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絲颱風逐漸遠離 桃園機場昨下午入境航班數量現高峰

桃園機場召開防颱應變會議,由董事長楊偉甫(右1)、總經理范孝倫(右2)主持,聽取各單位整備應變措施。(機場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受丹娜絲颱風影響,桃園機場7日原表定航班起降664架次,取消34架次,到場航班異動90架次,離場航班異動40架次。隨著颱風逐漸遠離臺灣,昨日下午入境航班數量出現高峰,機場公司提醒旅客及接機親友,出發前請留意最新航班資訊,並確認聯外交通方式,以確保行程順利。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南北側5樓觀景臺也將於下午14時後開放。 機場公司召開第4次應變會議,由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范孝倫主持,聽取桃園航空氣象臺及國籍航空業者等單位報告,共同協調復原疏運作業。桃園機場下午2時起進入疏運階段,尤其以15時至16時為航班高峰,為消化受颱風影響航班,可能會增加航機等候與行李提領作業時間,敬請旅客與接機親友留意。 因應颱風過後復原疏運作業,機場公司已預先協調航空公司調整航班,航空公司及地勤業者加強人員派遣協助旅客等措施,全力疏運旅客順利入出境。

Read More

驗船中心榮獲TAF認證 提供溫室氣體查證服務

驗船中心榮獲TAF溫室氣體查證機構之證書。(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驗船中心(CR)為因應航運界對溫室氣體查證服務日益增加的需求,已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認證,成為溫室氣體查證機構,正式提供相關查證服務。 CR表示,溫室氣體減排議題備受全球關注,國際海事組織(IMO)經過長時間討論並最終以投票決議,於今年4月舉行的第83屆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 83)會議中,正式通過航運業溫室氣體減排中期措施,宣示全球航運邁向淨零排放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為提供業界專業且具國際公信力的查證服務,CR取得溫室氣體查證領域的國際標準ISO 14065與ISO/IEC 17029等認證,充分展現CR符合國際查證原則與品質標準,同時象徵查證流程、團隊專業能力及服務效能全面升級,進一步強化查證服務的公正性、一致性與專業性,以因應全球對碳中和與永續發展資訊日益嚴謹的查證需求。目前,CR已可提供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報告之查證服務,相關查證需求,歡迎洽詢CR品管處(qcd@crclass.org)。 未來CR將持續秉持嚴謹與公正原則,致力於提供高品質溫室氣體查證服務,攜手航運界共同邁向淨零碳排,成為業界最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Read More

航海人員測驗榜示航向世界新世代學子航海夢

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主持點榜,並與榜示典禮督導委員合影。(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114年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航向世界的起點-新世代學子的航海夢。 114年第二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典禮上週(7/4)在交通部航港局舉,本次測驗報名人數767人,全程到考人數659人,一、二等船副、管輪等類科成績合格人數一等船副54人、一等管輪42人、二等船副6人、二等管輪14人,共計116人,合格率為17.6%。榜單公布後,應考人可利用MTNet查詢榜單及登入帳號密碼列印成績通知單。應考人如欲複查成績,應在榜示之次日起十日內(114年7月5日起114年7月14日止),登入MTNet (網址為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702/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之「線上申請作業」點選「成績複查申請」,依序填具資料並送出網路申請即可。 航港局表示,近年來,隨著海運產業的蓬勃發展,持續吸引熱愛海洋、懷抱夢想的年輕學子就讀航輪科系,並順利通過航海人員測驗,成為海運界的生力軍。本次測驗參測女性63人、合格19人, 女性合格人數佔全體女性參測人數30.16%,女性參測合格比例較113年有上升趨勢。 航港局指出,對海洋的熱情與堅持,反映出新一代航海人才的不同的專業素養。隨著全球海運需求持續成長,具備技術、判斷力與責任感的航海人員,將肩負起連結世界的重要使命,為我國海運注入源源不絕的動能。 另114年度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將於114年八月23日至24日舉行,採網路報名,報名時間自114年七月五日零時起至114年七月14日下午5時止。詳情請至MTNet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查詢。 附圖為交通部航港局副局長劉志鴻主持點榜,並與榜示典禮督導委員合影。(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基港公司舉辦廉政法紀宣導打造港務團隊穩固防波堤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為提升同仁對公務倫理與法律規範的認知,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上週(7/4)舉辦「廉政法紀宣導課程」,請基隆地方檢察署陳照世主任檢察官授課,打造值得信賴的港務團隊,讓廉能成為港口最穩固的防波堤。(附圖由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此次講座聚焦於執行職務時,應有的法律責任與倫理分際,並透過實務案例剖析、法條講解及風險警示,使參與同仁對「依法行政」有更深刻體會,更讓同仁在面對實際業務判斷時,能有更清晰的廉政標準與法律依循。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次課程的舉辦,源於臺灣港務公司對廉潔文化長期推動的重視,隨著公司業務日趨多元,尤其在公共建設、港埠營運與採購管理等領域,同仁肩負的法律風險也隨之增加。在此背景下,辦理具有深度與實務導向的廉政課程,目的即在協助正確辨識風險、強化法紀自覺、落實資訊保密,與遵法循規等原則,從源頭防堵違失,形塑「廉、政、效、能」的組織文化。 在課程開場中,基隆港務分公司林健明主任秘書代表致詞表示,廉政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日常的行動與自我約束。港務公司對於公務工作,不只是執行任務,更是一種責任與承諾,要清楚掌握依法行政的原則與底線,在各自崗位上做對的事、走正的路,讓港務公司成為民眾信賴的港口守門員。 展望未來,基隆分公司政風處將持續秉持「預防優於查處」的理念,深化廉政教育與風險管理作為,打造值得信賴的港務團隊,讓廉能成為港口最穩固的防波堤,共同守護公共利益,實踐廉能政府之核心價值。

Read More

臺中港務分公司舉行淨灘行動 以實際行動守護海洋

臺中港務分公司舉辦向海致敬淨灘活動,淨灘成果大合照。(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為響應航海節,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並落實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ESG & CSR),07月04日攜手臺灣風能訓練公司、臺灣港務重工公司,共同於麗水漁港舉辦「114年Clean Up.Clean Sea淨灘活動」,總共清除570公斤廢棄物、60公斤資源回收物。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海洋污染的今日,海洋更需各界不分你我共同守護,臺中港務分公司號召港務集團投資事業兩家子公司一同於麗水漁港辦理本次淨灘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在藍天熱陽下彎下腰、挽起袖,以最簡單卻最有力量的方式,清理岸際垃圾,減少海洋負擔,同時結合海洋環境教育和分組闖關活動,讓參與活動的夥伴更加了解海洋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 海洋廢棄物不但造成海洋生物誤食、被纏繞或受傷,近年也監測到塑膠微粒出現在海洋中,這不僅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也對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造成潛在的危害,海廢垃圾已成為僅次於氣候變遷的全球危機,據估計大多數的海洋廢棄物為塑膠,今年6月10 日聯合國海洋大會有超過90個會員國共同簽署《尼斯覺醒行動》,呼籲制定全球目標,減少初級塑膠聚合物的生產與消費,可見唯有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減少塑膠製品生產與使用,才能真正從源頭減少塑膠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臺中港務分公司不只是一個港口經營者,也是海洋守護者,希望透過實際行動,帶動更多人重視海洋廢棄物對環境負面的影響力,讓愛護海洋不是口號,而是改變的起點,是生活的覺醒。 臺中港務分公司希望透過這場淨灘活動與海洋環境教育,讓大家身體力行撿拾垃圾之際,真實具體看到這些廢棄物「從哪裡來,會去哪裡,對地球造成什麼傷害」,提升大家環保意識、塑膠減量與綠色生活的永續概念,增進對海洋保育議題的理解與關懷,化為落實生活中減塑的行動力。

Read More

呂錦山:推動藍海學伴課程智慧港灣技術導入與產學聯盟 強化基隆作為海洋創新門戶

呂錦山建議讓台灣海洋城市不僅是運輸中樞,更成為藍色經濟創新的前哨站。(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海洋委員會主辦的「2025台灣國際海洋論壇」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第二日議程中,論壇包含四大專題演講並聚焦「藍色經濟動能」、「ESG與海洋治理」及「青年世代行動」三大主題。匯集來自日本、韓國、印度、印尼、以色列、菲律賓、美國與台灣等海洋政策與實務領域的重要講者,提出具體創新方案與跨域合作視野,為推動全球藍色未來共同努力。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也是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授呂錦山則以海大與基隆市的合作案例,說明教育創新對地方轉型的重要性,推動「藍海學伴」課程、智慧港灣技術導入與產學聯盟,強化基隆作為海洋創新門戶。 呂錦山建議可由大專校院牽頭,建立跨部門協作平台,發展具區域特色的藍色職能認證與高端海事服務體系,讓台灣海洋城市不僅是運輸中樞,更成為藍色經濟創新的前哨站。 世界資源研究所2030海洋行動聯盟主任Cynthia Barzuna指出,全球面臨資金短缺、治理碎裂與安全風險升高等挑戰,推動「永續海洋規劃」能整合國防、漁業與財政政策,降低投資風險、促進藍色就業。她呼籲各國響應由法國與智利發起的「100%聯盟」倡議,並肯定台灣的電子監控與IUU監測展現安全即是投資保障的典範。 RARE印太區創新金融主任Diane Faith Figueroa指出,全球海洋保育每年資金缺口逾千億美元,並分享印尼小規模漁業影響力債券與菲律賓珊瑚礁保險機制等創新金融案例,顯示跨界合作能打造可擴展的保育資金模式。 來自韓國造船設備研究院院長 Jungchul Bae與以色列國家藍色經濟中心執行長 Hila Ehrenreich,從技術研發出發,分別介紹生態船舶、氨燃料測試場域,以及海藻碳封存設施的開發實例,強調技術需與法規制度與政策協同推進,才能帶動低碳產業轉型。 2025台灣國際海洋論壇藍色經濟四大專題演講、三大主題場次充分展現台灣於海洋轉型、永續治理與青年行動的實力。海洋委員會強調,未來將深化跨國合作、跨界創新與跨世代串聯,打造以海為本、以人為本的藍色經濟新願景。

Read More

海大USR攜手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 打造偏鄉孩童的海洋學習基地

海大USR團隊於7月1日至2日在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舉辦「海洋教育營」。(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雲林四口-里海漁鄉」USR計畫團隊於小學暑假前的7月1日至2日,在雲林縣四湖鄉新落成的「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舉辦「海洋教育營」,吸引四湖與口湖地區共8所偏鄉國小總計45位學生參與,透過兩天一夜的海洋教育活動,讓偏鄉學童以親身體驗認識海洋知識、食魚教育與環境保育,不僅實踐教育平權,也強化了社區凝聚力。 本次為海大連續第四年在雲林沿海地區舉辦「海洋教育營」,首次移師至具備沉浸式教學設備的「三條崙海洋教育中心」,也是第一次安排學童夜宿,活動規模與內容再升級,讓參與的小學生都覺得相當新鮮。活動由李明安副校長及曾煥昇副教授籌劃,並由曾老師指導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系學會及海洋科技教育文化社學生協力推動。 開幕式於7月1日上午舉行,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業師吳蕙如、雲林縣政府教育處李諺亮科長、雲林縣四湖鄉鄉長吳勁葦、雲林縣四湖鄉民代表會主席吳顯志與代表吳曜宗、雲林縣四湖鄉崙南村村長吳美玲與湖西村村長王玉鍊、雲林縣口湖鄉鄉長特助蔡寬仁等多位中央及地方代表蒞臨致意,學童所屬的8所國小校長亦親自到場為學生打氣,鼓勵孩子勇敢探索海洋世界,並代表各校致贈感謝狀,肯定USR團隊推動偏鄉教育的付出與成效,同時也充分展現出大學端與雲林沿海學校間良好的合作關係與教育共識。 兩天營隊活動內容豐富多元,首日課程結合中心的多項沉浸式教學設備,如AR與VR互動系統,讓學童模擬划船、釣魚、探索海洋生態。海大學生亦設計了一系列闖關遊戲,讓學童認識海上自救、辨識海鮮種類與海洋廢棄物分類等知識,提升環境意識與實務應變能力。 次日課程則聚焦雲林沿海當地重要的養殖水產品「牡蠣與文蛤」,由曾煥昇老師講解其生理特性與養殖方式。並由具廚師證照的合作夥伴曾秋美小姐示範剖蚵與料理,帶領學童體驗「從海洋到餐桌」的完整過程,讓學生明白食物得來不易,學習尊重自然資源、珍惜食物,也深化對本土漁業文化的理解與認同。 活動尾聲,特別邀請雲林沿海在地藝術家陳玄茂大師與學童一同進行牡蠣殼與文蛤殼再利用創作,讓學生們運用想像力與創意,將廢棄物轉化為富含海洋意象的藝術作品,落實環境永續與循環經濟理念,也為活動畫下深具意義的句點。透過「講蚵」、「剖蚵」、「食蚵」到「用蚵」的課程設計,以實際行動落實「食魚教育」。 海大USR計畫團隊近年持續深耕地方,積極擴展與雲林地區國小的合作關係,從最初與三崙、金湖國小合作起步,逐步擴充至更多沿海學校,透過海洋教育營等系列活動,實踐「教育零距離」理念,致力於打破城鄉資源壁壘、縮小學習落差,讓每一位偏鄉學童都能享有與都市學生同等的學習機會與成長空間,推動教育公平與在地連結。海大「雲林四口-里海漁鄉」USR計畫團隊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結合創意教學與跨域合作,培育具海洋素養與永續意識的下一代,攜手地方邁向永續教育與海洋共好的目標。

Read More

臺史攜手邁向永續共榮 深化數位與人才合作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提供) 經濟部郭智輝部長與史瓦帝尼經濟企劃暨發展部吉納部長(Thambo Gina) ,共同主持「第27屆臺史經技合作會議」,雙方就數位商務、科學園區、人才培訓、觀光及數位轉型等議題進行交流。 郭部長歡迎史國吉納部長率團訪臺,對史國長年在國際上支持我國表達感謝之意,並表示史國為臺灣在非洲的重要夥伴,我國將持續與史國攜手合作,共同促進雙邊未來發展。我國已協助史國優化王家科學園區單一窗口服務及完善各項業務之標準作業流程,將有助廠商投資進駐。另外,我國將協助推動史國數位商務發展,盼進而提升史國就業率。 吉納部長則表示,史國經濟持續展現韌性,2025年至2027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5.4%,本(2025)年將達到高峰7.9%,此係受惠於該國公私部門投資及重大基礎建設,其中我國在該國的紡織業投資,不僅貢獻經濟成長,亦創造許多就業機會。吉納部長感謝我國協助建置Buy Eswatini手機購物APP,盼透過該平臺將史國產品行銷全球。 吉納部長亦認為雙方在碳權交易的人才培訓合作,有助提升因應當前氣候變遷挑戰的韌性,渠盼透過與臺灣的人培合作,進一步改善青年就業情形,並期待此次會議後可與我開展更緊密之合作關係。 臺史經貿關係穩定發展,自2018年臺史經濟合作協定生效後,雙邊貿易自2017年至2024年成長8%,我國自史國進口成長超過29%,對史國出口成長7.5%。我政府賡續推動臺史雙邊產業合作交流,史國持續在國際場域為我發聲,雙方攜手共創永續經貿夥伴關係。

Read More

宋益進:基港客貨發展相容並蓄兼顧商業與城市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第71屆航海節基隆區慶祝大會」昨(三)日在基隆長榮桂冠酒店三樓湘宴廳舉行,由籌備會主任委員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代理總經理宋益進主持,宋益進會中致詞指出,基隆港兼具客貨發展,過去三年年裝卸量達6,400萬噸、貨櫃裝卸達160萬TEU;今(114)年1-6月到港郵輪229航次、旅客48.7萬人次,其中外籍旅客高達26.6萬多人次,已打破歷年同期的成績。 宋益進談到去(113)年完成基隆港軍港搬遷後,原威海營區將由航港局與基隆市政府合作招商,基隆分公司將把臨港土地打造為兼顧商業與城市景觀相容的亮點、西28A、西33號碼頭正進行改建施工,除提升碼頭作業安全外,更是為未來營運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同時為兼顧環保及永續,蘇澳港13號碼頭修復工程導入循環經濟,利用混凝土塊與石料回收再利用,展現綠色港口的承諾;臺北港南碼頭區於今年四月取得自由貿易港區營運許可,以及交通服務區招商啟動,逐步打造更具韌性與競爭力的港口,成為亞洲高效能航運樞紐之一。最後在各單位的攜手合作下,積極推動港埠建設,港口不僅是產業的命脈,更是城市生活的延伸,讓民眾有感港口其實離生活很近,亦與城市發展相容並蓄。 基隆市國際輪船公會鄭凱鴻理事長則以航海傳奇的海洋探索精神勉勵航港各界,並指出基隆港為第一個現代化港口,也曾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口、承擔全台九成以上的海運客運量、進口最多數的貨物種類為礦產及原物料,兼具散裝、雜貨、化油、貨櫃、旅運多元航運發展,堪稱台灣最均衡發展的綜合性樞紐港。雖客貨運量持續增長,惟面臨船舶大型化浪潮衝擊,鼓勵大家應守住原本優勢並急起直追,強化港航協作,推動船舶大型化的配套升級,深耕永續航運,與全球航運生態共生共存共榮。 本活動由臺灣港務基隆港務分公司、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關務署基隆關、臺灣港務港勤公司、基隆市船務代理公會、基隆市國際輪船公會、基隆市船舶貨物裝卸承攬公會、基隆市報關商業公會、中華海員總工會基隆分會等十五個航運界單位代表共同籌辦,本次慶祝活動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海洋生態、第17項建立多元夥伴關係,與基隆高中美術班合作以廢棄救生圈、三角錐等材料創作,更攜手海大海廢教育基地,以廢棄漁標發揮創意,製作各式各樣藝術品,展示於活動會場,希透過預防、減量、回收和再利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產生,確保海洋永續。 https://d1j71ui15yt4f9.cloudfront.net/wp-content/uploads/2025/07/03203632/b131d43f-0b5b-46be-87ff-b538116ca9f8_converted.mp4 值得一提的是,基隆港區慶祝大會航運界籌辦單位會中比出代表七一的手式合影,並由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學童表演揭開序幕,活動最後由基隆港合唱團獻唱數首歌曲,慶祝大會於歡樂歌聲中圓滿結束。(見圖,李錫銘攝)

Read More

基隆區航海節表揚優良航商模範航港海員從業人員

記者李錫銘/基隆報導 第71屆航海節基隆區慶祝大會表揚優良航商、模範航港從業人員、模範海員、資深從業人員等獎,其中羲澍實業游祥銘先生以50年資深從業人員唯一獲獎。 114年慶祝第71屆航海節基隆區表揚名單如下: 優良航商七家-1.興和船務代理公司2.北亞船務代理公司3.昌榮船務代理公司4.台灣快桅基隆分公司5.鴻運船務代理公司6.寶昇船務代理公司7.東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模範航港從業人員14位-1.交通部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鄭淳佑2.交通部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江佳靜3.關務署基隆關李志忠4.關務署基隆關李俊傑5.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張巧薇6.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陳南7.基隆港引水人辦事處吳雲斌8.華泰船務代理公司廖一真9.義合船務代理徐開政10.日聖報關公司曾維民11.利通理貨行劉明智12.永然船務代理公顏貫丞13.羲澍實業公司紀勝德先生14.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基隆廠柯建盈。 模範海員四位-1.臺灣港務港勤公司楊淳元2.海巡署艦隊分署北部地區機動海巡隊徐瑋鴻3.陽明海運何晟業4.長榮海運鄧志宏。 50年資深從業人員一位-羲澍實業公司游祥銘。 以上獎項由基隆港務分公司代理總經理宋益進、關務署基隆關關務長張世棟、基隆市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鄭梓建、基隆市國際輪船公會理事長鄭凱鴻、中華海員總工會基隆分會理事長葉慶榮及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副主任林章銘主持頒獎。(見圖,李錫銘攝)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