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tannia P&I Club 亞洲年會論壇新加坡舉辦 我多家航商與會

CFO Heppell(後排右二)、CEO Cutler(右四)、 CUO Williams(右五)、保達公司總經理羅百合(前排右三)。(保達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由Britannia P&I Club主辦的亞洲區P&I年會論壇 (Britannia Reconnect) 已於11月29日於新加坡舉辦,本次台灣地區專程前往與會的代表來自陽明、萬海、中鋼運通、台航、四維、慧洋、信友、協榮、新健、中租迪和等貨櫃及散裝航運公司相關業務人員,以及Britannia P&I Club駐台專屬聯絡員代表保達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羅百合、副總經理陳柏如。 本次論壇由Britannia P&I Club高層代表Mr. Andrew Cutler (CEO),Mr. Richard Heppell (CFO), Mr. Simon Williams (CUO) 以及 Ms. Ella Hagell( Director)等人由倫敦專程前往新加坡主持,其他與會人員包括Britannia P&I Club香港分公司Ms. Wing Wai (Divisional Director、律師) 以及亞洲地區之各地聯絡員(local correspondents),及參加論壇成員為Britannia P&I Club 亞洲區的十國會員船公司代表。 Britannia P&I Club亞洲年會論壇演講主題:包含Britannia…

Read More

臺中港歡慶建港46周年頒獎表揚徵畫比賽獲獎小朋友

臺中港歡慶建港46周年頒獎表揚徵畫比賽獲獎小朋友。(中港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臺中港務分公司(下稱臺中港務分公司)慶祝建港46周年,昨(30)日於臺中港旅客服務中心舉辦「慶祝臺中港建港46周年暨2022中港風情.彩繪寫真–兒童徵畫比賽頒獎活動」,特邀請政府機關、航港業界、模範員工、退休同仁及徵畫比賽獲獎小朋友與其家長等約150人共同歡慶。 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陳榮聰表示,臺中港建港至今已逾46載,營運業績穩定成長,如去(110)年貨櫃量約198萬TEU、貨物裝卸量約1億3,927萬計費噸。投入離岸風電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風電作業母港;三井OUTLET第二期遊憩親水營運、震大金鬱金香酒店進駐、通過歐洲生態港複評認證等等面向,均有亮眼發展,同時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用行動實踐,不斷自我超越,呈現國際大港新風貌。 臺中港務分公司配合政府「2050淨零排放」政策、落實總公司淨零排放目標,發起「節能減碳提案活動」競賽,藉由分公司同仁集思廣益、激勵力行環境保護、節約能源與資源,以推動港區邁向永續發展;另為提升櫃場交領櫃作業效率,建置「臺中港交領櫃預約平臺」並設置專用車道,於去(110)年8月由萬海公司率先實施;今(111)年9月中櫃公司接續導入BoniGO貨櫃交領櫃預約平臺,臺中港貨櫃運輸智慧化進程持續往前邁進。 陳榮聰總經理進一步說明,臺中港不僅戮力於港埠業務發展,在企業社會責任部分亦不遺餘力,為推動海洋教育,啟發兒童對於海洋的認知及想像,到今年已辦理第3屆繪畫比賽,獲得熱烈響應參加,希望能藉此引領兒童們一步步認識海洋、愛護環境以及我們的臺中港。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港區業者是臺中港成長的動能、環境永續更是港區相關產業的使命,陳榮聰肯定港區業者及同仁對於港區發展、政府政策及環保的支持,昨日慶祝活動特別頒獎表揚年度模範員工、使用貨櫃預約平臺次數最多的駕駛與車行、以及節能減碳提案競賽獲獎員工,以資鼓勵。 活動現場精心安排了臺中港歷史照片展覽、兒童畫展、精彩表演及各項闖關攤位,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亦配合此活動分享智慧港灣與航運安全等研究成果、臺灣港務港勤(股)公司更將其離岸風電相關業務融入遊戲介紹給來賓,現場氣氛熱鬧非凡!

Read More

外高橋承造裕民/AASPL十九萬噸級雙燃料散裝船出塢

兩艘十九萬噸級雙燃料散裝船H1543與H1545船同日出塢。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外高橋造船公司消息,外高橋造船廠為包括裕民航運(U-MING)與英美資源(AASPL)分別建造的兩艘十九萬噸級雙燃料散裝船H1543與H1545船同日出塢。 其中H1543船是外高橋造船為裕民航運建造四艘十九萬噸雙燃料散裝船中的最後一艘,H1545船則是該公司為英美資源建造的六艘十九萬噸雙燃料散裝船中的第二艘。 兩艘十九萬噸級雙燃料散裝船H1543與H1545船同日出塢。 據瞭解,兩船的主體結構基本結束,出塢狀態、全船起浮的兩半船在結構和系統方面均有較大幅度提升。其中H1543船機艙艙室基本封艙結束,系統完工達到95%,機艙油漆也已完成;H1545船機艙常規系統完工率近90%,且兩船雙壁管內管拍片率分別為達到50%及62%。

Read More

工研院明年製造業產值估成長3.24%半導體產業達五兆元

工研院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昨(29)日舉辦「2023年臺灣製造業暨半導體產業景氣展望記者會」,發布2023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工研院向下修正2022年製造業產值為25.49兆元新臺幣,年增率4.76%。展望2023年,國際需求不振,連帶影響國內成長動能,臺製造業需謹慎前行。預估製造業四大業別維持小幅成長,整體製造業產值達26.32兆元新臺幣,年增率預估為3.24%。 臺灣半導體產業在2023年正式進入3奈米量產新世代,國內IC設計業持續採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為全球市場設計出最具運算效能的晶片,同時,我國IC封測業為全球市場提供先進的異質整合封裝技術,為全球市場提供所需要的晶片。工研院預估臺灣半導體產業在2023年度總產值可持續攀升至新臺幣5.0兆元,年成長率達6.1%,優於全球-3.6%的成長率。 工研院IEKCQM預測團隊指出,全球通膨壓力仍高、美中科技競合升溫、俄烏戰爭未歇、COVID-19疫情延續、主要經濟體數度升息,受多重不確定因素衝擊市場供需,全球經濟活動普遍性放緩,2023年全球經濟景氣前景未明。國際需求不振,全球製造業活動趨緩,影響我廠商接單動能,出口及訂單持續下滑,廠商投資意願轉趨保守,影響如部分半導體先進製程投資等。然而,近期國內防疫管制措施逐漸鬆綁,各項經濟活動趨於正常化,輔以邊境穩健開放,旅客入境帶動觀光產業復甦,民間消費支出擴張可望支撐我經濟延續正向成長,預料我製造業將可維持小幅成長。惟國際不確定因素持續,建議我業者須謹慎因應。 長期上,超高齡化進程加劇社會經濟負擔。依國發會8月最新推估,我國將提早在2025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至2070年每1.1位工作人口須負擔1位老年人口,社會經濟負擔將明顯加重。 面對氣候風險,工研院有兩大建議。第一,聰明用電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技術突圍、加強投資有利綠色能源發展,惟節約能源的成本遠比運用綠色能源發電成本更低。建議我產官學研協力,結合5G、AIoT等數位科技,協助業者強化用電管理、導入已成熟的能源管理解決方案,藉聰明用電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以數位科技成就永續。第二,把握行為改變帶來綠色商機。淨零永續目標有賴行為改變降低碳排,將帶動新型產品與服務需求,並進而促使產業鏈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建議我業者及早導入預循環模式(Pre-cycling)概念,探索具永續價值之商業模式,專注於製造環境友善之綠色商品及服務,將有利於國際綠色製造浪潮中搶得新綠色商機。

Read More

海攬公會一日志工會員交誼活動首發石門綠石槽淨灘

海攬公會一日志工會員交誼活動首發石門綠石槽淨灘。(海攬公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台北市海運承攬運送公會每年舉辦會員交誼活動儼然已形成一項傳統,除了希望會員同業們藉由活動增加彼此交流互動與凝聚情誼,也提供會員忙碌工作閒暇之餘一個放鬆休憩的選擇;為了響應全球環境保護與企業社會責任的趨勢,今年度公會公關組首度嘗試將會員聯誼與公益活動結合辦理,特別規劃向北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申請前往石門綠石槽淨灘,希望拋磚引玉可以帶動會員公司更多的社會服務支援,在獲得會員的熱烈迴響與盛情參與之下,在上週日共同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活動。 海攬公會一日志工會員交誼活動首發石門綠石槽淨灘。(海攬公會提供) 交通部觀光局所屬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轄範圍涵蓋新北市五股、八里、三芝、石門、金山、萬里及基隆外木山、和平島等,海域面積4600多公頃,海岸線長達48公里,但由於東北季風的推波助瀾,長年飽受海漂垃圾的困擾,尤其是塑膠廢棄物佔比更高達六成以上,除了造成環境污染、影響遊憩安全與品質,還可能招致海龜或魚類因為混淆塑膠袋類與海洋浮游生物,譬如水母或藻類而誤食,造成難以彌補的生態浩劫;近年在北觀積極結合公務部門及民間團體推動風景區環境保護下,淨灘團體清理了大量的海漂垃圾,成果相當豐碩,但這也意味著,垃圾的製造仍然源源不絕。 海攬公會一日志工會員交誼活動首發石門綠石槽淨灘。(海攬公會提供) 海攬公會此次投入環境友善與社會服務工作算是一個開端,除了12月份既定行程尚有一場淨山活動,日後公會也將持續參與各方面公益事務的服務,也期待日後有更多會員的加入與支持!

Read More

裕民航運裕寰輪青島北海造船雲命名

裕民裕寰輪新船命名儀式。(裕民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遠東集團旗下九大上市公司之一的裕民航運子公司裕民航運(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委託青島北海造船建造四艘21萬載重噸海岬型(Cape size)散裝貨輪之第三艘為『裕寰輪』(M.V. “Cape Mercury”)昨(29日)在台北遠企大樓舉行新船「雲命名」儀式,並同步在青島北海造船公司及新加坡利用視訊連線參與,裕民台北、青島及新加坡三地賓客一同如臨現場共襄盛舉。 昨日命名典禮由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親自主持,並邀請新加坡華僑銀行環球企業及投資銀行部總裁陳德隆先生(Mr. Tan Teck Long, Head of Global Wholesale Banking, OCBC Bank)之夫人李慧萍女士(Mrs. Tan-Lee Huey Ping)為「裕寰輪」命名。 ﹁裕寰輪﹂船長299.92公尺,船寬50公尺,載重噸210,000公噸,依據一貫的節能環保概念打造,配置最先進MAN B&W主機,安裝導流罩、消渦鰭,以及採用低阻防污漆等節能措施,搭配船隊安全管理數位化系統,貫徹裕民一直以來的綠色航運信念。此外,主電機均配備氮氧化物處理系統(SCR),滿足IMO Tier III氮氧化物排放要求,其EEDI (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船舶能效設計指標數)低於基準線-30%,其超低油耗表現超越IMO第二階段EEDI -20%的要求。該輪不僅符合船舶效能指數(EEXI),並且導入裕民航運創建的船舶安全管理系統 (Fleet Management System, FSM)的船舶性能模組,可以依據船隊運營需求精確規畫、統計、預估船隊任何時段的碳強度指標(CII),裕寰輪專注於系統智能化再加上綠色節能的特性,將令裕民的競爭優勢如虎添翼。 裕民航運推動永續發展,成果備受肯定,在2022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中,榮獲《企業永續報告獎》運輸業金獎殊榮。裕民關注各項國際永續倡議的發展,掌握永續脈動及趨勢,2022年響應工商協進會「1.5度C氣候行動宣言」,邁向低碳轉型。此外簽署「R20氣候行動區域組織」氣候倡議書,承諾投入資源對抗氣候變遷。 裕民航運目前擁有Capesize、Panamax、Post Panamax、Supramax、Ultramax、水泥船、超大型油輪(VLCC)及超大型礦砂船(VLOC)及海洋風電人員運輸船(CTV)等船型,自有散裝船隊平均年齡約6.6年,再加合資及在建船舶,裕民船隊運力為73艘,總載重噸位為882萬噸,海外設有新加坡及香港、廈門等子公司,國內則有專注綠能運輸的子公司裕民風能航運公司。

Read More

推海運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北輪公會/海大簽約

台北市輪船公會與海洋大學雙方進行簽約。(台北市輪船公會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北市輪船商業同業公會委託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撰寫「海運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案,昨(廿九)日由台北市輪船公會理事長鄭貞茂與該案主持人臺灣海洋大學海運暨管理學院長鍾政棋代表雙方進行簽約,該案召集人海洋大學兼任教授謝志堅及台北市輪船公會總幹事林沛樵與會觀禮見證。(附圖由台北市輪船公會提供) 雙方簽約就為期半年之計畫作業正式揭開序幕,這部「海運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亦將成為明(112)年航海節獻禮。 鄭貞茂理事長表示,該會首次辦理海運政策白皮書,委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執行,該校是國內知名且專業海運學術機構,很榮幸邀請謝教授、鍾院長分別擔任計畫召集人與計畫主持人,期許藉由所提出書面報告如實反映會員心聲,作為支持政府構建開放與優化的海運經營環境之政策參考。 台北市輪船公會與海洋大學雙方進行簽約。(台北市輪船公會提供) 謝志堅表示,對於鄭理事長將本身在金融界服務向政府提出白皮書的觀念首次帶進海運界表達讚許, 該案委託海大進行資料蒐集至完成撰寫最終發表報告書,相信對我國海運產業發展是健康、建設性的結果,有信心順利成功推展。鍾政棋稱,海大是國內航運物流產業的智庫,感謝台北市輪船公會賦予使命將盡全力完成,並由謝召集人指導下撰寫完成白皮書希冀能在海運產業具有應用價值。 台北市輪船公會指出,政策白皮書規劃分析海運產業發展現況,聚焦於能源暨環境政策、船員人力資源、海商法暨引水法修法案、海運數位化政策等重要課題進行分析,並提出我國在海運產業發展現況及所面臨的困境與建議方案。該案期程自111年十二月一日起至明年五月卅一日止,配合七月航海節慶祝活動時提出。

Read More

加工處攜手資策會首創全國首座數位轉型共創基地

加工處攜手資策會助廠商數位轉型。(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簡稱加工處)與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合作,為協助區內廠商數位轉型,首創全國首座「數位轉型共創基地」,推動數位轉型共創實證課程,輔導南部廠商運用新興科技數位轉型,今(111)年培育南部數位轉型長(製造業)47人、數位轉型顧問48人,以及促成6案數位轉型POC示範案例,廠商資源投入6,280萬元。 今年已邁入第二年的數位轉型共創實證課程所衍生的6組POC(Proof of Concept)概念驗證,如華泰電子與新亞洲儀器,以高階AOI技術輔助SMT人員降低覆判,提升生產品質暨效率;華彩塗料與惇凰科技,建構塗料酸鹼值自動檢測,大幅降低塗料生產過程所需時間與材料成本,並將第一線人員調色經驗,透過數位化保留;至於穎崴科技與兆米智慧,運用AI以提高探針產品瑕疵檢測速度,並降低人員覆判機率提升良率。 另外,在全球數位轉型浪潮中,加工處攜手資策會協助廠商運用5G、AIOT等數位科技,提升企業產業創新能量,今年促成10組資服業與製造業者跨域合作,推動企業轉型升級,並輔導12家(18案)區內廠商申請政府補助及獎項等資源,6案獲得政府資源。如佳凌科技過往採用人力將NG品分類,加工處協助媒合佳凌科技與華成自動化合作,整合廠內各工作站機臺,並規劃導入協作機器人協助機臺上下料作業,以達節省人力物力,擴大產線效能。另外也協助維勝特公司規劃B2C線上銷售平臺、3D展覽館,以創造企業面對終端消費者的新商機。同時,輔導園區內事業申請政府資源,今年共獲得近1,300萬元補助款,為新創企業活絡商機創造管道。 加工處攜手資策會協助南部地區廠商數位轉型,成果豐碩,未來將持續服務企業,親訪廠商了解營運需求、媒合數位轉型企業合作、親訪廠商了解入區空間需求,更將協助企業拓展海外商機資訊,歡迎企業想進行數位優化、數位轉型、想找到關鍵人才克服轉型障礙,或需要辦公空間廠房土地,請洽詢加工處,俾為企業邁向智慧轉型佈局找到關鍵路徑。

Read More

海大受教部委託辦理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頒獎典禮

海大助教育部辦理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頒獎典禮。(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昨(29)日受教育部委託舉辦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頒獎典禮,全國各地的海洋教育者聚集在國家圖書館,由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親自頒獎予共計4類17個獎項的獲獎者,並設置展示區。除肯定海洋教育推手們的卓越貢獻,也期待藉由典範傳承、創新與擴散,倍增海洋教育的推動能量,群策群力一起為海洋教育盡心力。 海大校長許泰文於致詞時感謝教育部支持海洋大學成立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中心自102年起配合國家海洋教育政策發展永續推動海洋教育,積極與相關單位跨界合作,也與國際組織進行橋接串聯,整合國內外教育資源與體系。自108年起協助教育部辦理「海洋教育推手獎」頒獎典禮,表彰長期耕耘海洋教育的團體、個人、地方政府及課程教學團隊,並鼓勵民間資源挹注海洋教育,今年已邁入第4屆,特別感謝各位得獎者為海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海洋教育必定能在臺灣深耕與發芽,甚至引領全球,海洋大學將會繼續與各位海洋教育者並肩而行,讓臺灣因海洋而無限遠大。 海大助教育部辦理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頒獎典禮。(海大提供) 基隆市於今年海洋教育推手獎成績亮眼,除榮獲「地方政府獎-特優」殊榮,產業發展處海洋及農漁發展科科長蔡馥嚀獲得「個人獎」,港西國小、安樂高中國中部及高中部也分別獲得「課程教學團隊獎」。海洋大學位於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及陽明海運長期以來也在執行海洋保育及教育推廣工作,基隆的海洋教育者樂於參加海大及海科館舉辦的各項海洋特色課程與活動,並時常請教海大教授,諮詢與輔導海洋教育相關課程,合作關係密切。 「教育部2022年海洋教育推手獎獲獎名錄」已置於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海洋教育推手獎」專區,歡迎社會各界上網瀏覽(網址:https://tmec.ntou.edu.tw/p/412-1016-10581.php?Lang=zh-tw)。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企業團體、民間組織、各級學校與各地方政府與社會大眾,共同加入海洋教育推手的行列,攜手為海洋的永續發展貢獻心力。

Read More

國聖港燈塔重建航港局打造臺南極西點私房景點

國聖港燈塔。(航港局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完成「國聖港燈塔」重建, 打造臺南極西點燈塔私房景點。 航港局表示,原先的國聖港燈塔歷經50餘年歲月與風沙的洗禮,在今年九月功成身退,而後展開新燈塔的建設日前正式啟用,並由交通部長王國材率同航港局長葉協隆等舉辦啟用及騎遊活動。 國聖港燈塔。(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指出,燈塔重建時該局為保有燈塔導航的功能外,亦希望能帶動當地觀光發展,在塔身與基座設計上納入象徵七股意象的設計,取黑面琵鷺意象,以黑白相間進行塔身配色,並將七股地名透過塔身的七面日向板呈現給遊客,鼓勵遊客探索與瞭解七股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航港局會同觀光局與臺南市政府將國聖港燈塔周邊的沿海地區,打造為七股地區在地私房景點與觀光廊帶,讓更多民眾可以感受到燈塔及港區的美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