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義診 守護災民健康

  中、西、牙醫跨科義診活動六甲國中舉行,提供疾病諮詢服務,守護民眾健康。(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六甲報導 由立委賴惠員攜手衛福部、市府及多個醫事團體,啟動中、西、牙醫跨科災後義診,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舉行,期在災後重建之際,為民眾守護健康,現場湧入二百多名民眾就診。 結合中醫、西醫、牙科、藥師、護理、心理師等跨專業團隊的義診服務,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學生活動中心舉行,現場提供身體檢查、疾病諮詢與心理支持,另有社會資源服務、防災物資發放,期盼帶給大家更安心的照顧。 包括民政局長姜淋煌、社會局長郭乃文都到場,關心民眾身體健康。立委賴惠員與各醫療公會的支持、地方里長、社區幹部、志工夥伴全力協助,讓六甲的鄉親第一時間感受到最實際的幫助,守護身體的健康。 災後中、西、牙醫跨科災後義診三十一日在六甲國中舉行,現場民眾等候叫號。(記者盧萍珊攝) 適逢週日現場湧入二百多名民眾前來,六甲區長陳啟榮對到場義務幫忙的志工及醫療團隊表達感謝之意,透過義診服務,對六甲區民身心靈的照顧與關懷。

Read More

血月來了 天文館邀看奇景

  迎接天文盛事,南瀛天文館九月七日晚間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 (天文館提供) 記者盧萍珊∕大內報導 九月夜空迎來三大天文盛事,首先是九月七日深夜至八日凌晨率先登場「月全食」,月球將完全進入地球本影,呈現紅銅色的「血月」奇景;隨後是九月二十一日與二十三日,土星與海王星也將分別達到「衝」的位置,整夜高掛、距離地球最近。為觀測行星的最佳時機,南瀛天文館九月七日晚間舉辦月全食觀測活動,安排講座、星空導覽與望遠鏡體驗,並同步於YouTube頻道免費直播,邀請民眾一同共享。 南瀛天文館指出,月食每年雖有二至五次,但並非每次都能在台灣完整觀賞,本次月全食條件極為難得。從九月七日二十三時二十八分開始至八日凌晨四時五十五分結束,歷時五小時二十七分,其中一時三十一分至二時五十三分為最精彩的全食階段,月球將呈現深紅色「血月」。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當太陽、地球與月球排成一直線時,月球被地球本影完全遮蔽,即形成月全食。月球並不會全然消失,是因地球大氣層折射與散射太陽光,藍光被散射後,僅剩紅光能投射到月球表面,使月亮呈現獨特紅銅色光澤,因此被稱為「血月」。這是結合自然現象與科學教育的絕佳教材,有助提升全民對天文的理解與興趣。

Read More

違停區設交通錐警示 新光小北門店壅塞改善

警方與工務局等相關單位分析兩日以來違規狀況,以交通錐圍出取締範圍警示駕駛人。 (讀者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新光小北門店試營運三天以來吸引大量人潮,一度造成周邊道路壅塞情形,警方也頻頻接獲機車違停通報。針對小北門店周邊交通狀況,市長黃偉哲與警察局長林國清先後到場視察關心,卅一日調整交通因應措施,壅塞與違規情況明顯改善。 為強化用路人教育,警方也偕相關單位及新光業者,將新光小北門店及周邊小北新成功夜市、小北仔商圈周邊違規區域以交通錐圍起警示並增設告示牌,呼籲且勸導民眾善用合法停車空間。 警長林國清(左二)卅日會同警五分局主管至新光三越小北門店視察,根據兩日現場狀況就交通、取締部分進行調整。(讀者提供) 人、車潮部分,經過三天的觀察,部分車輛在路口轉彎停讓行人,有短暫造成後方車輛回堵情形,卅一日已啟用立賢路及育德路口行人專用時相,保障行人安全同時,讓行經車輛順暢通行。 用餐時段在小北新成功夜市、小北仔商圈有效分流不同飲食消費族群後,尚未有壅塞情況。

Read More

50歲唸碩士 鄭素美轉身個展

一場自行車車禍,促成鄭素美讀美術碩士班,並畫下這張以自己生肖“雞首”騎車的自畫像“騎跡”。(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用繪畫和外界溝通,也用畫畫寫傳記的台南大學視覺藝術系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鄭素美,九月二十五日起在台南知事官邸舉辦畢業個展。其中因騎車發生車禍造成鎖骨骨折激發她重拾畫筆的這一段意外,並取名為黃昏「騎跡」,紀念這段回憶。 鄭素美從小就熱愛畫畫,高中時期,雖想朝美術科系發展,但卻與父親的期待產生了強烈的拉扯,她當時為放棄護士系、只能降唸美工科。 隨後她結婚、和先生創立眼鏡事業,暫時中斷美術之路,直至五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當她失去意識醒來時即下定決心重握畫筆。 鄭素美開始上油畫班並於兩年前以五十歲「高齡」考上台南大學視覺藝術碩士班,主攻油畫。鄭素美今年修完碩士學分,此次畢業個展分成「自畫像」、「面具」與「背影」三大系列,作品常以女性主體出發,像在羅浮宮看到安格爾「大宮女」畫作之後的感動,她把自己也融入畫作之中,並讓畫作「流」出框外。 鄭素美「轉身」個展,開幕餐會訂九月二十八日舉行,持邀請函進場的貴賓都可獲得融入其畫作的藝術帆布袋一只。

Read More

房屋稅新制 傾聽溪北民意

  房屋稅新制上路,財稅局辦溪北場公聽會,民眾出席踴躍,紛紛表達看法。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房屋稅2.0新制今年首度開徵,南市財稅局卅一日在民治市政中心南瀛堂辦溪北場的公聽會,民眾和民代出席踴躍,熱烈表達意見,財稅局承諾對於非自願性因素無法設籍適用自住房屋稅率的問題,將朝建議中央修法方向努力。 公聽會由財稅局長李建賢主持。財稅局表示,經統計,南市有百分之九十八點三八約五十九點八萬的人持有三戶以下房屋,不受房屋稅新制影響,可享有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一點二的稅率,前提是本人(或使用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於該屋有戶籍登記。 但從今年統計數據發現,有五點二萬戶因非自願性因素,房屋所有人無法遷入戶籍,導致須適用百分之三點二的非自住房屋的稅率。 市議員蔡育輝說,總統賴清德在當台南市長時就曾大漲房屋稅,惹得天怒人怨,如今當上總統又有房屋稅2.0新制調漲房屋稅,造成基層民怨四起,他將在下次議會定期會提案,應檢討合理修正,調降房屋稅率,還稅於民。   市議員蔡育輝說,應合理調降房屋稅率,還稅於民。(記者陳佳伶攝) 也有民眾反映,自家有兩間五十多年以上的老房子,根本沒有整修的價值,就算是想出租也租不出去,如今的房屋稅2.0新制實施,要被多課徵房屋稅,根本沒道理。 不過,也有民眾支持房屋稅2.0新制,認為多屋族因經濟能力較佳,持有較多房屋而多繳稅,並無疑義;若想節稅只要釋出多餘房屋出租或出售,有平抑房價效果。 房屋稅2.0新制增訂自住房屋戶籍要件,市議員李宗翰建議,房屋新制第一年實施民眾不了解,且台南遭受風災影響,建議應再放寬戶籍申請期限到年底。 房屋稅新制上路,財稅局長李建賢(右)主持第一場公聽會,聽取與會者的心聲。(記者陳佳伶攝) 針對戶籍要件所遭遇的困難,尤其是自住房屋因單身、工作、農漁保、房屋受災拆遷、家暴防治及身障車輛減免等非自願性原因而無法設立戶籍者,財稅局表示,已向財政部反映,對非自願性因素無法設籍適用自住房屋稅率的問題,建議中央修法方向努力。 李建賢說,對於房屋稅調降的建議,台南有調降空間可再討論,第二場公聽會將於九月六日下午三時在中西區南美里活動中心A館大禮堂舉辦。因場地人數有限,為便利不便到場的市民朋友關注新制內容,本次公聽會將同步於財稅局臉書粉絲專頁進行線上直播(網址為https://www.facebook.com/tntb100)。

Read More

風災倒塌樹木開放撿拾再利用

台南市長黃偉哲卅一日宣布,今年丹娜絲風災造成南市轄區多處路樹及公園內樹木倒塌,為加速倒塌樹木清運並貫徹資源回收再利用,開放民眾自行前往撿拾再利用,市府已公告「臺南市因應丹娜絲颱風民眾撿拾清運倒塌樹木執行計畫」,自即日起至九月卅日止,每日九時至十七時,民眾可自行至南市轄管道路、公園及市府指定場所,自行撿拾清運倒塌或堆置之樹木。                        (圖∕台南市政府,文∕吳孟珉)

Read More

初之光師生聯展 藝術助學

「初之光」師生聯展於南區公所開展,作品義賣所得,將捐贈給「藝術助學金計畫」,協助愛畫卻因經濟困難者所需。(梵立藝術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梵立藝術主辦的「初之光」師生聯展即日起至十月三十日於南區區公所盛大展出。此次展覽也同時啟動公益活動—「藝術助學金計畫」,作品義賣所得,將資助因經濟困難而無法持續學畫學生的創作所需。 「初之光」師生聯展是一場融合藝術、教育與公益的盛會。主辦單位梵立藝術表示,藝術是一束能改變人生的光,希望透過義賣與助學金計畫,讓更多孩子在追夢道路上,不被資源限制,藉此讓社會看見教育與藝術結合力量。 藝術助學金計畫包括由師生創作的油畫小品義賣,內容涵蓋風景、抽象主題,價格親民,適合收藏與贈送。部分畫作文創筆記本印製成精美筆記本封面,結合藝術與實用,讓民眾在日常書寫中感受藝術之美,而義賣所得將全數投入助學金專案,確保每一份支持,都能直接轉化為學生的學習資源。 參展者包括王邑熏、王姿玲、吳國忠、吳思慧、吳碧鳳、李幸蘭、林秀芬、林宥妡、張雅淑、張雅淇、施若芯、曾郁珊、陳姿爾、陳宥融、陳星頤、陳諮亭、楊子渝、黃同恩、黃同馨、賴韻汝、賴彥端、賴彥綸、萬世宗、萬許珠菊、蘇妍瑈、謝昀庭、謝承昊等。作品涵蓋油畫、粉彩與複合媒材,題材多元且跨越世代視角。歡迎喜愛藝文民眾前往參觀、支持公益。

Read More

南大新生家長座談 分享辦學成果

  台南大學辦理新生家長座談會,帶領新生和家長認識校園環境,了解學校育才理念。 (南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為了讓新生及其家長了解學校育才理念、認識校園環境,台南大學近日配合新生入宿日程,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除全校性座談,各學系也同步辦理專屬活動,介紹課程規劃、學習資源、導師制度、師資陣容,分享學生的升學、就業成果,吸引近七百名家長與會。 台南大學校長陳惠萍出席全校性座談會,向家長及新生說明南大優質人才培育理念、策略,分享跨域學習、校友表現、外部評鑑肯定的辦學實力、研究與產學合作成效等校務發展成果。 教務長林素微、學務長白富升則說明與大一新生切身相關的課業學習、校園生活及多元學習資源。雙向交流環節,校方逐一回應家長提問,互動熱絡。 南大表示,近年南大在教育、研究、社會實踐等面向屢獲佳績。第三週期大學校院校務評鑑全數通過,拿下二0二五《天下》USR大學公民獎、《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獲師資培育公費生國小師資類科獎優學校肯定。學校致力於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資源,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跨域探索、拓展國際視野、實踐社會關懷等能力,期待家長持續建言,共同為孩子的未來努力。

Read More

安平靈濟殿孤棚祭 傳承宗教文化

  安平靈濟殿,八月卅一日舉行孤棚祭。(記者陳銀全攝)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安平靈濟殿八月卅一日舉行孤棚祭,供桌上擺滿祭品,在運河旁豎立的孤棚,更綁上「篙餞」和大豬公,直至擲筊請示完成後,才順利完成。 靈濟殿下午就在運河旁搭建孤棚,以五根高約二至三丈的圓柱搭起十五台尺高的棚面,棚面向西側搭一張案桌,再由案桌前降下白布,白布一直延伸垂直置運河水中,以此做為接引老大公的路徑,四邊圓柱各懸掛一隻大豬公,以及其他雜糧,棚上更有「篙餞」數十支,繫有各式祭品。 除孤棚外,廟前也擺滿祭品,包括用香腸做成的「香腸豬」,以及許多供品,廟方說,供品都是戶民所提供。 廟方今年更與安平國中本土語文化社合作,以祭典文化為主,安平文史為輔,推出「百年孤祭二部曲-勇闖大員島」夏令營隊,將孤棚祭中「綁篙餞」、「豬仔會拔虎鬚分配供品」,「人力搭孤棚」,及特殊的「白帛入海,引魂共渡」等宗教元素延伸為「拔虎鬚」-趣味抽籤拿獎品,還有搭承立驛國際的遊船「海上看孤棚」。 安平在地安平陶坊為夏令營課程提供「香火平安符」,林義豐冬瓜茶更安排於夏令營中體驗並教學。 靈濟殿表示,孤棚祭係約從清咸豐年間起,除對神明表達酬神還願的感激、感恩、感謝之外,也希望藉此祭典,對主祀的伍府恩主公、北極玄天上帝靈佑護蔭的感恩,更讓安平傳統宗教文化,得以薪火相傳下去。

Read More

親子手作香包 災後療癒身心

北門圖書館多元閱讀計畫,舉辦親子手作香包,透過五感體驗讓民眾療癒。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北門區圖書館舉辦多元閱讀活動,學習手作中藥材香包,除可認識藥材,還能透過香料世界以視覺觀察、嗅覺辨識與觸覺體驗,認識八種具有獨特風味與功效的傳統香料。 北門區長林建男指出,風災過後為能藉由香草療癒身心靈,特別舉辦手作香料香包的活動,邀請親子參加,一方面了解香草功能,另一方面認識香草,體驗不一樣的療癒方式。 活動共有二十三位親子報名,在老師曾馨宜阝介紹各項香料有不同功能後,陸續將八種包括艾草、小茴香、川椒、薄荷、八角、陳皮、桂枝、肉桂等放進香包袋內。 曾馨宜阝說,精選八種常見的中藥與香料材料,不僅各具療效,更富含文化意涵,參加親子可透過親手觸摸香料質地、聞其香氣,觀察其色澤與形態,而香包更有驅蚊、提神與安神等方面的傳統應用,災後相當應景且實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