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核定繼續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貨品關稅稅率為期半年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考量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為持續充足防疫期間藥用酒精原料之物資供應,確保醫療機構及民眾供需無虞,並協助廠商降低進口成本,財政部已依關稅法第71條規定,報奉行政院核定,自今(112)年2月27日起繼續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貨品關稅稅率,為期6個月,降幅為法定稅率之50%,並視國內防疫情形及供需狀況滾動檢討。 關務署提醒,本次藥用酒精原料機動調降稅率適用期間,是112年2月27日起至8月26日止,有關適用期間之認定,依關稅法施行細則第2條規定,進口貨物以其運輸工具進口日為準,又依同細則第6條規定,所稱運輸工具進口日,海運貨物係以船舶抵達本國港口向海關遞送進口艙單之日;空運貨物以飛機抵達本國機場向海關遞送進口艙單之日為適用之準據。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舉行13,100 TEU新造船「皇春輪」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萬海新船「皇春輪」舉行命名儀式。(萬海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昨(14)日上午於南韓三星重工巨濟船廠舉行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命名典禮邀請美國中南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張秀波擔任「WAN HAI A09 皇春輪」的命名人,為新船獻上一帆風順、班班滿載的祝福。 「WAN HAI A09 皇春輪」為南韓三星重工船廠所建造的13,100TEU系列船舶第三艘,該系列船舶全長335公尺,寬51公尺,最大吃水16公尺,設計船速可達22節。新船採用新型主機設計,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等設計,有助於航行中減少阻力,達到節能省油的成效。此外,這型船舶已提前符合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phase III最高標準,減少碳排放,迎合綠色航運趨勢。在航行安全上,這系列船舶皆取得「智能船舶」(Smart Ship Notation)認證,透過智能船舶系統建置,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蒐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設備運作情形,有助於第一時間了解船舶的狀態,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WAN HAI A09 皇春輪」即將於2月下旬竣工交船,投入萬海航運亞洲-北美航線營運,強化萬海遠洋航線佈局,提供客戶優質且安全的運送服務。 本次命名典禮結合公益捐贈一同進行,萬海航運秉持著「因為萬海,世界很近」的精神,傳遞愛的關懷予南韓當地服務弱勢族群的社福單位-愛光院/蒲公英之家,捐贈所需設備回饋幫助船廠當地的弱勢族群,期盼藉此心意,為當地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工研院提供具專利的充電技術 攜手產業共同成立「充壩」

工研院提供具專利的充電技術,攜手產業共同成立「充壩」。(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14)日宣布,在經濟部科技專案補助之下,電動車充電領域再創新局,工研院提供具專利的充電技術,獲得車業龍頭和泰集團、機電大廠士林電機投資,共同成立國內第一個專業充電服務暨營運軟體公司「充壩」(Gochabar),引領產業開創次世代智慧型充電服務市場。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邱求慧表示,技術處長期透過科技專案協助產業技術升級,自2008年起便投入電動化技術研發,已累積超過千件自駕與電動車的專利。據Reportlinker研究,全球充電樁由2022年235.4萬座到2027年將翻數倍達到1,462萬座,未來公共場域的充電服務市場勢必興起,因此經濟部這次更擴大戰果,結合起而行綠能及工研院的充電技術,也成功吸引知名企業([和潤+和泰],[士林電機]分別為佔40%和20%)投資創立新公司,主要供應智慧充電服務系統,並聚焦於社區大樓、企業建置、公共建置等系統整合服務的三大市場。此次技轉的專利可針對個別電動車主動式充電調節控制,尤其對大型充電站能產出更大效益,將協助國內產業建構「智慧充電服務」軟硬實力,有利競逐國際市場。 工研院協理胡竹生表示,工研院是扶植新創團隊的搖籃,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在2017年衍生新創公司起而行綠能,創下臺灣充電樁市佔率高達六成佳績之外,此次工研院讓與起而行綠能由科專計畫所布局的充電相關專利,具備「非均流充電」的技術獨特性,獲得國內產業龍頭注資新創成立充電營運相關軟體專業公司「充壩」,進而將具有科研DNA的充電樁外銷歐、日、東南亞,甚至進入美洲市場,帶領電動車充電產業競逐國際市場! 起而行綠能董事長簡金品表示,起而行是臺灣唯一提供電動二輪、四輪、與八輪完整產品線的設備商,多年來採OEM與ODM發展策略,投入3,000萬餘元承接科專研發成果技轉及設備系統的整體配套,已能夠提供多家車廠及約10家營運商貼牌使用,累計汽、機車充電椿出貨功率已達30,000及10,000kw,現已獲得美國一家能源商三年供貨訂單,遍及加州、佛州、德州,第一年出貨目標1,000台超級快充。 新成立的「充壩」未來將提供充電系統技術服務,連結在地營運商實務經驗及海外資源,將發揮電能模組充電專利,可因應大型充電站的需求客製化、提供最佳充電解決方案之強項,引領國內電動車充電產業競逐國際市場。

Read More

陽明基隆貨櫃場新添設備及重櫃儲區完工啟運

陽明基隆貨櫃場新購門式機暨場地整建啟用典禮合影。(陽明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深耕基隆,該公司基隆貨櫃場新添設備及重櫃儲區正式完工啟運。 陽明海運表示,該公司深耕基隆港中長期營運發展,針對陽明基隆貨櫃場進行整建更新,包含新式門式機建置及重櫃儲區重新規劃等工程已竣工,並於昨 (十四) 日在陽明基隆貨櫃場舉辦啟用儀式,持續為客戶提供更便捷之優質服務。 為提高作業效率,陽明基隆貨櫃場進行門式機汰舊換新,新式門式機榮獲美國驗船協會  (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及德國萊茵 (TUV Rheinland) 雙機構認證,作業高度可達6 + 1層貨櫃高,寬度橫跨18排貨櫃儲區,供電可由電力管線逕達機具,減少過往須透過中繼變壓站送電導致電力輸送過程發生耗損,同時可降低每吊櫃動作平均耗能,不僅提升效能更能達成節能減碳之效。 基隆貨櫃場新式門式機與吊櫃作業。(陽明提供) 另為提升陽明基隆貨櫃場營運效能,重新規劃整建重櫃儲區;更新後儲區首創將提領櫃車道置於儲區中間,減少門式機小車移動距離,加快提領效率,重櫃儲放位於車道左右兩側,並設計使用櫃腳墊以因應基隆多雨環境,避免貨櫃儲堆於積水區,有效降低貨載濕損風險。 陽明指出,整建後重櫃區儲量可達2160 TEU,並設置336個冷凍櫃插座供進出口及轉運櫃使用,有效擴大陽明海運在基隆港之服務量能。陽明基隆貨櫃場歷經一年多之整建,全新竣工並即刻投入營運,除肩負起陽明海運位在台灣北部地區貨櫃儲運樞紐外,同時有助於陽明海運客戶美西航線PS4、日本航線JTC / JTS及大陸航線TCX之乾、冷櫃進出口作業,享受優質便捷之貨櫃儲運服務。

Read More

低硫時代 海大邀集產官學研共探船舶使用硫含量0.1%以下油品對策

海大邀集產官學研共探船舶使用硫含量0.1%以下油品之對策。(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近期受交通部航港局委託,評估我國七大國際商港及近岸水域限制船舶使用硫含量0.1%以下油品之可行性,以降低船舶污染物排放量,舉辦第4場線上座談會議,就國內航商面對船舶使用0.1%低硫燃油所遭遇之情況進行討論,至今已邀集主機、供油、航運、涉海機關公部門等各界產官學研代表總計逾200人次與會,並務實盤點相關問題,期能凝聚各界共識,提供公部門擬定政策之參考。 因應國際環保趨勢,我國鄰近地區已有率先實施或正在評估將船舶燃油硫含量由以重量計0.5%降至0.1%的相關規劃。海大法政學院饒瑞正院長表示,我國自2019年起實施硫含量0.5%以下低硫燃油,依據相關港區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至2022年11月,相較於未實施政策前,二氧化硫減少約42%、PM2.5減少24%,船舶空污減排具有大幅改善之效果。另環保署從去年10月起與海巡署針對移動污染源合作執行空氣品質調查,並將劃設港區空氣品質維護區,訂定相關管制措施,降低船舶進出港及停泊期間的污染物排放。 海大邀集產官學研共探船舶使用硫含量0.1%以下油品之對策。(海大提供) 針對國內航線以及工作船之燃料供應部分,如要採用0.1%超低硫燃油(ULSFO),須興建煉油廠、更新設備與儲油設施及進行環評作業,費時3至5年,如要在短期提供0.1%船用低硫燃油,建議可採液化天然氣(LNG)或0.1%船用輕柴油(MGO)等燃料,或安裝脫硫設備。目前中油已於基隆港、臺中港及高雄港供應0.1%船用輕柴油,若擴大於其他國際商港供應,則需要等約2年準備工作。另亦可朝建置岸置電力系統推動,減少使用船上柴油發電機造成硫化物排放量。 另從就船舶設備部分,則需要解決主機使用0.1%船用低硫燃油之技術障礙,依據歐美實施經驗,船舶需費時6個月以上進行管線改裝,進港前切換油品作業時間約2小時以上。另船舶設備改裝須有一定的緩衝期,並配合後續完整配套規劃與法律規範,方可推動。另對航商而言,不論是超低硫燃油(ULSFO)、脫硫設備、或其他燃料的選擇,在實務上並無技術性障礙,最重要的是油品供應品質穩定、不會產生航行安全疑慮。 海大邀集產官學研共探船舶使用硫含量0.1%以下油品之對策。(海大提供)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與政策學院積極召集各方代表研商0.1%船用低硫燃油之相關對策,已分別於2022年12月16日、12月26日、2023年1月13日及2月10日召開座談會,並將於2023年9月上旬召開共識會議,邀請主機商、供油商、航商、涉海機關公部門及各界共同與會,盼各界意見的廣泛交換下,能成功凝聚各界共識,提供未來政策擬定方向。

Read More

新航推新版 Wi-Fi 優惠方案提升旅客機上體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新加坡航空(新航)為所有商務艙以上旅客及新航獎勵計劃KrisFlyer會員推出免費機上Wi-Fi無線網路,及非會員旅客新版 Wi-Fi 優惠方案。(附圖由新航提供) 新航表示,商務艙以上旅客及PPS俱樂部會員(含附卡會員)可享有無限量的免費機上Wi-Fi,KrisFlyer會員在搭乘優選經濟艙及經濟艙時可分別享有三小時及兩小時的免費Wi-Fi。 非 KrisFlyer 會員旅客或需要額外流量的會員旅客,新航也推出極具吸引力且簡化的新版 Wi-Fi 優惠方案,使用一小時收費 3.99 美元、三小時收費 8.99 美元,全航程則為15.99 美元 .。 新推出的機上Wi-Fi無線網路方案進一步提升了旅客的機上體驗。套房和頭等艙旅客也能免費享用無限量的機上Wi-Fi服務。這使新航成為率先在全航線 上提供套房、頭等艙和商務艙旅客,以及 PPS 俱樂部會員提供無限量免費Wi-Fi 無線網路的航空公司之一。 新航客戶體驗管理高級副總裁楊丕德表示,在三萬五百英呎的高空也能隨時保持聯繫,已成為旅行體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借助其優化的機上 Wi-Fi 無線網路服務,新航的旅客可以與親友保持聯繫、在社群媒體上發布照片和影片,或是隨時掌握最新消息。強化機上Wi-Fi服務是因應旅客的反饋,也是新航持續為提升旅行體驗和保持業界領先地位所投注的努力之一。

Read More

經濟部離岸風電技術指引頒布 驗船中心主責編纂運轉及維護篇章

技術指引適用範圍涵蓋離岸風力發電廠之涵蓋轉子機艙總成、支撐結構及輸電系統。(驗船中心繪製)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要確保離岸風場20至25年的穩定發電,運維之其重要性及複雜程度並不亞於設計與建造,為此標準檢驗局委辦具有第三方檢驗、船級規範編纂及風場實務經驗之驗船中心主責技術指引中「運轉及維護」篇章。 驗船中心指出,氣候變遷對地球影響已無法輕忽,世界多國均以2030年減少50%以上碳排放、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為目標,並依此原則陸續公告減碳策略,蔡英文總統亦因應國際趨勢宣示將制定科技研發及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並推動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轉型策略,其中能源層面持續規劃以商業及技術層面較成熟的太陽光電與離岸風電為主要發展項目。我國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隨著2019年的海洋風場128MW及2021年的台電一期風場109MW併網發電,海能風場376MW甫於今年二月初完成全數安裝,大彰化東南、西南一期風場、彰芳一期風場及允能風場依規劃將陸續併網,屆時營運離岸風場裝置容量將達1GW以上,離岸風電於國人用電佔比持續攀升。 有鑑於此,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配合國家能源發展政策於2020年8月起參考國內外相關離岸風電法規與標準,並考量台灣特殊場址條件及本土議題,如極端天氣、腐蝕、地震、軟弱土層等,著手制定離岸風場生命週期「場址調查及設計」、「製造及施工」及「運轉及維護」三大篇章之技術指引。該技術指引歷時兩年多,與交通部航港局、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經濟部能源局、勞動部職業安全署等共14個單位進行跨部會溝通,編修過程由專門法人承辦並邀請產學研界專家擔任審查委員,並於頒布前與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各單位進行超過30餘場次的交流會議,無非期盼技術指引內容更符合業界現況,並成為台灣離岸風場建置乃至運維期各界可參考的「聖經」。 技術指引編纂過程中,標準檢驗局及驗船中心積極與各界交流意見,2022年7月21日驗船中心舉辦之技術規範草案說明會,2022年10月18日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舉辦之與開發商交流會議。(驗船中心提供) 驗船中心為中華民國政府唯一授權法定船舶檢驗之機構,累積72年之船舶及第三方檢驗資歷,具有鋼船、高速船及海巡艦艇等船級規範編纂之豐富經驗,亦不定期因應國際公約更新、技術發展以及國內產業需求滾動修訂之,另於船舶管理績效評比最高殿堂的東京備忘錄 (TOKYO MOU)中,驗船中心十餘年來持續維持「高表現度」,2022年更在77個認可機構評比中名列達第10名。驗船中心自十年前即啟動建置離岸風電業務,已取得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 ISO/IEC 17065離岸風場專案驗證系統認證,於大彰化、彰芳西島及海能等離岸風場均可見到驗船中心提供專業服務的身影。若要確保離岸風場20至25年的穩定發電,運維之其重要性及複雜程度並不亞於設計與建造,為此標準檢驗局委辦具有第三方檢驗、船級規範編纂及風場實務經驗之驗船中心主責技術指引中「運轉及維護」篇章。 「運轉及維護」該篇章內容提及歐洲風場設計參數與台灣場址存在一定程度之差異與不確定性,如高溫潮濕的台灣環境使得腐蝕防護系統設計與監測更為重要、台灣海域的海洋附生物於支撐結構上增長速度與厚度需透過更多運維經驗方能加以掌握、台灣風場集中的中部外海疏鬆海床土壤特性可能衍伸的支撐力不足及沙波移動等議題均與歐洲經驗差異甚大。「運轉及維護」技術指引篇章的公告上路,將成為我國離岸風電開發商及有意願投入龐大運維市場的廠商得以更清楚了解運維全貌的重要技術參考資料。

Read More

卡爾瑪混合動力跨運車提升DP World安特衛普口岸的運營效率

(卡爾瑪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卡爾瑪與長期客戶DP World(迪拜環球港務集團)簽署一份大額訂單,涵蓋9台卡爾瑪混合動力跨運車。相關設備將部署於該集團位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門戶口岸(Antwerp Gateway terminal),計劃於2023年第四季度完成交付。 DP World安特衛普門戶口岸以其出色的運營效率、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多式聯運能力廣受其客戶的認可。該碼頭由DP World安特衛普控股公司、中國中遠集團、Terminal Link和杜伊斯堡港口集團(Duisport group)合資成立。DP World目前擁有一支由58台卡爾瑪跨運車組成的車隊,其中42台為混合動力跨運車。 這批全新的混合動力跨運車能夠重型集裝箱進行雙箱起重,起重能力可達60噸,大大提升碼頭運營效率。新設備將替換安特衛普現有車隊中的老舊設備。與同等柴油動力設備相比,卡爾瑪混合動力跨運車能夠減少高達40%的油耗。 DP World安特衛普門戶口岸技術部主管Mark Brouns表示:“我們始終致力於提高安特衛普門戶口岸的運營效率。得益於我們對效率提升設備和系統的投資,安特衛普門戶口岸在這一領域已處於歐洲領先地位。憑借卓越的可靠性和低油耗,卡爾瑪混合動力跨運車將繼續在提升運營效率和優化碼頭運營成本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卡爾瑪水平運輸銷售管理副總裁Mikko Mononen表示:“我們非常自豪推出了首款連續起重能力達60噸的混合動力跨運車,毫無疑問,這代表著我們在水平運輸產品領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安特衛普門戶口岸已成為歐洲碼頭中的佼佼者,我們很高興能夠與其繼續合作,共同引領行業取得更大進展。”

Read More

海研會與台北海科大合作舉辦國際通關物流研習暨參訪活動

海研會與台北海科大合作舉辦「國際通關物流研習暨參訪」活動。(海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為吸引高中技職學校學生投入海運相關科系就讀,中華海運研究協會與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空物流與行銷管理系合作舉辦「國際通關物流研習暨參訪」活動,邀請北部高中技職學校國貿科及航管科教師參與本次研習活動。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林俊彥校長於研習活動開幕致詞表示:「歡迎各位教師蒞臨本次研習,勉勵各位教師持續為技職教育培養優秀人才」;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理事長桑國忠表示:「近幾年航運景氣回升,航運產業有很多的就業機會,但因少子化的影響,就業市場上已經出現斷層,海研會未來將持續與各產官學界合作,積極培養航運產業人才。」 本次研習除了以簡報及座談交流方式讓各位與會教師更了解航運管理教育及航運產業各類別之就業機會,也前往位於台北港自由貿易港區內,超捷集團所屬之東方超捷台北港國際物流中心進行參訪,教師參訪後表示:「感謝主辦單位舉辦此次研習及參訪活動,教師實際了解國際物流中心貨物倉儲、重整、加工加值等相關作業內容,藉由此次參訪,提供國貿科學生未來升學與就業的另一項選擇。」 未來中華海運研究協會將針對高職生舉辦「國際貿易暨航運知識競賽」,培養學生對國際貿易與航運管理的專業知識與興趣,更透過知識競賽方式,為航運產業儲備人才。

Read More

在台德商對去年業績滿意度創新高

德國經濟辦事處「2022/2023年商業信心調查(BCS)」結果已經出爐! 經濟展望會活動正式發佈,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及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博士皆蒞臨現場致辭。(德國經濟辦事處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德國經濟辦事處(GTO)於2022年12月9日至2023年1月10日所進行的2022/2023年「德商在台企業商業信心指數調查」結果中,73.3%的在台德商對2022年的業務表現感到滿意,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超過81%的受訪者表示,已經達到或超越他們預期的業務目標。 2022年台德商業關係再創新高紀錄!雙邊貿易額超過230億美元,比2021年增加23億美元,主要受益於機械、電子、化工和汽車產業。 德國經濟辦事處首席代表暨處長林百科在發佈調查結果時表示:「絕大多數在台德商都是穩健獲利,2022年可視為又一個成功業務年度。回顧過去三年在疫情流行下,我們看到德國公司相對未受影響。儘管53.4%的公司在疫情期間受到波及,但只有5.6%的公司持續受損。」20.0%的受訪者甚至認為,他們的業務受益於台灣特別的經濟條件。然而,調查結果也顯示,大環境的挑戰,如供應鏈中斷,不僅導致收益略降,也影響經商氣氛」。 與前兩年相比,2022年收入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企業收量略有下滑。此外,超過三分之二(66.7%)的企業表示,他們在台灣本地的業務運營,在進口方面有61.7%受到全球供應鏈中斷的負面影響。44.4%的受訪者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投資台灣,這與過去5年的信心水準相當。員工及市場發展仍被視為德商投資重中之重。然而,與過去幾年相較,受訪者也更不願意進行計劃之外的投資。受訪者認為,此一決策的主因是市場預期低(43.5%)和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的不確定性(32.6%)。尤其是後者,從2020年到2022年,關注比例增加17.8個百分點。 針對2022年兩岸關係緊張帶來的影響,四分之一(24.5%)的企業表示,他們的供應鏈明顯受到牽連。從2021年的44.7%,2022年有54.4%的在台德商,逐步將兩岸關係視為未來潛在的商業挑戰。然而,在台德商目前企業經營的主要潛在挑戰,仍是全球經濟增長(62.2%),及台灣本地經濟成長(61.1%)。 與去年相較,雖然德國企業對未來幾年台灣經濟發展的預測趨於保守。然而由於近年台灣生產總值(GDP)自2.4%高速增長至6.6%,因此52.2%的受訪者認為,2023年經濟將保持不變,23.4%認為經濟將有所改善。儘管未來的商業發展前景略為不明朗,但台灣市場對德國企業來說仍然相當有吸引力。調查顯示,96.7%德商將續留台灣,不會將投資轉移到其他市場。93.3%受訪者表示,如果他們必須再次選擇跨國事業據點,他們願意重啟在台灣的業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