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冰戰 劍湖山世界推限定著比基尼入園只要199元

水陸涼爽冰戰,劍湖山世界推穿著比基尼入園只要一九九元。(記者陳正芬翻攝) 記者陳正芬/雲林報導 雲林縣古坑劍湖山世界因應炎夏,選定七月九、十日推出限定穿著比基尼泳裝和三角泳褲入園,只要一九九元,以及透心涼的夏日限定活動「水陸COOL冰戰」;遊客七月十四日前入園,水陸一票暢玩也只要二六九元起,提供遊客安全又消暑的的玩水場域及瘋玩遊樂設施。 園區經理張華紋表示,水樂園七月一日開放時,在園區售票口即看到迫不急待要入園玩水的遊客。為讓熱愛玩水的男神女神們有屬於自己的夏日展現空間,特選在七月九、十兩天,舉辦歡樂比基尼Party,凡穿著比基尼泳裝或三角泳褲入園,門票只要一九九元,在上午十一點五十分於水樂園維京舞台,再加碼推出比基尼走秀競賽。 水陸涼爽冰戰,劍湖山世界推穿著比基尼入園只要一九九元。(記者陳正芬翻攝) 張華紋說,系列精彩的夏日活動「水陸COOL冰戰」,九日熱烈展開,第一活動水陸狂歡玩冰FUN泡泡,主場域在水樂園的維京舞台,以夢幻的泡泡為主軸,邀請泡泡達人表演奇幻泡泡魔術秀與遊客互動,還有小朋友專屬的「奇幻泡泡接力賽」,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揮舞出大泡泡的樂趣,甚至泡泡與冰霧結合的冰霧泡泡趴與冰涼冰霧大戰,隨派對音樂拿起水槍,在冰霧噴射下,與朋友來場冰涼的泡泡大戰。 水陸冰戰第二活動場域在飛越恐龍谷廣場,有精彩恐龍實境秀,還有兇猛的棘背龍,敏捷迅速的迅猛龍與遊客相見歡,藍色的條紋是牠的象徵;獵人們將會拿起泡泡槍與恐龍同樂,此外,遊客只要在七月十四日前入園,水陸一票暢玩也只要二六九元起,暑假更多好康優惠與精彩活動內容,詳洽劍湖山世界官網。

Read More

新北暑期在地農遊啟動 首檔田間廚房採筍即起報名

新北市暑期在地農遊小旅行啟動,首檔田間廚房採筍一日遊安排到歷屆新北筍王的筍園體驗採筍。 (資料照片/農業局提供)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暑假期間,新北市府農業局整合市轄各區農業特色、生態及自然地理環境等資源,推出「來去農家DO一日」適合親子同遊的在地農遊小旅行;搶先推出的「田間廚房─採筍一日遊」共有六場次,每場次限定四十人,即日起開放線上報名。 農業局表示,暑假期間也是綠竹筍盛產期,採筍一日遊活動日期為七月十六日、廿三日(二場次)、廿四日及八月六日、十三日,將分別與盛產綠竹筍的八里、平溪、五股、深坑等產區農會合作,推動結合在地特色的食農教育小旅行,安排參與活動的親子到歷屆新北筍王的筍園,體驗「新北好筍」筍園管理及採筍的過程,從中了解農業生產的辛勞進而體會惜食的觀念。 活動也結合田間廚房及周邊農家私房景點,讓大家有吃又有的玩,有興趣的民眾可至「田間廚房─採筍一日遊」報名網站盡速報名。 農業局表示,除綠竹筍遊程外,後續將陸續推出主題多元適合全家共遊的一日生態小旅行,包括「萬里金山黑鳶生態小旅行」,了解黑鳶的相關生活習性以進一步力行環境保育;「三鶯原住民部落小旅行」感受新北原住民農村活力及生活智慧;「萬金杜鵑巧拼之旅」尋訪萬金杜鵑聯名店家的文青之旅。 農業局長李玟表示,暑假期間農業局整合多項新北夏季特色農業遊程資訊,及市轄各地區好玩特色遊程,如淡水漁人碼頭水舞秀、草里漁港夜釣、北海潮與火等北海夜金閃閃系列活動,陸續公告在「來去農家DO一日」網站的「農遊歲時曆」,邀請大眾一起來創造豐富且精彩的暑期回憶。

Read More

亞尼克迎父親節 特別推出「焦糖鹽之花」生乳捲

亞尼克迎父親節,特別推出「焦糖鹽之花」生乳捲。 (業者提供)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亞尼克迎父親節,特別推出「焦糖鹽之花」生乳捲,企劃上將父親對孩子蘊藏期待的家父有「嚴」、以及句句深藏愛意的家父名「言」之意象,以「名鹽」融入北海道奶霜,打造可甜可鹹的滋味,觸動你我的心。 此外,還推出6款父親節蛋糕,其中節慶限定「芒果富豪、沙哈公爵、翹鬍子偶爸爸」於7/24前預購,可享88折優惠!另推手作DIY蛋糕課程─帥氣萬能老爸,暑假來烘焙教室親子互動吧! 亞尼克迎88節特別融入「名鹽」─給宏得(Guerande) 鹽之花,新推「焦糖鹽之花」生乳捲!將來自法國專業的焦糖專家─依思尼,以諾曼地頂級糖品加入AOP產地認證奶油,再傳統銅鍋慢火熬煮,並融合了給宏得鹽之花,迸出令人驚喜的甘甜層次。 聯手北海道奶霜,鹽之花的滋潤提味讓焦糖奶霜的濃郁更加圓潤、回甘,尾韻絲絲鹹味飄出,與巧克力酥菠蘿及Q彈的泡芙蛋糕共譜多層次的味覺之旅。隨享卡卡友可於門市寄捲補差額45元提領,相當直接省下87元,寄捲還有轉贈功能,與朋友揪團購買、送禮、不限地區限制超方便! 此次,亞尼克於社群號召老爸名言活動,網羅捲迷家父們的各種名言,精選出10句金玉良言於YTM限定快閃登場,像是「人生就像茶葉蛋,有了裂縫才能夠更加入味甘甜。」「不要整天玩手機,眼睛快瞎了」等,字裡行間暗藏著鹹甜的家父情意。亞尼克特別於7/8、7/15、7/22、7/29下午4點至6點分別於北車、忠孝復興、南勢角、中山國中、景安YTM站點舉辦快閃試吃活動,當下購買焦糖鹽之花生乳捲即可享439元限時嘗鮮優惠價(原價465元),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亞尼克將於7/1起推出六款父親節蛋糕,其中三款節慶限定造型蛋糕「芒果富豪、沙哈公爵、翹鬍子偶爸爸」於7/24前預購,可享88折優惠! 另外,經典長青款的「芋見香緹」、「阿爸的芋花園」、「25度N檸檬派」憑隨享卡預購享9折優惠。

Read More

北市民生水資中心預計113年完工 VR虛擬實境等你來體驗

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模擬圖。(北市衛工處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了達到二0三0年台北市污水全自主處理的願景,台北市政府衛工處六日表示,預計後(一一三)年,在位於民權東路與塔悠路口的原民生污水處理廠舊址,打造一座採薄膜(MBR)三級處理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並與鄰近的松山自來水加壓站及具有四十年歷史的撫遠公園相接,成為嶄新的「上水、中水、下水資源循環教育園區」。 互動遊戲─施工作業示意圖。(北市衛工處提供) 衛工處規劃設計科長盧師琁表示,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建置兩層樓的「環境教育館」,以活潑、生動的科技化方式,突破過去刻板的展覽形式介紹已逾五十年的台北市污水下水道歷史,並結合時下最夯的科技,利用VR虛擬實境帶您體驗一窺污水處理廠的內部實景,透過光雕互動式投影展示污水處理流程,以及透過遊戲體驗工程師施工及監控污水處理的情境,適合全家大小一起感受下水道世界的奧妙,除了傳承台北市污水下水道歷史文化,也結合寓教於樂的環境教育功能,讓到訪的民眾體驗一趟身歷其境的「水之旅」。 互動遊戲─施工作業示意圖。(北市衛工處提供) 衛工處說,為了打造一座結合上水、中水、下水為特色的民生水資源再生中心,同步將周邊的撫遠公園規劃為主題遊戲區,並增加複合式體健設施,成為親子同樂的共融公園;此外,打造以生態綠化的概念美化自來水加壓站的外牆,採耐久抗污建材,創造和諧整體的園區環境及都市景觀,未來整個街廓將會以嶄新之姿與民眾見面。

Read More

台北花博農民市集 本週末品茗南投茶、嘗新鮮蔬果

台北花博農民市集本周末舉辦「南投縣茶葉、鳳梨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台北市農會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本週末的台北花博農民市集,將舉辦南投縣茶葉、鳳梨暨農特產品展售活動,讓民眾在台北一樣能挑選到來自南投在地的優質農特產品,還能參加各式精采熱鬧的活動。 台北市農會指出,南投縣幅員遼闊,擁有好山好水的天然資源蘊含豐富的農產品,每年六到八月是鳳梨、紅龍果、木瓜的盛產期,歡迎民眾周末假日到花博農民市集參觀選購。 台北市農會指出,除了選購優質農產品之外,舞台區還特別舉辦豐富的DIY、滿額回饋活動等,持市集當日消費收據滿二百元就有機會可參加,活動優勝者就可以把優質農特產品帶回家;還規劃消費滿額贈,持市集當日消費收據滿一千二百元就有機會獲得精美好禮,數量有限要買要快。 除了南投縣活動之外,市集還設有「北區農民農特產區」,展售產銷履歷、有機友善等多樣化具安心、可溯源特色農糧產品,等著民眾來挖寶。

Read More

夜間開放動物夏夏叫 歡迎一探「動物育兒妙招」究竟

「虎力勇」:我們家傳的狩獵技巧可不是浪得虛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市立動物園七、八月夜間開放「動物夏夏叫」活動,將於這週六熱烈開跑! 動物園表示,今年夜間開放期間為自九日起到八月廿七日,共八週的星期六延長開放至晚上九點。夜間開放除了可以讓遊客體驗夜晚的動物園外,還有每週不同主題的舞台活動、野保市集攤位、闖關活動、動物 BB Keeper's Talk、還有特色商店優惠,邀請大家一起共襄盛舉! 野保市集好逛又好玩。(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園方指出,「動物夏夏叫」今年以「動物育兒妙招」為主題,大門廣場主舞台從傍晚四點五十五分開始,有精采的音樂舞蹈演出、動物舞蹈帶動跳、「動物育兒妙招」挑戰賽、動物繪本說故事與國際保育生態電影欣賞等節目。其中「動物育兒妙招」挑戰賽,週週有不同的動物主角:大貓熊、棉頭絹猴、石虎、金剛猩猩、黑腳企鵝、馬來貘、中國鱷蜥、無霸勾蜓;大家可以透過舞台互動競賽了解動物們的育幼方式,參加挑戰賽更有機會獲得主題動物保育禮包,「動物育兒妙招」挑戰賽主要採網路報名,歡迎大家報名參與! 動物舞蹈帶動跳深受小小孩歡迎。(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除了寓教於樂的舞台活動,每週六下午四點到晚上八點大門廣場還有全民綠動野保市集及闖關活動。邀請了多個保育教育相關的政府單位及非政府組織共組市集,將推出DIY活動、保育環境教育推廣等好玩、有趣又有意義的攤位為各位服務,同時也有保育文創品販售。 歡迎爸媽帶小朋友一起來挑戰。(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在為期八週的「動物夏夏叫」期間,園方說,園區部分館區將延長夜間開放時間,無尾熊館、台灣動物區、兒童動物區將開放到晚上九點;大貓熊館開放至晚上六點十分;教育中心及昆蟲館於晚上八點半停止入館;兩棲爬蟲動物館則於晚上八點四十五分停止入館。 除了園區的各種活動,動物園還將舉辦「全民綠行動」有圖有真相抽獎活動,讓民眾在家也可以遠距參與,千萬不要錯過暑假限定的「動物夏夏叫」喔!

Read More

2022天母啤酒節 首發開跑 8日起一直延續到8/25

由台北市商業處與台北市天母商圈發展協會共同打造「2022天母啤酒節」,首次於天母商圈登場。(記者吳靈芬攝)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台北夏日最受矚目大型活動強力登場,由台北市商業處與台北市天母商圈發展協會共同打造「二0二二天母啤酒節」,首次於天母商圈登場! 北市產發局指出,活動期間自八日起到八月廿五日,串連一百間以上商圈特色店家與在地百貨業者參與全期間促銷活動,只要加入天母商圈官方LINE帳號,即有享不完的專屬優惠及消費滿額抽獎活動,還有以活動吉祥物「酵母君」為主題設計的五大特色裝置物設置於天母運動公園、天母圓環、大葉高島屋、天母新光三越及天母SOGO等地點,吸引民眾拍照打卡。 產發局表示,主場活動也即將於七月廿三日及廿四日在天母運動公園登場,邀請多位知名藝人如陳昇&新寶島康樂隊、陳零九等熱力開唱,現場還有百款啤酒及人氣美食任君選購。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為協助天母商圈發展,今年度市府更進一步與商圈合作,首度推出天母啤酒節活動,協助打造天母專屬特色品牌活動,藉由多元行銷,活絡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此外,還有將啤酒製造物成分-酵母意象化為活動吉祥物「酵母君」,將其設計成五大特色裝置物設置於天母運動公園、天母圓環、大葉高島屋、天母新光三越及天母SOGO等地點,來合影打卡還有機會抽酵母君周邊限定商品。 同時,產發局指出,活動更集結五家在地知名精釀啤酒廠特別推出「天母特仕版」啤酒,包含擅長結合世界各國風格及研發各式創意的「蔡氏釀酒」,將美漫IP摩登大聖、地獄怪客作為酒款名稱,展現天母特有的異國風格;於天母土生土長的「吉姆老爹」創辦人,找了在地天母設計師設計酒標,以琥珀啤酒中添加台灣產香草莢,襯托天母社區舒適慢活的魅力;以經典美式風格為基底,用最在地台灣食材的「五十五街精釀啤酒」,則設計低酒精濃度的酒款「天母一直喝SIPA」,使民眾品嘗之餘共享天母的美麗與回憶;因2019年一場實驗,採集大台北大區特殊菌種的「啤酒頭釀造」將其取名為「天龍菌」,並結合啤酒花、小麥、水果,碰撞出屬於天母的獨特風味;堅持使用簡單純粹原料釀造啤酒的「湧金」,以英式頂層發酵技術開發天母黃金瀑布啤酒,使酒款帶有獨特果香與蜂蜜味,邀請民眾於活動期間至天母商圈暢飲五款「天母特仕版」啤酒。

Read More

夏旅茶山 南港包種茶 即起每周六日 深入了解南港茶山文化

品茶體驗示意圖。(北市產發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知道台灣包種茶的原鄉在南港嗎?知道包種茶與包花茶的典故是什麼嗎?自即日起到八月廿七日止,每周六及周日兩天,在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參加「夏旅茶山-南港包種茶」系列活動,就能清楚了解南港茶山包種茶文化。 北市產業發展局表示,歡迎民眾在夏日週休時間到訪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每周六下午二時至四時的「茶山茶語」,將由台灣包種茶之父魏靜時茶師第五代孫魏誠與在地茶師帶領民眾導覽解說,從中瞭解包種茶文化及如何品茗好茶等;每周日下午三時至四時的「音樂饗宴」,則由南港在地音樂家現場演奏長笛、手風琴、古箏等。每周主題皆不同,無需報名,歡迎民眾利用假日來趟茶山輕旅行,悠哉在南港識茶、品茗及賞樂。 遊客導覽示意圖。(北市產發局提供) 產發局指出,南港茶葉製造示範場以「知識教育傳承、現場食農體驗、產品形象打造」三大發展主軸作為文化行銷推廣,並與民間協力合作,不定期舉辦各項體驗活動吸引各年齡層族群,如南港茶山小旅行,螢火蟲生態導覽、茶系列相關手作及文化課程等,讓南港包種茶走入民眾的日常,體驗「共學」生活。

Read More

農委會表揚績優休閒農業區 邀國人安心漫遊各地風土味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農委會今(6)日舉辦第三屆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頒獎典禮,主委陳吉仲親臨頒獎,並肯定各休閒農業區對農業六級化的努力、貢獻及帶動區域農業經濟發展。本屆獲獎的休閒農業區計有46區,里山里海各具特色。據農委會統計,疫情衝擊下,110年仍有超過2,226萬人次參與農業旅遊,可見綠色開闊的農遊場域仍是國人出遊首選。農委會特別邀請國人到各績優休閒農業區,安心漫遊、發掘更多臺灣農業風土味! 農委會表揚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邀請國人安心漫遊各地風土味。(農委會提供) 農委會指出,迄今全國計有104區休閒農業區,為鼓勵休閒農業區深度發展,由專家學者等擔任評鑑委員,透過現場實地勘查、詢訪等方式,評比各個休閒農業區在組織運作、產業加值、環境營造、政策配合及整體營運績效等五大指標的綜合表現。本次頒獎典禮,共計有46區休閒農業區獲獎。 農委會特別指出,本次獲得卓越獎的宜蘭員山鄉枕頭山休閒農業區及南投埔里鎮桃米休閒農業區,已連續4次(9年)獲得評鑑最高獎項,苗栗三義鄉雙潭休閒農業區、雲林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區及臺南七股區溪南休閒農業區,亦表現卓越,農委會除各別頒發國產材獎座外,亦加發獎金8萬元及國外農業標竿研習2名,並於112年度起每年度將提供額外經費給有設置遊客服務中心的各個績優休閒農業區,補助其添購公共服務設備、綠能載具與設備,提升友善設施、永續旅遊服務品質,期許繼續成為地方實踐農業六級化與區域共好的學習標竿。 農委會表示,本屆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的農業魅力百花齊放,例如宜蘭員山枕頭山休閒農業區除了明星套裝花果野食饗宴外,還有以觀葉植物、療育手作盆栽、金棗製作的精美伴手;苗栗三義雙潭休閒農業區,兼容了客庄農產、匠師文化與慢活農遊特色,除能賞花採果、品嚐農家菜,藍染、手拉坏、木雕及臉譜彩繪也深受遊客喜愛。 南投埔里桃米休閒農業區的生態導覽已聞名遐邇,仍持續精進生態調查與地景環境營造,結合深度體驗,帶動當地食材旅行,享受幸福的桃米野餐;而雲林口湖金湖休閒農業區漁鄉美、海味物產豐,發展出獨特農漁文化體驗,讓遊客深度體驗海口漁村風情;此外,臺南七股溪南休閒農業區映入眼簾一座座的魚塭,浸在大海鹽分滋潤的漁鄉風情中,體驗友善漁業及綠色旅遊、永續農旅,讓遊客吃喝玩樂一次滿足。本次有2個具漁業特色的卓越休閒農業區,顯示農業休閒旅遊從過去只有餐桌的海鮮文化,已逐步昇華為與海洋及漁業文化的連結。 農委會表揚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邀請國人安心漫遊各地風土味。(農委會提供) 陳吉仲致詞時表示,疫情衝擊臺灣休閒農業,該會以減緩衝擊、優化品質、振興行銷三個面向思維規劃因應措施,於疫情期間推動休閒農場及田媽媽場域改善與服務創新獎勵及營運紓困補貼、休閒農場水電減免及貸款利息補貼等措施,舒緩業者壓力;在振興方面,補助休閒農業區、休閒農場、田媽媽等相關業者營造優質農業景觀及提升休閒服務,並因應疫後市場趨勢,輔導農遊場域提升農業數位商務及自媒體行銷,強化推動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制度、優化田媽媽品牌經營形象,創新開發並深化農業旅遊核心產品。 他並強調,也將持續推動平日團體農業旅遊獎勵,鼓勵旅行業、學校及企業福委會等將農業旅遊點納入遊程或戶外教育行程包裝,也於農遊超市平台上架逾500項商品進行促銷,便利遊客選購自由行商品。為擴大農業旅遊市場,加強跨域通路媒合、踩線,將具有綠色療育、開闊場域、豐富體驗活動與伴手的各式農遊業者,介紹給產業活動、旅宿、公關公司等業者,創造商機帶動平日收益;後續也會運用該會農業易遊網今年開發的新功能-業者自訂優惠方案電子票券,串聯業者共同推動農遊消費滿額加贈促銷,整合提升國內外農業旅遊聲量。 陳吉仲特別指出,休閒農業區是運用周邊農林漁牧產業,及地方特色農業、文化、景觀、生態與旅遊資源,發展出具在地特色之農遊軸帶,每個場域都具有環境好自然、食材好新鮮、體驗好有趣、農民好友善等優勢,是國人安心遊憩、紓壓放鬆好選擇。 農委會最後補充,據統計,雖受疫情衝擊,110年仍帶動超過2,226萬人次參加農業旅遊,創造產值達88億元,該會期許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能夠當領頭羊,再創高峰,也邀請國人前往全國績優休閒農業區,來一趟與在地連結及綠色永續的風土尋味之旅,用行動來支持每個守護及傳承在地產業的休閒農業區,更歡迎旅宿業者與各休閒農業區合作,行銷臺灣農業旅遊,詳情可上『農業易遊網』(https://ezgo.coa.gov.tw/)官網查詢。

Read More

2022美國台商白皮書 一 揭示勞基法不合時宜的立法及修正方向

近期美國商會在2022年6月22日公佈的與台灣白皮書中,提出非常多的國際觀察及建議的方向,(王冠斌提供) 王冠斌(嘉義地方法院勞動調解人) 近期美國商會在2022年6月22日公佈的與台灣白皮書中,擘畫檢視2021年及2022年未來台灣在各項產業領域中的發展指標及建議,提出非常多的國際觀察及建議的方向,這對於我國政府在施政方向上給了非常好的思維及立法政策,實為不易,也更加強我國在國際發展上,所給予的中肯、務實及符合國際潮流的具體作為和方式,值得為政者參酌的方向、企業者國際發展的領先指標及國內與學者更多的多元價值判斷基礎,值得大家多予參考,而其中在人力資源委員會中,提到我國勞基法中,諸多不合時宜,且違反國際潮流的立法及行政作為,給予的建議,更值得我們省思多年來的勞基法立法及行政執行上與國際及社會脫節之處。 勞工工作時間過於僵化影響產業發展 美國商會白皮書中指出,勞工工作時間與值日(夜)之勤型態,除了應留意勞工的工作權益與義務外,在企業經營上,卻因值日或夜時間需計入延長工作時間並受法定上限的限制,此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作...故建議勞動部應檢討相關規範及產業需求,在工作時間及值日夜的出勤時間進行區分,訂定相關規範。 勞基法施行至今,工資及工時,一直是勞資衝突的第一輪議題,而工時之所以常伴演重要的角色,是從一例一休議題,差點成為壓倒政府威信的立法敗筆。由於工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勞資間最為敏感及壓力的立法為難,何以說之? 工時,延伸過勞、職業災害、職業疾病,而影響勞工健康,故不得不作一定的限制、規範及查核的保護措施,此為一難。 工時,加班費、勞動條件及就業歧視等,由於工時,常延伸出,不當的勞動對待、剝削及違反國際ILO的勞動人權議題,此為二難。 勞資間工作時間,是企業與勞工在工作發展上,就企業不同產業特性而與勞工約定工作目的的工作時程,如近期新冠疫情下,企業與勞工為適應企業及社會的發展,必然作必要的調整與彈性,政府實在不必要自創規劃之時間,只需立法工作時間之原則,如每日、每週或每月工作時間應為幾小時之上限及原則即可,並讓勞工有終止權及保護措施,如申請調解、仲裁或申訴查核的機制,則可達到保護之機制,至於資勞資間要約定工作時間長短、工作時段為何及如何彈性約定等,真的政府無須過度立法干預,也無須制定任何的指引、原則或適用產業等,否則這對於我國高度為輸出國家而言,僵化的體制,看似保護,但實為弱化了競爭力,此部份可從我國近幾年總體GDP看似成長,但在各別產業觀察中,我們愈來愈不具競爭力。 勞工作出勤記錄不符企業運作實務 猶記得,有勞工因為颱風天出差,下班回家時,已逾工作時間八小時,已從早上七點出車,晚上九點多回家,除了沒有回公司打卡外,這公司也沒有給加班費,因而被機關處罰,因為沒有出勤記載及給付加班費,這種情況,相信很多人生活中不斷發生或耳聞,只是這是合理的嗎???就目前勞基法這本聖經,是違法的,這真的不知該說什麼才對?因為,筆者學長姐常為各機關勞動檢查稽查人員,也常聞,他們的工作,更是常違反勞基法上的立法規定及保護措施,這除了新聞上常見外,但卻是例外對象,實在是很怪異的現象,也相信,不是只有勞工主管機關才特有的現像。 由於勞基法修法後,對於勞工的出勤登載,要求必須管理的責任為企業主,且須記載至分為止,並課予法律責任及義務,如無法舉證,便以勞工主張為準,此為勞基法及勞動事件法上所訂。勞工出勤記錄非常重要,他對於勞工的工作態樣、工作時間、工作場域及職災,如上下班職災及職業疾病等判斷,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佐證工具及文件,但目前就立法及執行而言,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微型企業,小則30人以下或50人以下,在高度的服務、依賴及不確定的工作場域時,常常掛一漏萬,造成因為疏漏,而未如實登載,而打卡的執行者,基本上是勞工,而忘打卡者,企業又疏予管理,進而受檢查,自被處分,雖是不該,但卻無寬免期,也就是直接處分,這也傷勞資情感,進而種下未來的因子。 美國商會之所以希望勞基法應修正在出勤記錄登載上應放寬記錄之規範,如勞工可自行填載每週或每月工作計畫及所需之時數即可,免除企業應備置勞工工作出勤記錄供查核之法律義務,而實在是目前的僵化規定,在並無例外可供參酌時,常造成企業受有處分,應以修正。 身心障礙人員進用制度容易影響企業商譽 我國自許為勞動人權的國家,不管在福利制度及勞工身心健康的就業環境下,也應保護或保障特別身份者的工作權保護及保障,目前根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38條規定,民營事業機構員工總人數在六十七人以上者,進用具有就業能力之身 障礙者人數,不得低於員工總人數百分之一,且不得少於一人,這在保護的作為上,實在值得肯定,但事實上有落實或作得到嗎?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其實這問題,不管在那個產業及地區,實在是一個口號,也是企業經營上,無法根本解決的問題,除了在企業人文上本是有這個需求外,不妨可見我國上市櫃公司,應可觀察是否有俱足這個立法目的及落實,以筆者每年觀察,仍有多數企業,寧可受處罰,也不願意或沒有能力達成這個立法要求,但受處分的企業,並非出於惡意,而系多數為相對沒有這個能力完成這個神聖的任務。 這幾年來,國際型企業,除了國際要求外,近幾年有關於ESG、CSR、勞動人權觀察團體,無不在對於企業有沒有在經營企業時,也能兼顧社會責任,而何以美國商會提出此問題,實在是,目前的規定,如有違反此行為的企業,其將被揭露在公開網路,除了係為不名譽外,也認為,目前法制並沒有替代方案,如有其它代償措施,比如捐助弱勢身障團體、協助身障者其它就業或替代方案等積極作為,讓企業就以此成為一項代替或代償作為,而非目前立法的硬著陸的管理措施。 小結: (一)勞基法不應壓制企業發展及進而影響勞工就業機會 勞基法這六七年來,立法的推進也是值得肯定,從勞動三法、勞動事件法、勞工職業災害保護及大家期待的最低工資法(尚未有何具體成果)等等,的確也是對勞工的保護多了更多的加強作為,實在值得對於執政者給予肯定。 近期大家如還有記憶,幾件重大事件,喚起大家的勞動意識及產業發展: 火車出軌事件,突顯工時、人力短缺、勞動條件未改善等,即使用人命,還是如牛步化。 Uber人員,僱傭關係,到底是保護勞工還是過渡干涉市場,進而使就業收入裋缺,但問題未來解決,回到原點。 勞動事件法機制,是強化了勞工保護機制,還是削弱了企業經營的能力與勞工就業機會? 企業經營,本該在創立之初就應對於經營企業應有的法律認知作事先的準備,此為企業經營的基本義務,而非事後空言不符常情等無意義之言論。只是企業常在違反法規或可為矯正時,是否應給予矯正的機會,個人是持正面建議,畢竟,只有認知義務及法律要求,除了係最低度的看法外,也能自我提昇,而非一味追求營利。 勞工工作能力及工作態度,這除了是文化教育外,政府也應常給予健康的觀念,而非一直對於權利的要求,卻忘記了自身的工作倫理及操守。近期新聞常見,企業主對於員工代打卡給予的刑事告訴等,自可見,在平等對待時,是應如何自許工作價值觀。 個人長期擔任機關及法院調解委員中觀察一個現像,勞動事件法的前置調解機制,只是強化了機關的司法遏阻性,但仍無解於大家的法律自重與認知,反而更深化了勞資內心的對立,就長期而言,勞工的工作機會,可能形成另一個進不了司法的機制,就是更破碎的勞資關係,也就是,勞資關係認定更模糊,更進不了司法,也更難以保護就業、更遑論司法保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