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糖吃多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 醫:果糖易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發生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26歲女子為了保持苗條身材,一直以來不吃正餐,餓了就吃餅乾、糖果、蛋糕,以為量少就可不變胖,但看似纖細的她,肚子、腰側的肥肉始終擺脫不了。檢查才發現竟然有中度脂肪肝。醫師指出,精緻糖攝取過多,不論胖瘦,都可能引發脂肪肝。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近年來國人飲食逐漸西化,膳食中常含有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果糖,易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生率。  果糖充斥在生活中,手搖飲料、餅乾糕點、含糖飲料、果汁等,店家使用蔗糖、蜂蜜、高果糖玉米糖漿等,成分都含果糖,皆屬於精緻糖類。  沈彥君指出,人體透過肝臟代謝果糖,代謝過程中產生普林,才代謝為尿酸,攝取過多精緻糖,會讓身體尿酸過高。研究證實,尿酸高容易促進炎症、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等;攝取大量果糖會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提高胰島素阻抗,增加糖尿病的發生率。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種緩慢進展的疾病,肝臟細胞因過多脂肪堆積,導致肝臟發炎、肝細胞纖維化,最後導致肝硬化。目前沒有最佳的治療方式,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可能是肥胖、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或是血壓血糖高等,患者若不調整飲食或生活作息,恐會引發致病風險。  根據世衛WHO建議,依每人每天熱量攝取2000大卡計算,精緻糖熱量不可超過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即200大卡),換算糖量即不可超過50公克。沈彥君建議,為維持健康均衡飲食,盡量選擇天然無加工食物,良好生活習慣,每週運動150~300分鐘,並定期健康檢查。

Read More

公費肺鏈球菌疫苗全年接種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長者如感染肺炎鏈球菌,常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疾管署表示,已採購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全年提供75歲以上長者接種,惟截至9月底,接種率僅約22%,尚有約10.2萬名長者未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肺炎鏈球菌為人類常見之感染細菌,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好發於嬰幼兒及老年人,其症狀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  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為避免長者因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我國自97年起推動75歲以上長者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政策,並獲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持續捐贈疫苗,搭配公費流感疫苗採「左流右肺」模式同時接種。 因應高齡化社會,自107年起,由疾管署接手統籌採購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年提供全國75歲以上未曾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之長者接種1劑持續守護長者健康。  流感季節將屆,儘管公費流感疫苗將延後接種,但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全年都可接種,羅一鈞表示,我國今年新增約13萬名75歲長者,惟截至9月底接種人數約2萬8千人,接種率僅約22%,尚有約10.2萬名長者未接種。提醒民國33年(含)以前出生且於滿65歲後未曾接種過的長者,攜帶身分證及健保卡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

Read More

年輕時搬運負重 退休婦走路漏尿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66歲女性年輕時從事勞力搬運工作,退休後發現自己有漏尿情形,不僅感冒咳嗽打噴嚏時會漏尿,甚至連走路都會有尿液漏出來,三不五時要確認護墊是否已經全濕需要更換。就醫檢查後,才知道為「應力性尿失禁」上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醫師程威銘表示,應力性尿失禁主要是因為年老退化、多次懷孕生產、肥胖,或是經年從事搬運負重工作,導致尿道周邊支持的組織鬆弛,當咳嗽打噴嚏等腹內壓力增加時,就可能導致膀胱內的尿液滲漏出來,產生尿失禁的現象。 他指出,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罕見,據統計,國內每4個50~65歲的女性就有1個人有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但當中不到3成會尋求醫療協助。 在治療上,程威銘說,可概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凱格爾運動、磁波儀治療等,好處是幾乎沒有什麼副作用,但需要持之以恆才能見效;手術治療則以尿道中段吊帶手術為主,好處是手術後立即見效,壞處則是可能會有像是感染、網膜外露、疼痛,或是周邊器官損害併發症的產生。 透過醫病共享決策的協助,可讓病患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程威銘指出,上述女性個案接受了陣子的保守治療覺得有效果但不夠好,猶豫著到底該不該接受手術治療。泌尿中心醫師利用剛完成的應力性尿失禁是否應接受手術治療的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配合衛教影片,協助患者進一步了解這2種治療的差異,釐清治療相關疑慮。 程威銘說,在醫病共享決策工具與親友的支持協助下,該名女性決定接受尿道中段吊帶手術治療,手術進行得相當順利,主要的傷口位在陰道內,術後並不覺得特別疼痛,移除導尿管之後排尿順暢,住院3天左右後便順利出院,且術後1個月回診傷口癒合良好。

Read More

乳癌不可怕 定期健檢提高治癒率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一名82歲女性,有次健檢接受零輻射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右胸下緣出現腫瘤,經切片後病理報告顯示為罹患乳癌初期,經安排至其他醫院進行乳房局部切除手術,經確認無轉移,手術隔天便能出院。醫師提醒,乳癌定期健康檢查提高治癒機會,呼籲年齡過了35歲的女性就該提高預防乳癌意識,定期接受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沈彥君表示,,20~30歲每月自我乳房觸診檢查,可開始安排乳房影像檢查;30~40歲:每年或每2年定期乳房影像檢查;40~45歲(且二等親內乳癌病史)每年1次定期乳房影像檢查;45歲以上:不論是否有家族病史,每年都需做1次乳房影像檢查。  許多銀髮族會因對疾病不瞭解、擔心病痛折磨、害怕手術不順利、或認為生命時間所剩不多等因素,而拒絕健康檢查及後續治療。但沈彥君強調,現今醫療水準不斷進步,就算是高齡罹患乳癌,有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及早發現異狀,還是可以治癒的。

Read More

秋季養生首重養陰潤燥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中秋節已過,台灣的氣候逐漸由「潮濕悶熱」轉變為「乾燥涼爽」,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賴郁凱說,這個時節,養生的重點從夏季的「清熱解暑」,轉變為秋季的「養陰潤燥」,可多攝取含膠質和水分的食物,並要節制冰品的攝取。   賴郁凱表示,秋天要重視養陰潤燥,如果沒有充分滋潤身體,隨著空氣逐漸乾燥,皮膚癢、眼睛結膜癢、鼻腔搔癢、咽喉及氣管乾癢就隨之而到。  他說,「養陰潤燥」可以從攝取富含膠質及水份的食物著手,例如仙草、愛玉、白木耳、秋葵、山藥、洋菜等,這些都是秋季最佳的養生食材。  仙草,是台灣常見的唇形科植物,部分地區又稱為「田草」,含有豐富的植物膠及多醣體,可以協助人體適應躁熱的氣候,因為功效神奇,故被稱為「仙草」。台灣地區栽植的仙草,最知名的產地是在新竹關西,正好在每年的中秋節過後開始採收。市面上常見的產品有仙草茶、仙草凍及燒仙草,可隨個人喜好選用。  愛玉,是桑科榕屬植物薜荔的果實浸出的黏液所製造,最早的記載是日本人在嘉義地區發現,雌果具有豐富之果膠,可採製加工成為愛玉凍。將愛玉凍加入適量檸檬汁及蜂蜜,就是止渴潤燥的清涼飲料。  白木耳,又稱銀耳,是一種食用菌類,屬於銀耳科銀耳屬,具有潤肺、止咳、預防便秘等功效。有一說法是「有錢人吃燕窩,沒錢人吃白木耳」,一樣可以在秋季養顏美容。  秋葵,屬於錦葵科植物,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他命A和B群、鈣、磷、鐵等。其功能可幫助消化、促進胃腸蠕動,適量攝取可以滋潤胃腸道,避免脹氣或是便秘,所以又被稱作為「胃豆」。  山藥,是薯蕷科薯蕷屬的植物,薯蕷的塊莖稱為山藥,原產地位於淮河附近因而得名淮山。山藥易栽培,因此產地多元,台灣常見的山藥有三種,一種是中國輸入的乾燥中藥材,一般稱為「淮山」;另一種是台灣國產的山藥,依外皮顏色被稱為「紅薯」或是「白薯」;最後則是日本山藥。這三種山藥都具有滋潤身體、幫助消化、平衡血糖的功效。  洋菜,是由紅褐藻提煉而來,這種海藻提煉的膠質,一般稱作菜燕或是瓊脂,可以加工製成布丁、果凍、羊羹、豆花等。洋菜本身不含熱量,只要加工時不要過多調味,均可以提供飽足感,進而減少熱量攝取,當一心想要控制體重,又想「養陰潤燥」時,是最佳的選擇。  賴郁凱叮嚀,入秋後的氣溫將緩緩下降,冰品的攝取需要逐漸地限制,如果持續恣意享用冰品,當寒冬來時,身體對氣溫的適應能力就會降低,屆時,打噴嚏、流鼻水、腹瀉、生理痛或是手足冰冷,可能會成為生活中的困擾。

Read More

鹽多必失 天然食物尚介好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鹽多必失,尤其飲食中吃下過多的鈉鹽,是造成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血壓又是導致國人腦中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專家建議,可多利用烹調技巧降低鹽及味精的用量,清淡的口味不妨從家裡開始養成。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07年的十大死因高血壓性疾病死亡率第八名,而其中心臟疾並腎臟疾病等也與鈉攝取有關係。 三軍總醫院營養師王韻婷表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對鈉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2000毫克(5克鹽),美國農業部(USDA)建議攝取量為2300毫克(5.75克鹽),台灣衛生福利部的建議量則為2400毫克(6克鹽)。 不過,從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鈉攝取量都超標,特別是年輕世代都比過去吃的鹹!國內19-30歲男、女性民眾每日鈉總攝取量分別為4599毫克及4096毫克,達國人鈉攝取上限的1.9倍及1.7倍。 王韻婷表示,病從口入,健康也要從飲食控制做起,尤其在飲食中減鹽,天然食物一定是首選,反而香腸、火腿、臘肉等,或是醬菜、酸菜,相較於新鮮肉品或新鮮蔬果,都是鹽含量較高的食材。 清淡的口味建議從家裡開始養成,王韻婷建議,運用烤、蒸、燉等烹調技巧,可降低鹽(鈉)的用量,也可保持食物的天然鮮味,例如使用醋或蘋果、鳳 梨、蕃茄等天然水果來增加料理的酸味。或使用味道強烈的天然食材, 如香菜、海帶、洋蔥、或是香草 等,來帶出食物的原味。或可使用人參、當歸、枸杞等中藥 材及胡椒、八角等香辛料,來取代鹽(鈉)的添加。也可利用天然佐料增添料理的風味使用酒、蒜、薑、胡椒、八角、花椒及香草片等天然佐料,來變換食物風味,既美味又健康。

Read More

頭暈不等於貧血 貧血不一定缺鐵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貧血是常見的疾病,特別是女性,但醫師提醒,貧血並非女性專利,且頭暈也不見得是貧血造成,切莫誤以為貧血就自行補充鐵劑及輸血,反而延誤病情。  振興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徐會棋表示,貧血是就診成人中相當常見的疾病,貧血就是指血液中血紅素偏低,造成血中帶氧量不足,導致臉色蒼白、唇色較白、體力差、容易疲倦、爬樓梯會喘等症狀。  有些族群特別容易貧血,特別是成年婦女,將近有27-47%會有貧血的現象,主要是女性因月經、懷孕及生產等,導致慢性失血或鐵質流失,造成缺鐵性貧血,懷孕婦女也有40%左右被診斷出有缺鐵性貧血。  老年人的貧血原因,其中1/3是營養素的缺乏,例如:鐵質、葉酸、微生素B12,1/3與慢性腎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有關,例如:關節炎、糖尿病等。另1/3則與血液科疾病有關,如長期服用藥物也常合併貧血的併發症,特別是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患者,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也會造成貧血。  此外,貧血也會遺傳,例如海洋性貧血(或稱地中海型貧血),在台灣約每100人就有8人有海洋性貧血,可以說相當多。  當然貧血也會是由於血液科疾病所造成,例如:血癌、淋巴癌、再生不良性貧血,都是由於骨髓內腫瘤或造血幹細胞受到抑制所導致,但這類疾病常會伴隨有紫斑、體重減輕或發燒現象。此外,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也會出現溶血性貧血,且還會出現黃疸及尿液呈現茶色。貧血也與腸胃道疾病有相當的關連,特別是腸胃道出血,發現腸胃道腫瘤的機率有高達12-18%之多。  徐會棋表示,民眾普遍存在一些錯誤認知,以為只要透過食補、吃鐵劑或輸血,將症狀改善就沒事了,這是大錯特錯的,在門診時,常見貧血病患自行食補鐵劑或直接輸血導致病情延誤的遺憾案例。  另也有人誤以為頭暈就一定是貧血,事實上造成頭暈的原因有非常多種,即使是嚴重貧血的患者,也不一定有頭暈的症狀。或者認為蹲下去站起來眼冒金星就是貧血,然而這通常是缺乏運動、身體反應力較差的表現,至於低血壓與貧血其實是兩回事,並不一定有關聯。

Read More

洗臉後化妝水保養 肌膚更乾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許多人在逛美容專櫃時,一定會被推銷化妝水,櫃姐更會強調,洗完臉後一定要用化妝水保養,才能讓保養成分導入皮膚,對此,皮膚科醫師表示,這只是推銷術,多擦化妝水還不如趁著皮膚仍有水氣滋潤,馬上擦保濕產品,把水分子鎖住。  食藥署闢謠專區貼文指出,網路傳聞洗完臉後一定要用化妝水保養,其實是錯誤迷思。因化妝水主要目的是提供肌膚水分及暫時保濕之目的,其所含的油脂成分不足,無法像面霜乳液形成保水膜,反覆敷塗只會形成「乾、濕、乾、濕」的反覆循環,反而容易讓肌膚更乾。  此外,化妝水主要成分是水,洗完臉後皮膚角質層含水量已充足,並不一定需要使用化妝水。如仍希望使用,建議依照需求及使用說明正確使用。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部光照治療科主任邱足滿也表示,化妝水的用途是再次清潔皮膚、收斂皮膚。以往臉部清潔產品的清潔力較弱,所以會殘留較多油脂在臉上,因而影響上粧的效果。由於化妝水多含有醇類,用化粧棉吸附後擦拭皮膚時,會帶走油脂,產生「再次清潔」的感覺,而醇類揮發帶來清涼感,會有收斂毛孔的假象。  不過,隨著化粧品產業的進步與演變,現代洗臉產品的清潔力已足夠,根本不需要「再次清潔」。在皮膚科門診中,常見臉部敏感性皮膚的患者,往往是因清潔過頭才出現不適的症狀。  邱足滿指出,化粧品號稱的收斂毛孔,往往是透過能吸附油脂的成分,例如矽靈、各種粉體,藉此達到效果,吸附油脂後,毛孔變得不明顯,也不會臉泛油光,然而究其根本,這類化粧品並無法減少出油,更無法使毛孔縮小!  其實,邱足滿指出,如果洗臉產品的清潔力太強,會破壞臉部正常皮膚所需的皮脂膜,也破壞皮膚需要維持健康的弱酸性,若再使用含有醇類的化妝水,形同再次破壞皮膚。  邱足滿也以自身經驗表示,只要早晚臉部清潔(早上經常只用清水沖沖臉)後,會趁著皮膚仍有水氣滋潤,馬上擦保濕產品,把水分子鎖住。外出前再加上防曬乳液,臉部保養就大功告成。  健康的皮膚最美,邱足滿強調,想要保有美麗的皮膚,使用的化粧品種類,還是簡單一點比較好!千萬別花了錢,反而卻害慘了皮膚,甚至還變得敏感,之後又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使皮膚恢復正常。

Read More

慢性攝護腺炎作怪 26歲男變弱雞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26歲男子近1年來反覆頻尿、尿尿熱刺痛、尿道口有異物感,擔心命根子出問題,求醫確診為慢性攝護腺發炎。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杜元博表示,這名男子起初以為只是憋尿造成泌尿道感染,吃藥好轉但停藥又復發。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忙碌加上憋尿,導致會陰部及陰莖處時常有突發性的劇烈刺痛感甚至合併小弟弟痙攣不停,排尿常要等待數十秒以上才能解出,且性功能明顯變差。 經攝護腺超音波檢查發現攝護腺鈣化嚴重,肛門攝護腺檢查亦發現括約肌異常痙攣,攝護腺腫大且明顯攝護腺液堆積。攝護腺按摩後取尿檢查有紅血球及明顯白血球反應,精液檢查報告呈現精蟲數目減少且活動力極低,確診為慢性攝護腺發炎。 攝護腺炎好發20~50歲,杜元博表示,文獻統計,約有10~24%男性罹患攝護腺炎,近幾年逐漸有年輕化趨勢,是50歲以下男性求診泌尿科最常見的疾病。由於慢性攝護腺炎會明顯降低精子數目,造成男性精子活動力損傷及精子型態的異常,慢性攝護腺炎不利於男性生育條件,對於不孕有一定影響。 杜元博說,攝護腺炎致病原因一般和感染有關,慢性攝護腺炎除了感染因子外,常和攝護腺尿道反覆尿液逆流、持續攝護腺內鈣化結石發炎以及長期缺鋅有關。常見的症狀如排尿不順暢、頻尿、急尿、尿後滴尿,尿道不舒服有異物感,且下腹、會陰部、陰莖或陰囊脹痛、射經疼痛、性功能障礙及精液檢驗值異常等。

Read More

逾6成老人罹慢病 運動延緩肌力流失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根據衛福部107年7月公布老人調查報告顯示,65歲以上長者有64.88%罹患一種以上慢性病。專家建議,老人家能有適量運動,才能延緩長者肌力的流失。  面對社會人口高齡化,為了提升長者的體能與健康生活,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首度與賽珍珠基金會及台北醫學大學高齡管理學系共同協力辦理「銀髮爺奶輪椅班」保健操健康促進課程,利用小巧的彈力帶、彈力球來運動,同時讓照護爺奶的「外籍家庭看護工」加入,透過保健操運動課程,藉由外籍家庭看護工一起參與課程,讓長輩在家也可以持續運動。  北醫大學高齡管理學系林立峯老師表示,銀髮長者與輪椅族爺爺奶奶最需要的就是維持肌肉的力量,但常因失能、肌力流失而無法走出家門運動,因此課程利用「輕巧口袋健身房~百變彈力操」加強訓練長者的上肢肌力與下肢肌力,搭配有氧及阻力運動,提升運動效能。  已經高齡85歲的郭錫磊爺爺原本需要用輪椅協助代步,經過12週的運動課程,慢慢進步到可以利用輪椅做為輔助工具,由自家步行到上課地點,能有如此大的進步,主要就是每次課程結束後,外籍家庭看護工在家中每天都會帶著郭爺爺進行2次的練習,持續使用彈力帶進行上、下肢肌力訓練,就這樣讓人獲得意想不到的進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