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處通過補助13項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召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第450、451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服務文創領域2項、資通領域2項、生技領域2項、電子領域1項、民生領域3項、機械領域3項,合計13項中小企業所提創新技術/服務研發計畫之研發經費部份補助。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指出,第450、451次指導會議審議通過之計畫,同時帶動受補助廠商投入研發經費逾2,794萬元,預期將可誘發中小企業投入更多研發人力,促進研發人才的培育及研發能力的累積。SBIR計畫之推動係為鼓勵並協助國內中小企業積極投入創新研發,使中小企業得以永續經營、成長茁壯,更透過研發成果建立完整產業體系,促進臺灣未來經濟發展。 經統計,SBIR計畫自88年2月開始推動至今,累計通過執行8,785件創新研發計畫,政府補助金額逾133億65.5萬元,並帶動中小企業投入研發經費近246億3,164.5萬元,對於提高我國中小企業技術水準、提升我國產業之競爭力、及傳統產業之升級轉型,有相當之助益。 計畫服務專線:0800-888-968、計畫網址:https://www.sbir.org.tw

Read More

數位海關再造先期研究 擘劃智慧海關新里程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因應全球貿易型態快速轉變及滿足商民對創新資訊服務需求,籌劃海關數位轉型,今(112)年將進行「數位海關先期研究」,導入關鍵技術全面探索數位轉型可行方案並輔以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以創新思維規劃智慧優質數位服務並研擬高韌性資訊基礎環境藍圖,據以逐步推動數位海關再造。 關務署說明,海關於70年代起即運用現代化資通訊科技,推動各項通關便捷服務,以營造便捷與安全的優質通關環境。惟近年新興科技蓬勃發展,各國海關相繼運用雲端化、智慧化及行動化技術,推展多元創新之通關服務應用。該署為迎合數位時代的浪潮,籌辦「數位海關先期研究」,以使用者需求角度研析運用數位科技及資料價值促進數位轉型,就未來數位海關再造4大主軸:「智能創新關務服務」、「資料交換服務精進」、「整合式數據分析平臺」及「海關IT環境轉型」,探討並確立推動策略及步驟,同時驗證以雲原生等前瞻技術重構關港貿單一窗口,成為可因應業務量增長機動擴充效能之新一代資訊交換平臺。 關務署進一步表示,「數位海關先期研究」係推動海關數位轉型及通關智慧應用重要計畫,攸關海關未來資訊發展,關務署將穩健規劃並積極推動,逐步實現高效穩定及安全便捷之通關環境,以支應疫後經濟動能回升需求,有助臺灣經貿競爭力再創高峰。

Read More

基港分公司轄區去年自貿港區貿易值近千億元

臺北港自由貿易港區汽車產業群聚及基隆港北櫃場貨櫃裝卸作業現況。(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昨(一)日發布其轄區去(111)年度自由貿易港區業績,其中貿易量達到20.8萬噸較前(110)年度成長5.13%,貿易值接近新臺幣一千億元大關達到新臺幣993.6億元,較110年度成長10.64%,在後疫情時代表現亮眼。 基隆港務分公司表示,111年度所轄臺北港表現亮眼,臺北港自由貿易港區貿易量及貿易值分別為20.42萬噸及新臺幣974.81億元,較110年度分別成長5.44%及9.79%,主要係因臺北港自由港區事業利用自由貿易港區前店後廠委外加工營運模式,以臺北港作為汽車產業群聚港口,進出口車輛總數已近19萬輛。部分業者亦穩定操作生技醫藥、煙酒品及半導體等貨物儲轉,因此進出口貿易量、值均有成長。而有關基隆港部分,在7月間新增港區事業進駐自由港區並穩定操作食品類貨物貼標後內外銷,以及既有港區事業操作酒品及LED相關貨物儲轉,而使得貿易值大幅成長85.19%。 在貨櫃裝卸量表現上,基隆港111年櫃量較110年成長1.33%,達162.26萬TEU,其整體櫃量成長主要受惠於110年第四季起,接收其他港口外溢航線與櫃量,以及部分航商增開不定期加班船之挹注,另有部分業者因策略考量,增加於基隆港空櫃調度,均使得基隆港貨櫃裝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 臺北港自由貿易港區汽車產業群聚及基隆港北櫃場貨櫃裝卸作業現況。(基隆港務分公司提供) 該分公司展望今(112)年將著重於建置完善港埠建設,預計七月完成蘇澳港旅客服務中心整建,提高旅客候船舒適度及通關效率,八月完成基隆港軍用碼頭及威海營區遷建,提升港埠營運及城市景觀,臺北港則將持續積極開發南碼頭及物流倉儲區,適時擴大自由港區營運範圍及持續對外招商,期望能為基隆港群再帶來新一波榮景。

Read More

張衍義:疫後航運業界將面對全球3大挑戰

船聯會理事長張衍義。(李錫銘攝)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全國航運界112年春節團拜昨(一)日在台北市濟南路台大校友會館盛大舉辦,由本次春節團拜籌備會主任委員、全國船聯會理事長張衍義主持,他在會中致詞指出,今年是疫情後的第一年,航運業界將面對全球經貿下滑、運價崩跌和艙位增加三大挑戰。 張衍義表示,不諱言,疫情期間航運業是受到眷顧的產業之一,不論是營收或獲利均破紀錄,但經歷了這兩年的神鬼奇航,航運業將面對三大挑戰,其一是全球經貿下滑,不論是任何研究機構對於未來經濟成長均看低,其次是運價崩跌,依據上海航運交易所運價指數近期運價水準相較之前降幅超過八成,尤以美西與歐洲航線為最,再一方面是艙位增加,ALPHLINER數據顯示,今年新船下水高達240萬TEU,2024年更達280萬TEU,如果經濟沒跟上來,航運業將走上不樂見的削價競爭老路。 交通部次長祁文中。(李錫銘攝) 他認為,運價下跌影響航運公司獲利,小型公司甚至會造成虧損,各家公司各有看法和作法,但最大的變數是俄烏衝突,如果衝突提早結束將有利於通膨和能源問題緩解,對於終端消費市場有刺激作用。 與會航運產官學團體理事長與代表人員在團拜活動中合照。(李錫銘攝) 張衍義亦談到,台灣是海島型經濟體,超過百分之九十對外貿易仰賴海運方式運送,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重大變化,也牽動全球海運產業發展趨勢,未來我海運供應鍊仍將發揮韌性面對多變的國際市場。他代表籌備會廿三個單位感謝政府部門長期以來關切海運經貿發展,推動擴大國際化、自由化與E化,為當前航港發展創造良好經營環境。諸如交通部航港局為落實離岸風電船員培訓機制與六家培訓機構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合作開設適用之離岸風電訓練課程強化船員專業,以及財政部關務署配合高雄港埠發展第六及第七貨櫃中心建置兩座門式輻射偵測器,強化輸美貨櫃控管及台美合作執行國際核能安全,提昇高港輻射偵測能力。

Read More

海大偕日本千葉縣館山市簽創生合作協議 社會責任實踐走向國際共榮

(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所在地基隆市與日本千葉縣館山市同為富含人文與海洋文化的城市,館山市市長森正一(Mori Shouichi)、議長石井敬之(Ishii Takayuki)帶領觀光協會會長、入境協議會會長、館山市觀光港務課團隊等府會成員共訪海大,並辦理地方創生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建立資訊與研究的交流平台,促進觀光、文化、農業、漁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未來也將透過產業實務與語言長時間的培訓,促使雙邊的合作效能最大化。 日本千葉縣館山市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及蔬菜水果,並保留了當地的鄉村風貌,以觀光結合地產地銷、推動外國人訪日等帶動人流,更是推行移住定居、企業招攬、新工作方式及城鎮創新等營造人口回流發展的利基,值得作為臺灣漁村活化的參考案例。海洋大學長期與館山市維持良好互動,海大莊季高副校長、張文哲研發長曾於2019年訪問館山市,見證館山市推行在地創生歷程,也對當地物產直賣所、博物館等創生行銷留下深刻印象。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作為教育部台日聯盟六大USR中心之一,長期實踐社會責任計畫,在漁港活化、長照、在地青年成長都頗有建樹。館山市緊鄰海洋,環境與海大所在的基隆市相仿。海大要透過師生蹲點、交換、研修等途徑,以海大招牌的海洋海事相關專業研究成果為利器,貫徹合作約定。 (海大提供) 館山市森正一市長指出,館山市位在房總半島最南方、三面環海,雖設有東京海洋大學實習場,引入青年從事養殖等研究,但仍面臨人口外移及老化之挑戰。森市長有11年半市議員經驗,期間就曾參與擬定地方發展策略;其中,海洋作為館山市最大的魅力所在,借鏡海大推動海洋創生經驗,實有必要。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深耕地方,近十年持續推行USR,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學用合一人才。目前協助基隆八斗子、和平島、馬祖、新北市貢寮區、宜蘭等場域營造新產業生態系,也與基隆市政府、海洋科技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共同型塑區域發展願景。2022年11月,更協助國家發展委員會落實推行「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於海大設立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引領我國八縣市地方政府、民間團體成長共好,青年返鄉創生讓在地產業發展遍地開花。   簽約會後,館山市參訪團一行人造訪海大藻類資源研究室及水生動物實驗中心,共同見證海大生態研究及養殖技術的成果,實現生態及產業共存、永續海洋指標。

Read More

陽明海運總體市場好轉 公司今年目標獲利

因新冠疫情停辦三年的航運界新春團拜,再度盛大舉行,航運業界齊聚互道恭喜,並拿起金元寶拍照,一片喜氣洋洋!(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昨(一)在新春團拜時表示,目前在歐洲.美國及中國大陸市場總體經濟好轉,陽明今年目標獲利。 鄭貞茂董事長提到,在歐洲冬天能源價格高,但現春天來臨,能源價格可能會下降,歐洲國家經濟表現沒有那麼悲觀。另外在美國市場方面,將看美國聯準會,雖然現仍鷹派升息,但升息快到頂了,美國企業發佈第四季財報,跟市場預期差不多,壞消息也跟預測差不多。 在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中國現經濟開始進行平穩,像房市救市,及金融市場穩定,因此從歐美及中國大陸總體環境好轉。 因新冠疫情停辦三年的航運界新春團拜,再度盛大舉行,航運業界齊聚互道恭喜,並拿起金元寶拍照,一片喜氣洋洋!(記者陳瓊如攝)

Read More

施耐德籲企業正視能源氣候危機加速減碳轉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在全球能源短缺導致能源價格不斷飆升的衝擊下,施耐德電機呼籲企業正視能源及氣候危機挑戰,加速能源轉型進程邁向減碳未來。 施耐德電機研究指出,能源市場面臨前所未見的供應危機,部分歐洲企業有望將其電力佔比自20%提高至50%,企業可以透過能源轉型兼顧永續義務與企業獲利,創造企業與生態雙贏的局面。 施耐德電機執行長兼董事長Jean-Pascal Tricoire表示,如今所面對的氣候及能源危機將對人類造成史無前例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各國企業領袖與政府官員舉行一年一度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原因,都深知若繼續忽略地球傳達的警訊,不久後將造成無法挽回的窘境。因此施耐德電機秉持與社會共榮的理念,期望能帶動企業一同藉由數位化逐步策略性的邁向減碳道路,以實現永續承諾。 根據施耐德電機近期發布之歐洲永續能源安全轉型報告書(Road to a Rapid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 Security in Europe),目前部分歐洲企業有望將其電力占比自20%提高至50%,這也代表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從原先比例降低近50%,不僅直接減少營運過程中的碳排放,也緩解目前能源供應市場中供需不平衡的問題。透過電氣化促使能源轉型,企業將不再受限於少數的能源供應廠商,反而能夠透過架構自身能源管理系統大幅提升在能源使用上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施耐德電機表示,長久以來穩定的能源供需與能源價格導致如今能源市場受創之際,許多企業並未準備應對措施。如今長期被市場忽略的能源穩定與安全隱憂逐漸浮現檯面,也連帶影響企業未來應對能源取得與減碳目標更加舉步維艱。值得慶幸的是,隨著企業朝向數位轉型邁進,企業可以透過數位化逐步達成營運電氣化以優化能源使用效率。而施耐德電機身為能源管理及數位轉型的專家,期待在企業追求淨零碳排的過程能兼顧永續義務與營運獲利,創造企業與生態共榮的局面。 (附圖由施耐德提供)

Read More

崴航國際捐贈電動圓盤切割機與手持式照明燈予新北市消防局

崴航董事長曾俊鵬代表捐贈予第大隊長陳志德(崴航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昨(31)日下午於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泰山分隊(泰山區明志路二段188號)舉行捐贈典禮,感謝崴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捐贈該局救災裝備器材及GORE-TEX防水防風外套。崴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為感恩消防人員救災工作的辛苦,秉持回饋鄉里、強化公共消防安全及「取之於公眾,用之於公眾」信念,特捐贈電動破壞器材與阻燃內著衣予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二救災救護大隊,充實在地救災能量。 崴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本次特別捐贈電動圓盤切割機與阻燃內著11套、手持式照明燈5套以及GORE-TEX防水防風外套40件,供第二大隊於救災勤務時使用,盼能提升消防搶救效能,縮短火災搶救時破門入室所需時間。 消防局衷心感謝崴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秉持服務鄉梓、仁慈為懷的精神,為消防救災工作提昇救災器材,同時造福在地民眾,希望這份熱情與愛心能繼續流轉於社會間,更期望能讓社會上更多人關心防災及救災安全之問題,消防局也將持續秉持著赤誠之心,貫徹本市維護公共安全之決心,使市民真正獲得更安心居住的安全城市。

Read More

德翔馬尾輪交船加入日本/台灣/香港航線

左起德翔船務部副協理李康麟、法務部協理許智婷、董事長特助何永順、董事長陳德勝、資深副總黃仁傑、及訊昌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順吉、德翔工務部副協理王聯芳於交船視訊典禮。(德翔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德翔海運1,100TEU全貨櫃船「德翔馬尾」輪 (TS MAWEI) ,昨(30)日於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命名典禮,未來將加入日本-台灣-香港華南航線營運。 因應防疫考量,本次新船命名典禮,德翔海運台北總部採線上參與方式進行,典禮邀請到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蔡副院長夫人白小昭女士擔任命名人,主持新船命名儀式,亦有日本船級社(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東史彥(Fumihiko Higashi) 、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黃如堂、廈門聯合船舶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吳來傳等嘉賓共襄盛舉,一同為「德翔馬尾」輪獻上順風滿載的祝福。 「德翔馬尾」輪船舶總長147.9公尺,寬23.25公尺,型深11.5公尺,設計吃水7.3公尺,服務航速19節,可裝載貨櫃達1,140個,是第1艘由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為德翔海運建造的1,100TEU全貨櫃船。此1,100TEU系列船舶為近洋航行型貨櫃船,適用於裝載普通貨櫃和冷凍櫃,具有良好的燃油經濟性和低燃油消耗率,主機和發電機滿足Tier II排放要求,更符合日本船級社的各項最新規則。其油耗低的經濟性能優勢,更具備亞洲區間運輸的市場適應性。 德翔海運在2023年1月1日正式成立菲律賓分公司(TSL Container Lines Philippines Inc.)服務大馬尼拉地區與呂宋島的廣大客戶,直營分公司的成立也更能直接快速反應客戶需求,大幅提升對客戶的服務品質. 此外,也仍會攜手Ben Line Agencies Philippines, Inc.一同推廣德翔海運在菲律賓呂宋島以外的航線業務. 德翔海運近期也將兩組日本往返台灣香港航線JTK (JAPAN-TAIWAN-HONGKONG SERVICE)與JTK2(JAPAN-TAIWAN-HONG KONG SERVICE II)進行改版以強化東亞航線布局。 JTK航線調整靠泊港序為: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基隆-高雄-香港-南沙-蛇口-越南海防-蛇口-香港-東京。延伸掛靠海防後的首班將由「德翔深圳」輪(TS SHENZHEN)預計於2月13日從東京出發,並維持每航次21天的週班服務。JTK2航線則是新增靠泊中國欽州,提供海防直達欽州的每航次21天週班服務,JTK2航線港序為: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基隆—台中-高雄-香港-蛇口-海防-欽州-蛇口-香港-東京,首班將由「德靜」輪 (HALCYON)預計在2月8日靠泊東京。 德翔海運以越南海防為JTK與JTK2服務的樞紐,聯動日本、台灣、香港以及華南,提供了東北亞往返東南亞的最佳選擇。JTK與JTK2二組航線相輔相成,JTK航線單靠南沙,JTK2航線單靠欽州,兩大德翔亞洲區間主力航線可連結中國華南,大西南以及越南北部灣區間極具競爭力的速航選擇。 德翔海運表示,目前經營航線達40條,營運船隊共有49艘,自有船舶艘數達32艘。2023年有13艘新船將交付,2024年則有6艘新船將交付,自有船舶艘數將達51艘。秉持Sailing along your needs理念,未來仍將持續為客戶帶來更具優勢的服務與精緻的體驗。

Read More

陸首艘破冰大型航標船海巡156投入使用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國大陸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標船"海巡156"輪在天津列編,該船號稱大陸目前排水量最大、綜合性能最佳、智慧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航標船正式投入使用。 "海巡156"輪總長74.9米,型寬14.3米,型深6.2米,排水量約2400噸,具備智慧決策支持和維護功能,設計理念積極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採用全電力驅動、雙回轉舵槳推進系統,在海冰條件下具有優秀的操控性能,能以五節航速連續衝破0.5米厚的冰層,在寒潮、大風、冰凍等惡劣海況下,能更好保障港口、航道暢通和船舶航行安全,對於穩定北方地區港口生產、能源運輸、保供保暢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稱,作為大陸首艘符合中國船級社(CCS)智慧機艙和智慧能效要求的大型航標船,"海巡156"輪編入海事船艇序列後,將劃歸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管理使用,今後主要用於北方冰凍港口、航道的助航設施維護、水上應急搜救和清汙任務等,對提升北方海區航海保障能力具有顯著作用。

Read More