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估疫情高峰落在6月初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十一日受邀列席民進黨中常會,他分析世界各國疫情時指出,各國解封後確診數上升到高峰需要一至一個半月,疫情則會持續四個月,他推估台灣疫情大約五月中下旬。 李秉穎說,甚至六月初會到高峰,可望七、八月時回復到四月之前的水準。李秉穎並說,台灣目前尚未到達高峰,為了維持醫療量能,未來防疫措施是否更嚴,還要再觀察。 本土疫情大爆發,確診人數持續創新高。民進黨中常會昨日邀請李秉穎以「新冠病毒防疫」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李秉穎在會中分析世界各國疫情狀況表示,各國解封後確診數都有上升,對於目前醫療量能緊繃,防疫政策是否應該調整?李秉穎會後受訪時表示,這波疫情若從五月初開始,六月初才達到高峰,如果民眾防疫自主意識高,疫情高峰曲線就會拉長,高山變丘陵,防疫措施是否要趨嚴,還要再觀察。 李秉穎說,如果真的發生到了每日確診人數很多,醫療處置量能已經過載,那說不定我們要縮緊防疫措施,那是考慮的項目之一。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說,「台灣的防疫團隊,應該算是最努力的團隊,成績也相當好」;她也請大家盡所有的可能,給所有防疫團隊最大的支持。民進黨發言人李妍慧會後轉述蔡英文談話指出,台灣也正處在這最後的關鍵時刻。兩年多來採取的清零政策,是一個嚴謹的防疫日常,今天要逐漸走向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讓關鍵的階段能夠順利走完,台灣逐步往正常生活邁進。

Read More

誰卡全民快篩 藍批指揮中心假澄清真抹黑

記者王超群/台北報導 國民黨十一日痛批質疑疫情爆發迄今,蔡政府因應作為「又亂又缺」,倉促決定「共存」的原則,卻未做好「共存」的準備,導致人民連最基本的快篩試劑都難以取得,國民黨指控指揮中心的「政治性澄清」實質上根本是「栽贓抹黑」。 國民黨十一日召開「防疫監督平台:指揮中心假澄清真抹黑,誰在卡全民海外購快篩!」記者會,副秘書長兼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副主委王鴻薇、徐弘庭、林家興等出席。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此前呼籲比照之前的口罩及血氧機,開放民眾自主少量從海外購入快篩,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卻惡意「張冠李戴」,記者會中,出席者共同指出,政府意圖用誤導式的澄清來掩蓋快篩劑準備不足又阻礙人民海外自購自救的無能。指揮中心喪失防疫的專業,僅剩政治抹黑的功能,難怪人民只能自救應變、自求多福。 對於指揮中心澄清「政府從未禁止廠商自主進口任何合乎食品藥物管理署緊急授權的快篩試劑」,國民黨表示,與朱主席呼籲「開放民眾自主少量從海外購入快篩」,完全毫不相干,廠商進口與民眾自主海外採購為何能相提並論? 國民黨強調,指揮中心的「政治性澄清」實質上根本是「栽贓抹黑」,難道被揭露無能的事實,所以只能胡亂指控來掩蓋?請指揮中心針對「錯誤的澄清」說清楚、講明白。 國民黨進一步指出,國內快篩劑嚴重不足已經是既定事實。台北市府喊快篩劑非常缺,要求中央釐清分配;甚至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說,現在都是短缺狀態,希望中央配賦能快一點、多一點;基隆市長林右昌更發出不平之鳴駁中央「快篩試劑實名制販售的方式一定要改變,否則只是造成更多民怨」。蔡政府防疫作為的慌亂無章,連自家人都看不過去、挺不下去。 國民黨表示,蔡政府的防疫作為已經沒做到「超前部署」,事後補救應該更迅速、更即時,讓全民能安心共同對抗疫情。

Read More

蔣介石銅像怎處理 內政部盼和解討論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行政院促轉會將於五月底屆滿,業務將由內政部承接。立委詢問全台約一千多座蔣介石銅像,內政部將如何處理?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十一日指出,兩蔣銅像移除問題,希望能討論出和解的處理方式。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日審查「土地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邀花敬群列席報告並備質詢。 立委王美惠質詢指出,促轉會即將在五月底結束,最棘手、最難處理的是由內政部接手,例如促轉會調查全台有一千五百餘座的蔣介石銅像,到現在只處理三成三,等於還有上千座銅像未處理,內政部未來是要找公園放,或是要如何處置? 花敬群說,政府有會有基金與制度處理,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和解是最重要的價值,要有和解的心,處理這些事情才會順利,如果有極端的觀念就不會順,未來這項業務回歸內政部,希望如威權象徵遺址,可討論出和解處理的路徑。 王惠美追問,是要蓋公園處置,還是處理掉呢?花敬群指出,這還要更多討論,越討論,越清楚,他也坦言,壓力很大啦,遇到也要承擔,並允諾未來將提供報告供立委參考。

Read More

碳費2024年開徵 環保署:大小企業未必採同手段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要達成二0五0淨零排放目標,行政院日前拍板將於二0二四年開徵碳費,企業界十分擔憂。環保署長張子敬十一日表示,會建立碳定價機制,採分階段徵收、先大後小,預計二0二四年起開徵碳費,全案正在立法院審議。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排審《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張子敬等環保署官員列席備詢,朝野立委共提出二十個版本的修正草案。 國民黨立委謝衣鳳表示,這是經濟轉型的機會,台灣面對淨零碳排,絕對是我們經濟轉型的機會,而非是我們生活的負擔;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指出,未來到底大戶是不是能夠有效的減量,也沒有具體訂出減量多少比例,所以這個部分,也讓他們質疑這個法未來減量的效果。 張子敬表示,針對具體實施時程,第一階段碳費徵收對象,大約涵蓋五至六成排碳,會考量大家的能量與適應,環保署會分階段來做,觀察第一階段的實施狀況,未來手段可能不同,對大企業採用碳費、交易來鼓勵減碳,對小企業則不一定會用同樣工具。 關於碳費徵收對象採先大後小,張子敬說明,推行上會考量大家的能量與適應,查驗也會建立分級管理,從大的、比較重要的、再到小的,對於有供應鏈要求需要盤查的,會盡量擴增查驗機構量能;至於提出自主減碳計畫的企業,將可適用碳費優惠費率,會有查核機制,若無法照減量計畫執行,就要恢復原費率徵收。

Read More

本土單日破5萬 48中重症12歿

其中3死者未打疫苗、年輕人車禍住院確診 年初至今268人再度染疫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延燒,短短不到兩週單日新增病例從一萬例升至五萬例,新增五萬零七百八十例、卅四中症、十四重症以及十二例死亡,其中包括日前不幸身故新北孕婦。指揮中心表示,個案數續增,有必要增開專責病房,以利各科別出現確診住院者可隨時安排隔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日前連續兩天個案突然出現下降,當初研判為假期效應有關,造成採檢人數變少,確診個案數降低,昨新增確診個案數恢復正常,新增五萬多名確診病例,個案數約比昨天新增二成五。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新增的十二名死亡個案年齡介於二十多歲至九十多歲,其中三人從未接種疫苗。二十多歲死亡個案為日前亞東醫院懷孕卅週的孕婦及胎兒。 羅一鈞表示,新增仍在搶救中的重症個案,部分年僅二十至四十歲,都是因車禍外傷、昏迷、高血壓致腦內出血,住院後或住院期間檢出確診,個案數持續增加,有必要增開專責病房,讓各科別出現確診住院者時,隨時可安排隔離病室。 新增的搶救中重症一人未接種過疫苗。至於卅四例中症個案,十二人有慢性病、三人無慢性病史,其餘十九人調查中;接種疫苗情況,其中有十二例從未接種疫苗、五人施打一劑、一人接種兩劑、完整施打三劑十六人。 新增個案分布縣市前五名為新北市一萬六千九百零六例最多,台北市一萬二百八十三例次之,桃園市七千零六例第三,台中市三千三百四十六例第四,高雄市二千五百五十二例第五。 另,陳時中表示,我國採購輝瑞兒童劑型疫苗,首批預計十日從德國法蘭克福裝貨上機,但因接獲通知「資訊系統出問題」延後上機時間,等正式上機後再報告。 針對再度確診部分,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統計自今年初迄今,目前總計有二百六十八例是在再度確診,但以前可能會進一步檢驗是否有時陰時陽、已經有抗體或是不同病毒株等,現在則無法評估是再度染疫還是時陰時陽。  

Read More

調漲健保部分負擔 可望延後

記者戴淑芳、陳建興∕台北報導 衛福部四月公告健保部分負擔調整案並預定十五日生效,國民黨立院黨團十日為民請命,建議考量疫情嚴峻,加上萬物齊漲,健保部分負擔調漲延到明年元月一日再實施。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應表示,會延後實施,這兩天會定案。 國民黨團昨開記者會,黨團總召曾銘宗指出,從財務面來看,今年健保總經費八千零九十五億元,假設如期調漲健保費用,一年只增加一百億元收入,若延期到明年元月一日實施,影響金額僅有六十六億元收入,也不會影響民眾就醫權益,更不會影響健保財務,黨團強烈建健保部分負擔調漲至少等這波疫情過去之後,不要在此刻萬物齊漲的當下趁火打劫。 書記長萬美玲表示,在疫情嚴峻,醫療量能已達臨界之際,還要調漲健保部分負擔,勢必會造成民眾的憤怒與不滿,不但無法紓解醫護壓力,還有可能加重醫病衝突糾紛,增加醫院的負擔。 副書記長謝衣鳯表示,根據主計處公布痛苦指數顯示,近二年來受到疫情影響,原物料上漲等因素,民眾痛苦指數居高不下,今年一到四月間民生必需品大幅上漲,導致民眾消費指數跟著上漲,今年比去年痛苦,這個月比上個月痛苦,五月份衛福部調整健保部分負擔後,民眾將會更痛苦。 對於健保調漲案,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現在各界已經開出很多槍了,不過,根據推估,五月十五日國內可能來到疫情高點,在此時實施部分負擔新制,不但對醫院負擔太重,對民眾也太辛苦,因此,基本上會朝向延後實施方向來做,會持續與相關團體討論,這兩天會定案。

Read More

代理地方首長村里長 限資格

地制法修正通過 因案停解職 配偶前配偶、血親姻親不得接任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為改善遭停職或解職的行政首長,過去由配偶及血親成為代理人的爭議,立法院十日三讀通過「地方制度法」相關規定,明定直轄市長、縣市鄉鎮首長因案遭停職、解職時,政府指派的代理人員不得為配偶及血親、姻親關係。 有鑒於過去地方行政首長辭職、去職、死亡、停職等原因出缺時,地方機關派員代理的人選,卻是原首長的配偶或血親,導致產生許多爭議且造成社會觀感不佳,朝野立委因此推動修法。 三讀通過的為地方制度法第五十七條、第七十八條及第八十二條修正案,明定直轄市長、縣(市)長、鄉(鎮、市)長及村(里)長因案停職或解職時,上級政府指派代理人員不得為配偶、前配偶、四親等內的血親、三親等內的姻親關係,解決實務上代理人資格爭議。 內政部表示,感謝立法委員及朝野黨團的推動,讓此次修法順利通過,將有助於促進地方廉能治理,符合社會各界期待。 內政部指出,此次修法也通過山地鄉鄉長以山地原住民為限,依法派員代理者也需要具有山地原住民身分,保障原住民族參政權益。 此外,配合檢肅流氓條例廢止,刪除地方行政首長及村(里)長因犯該條例被留置而停職的規定。

Read More

首季實質薪資倒退嚕 6年首見

名目薪資持續成長 但加薪速度追不上通膨 經常性薪資年減0.1% 主計總處十日表示名目薪資漲幅創波段新高,計入物價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卻落入負成長。圖為台北市南港區一處建案工地工人在高樓層作業。(中央社)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雖然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突破百分之六,經濟表現亮眼,部分廠商也替員工加薪、分享經濟果實,但是加薪速度仍追不上通貨膨脹,主計總處十日公布第一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百分之零點一,為六年來首度落入負成長,薪資不增還倒退嚕。 主計總處公布第一季薪資統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四萬四千二百一十六元,年增百分之二點七一,創下民國九十年以來最大漲幅;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合計後總薪資為六萬八千八百九十六元,年增百分之三點零四,也是四年來最大漲幅。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不論是經常性薪資還是總薪資,和歷年相比表現都不錯,顯見除了基本工資帶動,廠商營運狀況佳,進而替員工調薪,確實發揮推升薪資成長的效果。 名目薪資持續成長,且創下波段新高,但觀察考量物價變動後的實質薪資,卻呈現兩樣情;今年第一季實質經常性薪資為四萬一千六百七十元、年減百分之零點一,是六年來首度落入負成長。 陳惠欣坦言,雖然經常性薪資和以往水準相比成長較多,但今年首季消費者物價上漲率達百分之二點八一,「確實不及同期物價漲幅」,才會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 主計總處也公布一至三月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八百一十五點六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零點零五,其中工業部門增加百分之零點一五,服務業部門則減少百分之零點一九;就行業別觀察,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批發及零售業分別年減一點一萬人、九千人,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製造業則分別增加一點一萬人、六千人。 對於近期國內疫情升溫,確診案例數已經破萬且持續竄高,陳惠欣則說,未來會密切關注四、五月的勞動指標變化,不過若防疫措施並無太大變動,生活方式如常,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陳惠欣補充,現階段製造業表現還不錯,但部分管制措施如打疫苗才能進入特定場所,就會對少數業別產生衝擊,後續也會特別關注疫情升溫對內需型服務業的影響為何。

Read More

300萬資本標3.8億快篩 林為洲:農舍小公司 交貨恐出問題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立委林為洲十日質疑弘朗生物科技如何以三百萬元的資本額標得衛福部高達三億八千萬元的快篩採購案,屆時若財力不足無法交貨,如何對民眾交待? 林為洲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快篩試劑的準備沒有「超前部署」,不僅現在快篩仍缺貨,政府在釋出採購案時,因為現況急需,使得採購案公告期太短,他點出許多大型廠商根本都不知道有採購案,反而讓能力可能不足的小公司意外得標。 林為洲說,這是特別條例導致的亂象,造成大型廠商被排除,若是正常採購程序,弘朗生物科技這間位在「鄉間農舍小公司」根本不符合投標資格,如今卻因緊急採購法得利。 林為洲指出,快篩試劑必須以現金交貨,以弘朗生物科技持有的資本額來看,可能手頭上根本沒有那麼多現金,可預見的是快篩交貨極有可能出現問題。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十日上午前到新北市新莊視察台北醫院急診兒童綠色通道,針對快篩試劑不足民眾仍要排隊搶購,他指出,快篩試劑逐步會到位,大家都在努力。 陳時中表示,從清零走向病毒共存,整體需形成防護力,不能壓垮醫療量能,台北醫院一天核酸檢測(PCR)要驗二千多人,若都到急診會塞爆,會讓急診業務不能進行,如今分流後可滿足採檢需求,小兒科也可正常看診。 是否加開篩檢站,陳時中表示,地方有需求要開就開,經費及辦法都在,沒有限制誰能開誰不能開,也不排除中央自己來開,但最好還是要分層負責,地方若量能不足,中央也會評估加以幫忙。  

Read More

台灣金融風險指數 創7個月新高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受全球經濟情勢不明和美股持續重挫影響,台灣金融研訓院十日公布四月台灣金融風險指數為九十八點六分,已連四個月攀升並創去年十月以來新高。 因俄烏戰事、新冠疫情未歇加上美國首季經濟成長不如預期,美國聯準會實施強勁升息與縮表措施,多家國際機構紛紛下調全球未來經濟展望,經濟情勢不明和美股持續重挫同樣反映在台股四月波動上。 在房市風險變化上,自去年第二季至今年第一季商辦售價年增率皆大於租金年增率,從價格租金比觀察,商辦不動產市場風險走升;住宅市場則因四月國內疫情升溫與政府打炒房政策效果顯現,住宅市場交易下滑,房價升幅趨緩。 金融研訓院觀察,國內投資人投資海外高收債基金已連三個月下滑,反映投資人預期美歐央行將持續升息的趨勢對投資偏好的影響。此外,全球通膨威脅仍高,中國封城效應恐波及全球經濟,加上國內疫情嚴峻等因素,也使台股表現相對疲弱。 不過,金融研訓院認為,因台灣出口表現持續暢旺,經濟力道有所支撐,加上國內金融體質穩健,預計系統性風險在國內金融機構間引發連鎖效應的風險仍屬可控範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