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與南台科大攜手 左鎮菜寮溪後坑古道再現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4163718/778665132.996981.mp4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結合南台科大學生,一起手工恢復昔日部落與部落間的後坑古道,讓充滿原始刺竹林步道重現天日,同時也帶領喜愛自然的遊客探訪古道,爬上好漢坡,登上牛港嶺三角點,遠眺含左鎮的九大行政區。 協會理事長茅明旭表示,古早左鎮人總會在菜寮溪撿化石,媽媽們還會在溪裡撿拾大象臼齒當洗衣板,整條溪滿滿的化石,至今還是有化石可以撿,如此美好的自然環境正是左鎮最珍貴的資源,且除了化石外,協會也極力修築昔日菜寮與牛港嶺間的古道,今年四月開始修建,如今已完成,也禁起日前的風雨侵襲。 走訪古道步步要穿越刺竹林,協會維持著刺竹倒斜的風情,讓走訪古道的遊客感受原始刺竹林風情,走著走著還可聽到山羌的聲音,及刺竹在風裡搖擺的特有音響,步道上還有今年初大地震震裂的痕跡,陡上的好漢坡步道只剩一半,沿途有落地生根、土地公枴(閉鞘薑),以及雨水充沛才會出現的原生種垂頭地寶蘭,更有居民種的土芒果和龍眼等,生態豐富 古道都是刺竹林。(記者張淑娟攝) 輕鬆上了牛港嶺三角點後,更可遠眺玉井和大內的界山北嶺山、台廿線上紅色的平和橋、善化火車站前的大建築、南化烏山、山上攔河堰以及左鎮教堂等,視野相當遼闊,廣及新化、新市、善化、永康、大內、山上、玉井、南化、左鎮等九個區。茅明旭表示,後坑古道是昔日兩聚落間的主要交通要道,之後有新的道路開闢之後就被遺忘了,修建時,依著其地理環境發現,後坑古道應是昔日平埔施新港社向左鎮遷移的道路,其歷史文化甚有深意。

Read More

南市勞工局就業促進講座 助弱勢者提升職場競爭力

職場參訪與花藝體驗,深入認識園藝產業背後的專業知識與職場實務。(職訓就服中心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協助經濟弱勢者就業,南市勞工局四日舉辦就業促進講座,安排「景觀園藝產業趨勢介紹」、「健康財富規劃觀」,帶領學員前往七甲花卉園區進行職場參訪與花藝體驗,讓學員做好就業準備和理財規劃,提升求職信心。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國人生活型態轉變,園藝產業不再侷限於傳統花卉販售,更逐漸朝向景觀設計、休閒觀光及環境綠化等多元領域,這次「景觀園藝產業趨勢介紹」課程, 為學員講授園藝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讓學員對園藝產業有更全面的認識。 安排學員前往七甲花卉園區進行職場參訪與花藝體驗,了解植物養護流程與園區整體運作模式,可讓學員深入認識園藝產業背後的專業知識與職場實務,了解花卉從育苗、栽培到展示的完整流程,理解園藝工作在生活美學、城市綠化與休閒療癒等面向的重要角色。 職訓就服中心主任梁偉玲說,就業市場快速變動,求職者要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更需要培養正確的財務觀念,才能在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自信心與安全感,在職場上站穩腳步;「健康財富規劃觀」課程從實際生活需求出發,協助學員建立正確金錢觀念,學會儲蓄與理財規劃,是累積財務安全感的第一步,對經濟弱勢族群而言,避免不必要的消費與衝動揮霍,更能穩健地邁向自立自足的未來。 南市勞工局辦理就業促進講座,結合理財規劃與園藝體驗課程。(職訓就服中心提供) 參加課程的學員陳小姐表示,以往對園藝工作只停留在花卉種植的刻板印象,透過此次參訪,理解園藝在生活與城市美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園藝產業有更進一步認識。 職訓就服中心表示,將持續推動職涯諮詢、就業講座、職場參訪、職業訓練及徵才活動,並提供履歷健診、職業適性測驗,協助釐清職涯方向,強化有意求職者的信心。

Read More

鹽水區岸內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正式啟動 鹽水區防洪韌性再升級

岸內排水護岸治理工程第二期已完工。(水利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 新營報導 鹽水區歡雅里、三明里、文昌里地勢低窪,長年飽受水患威脅,南市水利局持續推動岸內排水整治作業,繼第二期工程順利完工後,再獲中央核定一點七億元補助,第三期治理工程已開工,預定明年十二月完工,將大幅強化鹽水區防災韌性,守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局表示,岸內排水長達十二點八公里,為鹽水區重要排水;以往由興農橋上游至鹽水市區約三點八公里之人口密集區已整治完成;不過,中下游渠道寬度不足且多為土堤,一旦有颱風豪雨來襲,常有溢淹及堤岸沖毀災情發生。為改善此問題,水利局推動歡門橋至羊稠厝橋間瓶頸段河段整治作業,目前剩僅剩歡門橋下游左岸三公里加一百八十公尺處至九百公尺處尚未完成整治,期望透過岸內排水治理工程第三期施作後,完善整體排水系統效能,降低發生水患風險。 水利局指出,因應現地地質鬆軟易受沖刷,第三期工程採用「預力混凝土版樁結合懸臂式護岸」複合工法,具備穩固、抗掏空等特性,底部混凝土版樁可大幅強化基礎穩定性,避免水流沖刷造成結構掏空,同時亦可解決地基承載力不足的問題,大幅提升整體護岸安全性與耐久性。 歡門橋下游現況,左岸尚未整治。(水利局提供) 主要施作內容包含新設懸臂式護岸長度約六百卅二公尺、側溝及防汛道路約七百二十公尺,完工後現況堤頂加高至五點四五公尺、河道寬度由原本卅公尺拓寬到五十公尺,將有助提升整體排水通洪能力,可保護鹽水區的歡雅里、三明里與文昌里等二千八百人以上的聚落人口;在第三期工程完工後,歡門橋至羊稠厝橋瓶頸段將完成全段整治,與上游已施作完成的建設形成完整排水體系,有效強化區域整體防洪韌性。  

Read More

南市勞工局「就業永續、青銀接力」論壇十月一日將登場

南市勞工局「就業永續、青銀接力」論壇十月一日將登場,勞工局長王鑫基(右二)和職訓就服中心主任梁偉玲(左二)鼓勵關心高齡就業議題的企業主與民眾踴躍報名參加。(記者陳佳伶攝) 產官學勞聚焦超高齡社會下就業挑戰和機會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南市勞工局十月一日將在白河關子嶺勞工育樂中心(富野溫泉會館)舉辦2025「就業永續、青銀接力」雇主服務就業論壇活動,邀請產官學勞各界專家與會,聚焦超高齡社會下的就業挑戰與機會,分享企業如何有效整合高齡與中高齡人力資源,以追求永續發展。 勞工局長王鑫基表示,台灣正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中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將成為產業重要的生力軍,企業如何善用高齡人才資源是熱門議題,論壇將透過產官學政策經驗交流、分享企業實務案例,帶領更多企業重新認識「高齡勞動力」在職場中的價值與潛能,並引導雇主打造符合未來趨勢的青銀共融職場。 這次論壇邀請多位專家學者與企業領袖現身說法,包括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秘書曾秋瑾、中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崔曉倩、福業國際公司總經理李逢祺、台南老爺行旅總經理李俐玲等,由政策推動、學術研究到企業實務,探討推動「就業永續、青銀接力」的實踐路徑。 王鑫基說,因應人口結構轉變對勞動市場帶來的挑戰,企業必須提早佈局、善用高齡勞動資源應對人力缺口,以提升組織韌性與競爭力。 職訓就服中心主任梁偉玲表示,透過論壇交流,希望能激盪出更多創新思維,來推動高齡就業政策與企業用人模式,實現「青銀共融、三方共贏」就業新局勢。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9/04122753/9bbd9cae-b3cf-4690-8606-6f605723fd01.mp4 論壇當天提供免費交通接駁專車,邀請關心高齡就業議題的企業主與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名額有限,額滿截止,活動採網路報名,報名網址如下:https://reurl.cc/Y3VWyD,或洽詢南市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報名參加。

Read More

長宏吉他樂坊《樂自心中來》音樂會六日下午在鹽水永成戲院登場

長宏吉他樂坊《樂自心中來》音樂會,六日下午將在鹽水永成戲院登場。(文化局提供) 記者陳佳伶/新營報導 新營文化中心本月六日下午二時卅分,將邀請「長宏吉他樂坊」前往鹽水永成戲院舉辦《樂自心中來》音樂會,演出曲風從古典優雅、拉丁熱情,到輕鬆愉快的休閒曲風,本場音樂會免費入場,鼓勵民眾體驗吉他音樂的魅力。 文化局指出,長宏吉他樂坊成立於2008年,由一群熱愛古典與佛拉門哥吉他音樂的愛好者創立,不斷推廣吉地音樂藝術;樂坊成員包括施幸發、杭玉霞、邱錦源,三人都有精湛的吉他演奏技巧,並曾經歷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龍門吉他合奏團、紅塔吉他三重奏等演出經驗,由舞台歷練累積音樂底蘊。 文化局說,長宏吉他樂坊將經典的拉丁、西班牙樂曲以及世界名曲改編,融入具有佛拉門哥及拉丁元素,讓作品散發熱情和生命力。 本次演出曲目涵蓋古典、拉丁、休閒及本土系列,從〈雙小提琴協奏曲 RV522〉、〈飲酒歌〉到〈小探戈舞曲〉、〈阮若打開心內門窗〉等,呈現音樂跨越國界的感染力。 文化局表示,永成戲院保存完整建築與文物,並致力推展藝文展演,是溪北重要文化地標,透過長宏吉他樂坊的音樂藝文活動,邀請喜愛音樂的民眾,走進永成戲院聆聽美妙的吉他音樂,感受文化與音樂交織的深刻記憶。

Read More

風災慰助金審核標準引爭議

  倉庫非供人居住的場所無法列入風災慰助金發放標準。(北門區公所提供) 記者盧萍珊∕北門報導 丹娜絲風災慰助金雖核發超過九成,但審核標準引起民眾疑慮,主要是民眾常將非慰助範圍計入,導致核定金額與預期不符。北門區公所表示,慰助金核發是以「實際損壞面積」為依據,而不是「修繕面積」,若民眾欲申復,應檢附符合規範的新事證照片,以利審查。 北門區公所提醒,內政部及南市訂定的慰助金規定,慰助金核發主要依據屋頂(含採光罩)及外牆(含門窗)的實際損壞面積來分級。損壞面積達二十平方公尺以上未滿一百平方公尺者,每戶核發五萬元;損壞面積達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每戶核發十萬元。若損壞面積未達二十平方公尺,且為公寓大廈公共部分或非公寓大廈住屋,則分別有一萬元或三千元的專戶慰助金。 北門區公所指出,審查過程中,最常見的爭議是民眾誤將非屬慰助範圍的面積計入,包括以下項目不列入損壞面積計算:室內裝潢(如天花板、隔間牆)、圍牆、非供人居住的場所(如倉庫、畜禽舍、資材室、魚塭工寮、溫室或工廠等)。 部分民眾申請時,提供的照片與資料仍包含上述不符規定的項目,導致案件無法順利通過審核。核定金額是以實際災損為準,並非單純根據修繕單據上的費用或施作面積。 區公所指出,民眾若對核定結果不服,可檢附新事證照片(如更清晰的災損照片,或能證明損壞面積符合標準的照片),向原申請區公所提出申復。此外,若對申復結果仍有疑義,也可循訴願途徑尋求救濟。

Read More

成醫-茄萣 101都會公車啟航

台南市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啟航,行經台南四區和高雄茄萣,兼顧通勤、就醫、休閒等。(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推動市區公車路網重整邁入全新里程碑,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通車,由市長黃偉哲宣布正式啟航。交通局表示,全新「101成大醫院─茄萣」路線,行經東、北、中西、南區及高雄茄萣等行政區,串聯醫院、學校、火車站及購物景點,無論是日常通勤、就醫與休閒一次包辦,提供更便利的選擇。 首條都會公車由平日運量大的原1路公車重整轉型,日後南區子弟就學或茄萣民眾至台南,搭車無須再繞來繞去,黃偉哲也希望交通局力拚捷運明年動工目標。 黃偉哲表示,多元公共運輸不斷改善,包括郊區小黃公車、新興社區厝邊公車、市區首創九人小巴等,而路網重整最後一塊拚圖,即是推出「都會公車」,班次更密集、路線更直捷,101路將成為南北向重要交通動脈。 台南市首條「101都會公車」三日正式啟航,行經台南四區和高雄茄萣,兼顧通勤、就醫、休閒等。 (記者林雪娟攝) 市府推公車新路線,全國正面臨大客車駕駛人力短缺挑戰。交通局長王銘德指出,透過優化路線及引進新業者,目前調整路網已新闢三條路線並完成八條路線調整與增班,市區公車運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七,他也預告,101路公車上線後,接續還有102至107路將陸續上路營運,預計二0三0年全面電動巴士。 101都會公車由府城客運服務,路線調整依據業者、地方需求進行規劃,起迄點由台南火車站延伸至成大醫院,尖峰時段部分班次延駛至府城客運永康場站,路線沿途行經市圖、成醫、台南火車站、林百貨、新光三越新天地、鹽埕、南區公所、喜樹、灣裡至高雄茄萣,兼顧就學、就醫、休閒與觀光需求,貼近市民生活,兼具效率與便利。 公運處代理處長蔡世勛表示,101都會公車每日班次增加至八十八班,其中三十八班延駛至永康地區,尖峰時段班距縮短至十至二十分鐘、離峰時段為二十至三十分鐘,公車內並融入地標設計。

Read More

慰助金核撥九成 復原工作近尾聲

  丹娜絲颱風至今兩個月,各項復原工作大抵完成,市府表示,十、十一月左右可以暫告一段落。(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市府三日召開「丹娜絲颱風災後復原進度」記者會。秘書長尤天厚表示,目前屋損慰助金核撥率超過九成,復原工作目前來到尾聲,預計十、十一月可以告一段落。 市府表示,目前為止,發放金額超過十億元,若民眾有意整棟拆除,九月底前委託政府代拆,不分一般或弱勢戶,費用全額由政府吸收,自行拆除則可申請兩萬元補助。 尤天厚說,屋損慰助金已截止申請,受理超過五萬件,至二日已核撥超過四萬件,核撥率超過九成,發放金額超過十億元。修繕媒合工作正加速推進,發現部分民眾違法棄置廢棄物。 工務局說,受災面積二十平方公尺以上民宅共三五五九戶申請媒合,九成九完成現勘,九一八戶簽約,二五四戶施工中、四一0戶已完工。弱勢家庭三一三戶全額補助,一三七戶完成修繕,七十三戶施工中。至於由政府代拆一六六件、自行拆五十二件,相關水電廢止,也可由政府代辦。 廢棄物部分,目前尚有八處暫置區,環保局加以巡查,避免遭違法傾倒,土石磚瓦、石棉瓦都統一清運,石棉瓦已處理超過八千噸,為全年清運量二點五倍。環保局提醒,石棉瓦清運區公所只受理到五日,八日起改由環保局接手。 尤天厚強調,風災至今兩個月,所有復原工作持續穩定進行中,預計十、十一月可告一段落,中央提出的特別預算,市府也積極爭取,包括水利局提出的上百億治水、工務局四十億道路橋梁和農業局十八億等居前三名,其他包括地政、經發等單位都提出相關計畫。

Read More

新營醫院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

新營醫院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新營醫院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配合行政院「健康台灣」政策,強調醫療資源下沉與社區在宅醫療的重要性,新營醫院創新推出「在宅急症照護」服務,強化在宅醫療體系,近日成功完成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為一名患有嚴重蜂窩組織炎的卅六歲男性患者提供全方位、跨科室的居家急症醫療服務。 新營醫院指出,此案患者因蜂窩組織炎急診求治,當時傷口面積約十乘以七公分。以往需住院密集治療,但考量居家環境對患者的適應性與生活品質,醫療團隊立即啟動「在宅急症照護」計畫,由急診科、家醫科、護理部及藥師等多專業團隊緊密協作,進行精準的抗生素治療及持續傷口追蹤護理,讓患者能在家中接受安全完整的急症醫療,免於住院的不便與壓力。 此次在宅急症照護計畫不僅成功縮小患者傷口至二乘以二公分,顯著促進康復,更有效減輕醫院床位壓力,提升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新營醫院長莊毓民表示,作為公立醫院,肩負推動政府健康台灣政策的使命,打造完善的在宅醫療照護體系,讓社區居民在熟悉的環境中獲得即時且優質的醫療服務。這是該院首例在宅急症照護個案,標誌著新營醫院在推動居家醫療上的重要突破。 他強調,新營醫院將持續深化在宅醫療的整合能力,廣泛推動類似創新服務,期盼成為區域居家醫療的領航者,努力實現「醫療服務零距離」,保障民眾健康福祉。

Read More

台水攜手上益營造修繕 東山弱勢戶完工 歡喜入厝

  東山區公所為東正里弱勢戶舉辦房屋修復完工入厝儀式。(公所提供) 記者翁聖權∕東山報導 東山區公所三日為東正里「上益營造公益認養弱勢戶」房屋修復完工入厝儀式,包括台水公司第六區管理處長張煥獎、上益營造公司董事長張瑞文以及東山區長張政郎均到場參與,場面相當溫馨。 東山區公所指出,公所透過台灣自來水公司媒合上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協助東山區東正里東勢七十號弱勢戶修繕因風災受損之房屋。經過多日施工,已經修繕完工,為弱勢戶重新打造安全居所。該弱勢戶已於九月三日溫暖入住,讓災後生活逐漸步上正軌。 張政郎表示,此次修繕不僅是硬體環境的修復,更是社會溫情的體現。公私協力、齊心共助,正是東山區在面對災後挑戰時最堅強的後盾。今年「丹娜絲」颱風來襲,造成東山區多處房舍受創,農作物亦遭受嚴重損失,弱勢家庭面臨生活與安居的雙重挑戰,幸好台灣自來水公司媒合上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弱勢戶修屋,讓他們能重新擁有安全的住家。 上益營造公司董事長張瑞文說,該公司此次修繕工程的投入是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實踐,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願意發揮一己之力,協助災區民眾重建受損家園,讓居民能夠早日重返安定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