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師培中心與12所共好聯盟合作學校 凝聚基隆學課程發展機制

海大師培中心與12所共好聯盟合作學校凝聚「基隆學」課程發展機制。(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師資培育中心5月3日與簽署合作備忘錄的12所「基隆學教育共好聯盟」合作學校凝聚共識,將配合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推動的師資培育大學精進師資素質計畫及師資培育特色發展計畫,由海大師培中心與基隆市政府教育處共同合作,以「基隆學」為主軸,連結海洋教育、戶外教育、SDGs、數位學習等內涵,依各校的校本課程,由專家學者及海大師培中心師資生進入各校,陪伴學校教師備課、觀課、議課,提供師資、教材、教學、行政支援等協助。本次會議由師培中心吳靖國主任、張正杰教授、張芝萱教授,以及基隆市政府教育處羅健霖課督、李康莊課督、顏友恭主任與各聯盟學校校長、主任共同參與。 「基隆學」為在地學校共有的基礎,包含歷史、傳說、人物、地景、信仰、文藝及產業等面向,從國小教育階段強化基隆城市情感與記憶,國中教育階段強化對基隆產業的認識及職涯探索,到高中職教育階段藉由專題研究和自主學習銜接未來就學與就業,共同發展12年國教的內涵,使學子深度了解基隆、愛護基隆,留住人才在地發展,真正實踐師培社會責任,並呼應SDGs11永續城鄉發展目標。 師培中心吳主任表示,海大師培中心經由歷年來的努力,已經是國內唯一以「海洋教育」為發展特色的師培中心,加上這幾年引入「戶外教育」,逐漸成為全國「戶海教育」的代表性品牌,成功符合「師資培育基地」設置標準,故提出了「海大師資培育基地發展計畫」,獲得教育部的肯定。透過海大師資培育中心精進師資素質計畫建置「師資生自主展能平台」,以及透過特色發展計畫建置「基隆學課程發展平台」,進一步與基隆市教育處共同推動「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希望盡力提供相關人才及資源協助。 目前共有12所學校加入本期計畫,國小5校包括仁愛國小、港西國小、尚仁國小、瑪陵國小、中正國小;國中2校包括建德國中、南榮國中;高中職5校包括海大附中、安樂高中、暖暖高中、八斗高中、二信高中。會議中許多學校依113學年度課程規劃踴躍提出討論,希望能夠獲得基隆在地文史工作、海洋能源、藍碳、觀光產業等各領域專家到校協助課程發展,以及期待由師資生在固定課堂時間到各校實際進行服務學習與交流,也藉此協助提升師資生獲得自主學習及素養教學之相關體驗。 師培中心吳主任也回應,目前規劃「基隆學」、「海洋教育」、「戶外教育」、「SDGs」、「數位學習」各主題團隊組成人才庫,提供各校依實際需求邀請到校,並規劃由一位主要專家學者進行長期陪伴;目前起步階段以各校既有或規劃中的課程建立團隊及機制,未來運作成熟之後再連結教育處整體規劃進一步推展。 基隆市教育處羅課督表示,期待各校在規劃年度課程時,能夠有意識地融入「基隆學」,讓基隆發展出自己的獨特性;教育處的相關計畫也將結合海大師培中心的規劃,共同合作,為基隆學子建構優質的學習環境。 吳主任也總結各校的建議指出,由於基隆依山傍海,基隆學課程方向廣泛豐富,期待未來第二期、第三期有更多學校加入合作夥伴,並能更細緻地以區域為核心來發展國小、國中、高中職之間的聯盟課程,不但凸顯區域特色,也讓同區域鄰近學校凝聚力更強,共同發展優質教育!

Read More

ClassNK核發三家日企開發甲烷逸散降減系統SOF

ClassNK核發三家日企開發甲烷逸散降減系統SOF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核發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商船三井(MOL)及洋馬動力技術(Yanmar PT)三家日企開發之甲烷逸散降減系統﹁事實陳述書﹂(SOF)。 日本海事協會確認前述三家日企共同開發之甲烷逸散降減系統的甲烷逸散降減效果,並核發事實陳述書。該協會表示,甲烷氧化觸媒系統的概念是由日立造船與Yanmar PT進行設計,作為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所採納綠色創新基金下名為「透過觸媒器與引擎改良以降減LNG燃料船甲烷逸散技術開發」專案的一部分,該協會於2022年就此概念設計核發原則認可(AiP)。 根據Yanmar PT所提交的測試程序,該協會在檢驗配備甲烷逸散降減系統之船用雙燃料引擎的LNG燃燒條件後,確認的確有甲烷逸散降減效果後,即核發SOF。MOL所營運的一艘大型煤礦專用船將於今年秋季在實際海域中進行實證試航,該協會將繼續針對先進倡議所需提供技術驗證,藉此確保早日建立脫碳技術的應用環境。 前述甲烷逸散降減系統係由廢氣再循環系統與甲烷氧化催化系統所組成,甲烷氧化觸媒系統設備的設計是透過在LNG燃料引擎的排氣管道中放置甲烷氧化觸媒器,透過觸媒器讓未燃燒的甲烷氧化,以減少甲烷逸散。在此專案中,合作公司的目標是在2021財年到2026財年這六年期間,於LNG燃料船上達到70%以上的甲烷逸散降減率。此降減目標將透過甲烷氧化觸媒與引擎改量的結合來實現,進一步減少LNG燃料船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附圖為2024年日本東京國際海事展覽會(Sea Japan 2024)授證典禮。(日本海事協會提供)

Read More

海攬公會參加2024FIATA總部會議成果豐碩 亞太區會議7月11日在印尼巴里島登場

海攬公會理事長翁堯賢(右)、FIATA會長Mr. Turgut Erkeskin(中)、FIATA資深副會長Mr. Thomas Sim合影。(海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2024年FIATA總部會議日前於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此次會議以“團結一致,共創韌性”為主題,召開15場研討會,討論了45個與本業相關的重要關鍵議題,共有來自60個國家超過250餘位全球貨運承攬物流業的從業人員參加盛會,台北市海運承攬商業同業公會翁堯賢理事長與中華貨物通關自動化協會楊瑞如理事長同時也是FIATA副會長代表台灣協會會員與會,全程參加為期四天密集的各工作小組會議,共同分享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經驗與貢獻,帶回各組最新的行業消息。FIATA 2024年亞太地區會議將於7月11日~12日在印尼巴里島召開,全球年會將於9月23日~27日在巴拿馬舉行,早鳥報名已開始,歡迎報名參加 (https://www.fiata2024.com.pa/)。 本次FIATA總部會議複合運輸組將重點關注如何建立有彈性的多式聯運供應鏈,以應對意外變化的危機(例如區域戰爭和紅海危機)。關務組的主題是擁抱新技術,確保貨運代理/報關行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空運組會議談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和國際海運運輸協會(FIATA)之間正在進行的工作,各區域代表就全球航空貨運計劃(GACP)提出合作見解以及討論解決貨運代理遇到的區域空運挑戰。教育組以產業永續傳承、賦能未來的主題,討論藉由舉辦青年物流人才的比賽活動,吸引鼓勵年輕人進入本行業,以及提拔培訓青年人才的策略。亞太區域組則談到,在 2020-2022年的COVID 大流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武裝衝突,以及影響全球供應鏈的紅海危機之後,尤其是從亞洲到歐洲的貨運,要積極建立運輸供應鏈的彈性,例如利用替代路線,通過陸路/鐵路連接東南亞和中國與歐洲的新陸路和海上貿易走廊來應變危機,亞太區各國代表在會議中分享經驗教訓,強調在更加不確定的環境中的運營方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FIATA總部會議每年在FIATA總部所在地瑞士日內瓦舉行,聚集了FIATA協會會員、貨代企業會員、行業領導者和專家,以研討會的形式探討交流,並安排分組討論,參加會員能於各項議程及工作坊中積極互動,並邀請行業專家回答特定的行業問題。FIATA主席Mr. Turgut Erkeskin先生指出:「在供應鏈出現重大不確定性和衝擊之後,貨運代理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促進供應鏈的流動性和連通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重申FIATA致力於團結貨運代理行業,有效代表其全球成員的利益,在國際層面制定政策以促進國際貿易,並通過標準化和數位化提高服務品質。新技術帶來的數位轉型契機與FIATA提供數位行業解決方案以促進貿易所做的努力一致,例如數位FIATA多式聯運提單(eFBL)及其安全的行業數據標準,Freight Pay等等。而培訓和授權下一代行業領導者的重要性被確定為行業未來復原力的關鍵。

Read More

CSSC與卡塔爾能源簽約建造18艘27.1萬立方米運輸船

CSSC與卡塔爾能源簽約建造18艘27.1萬立方米運輸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大陸「中國船舶集團」(CSSC)與卡塔爾能源在北京舉行十八艘27.1萬立方米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簽約儀式,中共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單忠德,外交部西亞北非司大使呂健,CSSC董事長溫剛、副總經理盛紀綱,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塔爾能源總裁兼首席執行長薩阿德·謝裏達·阿爾卡比,卡塔爾能源天然氣首席執行官卡利德·阿爾-塞尼,卡塔爾能源商務和業務發展執行副總裁賈西姆·阿爾馬拉祖齊等高層出席簽約儀式。(附圖取自CSSC) CSSC董事長溫剛表示,近年來卡塔爾能源大力實施天然氣擴產計畫和LNG船建造計畫,快速提升天然氣生產和出口能力,在全球清潔能源加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引領和帶動作用。該集團是全球造船業的引領力量,是"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堅定踐行者,經過多年努力,實現大型LNG船的自主設計建造,在全球造船市場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多年來該集團與卡塔爾能源建立並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攜手推動能源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此次雙方再度攜手,中國船舶集團將集中優勢資源,精心組織生產,加強科學管理,著力打造業界精品工程、標杆工程,確保按期保質交付,為卡塔爾能源加快擴產轉型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中卡兩國經濟合作打造新典範、作出新貢獻。 薩阿德·謝裏達·阿爾卡比則表示,卡塔爾能源與中國船舶集團簽署十八艘27.1萬立方米LNG船建造合同,創造單筆新船訂單金額最高紀錄,是一次歷史性的突破。該批次船舶將支持卡塔爾能源在北部氣田擴大生產能力,滿足船隊長期的更新需求。希望卡塔爾能源與中國船舶集團今後能進一步深化務實合作,共同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 CSSC與卡塔爾能源簽約建造18艘27.1萬立方米運輸船 據稱,此次簽約項目中的LNG船將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自主設計、建造,總長344米,型寬53.6米,型深27.2米,設計吃水12米,採用雙燃料低速機推進和NO96 Super+圍護系統。該型船具有五大技術特點:艙容方面,採用五艙方案,尺度較常規17.4萬立方米大型LNG船運載能力提升57%;性能方面,採用多目標優化的雙艉鰭線型,具有優異的快速性,蒸發率更低,噸海裏貨物運輸能耗比17.4萬立方米LNG船降低9.9%;安全性方面,液艙採用增強型絕緣模組,配置即時晃蕩監測系統、船體配置應力監測和防碰撞系統,有多重保障,安全可靠性高;操控性方面,配備再液化系統和軸發反向助推系統,操控靈活,碳強度指標(CII)比17.4萬立方米LNG船低23%,可以靈活匹配不同航線的各種運營區間;相容性方面,多元化優化吃水和配載設計,覆蓋各大主流航線。 依據2020年卡塔爾能源公佈備受國際矚目的"百船計畫",即建造超過100艘大型LNG船以滿足其上游產能擴張後所需運力。此次中國船舶集團獲得"百船計畫"十八艘27.1萬立方米LNG船訂單,是該集團在超大型LNG船建造領域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的重要體現,高端船舶研發設計能力向世界領先目標邁進。“百船計畫”中的99艘LNG船均使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WinGD授權的主機,進一步展現中國船舶集團在LNG船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的不斷深化,也助推中國船舶集團與卡塔爾能源策略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推動中卡能源領域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構築長期穩定的能源合作關係。

Read More

中遠海運開通天津直航南美東岸貨櫃新航線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開通天津直航南美東岸貨櫃新航線,天津港消息,京津冀地區首條直航南美洲東岸貨櫃新航線開通,本(五)月六日由"中遠海運阿根廷"輪滿載著京津冀等地區的工程機械、電器等貨櫃貨物展開首航。(見圖) 消息指出,"中遠海運阿根廷"輪駛往南美洲的里約熱內盧、桑托斯、伊塔普亞、納維根特斯等港口,象徵著京津冀地區近年來首條直航南美洲東岸航線正式開通,進一步織密天津港覆蓋全球的貨櫃航運網路,增強天津港作為京津冀"海上門戶"和"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的輻射帶動作用。這也是今年天津港新增的首條南美洲金磚國家貨櫃航線,為京津冀地區外貿高品質發展再添新動能,為促進南美新興經濟體的貿易增長多樣化和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貢獻津港力量。 此次開通的天津-南美東直航新航線,共投入十二艘1.4萬TEU型貨櫃船週班營運,將為南美地區的大豆、鐵礦石、咖啡豆、可哥、蔗糖、牛肉等產品進口和國內日用品、化工品、汽車及零件、鋼材、傢俱等品類出口提供更加便捷的海上通道,此次新航線的開通,將重點靠泊巴西多個港口,使天津至巴西的交貨期從原先中轉的54天縮短至40天,冷櫃裝載能力提升81%,將有效助力中國北方地區與與巴西等南美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也為廣大內陸腹地企業構建起國際物流新通道。 據稱,去年11月天津國際航運產業博覽會期間,天津市與中遠海運集團簽署共同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策略合作協定,構建以港促業興城、港產城相互賦能的新格局,助力提升天津港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策略、服務輻射經濟腹地和為天津吸引集聚資源要素的能力。 中遠海運集團將圍繞"創建世界一流航運科技企業"願景目標,發揮航運、港口、物流一體化運營優勢,深化與天津務實合作,在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共建"一帶一路"、暢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發揮更大作用。天津港集團將以新航線開通為契機充分發揮港口優勢,落實天津市"十項行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智慧樞紐港口升級版,全力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和北方國際航運樞紐建設,打造大陸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Read More

海大文創系攜手社區夥伴 啟動淡蘭古道茶路文化再現工程

鄭福田文教基金會邱慧珠執行長與全體學員合影。(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的經費支持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士學位學程之課程「地方文化與社區營造」為復刻淡蘭古道南路-深坑的茶葉人文歷史,攜手產官社各界在深坑、坪林辦理一系列採茶製茶體驗課程、「地方知識與創生培訓課程」及「地方知識共創工作坊」。一系列的校外教學活動,不僅提升文創設計系學生團隊在茶葉歷史、地方知識、產業布局、地方組織發展、設計元素、製茶工藝等領域的素養,更為完成社會實踐任務完成知識準備工作。 辦理「地方知識與創生培訓課程」,在新北市深坑區公所提供的第一市民活動中心大禮堂中,天綸茶館張農林創辦人為學子們講解深坑的茶工藝與進行體驗課程。接著,鄭福田文教基金會邱慧珠執行長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帶領學生們認識深坑的茶產業與茶歷史發展。 「地方知識共創工作坊」中,深坑區農會黃土水總幹事為學子們詳細講述深坑的茶業、茶園與農會百年發展歷史。在聆聽黃土水總幹事建構的歷史主軸後,斑馬線文庫出版社張仰賢社長接著帶領學子們進行深坑地方故事共創與學習圈建構活動,進一步提升地方故事的撰寫能力。最後,學子們在深坑里黃建強里長(新北市商圈聯合發展協會理事長)及深坑人文工作室簡振隆主任帶領下,分組進行深坑街區文化資產與導覽見習活動。 除了培訓課程與工作坊等活動外,師生團隊在尚德茶堂曾日杉、曾弘毅、曾清祥三個製茶老師的指導下,親自到坪林區上山採茶、製茶及學習品茶,在農事勞動中體會臺灣製茶工藝的秘訣與精巧。參與上山採茶的文創設計系學生唐沛辰指出:「很榮幸參與這一系列的活動,讓我深入了解製茶的過程和茶葉的歷史,從採茶、萎凋、發酵、殺菁、揉捻、乾燥,到品茶等步驟。從此之後製茶對我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工法,而是一項充滿溫度並富含深度的手藝,謝謝每一位用心指導的老師!」 此外,課程學生助教黃美金同學表示:「在一系列課程中,我覺得很不一樣的事是不僅瞭解到如何推廣茶文化,更學到了原來深坑還有其他不一樣的故事,讓我彷彿看到了深坑幾百年的精神。而且,我認為這幾次的移地上課是件很好的機會,可以去了解深坑需要什麼,我們能帶給深坑什麼。我很榮幸有這麼一個機會可以有更清楚的方向去推廣深坑的茶文化。」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再現茶港風華:地方知識共創與街區再造在課程之實踐」主持人曾聖文主任指出,很感謝新北市深坑區公所、深坑里辦公室、深坑區農會、鄭福田文教基金會、深坑人文工作室、尚德茶堂、天綸茶館、斑馬線文庫有限公司等產官社各界協力夥伴的支持,使學生團隊能夠以茶歷史、茶工藝、茶經濟、茶街區、茶文創、茶遊程、茶時(石)尚等七個主題,依據社區需求貢獻設計專業,為復刻淡蘭古道南路茶文化與深坑街區再造提供解方。期待在社區協力夥伴的支持下,學生團隊有豐碩的成果,進一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Read More

捷迅董事會通過配發現金股利5元 今年完成美國併購案推升業績再創高峰

捷迅位於美國達拉斯的現有物流倉。(捷迅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捷迅董事會通過今年配發現金股利5元,113年第一季合併財報營收9.79億元,年增20.44%,每股盈餘(EPS) 1.35元,獲利優於疫情前且更甚於疫情期間的109年成長23%。 同時公告4月營收4.06億元,不僅月增26.42%,較去年同期增75.63%,累計1月到4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32.66%,公司不斷持續新增國際知名客戶群,且在各項服務產品的獲利挑戰成長,今年則是非常樂觀跟隨客戶訂單增加,載貨量及營收將雙創佳績。 該公司於三月法說會時表示今年業績表現將不亞於疫情期間的暢旺程度,在各地業務拓展更是明顯升溫,尤其在美國地區的進展更是如火如荼按照目標推進,董事會表決通過,擬於今年完成收購在地經營逾十餘年具規模的專業物流同業,該家公司位於西雅圖頗具知名度,專營美國出口生鮮食品物流到亞洲及台灣等各地區。 捷迅於美國各營運據點設立已超過27年,分別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達拉斯、芝加哥等地,將因此次併購案增加位於西雅圖的營運據點,藉此除可帶動其他服務項目的擴展,更可為捷迅引進不同產品領域的新客戶族群,預估該公司可推升集團在美國地區的營收成長,這無疑使原本已立足於物流40餘年的捷迅,除了替原有電子業族群提供完善的服務外,藉此次併購案將捷迅正式推升到更多元且全方位的整合型物流業者的更高領域。 此外,捷迅於去年第三季宣布在美國德州購入的近13萬英呎保稅倉,於近日完成各項美國當地審核資料申請,規劃設置成為達拉斯機場內最大規模的台籍物流公司,估計可於114年的第一季完工,估算此保稅倉最大可容納高達近1,000個40呎貨櫃,20,000個棧板的儲位空間供客戶使用。 今年首季空運市場桃園機場統計進、出口貨物因電子品外移至東南亞效應微幅衰退,但自中國地區來台的轉口貨運量有高達8.15%的成長,占比高達桃園機場的52.62%,由於電商貨品於每個時節、季度推出各類購物等促銷方案,帶動整體航空貨運市場淡季不淡,因此整體航空貨運量主要受惠於轉口業務增長,加上華航將於今年有3架777F貨機陸續交機後,應可使運往美、加航線的艙位帶來正成長的供給。 捷迅因及早布局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而使業務量持續蓬勃增長,加上穩定出貨的AI相關產品供應鏈的客戶群,樂觀看待下半年貨量及營收雙雙上揚。 海運市場則如同各航商說明,雖然面對市場艙位供給大於需求的挑戰,不過地緣政治緊繃,消彌了部分供需利空,展望下半年航運市場,兩條運河通行困難造成的外溢效應,使貨櫃輪第2季開始出現「空班」情況,統計亞洲-北美西海岸4、5月各出現11個空白航班,預估亞洲到歐洲5月開始也因船舶供給不足會出現空白航班,加上船舶集中到四大航線,排擠到南非、南美需求,都造成運價上漲。 再加上紅海航運船隻受胡塞組織的襲擊,迫使大部分貨櫃輪航班繞行好望角,緩解全球貨櫃輪供應過剩的結構性問題,這樣的影響將延續到第3季旺季。近期因艙位供給受限,造成歐美線運價波動的連鎖反應連帶影響至其他航線,4月初開始全球船舶吃緊效應使南半球航線運價醞釀飆漲。 儘管艙位供大於求現象依然存在,航商仍須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  一、美國東岸碼頭工會進行勞資合約協商,根據過往西岸談判經驗預判,東岸勞資合約談判過程亦可能發生拉鋸情況;二、美國總統大選及中東地區地緣政治、戰爭風險;三、歐洲的環保法規及IMO的法規變化。  綜觀空、海運物流市場動態受各類國際事件所牽動著,但都不影響捷迅踩著穩健的步伐朝設定的目標往前邁進,為客戶、股東、員工締造最大化的營運績效。

Read More

藝術家孫雪嚴海大個展 邀請一同品味藍染之美

孫老師帶領現場的師生們閱讀藍色。(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藝文中心邀請藝術家孫雪嚴舉辦藍染藝術個展《讀藍、獨染 INDIGO DYEING–穿越目光擁有你》,並在4月17日的藝術講座,讓海大師生了解藍染原料、製作及生活美學的應用。本次展覽有20多件藍染作品,不論是服裝染飾、條軸、擺飾皆十分精緻且獨創,展覽至5月23日,邀請您至海大圖書館一樓的藝文中心展示空間,一同細細品味藍染之美。 藝術家孫雪嚴老師30年來的創作與藍色朝夕相處,藍色是沉鬱同時容易引入性靈的神祕色彩,為四季共擁。藍色隱藏著如海洋孕育的生命力和天空般的廣闊自由,能演繹、能聚合。透過藍染的色彩傳達與手的力量,是視覺與觸覺、感覺與發覺,不僅乘載古老的文化也揭示多元的工藝美學和生活應用,而獨染也是藝術家的隱世情懷。 孫雪嚴老師表示,藍染已有三千年以上歷史,但是老靈魂要有新創意,這就是文化復育的價值。孫老師也帶領現場的師生們閱讀藍色,她說,閱讀色彩透過個人經驗與感受,形塑出不同發想與意識,於獨染歷程沉浸於染缸,不時對藍色提出新的詮釋與見解,享受孤獨之際,將海與天掌握在手作溫度裡,透過捏的動作與束綁形成多元造型與藍色層次,以工藝美學傳達傳統工藝引入時尚與生活應用,希望同學們從藍染藝術關注文化與自然的復育。 共同教育中心謝玉玲中心主任於開幕致詞時感謝孫雪嚴老師將藍染的工藝美學帶到海大與師生分享,藝術家取之於藍染的自然特質,透過造形的變化讓創作更具風格與特色,形式與細節都匠心獨具與巧思。海洋大學附近八斗子的薯榔海水染,帶點磚色色調,一暖色一寒色,都是非常有文化溫度的植物染工藝。 藝文中心謝忠恆主任表示,藍染的染劑需要考量到氧化和還原的反應,不只是藝術創作還蘊涵科普知識,和藝術家在媒材實驗和創作實踐,才有辦法養染出飽和色相和具有感染力的藍色。大菁植物天然染的生活美學背後,涵蓋自然永續與文化復育的價值,海大藝文中心同時與黃金博物館合作,透過天然礦物彩繪藝術的策展鏈結礦山文化,以藝術察覺文化生活,從色料看見在地真善美。 【展覽資訊】:《讀藍、獨染 Indigo Dyeing–穿越目光擁有你》孫雪嚴個展,4月17日(三)-5月23日(四),圖書館一樓展示空間

Read More

提振震災後地方觀光 免收郵輪靠泊花蓮港費用

(花蓮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近年來花蓮港務分公司為吸引國際郵輪抵達花蓮觀光,每年持續提供多項優惠措施,113年提供碼頭碇泊費全免、旅客服務費7折、同一郵輪於花蓮港靠泊達3航次以上者,旅客服務費全免等多項優惠。今(113)年4月3日發生芮氏7.2級規模強震重創太魯閣國家公園,為提振地震後地方觀光,花蓮港務分公司自113年4月25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24時,除原有優惠措施外,另加碼免收國際郵輪停泊花蓮港之旅客服務費及港區清潔維護費,期提高國際郵輪靠泊意願,促進災後地方經濟。 花蓮港 (113)年度國際觀光郵輪原預報13航次,預計可為花蓮觀光帶來約31,200人次國際觀光旅客,至113年3月21日共完成4航次郵輪靠泊,國際旅客達 11,770人次。 0403地震後花蓮港碼頭主結構未受損,目前所有碼頭仍可維持基本運作,國際郵輪可正常靠泊,旅客通關服務站亦可提供優質旅客服務。

Read More

愛達郵輪推出海上航家講壇/小小航海家暑期活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愛達郵輪將在今年六至八月推出“海上航家講壇”和“小小航海家”等暑期系列主題活動。 愛達郵輪(Adora Cruises)宣佈,將在其首艘大陸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上推出2024夏季親子主題活動,旨在為廣大家庭提供一系列的暑期專屬文化體驗,打造融合文化創新和夏日趣味的海上親子文化之旅。 在夏季親子主題活動期間,愛達·魔都號將推出以海洋文化為主題的“海上航家講壇”系列活動,多位元船舶專家將揭秘兩栖戰艦、LNG船及國產大型郵輪等國之重器的幕後故事,帶領賓客近距離瞭解中國智造的成就。賓客將有機會現場聆聽中國首位跨北冰洋女駕駛員白響恩、蛟龍號首位大洋深潛女科學家唐立梅、擁有35年航海經歷的遠洋船長胡月詳及航海博主陳庭堯講述鮮活生動的航海故事。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總冠軍、《略談中華海洋詩史》作者陳曦駿、非遺文化專家等文化大咖也將多角度講述海洋文化,與賓客一起聊聊郵輪那些事兒。 此外,愛達·魔都號還特別推出“小小航海家”活動,讓孩子們變身小船長,在模擬駕駛台體驗航行的自由,學習水手結、船語、旗幟等小水手的本領,並參加“逃生線路規劃師”掌握海上安全演習知識,寓教於樂中開啟海上探索之旅。在妙趣橫生的愛達遊園會中,賓客可以參與投壺、九連環、魯班鎖等傳統遊戲,共用歡樂親子時光,領略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愛達·魔都號還將傾情呈現《愛達山海經·奇幻之旅》親子互動舞臺劇,讓孩子們共同登臺參與表演,踏上遠古山海奇境的探險之旅,感受千年文化的童趣傳承。 愛達郵輪的夏季主題航季將從六月下旬持續至八月底,在此期間,愛達·魔都號還將提供豐富的夏季美食,如BBQ燒烤、特色海鮮、高品質牛排、精緻下午茶和意式手工霜淇淋等。賓客也可以參與海上精釀啤酒狂歡節,體驗刺激的水滑道,盡享海上仲夏狂歡。即日起,賓客可登錄愛達郵輪官網和微信小程式訂購船票,或者致電愛達郵輪客服中心或向當地旅行社查詢並預訂相關產品。愛達郵輪將中西文化精髓融入品牌體驗中,推動文化交流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致力於為賓客打造一個既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又相容國際視野的高端郵輪度假體驗。 愛達·魔都號全長323.6米,總噸位13.62萬噸,擁有2125間豪華客房和套房,滿載可容納5246名賓客,今(2024)年一月一日開啟商業首航並已營運27個航次,服務十多萬國內外賓客。(附圖取自愛達郵輪)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