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擴大佈局 夏季班表陸續增班已與疫前相仿

(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夏季班表起持續增班!北美航線自3月27日起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將陸續增班,5月15日起將達每週84班,班次規模已與疫前相仿。歐洲航線自5月15日起,桃園-米蘭航線將由每週2班增加為每週4班,結合巴黎、倫敦、維也納、阿姆斯特丹、慕尼黑等航點,屆時歐洲航線每週將達到32班,為台灣飛航歐洲航點及班次最多的航空公司。另外,亞洲及港澳大陸各航班也會依市場需求進行增班、增點或放大機型。 長榮航空桃園-洛杉磯航線自3月27日起,新增BR06航班每日飛航,由目前每日2班增為每日3班,每週航班數將達21班;桃園-芝加哥航線自5月1日起,由目前每週飛航3班,增為每週飛航7班,天天直飛芝加哥。另外,桃園-舊金山航線自5月15日起,新增BR08航班每日飛航,由目前每日2班增為每日3班,每週航班數將達21班。 長榮航空自5月15日起增班桃園-米蘭航線為每週4班,米蘭是義大利最大的金融與商業中心,其時尚精品、建築景觀、藝文底蘊都獨步全球,而米蘭的地理位置是義大利與歐洲各國往來的門戶,商務、旅遊皆宜,且近年台義之間的科技、經濟、貿易及旅遊等方面交流頻繁,自去年開闢米蘭航線後,近幾個月來平均載客率高達9成以上,成為該公司熱門的歐洲航點之一。 長榮航空目前飛航北美8個航點、歐洲6個航點,無論是航點、航班數均為國籍航空業者之冠,另深耕轉機市場多年,在航網規模上極具競爭力與優勢,未來在越太及歐亞兩大航網主軸之下,搭配東南亞、東北亞及兩岸航線綿密的航班,除了便利台灣旅客飛往世界各地,也有利於吸引全球旅客來台觀光與轉機,未來長榮航空將視整體航網的客流量,持續進行航班調整,發揮經營上的優勢,並提供更多選擇方式服務廣大旅客。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舉行13200 TEU新造船瀚春輪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萬海新船。(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昨(22)日上午於南韓現代重工蔚山船廠舉行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命名典禮邀請韓國 KOLON BENIT CO., LTD物流部門主管洪性支女士擔任「WAN HAI A01 瀚春輪」的命名人,為新船獻上一帆風順、班班滿載的祝福。 「WAN HAI A01 瀚春輪」為萬海航運公司在南韓現代重工船廠所建造的13,200TEU系列五艘貨櫃船舶的第一艘,該系列船舶全長335公尺,寬51公尺,最大吃水16公尺,設計船速可達22節。新船採用新型主機設計,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等設計,有助於航行中減少阻力,達到節能省油的成效。此外,這型船舶已提前符合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phase III最高標準,減少碳排放,迎合綠色航運趨勢。在航行安全上,這系列船舶皆取得「智能船舶」(Smart Ship Notation)認證,透過智能船舶系統建置,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蒐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設備運作情形,有助於第一時間了解船舶的狀態,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WAN HAI A01 瀚春輪」即將於3月初竣工交船,投入萬海航運遠東-南美西航線營運,強化萬海遠洋航線佈局,提供客戶優質且安全的運送服務。 本次命名典禮結合公益捐贈一同進行,萬海航運秉持著「因為萬海,世界很近」的精神,傳遞愛的關懷捐贈慰問金予南韓蔚山當地服務弱勢族群的社福單位-花井綜合社會福祉館,為蔚山當地略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赴海大馬祖校區演講 分享港務數位轉型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為增進產學交流,與國際趨勢接軌,邀請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至馬祖校區進行專題演講。李董事長提到,在2022年港務公司雖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通膨等衝擊影響,但港務公司積極推動港埠本業發展,及各項業務招商開發,全年營業總收入逾新台幣250億元,創歷史新高。 海大馬祖行政處處長林泰源代表校長許泰文致贈感謝狀,感謝董事長李賢義率多位經理人遠道而來,分享臺灣港務公司的數位轉型及綠能永續發展雙軸轉型的成果與實績,現場計有海洋經管系、海洋工程系及海洋生技系等近90位師生到場聆聽,交流互動熱烈。 李賢義表示,人才是企業永續最重要的資源及根本,港務公司是國營企業,更是幸福企業,主要核心業務包括港埠經營管理、智慧港口發展、港勤運維、及離岸風電發展等,海洋大學是培育港埠經營與管理、海洋工程、海洋科技及生態保育等專才的搖籃,歡迎同學畢業後能加入港務公司,共為提升臺灣港埠事業競爭力而努力。 (海大提供) 李賢義指出,為持續推動港口轉型與升級,港務公司續以「作業安全」、「營運效率」、「服務品質」、「永續發展」為四大核心,提出「Trans-SMART 2.0+ 升級計畫」,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無人載具等科技應用,加速驅動臺灣港口智慧轉型之利基。 本次演講由宇泰工程顧問公司支持贊助,同行成員包括臺灣港務公司基隆分公司總經理高傳凱、臺中分公司總經理陳榮聰、高雄分公司主任秘書林麗美、臺灣港勤公司總經理陳榮信及助理管理師王仁宏等高階經理人,分享豐富的港務經驗,學生受益實多。

Read More

港務公司再獲工程界奧斯卡肯定 拿下2座「公共工程金質獎」

(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於去(111)年一舉拿下2座有工程界奧斯卡獎之稱,象徵國家公共工程品質最高榮譽的「公共工程金質獎」,分別為基隆分公司主辦的「臺北港南碼頭S07、S08護岸暨後線圍堤造地工程」及高雄分公司主辦的「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計畫-S1~S3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其中「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計畫-S1~S3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更同時榮獲勞動部第16屆優良工程金安獎佳作,公共工程品質備受肯定。 「臺北港南碼頭S07、S08護岸暨後線圍堤造地工程」獲獎特色為新設臨時護岸使用拆除之臨時圍堤材料回收再利用,新生地優先利用操船水域浚挖土方填築,節省工程費約13.9%,並達節能減碳之效;於110年6月優先完成填築S08-1新生地(約7.4公頃)先行交付招商使用,111年6月完成剩餘S07-1新生地(約10.3公頃),111年7月提前完成全案17.7公頃新生地分段驗收及交付營運使用;完工後除可增加港埠用地及租金收入外,同時改善港內機能、活化整體使用效益。 另獲獎之「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計畫-S1~S3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是為提升高雄港競爭力及永續發展,全力推動第七貨櫃中心計畫並分為二期施工,其中第一期S4~S5碼頭護岸及新生地填築工程已完工,陸續施作S1~S3碼頭後線貨櫃場地及相關營運基礎設施;其獲獎特色係新建S1~S3碼頭設計總長1,230m水深達-18m、供世界最大24,000 TEU貨櫃船泊靠,為克服波浪影響提升水域作業靜穩定,依碼頭不同區位功能需求,設計上採用不同結構型式(如重力式、鋼管(板)樁式、棧橋式、沉箱式),其中創新使用減壓式鋼管(板)樁結構,可減少主樁受力,同時利用回收洲際一期圍堤沉箱作錨碇結構減省工程費、另為拓寬航道空間,將高雄港二港口初建時,由國人首創圓形沉箱式防波堤,其中南堤部分13座圓形沉箱予以移設再利用,做為生態潛堤,豐富港區生態多樣性,完工後可大幅提升高雄港的貨櫃裝卸能量,強化高雄港在全球海運市場競爭力,持續扮演貨櫃轉運樞紐港的角色。 (港務公司提供) 港務公司從101年成立至111年間,多次獲得金質及金安獎肯定,針對港埠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品質與安全等訂定各項要點及計畫並落實執行,持續以如期、如質、環保、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提升所屬公共工程品質;獲獎對該公司各施工團隊及工程同仁具有極大肯定及鼓舞作用,今112年亦提報多件優良工程案件參賽,期能再創佳績。

Read More

NAPA/NK/丸紅聯合研究航線最佳化減少碳排放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根據NAPA、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與丸紅聯合研究指出,航線最佳化可減少7.3%碳排放並延長 CII 合規性多達三年。 針對實際船隊營運的新研究成果顯示,航線最佳化能有效協助船舶減少7.3%碳排放量,並可將該船的CII評等延展兩到三年的時間,藉此讓船東在安排脫碳措施時,能節省寶貴決策時間。 海事軟體與數據分析公司NAPA及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公布與丸紅株式會社(Marubeni Corporation)的聯合研究結果,透過丸紅船隊的實際測量數據,驗證了航線最佳化能對溫室氣體排放及碳強度指標(CII)評等產生影響。研究發現,透過使用NAPA航線最佳化軟體,可減少船舶的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達7.3%。此外,研究分析也顯示出航線最佳化可提升船舶的CII達5至6%,讓船舶能夠多維持在相同評等達兩到三年的時間。 該聯合研究採用的是NAPA船舶效能模型與航程模擬工具,使用的數據資料則取自於丸紅自有營運的散裝船船隊,內容包含2021年的所有航次、天氣及海象狀況。燃料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能減幅是透過每次航行的「追溯最佳化」模式,並將氣象導航也合併納入計算,利用了當時可取得的天氣及海象數據,且維持相同的出航及抵港時間來完成評估。 日本海事協會提供模擬相關的建議、負責驗證計算所得數值與確認結果,而丸紅則提供示範測試所需船舶、營運方面累積所得的經驗及專業知識。 由於適用國際海事組織(IMO)CII規定的船舶每年需接受碳強度評等(評等分為A到E共5級),此聯合研究因而將重點放在優化航程以提升船舶評等的重要性。結果發現採用NAPA航線最佳化後,不但可提高船舶的CII評級達5-6%,且在許多情形能讓船舶評等提高1級(例如從B升成A)。因為針對每一CII等級的要求將越趨嚴格,迫使船舶須隨現行規定減少排放量,而航線最佳化能拉長船舶維持在同一等級的時間達二至三年,最重要的是不需在船上額外安裝設備就能達成這些提升效果。 NAPA Japan社長 水谷直樹(Naoki Mizutani)表示,與丸紅攜手進行的這項研究相當重要,因為此研究以具體明確的方式展現出航線最佳化對現今實際在海上航行船隊的排放量及CII評等所產生的影響。在法規生效時,能提供策略與財務決策方面的協助,這對整體供應鏈中的眾多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Read More

持續擴充超大型貨櫃船隊MSC兩艘2.4萬TEU出塢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持續擴充超大型貨櫃船隊的地中海航運(MSC)近日又有兩艘2.4萬TEU級貨櫃船出塢。(見圖) 泰州海事局消息,兩艘24346TEU全球最大新造貨櫃船在泰興揚子鑫福船廠先後順利出塢,該型船總長399.99米 型寬61.3米,甲板面積達24000平方米,相當於3.5個標準足球場,最大堆櫃層數可達25層,相當於22層樓的高度,一次可裝載24346只標準集裝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和"帶貨王" 該局表示,超大型新造船出塢作業佔用水域面積大,作業時間長,對過往船舶正常航行影響較大,極易形成緊迫局面。泰州海事局充分發揮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和泰州港航一體化資訊系統,通過甚高頻發佈航行安全資訊,提醒附近過往船舶注意調整航速航向,調派三艘海巡艇提前至作業水域,保持與新造船舶、協助拖輪即時聯繫,提醒出塢作業船舶主動收聽甚高頻並及時與過往船舶溝通聯繫,最終確保船舶出塢作業安全。 據瞭解,在此之前,MSC另有一艘同型船在太倉海事局海巡艇的護航下,上週由江蘇太倉港駛往浙江花鳥山附近海域開展為期八天的試航。該輪先後在泰興、太倉兩地船廠進行整體建造和上層結構安裝,本次試航結束後,預計將於下(三)月底完成交付並投入使用,本次試航係將按計劃對船舶操縱性、穩定性及相關設備性能等進行測試和驗證。 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公司目前手持該船型訂單六艘,預計年內陸續從太倉港碼頭進行出江試航並全部完成交付。

Read More

立陶宛投資商機說明會掌握中東歐布局致勝商機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為協助臺商布局中東歐市場及掌握立陶宛投資合作機會,昨(21)日上午與立陶宛貿易代表處合作舉辦「前進中東歐—立陶宛投資商機說明會」。本說明會由立陶宛經創部次長Karolis Zemaitis親自率領立國工業家聯合會(LPK)及工程與技術協會(LINPRA)企業訪團親自出席,吸引現場約百人共同與會場面交流熱絡。 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致詞歡迎訪團,並表示因應當前美中貿易科技摩擦、通膨、氣候變遷及地緣政治情勢,供應鏈的布局從過去重視生產效率與比較成本的全球化分工,逐漸轉變為風險規避、重視國家安全的短鍊化在地生產,透過與信任的合作夥伴建構具一定規模且完整、可信任及有韌性的產業供應鏈,已成為趨勢。臺商除了向新南向國家移動外,中東歐更是進軍歐洲市場首要布局重鎮。 陳次長強調,中東歐國家具備重工業基礎、多語言能力之科技人才豐富、新創生態蓬勃發展,已吸引許多國際品牌大廠矚目。在臺立陶宛雙邊努力推動下,投資合作已見初步成果,我政府在去年1月宣布成立2億美元「中東歐投資基金」及10億美元「中東歐融資基金」,分別促成立陶宛相關2件投資案總計700萬歐元,及通過2件融資案總計900萬歐元。其中,中東歐投資基金首件投資案,正是立陶宛的利基雷射產業,立陶宛為全球重要雷射技術研究與應用產品供應國家,雷射技術應用廣泛,與我國半導體、生醫、工具機等優勢產業發展具互補性,可望帶動未來臺立雙邊雷射、新創、電動巴士等產業之投資。 立陶宛經創部次長Karolis Zemaitis表示,很高興帶領企業團再次訪臺,這次訪團是立國來臺最大代表團,隨同的企業團員超過30人橫跨製造、工程、雷射等多元產業。Z次長特別強調,臺立雙方是擁有共同民主自由價值的好夥伴,過去兩年臺立兩國相互探索潛在合作領域,相信2023年將是臺立雙邊合作關係更加深化的一年,未來立方將籌組更多具規模的訪團來臺。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Vidmantas Janulevicius會長致詞表示,LPK是立陶宛最大企業協會,會員囊括立陶宛超過4,000家中大型企業,貢獻立陶宛87%出口值及47%的GDP,特別感謝這次活動的安排,亦盼這次訪臺能進一步促進臺立雙邊企業間更緊密的合作互動。 會中立陶宛貿易代表處盧思融代表向我商深度說明立陶宛投資利基、重點投資產業商機與相關投資服務,台杉投資楊明超執行合夥人及輸出入銀行戴燈山總經理也分別針對「中東歐投資基金」及「中東歐融資基金」進行詳細介紹,鼓勵廠商運用政府相關資源,積極評估投資中東歐市場。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指出,中東歐國家因具備堅實工業基礎、高等教育及外語人才充沛,營運成本相較西歐低,製造業、軟體、雷射、生技等產業表現相對具優勢,在地緣政治風險下,國際企業與品牌大廠除了東南亞與印度外,也開始將中東歐納入投資考量,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將持續與駐外單位、各國駐臺單位密切聯繫,促進我國企業與中東歐等國重要產業的企業合作,進而推動雙邊投資關係。

Read More

萬海舉辦鳳梨研討會 分享冷藏運輸經驗

萬海舉辦臺灣鳳梨研討會。(圖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為持續推動水果外銷,於高雄邀請農業科技研究院專家、在地鳳梨出口商以及報關業者齊聚舉辦鳳梨研討會,一同分享冷藏運輸經驗,當天亦有碼頭參訪活動讓客戶親身參與碼頭作業流程,會同產官學界多位專家一起探討冷鏈技術與產銷合作的新發想,亦透過不斷更新船舶與設備,於2023年投入3500只全新冷凍貨櫃;未來將持續提供精進冷鏈服務以應市場大眾需求。 萬海航運指出,鳳梨為熱帶水果形象的代表之一,鮮黃亮麗的外觀和帶有吉祥旺財意涵的名稱,讓鳳梨廣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據該公司統計去(2022)年承載台灣各個產區共623個鳳梨貨櫃,約莫6000噸的鳳梨銷往日本各個主要城市,範圍涵蓋東京、橫濱、大阪、博多、神戶等主力消費地區。面對日本對於食品安全與品質的高度要求,搭配綿密船期,結合先進控溫的冷藏技術,以確保在任何氣候條件下都能讓鳳梨以最新鮮的狀態送到海外消費者手中。 萬海舉辦臺灣鳳梨研討會。(圖萬海航運提供) 萬海航運戮力為廣大生鮮蔬果廠商提供優質的冷凍櫃技術與服務,在運送過程中各項環節的嚴格把關,確保客戶交付的貨載新鮮無虞,並在全台辦公室率先成立專職冷凍櫃業務的接洽窗口,以及專精冷凍櫃設備的精緻運輸技術課,提供客製化的服務。

Read More

今年1月核准僑外投資金額減80.23%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今(112)年1月核准僑外投資件數為161件,較上年同期減少1.83%;在核准金額部分,投(增)金額計美金2億9,167萬3,000元(折合新臺幣87億5,01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0.23%,主要因111年1月核准丹麥商CI II CHANGFANG K/S等以新臺幣105億6,343萬4,743元對哥本哈根基礎設施彰芳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貸款投資,用以轉投資彰芳離岸風場等大型投資案,比較基期偏高所致。 今年1月核准新設公司件數為95件,新設公司投資金額美金2,158萬2,167元(折合新臺幣6億4,746萬5,000元);另今年1月核准新南向國家來臺投資件數為37件,較上年同期增加15.63%,投(增)資金額計美金7,376萬3,000元(折合新臺幣22億1,28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74%,其中投資來源地主要為新加坡、泰國及澳大利亞。 陸資來臺投資方面,112年1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4件,與上年同期相同;投(增)資金額計美金88萬2,000元(折合新臺幣2,646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0.67%。自98年6月30日開放陸資來臺投資以來,累計核准陸資來臺投資件數為1,560件,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5億6,713萬6,000元(折合新臺幣770億1,408萬元)。 對外投資方面,112年1月核准(備)對外投資件數為36件,較上年同期減少26.53%;投(增)資金額計美金4億2,034萬2,000元(折合新臺幣126億1,02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95%。另112年1月核准(備)對新南向國家投資件數為12件,較上年同期減少20%,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億3,818萬4,000元(折合新臺幣71億4,5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48.66%;其中投資金額較大者為越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 對中國大陸投資方面,112年1月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為27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35.71%;核准投(增)資金額計美金2億8,374萬9,000元(折合新臺幣85億1,24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0%。

Read More

提升台灣數位競爭力重要推手 關貿網路榮獲「優良商標獎」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貿網路以資訊科技提升台灣競爭力,榮獲媒體主辦之2022年第六屆「台灣優良商標獎」,並於臺中市政府由臺中市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副總幹事王文興頒發獎項。商標是企業重要資產,代表企業形象與文化,並透過商標呈現公司的核心價值與發展理念。關貿網路多年來協助政府打造數位化、智慧化服務,提供全國企業與大眾優質、便利、安全、可靠的資訊服務,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品牌競爭力,榮獲得獎肯定。 關貿網路董事長張陸生表示,關貿網路前身為「貨物通關自動化規劃推行小組」,自1990年起協助政府打造進出口通關自動化系統,大幅提升台灣國貿實力。1996年民營化後,更積極協助政府推動數位政策,結合技術發展與民眾需求,推出健保卡報稅、手機報稅等便民服務、食品藥物追溯平台、外籍旅客e化退稅、物聯網全時監控、公務文件數位簽章整合服務平台及EZWay報關委任實名制等服務。 關貿網路以資訊科技提升台灣競爭力,其企業商標精神榮獲優良商標獎。(圖:關貿網路提供) 關貿網路亦協助企業建構重要資訊系統與服務(B2B),提供包含台塑網市集、電子發票、供應鏈管理系統、資訊安全服務、雲端服務、AIoT服務等,從採購、會計、管理、資安等方面,有效協助企業提升資訊化與運作效率。近年更將服務延伸到社會大眾(B2C),提供包含醫療行動支付、海外網購關稅線上支付、代檢廠費用多元支付、雲端電子發票服務、電子保單及保單存摺等,直接提供民眾便捷且高品質之服務。 張陸生也表示,關貿早已佈局數位轉型,提供客戶全方位之金流、雲端、AIoT大數據分析以及RPA流程自動化等應用服務。還將於5年內擴大投資數位應用,包含RPA產品整合T-Cloud雲服務,簡化高重覆性及節省人工作業時效;發展智慧影像辨識,擴大場域及技術服務應用,並提升資訊價值,強化資訊管理效益。未來,除持續協助客戶推動數位轉型與創新外,更將整合公司既有服務、會員與資源,攜手客戶發展點數經濟,提供民眾更便捷的智慧生活,促進台灣整體數位競爭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