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紅葉溫泉山莊收訂金無法提供住宿 市府派員聯合稽查

市府相關局處派員前往新紅葉山莊聯合稽查。(市府提供)   記者翁聖權/白河報導 台南市關子嶺新紅葉溫泉山莊蔡姓承租業者經營不善,除了因拖欠溫泉水費被廢止溫泉標章,並停止供水外,還積欠房東租金與電費、水費、垃圾清潔費,但他竟隱瞞無法營運的事實,收取團體訂房金卻無法提供住宿,市府相關局處十三日已派員前往聯合稽查。 據了解,新紅葉溫泉山莊的前身為「紅葉溫泉」,原本生意不錯,規模在關子嶺溫泉區算前幾名。因原賴姓所有權人忙於「五福園」餐飲生意,該山莊曾前後租給多名業者經營,目前的蔡姓承租業者為布袋人,大約於五、六年前簽約租下新紅葉溫泉山莊,生意普普通通。傳蔡姓業者前往澳門賭場,欠下不少賭債,以致週轉不靈,除了新紅葉溫泉山莊外,其另外經營的「關山嶺」民宿也已到閉。 有消費者指控,新紅葉溫泉山莊的匯款帳戶已列為警示帳戶,還蔡姓業者竟隱瞞事實,收取旅遊團體訂房金,等消費者到了山莊發現沒有溫泉水,要求解約退還訂金,業者卻派出不知情的員工敷衍客人,故意避不見面,也不退還訂金,實在非常可惡。蔡姓業者這種行為是否已經涉及詐騙?台南市政府主管機關與警方應介入調查。 對於蔡姓業者的行為,新紅葉溫泉山莊的段姓與賴姓所有權人強調,蔡姓承租人已積欠了兩年的租金未繳,他們也相當無奈。當地里長蔡宗羲善意提醒遊客不要訂房,以免被當冤大頭。

Read More

台南綠鬣蜥肆虐 議員要求除害

議員關心綠鬣蜥氾濫問題,要求市府徹查,是否有五鬼搬運法,從其他縣市移至等問題。(市府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綠鬣蜥肆虐,議員郭鴻儀、穎艾達利都相當關心市府相關政策。郭鴻儀指出,仁德大甲里一夕成名,被指綠鬣蜥「蟲口」恐超過人口,他質疑有可能是其他縣市補助款經費用罄,以致遭五鬼搬運法,移除廠商將外縣市綠鬣蜥拿至台南市申報補助?要求市府徹查抓補、去化等流程。農業局指會加強稽查。 颱風恐接二連三,李偉智關心農損補助,批評效率慢,要求認定程序應簡化且部分受限天候等不可抗拒因素。另市府補助年年降,擔憂新化年貨大街將走入歷史,建議納骨塔服務應與時俱進,提供祭祖供品多元服務,免去民眾長途奔波。 林冠維也向市府爭取永康文化路延伸至大同街道開闢,部分民眾逆向行駛,且消防車無法通行。工務局指徵收土地和工程經費高達近兩億元。郭鴻儀則要求黃偉哲允諾的仁德中正路二段電桿地下化已延宕一年,要求在其任內動工。 永康區中華里日前因騎樓停車屢遭開罰,議員朱正軒提出配套措施,要求市府和國防部合作,善用忠孝路兩側國有土地施作為臨時停車場,另部分地區廢棄車輛盤據,雜草叢生,市府處理單位分工不明,應納入SOP並加以優化,於附近規劃Ubike公共自行車;市長黃偉哲表示,廢棄車輛棄置空地不只造成市容髒亂,人力浪費,會全力協調改進。 陳秋萍也將「箕風畢雨」送給黃偉哲,希望他施政順應民意,對設置停車、公共自行車、特色遊戲場的努力,強調市民有看見,然包括活動中心、還有十二區沒有遊戲場及農產冷鏈等,要求繼續努力。 蔡筱薇也說民眾健康意識抬頭,上健身房運動,近來傳出有健身房接手其他,擔心衍生消費爭議和工作權益,要求消保官、勞工局介入了解。黃麗招指位於區中心的怡中自辦重劃區進度落後,地方關切,擔心廠商經驗不足,希望地政局督促如期完工;地政局指工程略微落後,展延或因氣候會通過,若是廠商須自行克服,拖延超過一成會扣款。

Read More

孔廟案衍生案外案 王家貞報警處理

議員王家貞服務處因孔廟案,遭民眾撥打不理性謾罵電話,向警方尋求協助。(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議員王家貞接受選民陳情,揭露孔廟文化基金會前執行長石牧民行政不中立、置入性行銷台獨,意圖藉孔廟執行長身分宣揚個己政治立場。石牧民自行請辭,然其服務處卻接二連三,接到數通不理性謾罵電話,甚至口出威脅,王家貞要求警方加強巡查,保障人員進出安危。 孔廟人事案餘波蕩漾,石牧民請辭後,不少人聲援,甚至有人在網路上發起至王家貞服務處走走、看看,而服務處也接到數通打來謾罵來電,甚至口出「出門要小心啊!」、「不要被車撞到啊」。 因擔心詛咒威脅的情緒言論危及人員人身安全,王家貞尋求警方協助,她也感謝警方第一時間得知後,加強巡邏、積極處理,讓服務處人員能安心上班。 王家貞說,十一日竟有出言要求她們出門小心的民眾,登門致歉,深切表達其態度欠佳、用詞不當,深感歉意,日後會更加謹言慎行,請求諒解,王家貞也對其深明大義,向其致敬;王家貞說,民眾有太多要關心事件,如同她監督市政,一件接一件,請所有人各盡其責,讓台南更進步、台灣更美好。

Read More

「南農作伙」 南市農村再生成果發表會11/16登場

農業局邀請安定區中沙社區理事長王清和及青年築夢行動計畫周建文說明他們執行成果。(記者翁聖權攝)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農業局十一月十六日將在藍晒圖文創園區舉辦一一三年南市農村再生成果發表會,今年以「南農作伙」為主題,將有四十七組夥伴共同展現農村再生執行計畫及青年築夢實踐的創新加值成果。 農業局十三日邀請安定區中沙社區理事長王清和及青年築夢行動計畫周建文說明他們執行計畫的成果。安定區中沙社區有「粿仔庄」名號,粿曾經是社區居民重要的經濟來源,如今雖沒有昔日盛況,人稱粿仔伯的社區理事長王清和還是保存傳統文化,留下許多粿印,努力製作粿,透過農村再生年度執行計畫將社區活動中心牆面打造出製粿流程圖,向民眾傳遞製粿的知識。 今年有十五名青年入選農村青年築夢行動計畫,透過實作實踐築夢。博仁堂的周建文從小跟著祖父與父親學習認藥及做藥,三十多歲下定決心離開科技公司回來繼承家業,將傳統中藥店轉型,提出了中藥與農業活化計畫,從柑橘類型產物出發,推廣中藥與藥膳的結合,提升食補養生觀念。 農業局指出,十六日的農村再生成果發表會現場除邀請到七股樹林社區與樹林國小合作籌組的小白鶴陣表演外,另針對交流空間及橋段規劃有卅二個社區執行計畫成果展示、三場次農村講堂、十三種以上農再風土餐食區、三種以上農村體驗活動以及十五名青年築夢行動計畫成果,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Read More

台南大遠百弘前市物產嘉年華 弘前市長行銷蘋果

台南大遠百舉辦弘前市物產嘉年華,弘前市長櫻田宏(後排手比愛心者)到場行銷弘前蘋果。(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遠百十三日起舉辦「日本青森縣弘前市文化物產嘉年華」,弘前市長櫻田宏親自到場行銷弘前蘋果。櫻田宏表示,誠摯邀請台南市民品嘗美味的弘前蘋果之後,到弘前市賞遊美景,讓雙方交流及往來更密切。 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與日本除了文化交流,自賴清德總統擔任市長時也開始物產交流,弘前蘋果品質優良深受台南乃至台灣消費者肯定,台南的芒果、鳳梨也同樣在日本獲得極高評價。感謝弘前市長期以來致力促進兩市農業交流,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間,仍持續與台南攜手,讓兩市民眾能在當地買到對方當季盛產的蘋果及芒果等水果,期望未來兩城市能有更多更好的農業交流。 活動開幕儀式在台南大遠百一樓廣場舉行,包括弘前市長櫻田宏、台南市長黃偉哲、遠東百貨營運長林彰豊、弘前市議會議長尾崎壽一、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副所長是枝憲一郎等人都參與儀式,現場更將「弘前睡魔祭」微型版搬到現場遊行,熱鬧地為活動拉開序幕。 今年的「日本青森縣弘前市文化物產嘉年華」展期十九天,將持續到十二月一日,不僅有弘前產地直送的美味蘋果,還有以蘋果製作而成的各種美食。另外在五樓展售現場還有專業職人製作台南獨家的「火龍果紅龜粿」,日本來賓今天就當場體驗製作紅龜粿,試吃後都讚不絕口。

Read More

南市前民政局專委鄭枝南歡喜鳳陽婆畫作失而復得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新市區大社里獲列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的「荖葉宅公愿文化祭」即將舉辦,重要的「鳳陽婆畫作」卻遍尋不著,讓前民政局專委鄭枝南日日難眠,祈求能失而復得。十三日終如願尋得,懸著一顆心也總算安了。 前民政局專委鄭枝南歡喜鳳陽婆畫作失而復得。(記者張淑娟攝)   新市區大社里荖葉宅的公愿有一百廿多年歷史了,當年荖葉宅的居民為了習藝,聘請有著鳳陽術的鄭昭英(鳳陽婆)和鄭清夫婦,來到在離大社里五百米外的林投林,教導壯丁們練武,那個年代北有廖添丁南有鳳陽婆,他們都是濟弱扶貧的俠義之士,而當時鄭氏夫婦因抗日,遭日警通緝,因此連帶著大社荖葉宅聚落的保正鄭章等人,被日警修理,並恐嚇交出鄭氏夫婦。 當時荖葉宅的鄭家人趕緊將藏在林投林的鄭昭英夫婦放入裝香蕉的竹簍,再用牛車將他們載至堤塘港出海去。但又因整個荖葉宅居民面臨日警的威脅,所以一起許了一個公愿,如果平安度劫,將年年殺豬宰羊拜謝天地,這正是荖葉宅百年餘來一直遵守的公愿。 今年又適逢十年一次的荖葉宅公愿文化祭將舉辦,昔日聘請畫家陳泰源依著耆老所說的鳳陽婆模樣,繪製一幅畫,其神情像極了古早鳳陽婆的功夫打扮,該畫卻不翼而飛。鄭枝南遍尋多日,家裡全翻遍了都找不到,自己一直請家神老三帝幫忙找,眼看文化祭即將到了,只好再拜託畫家再繪製一幅鳳陽婆,神奇的是重繪製的圖送來之後,原本的那幅圖竟出現在書桌上,讓鄭枝南驚喜萬分,嘗到失而復得喜悅。

Read More

安平靈濟殿百年孤祭 遊戲方式展「綁篙餞」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安平靈濟殿「孤棚祭」特殊的孤棚外觀及祭典方式,成為全國唯一的祭祀活動,二0一六年登錄為台南市無形文化資產。靈濟殿十三日舉辦「百年孤祭-重返鎮渡頭」系列特展,展示孤棚模型,孤棚祭中最受歡迎的「綁篙餞」,也以遊戲方式呈現。 「百年孤祭-重返鎮渡頭」展示孤棚組合模型。(記者陳治交攝)   靈濟殿主委何志章表示,孤棚祭源於清咸豐年間,安平舊運河渡船碼頭工頭陳柱因利益衝突,發生人命受到牽連,恐被官府處死,港仔尾居民為解救陳柱向靈濟殿眾神與老大公祈願,若能平安無事,必每年酬神謝恩,此後陳柱無罪釋放,為感念神恩,每年農曆七月九日搭孤棚祭祀「老大公」及普度。 孤棚祭以一根船隻主桅及四根木柱架成,棚高約四點七公尺,孤棚上有篙餞及祭品,再由棚台架設白布延伸到水中,俗稱「魂路」,接引「老大公」與水中孤魂來接受普度。四個角落分別綁上豬公和四根繫滿空心菜的柱子,空心菜代表無心之意,希望好兄弟吃飽後即離開,不要在此留戀。 這次有特製竹筏、模擬船帆、孤棚模型、孤棚料材等展示,最受注目的吉祥物「豬仔會」!乍聽很像某種神祕組織,主要是豬隻養成的成本非常高,發展出港仔尾專為孤棚祭供應全豬敬品的民間儲蓄互助會。 靈濟殿為推廣傳承傳統優質宗教信仰,與台南市文化古蹟解說導覽發展協會合辦的孤棚祭的學術營課程,已被搶先報名預約額滿,另外邀請曾為多家電視台製作節目的京贊影視,以專業角度進行記錄片拍攝。

Read More

南科實小學童為毛豆施肥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4/11/13121914/a2f527b1-6b4d-4d4c-a893-456ff50aebf2.0.407b878e-8991-4314-8b36-26138ba6a0bc.mp4 記者張淑娟/新市報導 「毛豆毛豆是咱的好朋友…」,新市區農會十三日帶著新市地區國小學童體驗毛豆施肥,學童們在滿眼綠油油的田地裡,盡情揮灑著肥料,歡笑聲響徹雲霄,大家期盼著施了養分,毛豆能快快長大收成滿滿。 南科實小學童毛豆田施肥。(記者張淑娟攝) 每到秋季正是秋作毛豆種植的季節,今秋卻遇上了颱風和大雨,一再延遲了種毛豆的時節,所幸趁著好天氣,農民也快速播種,如今初冬毛豆田裡的毛豆已昂首而立,十三日新市區農會邀請國小學童至毛豆田,認識毛豆生態,更由青農們為學生們說明有關毛豆種植的知識,接著由南科實小的學童們,為毛豆施肥,盼著毛豆快快長大,也讓新市地毛豆產業永續經營。 總幹事李美嬅表示,南部地區在每年九月上旬至十二月上旬是毛豆生長季節,此時正好是施肥的時候,看著學童們認真在毛豆田裡施肥,同時也聽著青農大哥哥們的講解,毛豆生態已紮根在學童的心裡,更認識到故鄉最健康的作物。 當學童們在毛豆田裡忙著施肥,農會人員也導覽毛豆成長的情形,施肥結束後,學童們返回學校進行毛豆飯捲的製作,給自己一份最健康的營養早餐,也體會到勞動之後,來個毛豆飯捲是最幸福的滋味,更上了一堂很具意義的毛豆食農教育。 南科實小表示,感謝新市區農會提供農業教學資源,每年讓學生進行田間學習,不只讓學生體驗農夫耕作的辛勞,更透過身體實踐,讓這片故鄉土地能夠永續,也讓食農教育向下扎根、生生不息,讓在地產業可以持續提供大家最健康美味的飲食。

Read More

玉見老頑童畫閱歷 玉井山城藝術季11/23開鑼

區長顏振羽喜見長輩的精彩畫作。(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玉井報導 玉井區公所籌辦的玉井山城藝術季系列活動─「玉見老頑童.藝起畫閱歷」,精彩的十二幅月曆圖,讓到訪區長室的鄉親先睹為快。區長顏振羽表示,長輩的十二幅圖,經在地青年江柏賢設計之後,幅幅如名畫般,讓鄉親見識到王井老頑童們的畫藝。 歡喜玉見老頑童畫閱歷。(記者張淑娟攝) 一場最在地的「藝起來玉井─山城藝術季」,將於廿三日在玉井舊糖廠區登場,每項藝術創作均由玉井各社區長輩以素人之姿參與,顏振羽表示,數個月前就在各社區搜集長輩們平常的創作,更要求各社區推薦作品參賽,公所則由參賽作品中選出十二幅長輩們的創作,並由在地青年江柏賢為長輩的作品做設計,以期在廿三日的藝術季呈現,同時還製成月曆,一幅作品代表明年的一個月份,讓鄉親們日日可分享長輩們的創作。 在地青年設計家江柏賢為長輩畫作添風采。(記者張淑娟攝) 由於畫作已完成設計,當顏振羽拿在手中,真的覺得這群老寶貝們是玉井之寶,珍貴無比,也歡迎大家廿三日到玉井一起參與「玉見老頑童.藝起畫閱歷」活動。活動中將展出社區關懷據點長輩們的藝術作品(書法、肌理畫、瓦楞紙版再製藝術、香包創作等),件件作品都展現長輩們的歲月活力,不可錯過。 此外,活動也安排許多有趣小遊戲包括「彩繪指甲」、「懷舊彈珠零食BAR」、「氣球魔法屋」、「植物藝術拼板(植物上板)」、「棉花糖手作趣」、「聽見風的聲音(風車)」及「漂漆書香扇」),更設置懷舊零食BAR,現場也邀請大玩偶熊本熊、小小兵一起攜手穿梭歲月,喚起長輩兒時的記憶,也讓玉井囝仔創造美好幸福的童年回憶。

Read More

高中優質化前導學校數位轉型國際論壇 百校大會師

高中優質化前導學校數位轉型國際論壇,葉丙成政務次長主講「AI時代下的教育新思維」。(台南一中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由教育部國教署高中優質化計畫團隊主辦的「2024高中優質化前導學校數位轉型國際論壇」,今年由台南一中等十校參與籌劃承辦,十二、十三日兩天在中崙高中舉行,活動聚焦於「AI時代下的教育新思維」,共有來自台灣、加拿大、馬來西亞、越南等產官學界及關心教育的家長共三百多人出席,現場氣氛熱烈,各界參與者反應積極。 此次論壇以「教育前導,數位同行」為主軸,活動緣起可追溯至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促使全球教育體系迅速適應數位學習模式。為順應時勢,教育部於二0二二年啟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計畫,並由國教署於一一二學年度起推動「普通型高中前導學校計畫」,藉由前導學校的數位轉型,帶動整體高中數位教學品質的提升。 高中優質化前導學校數位轉型國際論壇承辦學校校長與來賓合影。(台南一中提供) 論壇開幕講座主題為「AI時代下的教育新思維」,由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主講。他談到,未來許多工作會消失,但新的工作也會不斷出現,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的人,才能不斷學習新技能,保持市場競爭力。未來社會需要能「看到眾人需」的人才,所以台灣教育應該更重視人際互動和社會參與的重要性。而在AI時代,創新和決策能力更加重要。 論壇期間,各國專家透過分享理論與實務經驗,探討數位設備、教學軟體、數位內容、線上學習平台及數位課程設計等議題。此類專業對話不僅拓展了台灣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亦提供了具體的數位學習推動策略,讓各校得以參考國際經驗,強化台灣高中在數位教學上的競爭力。 論壇的另一大亮點是透過不同國家的經驗分享,邀請了來自馬來西亞Google for Education APAC的Mrs. Azrina,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 Virtual School虛擬學校創辦人Mr. Gary Michael以及越南丁善理紀念中學教育總監陳偉泓,讓與會現場人員與各國成功經驗進行交流,逐步實現十二年國教課程的數位轉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