒及65歲以上的老年人,累積發生率以75歲以上老人最高,其次為2至4歲幼兒。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為避免長者因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政府全年提供全國7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的長者接種1劑公費疫苗。  台灣今年新增約13萬名75歲長者符合接種資格,但羅一鈞說,截至9月底,接種人數約2萬8000人,接種率僅約22%,還有約10萬2000名長者未接種。  羅一鈞表示,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請民國33年(含)以前出生且於滿65歲後未曾接種過的長者,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也可洽各縣市預防接種單位詢問,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Read More

非生理期 勿將棉條當護墊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生棉條是女性衛生用品之一,衛福部食藥署提醒,若在非月經期間將衛生棉條當作護墊使用,衛生棉條將吸收水分,致陰道壁變得乾燥,易增加陰道壁摩擦、破皮風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細菌感染。  食藥署表示,衛生棉條是醫療器材的一種,主要是使用棉、人造纖維或這兩種材質混合製成。女性陰道壁有液體滋潤作為保護,若在非月經期間將衛生棉條置入當作護墊使用,衛生棉條將吸收水分,致陰道壁變得乾燥,增加陰道壁摩擦、破皮的風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傷口細菌感染。因此衛生棉條的使用時間應為月經期間,切勿於非經期中使用衛生棉條。  此外,衛生棉條常見的錯誤使用習慣還包括更換前未徹底清潔雙手、衛生棉條超過8小時未更換、使用衛生棉條游泳或泡湯後未立即更換、使用吸力過強的衛生棉條導致陰道周邊組織破皮損傷,或是將衛生棉條放置於浴室等潮濕處導致發霉等。  食藥署提醒,當陰道感染或發炎時,不建議繼續使用衛生棉條,以免感染。使用衛生棉條期間;若出現高燒攝氏38.9度以上、併發嘔吐和腹瀉、身體紅疹、血壓降低等情形時,也應立即取出衛生棉條,儘速就醫。

Read More

9成胃癌患者曾染幽門桿菌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據研究,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風險。國健署提醒民眾,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戒菸等,都是預防感染的方式;另,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根據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和衛福部死因統計,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第8位及死因第7位,每年新發生個案有3700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2倍。  國健署表示,胃癌成因複雜,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此外,飲食過鹹、醃漬食物、飲食衛生、抽菸、過度飲酒,以及遺傳、慢性胃部疾病等,都亦是胃癌危險因子。  國健署指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其主要是經糞、口傳染,民眾常會因不小心吃下遭幽門螺旋桿菌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  多數人感染後並無症狀,部分則是會因病症關係而有不同的症狀,常見病症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炎,而胃癌更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最嚴重的併發症。  研究也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較無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高5.6倍;然而,根據台灣大學醫療團隊研究顯示,接受除菌治療可降低50%罹患胃癌的風險。  國健署呼籲,遠離胃癌可從健康飲食做起,建議民眾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少吃煙燻、醃漬食物,少食用過辣或過刺激的食物,戒菸、酒、檳榔,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3份蔬菜與2份水果。若有腸胃不適症狀,如長期胃痛、胃脹、消化不良、食慾差等,應及早就醫,有胃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接受檢查。 9成胃癌患者曾感 染幽門螺旋桿菌

Read More

大腦控制外骨骼系統 法癱瘓男成功行走

 中央社/倫敦3日綜合外電報導  法國一名肩膀以下癱瘓男子透過具開創性的外骨骼機器人系統,由他的大腦發送訊號來下達命令和控制,成功讓他再度行走。  路透社報導,28歲四肢癱瘓患者提波爾穿上裝在天花板上的平衡裝置,使用植入腦部附近的感應器來傳遞訊息,藉此活動他癱瘓的四肢。這套全身外骨骼系統經過長達2年的試驗。  這項研究今天刊登在「刺胳針神經學」期刊。根據主導這項工作的研究人員,這項研究結果使得癱瘓病患距離能夠獨自運用其腦部訊號驅動電腦的未來更近一步。  他們表示,但這套外骨骼系統迄今僅是一個實驗原型,「距離臨床應用還很遠」。  共同主導這項試驗的神經外科醫生、法國格勒諾伯大學教授貝納畢說:「(這是)第一個設計用來讓四肢動起來的半侵入式無線腦部電腦系統。」  他表示,先前腦部電腦科技使用植入腦部的侵入式感應器,它們較危險且經常停止運作。貝納畢說,先前版本也需要連結線路,或是僅能活動其中一條四肢。  在這項試驗中,研究人員植入2個記錄器,在患者頭部兩側各放一個,位置介於大腦與皮膚之間,橫跨大腦控制感覺和運動功能的感覺動作皮質區。  每個記錄器包含64個電極,負責蒐集大腦訊號並將其傳輸至一個解碼系統。這套系統翻譯患者所想動作的大腦訊號,再把命令送至外骨骼。  過去24個月,這名患者執行許多心理任務,以訓練解碼系統瞭解他的想法,並逐漸增加這名患者能做的動作。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報導,由於這名患者使用這套外骨骼系統時,需要把身體固定在天花板上,讓他摔倒的風險降到最低,意味著這套裝置仍無法離開實驗室進行操作。  貝納畢說:「這距離自主行走還很遠。」  針對這項研究結果,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教授莎士比亞表示,這是「令人興奮的進展」,但他說:「概念驗證距離用於臨床的可能性還有很長一段路。」

Read More

美吸電子菸染肺病死亡增至18人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衛生機構今天指出,疑因吸食電子菸導致肺部受傷的病患人數激增至逾千人,死亡人數已達18人。  法新社報導,美國自6月起出現吸電子菸導致肺部受傷的病情,官員尚未證實致病原因,正兵分多路展開調查。  北卡羅來納州臨床醫師上週報告指出,自霧化油吸入油膩物質,是導致急性類脂質性肺炎的原因,不過梅約醫院本週公布一項新研究發現,病患肺部曾遭受有害煙霧影響。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代理副主任舒查特告訴記者:「我想我們真的感覺到電子菸或電子菸產品中,可能含有很多各式各樣的不好物質。」  相較上週275個病例受到調查,目前病例激增至1080個,這是CDC將過去兩週病患人數和之前獲報證實的病患人數加總所得。  根據向578名病患訪談他們吸食的物質,78%病患曾透過或未透過尼古丁產品吸入四氫大麻酚(THC),37%病患單獨使用THC產品,17%病患表示只使用尼古丁產品。  THC是對心理或精神有顯著影響的大麻物質。約70%病患為男性,且8成年齡在35歲以下。  由於目前海外僅公布一例,以致美國病情爆發顯得神秘。加拿大當局9月表示一名年輕病患入院治療,但到目前為止,未傳有任何其他國家公布類似病例。

Read More

食藥署放寬指示藥、成藥包裝限制

 中央社/台北4日電  日本藥妝店各種包裝可愛的眼藥水、感冒藥等藥品,是旅客到日本旅遊必買的伴手禮。食藥署參考國際作法,決定將指示藥、成藥只能有1種包裝的規定放寬至5種,讓藥品市場更活潑。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科長張惠萍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根據過去規定,凡是在台灣取得許可證的藥品,都只能有單一款式的包裝,如果要換包裝,必須事先申請變更、經核准後才可更換新包裝。  張惠萍指出,國際間大多沒有限制藥品包裝款式數量,例如日本藥品就經常和動漫人物聯名推出期間限定包裝,吸引許多遊客購買,形成活潑的藥品市場,因此民國106年國內藥廠也提出相關需求,希望放寬藥品包裝限制,讓藥品更親民。  食藥署2年來蒐集國際作法,發現美國、日本、澳洲等國在不影響藥品安全、品質的前提下,並未限制市售藥品包裝款式數量,加上全球走向高齡化、少子化,自我照護已成為國際趨勢,因此決議放寬不用醫師處方且安全性較高的指示藥、成藥包裝規定。  張惠萍說,未來在台灣販售的指示藥和成藥,最多可同時有5種不同包裝,但藥廠仍得向食藥署申請核准,審查時主要著重包裝上的文字是否和產品相同、是否有誇大疑慮,至於包裝圖樣、顏色等只要沒有誇大不實的問題,也不會特別限制,核准後5種包裝都會刊登在藥品許可證查詢系統,避免偽藥流入市面。  至於需由醫師診斷才可開立的處方藥物,則維持只能有1種包裝的規定。

Read More

雙北增屈公病及登革熱各一例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衛福部疾管署4日公布新北市及台北市分別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本土登革熱病例。這次是新北市出現第19例本土屈公病病例,研判屬於國強嶺步道群聚事件;台北市本土登革熱病例感染源則有待釐清。。  疾管署指出,近日新北市及台北市分別新增1例本土屈公病與本土登革熱病例。新北市本土屈公病病例為中和區廟美里60多歲男性,9月27日出現發燒、骨頭痠痛症狀後,分別於當日及10月1日就醫,經通報檢驗於4日確診,目前個案在家休養,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該名個案平時活動地以住家為主,惟其在新北市擴大防疫管制區前,常至鄰近國強嶺與圓通寺間之步道爬山,研判於管制前在該步道周邊感染的可能性較高,為中和區國強嶺至圓通寺周邊群聚相關個案(共計19例,含台北市1例)。  台北市本土登革熱病例則為一名文山區樟新里60多歲女性,9月29日出現發燒、腹瀉、食慾不佳情形,10月1日就醫時因NS1快篩陽性由醫院通報,於4日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一型,個案目前住院中,接觸者無疑似症狀。

Read More

失智友善城市調查 新北排第一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全國首次「失智友善城市」大調查結果出爐,前五名依序為新北市、彰化縣、台北市、宜蘭縣及屏東縣。  台灣失智症協會首度與康健雜誌合作調查,以「行動計畫及預算」、「資源布建」、「失智識能和友善宣傳」及「使用者滿意度調查」四大構面,發布全國第一份「失智友善城市大調查」。  調查顯示,新北市因資源布建、失智識能和友善宣導2個構面都拿到第1名,行動計畫及預算構面也僅次於台北市,整體來說表現最好。  六都雖然資源較多,但總排名前5名,只有雙北是直轄市,第2名彰化縣、第4名宜蘭縣、第5名屏東縣,都不是「有錢」的都市。

Read More

遺傳…家族4人都罹鼻咽癌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56歲劉姓男子因痰中帶血絲及鼻塞數週而就醫,醫師問診時發現他的父親、弟弟及伯父皆為鼻咽癌患者,檢查在左側鼻咽處有顆約2-3公分大腫瘤,切片證實為鼻咽癌,且頸部淋巴結有轉移,經化放療,腫瘤受控制,並成功戒菸,持續治療及追蹤中。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表示,台灣每年約10萬人會有5~6人罹患鼻咽癌,好發年齡為50~60歲,男女比例約為3:1。  罹病原因除了長時間吸入有害氣體,如空氣中的石棉、鎳、吸菸或二手菸等因素外,多數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研究發現遺傳也是極大的影響因素,將近10%的病人有鼻咽癌家族聚集,若家族有人罹患鼻咽癌,其一等親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2倍。  黃山崧說,鼻咽癌好發於鼻腔與口咽間的鼻咽部,以頂部最常見,因部位隱蔽,腫瘤及症狀不易早期發現,因此若有鼻咽癌家族病史時應提高警覺。如發現痰中帶血、長時間鼻塞、頸部不明腫塊、突然耳塞感或聽力減退未改善時,應就醫檢查。

Read More

疾管署:流感疫苗延後開打不影響防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今年流感疫苗供貨及開打時程延後,恐會嚴重影響流感疫情?疾管署表示,目前國內流感疫情是夏季流感的延續,且近期疫情已逐漸下降,冬季流感疫情預期將較往年延後開始,疫苗延後開打應不致影響防疫。  疾管署表示,監測資料顯示,國內此波夏季流感疫情已出現反轉,就診人次及校園群聚件數均呈下降趨勢,上週國內類流感門急診總就診共79,122人次,較前一週下降8.6%;上週校園流感群聚共計13起,分別為國小5起,國中及大專各3起,幼兒園及高中各1起,較前一週16起下降;以A型流感為主。近4週社區流行病毒型別以A型H1N1為主,占82.7%。  疾管署強調,目前國內流感疫情是夏季流感的延續,且近期疫情已逐漸下降,估計冬季流感疫情預期將較往年更延後開始,且國內今年提供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已全面升級為四價疫苗,包含H1N1、H3N2、B型山形株、B型維多利亞株四種型別,較三價疫苗多了B型山形株,保護力更完善。  疾管署表示,今年公費流感疫苗規劃分批接種,11月15日起為國小至高中學生及醫事人員;12月8日起為65歲以上長者及學齡前幼兒;109年1月1日起為其他公費對象。  疾管署表示,提醒各類公費對象應按時儘速接種,仍可於農曆春節前後之流感高峰期前獲得足夠保護力,開打時間延後應不致於影響冬季流感防疫。另亦鼓勵未具公費接種資格之民眾,可自費接種一劑流感疫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