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福利服務嘉年華 表揚七單位

社會局辦理「來阮台南社區迺!」社區福利服務成果嘉年華活動。(記者陳治交攝)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遠見雜誌》日前公布二0二四年「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台南市獲評「幸福典範之城」。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十七日辦理「來阮台南社區迺!」社區福利服務成果嘉年華活動,表揚各社區在福利服務上的用心與成效。 市長黃偉哲表示,許多社區工作者默默耕耘,致力社區多元發展,但社區的美好成果不只是小眾群體多年努力,需要更多人加入活化;社區每個人不僅是社區福利服務的使用者,更可以是福利服務的提供者,全民共享資源、共同學習,在地活躍老化絕對不是夢。 社會局長盧禹璁頒獎給七個榮獲一一三年台南市社區發展工作選拔得獎社區,分別由善化溪美社區總幹事李志明、南區大恩社區理事長施國熙、關廟東勢社區理事長李永仁、新市社內社區理事長陳榮宗、北區華德社區理事長宋藍美玉、新化東榮社區執行長趙阿明、學甲新榮社區理事長陳耀智代表受獎。 這次活動有三十個社區熱情參與,有社區產業成品、在地農特產、手工藝創作、美食分享、闖關遊戲及DIY體驗,提供社區展現各項福利服務推動成果的舞台,也讓民眾了解社區各項服務。

Read More

做工行善團為弱勢打造安全的家

勞工局做工行善團志工,到各地協助弱勢家庭房屋修繕,愛心令人感動。(勞工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勞工局做工行善團志工十七日前往柳營區、安南區為弱勢家庭房屋修繕,不僅整修房屋內外,也強化房屋安全,為弱勢家庭打造溫暖、安全的家。 勞工局說,獨居在柳營區劉姓屋主,是中低收入戶,所居住房屋老舊不堪,經做工行善團志工接力修繕,已完成屋頂及牆壁鐵皮搭建、地板灌漿、鋁門窗安裝,十七日再由木工志工進行臥室天花板輕鋼架、浴室、廚房天花板施設等工程,電氣志工配合電線線路調整等。 志工從二手家具倉庫載運衣櫥、電腦桌、茶几、床頭櫃及電視桌等贈送給案家,後續將粉刷牆壁及安裝電燈、廚具,修繕志工們共同努力,為案主打造安全舒適的家。 安南區吳姓屋主與家人同住在老屋,屋況不佳嚴重漏水、天花板破損嚴重,一家靠大女兒工作收入、及政府社會補助金度日,根本無力修繕;做工行善團隊志工由十月中旬陸續進駐修繕,鋁製品工會志工前往安裝鋁門窗、補強房屋磚瓦避免漏水,泥水工會進場抓漏、並對屋頂與牆壁有破洞之處進行填補。 另外,南市油漆工程業職業工會出動近二十名志工,前往官田區二手家具倉庫,粉刷衣櫥,經由志工巧手美化後,二手衣櫥宛如新品,將贈與修繕戶當作完工的入厝禮;木工志工也載運電腦桌椅、鐵櫃及屏風等二手家具給仁德實物銀行,服務弱勢市民。

Read More

洋桔梗連作障礙 農改場找解方

洋桔梗花形優美、色彩豐富,且觀賞期長,是台灣重要的外銷花卉。 (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洋桔梗是台灣重要的外銷花卉之一,但隨著溫室內多次種植,逐漸出現連作障礙問題,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改善之道,包含以太陽熱、蒸汽消毒,還有外施液肥等方法,協助提升產量與品質。 台南區農改場場長羅正宗表示,洋桔梗會逐漸出現連作障礙問題,主要原因是前作殘留物質,影響了土壤健康,導致後作生長不良,衝擊收成,帶來經濟損失。他說,洋桔梗因其花形優美、色彩豐富,且觀賞期長,是台灣重要的外銷花卉,在國內市場也頗受歡迎,解決連作障礙的問題,對農民相當重要。 為解決問題,台南農改場開發了一系列的處理技術,栽培者可依據設備等自我條件,選擇適合的改善方法。第一種是太陽熱處理法,利用透明塑膠布覆蓋土壤,借助陽光熱力消毒土壤;其次為由台南農改場開發的自走式蒸汽消毒機,通過高溫蒸汽直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體及雜草種子,達到深入的消毒效果。第三種則是外施液肥法,當出現連作障礙時,以液肥澆灌土壤,促進植物生長恢復活力。 台南農改場持續推廣洋桔梗連作障礙的改善方法,讓栽培業者能提升育成率及切花品質,穩定供貨國內市場,並再創外銷榮景。

Read More

演唱會經濟夯 林俊憲邀高市觀光局長直播對談

演唱會經濟正夯,林俊憲邀直播對談。 (林俊憲提供)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高雄近幾年來演唱會經濟大爆發,既成功製造城市行銷話題,更帶動城市觀光產業產值大幅成長。為了解此一驚人效益背後的決策與操作過程,立委林俊憲今(十八)日特別邀請高雄市政府觀光局局長高閔琳進行直播對談,期能透過對話與思維激盪,為台南帶來創新前進的能量。 每週一晚定期網路直播的林俊憲,今日特地邀來高雄市觀光局長高閔琳擔任直播貴賓。林俊憲讚揚高能以年輕世代之姿執掌直轄市重要局處,尤其是在近來「演唱會經濟」所帶動的城市觀光行銷熱潮,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經驗與觀點絕對值得臺南深入探究與學習。 林俊憲強調,高雄市在陳其邁市長的卓越帶領下,每年演唱會經濟一波接一波,大咖藝人天團接續開唱,不僅每年吸引超過百萬人次樂迷造訪,所創造的觀光、藝文消費產值達到數十億元,今年預估可達到四十八億元。除此之外,知名藝人、樂團展演所帶動的話題,也讓高雄市密集佔據傳播媒體版面,讓城市形象大加分、競爭力亦備受肯定。 相對於高雄的發展條件,林俊憲認為台南不論在軟、硬體上各有優缺點,高雄的經驗值得台南進一步探究、規劃與檢討。今日的訪談,林、高雙方將就城市演唱會經濟的案例分享、在地優勢與成功策略;高雄旅遊推廣以及國際行銷等面向進行交流。

Read More

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 透過藝術演繹台江的過往和現今

台江文化中心展出王宥婷《海上的空間脊背》展覽。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推動地方藝文深耕,台江文化中心進行「藝術家駐台江創作計畫」,希望藝術家結合台江周遭環境、在地歷史人文、自然生態進行創作展演;有以安南區宋江陣發展台語口述影像創作,藝術家李立中及王宥婷,藉考古與考現方式,重新認識和詮釋台江。 台南人的李立中, 迷戀賽鴿歸巢本能,八年前開始以鴿子為創作方法,透過賽鴿文化研究,對歸屬、宿命、後全球化等議題建構自我對話,發展《台灣粉鳥三部曲》敘事作品,書寫一部台灣賽鴿史。此次展出作品,他化身穿越時空,尋找身影者,藉由大航海時代小人物視角考古、考現,透過關心鴿子身影,藉以關注當代城市群落與在地發展。 王宥婷的《海上的空間脊背》成果展,名字取自地名「鯤鯓」,形容沙洲如「大魚浮在海面露出背部」的視覺意象,她以三個地點,包括三千至兩千年前的古海岸線、十七世紀大員港道、消失的海洋與溪流為田野調查對象,並參考台江國家公園相關文獻,透過空間觀察與數位紀錄。探索是海(過去)非海(現在)區域,挖掘海洋與陸地空間的歷史與文化連結。 台江文化中心指出,此次駐台江創作計畫,特別與台江傳統文化及地理歷史進行連結,並進行反思,藉過去與現在的時空交叉進行,觀看台江隱藏面貌。

Read More

特色米食料理 好吃又吸睛

  新營姑爺社區用心製作顏色繽紛的紅龜粿,既好看又好吃。 (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二0二四台南好米季十七日在新營美術園區的蓮海棚架下登場,邀請在地社區及店家端出碗粿、紅龜粿等特色米食供民眾品嘗,還發放四百份平安米,新營、柳營、後壁及六甲等稻米產區農會共同行銷台南好米,吸引民眾參與,市議員蔡育輝也到場大採購台南好米帶回家。 農業局代理局長陳仲杰說,台南是嘉南平原的穀倉,水源由烏山頭水庫灌溉,加上適宜的環境和氣候,孕育出優質好吃的台南好米,今年各大水庫水情正常,明年稻作灌溉用水無虞。 這次活動以「與米共舞」為元素,邀請新營在地舞團百名舞者翩翩起舞,現場還立起幸福城門歡慶稻作豐收,發放四百份平安米;在地社區和店家製作碗粿、紅龜粿、散壽司及蘿蔔糕等米食料理四百份供民眾品嘗,吸引不少民眾排隊索取,其中,姑爺社區以紅麴、抹茶、南瓜和紫地瓜製作的紅龜粿,顏色繽紛,顛覆對傳統紅龜粿的想像,內餡是紅豆、綠豆和白豌豆,少糖少油,不僅外表討喜,一口咬下真材實料相當好吃。 台南好米季活動,現場立起幸福城門歡慶稻作豐收。(記者陳佳伶攝) 新營、柳營、後壁及六甲等稻米產區農會展售各式包裝米和米食特色伴手禮,市議員蔡育輝不僅參加活動,也現場採購好米,以實際行動支持在地好米。 台南好米季活動,親子體驗以古早農機具,為稻穀脫穀方法。(記者陳佳伶攝) 新營區公所並攜手創生聚落、社區規劃辦理食農教育暨生態體驗,推出植物染、編織及手作甜點課程,還有永續食力研習課程、稻田的生態體驗,相關系列活動詳情可洽新營區公所臉書及官網。

Read More

台南藝術節 強檔節目輪番登場

台南藝術節多檔國內外強檔節目輪番登場,圖為青藝盟《行動代號獨角獸》。 (文化局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台南藝術節登場,十一月起,多檔國內外強檔節目輪番登場,包括德國劇場新星KMZ集體創作體帶來《咖啡加糖?》、台灣天團明華園《散戲》四度巡演、台南漫才新秀暴羅WALK《成功登陸臺南的外來人》等多元展演活動,喜愛藝術朋友莫錯過! 文化局表示,台南藝術節致力開創嶄新世界視角,面對台南400,更展現藝術家挖掘歷史縱深的創新能量,訴說台灣社會不同層面的議題及故事。狂想劇場《限定認同》以益智節目遊戲形式,結合觀眾手機互動,探討一九二0至一九五0年間,台灣青年身分認同變遷。 明華園戲劇總團《散戲》,描繪一九五0至一九六0年代歌仔戲面臨影視衝擊的轉型故事;暴羅WALK首場專場演出《成功登陸臺南的外來人》,以漫才手法,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從鄭成功到現在的台南史。 文化局指出,作為台南400壓軸活動,本屆藝術節不僅回顧過往,也將展望未來,更特別關注青少年劇場發展。青藝盟《行動代號獨角獸》講述高中生為救社團而奮鬥的熱血故事;盜火劇團《誰殺了CiCI?》以網紅文化為題,創新推理劇場形式。 德國KMZ集體創作體帶來曾榮獲阿爾高獎青少年形體劇場最佳新秀獎的《咖啡加糖?》,演員巧妙運用咖啡豆和現場製作棉花糖,生動呈現全球化衝突中的殖民歷史。售票洽OPENTIX系統,有套票、青年席等多種購票優惠,詳洽官網。

Read More

虎頭埤釣魚賽 近八公斤土虱稱王

市府觀旅局在虎頭埤舉辦路亞竿環保釣魚比賽,吸引眾多釣友參加。(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新化報導 虎頭埤路亞竿環保釣魚比賽十七日舉行,吸引全台近三百名釣魚高手參加;經過一個上午的競賽,最後由來自屏東的釣魚高手廖家隆奪得冠軍,最大尾魚獲為近八公斤的土虱,抱走總價值一萬一千元的漁拓溪谷獵人路亞竿和釣魚六個月月票等獎品。 這項比賽邁入第三屆,除了在地台南的釣魚活動愛好者,更有來自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台東縣,甚至外島的金門縣與澎湖縣等縣市的釣魚好手參賽。為推廣路亞釣魚,市府觀光旅遊局特地邀請YT頻道「漁樂爽報」的釣魚達人網紅阿克現身說法,分享路亞釣魚新手的第一堂課,更現場指導釣魚技巧,讓活動參與者感到驚艷不已! 屏東釣友廖家隆(左)釣獲近八公斤的土虱,奪得冠軍。(觀旅局提供) 競賽結果由來自屏東的釣魚高手廖家隆奪得冠軍,最大尾魚獲為土虱七點八五公斤,抱走總價值一萬一千元的「漁拓溪谷獵人路亞竿+釣魚六個月月票」等獎品;第二名最大尾魚獲為七星飛刀三點九九公斤,由來自彰化的蕭伊楷奪得,獲得總價值七千五百八十元的「Wave off釣魚背包+釣魚三個月月票」等獎品;第三名最大尾魚獲為泰國鱧二點七八公斤,則是由來自高雄的黃偉哲奪得,獲得總價值五千二百元的「恒達Pflueger SUPREME卷線器+釣魚二個月月票」等獎品。今日活動總計為虎頭埤移除四十三點七四公斤的外來種魚類,成果豐碩。

Read More

佳里社造成果展 影片說故事

現場播映《回留佳里》影片,受訪者從不同領域談及留在佳里奮鬥的甘苦談,感謝土地給予的滋養。 (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佳里報導 佳里區公所十七日舉辦一一三年社區營造成果展,現場播映《回留佳里》影片,從不同領域受訪者談及留在佳里奮鬥的甘苦談,感謝土地給予的滋養,另結合觀旅局的「台南400城市食力」飽嘗市集、美食巡迴專車,還有兒童故事劇場精彩演出,讓午後的佳里很熱鬧。 佳里區長林耿漢指出,社造成果展在體育公園舉辦,活動除有各社區設攤陳列成果外,今年也放映《回留佳里》影片,邀請啾咖哩、旅人牧場、三日工作室、眷鳥好食訂製所、台南市日光內海青少年兒童發展協會、台南市佳里區漳洲社區發展協會等協助拍攝,自述回佳里或留在佳里發展的契機、過程與甘苦談,透過其視角闡述佳里。 活動從下午一時開始,由一路ㄎㄧㄤ到站劇團帶來的「不洗澡的臭臭熊」揭開序幕,小朋友現場畫出臭臭熊要洗澡的溪流,拉近親子互動炒熱氣氛;和風劇團《財神來了》更是寓教於樂。「台南400城市食力」美食巡迴專車帶給民眾五感體驗,並有美食紀錄片《食難忘‧憶台南》的放映,感受豐富體驗。 佳里社造成果展十七日下午登場,親子攜手同遊,感受休閒午後時光。(記者盧萍珊攝) 參與的民眾表示,活動現場有社區好物、小農鮮蔬與工藝創作等擺攤,一次就能了解各社區特色、加深大家對於佳里豐富多元的形象,提升外地人移居佳里的意願,肯定區公所的用心。

Read More

文化獎得獎者特展 認識台南之光

  市圖18日起推出第十三屆台南文化獎得主特展。 (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第十三屆台南文化獎二十四日將於市圖新總館舉行,為讓民眾了解得獎者的奮鬥歷程和重要事蹟,於總館三樓推出本屆得獎者特展,讓民眾更認識台南之光。另,推廣台語與創客結合,創客志工台語培訓展現成果。 本屆個人獎由「黑琵先生」王徵吉獲得,今年新增的團體獎由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獲得。文化局表示,王徵吉以生態攝影為志業,三十餘年期間,專注黑面琵鷺影像紀錄與生態推廣,喚起全民關注,促使政府設立生態保護區,讓台灣成為世界保護黑面琵鷺的領頭羊,成就備受國際肯定。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長期致力台南都市空間、文化資產保護利用及人文環境品質提升,創全國之先,發起「老屋欣力」運動,帶動老屋保存活化潮流與政府獎勵政策。文化局說,推出特展,讓各界更認識得主事蹟及在各自領域的卓越貢獻。 市圖創客空間推廣台語創意應用,推出「創客嘛會講台語」系列活動,結合科技與語言,將台語生活化,共學共融。課程包括3D列印、熱轉印、雷射雕刻、電繡及縫紉等,講師在課堂上使用超過五成的台語授課,讓民眾在實作中,學習台語新詞,增加台語應用機會,其中縫紉課程除製作成人襯衫,還推出「茄芷電繡小提袋」新課程,讓電繡圖案結合在地工藝文化,並透過台語會話,希望吸引年輕人學習,讓台語成為世代間共同語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