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圖公共藝術 文化部肯定

  台南市立圖書館一樓入口大廳的《陣風》模擬紙張,上頭刻著書籍分類號,呼應圖書館館藏,暗示知識流動及紙本閱讀快樂和思想自由。(市圖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來到台南市立圖書館,抬頭一望,紙張如被風吹過,傳遞書香,三位來自海內外藝術家,透過公共建設,打造市圖為充滿知識、文化與美學交會的空間;而這些作品,更獲得文化部公共藝術獎環境融合獎肯定。 位於一樓入口大廳的《陣風》,由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於英國製作、台南組裝,展現對風的想像,以不同捲度的模板,藉由不同角度吊點,讓每片模板呈現如紙張般,靜止在空中錯落堆疊狀態,並模擬氣流和時間影響,於靜止建築空間內,充滿層次感的彎曲弧度,創造擬似陣風吹拂過,呈現向上延伸動態感,展現圖書館紙張相互錯落絕美畫面,《陣風》這件作品充分體現台南藝術能量,也是民眾造訪市圖,最愛拍攝的網美景點。 《時間.存在》透過機械運作,演示時間流逝與變化,暗喻知識無遠弗屆、不計時間傳遞。(市圖提供) 另,《時間.存在》由藝術家徐瑞憲設計製作,透過動態鋼鐵框架構築時間流逝獨特畫面,以一隻揮動的鵝毛筆及律動的書本表達生命、時間與存在的深層辯證。 另一件作品《閱讀書籍←→穿越時空》,由藝術家蔡潔莘以趣味生物造型,展現不同時空交會,象徵書籍承載歷史與想像,閱讀讓我們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 《閱讀書籍←→穿越時空》,以趣味生物造型,象徵書籍承載歷史與想像,閱讀讓我們穿越過去、現在與未來。 (市圖提供) 文化局指出,圖書館是知識傳遞殿堂,《陣風》模擬紙張,上頭刻著書籍分類號,呼應圖書館館藏,暗示知識流動,也提醒讀者,紙本閱讀快樂及思想自由。而《時間.存在》這件作品則以知識於三度空間流動與存在為題,透過機械運作,演示時間流逝與變化,配合坐落在二十四小時借還書區,暗喻知識無遠弗屆、不計時間傳遞。 市圖表示,三件公共藝術作品巧妙融合在圖書館建築體中,讓每位訪客沉浸在書香中,感受智慧流動、藝術與空間完美融合,呈現一處能與人文環境對話的圖書館。

Read More

D1台灣飄移賽 車手12月對決

二0二四DIGP台南府城國際飄移巔峰挑戰賽,十二月舉辦。(市府提供) 記者陳銀全∕台南報導 D1台灣(D1 GRAND PRIX TAIWAN)團隊訂十二月十四及十五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旁舉辦「二0二四DIGP台南府城國際飄移巔峰挑戰賽」,市府表示,包括台灣冠軍車手張盛鈞等多位知名車手,一同進行無差別競技,歡迎民眾近距離觀賞緊張刺激、活力四射的飄移大賽。 此次賽事邀請到世界冠軍日本車手中村直樹、齊藤太吾與美國車手漂亮寶貝SARA CHOI,以及台灣冠軍車手張盛鈞等多位知名車手,一同進行無差別競技。亦即不需出國與積分的累積就能與世界冠軍車手們正面對決,此舉無異對國內車手是絕對利多。而眾多車隊為拉近與世界冠軍的距離、拿下更好成績,不眠不休地打造高規格賽車,只為這次把冠軍留在台灣。 市府表示,D1台灣二0二四年正式成為台灣唯一授權國際飄移賽事品牌,此次賽事場位於大台南會展中心旁,規劃四大區域,除觀賞賽事需購票入場外,廠商區、美食區及二輪、四輪改裝展示區皆免費參觀。 其中,廠商區邀集金色三麥、手遊巔峰極速及數家日本品牌等前來參展,藉此透過企業對企業間的服務促進合作交流,並鼓勵廠商至現場招募對賽事充滿熱情的人才,同時也舉辦小朋友喜愛的RC遙控車飄移比賽。 D1亞洲聯盟有日本、台灣、韓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泰國等,選手們藉由比賽積分,可代表D1台灣出國比賽登上世界舞台。

Read More

衝炸俄羅斯 資訊月飛行體驗

立法委員王定宇召集中研院、台南市電腦公會舉行記者會,邀請民眾至十五日起的台南資訊月親身體驗多項研發成果。(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台南報導 台南軍事迷、科技控有福了,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配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大台南會展中心舉行的一一三年台南資訊月活動,端出AR、VR和AI科技,民眾可參加虛擬實境的城市巷戰,化身湯姆克魯斯開F十六天空翱翔,再變成烏克蘭攻擊無人機,一頭栽進俄羅斯坦克車,殲滅敵人。 立法委員王定宇邀請中科院軍通中心主任張家華、航空所所長葉嘉範、台南市電腦會公會理事長吳進雄以及資訊月執行長許晉瑜召開記者會,邀請台南的鄉親把握十五日至十八日四天的資訊月展期,體驗中科院在國防工業的數項研發成果。 一向給人機敏、充滿神秘感的國防科技,此次如同OPEN HOUSE,向國人展現近幾年的研發成果。張家華表示,會場展出的虛擬實境VR,民眾可親自體驗有視聽和聽覺效果的輕兵器,並參與城市戰鬥,也可體驗加入觸感的台灣民俗陣頭官將首和宋江陣。 模擬系統更是令人震撼,此次端出加入動感的F十六飛行模擬器,民眾坐在模擬器的座艙有如TOP GUN的湯姆克魯斯,在天際線和敵人纏鬥;另外還有融合AI的烏克蘭無人機,可俯衝攻擊俄羅斯戰車,在在都要表達一件事:我們的國防工業不比別人差。 中研院軍通中心主任張家華(右)強調:台灣的國防工業不比別人差。(記者陳俊文攝) 張家華並強調此次南下參展的另一個任務:為中科院徵才。十六、十七日的神盾杯首度移師台南舉行,歡迎資訊高手加入中科院行列,執行建立防火牆和資安維護工作,即使在學生階段,每個月可領二萬五千至四萬元生活輔助,畢業後馬上可進入中科院工作。

Read More

官田遊客中心 巢向未來獲獎

官田遊客中心智慧公廁外觀。(西拉雅管理處提供) 記者黃文記∕官田報導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參加第十七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以「官田遊客中心智遊趣」主題,榮獲「巢向未來組」公共服務特別獎。 第十七屆「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分為「創意狂想」與「巢向未來」兩組。西拉雅管理處以「官田遊客中心智遊趣」主題參加「巢向未來」組競賽,並於海量報名作品中獲選入圍進入第二階段競賽,最終獲評審團一致肯定頒發「公共服務特別獎」。 該獎項肯定西拉雅管理處因應風景區轄區廣闊、管理人力有限、車流管控、公廁安全等問題,以智慧建築、智慧景區及智慧公廁等智慧化管理策略,管理官田遊客中心園區且有良好成效,故頒獎鼓勵管理處推廣及精進公共服務品質。 西拉雅管理處處長徐振能表示,官田遊客中心自一0九年開幕以來,已陸續建置多樣智慧化設施,包含智慧建築針對園區建物設施進行監控維持設施正常運作;智慧景區透過人車流管理系統掌握景點人車流狀況,並提供遊客即時景區停車資訊於官網,方便遊客智慧查詢;智慧公廁加強監控廁間人流、氣味、消耗品偵測及維護遊客安全的跌倒偵測等,借助智慧化設備運用以提升整體管理效率、提供優質安全的如廁環境,讓遊客出遊更加便利、安全、舒適。

Read More

永康三民社區多元培力 對蛙來

永康區三民社區發展協會加入永康就業中心多元培力方案,將社區特有的「諸羅樹蛙」生態意象融入社區產品中。(記者黃文記攝) 記者黃文記∕永康報導 永康區三民社區發展協會將社區特有的「諸羅樹蛙」生態意象融入社區產品中,打造手工包包、手機包、餐具包、杯墊等特色產品,並規劃生態導覽體驗活動,成為轄區首個將生態保育結合產品發展的單位,也進用多名失業民眾,協助其重新培育工作技能。 在人聲鼎沸的永康都會中心周邊,靠近鹽水溪的小聚落舊稱「三崁店」,是永康三民社區的所在地,周邊有茂盛的天然林,在林中更有三崁店糖廠與神社遺址,還有台灣第二級保育類生物「諸羅樹蛙」,是牠在台灣最南端的棲息地。 三民社區多元方案專案經理許秋蘭表示,該社區不斷在社區內部探詢在地居民與耆老的意見,納入特色作物與考量市場回饋後,研製出成熟的產品鏈,包含將社區自製的高麗菜乾入菜的包子,也有饅頭、青蛙下蛋、風味餐等美食,將在地特色與食材創意發揮。 除了美食之外,三民社區還將「諸羅樹蛙」為主的意象融入社區產品中,打造手工包包、手機包、餐具包、杯墊等特色產品,希望藉由特殊保育生物的象徵,凝聚整個社區的共識。從今年開始,三民社區也規劃了生態導覽體驗活動,讓民眾在諸羅樹蛙的繁殖季節時深入其棲息地近距離觀察珍貴的保育類動物,並由專業人員隨同講解,活動內容豐富有趣。

Read More

台灣國際雕塑交流展 美學館登場

台南生活美學館正展出「台灣國際雕塑交流特展」,讓民眾認識雕塑之美。(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由台灣雕塑學會與台南生活美學館共同舉辦的「心境|二0二四台灣國際雕塑交流特展」於美學館第二展覽室開展,展出國際及台灣雕塑名家作品,除共推台灣雕塑藝術,也促進國際藝術交流。 台灣雕塑學會理事長吳德和表示,逢台南400,交流展選定台南舉辦,參展作家包括新加坡、義大利、阿根廷、保加利亞、西班牙、法國、羅馬尼亞、伊朗、賽普勒斯及台灣等地藝術家作品。 美學館長黃瓊瑩表示,上百件作品,涵蓋木雕、石雕、金屬等作品,除共推台灣雕塑藝術,也促進國際藝術交流。特展也規劃推廣活動,舉辦專題講座,吸引許多愛好藝文民眾前來聽講,包括展出作品的賞析、透過深入淺出分享,帶給民眾心靈豐富饗宴。 藝術家葉竹修的作品《我指引你跟隨》,以兩人不同方式尋找可靠岸方向,代表正念和消極以及人生態度;吳德和《朝陽》則傳遞生態保育概念,以石頭雕刻水鳥,塊面和圓融形成剛柔視覺美感,呼應水鳥的動感和生命力,呈現自由、騰達英姿。 《雲手重生系列》由謝棟樑創作,經由太極雲手,通過流暢動作,表現陰陽虛實、剛柔並進,作品穿透輕盈柔和,表現泰卦行氣的無象之境。展期至十二月二十九日。

Read More

愛心公益餐會 腦麻兒家庭暖胃

台南愛心慈善會攜手安平區救國團及市議員曾培雅等單位,十二日在廚房有雞餐廳北安旗艦店,招待四十多位腦麻兒及家長享用廚房有雞料理。(曾培雅提供)   記者陳俊文、陳銀全∕台南報導 社團法人台南市台南愛心慈善會和救國團台南市安平區團委會連袂舉辦公益餐會,邀請社團法人台南市腦性麻痺之友協會四十位腦麻兒及家長參加,由本身也是台南愛心慈善會常務監察的「廚房有雞」闆娘高彤招待他們享用一頓華麗的美食。 這項公益活動由台南愛心慈善會理事長黃冠霖和救國團台南市安平區團委會會長黃沛茂共同拋磚引玉,廚房有雞老闆娘高彤熱心贊助促成。黃冠霖感謝腦麻協會長期付出心力,強調行善「不只給他們魚,還要給他們釣竿」,期待更多人關心弱勢團體,為身障朋友創造更多元豐富的生命體驗。 在廚房有雞北安旗店席開四桌招待腦麻兒與家長的台南愛心慈善會常務監察高彤表示,台南腦麻兒因為行動不便,受限於場地,少有機會到餐廳用餐。昨天看到現場滿足的笑容,這是送給腦麻兒家庭最溫馨的禮物。 台南愛心慈善會招待腦性麻痺協會腦麻與家長用餐,由本身也是慈善會常務監察的廚房有雞老闆娘高彤(前中)熱心贊助。(記者陳俊文攝) 即將在明年接掌台南愛心慈善會的高彤平常熱心公益,常在店裡舉辦公益餐會招待社服團體。她強調,自己不是很富裕,力量也極有限,但是一直以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力量去協助需要幫助的人,每次公益餐都會要求店內廚師特別細心料理,讓食物更好咀嚼,讓身心障礙的弱勢民眾有機會享用美味佳餚。

Read More

麻將王爭霸戰 雀后技壓群雄

第二屆麻將爭霸賽由「雀后」劉美惠獨掄冠軍和八千元獎金。(記者陳俊文攝) 記者陳俊文、陳銀全∕台南報導 麻將也是「體育」競賽?答案是可以動動腦的益智活動。台南市中區體育會「麻將王爭霸戰」連辦兩年,今年擴大舉行,共有六十四位選手參賽,包括北區振興里長侯美惠,可惜她止於十六強,最後由「雀后」劉美惠力壓眾「雀王」,拿下總冠軍以及八千元冠軍獎金,亞軍至殿軍分別是蘇信嘉、方瑞興、鍾久本。 打麻將不但是國民運動,現在電視都還實況轉播。去年中區體育會主辦第一屆比賽有三十二位選手參賽,大家意猶未盡,今年擴大規模,並選在東區成大棋牌休閒館舉行,六十四選手席開十六桌廝殺,每人都有八千元籌碼,一衝結束後決算,共有十六選手進入第二階段的複賽,再淘汰八位選手晉級最後總決賽。 第二屆麻將王爭霸賽在東區成大棋牌休閒館席開十六桌競技。(記者陳俊文攝) 主辦的中區體育會理事長郭剛機表示,麻將不僅是休閒活動,更可以訓練思考、激盪腦力,能預防及延緩長輩老化,一舉多得,摸牌動動手、雙手更靈巧;理牌動動腦、細胞不會老;胡牌笑嘻嘻、開心沒煩惱。 這項比賽競賽規則採用台灣麻將十六張無花模式,參賽者以所發籌碼進行五百一百的玩法。最後十六強的籌碼變成一萬五千元,以籌碼最多者獲勝,不僅是技藝的比拚,更是一場智慧與耐心的較量。

Read More

贊美耶誕心願卡認領 送愛弱勢童

贊美酒店打造聖誕心願樹,為弱勢兒得償所願。(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善化報導 今年南科贊美酒店將持續舉辦聖誕心願認領活動,預計點亮一百四十三名孩童的聖誕心願。贊美指出,耶誕節將屆,十年來贊美持續以「暖暖耶誕 贊美有愛 心願卡認領」來溫暖弱勢孩童,今年也歡迎大家共襄盛舉,打造溫暖幸福耶誕節。 十年來贊美酒店都與大台南地區的育幼院和社會福利機構合作,幫助機構中的孩童們實現聖誕願望,今年再邀請大家認領心願卡。贊美人員將親自至各社福機構收集孩童們的聖誕心願卡,再由愛心人士認養,為孩子們送上他們想要的禮物。 今年活動由贊美酒店、台南高爾夫扶輪社共同贊助,愛心人士認領方式可以選擇現場認領、臉書粉絲團認領心願卡,民眾還可選擇親自送禮、郵寄或委託酒店代購,將禮物送到孩子手中,所有禮物將在十二月十四日的感恩派對中送出。今年活動除禮物贈送、午宴、還有北寮國小管弦樂團及玉井國中的吉他班的成果發表會,同時結合美語學習與劇場藝術的「棉花糖美語兒童劇團」演出寓教於樂的互動沉浸式節目,讓孩童感受到滿滿的歡樂聖誕氣氛。 此外,贊美為感謝認領者的愛心,更提供每認領一張心願卡,即可獲一百元酒店折價券。另贈禮人也將收到來自孩童們親手回覆的感謝卡。贊美指出,十年來,感謝每一位參與者,持續為孩童們帶來希望和溫暖,今年讓我們再一次攜手,讓一百四十三位孩童的聖誕願望成真。

Read More

台南市補教協會邀何飛鵬分享企業逆境轉型之道 現場座無虛席

  台南市補教協會邀何飛鵬演講,會員報名踴躍,現場座無虛席。(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十二日上午邀請城邦集團創辦人何飛鵬,在太子文旅舉辦座談,分享「逆境、轉型、創新、重生~企業突破困境之道」,吸引約一百六十名補教業者參加,現場座無虛席。 台南市補教協會表示,隨著台灣補教市場的競爭加劇,少子化導致學生來源減少,數位化教學模式的快速崛起,傳統的補教產業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特別邀請何飛鵬社長來分享他如何帶領城邦集團完成數位化轉型,並通過創新來突破企業困境的成功案例。此次演講報名相當踴躍,受限於場地,原本只開放一百二十名會員報名,結果名額被秒殺,最後應會員要求,又增加開放名額。 台南市補教協會邀何飛鵬(後排左四)來與補教業者分享企業如何創新轉型。(記者施春瑛攝)   何飛鵬此次演講著重於探討企業在面對各種的「外部壓力與市場挑戰」時,如何透過創新與轉型實現重生,從他的經驗顯示,在任何行業面對逆境時都應保持創新的動力。而對於補教產業而言,少子化和數位化帶來的不僅是挑戰更是契機,如何利用數位工具提升教學效能,並將線上線下混合的教學模式推向市場,將成為補教業者重生的關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