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副刊〉毅力

■劉洪貞 約七個多月前有天清晨,我到屋後山區去爬山。遠遠就看到,有個先生整個人跪在階梯上,一手抓緊階梯旁的鐵桿,一手用手掌慢慢移動來爬階梯。 本以為他是不小心摔跤了,一時之間爬不起來,我連忙跑上前去問他:先生!我能幫您忙嗎?沒想到滿臉汗水的他告訴我:自己是在做復健不是摔跤,他慢慢爬就行了。 用這樣的方式在做復健,我是第一次看到,感覺這樣太痛苦了,而且容易造成手腳摩傷。或許他看出我一臉狐疑,於是說出幾個月前,才六十出頭的他因貪杯,有個夜晚忽然中風,造成左邊手腳麻痺不良於行。 他有兩個孩子念國中,太太要工作養家。家裡又沒有能力請看護陪他到醫院做復健。他知道自己過去荒唐,沒盡養家責任,如今他不能再拖累家人,所以告訴自己必須克服萬難,努力振作重新站起來。 從那以後我常看到他在「爬」山,每一階都咬牙撐過,在吃力緩慢的動作中匍匐。偶而擦身而過時,我除了給他加油打氣,也會順便送他一瓶水。 之後因為疫情,我已很久沒看到他了。那天我一大早上山,才到半山腰,就看到一個戴斗笠、墨鏡還有口罩,右手拄拐杖的先生正在下山。靠近時他揮手向我打招呼,我還沒認出,他就告訴我,經過七個月的爬行,他復健成功可以走路了。雖然,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但是,能夠站起來就是進步,他會繼續努力的。 看著他有點跛的腳步,衣衫濕透的背影,我為他一路「爬」來所付出的血汗,感到敬佩和喝采。

Read More

〈中華副刊〉懷念的「打飯班」

■蔡哲明 你有聽過「打飯班」嗎?只要服過兵役就會明白,每逢三餐就能提早出列,還能掌握各種地下福利,想起那年的軍旅生涯,「打飯班」的記憶依舊刻骨銘心。 新訓號稱三大公差包含「打飯班」、「器材班」和「軍械班」,每種班別都有各自的職務與福利,對於新訓的菜鳥二兵而言,選打飯班無疑掌控了軍中最重要的命脈「吃飯」。 我的軍旅生涯起手式就是加入「打飯班」,我們編制一班10人,每天生活就是從早到晚負責大家餐點,大家雙手因為提槍起了水泡,洗碗脫皮的連環慘叫也培養出深厚情感;只要有人得罪我們,在對方的餐盤上就會表現的同仇敵愾。我還記得有次同袍精神不繼打翻整個湯桶,湯汁順著地勢低窪四處蔓延,那天中午我們不吃不喝,一起罰勤掃完整間餐廳,但我們卻沒有一人抱怨彼此;想起弟兄進入餐廳的「二路服從」口令,也喚醒了打飯班的共同情感,一晃三個多月日子過去,我們一起熬過中午打掃緊接下午出操的艱難日子,默默地把所有酸甜苦辣都裝進了打飯班的餐盒裡。 「打飯班」的記憶依舊深藏在我腦海,難忘能跟上百人一起比肩吃飯,那一年我們打飯班的餐盒裡,多的是你們不知道的祕密。

Read More

〈中華副刊〉破碗

文/攝影 伊蓮小姐 那天我喜歡的一個碗,突然破了,因為是在市場挖到的寶貝,價格超親民,花色很喜歡,吃飯用起來賞心悅目,增加食慾,有著青花瓷的風格也有文青樣,可就莫名的破裂,心中不捨,那怕是價錢低,都覺小小心痛,於是用報紙包裹的要丟棄那個當下,腦筋急轉彎,我留下最中心這那一塊。 因為覺得丟掉很可惜,先是把種植的倒地鈴隨意擺上拍照,之後把藍色指甲油拿出來,準備好粗砂紙,因為只是一塊,不能像有些人找出很多破裂碗盤做出拼貼,我利用粗砂紙把邊緣小心地戳磨,讓破裂接觸面的邊緣可以磨平光華,接著把藍色指甲油來回塗上幾層,稍微用手小心觸摸,不會鋒利即可停止上色,拿來當花器,擺放著小盆栽,看著很有愛物的美學儀式感。 我讓破碗重拾了新生命,讓器物修復像勞作般簡單,只是小心,有耐心,利用簡單材料輔佐,可以讓破碗繼續使用,這樣有其獨特性存在,化腐朽為神奇。不只是愛惜器物,使原本不堪使用的廢棄物,賦予新生命,自然展現出美麗姿態,讓居家擺飾多了獨一無二的新氣象,也做到環保意義,美的事物人人愛,豈不是一件美麗的日常生活展現。

Read More

〈中華副刊〉我的小磺溪

■寄三平 平平常常的天母小磺溪 足跡換手給雙溪 我的溪啊騎著我的孤寂 匯入基隆河的浪濤拍擊 河水粼粼穿越 關渡大橋彎彎的月亮鐵騎 觀音山淡水河傻坐夕陽裡 直到潮聲拍岸,萬闇俱寂 我的溪啊也屬於其他人 有人慢跑有人快走 有人八卦道說短長 小溪哼著沒人懂的調兒 伴送父子,推著輪椅 一首歌從五零唱到新世紀 從黑髮唱到鬢霜白 也是一段孩子們的際遇 女的去了蘇州河男的留在愛河 都留著磺溪的嗚咽耳語 小溪啊我的小磺溪 生命在她的翻翻騰騰裡 浪花激起不老不少 (日光和風和雨滴 蝸牛和蝌蚪和春泥) 多半已忘記 多少年啊再多少年 小磺溪終將洗淨我的身體 直抵淡水河岸沉沙海底 我的小磺溪啊小磺溪 我父我母小河溪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漫談東坡

■鮑偉亮 半生風雨,一地落花。西元1101年,那個高歌「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的男子,結束了紅塵跋涉,語身旁好友「西方不無,著力即差」兩句偈語之後,溘然長逝。 當然,他早有預感,在兩個月之前便留下了最後的詩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自題金山畫像》如是寫道。幾分蕭瑟,幾分淡然,一向曠達的蘇東坡在生命的最後,細數功績,突然想到了貶謫歲月裡的那些故事。不論命運待他如何以坎坷,他總是能以獨有的豪邁裝點生活的波折,浪漫與現實交織成東坡筆下獨有的韻味。 星移斗轉,物是人非。遙想十年之前,途徑金山寺的他曾錯過李公麟的筆墨,十年後,看著那幅手執藤杖坐磐石之上的畫像,他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向如今的病體揮手,萬般詩情如同那聚散無常的雲彩,留下光影的同時也留下大面積的白。四句六言詩話盡此生。 他通佛理,卻又沉浸於煙火之中,此時的他已然明悟,再也不是那個因寫下「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而自鳴得意的居士,真真正正勘透虛妄,心證菩提。 仕途浮沉,如同潮水起起落落。年少出川,筆驚汴梁,得到歐陽修的賞識,風光無限;年少輕狂,作《淩虛台記》諷太守陳希亮,卻在被貶黃州時與他的兒子陳季常結交為好友,一時打趣得「河東獅吼」四字流傳千古;當然,蘇軾並不孤獨,每每穩定下來,總有政黨推波助瀾,使其數遭貶謫,「烏台詩案」是劫難,也是涅槃,將一位心繫百姓的官還給了百姓,與民樂,與民憂,無數文苑奇葩在貶謫過程中次第開放。 蘇東坡是真實的,手栽十萬棵青松悼念妻子王弗的是他,研發上百種美食的是他,修築蘇堤、帶民抵禦洪災的是他,與王安石結為忘年交的也是他,他是矛盾的、痛苦的,也是豪邁的、真實的,他走過大半個中國,每至一處便帶動一方才氣,每一言每一語都是千古流傳的故事。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同自己和解的過程,想必子瞻深諳其道。下貶密州,他還高歌著「親射虎,看孫郎」,心中透著幾分期許,命運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災難背後必然是更大的災難,屋漏偏逢連夜雨,古人誠不欺我,兜兜轉轉,他到了黃州,此時的他或是研究佛學,或是與友人徹夜長談,或是耕作於城外東邊的山坡,或是發明美食,在逆境中他自己就是照亮一切的光。當然,他也有崇拜的偶像,他想起了白樂天曾種植花圃於東坡,再看到自己勞作的山坡,「東坡居士」幾個字浮現在他的腦海中,從此,就像是「烏台」二字一般,「東坡」成了蘇軾身上的標籤,千古一文人──蘇東坡。 沙湖看地遇雨,他欣喜唱道「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晚歸敲門無應,他倚杖行至江邊寫道「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他是矛盾的又是自然的,他在尋找這一種境界,又兀自平衡,兀自灑脫。 歷史經過積澱,被撈出晾曬、風乾,被賦予新的意義,唯有東坡的故事如同煙火勾勒的一朵雲,可以觸摸到,又仿佛不可接近,給人豁達,也予人以和解的引導。他是千千萬萬行人中的一個,不過他找到了播撒種子的方法,最後開出了花。 人生到處何所似,應是飛鴻踏雪泥。紅塵阡陌,誠如斯言,如斯人,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Read More

〈中華副刊•主編精選〉病情──字形擬態詩

■也馬 痲, 曾經手牽手入睡。 痱, 如今,背對背。 疒, 「我要離開這張床,」她說。 病, 溽暑夜,他蓋上毯子。 疼, 心下起鵝毛大雪。 疹, 落髮三千,一夜十年。 疽, 難得勃起,也是枉然。 疸, 日昇,尚未入眠。 瘖, 起身,啞然度日。

Read More

〈中華副刊〉華副專欄 〈青春異視界〉徵稿

徵稿對象:大專院校一年級至研究所年齡層之年輕作者,文長約六百字至八百字,來稿請寄華副信箱,主旨請註明投稿〈青春異視界〉。

Read More

〈中華副刊〉狼與哈士奇

■紫水晶 她原以為他就像狼一樣,狂放不羈,有些孤冷,清楚明白自己所想、所要的,且心志堅定,願意堅持理念,就算受著別人的批評,也不以為意,他的這點深深吸引著她,讓她很是佩服。 可後來,她卻說,比起狼,她覺得他更像哈士奇,有股固執的愚忠,甚至說他是不爭氣、長不大的媽寶。她的朋友淡淡地說:「狼是群居動物,且重視團隊合作,就像他很重視他的家人一樣,很符合他呀。」

Read More

〈中華副刊〉舔花嚐蜜

■小令 路邊常見射干。第一次接手一盆射干,是在夏天,植株本身健壯,沒有開花。 葉片長得像彩帶,從自身的莖幹中軸,往左右發散出去,垂落而下。沒有見過射干舞蹈,只有一直固定澆水,澆過一整個冬天;到春天時候,射干突然開始抽高,趕緊把盆子調放到地上;沒多久,就額外抽出一根莖,直直高聳到肩膀之處。 每天維持澆水,看莖依序分枝,分枝後的末梢,有花苞一朵。射干一次只開一朵,不知道是謹慎,還是專注,最多兩朵,可能也是盆子太小,土太少,沒有辦法提供足夠的養分,讓射干可以一次輸送所有開花的能量。 日日看射干慢慢開花,有時候開一朵,隔天想到要去賞花,就謝了;扭捲成像是一條被擰乾的抹布,即便昨天看時,還是五瓣花大張的模樣。 沒看過射干開花的現場,每天醒來去探望,就已經是盛放的姿態,聽說可以舔花蜜,試著舔舔看,花蜜是透明的,非常稀薄的小小一灘,密集在中央。 伸尖舌頭去舔,怕舔歪舔亂,沾到一滴滴汁的感覺,就忙著縮回舌頭,不管舔幾次,總是沒什麼甜味或其他味,卻仍然維持著看到射干開花就要去舔花蜜,也只是不想讓花白開。 花期維持一個多月,習慣起床就去看看射干,看看昨天哪個謝了,從旁邊哪裡又開新的。在肩膀的高度,很輕易就能伸出舌頭探詢,只是莖細花也輕,不能不扶著,像勾住小小的下巴,把自己往射干拉近,最後,在最近的地方閉眼。 花期似乎過完不久,每天起床的探望,只剩下澆水的動作,再不見花開。 前些日子在路上,看到一棟豪宅外頭的巨大花盆裡,好幾叢茂密的射干蓬勃盛放,下意識的衝動,竟想上前去舔一舔,就算沒滋沒味。 甚至,在疾走的街頭,突然因為視線對上辦公大樓外頭的一株開花的射干,而剎住腳步,但是在腰處的高度,而不是肩膀的高度,瞬間又重新把注意力拉回街頭,疾走回原本步調。 還是會去澆水,但不會繼續在肩膀處的高度,企圖尋找任何鮮紅豔橘如蝶斑豹紋的花。射干在等下一次開花,我也只能等,任憑自己的記憶,像突然急速抽高的莖,若有所思地在風中搖動,儘管最頂端處,空無一物。

Read More

〈中華副刊〉那一年,他想追的女孩

■南峽 春日的午后,在多日的陰霾後,陽光總算露臉,他帶著妻小到舊鐵道公園去踏青。兩個小朋友在草坪上追逐的非常快樂,妻在旁也笑著很開心。一個熟悉的聲音從不遠處傳過來:小心哪!不要摔跤了!這聲音乍聽熟悉,很自然的他順著聲音的方向看過去,是她,就是她了。 他一驚惶,趕快把兩個孩子帶離現場,妻雖對他的舉動感到不解,但貼心的知道丈夫必是有什麼事,才會如此匆忙的想離開此地。她也跟著招呼孩子上車。車開了之後,她問丈夫何以要匆匆離開,他只說忽然想到還有一份工作要做,不回家趕工不行。其實是他驚見了多年前欲追求的女孩,一時手足無措,只能趕快逃離現場,這件事他始終未向妻提起,過去他不曾提起,當然現在也沒有說的必要。   她是誰?她是他十五年前想要追的女孩。但是當時的她,已是他同事A君的女朋友了,只見這女孩一眼就被她深深的吸引,他只能將這份情感藏在心中,默默的暗戀著她,並且在不被同事發現的情況下,能多看她一眼,對他來說都是莫大的幸福。想到她可憐的姐姐,竟成了他見她面最光明正大的擋箭牌。 那時,他們幾個男同事都已近適婚年齡,A君能言善道,很容易博得婆婆媽媽的好感,就在熱心女同事的介紹下認識了她。而他憨慢講話,不善交際,是啊,誰會理睬他這麼一株「礦物」呢? 她說不上漂亮,但自有一股清新脫俗的氣質。A君很得意有這樣的女朋友,畢竟在這群光棍中,擁有一個可以帶得出場的女朋友,是多麼體面的事啊!A君很講義氣告訴他,她還有一個姐姐,可以介紹給他。他雖不想,但又不知該如何拒絕,畢竟他還是單身,沒理由說「不」。在A君和她的介紹下,他看到了她的姐姐,說真的比她還要漂亮,但是眉宇間透露出的英氣,卻令他感到畏懼和排斥。但是為了能和她有更多的接觸,他著實很認真和她姐姐交往了一段時間。期間,很有技巧的從她姐姐口中刺探軍情,以便得知是否有機會可趁虛而入。 有一天,他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去她家找她姐姐。小妹說姐姐不在,他直接問她呢?小妹說和男朋友到文化中心散步去了。他立刻開著車到文化中心,邊開邊找他倆的蹤跡,他看到了,看到他們親暱的模樣,他知道他的希望愈來愈渺茫了。   不喝酒的他,到超商買了一罐臺灣啤酒,也許短暫的麻醉,可以得到最大的解脫吧!而事實證明並沒有,酒入愁腸,愁更長! 那一年過年,她姐姐說要回鄉下過年,想想他將有好幾天沒有辦法看到她,於是他捨棄了和家人團圓圍爐吃年夜飯的機會。在幾乎沒有路燈,九彎十八拐的鄉間羊腸小徑中,開了三個小時的車,陪伴他的只有蕭蕭的風聲和幾聲犬吠。他找到了她們的老家,一個連公車都沒有到達的偏遠小村莊。而後跟她們姐妹倆聊了一個小時的天,他又開了三個小時的車回到他的住所。這一夜他睡得隔外香甜。他想,自己該是無可救藥的喜歡上她了吧。   之後,隨著女方家長的反對,A君和她分手了,他也和她姐姐分手了。但他並沒有趁虛而入,因為「朋友女友不可追」,「朋友之義高過天」,這雙重緊箍咒,良知與道義告訴他不可以這麼做。唉!轉眼間已過了十五年,她和他也各自嫁娶,這份深藏的情感,就永遠的印在他的心版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