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節研討蔡豐明解析智慧前瞻數位航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華航運學會為慶祝第71屆航海節舉辦研討會,上週(6/20)特別邀請到陽明海運公司蔡豐明董事長以時下最夯的﹁智慧前瞻、數位航運﹂為主題蒞會專題演講,為今年系列航海節活動熱身。 中華航運學會理事長呂錦山會中親頒感謝狀予蔡豐明,感謝蔡董以其產學經驗分享航運業界。(見圖,李錫銘攝) 蔡豐明由疫情期間及接任陽明海運董事長導引演講主題,邏輯化探討智慧航運政策及航運公司運用AI資訊整合強化競爭力。 他發現經歷了幾年疫情,這個堪稱天災的疫情卻也帶來轉機,很多航運公司變得非常有底氣,世界前五大貨櫃航商連能達到高峰,所以陽明也絕對不能落人之後,按其中長期發展策略規劃,希望未來運能可以達到120萬至130萬TEU規模,其中台灣三大航商長榮一直是標桿,萬海也非常的積極,造船也給予向上的力量,同業間競爭也合作,這不是排名的問題而是競爭力。蔡豐明認為如何從資料變資訊,從資訊變成重要的決策依據非常重要,過去在做研究的時候常會說資料取得不易,那現在做研究是資料太多,怎麼樣用更有效率的工具來做分析?過去的很多的資料未數位化,數位化之後是如何數位優化到數位轉型,包括政府現在很多政策都是提倡所謂的智慧航運,把智慧航運真正做到位落實提升盈利的效率和效益。 蔡豐明分別就數位轉型企業生存關鍵、數位化工具應用與政策支持推動數位化,航運產業升級方案18項推動策略、航運業數位化方向、智慧化航運及低碳技術研發、智慧環保船舶(設計及動態管理) 進行解析,其中航運產業升級方案涵蓋綠色轉型、智慧創新、人才培育、建立產業生態系。航運業數位化方向: -航運操作自動化與智慧化:透過物聯網(IoT)和船舶監控系統安裝物聯網設備以監控船舶狀況,進毆燃料消耗、天氣變化、避碰導航支援,及早發現問題並作出調整,。 -數據分析與預測技術利用大數據和AI進行航道市場預測、優化航線計劃、貨運需求分析,從而調整船隊部署、投資智慧貨櫃(Smart Containers)進行貨物追蹤提升效率。 -智慧港口與碼頭自動化升級:碼頭操作的自動化,透過物聯網(IoT)技術進行貨櫃裝卸和物流運輸,減少人為誤差並提高作業效率。 -客戶服務平台與數位化交易(區塊鏈技術應用,建立數位化客戶平台(含e-B/L),讓客戶能夠自助預訂、查詢運輸狀態,並實現線上多元付款和合約管理。 -數位安全與風險管理加強網絡安全和風險防控、保護敏感數據免受網絡攻擊。

Read More

關務署與React共同舉辦2025保護智慧財產權研討會 強化仿冒品查緝作為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提升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效,財政部關務署與非營利國際組織React於本(114)年6月20日共同舉辦「2025保護智慧財產權研討會」,強化海關查緝仿冒品之專業能力,深化各界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關務署說明,React為一結合公私部門之非營利組織,致力防杜侵權商品流通市面,該組織長年與各國執法機構共同舉辦辨識真仿品訓練課程,促進執法人員與權利人間之知識分享與實務交流,提升國際間打擊仿冒品成效。 關務署進一步說明,本年是第15度與React合作舉辦保護智慧財產權研討會,此次邀集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參與,包括PUMA、PHILIPS、Havaianas、CNH INDUSTRIAL、KENVUE、HALEON、Gentle Monster、SAMSUNG、LONGCHAMP、LIVERPOOL FC、Versuni、Novo Nordisk、MOBIS HYUNDAI、PANDORA、HUGO BOSS、SANDISK、Qualcomm、EPSON、MCM、CASTIFY、JOHNSON & JOHNSON等,商品類別多元,課程豐富。各品牌專家於會中分享辨識商品真偽之專業知識,並搭配實體展示,加強實務應用,第一線海關人員亦於會中分享實務查緝經驗及案例,透過互動討論深化經驗交流,強化打擊仿冒品執法效能。 關務署表示,本次研討會除海關關員外,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及法務部調查局均派員出席,與會人員與講師互動熱絡,不僅有助提升查緝能力,更彰顯我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度重視與積極作為,促進我國於國際社會中打擊仿冒品之正面形象。

Read More

新紅專輪大連起航開啟海上絲路文化巡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號稱全球首艘智慧科訓船“新紅專”輪靠泊太倉,此次“新紅專”輪從大連起航開啟近4000海裡的海上絲路文化巡展,致敬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獻禮大陸方面中國航海日20周年。(見圖) “新紅專”輪長69.8米,型寬10.9米,型深5米,係由大連海事大學和中遠海運集團共同建造。船艏為半封閉式造型,船艉可搭載無人艇、無人機和其他科研設備。根據說明, “新紅專”輪首創兩用船配置智慧航行、智慧機艙、智慧能效、智慧船體、智慧平臺以及智慧實訓系統,實現了智慧化全覆蓋,並在智慧系統能力拓展、船舶操控AI模型演算法、虛實融合沉浸式智慧教學實訓等方面實現技術新突破,其中智慧航行系統具有航路與航速設計和優化、視覺增強、碰撞預警、擱淺預警等功能。 作為大連海事大學的重要教學科研平臺與海上絲路文化傳播載體, “新紅專”輪此次將在太倉港停泊六天,參加中國航海日太倉巡展活動。雙方計畫結合太倉作為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的歷史底蘊,探討古今航海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圍繞智慧船舶引航技術應用、智慧航行系統與引航實操的融合等主題,分享實際引航經驗與智慧系統研發成果。

Read More

航港局舉辦區域聯合救生救難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加強東部海域海難應變能力,上週(6/19)舉辦「114年度區域聯合救生救難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提升東部海域應急應變能力與救援效率。 為加強東部海域海難應變能力,交通部航港局東部航務中心上週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部分署、花蓮縣環境保護局、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東區營業處及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於花蓮北濱公園共同主辦「114年度區域聯合救生救難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此次演練,目的是全面動員各單位的海難應變能力,並加強橫向協作,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有效的應處。 此次演練模擬遊客使用SUP不慎落水、遊艇發生機械故障、火災及船隻漂流擱淺等情境,主辦單位協同海巡署東部分署第一二岸巡隊、艦隊分署第六海巡隊、內政部空勤總隊、財政部關務署花蓮分關、花蓮縣消防局等單位一同參與,密切配合,從察覺案件、通報啟動機制、搜救計畫擬定、遇險人員救助、遇險船舶處置及公共關係應處整備等階段皆能成功展現政府機關與民間機構間的協同合作,達成預期的應變效果 。 航港局表示,透過本次演練各單位全力以赴,積極投入,強化橫向聯結與合作默契,不僅提升了處理海難事故的整體效率,也確保在災難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應變,保障海上航行安全及海洋環境。 附圖為何1-114年度區域聯合救生救難暨海洋污染應變演練。(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海攬公會會員大會頒獎表揚優良從業人員及航海節羽球賽冠軍隊伍海攬聯隊

海攬公會會員大會頒獎表揚該會114年度優良從業人員。(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十九日召開第十四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由理事長翁堯賢主持,會員出席踴躍座無虛席!包括交通部航政司林榮政專門委員、航港局饒智平主任秘書、全國船務代理公會理事長黃啟洋、台北市報關公會陳坤龍理事長、台北市航空貨運承攬公會羅文祥理事長、中華海運研究協會桑國忠理事長、 中華航運學會呂錦山理事長等貴賓與會。會中頒獎表揚該會114年度優良從業人員,及航海節羽球賽的冠軍隊伍海攬聯隊。 由理事長翁堯賢頒獎表揚航海節羽球賽的冠軍隊伍海攬聯隊。(記者陳瓊如攝) 理事長翁堯賢在致詞時指出,過去一年全球航運市場仍然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儘管疫情的陰霾已經遠離,然而接連不斷的地緣政治衝突、以及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遲遲無法定調的影響,都對海運承攬業帶來許多衝擊,緊接著還會面臨的運價波動、航線重組、碳排政策與ESG永續要求等,也都促使必須要以更前瞻、更彈性的思維來作因應。公會秉持「團結、專業、創新」的理念,也將會持續扮演與政府溝通的橋樑,並透過各項法規的參與、實務研討,以及專業人才的培訓等,協助會員因應市場轉型、強化經營體質、以及提升競爭力。 翁理事長也指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一年積極拓展和國際同業的合作交流,包括越南、荷蘭、印度等地區的航運相關單位,不僅加強彼此在運務、業務方面的聯繫,也希望可以藉由這些互動,為台灣海運承攬業者,開啟更多跨境合作的商機。深知未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來自於人力資源,回應會員者對於優秀人力求才若渴,公會教育組也積極開發和推動與多所航運物流相關科系的大學院校,建立更緊密的產學合作關係,無論是授課教學、 實習機會、就業媒合,很樂意可以引導年輕學子即早接觸產業實務,也協助會員公司能夠發掘、培養業界所需的人才。 航政司林榮政專門委員提到,肯定公會務推動績效,及教育訓練培訓很多學員獲國際證照。航港局饒智平主任秘書致詞提到,國際之間目前戰爭,關稅戰及貿易戰,對業者都是挑戰也是機會。

Read More

風訓公司與南韓產官學界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離岸風電人才基地

臺灣風訓公司盧展猷董事長受邀出席南韓麗水Expo全羅南道離岸風電產業博覽會。(風訓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轉投資事業臺灣風能訓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灣風訓公司)佈局南韓市場數年,6月18日臺灣風訓公司於南韓麗水Expo全羅南道離岸風電產業博覽會簽署多方合作備忘錄(MOU) ,為本次活動唯一受邀的國外機構,合作對象包含南韓地方政府-全羅南道政府、新安郡政府;法人研究機構-綠能研究院(Green Energy Institute)、國立木浦大學(Mokpo National University);國際第三方認證單位-TUV SUD Korea;當地風電運維與工作船業者-HeungHae、SERFAC,橫跨南韓產官學界,展現在南韓最大離岸風場-全羅南道新安郡與當地企業共同經營訓練中心之企圖心。 臺灣風訓公司引進國際風能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 GWO)訓練模組,並獲2024年GWO「亞太地區年度最佳團隊」殊榮,憑藉深耕臺灣離岸風電市場豐富營運經驗,已於2024年設立日本子公司,本次更獲南韓產官學界青睞,於2025年6月18日南韓麗水Expo全羅南道離岸風電產業博覽會以簽署多方MOU方式,共同宣誓推動南韓離岸風電人才培育之企圖心,簽署單位橫跨南韓地方政府、法人研究機構、教育單位、國際第三方認證單位、風電運維與工作船業者,規劃提供多項GWO認證的國際標準化培訓,支援在地與國際風電建設需求。 臺灣風訓公司簽約代表人盧展猷董事長表示:「臺灣風訓公司不僅是為了臺灣國內風電需求成立,對於跨國合作秉持開放合作態度,積極拓展合作機會佈局國際,自成立至今已與多個國家合作,包含日本、越南、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自去年度起與南韓密切合作,未來將持續擴展臺灣風訓公司版圖,成為亞太區風電人才訓練的技術輸出。根據GWO於2024年發佈的全球風電勞動力需求報告指出,在2028年全球預估需要逾50萬名風電技師,而目前全球活躍技師人數僅約逾20萬人,因此風電產業人才訓練是必要的,臺灣風訓公司期待與南韓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國際級的訓練中心,培育當地專業人才,實現互利共贏。」。 南韓為亞洲積極推動離岸風電開發國家,目標在2030年達到14.3GW的離岸風電裝置容量,其中全羅南道新安郡將會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離岸風場之一,目標容量高達8.2GW,吸引國內外開發商與供應鏈高度關注。2025年5月南韓首座民營開發的離岸風場-全羅南道1號風場(Joennam 1)正式商轉,裝置容量達96MW,年供電量可達9萬戶,展現南韓離岸風電市場的龐大潛力。

Read More

陽明海運法說會三季傳統出貨旺季正向發展

陽明海運法說會三季傳統出貨旺季正向發展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十九)日召開今(2025)年第二季線上法人說明會,針對業界關心的第三季及第四季市場展望表達觀點指出,受惠中美關稅緊張局勢緩和需求回升,以及第三季傳統出貨旺季,市場供需有望朝正向發展;但川普關稅措施的豁免期將至,第四季後續政策變化對海運市場影響仍須審慎評估。 陽明海運簡報分別就航運產業現況、公司財務資訊、營運概況及未來營運展望分別提出說明,根據 OECD本(六)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受川普課徵關稅影響,全球經濟成長預計在 2025年及 2026年均下修至 2.9%。 由於美國貿易政策反覆無常帶來的不確定性,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 數據指出,關稅政策、淨移民人數下降、聯邦政府裁員影響,美國經濟成2025年下修至 1.6%,2026年則續降至 1.5%。隨著外部需求復甦,歐元區 2025年將微幅成長1%,2026年升至1.2%。關稅將抑制中國出口,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成長4.7%,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 4.3%。 主要經濟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數據亦顯示,美國因需求疲弱、關稅政策反覆,造成供應鏈混亂、成本上升,PMI指數持續下跌。中國、日本、東南亞及歐元區持續落入緊縮區間,但景氣有所改善。 美國主要貨櫃港口每月進口貨量趨勢方面,美國零售聯合會 (NRF)暨海事貿易諮詢公司 Hackett Associates報告預測,由於美國下調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90天,預計今年 6-8月美國主要貨櫃港口的進口貨量將增加,2025年上半年進口量預計為 1,254萬TEU,年增 3.7%。 產業供需面受到全球經濟低速成長、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影響,2025年預估需求成長放緩;紅海繞道及國際碳排法規趨嚴有助緩解運能增加壓力。油價根據各金融和能源機構對於布蘭特原油油價之預估,每桶原油價格可能介於 52~76美元 /桶之間波動,主要受地緣政治、美國貿易政策、美中石油庫存及需求變化影響。 陽明除了董事會通過的十三艘新造船計劃陸續投入,亦配合逐年增加自有貨櫃比例,並進行貨櫃汰舊換新強化營運競爭力。(附表由陽明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昨(十九)日召開今(2025)年第二季線上法人說明會,針對業界關心的第三季及第四季市場展望表達觀點指出,受惠中美關稅緊張局勢緩和需求回升,以及第三季傳統出貨旺季,市場供需有望朝正向發展;但川普關稅措施的豁免期將至,第四季後續政策變化對海運市場影響仍須審慎評估。 陽明海運簡報分別就航運產業現況、公司財務資訊、營運概況及未來營運展望分別提出說明,根據 OECD本(六)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受川普課徵關稅影響,全球經濟成長預計在 2025年及 2026年均下修至 2.9%。 由於美國貿易政策反覆無常帶來的不確定性,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 數據指出,關稅政策、淨移民人數下降、聯邦政府裁員影響,美國經濟成2025年下修至 1.6%,2026年則續降至 1.5%。隨著外部需求復甦,歐元區 2025年將微幅成長1%,2026年升至1.2%。關稅將抑制中國出口,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成長4.7%,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 4.3%。 主要經濟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數據亦顯示,美國因需求疲弱、關稅政策反覆,造成供應鏈混亂、成本上升,PMI指數持續下跌。中國、日本、東南亞及歐元區持續落入緊縮區間,但景氣有所改善。 美國主要貨櫃港口每月進口貨量趨勢方面,美國零售聯合會 (NRF)暨海事貿易諮詢公司 Hackett Associates報告預測,由於美國下調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90天,預計今年 6-8月美國主要貨櫃港口的進口貨量將增加,2025年上半年進口量預計為…

Read More

安特衛普-布魯日港推出歐洲首艘電動拖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安特衛普-布魯日港推出歐洲首艘電動拖船,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宣佈推出Volta 1,這是歐洲第一艘全電動拖船係與Damen合作開發的,之前的世界第一,如氫拖船(氫驅動)和Methatug(甲醇驅動)。(附圖取自安布港) 安布港表示,Volta 1是一艘反向船尾驅動(RSD)拖船,設計採用雙船首原理,並配備專利的雙鰭skeg,以獲得最佳的穩定性和機動性,因此可以靈活地用作前後拖船。Volta 1的電池容量為2782兆瓦時,通過一個強大的1.5兆瓦充電站充電只需兩小時,完全無排放,續航時間長達12小時,70噸的牽引力保證了與傳統柴油拖船相同的性能。 據稱,Volta 1是拖船船隊更廣泛更新的一部分,連同五艘節能的RSD拖船,佔港口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近85%的拖船服務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綠化。安特衛普-布魯日港系統地努力整合最環保的技術,作為其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和目標的一部分。 作為世界第五大燃料港,安特衛普-布魯日港的目標是成為一個成熟的多燃料港。除了生物燃料和傳統燃料外,該港還希望提供低碳替代品,在過去的一年半裡,比利時港口引進了世界上第一艘氫和甲醇動力拖船,通過在現場對這些技術進行測試,安特衛普-布魯日港可以確定哪種解決方案在排放、成本、自主性和性能方面得分最高。 Damen於2022年在紐西蘭奧克蘭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電動拖船,並於2023年在越南安特衛普-布魯日港開始建造六艘RSD拖船。經過一萬多公里的航行,這些船去(2024)年十一月抵達安特衛普,該港為操作部署做好準備,包括技術啟動、機組人員培訓和充電基礎設施的安裝。

Read More

長榮交響樂團2025海外巡演 7月18日至20日赴吉隆坡演出三場

馬來西亞巡演獨奏家許佑佳。(長榮交響樂團提供) 記者陳瓊如/ 台北報導 長榮交響樂團2025海外巡演,即將啟程前往馬來西亞,這也是該團駐團藝術家梵志登(Jaap van Zweden)就任後,首度帶領全團前往海外巡演,預計明後年還將規劃前往亞、歐、美等各大城市演出。 此次的馬來之行,特別選在國油音樂廳(Dewan Filharmonik PETRONAS, DFP) 舉辦三場「命運交響-梵志登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包括7/18長榮海運與長榮航空贊助的貴賓之夜、7/19關懷當地社福團體的公益音樂會,至於7/20則將採售票方式,讓馬國古典樂迷也得以一睹大師風範。 長榮交響樂團在此三場音樂會將帶來橫跨德奧浪漫與古典樂派的曠世鉅作,並首度與長笛、豎琴獨奏家同台共演。上半場由孟德爾頌筆下充滿自然風情的《芬加爾洞窟》展開序曲,孟德爾頌被譽為「第一流的音樂風景畫家」,以弦樂與低音管營造出海浪拍打洞窟的節奏感,引領眾人一步步走入樂曲的世外桃源,徜徉於廣闊而深遠的海洋意象。 隨後則以莫札特《長笛與豎琴協奏曲》分享生命的燦爛與歡愉。為完美呈現這首罕見的豎琴與長笛雙重協奏,長榮交響樂團邀請馬來西亞長笛演奏家許佑佳,與台灣豎琴家邱孟璐擔綱雙重獨奏。許佑佳曾為長榮交響樂團創團成員及長笛首席,再度攜手長榮交響樂團,象徵馬來西亞與台灣之間深厚的文化紐帶。 壓軸登場的貝多芬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是本場音樂會的重頭戲!從起始的激昂衝突,直至終章的勝利凱旋,皆呈現出貝多芬不屈不撓的精神面貌。 為了讓臺灣的樂迷也能同步欣賞到長榮交響樂團駐團藝術家梵志登擅長詮釋貝多芬、布拉姆斯和馬勒等層次豐富的交響作品風采,同樣的曲目特別於行前在台演出兩場,包括7月11日假衛武營音樂廳、7月12日(六)於屏東演藝廳演出。歡迎大家上長榮交響樂團官網或OPENTIX售票平台,踴躍購票前往欣賞。

Read More

IATA 北亞區CARGO DAY暨廣州國際航空活運樞紐高質量發展大會 聚焦三大主軸

鄭樹人講師於大會看板前留影。(空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 台北報導 2025年國際航協 (IATA) 北亞區CARGO DAY暨廣州國際航空活運樞紐高質量發展大會,在中國廣州市舉辦,台北市空攬公會推派鄭樹人講師參加,除空攬公會代表外,中華及長榮航空公司均派高階主管出席參加。本次大會匯集北亞區產官學界代表,共聚一堂,討論2025年航空貨運物流的未來發展方向與進程。國際航協在會中研討議題之三大主軸為安全 (Security), 永續 (Sustainability) 及數位化 (Digitalization)。 一、 安全 (Security):焦點為「鋰電池」危險品的運送安全。為因應鋰電池生產的逐年增長趨勢,會中,IATA負責危險品運輸之高階主管特別提及應在監管、製造、及測試三個構面努力推動風險緩解,以提高整體供應鏈安全性。學者專家也提出對鋰電池及帶電貨物的監測、預警防範等措施,發表最新研發的防火集裝箱等安全防護技術,以避免在空中發生「主要」及「次生」災害發生。與會者均認同加強偵測隱藏性危險品 (Hidden Dangerous Goods)上機為重中之重。同時,會中對「裝載前預報貨物信息系統」(Preloading Advance Cargo Information, PLACI) 的實施動態及效益進行報告,期許相關各方推動日益更新的安保機制,降低航空貨運安保風險。 二 、 永續 (Sustainability):焦點為「永續航空燃油」(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的推廣使用,以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遠程目標。會中,專家對目前其成本過高及油源不足的問題提出討論,期許IATA及各航空公司協同改善這一刻不容緩的課題。 三 、 數位化 (Digitalization):IATA為突破傳統航空業者信息傳遞標準的限制,實踐物聯網設備,即時數據分享機制,精確到「件」(Piece Level) 的貨物管理與追蹤目標,大力推廣1R-ONE RECORD訊息標準,利用人工智能 (AI),數位貨運的方法,達成貨物運輸動態的全面可視化,數字化的營運境界,目前國泰航空與相關夥伴已在中國試點投產實踐。同時,IATA也發表電子商務 (e-Commerce) 未來展望,挑戰和趨勢分析。IATA認為電子商務貨品為未來航空貨運物流的發展主軸,呈現持續快速成長的趨勢。IATA分析顯示2024年跨境電商貨物,有百分之八十採用航空貨運 (Air Cargo)遞送,大幅增加航空貨運的價值性及剛性需求。 鄭樹人講師認為此次大會,在主辦單位IATA 的精心安排與規劃下,內容豐富多元,學習成效極為豐碩,深獲參與者之好評,更為航空貨運高質量的發展,提供最佳的業界交流平台。 IATA高階主管Mr. Andre Majeres大會致詞。(空攬公會提供) 本次大會匯聚超過300位專家學者參加,共同探討航空貨運的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建立市場動態的全球貿易格局。IATA認為目前全球貿易戰是當前航空貨運物流市場下滑的最大風險,期待最終可以圓滿解決此一當前最重要之議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