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海洋環境 首支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軍

管碧玲主任委員授旗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海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海洋委員會主任委員管碧玲主持「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立儀式」,親自授旗給全臺首支正式成軍的專業應變團隊。管碧玲表示,該小組結合3位技術專家、5位應處人員,以及海委會13位取得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指揮級訓練資格者,加上39位曾赴海外受訓、橫跨海委會、環境部、內政部、交通部、經濟部等多部會與地方政府的專業人員,組成60人的堅強團隊,這場授旗儀式象徵我國在海域災害應變體系上邁出關鍵一步,也正式啟動一支專業、即時、具備科技應變能力的小組,全力守護我們的海洋環境。 管碧玲說明,海域技術小組的核心任務,是在海上化學污染發生的第一時間,運用高科技偵測設備快速研判情勢,即刻展開處置,將污染控制在最小範圍內。小組存在的價值在於成員多數具備多年災害應變實戰經驗,熟悉從現場評估到污染物判讀等流程,並配合全時待命的應變系統,可有效縮短應變時間、降低危害風險。 海委會指出,本次活動特別展示應變關鍵裝備與先進儀器,包括針對海上應變所使用,可同時對固(例如:過氯酸鉀、二異氰酸甲苯等)、液(例如:苯、氫氟酸等)、氣(例如:天然氣、丁烯等)態物質進行分析的紅外光譜儀(FTIR),能有效掌握不同物質的特性,提升現場判讀精準度,同時也展示防護裝備,確保小組成員能在高風險環境中安全執行任務。 管碧玲表示,112年接任海委會主委以來,尤為深刻記得帛琉籍天使輪於高雄外海傾斜沉沒導致超過千只貨櫃漂流,幸因當時並非載運化學品而未造成重大海洋污染,藉此有感於海域化學事故應變量能需日益精進,特別要求海洋保育署持續辦理國內外海域化學品事故專業認證訓練,並召集相關單位進行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習,同時修正「重大海洋污染緊急應變計畫」,將我國海上化學品災害預防、整備、應變及復原等各階段標準程序建立,技術小組的成立,不僅是長期規劃的成果,也是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的具體展現。今天活動邀請曾參與海上危害性物質(HNS)應變訓練的專業人員,以及多個相關救災單位共同出席,包括海巡署、航港與環保等機關,顯示我國在災害應變上,已建立起橫向聯防的合作網絡。 管碧玲致詞時三次懇切拜託海域化學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成員務必將海上化學品應變視為重責大任,並重申海委會將持續強化人員訓練與資源整備,並推動跨部門的協作,打造一個能與世界對話的海洋守護體系。她強調,守護海洋,不僅是今日的行動,更是為未來世代留下乾淨、安全的海域資產,透過這支專業技術小組的成立,宣誓並確保每次的應變行動都能即時、精準、有效,將會是臺灣海洋韌性不可或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守護神,全力以赴真正落實守護海洋的使命。

Read More

韓國國家海洋教育機構訪問海大 期促成臺韓日三方合作

韓國國家海洋教育機構於5月14日訪問海大。(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韓國國立海洋教育中心(National Marine Education Center)主任金成浩(Sungho Kim)於5月14日率領其團隊與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KMI)資深研究員一行,拜訪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並與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深入交流,了解臺灣當前的海洋教育政策與營運體系,作為韓國未來海洋教育政策的參考。許泰文校長親自接見,並表示,海大與韓國海洋大學有許多學術合作交流,感謝他們的來訪,也期望與韓國再加深有關海洋教育方面的合作。訪團亦期望建立韓國、臺灣與日本三國的國際海洋教育鏈結,共同研議具體合作方案。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負責統籌全國海洋教育政策的規劃與推動,協助各級學校落實海洋教育課程、師資培育與教學資源發展,並透過提升全民海洋意識,實現海洋永續與公民責任。近年來,中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於將臺灣的海洋教育經驗與國際接軌,除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美國國家海洋教育者協會(NMEA)進行學術交流及翻譯工作,更透過與日本福井縣若狹高校111年簽署合作備忘錄,積極進行臺日合作交流及學術學生論壇,不斷延展國際海洋教育交流之廣度與深度。 韓國海洋水產開發院隸屬於韓國政府,為國家級政策研究機構,主要任務為支援政府在海洋、港口、航運及漁業等領域的政策研究與規劃,同時也是推動韓國海洋治理與藍色經濟的重要智庫。韓國國立海洋教育中心則為韓國海洋水產部(MOF)指定之國家級海洋教育機構,由韓國海洋財團執行,負責系統性地支援各類海洋教育計畫,推動韓國海洋教育的發展。此次訪臺期望深入了解臺灣與海洋教育及文化相關的政策與實踐案例,分析成功的學校與社會結合之海洋教育模式,並探討潛在的合作模式。 此次雙方難得的會面交流,為未來更多合作鋪下良好基礎。吳靖國主任表示,期盼日後有更多深入互動的機會,持續促成多元合作項目;韓國國立海洋教育中心金成浩主任亦熱情邀請臺灣海洋教育中心未來前往韓國參訪,深化彼此關係,攜手推動海洋教育的國際合作與發展。

Read More

長榮鋼鐵攜手張榮發基金會助泰雅學童開啟海洋之窗

德美執行長(左二)與桃山國小小朋友進行有獎徵答徵答活動,得獎小朋友與鍾執行長、林耿立董事長(右二)、長榮海事博物館陳鈺祥館長(右一)一起合影!(張榮發基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鋼鐵公司與張榮發基金會於13日攜手合作,邀請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70多位師生蒞臨長榮海事博物館,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初體驗。開訓典禮由桃山國小合唱團帶來泰雅族傳統歌曲《u'ya跳舞歌》及《快樂天堂》,天籟般的童聲在展廳中迴盪,展現部落孩子們深厚的音樂底蘊,為活動注入溫暖且純粹的力量。 典禮貴賓包括長榮鋼鐵董事長林耿立、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以及桃山國小校長蘇美娟,林董事長在致詞時勉勵孩子們:「海洋的故事不僅存在課本裡,更蘊藏於每一艘船、每一張地圖、每一次航行的背後。所以,請好好把握如此難得接觸海事知識的機會。」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更透過有獎徵答方式互動,藉由大廳展出的蘭嶼拼板船,將船上的紋飾與泰雅族圖騰結合,讓孩子們將自身文化經驗與海洋知識緊密串連。 整個公益活動透過遊戲與導覽,讓孩子們輕鬆學習海洋知識,發現船舶的趣味與奧秘。桃山國小校長蘇美娟表示,對於成長於山區、與大海少有接觸的泰雅族學童而言,這不僅是一場參觀,更是視野的拓展與文化的啟航。她感謝此次活動提供寶貴機會,期盼這趟海洋之旅能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未來隨風啟航,見證更寬廣的世界。

Read More

長榮海運第一季稅後淨利273.58億元 年增57.39% 靈活調整船隊優化航線貼近客戶需求

(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於13日董事會通過114年第一季財務報告,第一季合併營收1,099.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3.32億(年增24.07%);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273.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9.76億(年增57.39%);每股盈餘(EPS)12.64元,較去年同期8.14元,增加4.50元(年增55.28%)。 114年貨櫃航運市場受到地緣政治動盪及國際經貿環境急遽變化等多個面向的影響,包含中東危機、俄烏戰爭,美中關稅及對中國船舶徵收港口費用等政策皆引發國際各界關注,衝擊市場供應鏈,帶動整體貨流變化。面對瞬息萬變的經營環境,長榮海運仍將秉持著穩健踏實的經營方針,積極靈活的調整船隊配置,優化航線以貼近客戶的需求,並朝向高效、減碳、智慧化的航運目標邁進,與利害關係人共創未來永續價值。

Read More

萬海航運首季稅後淨利87.32億年增88.88% 預期中國大陸重啟出貨艙位需求激增

(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13日 董事會通過2025年度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合併營收新台幣370.90億元、年增34.30%,稅前淨利為新台幣111.00億,年增80.77%;歸屬母公司單季稅後淨利新台幣87.32億,年增88.88%,EPS為3.11元。受惠於運價較去年同期增長、公司營業成本控制得宜使獲利優於去年同期。 萬海航運表示,美國公布關稅政策之後,整體來看,只有從中國大陸出口到美國的貨量受到較明顯的影響,其他區域出口動能仍強。亞洲區間航線跟去年同期相較,運價成長逾3成,整體貨量表現亦相當熱絡,公司的亞洲區間航線占合併營收約4成,將有助於營運穩定增長。此外,美國線長約合約價相較去年也有3至4成的漲幅,顯示下半年的終端市場仍然看好。關稅戰議題導致美線貨櫃運輸暫緩及遞延,但美中經貿會談後5月12日發布聲明同意暫時調降相互的高關稅,且將建立機制,繼續進行協商,可以預期中國大陸重啟出貨將使海運艙位需求激增。近期航運市場,仍受到區域地緣政治衝突及國際匯兌等不確定因素干擾,公司將審慎調整航線布局,積極應對市場變化。 看好長期航運市場需求,公司持續提供更完善與便捷的運輸網路以服務客戶。於4月因應越泰印區間貿易增長,新闢越南、泰國至東印度直航航線(TTX);本月與海洋網聯船務(Ocean Network Express)及宏海箱運(Regional Container Lines)共同投船經營中國至印尼、馬來西亞航線(CS2); 而下月也將與阿聯酋航運(ESL)共同投船經營印度至東地中海直航航線 (IM2)。這些新增航線搭配現行服務網絡,建構更迅速且更為綿密之航線運輸。 為優化船舶運行效率並提升長期競爭力,公司持續進行ESG節能減排,規劃淘汰老舊船舶。於4月與南韓現代三湖重工及三星重工各簽訂2艘1.6萬TEU甲醇雙燃料新船,共計4艘,金額達美金7.48~8.16億元。公司今年將有3艘1.3萬TEU新造船舶加入運營(其中已交船1艘),2026年至2030年接收34艘新造船,其中,7,000 TEU有2艘,8,700 TEU有20艘(含附帶購入選擇權4艘);另外大型船舶還有1.6萬TEU共12艘,未來新增運力達38萬TEU。

Read More

聯邦快遞升級上海國際出口貨物服務截件時間延後

聯邦快遞升級上海國際出口貨物服務截件時間延後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升級上海地區國際出口貨物服務-截件時間延後。(附圖由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宣布自即日起提升上海的國際出口貨物服務,上海寄往歐洲、亞太及中東/印度次大陸/非洲市場的當天出口航班服務的截件時間進一步延後。 該公司說明指出,上海在聯邦快遞的全球網路中佔據著重要的策略地位,通過位於浦東國際機場的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及遍佈上海的地面貨運網路,支援華東地區客戶與全球市場高效相連。聯邦快遞自2024年在上海正式啟用全新的中國區總部,同年十月宣佈將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升級為洲際轉運中心,進一步深化投資和佈局。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聯邦快遞升級上海地區國際出口貨物服務-截件時間延後。(附圖由聯邦快遞提供) 聯邦快遞宣布自即日起提升上海的國際出口貨物服務,上海寄往歐洲、亞太及中東/印度次大陸/非洲市場的當天出口航班服務的截件時間進一步延後。 該公司說明指出,上海在聯邦快遞的全球網路中佔據著重要的策略地位,通過位於浦東國際機場的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及遍佈上海的地面貨運網路,支援華東地區客戶與全球市場高效相連。聯邦快遞自2024年在上海正式啟用全新的中國區總部,同年十月宣佈將上海國際快件和貨運中心升級為洲際轉運中心,進一步深化投資和佈局。

Read More

航港局頒發年度優等引水人獎肯定各港專業精神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頒發去(113)年度優等引水人獎,表揚優等引水人之傑出表現及提升引水服務品質。 航港局昨(5/13)日在局本部舉辦「113年度優等引水人頒發獎狀儀式」,肯定各港引水人秉持專業精神、協助船舶安全進出港及積極配合推動航安政策所展現之貢獻。 航港局表示,受表揚的優等引水人均為服務於第一線專業人員,雖少為外界所見,其貢獻卻是港埠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除執行引航任務外,亦擔任港區單位間重要溝通橋樑,更積極協助強化引水作業安全之推動,包括配合引水監理制度變革精進、就船舶發生緊急情況協助引領其安全進出港等,並持續針對港區安全設施與整體作業流程提供專業建言,展現高度責任感與專業素養。 為強化船舶進出港安全及引水安全,航港局自113年二月起啟動強化引水安全改善專案,針對監督管考、進出港管理及基礎設施設備等3個面向擬定46項具體措施,迄今已完成23項(50%),113年度港區內海事案件下降至42件,屬五年新低,顯示相關改善作為初具成效;113年八月修訂引水人督導考核作業要點,新增由相關利害關係人組成考核審查小組,就考核重點之實績覈實給與加減分,並增修評分項目及比重;113年12月18日發布修訂「引水人管理規則」,明確規範引水人於勤前、登輪、引航及離輪等各階段的操作程序;賦予航政機關在重大海事事故發生或有必要時,要求引水人辦事處檢討規約的權限;明定引水人無論在職或暫停執業期間,皆須接受訓練維持專業能力;新增勤前酒測、紀錄保存及抽測制度,強化酒精濃度管理;加強對引水人執業狀況的查核及年度考核;並具體列明違反「引水法」之事由及概括條款,以提升法規執行力與引航安全水準。 航港局強調,引水人是確保港口營運與船舶安全進出的關鍵角色,藉由公開表揚,有助提升其專業形象與社會認識,未來將持續推動引水監理管理制度優化,提升更安全優質的進出港作業。未來航港局持續辦理多項引水相關法規及管理制度強化作為,包括引水法修法、建立引水船規格及營運管理模式、研擬引水人疲勞管理與體檢制度、在職訓練機制,導入引水作業風險評估作業,期使引水服務能持續精進,符合國際趨勢與在地需求。 附圖為113年度優等引水人頒獎儀式大合照,由航港局長葉協隆分別頒予高雄港引水人杜振勇主任、安平港引水人鍾克華主任、臺北港引水人吳天壽主任、臺中港引水人侯中南主任等各港獲獎優等引水人。(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基隆關走動式服務北市進出口公會舉辦通關宣導

(基隆關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表示,為落實走動式便民服務,該關通關服務宣導團於114年5月13日上午由主任秘書成樹芳率員,赴台北市進出口公會舉辦座談,除宣導通關實務、廉政法令外,並主動提供進出口貨物通關問題解答服務。 基隆關說明,為提升貨物通關便捷效能,本次宣導活動主要針對進口食品稅則分類、輸入規定及常見誤報態樣、廉政法令、逾期貨物拍賣及銷毀作業,與納稅者權利保護法及防制,中國產製貨品經我國違規轉運等主題向與會人員宣導,並進行座談交流,期藉由雙向互動溝通,讓業者更加瞭解通關實務中常見的疑難雜症,並提醒廠商應注意事項,以確保貨物通關順暢。 基隆關進一步說明,藉由宣導團走動式服務,與相關產業公(協)會及業者建立面對面溝通的橋梁,可主動瞭解業界需求,即時聽取業界回應及建言,共同建構更優質便捷的通關環境。此項主動服務措施,業者皆給予高度肯定,各工商團體如需基隆關通關服務宣導團提供關務諮詢,或進一步瞭解海關各項作業內容,可透過公(協)會提出申請,該關將竭誠服務。

Read More

高雄港環境教育園區盛大揭牌 綠色港口轉型再升級

啟動環境教育園區合照照片,左1-內政部港務警察總隊隊長朱信憲、左2-高雄市環保局黃世宏副局長、左3高雄港務分公司王派峰總經理、左4臺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右1台灣中油公司煉製事業部季存厚執行長、右2內政部港務消防大隊林謙志大隊長、右3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主任秘書李孝軍、右4臺灣港務公司王錦榮總經理。(高雄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高雄港務分公司再創環境教育新里程!「高雄港環境教育園區」於12日正式揭牌,這座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不僅集環境教育、自然生態學習於一體,更期待讓民眾近距離感受港口與生態價值的重要性。 本次揭牌儀式特別邀請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高雄市政府環保局以及各界環境教育夥伴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高雄港務分公司期許環境教育園區能成為促進環境保護意識的樞紐,提升民眾對海洋生態保育的關注,並促進高雄港的永續發展。 臺灣港務股份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致詞時表示,臺灣港務公司近年來積極推動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相關措施,並依循國際標準,編製年度ESG永續報告書,通過SGS查證,展現臺灣港群環境資訊的透明度與完整性,更獲頒國內外諸多獎項。今日,高雄港環境教育園區的設立不僅是提升港區整體環境品質的具體實踐,更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象徵整個高雄港在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之間找到了協同共榮的發展性。 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李孝軍主任秘書於致詞時強調,環境教育是推動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政府將持續支持並推動相關政策,以促進更廣泛的環境保護行動,期待透過高雄港的推動,能提升市民的環境素養,讓保護環境的理念厚植人心。 透過高雄港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成立,港務公司將持續推動多元優質環境教育活動,邀請社會各界、周遭鄰里齊力參與,讓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深植人心,為港灣城市的未來鋪展更具遠見的藍圖。 這場別具意義的揭牌儀式,不僅是高雄港務分公司環境教育的新起點,更是港口與社會協力共創綠色未來的象徵。高雄港務分公司承諾,將不斷深化港口永續管理及推展環境教育的行動,讓高雄港成為國際上最具環保意識的港口之一。

Read More

航運學會六月份召開會員大會舉辦專題學術研討

航運學會六月份召開會員大會舉辦專題學術研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華航運學會將在下(六)月份召開會員大會併同舉辦今(114)年度航海節慶祝活動舉行專題學術研討會。 航運學會上週(九日)晚間召開「第二十一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由理事長呂錦山主持。(見圖,航運學會提供) 本次理監事會除就會務提出報告,誰如四月份舉辦的「航港大數據與AI的應用」研討會,邀請該會翁祥凱副秘書長線上分享 「AI與大數據在航港營運之應用」,亦就籌辦 114 年會員大會及航海節慶祝活動舉行專題學術研討會進行討論。 航運學會表示,為配合航海節慶祝活動,將由該會辦理航運專題研討會,時間與地點預訂併同會員大會辦理(6月20日下午3點至於台大校友會館),主題待定,邀請陽明海運公司蔡豐明董事長擔任講座。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華航運學會將在下(六)月份召開會員大會併同舉辦今(114)年度航海節慶祝活動舉行專題學術研討會。 航運學會上週(九日)晚間召開「第二十一屆第五次理監事會議」,由理事長呂錦山主持。(見圖,航運學會提供) 本次理監事會除就會務提出報告,誰如四月份舉辦的「航港大數據與AI的應用」研討會,邀請該會翁祥凱副秘書長線上分享 「AI與大數據在航港營運之應用」,亦就籌辦 114 年會員大會及航海節慶祝活動舉行專題學術研討會進行討論。 航運學會表示,為配合航海節慶祝活動,將由該會辦理航運專題研討會,時間與地點預訂併同會員大會辦理(6月20日下午3點至於台大校友會館),主題待定,邀請陽明海運公司蔡豐明董事長擔任講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