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縣府籲民眾出遊勿忘防疫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端午節連續假期,宜蘭縣內各遊憩觀光景點(包含餐廳等)均湧現人潮,縣衛生局提醒民眾出遊或參加聚會除應做好手部衛生與維持咳嗽禮節外,也請配合營業場所執行體溫量測、實聯(名)制等措施;若無法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時,請全程佩戴口罩。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時,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並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及前往其他公共場所;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縣長林姿妙呼籲民眾,由於國內疫情尚未完全退散,連假輕鬆享受假期時,仍應力行「防疫新生活運動」,也就是遵循防疫新生活之各項措施,戴口罩或維持安全社交距離(室內一點五公尺、室外一公尺)、勤洗手、以及搭乘大眾運輸時應佩戴口罩,並落實維持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餐廳及夜市環境應定期清潔及消毒,從業人員需戴口罩、勤洗手、並了解防疫措施;顧客應注意個人防護衛生(量體溫、公筷母匙),非特定對象併桌共餐時,需維持適當區隔,以守護彼此的用餐健康。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苗栗縣北橫公路斗煥坪至三灣段工程,最近趕辦『平安大橋銜接路段排水涵管埋設作業』,其相關管涵(線)埋設以及高程調整等工項規劃,由中油公司、台電公司及施工廠商(嘉鑫營造有限公司)進場施作,於二十五日已開放通行。  苗縣府工務處長古明弘表示,六月二十五日起至七月十五日止考量三灣鄉農產豐隆,生產農作物包括高接梨、水稻、綠竹筍、苦茶油、東方美人茶、花生等,經與施工廠商協商後,日夜派工全力積極趕辦排水涵管堵及各管線單位埋設作業,並排除困難於六月二十五日開放通行。  徐耀昌縣長肯定工務處及施工團隊為趕工施作的努力與辛勞,關切及提醒施工單位注意工地及勞工安全,並要求工務處持續嚴格監督包商遵守職業安全衛生等相關規定,以俾朝爭取金質獎施工場域前進,並籲請用路人於端午節連假行車平安,度過愉快假期。

Read More

暑假課外補教 北市砸三千萬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經濟衝擊,間接影響家長對子女教育投資支出,為擴大扶助弱勢學子,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邀集「台北市短期補習班履保協會」及「台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透過轉介的方式,在暑假期間提供弱勢學子課外補教優惠學習資源,課程優惠最多半價,不限名額,估計投入市值高達三千萬元的補教學習資源。  教育局表示,與「台北市短期補習班履保協會」及「台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攜手啟動「學習在一起」及「快樂助學、愛心永續」計畫,兩家協會多達一千多名會員響應前開計畫,公私協力合作,展現民間補教團體力量及愛心,對弱勢學子付出教育關懷,也期望更多補教業者一起響應,與弱勢學子一同快樂學習。  教育局指出,這項計畫提供文理與技藝類科課程,課程內容多元豐富,除一般文理類學科課程外,也包含多元的技藝類課程,讓弱勢學子有機會於課餘時間充實生活知識,學習實用技能,期望能夠幫助弱勢學子提早探索職涯,減輕弱勢家庭負擔。  「學習在一起」、「快樂助學、愛心永續」申請期間自七月一日起至八月卅一日止,凡符合台北市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或原住民者、特殊境遇家庭受補助者或領有經濟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者,可向「台北市短期補習班履保協會」、「台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提出申請,由該協會轉介其所屬會員提供各項優惠,相關資訊或申請表可洽該協會辦理。

Read More

北市投入1.5億助28校推動雙語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積極推動雙語學校,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一0九學年度擴大共廿八所學校辦理,約投入一億五三二0萬元;教育局表示,將持續挹注經費進行師資培育及雙語教材研編,加速雙語校園推動。  北市政府教育局說,一一0學年度目前盤點各校師資結構、意願及準備度,初步評估將再增加廿校,達到四十八校,比例廿五%的目標,充分結合師資培育大學公費生、教師甄選、現職教師增能、代理教師專班、外師協同及室內調動等多元管道,逐年提供現場優質雙語師資。北市雙語實驗課程學校除補助每校外籍協同教學助理一名(一年人事費約一百萬元)外,另補助每校每學年度業務費四十萬元,做為課程教材研發、教師專業成長社群、專家指導、教材教具等使用,雙語實驗課程學校預算逐年倍數成長。另包含授課教師(一0九學年度)廿八校擔任雙語授課教師約九十人之人事費約七二00萬,及北市另聘有卅五名外師擔任英語教學人力。  同時研發雙語教材提供教師教學利器,低年級選定生活及健體領域,已於一0八學年度提供雙語實驗課程國小使用。國中及國小中高年級部分則成立台北市立大學成立全英語教學資源中心,專責研編國小中高年級健體、藝文、自然三個領域五個科目的雙語教材(含教師手冊),已全面到位。

Read More

東港東隆宮送林園低收戶禮金禮盒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國內知名王爺廟「東港鎮東隆宮」,信眾成立的「溫府德修慈善會」事事請示溫府王爺,傳為地方佳話。日前慈善會收到五十萬元善款,經「擲筊」請示王爺後,決定捐給高市林園區的低收入戶,林園數百戶低收家庭因此意外獲得禮金與禮盒,喜過端午。  受溫府王爺感召,東隆宮信眾於十一年前成立「溫府德修慈善會」助人,會員人數現在已經破千。為避免社福團體與慈善單位受疫情影響陷入困境,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日前指示基金會協助紓困,「溫府德修慈善會」因此獲五十萬元捐款。  慈善會理事長林秀蕊表示,該會做任何事,都要擲筊請示王爺,此次獲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的善款,也依往例擲筊請示王爺如何使用,一開始問王爺「發給低收入戶好不好?」王爺以三個聖筊應允。之後問捐到屏東好不好?王爺未首肯。緊接著請示王爺,跨區捐到高雄好嗎?結果獲應允。最後他們以高雄市的三十八個行政區名稱一一擲筊請示,只有林園區獲得三個聖筊。端節前已將善款發給林園四百二十戶低收與邊緣戶家庭各一千元禮金和禮品一份。  慈善會過去也曾經在溫府王爺指示下,發放春節禮金給屏東枋山、竹田、麟洛鄉親或捐贈電腦給清寒大學生等,這是首次到林園行善,代表受到王爺照顧的民眾又多了一些。  林園區社會課長李瑞財表示,林園外來人口很多,平均收入低、但房價高,貧富差距很大;很感謝慈善會及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攜手捐助,希望慈善團體都能持續關懷低收入戶,不只是渡過難關,也能協助他們脫貧。

Read More

總獎金60萬 北市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 報名開跑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透過居民自主積極參與社區管理維護工作,發揮公寓大廈規劃及設計功能,透過良好的居住環境,美化生活空間。台北市建管處表示,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受理報名到七月十日截止;希望藉由評選表揚其「用心維護管理」的社區,喚起全體市民的共鳴,大家一起將台北打造為世界級都市。  都發局建管處處長張明森指出,此一活動為了使民眾能善用社會資源,為社區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外,首次邀請去年得獎社區進行心得分享,希望能將成功的社區經驗傳承分享給其他社區。市民只需上網到「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網站」(業務綜合查詢>宣導專區>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一0九年度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即可透過線上平台點閱相關影片,歡迎市民、社區及相關從業人員自行上網觀看。  今年優良公寓大廈評選活動評選類組分為小型住宅社區組、中型住宅社區組、大型住宅社區組、商務大樓組、風華再現組及社會住宅組等六類組,另設有十二項主題特色獎,總獎金高達六十萬元,有興趣的社區可在七月十日前親送或掛號郵寄(以郵戳為憑)至台北市信義區市府路一號市政大樓南區一樓公寓大廈科,或桃園市桃園區廈門街六號二樓宜展公關顧問公司武炳昌收。

Read More

依消防專業分工原則 消防署續推動專技人員立法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有媒體報導,質疑政府恐會讓目前的消防「暫行人員」就地合法,對此消防署二十六日表示,不可能直接讓現行所有的「暫行人員」就地合法,絕對會以消防專業分工為原則,積極推動專技人員的立法,以確保消防安全。  消防署表示,民國八十四年消防法修正,基於專業分工,建立消防設備師(士)制度,制度初始考量消防設備師(士)人數不足而兼採暫行制度。為完善消防專技人員管理體制,消防署已擬具「消防設備人員法」草案,從八十八年起,已六度函送立法院審議,因各方公會團體對於執業權益持不同立場,期間歷經多次協商,未能達成共識而屆期不續審。  為持續推動立法,消防署依一0五年十一月一日與各公會團體的共識,決定消防設備人員法草案僅就消防專技人員的執業管理進行規範,有關執業爭議條文則回歸消防法辦理,重新擬具「消防設備人員法草案」經行政院於去年二月十四日召開審查會議審查完成,待行政院院會討論通過後,即再提報立法院審議。  消防署指出,目前各方公會針對執業權益仍堅持本身立場,消防署基於法令規範、民眾權益及充分考量專業分工與證照制度的普世價值,並評估整體執行現況,就法制面(原合法權益者應予保障及維持法令秩序之穩定)及專業性(具有能力確保消防安全)等立場,研提消防法第七條修正草案作為後續政策推動及法令修正的考量。  消防署強調,希望各公會團體支持消防設備人員法草案及消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消防署亦將持續與各界積極溝通與說明,以期儘速完成立法,確保消防安全。  

Read More

嘉縣環局長獲崑大校友傑出成就獎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現任嘉義縣環保局局長張根穆今年獲頒崑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系第十四屆「校友傑出成就獎」,在「社會服務類」獲得肯定。 張根穆局長環工系八十七年二技畢業校友,畢業後考上成大環工所攻讀碩士學位,專攻空氣汙染,後獲得全國性公務人員考試及格、環境工程技師及格,歷任桃園縣政府水務局科長、環保局科長及環保署科長。 行政院環保署擔任科長期間,當選過模範公務員,擔任桃園市環保局水汙科科長期間,爭取環保署約三億元預算興建,全國最大規模處理汙水量之礫間接觸氧化工程,相當優秀。 張根穆局長後來攻讀中原大學土木工程系環境工程組博士學位,也順利畢業,他從地方環保局的歷練到中央單位環保署,具備完整的經歷和訓練資歷完備,學經歷豐富,於二0一九年榮任嘉義縣環保局局長,曾督導台糖岸內畜殖場,成為全國第一場完成廢水全回收再利用及零排放的台糖畜殖場。他更是環工系系友首度以文官體系榮任首長,嘉義縣縣長翁章梁表示,張根穆局長是他經多人面試後遴選出的優秀人才,期許未來能為嘉義縣的土地與環保工作一同努力。

Read More

火炎山生態教育館獲環署認證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座落於苗栗縣三義鄉的「火炎山生態教育館」六月正式通過環保署認證,成為全縣第十一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火炎山生態教育館」是目前國內少見針對自然地景所設置的展示解說教育場域,提供民眾瞭解火炎山自然保留區內崩塌斷崖地理景觀、原生植物林與在地生物生態環境,以及與在地文化之關係,具有高度的休憩價值與教育意義。  環保局表示,「火炎山生態教育館」館內設有介紹火炎山的常設展區,提供來訪遊客瞭解火炎山特殊地景、氣候及生態,另有石虎小型常設展,讓來訪民眾認識苗栗地區明星物種;此外,每年根據有趣議題或主題,設立環境教育特展區,不定時更新展覽內容,以及視聽教室提供各式生態影片欣賞等。透過館內解說及環境教育推廣活動搭配環境教育課程,提供一般民眾及各級學校做為地質地景及生態保育的教學場所,同時成為前往三義地區遊客的一個知性旅遊景點。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南江休閒農業區位於苗栗縣南庄鄉,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及原民文化特色,特色餐飲及住宿也相當便利,為全國最成功的休閒農業區之一,更被列入全國示範園區,期望帶動各地休閒農業園區發展。  為讓國際旅客了解南庄魅力及推廣南江休閒農業區,南江休區推出中英日三種語言版本的「樂活慢城南江農遊GO」介紹短片,內容包括南庄鄉簡介、境內特色業者簡介、南庄四季農特產及南江休區一日農夫體驗行程等,三部影片從拍攝、翻譯到後製,皆由休區親力親為,就是希望提供外國遊客最詳細的資訊。  南江休區也規劃「國際學生遊農場」行程,邀請各國在台學生來體驗休區農遊魅力,親自挽起袖子下田採摘蔬果,再將剛採收的蔬果製成美味的農村美食,從田地到餐桌的一條龍體驗,期待透過深度之旅,讓孩子們愛上南庄。

Read More

走讀新竹縣活動 下週三登場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文化局圖書館七月舉辦「走讀新竹縣」系列活動,透過多元閱讀,讓民眾以多元方式了解新竹縣的在地文化特色。 縣府表示,文化局以「土地的禮物」為主題為鄉親規劃三場在地文化體驗活動,分別在北埔鄉立圖書館,老師劉還月解說酸柑茶;芎林國小老師劉名揚及芎林國小武獅隊,分享客家武獅的歷史;文化局圖書館,老師彭巧嫻解說並示範製作桔醬的作法,課程結束後可帶回手作成品。 縣府說,新竹縣因其豐饒的風土人文,街弄小巷處處存在著歷史的軌跡,本次走讀系列將邀請兩位地方文史工作者,第一場在老湖口天主堂,由「地方賊」帶路,探尋大窩口的故事;第二場在藍鵲書房,由藍鵲書房主人陳萬成的深度分享,感受老街曾經的溫潤風華,活動即日起開放報名。  文化局長田昭容表示,為了擴大辦理此次「走讀新竹縣」系列活動,除體驗工作坊及文化走讀,還有一場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老師的講座,主題為常民攝影與文化,以地方學如何扎根為題,與大家一起採集竹縣之美。 為串聯十三鄉鎮市立公共圖書館,鼓勵民眾探訪竹縣公圖資源,七月一日至卅一日凡參與活動及到館者,即可蒐集限定章戳,完成集章者可免費兌換「書中自有黃金屋‧走讀新竹縣零錢包」限量好禮,數量有限,兌完為止。

Read More

基隆教育處與國中生視訊座談

 記者楊耀華/基隆報導  為提升學生運用網路進行溝通互動能力,發展學生表意權正向認知與能力,同時推動校園學生組織自治運組與公民實踐,教育處與全市十五所國中學生代表進行「國中學生與處長有約線上座談活動」,同學們透過線上會議推薦最想參加的學生活動,創造基隆學子的共同城市記憶。  各校學生代表於前置工作說明會接獲主題任務後即組織團隊,展開校內調查,同時學習線上會議參與相關能力,經各校整理後,每校形成前六名提案項目,在線上座談時,各校代表就提案項目中分享最想推薦的活動,這次眾多提案中,有學生推薦童話藝術節、老鷹嘉年華、外木山泳渡、獨木舟體驗活動、基隆嶼登島等,也有學生針對現有活動提出新想法,像是中元祭遊行調整為「基隆小孩的萬聖節─中原鬼節大遊行」。  另外,還有學生提出夜宿海科館、密室逃脫挑戰、砲台巡禮、大武崙觀星、賞桐追螢、國中生大露營、漆彈活動、打水球等;在所有學校提案報告後,以校為單位進行活動票選,眾多提案中,獲得最多同學青睞的是夜宿海科館、打漆彈與獨木舟活動,透過這次學生提案歷程,讓教育處在規劃活動時有了寶貴的參考意見。  教育處表示,「學生表意權」是兒童權利公約中重要的權利與能力,透過表意權發展可以體現參與式民主精神,「參與線上會議」是讓學生躍上國際的重要能力,透過線上座談活動的辦理,希望引領各校重視學生這兩項能力,以正向的態度讓基隆學子能逐步發展,教育處也會規劃不同主題的線上論壇活動,讓學生能真實參與,共同培養新一代的公民素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