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發展部最快下月掛牌

初期將分2處辦公 新光大樓為中繼辦公室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數位發展部首任部長人選備受關注,辦公地點如何擇定也成焦點。數位部掛牌時間預計在七至八月之間掛牌;行政院政務委員、數位部籌備小組召集人唐鳳辦公室指出,數位部初期將分二處辦公,一處為NCC位於延平南路辦公大樓,另一處是鄰近台北車站的新光大樓,為中繼辦公室。 唐鳳辦公室表示,相關人事底定後會對外說明,新部會成立初期,確實會有許多跨部會的事項需要討論,因此地點考量一是要相鄰各部會,考量二則是初期數位部要分二處辦公,為溝通聯繫緣故,兩者距離也不宜太遠。 根據總統蔡英文在二0二0年五二0就職演說中針對產業經濟發展議題提到,行政院的組織改造,將會成立一個專責的數位發展部,負責資訊、資安、電信、傳播和網路等五大領域的業務內容,整體規劃國家數位發展政策,統籌基礎建設、環境整備及資源運用業務,以達成國家數位轉型的目的。 數位發展部組織法,數位發展部置部長一人;政務次長二人、常務次長一人。數位發展部得依聘用人員聘用條例的規定,聘用數位科技與應用及管理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員,其聘用員額不得超過一百人。

Read More

蔡影片賀節 強調兒童疫苗充足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端午節在臉書發文並發表一段近兩分鐘的影片,她表示,端午連假,祝福全體國人平安健康。大家一起防疫兩年多,都很辛苦甚至有些疲憊,但在這最後關鍵時刻,繼續拚一下,一定可以度過疫情的挑戰。 蔡英文表示,已到貨的輝瑞兒童疫苗,累計共有一百十多萬劑,現在台灣五到十一歲的小朋友,有九十九萬符合接種資格的對象,所以目前疫苗接種數量充足,中央政府也和地方政府合作設置接種站,來加速提升兒童疫苗接種率。 蔡英文說,從六月一日開始在六都一共有七個大型兒童接種站已經開始正式上路,有許多家長計畫利用連假帶家裡的小朋友去打疫苗,總統感謝家長們的配合,一起提升兒童疫苗接種率,來增加學童集體的保護力。 蔡英文表示,她要特別感謝連假期間支援接種疫苗的醫護朋友,支援接種疫苗的醫護朋友,以及所有第一線的防疫人員。謝謝每位國人為台灣防疫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蔡英文說,防疫需要每個人的力量,台灣也處在疫情非常關鍵的階段,要拜託大家過端午、打疫苗、顧健康、保台灣,繼續團結,堅持防疫,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Read More

龍洞灣現垃圾? 環署:乾淨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媒體報導龍洞灣出現垃圾海,環保署表示,近日龍洞灣海岸區域乾淨,僅較遠的海面有零星垃圾漂流。由於「向海致敬」對於海岸清理有明確權責分工,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持續加強清理,至於氣候及潮流帶來海漂垃圾,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已調度人力與船舶撈除。 環保署三日表示,於二日新北市環保局也派員至現場稽查,在龍洞灣岬步道發現三處被非法棄置,已請土地權管單位於六月十日前完成清理,減少陸源棄置垃圾流入。此外請東北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派員加強巡檢頻率,同時新北市環保局將於重要路口處架設監視器防範。

Read More

月底台美貿易倡議 美官員樂觀

進度可能超車IPEF 政院認正面回應 中央社∕台北三日電 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表示,「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進度可能比IPEF更快。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此為正面回應,而雙方首次會議,估計將先針對未來的談判,進行一般性架構的建立。 台美一日宣布啟動「台美二十一世紀貿易倡議」,根據倡議進行十一項議題的貿易談判,首次會議預計月底在華府舉行;十一項議題包含貿易便捷、法規制定、農業、反貪汙、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保、標準、國營企業以及非市場經濟。 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二日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由於台北和華府有強烈意願深化經濟關係,美國與台灣的新貿易談判,可能比與印太經濟架構國家更廣泛的談判進展更快。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說,台灣在遵守市場機制,以及接受新議題等貿易談判的準備程度一直蠻不錯的,因此也有向美方表達,希望倡議談判越快越好的意願,畢昂奇今天的說法,算是正面回應台灣。 鑑於美方態度與台灣一致,鄧振中也提醒,台美確實對加速談判進度有共識,不過十一項議題很難一次談攏,且未來談判過程,雙方認為有需要且都同意的議題也將納入,等於倡議還保有彈性擴大的空間。 至於各界關注,首次會議是否已有鎖定的談判議題,鄧振中說,就他判斷,首次會議可能將針對此倡議下的貿易談判進行一般性架構的建立,如各項議題談判時程、呈報系統,及未來如何分組進行議題討論等工作小組相關執行細節,「架構要架起來,整體運作、議題討論才會順暢」。 參與倡議過程的官員解釋,進入議題談判前,美國仍有內部程序要進行,包含通知國會、公眾諮詢等流程;因此,首次會議能否觸及談判內容、尚待明確,且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是個龐大運作過程,不能各行其是,必須要相互配合。 對於遭質疑倡議空泛,台美應該直接簽署協定,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日前說明,台美經貿議題已翻開新的一頁,若能持續推動,希望能達到簽署台美貿易協定目標,「不會是空中樓閣,已經踏上第一階」。

Read More

國防院估遼寧艦年底跨島鏈長訓

中央社∕台北三日電 中共遼寧號航艦作戰群近期在西太平洋演練,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過往大部分是編隊間基礎訓練,但此次的訓練內容與規模,稱得上具備實戰意義和價值,從訓練週期判斷,今年底還會有一次跨島鏈長航訓練。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江炘杓一日在國防院網站「即時評析」專區,以「遼寧艦編隊跨島鏈訓練釋放的信號」為題撰文。 江炘杓說明,由遼寧艦等八艘軍艦組成的航空母艦支隊,四月卅日自青島基地啟航,五月二日穿越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進行一連串訓練任務後,二十一日進入東海持續海空聯訓,廿三日返青島;而日本海上自衛隊出雲艦緊隨並航監控,同時美國林肯號航艦打擊群也於西太平洋活動,雙方最近距離僅六百公里,顯示遼寧艦編隊進出島鏈的訓練活動受到日美高度關注。 江炘杓指出,航艦不僅是戰役發起基地,也是整個戰鬥群戰略重心,它象徵一國威望,一旦被摧毀或受重大戰損,不僅意味作戰任務失敗,也可能動搖民心士氣,而此次的演練分別傳達四項信號。 第一為「艦載機起落艦作業熟練」。這次艦上殲十五戰機和各型艦載直升機在約二十天內起降達三百架次,一天起落艦至少十五架次,平均每架殲十五在這次航訓階段的日夜間起落艦次數超過十次,締造遼寧艦成軍以來單日及整個訓練航次起落艦次數最多紀錄,以只有兩座飛機升降梯台中型航艦而言,意味其指揮與組合作業能力已經相當熟練。 第二及第三分別為「編隊各艦具備相當默契」、「編組訓練存在基本模式」。觀察遼寧艦近次編隊組成與訓練期程,主要護航兵力由北部戰區派遣,少數從東部戰區抽調,而南昌艦與呼倫湖艦已成為遼寧艦編隊基本成員,且編隊跨島鏈遠海訓練的期程約三週、常態化跨島鏈航訓的週期為一年二次。 第四為「編隊訓練具有實戰意義」。二0一二年成軍迄今,雖經多次跨區和跨島鏈航行訓練,大部分是航艦編隊間的指揮與協同以及艦載機起落艦訓練,屬於基礎訓練的層次。 但這次編隊演訓區域主要位於琉球群島東南部和台灣東部海域,遼寧艦編隊與其他參演部隊互為假想敵,進行海空和水面攻防對抗以及潛艦與反潛作戰演練,參與的兵力包括遼寧艦編隊、轟六J、運八反潛機、第四十一批反海盜護航編隊以及火箭軍,訓練內容和規模,稱得上具實戰意義和價值的航艦編隊訓練。 因此江炘杓推測,從訓練週期判斷,除定期維修必須中止航訓之外,若無其他特殊因素,今年底還會有一次跨島鏈長航訓練。

Read More

會考補考今登場 確診未解隔者專案入學

中央社∕台北三日電 國中教育會考「補行考試」將於四日、五日登場,教育部統計全國三千九百一十四人參與,大陸考場另有三百八十七人。考生如果確診仍未解除隔離,將透過專案入學。 一一一年國中教育會考已於五月廿一、廿二日辦理完畢,考試期間因確診尚未解隔離、快篩陽性未經PCR檢驗及未獲PCR檢驗結果的考生,改安排六月四日、五日補考。 教育部日前公布補考學生為三千九百十一名,今天更新為三千九百一十四名。教育部解釋,增加的三人,主要是學校之前漏回報確診且未參加五月二十一和二十二日考試的學生資料,經試務單位比對PCR檢測時間,認為合理,因而增列三人。 另外,大陸考場原本有四百九十九名考生報名,但最新統計減為三百八十七人。教育部解釋,主要是中國上海地區考場受疫情影響。 國中會考補考將比照正式考試,每間考場(學校)至少會設二間八到十二人的備用試場,提供現場臨時發燒、有呼吸道疾病考生應試。 另外,教育部解釋,如果考生在補考期間,因確診尚未解除隔離,後續將以專案入學方式辦理。但目前尚無接獲國中通報這樣的情形。

Read More

9歲男童病發隔天猝死確診

嘔吐未發燒 次日送醫到院已無生命跡象 30例12歲以下重症已13人死亡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疫情指揮中心二日公布新增七萬六千九百六十七個本土個案,新增中重症四百一十三例,死亡一百四十四例中,有一名九歲男童在家中猝死後才確診,從嘔吐到過世僅兩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新增一百四十四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九歲至九十多歲,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其中一百卅五例有慢性病史、九十例未打滿三劑疫苗,五十例無接種任何一劑疫苗,年齡超過八十歲有七十八人。 死亡個案中新增一例九歲男童,本身有橫膈膜疝氣已修復,並由親戚照顧,五月廿八日出現嘔吐症狀、無發燒,隔天開始語無倫次、意識不清,親戚緊急叫一一九送醫,但到院已無生命跡象。 羅一鈞表示,男童在醫院快篩陰性,咖啡色嘔吐物疑似有腸胃出血狀況,後來經醫院急救無效,進行PCR檢驗結果為陽性,行政相驗死因為染疫合併心肺衰竭。男童從嘔吐到過世僅兩天,無發燒、上呼吸道症狀,死因尚未歸因為染疫釀肺炎、腦炎或特殊症候群,暫時歸類為家中死亡。 據統計,國內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卅例,十五案例是腦炎、六名肺炎、二名敗血症、二例哮吼,一例共病(腦腫瘤),四例家中死亡,經法醫認定與染疫有關;上述個案已有十三人死亡,五名合併腦炎、二人肺炎、一例敗血症、一例共病(腦腫瘤)及四例家中死亡。 針對重症腦炎兒童情形,羅一鈞表示,國內目前累計的十五例腦炎染疫兒童,除五名死亡個案,其他仍在接受治療的重症兒童,病況皆已好轉,有四人已出院,其餘六人住院中的個案都不需使用呼吸器,病況改善,恢復情形還算不錯。  

Read More

陸委會:近9成反對中共阻台國際參與

民調逾8成認兩岸互不隸屬 7成多贊成疫後循序恢復陸人來台交流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大陸委員會二日發布民調表示,近九成的受訪者反對中共阻撓台灣的國際參與。也有超過八成民眾認同「兩岸互不隸屬」的主張,不認同中共「一中原則」。 陸委會的民調是委託全國公信力民意調查公司,在五月廿六日至廿九日期間以電話訪問台灣二十歲以上成年民眾,有效樣本一千零七十份。 陸委會,民調結果顯示,有八成九六的民眾反對中共長期打壓台灣的外交,包括阻撓參與國際組織或活動;八成九三的民眾不認同中共反對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做法。另外,有八成六三的民眾不認同中共近期阻撓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誆稱在「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已對台灣參與全球衛生事務作出妥善安排及照顧台灣民眾健康福祉的說法。 陸委會表示,民調又顯示,有八成二二的民眾贊成政府主張「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兩岸客觀現實,也是當前台海現狀。也有八成三六的民眾不認同中共聲稱的「一中原則」、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立場。另外,有九成多的民眾反對中共軍機艦持續在台灣周邊區域活動,對台演訓、恫嚇,有八成七民眾不認同中共長期透過操作錯假訊息,分化台灣內部,擾亂台灣社會有七成八的民眾不贊成中共批台灣勾結外部勢力、謀獨挑釁,製造台海局勢緊張的說法。 民調也稱,七成五八民眾支持政府堅定拒絕中共「一國兩制」,捍衛國家主權及台灣民主。七成民眾贊同政府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與理念相近國家共同捍衛民主自由,維護區域和平。 對於兩岸疫後交流,有七成一六的民眾贊成在兩岸疫情逐步穩定後,循序恢復中國大陸人士來台從事交流活動。與此同時,也有七成六七民眾支持政府在調整邊境管制措施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大陸人士來台的安全管理。 另,陸委會日前舉行諮詢委員會議,學者特別指出,中共在香港的一國兩制失敗後,將更強調「一國」先於「兩制」,並著重有效管控兩制、避免分裂的制度設計。學者也提醒,中共在兩制台灣方案,可能會強化法理面上的論據,將台灣地位地方化、兩岸關係內國化,政府對此應有所因應與準備。

Read More

穩定半導體供應鏈 台歐盟部長首度經貿對話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台歐盟二日傍晚舉行首次部長級經濟對話,歐方主要關切半導體供應鏈離等議題,我方經濟部長王美花強調,台灣將持續扮演全球半導體產業值得信賴的夥伴,並協助穩定供應鏈韌性,會中雙方同意設立平台,並在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等議題進一步討論合作可能性。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與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總署長Sabine Weyand二日共同主持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經濟部表示,雙方舉行部長及總署長層級之經貿對話會議,為台歐盟關係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會議歐方主要關切半導體供應鏈韌性與合作、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方案與動植物產品防疫檢疫等議題。 經濟部表示,在台歐盟半導體合作方面,去年疫情引發晶片短缺,我方就曾經盡力協助歐盟等盟友舒緩供應鏈問題;此外,經濟部今年三月已派遣半導體專家團到中東歐三國(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進行實地查訪,深入瞭解當地產業發展情形外,並希望進一步在人才交流與人才培育方面,與歐盟建立雙方更緊密的關係,另雙方同意分享半導體供應鏈資訊。 王美花強調台灣將持續扮演全球半導體產業值得信賴的夥伴,並協助穩定供應鏈韌性。 在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我方就投資關係與合作與二0五0淨零轉型等議題與歐方進行討論,另我方也向歐方說明邁向淨零排放相關規劃,以利歐方充分瞭解台灣減碳的決心。 經濟部說明,此次會議順利圓滿完成,討論議題豐富,也達成數項共識,歐方同意與我方在數位經濟、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等議題上,指派小組進一步討論合作的可能性。 經濟部說明,會議當中雙方除就過去工作階層會議討論之議題進展交換意見,也就如何進一步在貿易、投資、研究及創新等戰略性議題進行合作充分交流,雙方並同意設立平台以利雙方工作階層持續討論,深化夥伴關係。

Read More

藍:放棄清零未提前部署 導致兒童傷亡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前國民黨立委、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二日表示,在政府決定放棄清零政策前,外國已發布疫情分析報告,但政府未吸取國外經驗提早部署,如提早施打兒童疫苗,醫療量能提早準備,就能降低此波疫情傷亡。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舉辦「粉飾太平,政府沒把人命當回事」記者會,由國政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主持,邀請前國民黨立委謝國樑、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台大公衛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陽明交大兼任教授邱淑媞等與會。 陳宜民指出,在蔡政府四月決定放棄清零政策前,世界各國年初早已發布疫情分析報告,但是政府並未吸取國外經驗,提早部署,如提早施打兒童疫苗,醫療量能提早準備,就能降低此波疫情的傷亡。 陳宜民指出,據丹麥研究顯示,未接種疫苗的零至十七歲孩童及青少年族群染疫後併發有兒童多重系統發炎症候群 ,呼籲民眾還是要讓孩童及青少年盡早施打疫苗,增加抵抗力。 王任賢表示,兒童疫苗比他國晚打,主因是認為疫情沒有那麼嚴重,所以未先準備,但是出現腦炎的問題時,政府就該用最緊急的方式去做。且兒童疫苗普打要從學校去打,成立快打站是不對的,過去流感也是在學校施打,中央不該來和地方搶權。 王任賢指出,腦炎疫情是衝擊兒童死亡率最大問題,也是迫使指揮中心加緊採購疫苗的最大誘因,現在只有疫苗才能有效防止感染,進而防止兒童腦炎的發生,所以打疫苗要快,這是唯一的辦法。 邱淑媞表示,防堵疫病效果差,原因就出在蔡政府從上到下都把疫情當流感,其實從國外醫療學術期刊的發表文獻可知,輕症的死亡率都比較高,請停止「與病毒共存」的幻想。台灣尚未採購兒童疫苗前,就貿然施行「新台灣模式」,結果太早開放,又太猛,才會釀成確診數持續居高不下的狀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