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關舉辦今年第1季外銷品沖退原料稅電子化作業宣導會

(臺北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北關為持續提升外銷品沖退原料稅採電子化作業比率,於關務署副樓4樓禮堂舉行「外銷品沖退原料稅電子化作業」(下稱E化沖退稅)宣導會,以推廣E化沖退稅作業,並與相關業者加強交流。本次宣導會由該關副關務長許志仁率松山分關E化專業團隊,並邀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下稱產發署)共同參與,與會業者包括臺北市報關公會、進出口廠商、製造商、退稅代辦業者等,計110餘人參加。 會中除了講解E化沖退稅的資訊系統操作、常見錯單案例外,亦就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廠商辦理E化沖退稅相關流程提供解說,並由經濟部產發署派員講授如何利用網路平台申請電子化原料核退標準,現場並進行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及廉政宣導;另透過Q&A討論時間,就業者所提E化沖退稅操作問題提供說明,提問踴躍,互動熱絡,獲與會者好評。 臺北關表示,去(113)年E化沖退稅案件數占總沖退稅案件數之78.2%,沖退稅金額比例達77%,均創新高,且平均辦結天數僅4.4天,實際效益顯著。籲請未採E化沖退稅廠商儘快導入E化作業模式,以享受加速退稅的便捷服務,並接軌節能減碳趨勢,省時省力E起愛地球。 有關E化沖退稅作業詳細資訊,可參閱臺北關網站「外銷品沖退稅專區/電子化沖退稅」專區資訊,如有相關E化申辦及操作問題,請洽該關專線電話02-25505500分機2829、2831及2832,將由專人提供諮詢與服務。

Read More

管碧玲:權宜輪次級船管理初步有成效 樂見情況改善仍步步為營

權宜輪威脅程度統計分析。(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委會指出,台灣周邊海域船隻活動頻繁,為國際重要航道,且周邊眾多「權宜輪」因船籍國監管鬆散,影響我國海域及港埠安全甚巨,海委會主委管碧玲在凱米颱風過後,即指示海巡署去函航港局,邀請航港局啟動跨部會合作機制,加強權宜輪的管理。並於去年9月5日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第50次會議,提出「推動跨部會合作加強因應權宜輪威脅」議題,讓權宜輪管理進入災害防救的工作體系。歷經數月,管碧玲中央災害防救會報上指出,在各相關部會重視及通力合作下,台灣周邊海域高威脅權宜輪活動明顯減少,顯示管理措施已達初步成效。 管碧玲提到,國際航行船舶之船東常基於商業考量,有些將船舶登記監管較為寬鬆的國家,以降低營運成本、稅負與監管壓力,俗稱「權宜輪」;因其船籍國監管鬆散,該類船舶通常早已不符合國際安全標準,形成所謂「次標準船」或稱次級船,對航行安全與海洋環境具有高度風險;2024年凱米風災,我國周邊多達9艘船舶擱淺或沉沒,即多屬此類船舶。 有鑒於此,海委會管碧玲主委在去年中央災害防救會報第50次會議(2024年9月5日)即主動提出:「為強化我國周邊海域航行安全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請各相關機關共同針對次標準船做出更具體的管制作為,使此類船舶不敢輕易靠近台灣,減少我國海上污染及降低海難發生之可能。」隨後並指示海委會全面投入相關行動,包括:一、海委會海巡署配合航港局「建立預防性告警機制」,在颱風警戒期間,即展開高風險船舶的監控、驅離。二、海委會海保署也與交通部「成立船舶聯合管制檢查小組」,會同檢查人員登船檢查,以降低可能發生海洋污染之機率。截至今年二月,已經在台中港與高雄港,進行6次檢查。三、海委會的國家海洋研究院對周邊海域權宜輪滯留、異常航行情況,進行大數據分析。四、尤其在斷纜事件不斷發生之後,國海院更聚焦對96艘黑名單進行活動分析。五、海委會海巡署亦加強監控96艘黑名單權宜輪,將其分為高度威脅、中度威脅、低度威脅、無威脅等四級,做分級監控。五大行動,多箭齊發,對權宜輪次級船展開全面監控。 根據國海院分析96艘黑名單權宜輪主要活動海域,係我國西部商港(包括基隆、臺北港、臺中港、高雄港),而高度威脅船舶軌跡則主要集中於基隆港以北海域,去年10月以來活動量分別為10月份39艘、11月份47艘、12月份46艘、1月份45艘、2月份38艘。 從統計資料顯示,經過跨部會密切合作及嚴格監控取締,黑名單權宜輪在周邊海域活動在本年2月份已大幅度降低,北部區域已無高風險船舶出現。 白色軌跡:無威脅、黃色軌跡:低威脅、橘色軌跡:中威脅、紅色軌跡:高威脅,黑名單船舶活動已大幅減少,北部已無高威脅船舶滯留情形。(海委會提供) 管碧玲表示:海委會以應對中國灰色地帶襲擾的規格,監控權宜輪黑名單,雖然顯見成效,但這個現象是代表權宜輪在做暫時性的觀望,還是確實已造成生態的改變,仍有待觀察。不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會持續強化跨部會合作,全力維護我國國家海洋權益與航行安全。並守護數位生命線,捍衛國家安全。 管碧玲說:『我們樂見情況改善,但是仍然步步為營,請大家放心。』

Read More

觀光署徵集壯遊心體驗圓夢感動企劃 總獎金45萬元邀您探索百大亮點

歡迎民眾投稿包含2處百大亮點,並具有故事性、能引發共鳴之圓夢企劃圖為苗栗苑港漁港。(觀光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交通部觀光署為推廣國旅加強宣傳「台灣觀光100亮點」,自即日起舉辦「壯遊心體驗」圓夢企劃徵集活動,邀請民眾於本(114)年5月11日前報名投稿觸動人心的圓夢企劃,一起壯遊臺灣百大亮點,用行動創造「心」感動,還有機會獲得壯遊金,來完成自己的壯遊體驗,總獎金高達45萬元! 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暉表示,投稿的圓夢企劃最好具有故事性、能引發共鳴,且企劃內容至少包含2處百大亮點,並符合雙鐵旅遊或永續旅遊概念。第1階段將選出30件企劃書,入選並實地完成壯遊體驗,就能獲得1萬元壯遊金;入選者於第2階段製作壯遊體驗影片放上社群平臺,透過民眾票選與專家評審,10月1日將選出前3名與10名佳作,最高能獲得5萬元獎金。 交通部觀光署也指出,為了要讓民眾更快速瞭解活動內容,特別與知名旅遊網紅,也是台灣女婿的小貝米漿合作,拍攝影片來講述自己雖來臺多年,走過97處百大亮點,卻很少放慢腳步來深入體驗,這次透過用火車搭配自行車,漫遊位於苗栗的苑港漁港與鯉魚潭水庫等2處百大亮點,路途中體驗了純樸小鎮的風景與可愛的人事物,在人生的夢想旅遊清單上,留下深刻的回憶與感動。 趕快跟著小貝米漿的腳步,完成自己的壯遊體驗!更多「壯遊心體驗」圓夢企劃徵集活動資訊與報名方式,可至「台灣觀光100亮點」活動網站https://100spotlights.taiwan.net.tw/travel.php 查詢。

Read More

港務公司參加2050淨零城市展 展現智慧能源與低碳應用成果

港務公司參展「2050淨零城市展」,以「智慧科技打造綠色永續港灣」為主題,邀請參展來賓踴躍前往參觀。(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因應全球邁向數位科技與淨零轉型浪潮,推動「臺灣港群智慧轉型計畫」,導入智慧科技實現港口數位與永續雙軸轉型,本次參加「2050淨零城市展」,以「智慧科技打造綠色永續港灣」為主題,展現智慧能源管理、植栽數位管理及低碳運輸物流園區等推動亮點,該展覽將於3月18日至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4樓舉行,港務公司攤位設於「交通願景館」(R713a),誠摯邀請各界蒞臨參觀。 港務公司表示本次展覽呈現三大具體成果,透過建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全時監控港區能源使用狀態,達成需量管理、智慧調度及契約容量最佳化目標,結合儲創能設備建置,預期可節省7%-10%能源消耗,落實港口永續發展。臺灣港群積極推動植林減碳工作,總植栽面積已達773公頃,年減碳量約7,730公噸,透過建立「植栽管理資料庫系統」,即時掌握港區植栽分布與生長情形,展現以自然為本的永續解方;同時攜手東立物流公司打造「臺北港南碼頭智慧車輛產業園區」,整合智慧綠能與汽車物流技術,建立低碳運輸基地。 活動現場透過系統實體操作體驗,與國內外參展嘉賓進行交流,歡迎參展來賓踴躍前往參觀,共同探索現代化港口最新發展趨勢與成果。此外,港務公司於「交通願景館」主舞台技術PITCH活動中,邀請合作夥伴-思納捷科技公司分享基隆分公司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建置成果,深化產業技術互動交流,本次展覽更多詳情資訊請上大會官網(https://smartcity.org.tw/smartcity.php?k=tp)。

Read More

建輝輪漏油基港公司緊急啟動應變處理作業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靠泊於基隆港東10碼頭的建輝輪3/16因加注低硫重油操作不慎漏油外洩水域,台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緊急啟動應變處理作業。(附圖由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建輝輪加注低硫重油操作不慎外洩水域=, 船上受污貨櫃暫置碼頭地面,船方於污染發生時立即委請水域油污處理廠商拉設攔油索,防止油污擴散,並配置三組人馬分別處理建輝輪周邊水域污油;惟當晚港區風浪變大,導致部分油污擴散至周邊船舶與碼頭,為降低污染港區停泊船舶並維持作業安全,基隆港務分公司於當日晚間23時許啟動緊急應變處理作業。 基隆港公司昨(十七)日上午7~8時巡視港區各碼頭,建輝輪油污確認控制,再無擴散情事,並根據船舶出港之預報資訊指揮油污處理廠商處理順序,截至是日下午二時統計,靠泊於東8碼頭的「德翔釜山輪」、東3碼頭「挪威天空號」均已完成船身油污清洗,另東11「雲明輪」預計於是日下午16-17時前完成船身油污清洗,東9「德翔泗水輪」亦進行船身油污清洗。 基隆港公司指出,本次受油污染事件船舶多集中於東8~東11之聯興貨櫃場租賃碼頭計有四艘,受影響而延後進港船舶有五艘;郵輪進出作業暫無影響,建輝輪船方已承認疏失,表示願意負責後續清理及賠償責任並出具相關切結書;至於裁罰部分,則尊重主管機關。該輪出航前須經航港局確認試航性後方可出港,本次油污水排入港池事件致污染商港海域一案,經與船方確認污染事實,嗣後將檢具相關事證函送航港局北部航務中心依法裁處。

Read More

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頒獎 得獎作品於高雄港港史館展出

港務公司「翰墨飄香 廉潔啟航」書法比賽頒獎典禮圓滿成功。(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為表揚「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得獎者,在高雄港港史館舉行頒獎典禮,本次得獎作品將自114年3月17日起於高雄港港史館展出,歡迎書法同好踴躍蒞臨參觀! 臺灣港務公司表示,為慶祝公司成立十三週年暨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特別舉辦「翰墨飄香‧廉潔啟航」書法比賽,期以書法線條之藝術形式展現蘊含誠信、廉潔意識之文字內容,增益民眾對於企業誠信及廉潔政府之認知。本次比賽分為長青組、社會組及高中組,經由初賽200餘件作品中,評選出長青組44人、社會組47人及高中組30人,114年1月11日於高雄港旅運中心採現場書寫方式辦理決賽,最終評選出每組第一名1名、第二名2名、第三名3名及優選、佳作各5名,共計48幅作品獲獎。 臺灣港務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致詞時表示,已故文化巨擘漢寶德談美學時,曾說過:「書法是生動的建築,建築是立體的書法」,是將書法藝術與建築串連最徹底的一句話。本次於「高雄港港史館」這座歷史建築展出獲獎者的書法作品,不僅賦予港史館別樣風貌,更帶領民眾看見藝術形式的交錯,感受書法筆劃的力量和建築設計的美感,寓文化教育於社教活動中,帶動各年齡層民眾走出戶外,同時呼應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的教育平等及多元夥伴關係,展現港務公司推動永續發展的決心。

Read More

驗船中心四位同仁獲頒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優秀工程師殊榮

驗船中心得獎同仁依序(左起)為趙邑、郭名峰、吳旻陞及錢一中。(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於三月十五日於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第五十八屆第二次會員暨會員代表大會,本次大會匯集國內造船、輪機及再生能源領域專業人士,共同交流海洋工程的最新發展和技術趨勢,會中也針對業界優秀從業人員進行頒獎,財團法人驗船中心(CR Classification Society,簡稱CR)共計四位同仁獲獎。 驗船中心四位獲獎同仁分別為郭名峰處長榮獲「優秀資深工程師」,錢一中、趙邑、吳旻陞三位驗船師榮獲「優秀青年工程師」獎項,彰顯其於專業領域之表現獲得肯定。

Read More

DHL:美國政策變動無損全球貿易成長

DHL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2025)年全球經貿發展普遍認為充滿不確定性,惟據DHL 貿易全覽圖集(DHL Trade Atlas 2025)卻認為美國政策變動無損於全球貿易成長。(見圖,DHL提供) DHL與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公布最新DHL 貿易全覽圖集,這份報告檢視200個國家的國際貨物貿易流,提供貨物貿易的重大趨勢與展望。根據報告指出,台灣排名全球第19名,整體貿易表現上,東南亞及南亞地區領先其他地區,持續快速成長。 DHL 國際快遞亞太區執行長李植興表示,展望亞洲貿易的未來,即使面臨近期政經局勢的干擾,貿易成長仍維持驚人的彈性。供應鏈的多元化重塑商業格局,亞洲在全球經貿市場已扮演關鍵角色。然而必須審慎看待充滿希望的前景,體認到全球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企業必須在策略上保持創新,並積極主動尋找新的成長途徑。 根據最新報告,從 2024 年到 2029 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以 3.1% 的複合年成長率成長。此數字與 GDP 成長大致相符,且與過去十年相比,貿易成長速度略有加速。即使美國新政府全面實施關稅措施,並引發其他國家進行報復性措施,全球貿易預計在未來五年內仍將持續成長,惟成長速度將大幅放緩。 DHL 國際快遞全球總裁 John Pearson 表示,全球已發展跟新興經濟體系的貿易成長潛力都相當可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從 2008 年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到關稅及地緣政治衝突,國際貿易成功抵禦了所有可想像的挑戰。在現今的全球經貿環境下,DHL 可以在成本和風險之間建立平衡,協助客戶重新評估供應鏈,確保持續提供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務。 從 2024 到 2029 年間,印度、越南、印尼和菲律賓預計將在貿易成長速度和規模躋身前卅名,其中印度將為貿易絕對成長率第三大的國家(佔全球新增貿易的 6%),僅次於中國(12%)和美國(10%)。預計貿易成長幅度最大的國家多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美,而貿易成長最快的國家還包括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幾個國家。在世界主要區域中, 2024 至 2029 年貿易量成長最快的地區為南亞和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盟國家,其複合成長率維持在 5% 到 6% 之間。預計所有其他地區都將以 2% 至 4%…

Read More

重慶物流集團首艘江海直達船開工建造

重慶物流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重慶物流集團首艘江海直達船(見圖)開工建造,該集團第一艘130米LNG江海直達船舶建造開工典禮近日在涪陵區重慶中江船業公司舉行。 據悉,該船總長130米,型寬16.20米,型深8.85米,設計吃水(內河A級)6.80米、(特定航線)6.35m,載重量10000噸以上,預計下半年下水。該船是重慶自主研發建造的第一艘適配三峽船閘、也是首次運用LNG單一燃料建造的新能源船舶,較傳統柴油動力船型碳排放降低20%。 作為航行重慶至寧波/舟山特定航線的江海直達船舶,該船將以裝運金屬礦石、鋁礬土、工業鹽、造紙原料、煤炭、袋裝糧食、礦建材料為主,兼顧熟料、紡織品、鋼材及其他散貨,亦可在貨艙內裝載192個20英尺的標準集裝箱。 消息指出,打造130米LNG江海直達船舶專案,係重慶物流集團依據《重慶市加快構建現代化集疏運體系實施方案(2024—2029年)》,常態化運行江海直達航線舉措。該專案承載著落實“長江經濟帶”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策略,通過構建“黃金水道+江海聯運”立體物流體系,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助推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建設,提升重慶綜合樞紐規模和能級。  

Read More

工研院舉辦MWC 2025 展會直擊 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研討會

工研院舉辦「MWC 2025 展會直擊: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研討會」,由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團隊主講,聚焦「開放」(Open)與「AI人工智慧」對電信產業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全球行動通訊大會(MWC)作為移動通訊產業的風向球,今年吸引超過10.9萬人參與。為協助臺灣業者掌握國際趨勢並拓展商機,工研院舉辦「MWC 2025 展會直擊:AI 驅動未來通訊與智慧應用研討會」,聚焦 MWC 2025 的關鍵議題—「開放」(Open)與「AI人工智慧」對電信產業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工研院指出,5G-Advanced (5G-A)階段的「5G+AI」將推動商用部署、加速產業轉型。未來,電信業者與設備商將透過開放技術與 AI,優化網路管理、提升用戶體驗,並推動智慧交通、無人技術、沉浸式購物等創新應用,為通訊產業帶來新商機。 工研院副總暨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表示,MWC 2025 展會凸顯電信產業正加速邁向開放架構與 AI 創新應用。從 5G-A 發展到地空整合通訊技術,各大企業積極運用 AI 提升網路管理效率、優化應用場景,並推動電信服務的市場化。臺灣在全球硬體供應鏈中占據關鍵地位,然而,面對 AI 技術的快速演進,產業需加速推動AI 創新體驗多元化,強化市場應用,提升 AI 在消費市場與企業端的滲透率。隨著 AI 進入各行各業,臺灣應鼓勵產業跨界合作,將 AI 深入智慧製造、醫療、零售、車聯網等領域,打造高附加價值的解決方案。此外,在全球電信與科技業加速邁向 AI 驅動的數位轉型之際,臺灣可憑藉供應鏈整合優勢,加強與國際夥伴的技術合作,從硬體製造擴展至AI 軟體與應用服務,確保在全球市場中持續保持競爭優勢。 工研院指出,今年展會聚焦四大關鍵趨勢:Open RAN 與 Open Gateway 發展、AI 驅動電信數位轉型、5G-A的應用創新與貨幣化,以及地空整合通訊技術演進。 關鍵趨勢一:透過「開放」實現全球互聯,重塑通訊產業生態,MWC 2025強調Open對電信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推動5G商用部署與變現。在Open概念下,Open RAN與Open Gateway是兩大核心技術。 Open RAN方面,O-RAN聯盟持續推動RAN轉型,朝向開放、智慧化、虛擬化發展,確保互通性。目前已有29個準商用及商用案例、57個測試案例,並簽署17件合作備忘錄。O-RAN聯盟與3GPP合作,將開放架構標準與5G、6G融合,奠定AI應用基礎並提升安全性。未來將透過RIC技術優化網路管理,提升開放前傳網路性能,並應對AI安全需求。 Open…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